
一、高妻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廖中华,周玉梅[1](2016)在《蓝色海洋葡萄在新化县的引种表现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适合新化县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葡萄良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和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于2009年2月从重庆正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了蓝色海洋(又名金星无核)葡萄品种进行露地常规套袋栽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蓝色海洋葡萄在新化县表现出高产、优质、极早熟、早结丰产抗病等特性,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葡萄品种和换代品种。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从建园栽植及幼树管理、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尤超,刘海,孙锦[2](2015)在《设施葡萄新品种引种驯化及高效栽培研究初报》文中指出以引进的10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宿迁地区开展生产栽培对比试验,初选出4个适应性好的品种,总结了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和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优选出了适合栽植的新品种"阳光玫瑰",并建立一套优质高效的葡萄生产技术体系,以期指导当地果农生产,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陈斌,童培根,傅金松[3](2007)在《葡萄新品种高妻的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陈斌,童培银,傅金松,赵钰杰,孟敏霞[4](2007)在《日本“高妻”葡萄特征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高妻"葡萄由日本长野县山越幸男氏用"先锋"×"森田尼"杂交育成的欧美杂交种,四倍体,1992年经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诸暨市农业局科技实验基地于2000年引进种植,经研究观察,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良好,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王美军[5](2007)在《砧木对葡萄生长结果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为探明葡萄砧木对植株生长结果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校内教学基地及澧县农康园艺有限公司葡萄基地的13个葡萄砧木品种(表1)、3个栽培品种和1个中间砧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葡萄砧木的生物学特性、扦插繁殖特性、生理生化的影响及中间砧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葡萄砧木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中,贝达、SO4、5BB、3309C、8B、华佳八号扦插成活率较高,成活率分别为:65%、44%、40%、37%、33%和31%。其中贝达生根率和成苗率分别为65%和62%,是南方扦插繁殖能力较强的砧木品种;SO4和5BB的生根率为40%和48%,而成苗率为44%和40%,两者扦插繁殖能力中等。2.在葡萄基砧试验中,三个栽培品种高妻、维多利亚和红地球用5BB和SO4作砧表现好,且砧木对接穗品种的生长、结果、果实品质、植株生理生化物质及矿质营养元素等方面有显着的影响。5BB砧嫁接植株生长旺盛,萌芽率和结果率较高。叶片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强,果实品质好,硬度大,耐贮藏,采果期树体内ABA含量低,因而使品种落果少。SO4砧嫁接植株生长能力中等,萌芽率和结果枝率均较高,果实硬度值最高,因而耐贮藏,果实品质好,风味好。3.在葡萄的中间砧效应中,用5BB和SO4作基砧,维多利亚作中间砧,再嫁接奇妙无核品种,能显着提高其花芽分化能力。解决奇妙无核品种用基砧嫁接难以形成花芽的问题。上述研究结果为发展葡萄产业,合理利用砧木提供了依据。
周喜军[6](2006)在《榆林市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榆林市属于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和传统优质葡萄生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葡萄、葡萄酒的重点发展地区。目前榆林地区的葡萄栽培研究、产业化水平等限制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榆林市葡萄栽培现状,针对榆林市葡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对于发挥榆林地区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榆阳区、横山县、绥德县、清涧县等县(区)进行调查,分析了榆林市葡萄产业政策和栽培技术现状,认为:在政策方面,规划布局不合理,基地建设发展缓慢、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培育不成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了榆林市葡萄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在栽培技术方面,品种搭配不合理,栽培管理不规范,葡萄设施栽培和产后加工落后等影响了榆林市葡萄生产水平的提高。针对榆林市葡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巩固、扩大葡萄栽培规模,加速葡萄品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巨峰、黑奥林、里扎马特、红地球、红富士、户太8号等优良品种。2、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栽植方式提倡改平栽为沟栽,栽植密度改原来的1m×3m单行栽植为“宽窄行带状栽植”,即南北成行,宽行行距为5m,窄行行距为1m,株距0.5m,亩栽440株,栽前挖栽植沟,沟宽1.2m,沟深1m,沟内栽两行。