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汇与融合

一、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与融会(论文文献综述)

周凌波[1](2021)在《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供应家具的房间》十译本文体再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岑浩彬[2](2020)在《《红衣女孩》(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悬疑惊悚类小说在出版市场经久不衰,众多外国悬疑小说名作凭借巧妙的悬念设计、严密的逻辑推理、深邃的人性探讨赢取读者口碑、屡掀热潮。《红衣女孩》亦如是,作者凯特·哈默一方面诉诸悬疑笔法与神秘元素引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运用各类叙事技巧描写人物心理。但《红衣女孩》并非传统的悬疑小说,其本质是主人公在悲痛中如何自持、如何葆有希望。本报告作者有幸获得《红衣女孩》正式译者即本人导师的许可,以《红衣女孩》部分章节作为翻译实践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撰写报告。《红衣女孩》翻译属文学翻译,风格的传递具有根本性意义,而该问题也是文学文体学关注的领域。文学文体学借助语言学工具分析文学话语,并积极阐明由语言形式产生的功能,即审美价值与主题意义。报告中的文本分析过程便建基于文学文体学,译者从叙述声音、人物意识呈现等方面分析凯特·哈默的叙事技巧,讨论某些语言变异现象产生的特定语言功能。译者若能有意识地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将有助于准确传达文本的功能。此外,译者亦通过媒体采访、书评等网络文献了解原作者生平、创作感想,以期对小说的某些元素、主题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案例分析中,译者从词汇、句法、人物话语表达模式分析悬疑风格的产生以及小说人物性格、心理的描写,指出语言功能再现时的潜在问题,如文化负载隐喻的翻译,最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译者希望通过节选部分的翻译为悬疑小说爱好者提供一次良好的阅读体验,以自身实践经历为悬疑小说的翻译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李智[3](2019)在《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翻译理论产生以来,文学翻译研究就一直成为中西方学者倍感兴趣的话题。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视角层出不穷,从语义学、语用学到语篇分析,从文化学到社会学,不一而足。研究内容从文本分析到对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从词、句、篇的微观研究到对译者伦理道德和责任考察等等。翻译美学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和一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翻译美学不是翻译学和美学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翻译学的美学观,即美学是翻译学进行学科探索的方法论。过去三十年,翻译美学的跨越式发展与文学翻译的联姻有着极大的关系。换言之,翻译美学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视角,验证了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审美性。文学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发展。文学翻译审美选择主要指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审美选择行为,研究范围包括:文学翻译的本质、影响译者审美选择的影响要素、译者所信奉的审美原则、译者所制定的翻译策略、译者在语言选择上的审美倾向。本文运用描写性和规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选择问题。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理论探讨、实例分析和研究结论。为此,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文学翻译与审美选择有何关系?翻译审美选择是否意味着对译语的优化?(2)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有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循的,还是可选的?(3)影响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的要素有哪些?译者的翻译观念对文本翻译有何影响,对译者策略的制定有何影响?译者在语言选择上是否存在某种倾向?为了回答以上这些问题,追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本文选择英国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从词汇、句子、语篇和语体四个层面展开,以经典结构、戏剧性结构、对话体和书信体为实例分析三位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环境、翻译策略、翻译观念、翻译原则以及语言选择。通过理论探究和实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选择活动。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涉及翻译活动的诸多要素:语言的构成、文化的影响、审美认知取向、接受方式、评价标准、价值体系,等等;作者、译者、接受者、源文本、译文本之间构成一个动态的文学翻译美学生态系统。文学翻译的价值在于审美和真理的统一。本研究阐释了中国传统译学中有关审美选择的命题,如“雅”的动态性研究与译者审美性选择(语言、结构、文体)关联性;首次将文学翻译的美学问题与选择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为翻译美学体系的建构增添新内容;提出译文本的生成过程为译者的审美性选择过程,译者不仅再现原作审美品质,而且还创造译文的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是译者审美选择的结果,是外部性与内部性结合的终端产品。(2)文学翻译审美本质的三对命题即“言与意”“形与神”及“异与同”的内部逻辑关系。每一对命题均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各命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言与意”和“形与神”在理论上体现为译学思想的审美取向,在实践上体现为文本构成要素和译者的审美追求。实现言意合一、形神兼备、保持“异国情调”则需要坚持“以信文本”“尚美求真”相结合的审美标准。(3)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受到外部和内部两重因素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常遵循三个宏观审美原则(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与局部统一、文内语境与文外语境统一)和四个微观审美操作原则(得体、准确、经济和形象原则,也称4Y原则)。外部环境包括指译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语境即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读者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译者的翻译观念、审美倾向等因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总体策略和局部策略。(4)实例分析发现,所选译本译者持有明确的翻译观念。译者在词项选择和句型结构配置方面有共同的倾向: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表达尽量优化,以确保译文审美品质的最大化。为了尽量传达原文语义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句型结构多采用切分与重新配置的策略。译者在译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组合,力图将原作的审美要素再现于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不同的“刺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译者在保留原文“洋味”的同时,在语言选择上有范化(规范化)倾向。

