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洪晓楠,戢虹雨[1](2021)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其主要经验是:坚持党性原则,以教材建设为基础,抓牢思政课主渠道,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时代"三进"工作要坚持守正为本、借鉴经验、利用条件、创新发展,即加强教材建设,推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郭红军[2](201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理论界开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表现在理论界关于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研究、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研究、关于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的研究等方面,也表现在理论界对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的整体性研究方面。
黄海林[3](2007)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实效性探索》文中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理性分析突出存在的问题,揭示“三进”实效性的“四多四少”和“五滞后”制约因素,最后以“三新”评价体系为基点、三大保障为依托、五个提高为着力点以及大学生的“五个自觉”的挖掘和培养为突破口进行探索。
岑道权[4](2005)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思考》文中认为积极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努力深化“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搞好“三进”工作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手段。
张玉林[5](2005)在《落实“三进”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从教材的编写、“两课”教师对“三进”工作问题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三进”工作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论述了落实“三进”工作的措施,特别是提出必须把坚持与时俱进作为落实“三进”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愧为一种创新。
党家政,王襄渝[6](2005)在《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刍议》文中研究说明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进教师头脑的问题,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要注重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贾昌萍,卢诚[7](2005)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也就是从加强实践性、增加针对性、搞好创新性、发挥网络性等方面来推进“三进”。
张建[8](2005)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要建立良性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和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王润华,李忠伟[9](2004)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三进”》文中提出
贾秀梅[10](2004)在《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实现途径》文中研究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是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为“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两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贯彻落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演进历程 |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提出 |
2.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丰富 |
3.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发展 |
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史经验 |
1.遵循党性原则,保障正确方向 |
2.以教材建设为契机,发挥教材基础作用 |
3.以课程改革为依托,抓牢思政课主渠道 |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课堂教学形式 |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守正创新 |
1.坚持守正为本 |
2.用好现有资源 |
3.推动创新发展 |
四、结 语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界关于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研究现状 |
二、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研究概况 |
三、理论界关于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的研究简况 |
四、理论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三进”工作的研究情况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实效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进”实效性的现状 |
1.取得的共识与成效 |
(1) 三个认知前提 |
(2) 三个立足 |
(3) 四个紧密联系 |
2.“三进”实效性中突出存在的问题 |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的“四不够” |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的时代感、针对性欠缺 |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现实感和吸引力未真正凸现 |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实效性的评估标准的不确定性 |
3.制约“三进”实效性的因素:“四多四少”和“五滞后” |
(1) 在“三进”投入方面, “请进来”的多, “走出去”的少, 外出学术交流、考察的更少, 教师信息严重滞后。 |
(2) 在“三进”的教学方法方面, “满堂灌”的多, “启发式”的少, 移情教育的更少,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严重滞后。 |
(3) 在“三进”的比例与“三进”实效性不匹配, 简单重复性教材多, 但广大师生困惑的、反映现实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教材严重滞后;进第一课堂的较多, 进第二课堂的更少进头脑的相对较少, 特别是社会实践严重滞后。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三进”实效性 |
(4) 在“三进”的校内宣传软环境方面, 文字宣传的多、声音传达的较少、图像宣传的更少, 多媒体教室滞后, 正日益成为影响“三进”最直接效果的一大瓶颈。 |
二、增强实效性的路径 |
1.基点:实效性评价“三新”体系 |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
第二、“理论课”教师科研平台有了新深化、教学改革有了新思路 |
第三、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新改观, 选择判断能力、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 |
2.依托:党委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提供三大保障 |
第一、后勤保障 |
第二、经费保障 |
第三、网下、网上实践基地保障 |
3.着力点:提高“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三进”的技能 |
4.突破口和检验尺度:大学生的“五个自觉”的挖掘和培养 |
第一、自觉地思 |
第二、自觉地问 |
第三、自觉地写 |
第四、自觉地说 |
第五、自觉地做 |
(5)落实“三进”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进教材”工作的思考 |
二对“进课堂”工作的思考 |
三对“进学生头脑”工作的思考 |
(6)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进教师头脑 |
二、“三进”要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来进行 |
三、“三进”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 |
四、注重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
五、“三进”要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委高度重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一)发挥“两课”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
(二)改进教学方法,着力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的教学实效 |
(三)党政齐抓共管,全方位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
二、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一)缺乏理想教学模式 |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
(三)教师自身素质欠缺 |
(四)教学投入力度不够 |
三、开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进”工作新局面的对策 |
(一)建立良性机制、深化和拓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
(二)重视师资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
(三)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局面 |
(四)创新教学方法,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学生头脑 |
(9)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三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所展示的“与时俱进” 思想是指导“三进”的根本理念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展示的理论联系 实际、创新观是“三进”的基本方法 |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 |
第二,创新的教育方法。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展示的 价值观是“三进”的重要内容 |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展示的“实事求是” 精神是“三进”的基本指南 |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展示的“发展观” 指明了“三进”的教育目标 |
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 洪晓楠,戢虹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综述[J]. 郭红军.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1)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实效性探索[J]. 黄海林.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 [4]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思考[J]. 岑道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S1)
- [5]落实“三进”工作的几点思考[J]. 张玉林. 鸡西大学学报, 2005(06)
- [6]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刍议[J]. 党家政,王襄渝.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6)
-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哲学思考和实践[J]. 贾昌萍,卢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张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 [9]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三进”[J]. 王润华,李忠伟. 财经科学, 2004(S1)
- [10]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实现途径[J]. 贾秀梅.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