修剪方式上推荐改篱架为棚架,改一株多蔓为一株独蔓,改长、短梢修剪一律为短梢修剪、单枝更新。埋土防寒上提出防寒时间一般在每年立冬前4~5天左右开始埋土防寒较为适宜,实行地下全埋法,厚度以25cm左右为宜。3、扩大设施栽培规模,实现葡萄生产周年供应。4、加强病虫害防治。针对常见病虫害,在萌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加5%五氯酚钠;开花前后各喷1次半量式波尔多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幼果膨大期至落叶期每7-15天交替喷施波尔多液、退菌特、甲霜灵等杀菌剂。用45%水胺硫磷乳油500倍,敌敌畏10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400倍等药剂对害虫进行防治。休眠期要清除越冬病源、虫源。5、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发展果农经济合作组织。
郑发娇[7](2006)在《高妻葡萄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文中提出
童培银,傅金松,金英,陈斌[8](2006)在《日本高妻葡萄的特征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9](2005)在《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文中提出
王旭[10](2005)在《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首次运用量化指标对葡萄品种进行引种筛选。以引种到湘潭地区栽培的奥古斯特、京玉、优无核等14个欧亚种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经济性状调查实验,根据它们在引种地的综合表现,结合多维价值理论的评定方法从生长特性、果实性状、丰产性、耐贮性和抗病性等5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定,筛选出适合于湘潭及其周边地区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品种,也为南方其他省份的引种提供科学的依据。筛选结果为:早熟品种优无核,中熟品种秦龙大穗和粉红亚都蜜,晚熟品种大粒红无核,可在当地大力推广;适当地发展维多利亚、京玉、里扎马特、秦龙大穗、美人指、红地球等品种的栽培。 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对京玉葡萄进行膨大剂处理研究,对里扎马特、美人指葡萄的环剥技术研究和里扎马特葡萄、奥古斯特葡萄、大粒红无核葡萄、优无核葡萄病害综合防治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京玉葡萄果实生长曲线呈明显的双S形。经膨大剂处理的京玉葡萄的单果重、穗重、果粒的纵横径显着增加。膨大剂以花后10~15d15~20ppm的使用效果较好。 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对环剥葡萄的纵径、横径、单果重、穗重的增加以盛花后20d环剥效果最好。为提早成熟时间则以花后30d环剥效果最好。此外环剥对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枝率,提高果农收入,果粒上色、提早成熟均有一定的作用。 在对葡萄病害综合防治研究中发现:避雨栽培能明显减少欧亚种葡萄叶、果病害的发生;辅以套袋对减少果穗病害发生效果更为明显。通过避雨条件下黑痘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壮树发病轻,弱树发病重;起垄地发病轻,低洼潮湿地发病重;“V”形架栽植较篱架发病轻。在展叶前进行杀菌处理得出:休眠期5波镁度石硫合剂+伤流期1波镁度石硫合剂处理效果最好。 在对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可以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此外对减少农药的残留、进行绿色食品生产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高妻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妻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蓝色海洋葡萄在新化县的引种表现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化县的气候及土壤条件 |
2 蓝色海洋葡萄在新化县的引种表现 |
2.1 物候期 |
2.2 植物学特性## |
2.3 果实性状 |
2.4 生长结果习性 |
2.5 抗病性 |
2.6 经济效益分析 |
2.7 引种栽培总体表现 |
3 蓝色海洋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 |
3.1 建园栽植及幼树管理 |
3.2 整形修剪 |
3.3 土肥水管理 |
3.4 花果管理 |
3.5 病虫害防治 |
4 结论与讨论 |
(2)设施葡萄新品种引种驯化及高效栽培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地概况 |
1.2试验材料 |
1.3试验方法 |
1.4项目测定 |
2结果与分析 |
2.1葡萄新品种性状表现 |
2.2关键栽培技术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3讨论与结论 |
(4)日本“高妻”葡萄特征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特征特性 |
1.1 果穗、果粒大 |
1.2 品质好 |
1.3 丰产性好 |
1.4 抗病性强 |
2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
2.1 苗木选择和栽植 |
2.2 科学肥水管理 |
2.3 控制产量 |
2.4 提倡设施栽培 |
2.5 果实套袋 |
2.6 病虫害防治 |
(5)砧木对葡萄生长结果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葡萄砧木种质资源 |
1.1.1 葡萄砧木育种材料 |
1.1.2 育种材料的三个重要杂交组合 |
1.1.3 优良砧木的条件 |
1.2 国内外葡萄砧木研究进展 |
1.2.1 国外葡萄砧木研究进展 |
1.2.2 国内葡萄砧木研究进展 |
1.3 砧木和接穗的相互关系 |
1.3.1 嫁接亲和力 |
1.3.2 砧木对接穗的影响 |
1.3.3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