吉馨,肖飞[4](2019)在《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文中研究指明The Daffodils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其清丽质朴、流畅自然的文风广受读者青睐。该文基于文学文体学,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与意象等方面分析辜正坤、飞白的译本,比较二者对原诗文体特征的再现,以期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梅越男[5](2019)在《萧红小说语体研究》文中认为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个性的杰出女作家,她的行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坚持着自己的“小说学”,拥有着自觉的文体意识,并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萧红体”。根据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文体实际上涉及到三个不同的层面:体裁、语体和风格。这三个范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文体的呈现特征。拥有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在创作中会对审美追求、题材选择、语言体式、整体风格等做出自己的有益探索。现有的这些对于萧红小说的研究脉络,主要还是从文体之间的相互渗透、语言风格等层面进行的探讨,相对忽略了语体对于“萧红体”的意义。本文以萧红小说的语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文体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旨在展现萧红小说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修辞艺术以及叙事艺术。“萧红体”小说有独具一格的语体特征,首先体现在语言描写上。萧红的语言清新自然,淡而有味,蕴含诗意。她的语言表现出对常规语法规范的偏离,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她的选词、构句呈现出明丽新鲜的特征。她善于运用语音的韵律与节奏,通过语音的起伏和婉转,传达出诗一般的情调。与此同时,在她的小说中还存在着浓郁地域化色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讽刺语言。文学语体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表意性,往往传达出可言不可言,可喻不可喻的情意。在萧红的小说中,她自觉运用着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反复、象征等,刻画景物的情状,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朦胧、深邃的内涵。她不注重线性的时间叙述、完整的因果关系、顺畅的情节发展,而是通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略图式”的场景描写来淡化小说的情节。在她的小说中,由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与人物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使得单声的叙述话语变成了双声的叙述话语。她是体验型、感觉型的作家,她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进行小说创作。她的小说整体风格是悲凉的,然而在悲凉的底色之上还有一抹温情。她的小说带有女性作家的细腻与柔和,语言明丽动人,场景描写富有情致。因此,小说风格也是充满诗意的。

杨师依[6](2019)在《英语小说非言语主观因素与文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以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关于英语小说的文体学研究方兴未艾,文体学是一种使用语言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语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本。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中观点,并对英语小说中其主要人物的文化素养、动机、社会地位和人物个性进行了主观分析。通过小说中不同的文本作为对比语料库进行数据提取并通过文体分析,证实英语小说中非言语主观形式,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言与文体特征的交互作用。通过构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言”作为对比语料库,并对这四个语料库进行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然后运用AntConc对数据进行归纳。文体学传统上关注的是风格的形式属性。从表面上看,在文体分析中加入认知非言语主观因素,表明人们会采取一些简化的解释观点,强调文化、语言和风格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本文以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中的语料为例,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为时间顺序,分别收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非言语行为的描写并建立语料库,运用英语语篇词汇难度在线分析工具加以分析,以证明非言语主观因素对文体特征的影响,从而证明非言语主观因素与文体特征的交互作用。本文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试图从非言语主观因素角度分析小说文体,为文体学研究提出新的假设,从小说人物会话中的非言语因素使用的异同分析文体特征,剖析导致异同的原因,从而促进对作品本身的深入理解,进一步了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非语言形式来突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小说文体,为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提供证据,以期加深对语言艺术的认识以及提高鉴赏水平。本文将非言语因素和文本分析手法相结合,方法独特,为非言语形式的有关理论以及文体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该研究也将有助于人们今后对类似文学作品的理解。

雷丹[7](2019)在《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奇幻小说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以《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中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学问,其研究范围大致包括语体学、文学文体学和理论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它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进行描述和解释。“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文体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前景化”理论从变异和平行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是一部奇幻史诗巨着,讲述发生在虚构的维斯特洛大陆上各大家族之间权力与斗争的故事。该作品不仅内容恢弘壮阔,语言也独具特色。本文以谭光磊和屈畅翻译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为例,在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借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和肖特(Short)的前景化理论,从变异和平行两个方面入手,找出A Song of Ice and Fire:A Game of Thrones中译本中语音、语相、词汇和句法等各个层次上的平行和变异,以此来剖析译者在其中译本是如何再现和保留原作风格的。笔者发现,在其中译本中,译者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翻译方法:音译(transliter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仿译(imitation)。其中使用的翻译技巧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保留原文中为了实现文体风格而特意使用的前景化语言特征(增译、合译、转换);(2)由于中英语言差异,部分保留原文的前景化特征(减译、转换);(3)直接忽略原文的前景化特征(减译)。通过以上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译本较好地再现了原作的前景化特征。

贺毓佳[8](2018)在《《活着》英译本批评:文学文体学的视角》文中提出《活着》是我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双叙述视角的模式讲述了建国前后在国家经历了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福贵老人的一生。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在简单的语言中给予读者心灵上的震撼。此外,小说的背景是新中国时期的农村,语言的特点也非常符合人物形象。其英译本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白睿文完成。此研究旨在,通过运用文学文体学对《活着》的英译本进行批评,进而阐释其指导下的分析模式和方法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价值。论文采用细读法对文中前景化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定性,通过比较法对原文和译文的表述和审美效果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原文和译文的审美价值进行比较评估。研究表明,白睿文的《活着》英译本在很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实现了与原文相似的审美价值,恰到好处地向目标读者介绍了此部深入人心的作品,但也有审美缺失和误译的现象存在。具体的实例研究证明,文学文体学对文学作品分析以及文学翻译批评有着实用且具体的指导意义。

成汹涌[9](2016)在《语言学、文学批评及文体学之接面关系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学界对语言学、文学批评和文体学之间关系的论述纷繁复杂,莫衷一是。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对语言学、文学批评和文体学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展开述评并得出如下结论:语言学是文体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文体学是语言学的派生分支,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去阐释文学内容及其写作风格;同时文体学又作为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中介展示文学批评是语言学和文体学的延伸。

刘琦,李涛[10](2015)在《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前景化语言文体分析》文中认为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解读小说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文学语言的文体特色,从前景化入手是一条简洁、实用的路子。作为连接语言学和文学评论的桥梁,文学文体学为前景化语言研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模式和客观的分析方法。鉴于高级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特点,从词汇组织模式、句法组织模式、时态和语义变异模式等层面入手,论证小说《日用家当》前景化语言的文体特色。

二、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与融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与融会(论文提纲范文)

(2)《红衣女孩》(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2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Novel Translation
    2.1 Literary Stylistics
    2.2 The Development of Stylistics in the West
    2.3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Stylistics to Novel Translation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Text Analysis
        3.1.1 Narrative Voice
        3.1.2 Representation of Consciousness
        3.1.3 Characterization
    3.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3.3 Difficulties
    3.4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3.5 Time Schedule
    3.6 Quality Assurance
Chapter4 Stylistic Approach to Case Study
    4.1 Suspense Creation
    4.2 Issues in Characterization
        4.2.1 Carmel
        4.2.2 Beth
Chapter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TI Degree