1.3.4 果树中间砧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葡萄砧木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硬枝扦插试验 |
2.2.2 物候期观察 |
2.2.3 葡萄砧木植物学性状观察 |
2.3 讨论 |
2.3.1 葡萄砧木品种的繁殖能力 |
2.3.2 葡萄砧木品种的萌芽期 |
2.3.3 葡萄砧木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
3 葡萄基砧对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2.1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生长的影响 |
3.2.2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3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
3.2.4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5 分析软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生长的影响 |
3.3.2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3 葡萄不同砧木品种对接穗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
3.3.4 不同葡萄砧木品种对接穗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砧木对接穗生长势的影响 |
3.4.2 葡萄砧木与接穗品质的关系 |
3.4.3 砧木对接穗叶片代谢特性的影响 |
3.4.4 砧木对接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3.4.4 砧木与接穗激素含量的关系 |
4 葡萄中间砧对生长结果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中间嫁接的成活率 |
4.2.2 中间砧对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
4.2.3 中间砧对接穗萌芽早晚及萌芽数的影响 |
4.2.4 中间砧对接穗花芽分化的影响 |
4.2.5 中间砧木对接穗果实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中间砧嫁接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4.3.2 中间砧嫁接对生长的影响 |
4.3.3 中间砧嫁接对结果的影响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榆林市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葡萄产业的历史与发展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葡萄产业现状 |
1.5.1 国内外葡萄的栽培面积和产量 |
1.5.2 世界鲜食葡萄的贸易概况 |
1.5.3 国内外葡萄生产分布概况 |
1.5.4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
1.5.5 榆林地区葡萄产业概况 |
1.6 研究方法 |
1.6.1 查阅资料 |
1.6.2 实地调查 |
第二章 榆林市葡萄生产现状分析 |
2.1 调查地葡萄产业现状 |
2.1.1 调查地品种组成 |
2.1.2 调查地葡萄栽培面积和分布 |
2.1.3 调查地栽培架式与密度分析 |
2.1.4 调查地基地分布 |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认识不够 |
2.2.2 品种结构不合理 |
2.2.3 基地发展缓慢 |
2.2.4 栽培规模小 |
2.2.5 栽培技术不规范 |
2.2.6 栽培条件不足 |
2.2.7 政府支持不够 |
第三章 榆林市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
3.1 提高认识 |
3.2 加速品种结构调整 |
3.2.1 品种栽培区域化 |
3.2.2 品种调整的原则 |
3.2.3 品种调整的方向 |
3.2.4 品种调整的措施 |
3.3 发挥基地的示范示范作用 |
3.3.1 确立发展模式 |
3.3.2 建立各类示范基地 |
3.4 扩大葡萄栽培规模 |
3.5 实行规范化管理 |
3.5.1 巨峰葡萄在本区的高效栽培技术典例 |
3.5.2 试验推广葡萄栽培新技术 |
3.5.3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 |
3.5.4 加强采后管理 |
3.5.5 加强病虫害防治 |
3.6 改善栽培条件 |
3.6.1 土壤改良 |
3.6.2 创造浇灌条件 |
3.7 争取国家和市政府支持 |
3.7.1 建立信息服务配套体系 |
3.7.2 加强科技投入 |
3.7.3 扶持基地建设发展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榆林市适宜大面积发展葡萄产业 |
4.1.2 产业现状 |
4.1.3 发展对策 |
4.2 讨论 |
4.2.1 产业政策 |
4.2.2 栽培技术 |
4.2.3 新领域的拓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南方葡萄栽培历史的回顾 |
2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现状 |
2.1 我国南方葡萄引种情况 |
2.2 我国南方主要栽培的葡萄品种 |
2.3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区的划分 |
2.3.1 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产区—浙江、上海、江苏 |
2.3.2 南部沿海产区—福建、广东、海南 |
2.3.3 中部内陆产区—湖南、江西、安徽、湖北 |
2.3.4 西部内陆高原产区—四川、重庆、贵州 |
2.3.5 西南部产区—云南.广西 |
2.4 南方葡萄栽培区的生产条件 |
2.4.1 南方地区的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2.4.2 南方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 |
2.4.3 南方发展葡萄生产的劣势 |
3 我国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
3.1 避雨栽培的意义 |
3.1.1 减轻病害,降低成本 |
3.1.2 提高座果率和产量,改善品质 |
3.1.3 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技术措施的及时实施 |
3.1.4 调节果实成熟期 |