(3)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学翻译的界定
    2.2 审美选择的界定
    2.3 文学翻译研究现状
    2.4 20世纪中国译学界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1 “雅”的内涵:审美选择
        2.4.2 “字神”“句神”:林语堂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3 保持“异国情调”:鲁迅“异化”审美选择观
        2.4.4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傅雷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5 整体效果:焦菊隐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6 优化:许渊冲的审美选择观
    2.5 小结
第3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影响要素论
    3.1 外部要素
        3.1.1 文化语境对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3.1.2 读者对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3.2 内部因素
        3.2.1 译者翻译观念的影响
        3.2.2 译者的审美倾向
    3.3 小结
第4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本质论
    4.1 言与意
        4.1.1 “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
        4.1.2 现代译学中的言意并重观
    4.2 形与神
        4.2.1 茅盾的“形神观”
        4.2.2 陈西滢与曾虚白的“形神”论
        4.2.3 江枫“以形致神”的译诗观
        4.2.4 互联互动:“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4.3 异与同
        4.3.1 文化层面上的“异”与“同”
        4.3.2 翻译领域中的“异”与“同”
    4.4 小结
第5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原则论
    5.1 传统翻译审美原则
        5.1.1 忠实与通顺原则
        5.1.2 以“自然”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5.2 翻译审美选择原则
        5.2.1 内容与形式统一
        5.2.2 整体与部分统一
        5.2.3 文本内语境与文本外语境相统一
    5.3 小结
第6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方法论
    6.1 翻译策略述
        6.1.1 翻译策略描述
        6.1.2 翻译策略特征
        6.1.3 翻译策略分类
    6.2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策略
        6.2.1 词汇层的翻译策略
        6.2.2 句法层的翻译策略
        6.2.3 语篇层的翻译策略
        6.2.4 语体层的翻译策略
    6.3 小结
第7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实例分析—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
    7.1 译作审美选择环境
        7.1.1 王译本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7.1.2 张、孙译本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7.2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本质
        7.2.1 原作的艺术品质
        7.2.2 译作的艺术品质
    7.3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原则
        7.3.1 得体原则(Appropriacy)
        7.3.2 精确原则(Accuracy)
        7.3.3 经济原则(Economy)
        7.3.4 形象原则(Imagery)
    7.4 翻译审美选择方法—《傲慢与偏见》译例分析
        7.4.1 精“译”求精,自然得体—词层的审美选择
        7.4.2 以“变”求“信”,以“变”求美—句层的审美选择
        7.4.3 整体观照,局部参照—语篇层的审美选择
        7.4.4 用语得体,神形毕肖—语体层的审美选择
    7.5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8.2 本研究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启示
    8.3 本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8.4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鸣谢

(4)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原诗文体特征分析
    1.2 文学文体学
2 基于文学文体学的译本对比分析
    2.1 语音层面
        2.1.1 音韵对比
        2.1.2 节奏对比
    2.2 词汇层面
    2.3 句法层面
    2.4 修辞与意象层面
        2.4.1 修辞对比
        2.4.2 意象对比
3 结束语

(5)萧红小说语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萧红小说的语言艺术
    (一)明丽新鲜的选词、构句
    (二)哀怨婉转的语音
    (三)稚拙淳朴的民间语言
    (四)幽微含笑的讽刺语言
二、萧红小说的修辞艺术
    (一)拟人的运用
    (二)比喻的运用
    (三)反复的运用
    (四)象征的运用
三、萧红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淡化情节的叙述方式
    (二)多重视角的相互切换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英语小说非言语主观因素与文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以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is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Key Concepts and Relevant Theories
        2.1.1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2.1.2 Non-verbal Subjective Factors
        2.1.3 Relevant Theories in Stylistic Theory
    2.2 Stud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2.2.1 Studies at Home
        2.2.2 Studies Abroad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Hypothesis
    3.2 Collection of Corpus
    3.3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Non-verbal Factors and Stylistic Analysi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4.1 Non-verbal Factors
        4.1.1 Body Language
        4.1.2 Para Language
        4.1.3 Object Language
        4.1.4 Environmental Language
    4.2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Stylistic Features
        4.2.1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Body Language
        4.2.2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Para-language
        4.2.3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Object Language
        4.2.4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Environmental Language
    4.3 Motivations and Stylistic Feature
        4.3.1 Motivations in Body Language
        4.3.2 Motivations in Para-language
        4.3.3 Motivations in Object Language
        4.3.4 Motivations in Environmental Language
    4.4 Social Status and Stylistic Feature
        4.4.1 Social Status in Body Language
        4.4.2 Social Status in Para-language
        4.4.3 Social Status in Object Language
        4.4.4 Social Status in Environmental Language
    4.5 Characters’Personality and Stylistic Feature
        4.5.1 Characters’Personality in Body Language
        4.5.2 Characters’Personality in Para-language
        4.5.3 Characters’Personality in Object Language
        4.5.4 Characters’Personality in Environmental Languag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for MA
Acknowledgements