3.1.5 可以扩展栽培区域及品种适应性 |
3.2 避雨设施的建造与使用技术研究 |
3.2.1 南方避雨栽培的的适宜品种 |
3.2.2 避雨覆盖的方法 |
3.2.3 避雨栽培架式的选择 |
3.2.4 避雨覆盖的时间 |
3.3 南方葡萄栽培的关键管理技术 |
3.3.1 建园 |
3.3.2 砧木的选择 |
3.3.3 膨大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3.3.4 环剥技术的应用 |
3.3.5 病虫害防治 |
4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对策 |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鲜食欧亚种葡萄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 |
1 欧亚种鲜食葡萄在湘潭地区引种筛选技术研究 |
1.1 引种地概况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 |
1.2.2 研究方法 |
1.3 田间设计和管理 |
1.4 结果 |
1.4.1 供试品种的引种表现 |
1.4.1.1 奥古斯特 |
1.4.1.2 京玉 |
1.4.1.3 美人指 |
1.4.1.4 大粒红无核 |
1.4.1.5 维多利亚 |
1.4.1.6 红地球 |
1.4.1.7 里扎马特 |
1.4.1.8 奥迪亚 |
1.4.1.9 瑞必尔(又名美国黑提) |
1.4.1.10 粉红亚都蜜 |
1.4.1.11 皇家秋天 |
1.4.1.12 秦龙大穗 |
1.4.1.13 秋红(又名圣诞玫瑰) |
1.4.1.14 优无核 |
1.4.2 筛选结果 |
1.4.2.1 建立品种选择模型 |
1.4.2.2 计算各单因素指标的合理—满意度 |
1.4.2.3 计算葡萄各品种的合成合理—满意度 |
1.4.2.4 计算各葡萄品种的待选度 |
1.5 结论与讨论 |
1.5.1 结论 |
1.5.2 讨论 |
2 欧亚种葡萄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
2.1 膨大剂处理对葡萄生长结果影响的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试项目及方法 |
2.1.3.1 果实生长动态的调查 |
2.1.3.2 果实内质成分的测定 |
2.1.3.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1.4 结果与分析 |
2.1.4.1 膨大剂处理对果实生长的影响 |
2.1.4.2 膨大剂处理对京玉葡萄单果重及穗重的影响 |
2.1.4.3 膨大剂处理对葡萄内质的影响 |
2.1.5 结论与讨论 |
2.1.5.1 结论 |
2.1.5.2 讨论 |
2.2 环剥对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 |
2.2.1 材科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2.1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果粒、果穗的影响 |
2.2.2.2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2.2.2.3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 |
2.2.2.4 环剥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2.2.3 结论与讨论 |
2.3 避雨条件下欧亚种葡萄病害综合防治试验 |
2.3.1 南方鲜食欧亚种葡萄主要病害及发病规律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3.1 避雨栽培区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
2.3.3.2 果穗套袋防病效果 |
2.3.3.3 树势、地势和架式等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
2.3.3.4 休眠期杀菌消毒 |
2.3.3.5 生长期药物防治 |
2.3.4 结论与讨论 |
2.3.4.1 结论 |
2.3.4.2 讨论 |
2.4 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
2.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4.2 结果 |
2.4.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四、高妻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蓝色海洋葡萄在新化县的引种表现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 廖中华,周玉梅. 湖南农业科学, 2016(03)
- [2]设施葡萄新品种引种驯化及高效栽培研究初报[J]. 尤超,刘海,孙锦. 北方园艺, 2015(21)
- [3]葡萄新品种高妻的栽培技术[J]. 陈斌,童培根,傅金松. 新农村, 2007(08)
- [4]日本“高妻”葡萄特征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陈斌,童培银,傅金松,赵钰杰,孟敏霞. 上海农业科技, 2007(04)
- [5]砧木对葡萄生长结果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D]. 王美军.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2)
- [6]榆林市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 周喜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7]高妻葡萄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郑发娇. 广西园艺, 2006(05)
- [8]日本高妻葡萄的特征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童培银,傅金松,金英,陈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06(06)
- [9]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J].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 北方果树, 2005(06)
- [10]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D]. 王旭. 中南林学院,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