(7)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奇幻小说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以《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中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0.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0.3 Research Methodology
    0.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A Song of Ice and Fire:A Game of Thrones
    1.2 Previous Studies on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oregrounding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oregrounding Theory
    2.1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Translation
    2.2 The Development of Foregrounding
    2.3 Categories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Classified by Geoffrey N.Leech
        2.3.1 Syntagmatic Foregrounding
        2.3.2 Paradigmatic Foregrounding
    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grounding and Fiction Style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Foregrounding Languages in Fantasy Fi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A Song of Ice and Fire:A Game of Thrones
    3.1 Syntagmatic Foregrounding and its Translation
        3.1.1 Repetition on the Lexical Level
        3.1.2 Repetition on the Syntactic Level
        3.1.3 Parallelism on the Lexical Level
        3.1.4 Parallelism on the Syntactic Level
    3.2 Paradigmatic Foregrounding and its Translation
        3.2.1 Lexical Deviation
        3.2.2 Grammatical Deviation
        3.2.3 Phonological Deviation
        3.2.4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3.2.5 Semantic Deviation
        3.2.6 Dialectal Devi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4.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References

(8)《活着》英译本批评:文学文体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Methodology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Ⅱ LITERAR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Stylistics and Literary Stylistics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Stylistics and Literary Stylistics in the West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Stylistics and Literary Stylistics in China
2.2 Previous Studies o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riticism from Perspective ofLiterary Stylistics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uo Zhe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Literary Stylistics
    3.1.1 Style and Stylistics
    3.1.2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Key Concepts
3.2 The Model of Literary Stylistics
3.3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Literary Stylistics CHAPTER Ⅳ STYLISTIC ANALYSIS ON THE ENGLISH VERSIONOF HUO ZHE
4.1 Yu Hua and Huo Zhe
4.2 Michael Berry an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uo Zhe—To Live
4.3 Stylistic Analysis of Huo Zhe and To Live
    4.3.1 Sound Level
    4.3.2 Cultural level
    
4.3.2.1 Colloquialism
    
4.3.2.2 Idioms
    
4.3.2.3 Proverbs
    4.3.3 Syntactic Level
    
4.3.3.1 Short Subordinate Sentences
    
4.3.3.2 Repetition
    4.3.4 Rhetoric Level
    
4.3.4.1 Simile
    
4.3.4.2 Metaphor
    
4.3.4.3 Personification
    
4.3.4.4 Hyperbole CHAPTER Ⅴ CONCLUSION
5.1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9)语言学、文学批评及文体学之接面关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文体学与语言学
2. 文体学和文学批评
3. 文学批评与语言学
4. 文体学是文学批评与语言学的中介
5. 结语

(10)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前景化语言文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词汇组织模式
    (一)情感词汇
    (二)评价词汇
    (三)非正式词汇
二、句法组织模式
    (一)结构简单的短句
    (二)蕴含目的的省略句
    (三)强调意义的倒装句
三、句法、时态、词汇和语义变异模式
    (一)句法变异
    (二)时态变异
    (三)词汇变异
    (四)语义变异

四、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与融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供应家具的房间》十译本文体再现研究[D]. 周凌波.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红衣女孩》(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岑浩彬. 广西大学, 2020(07)
  • [3]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D]. 李智. 西南大学, 2019(05)
  • [4]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J]. 吉馨,肖飞. 海外英语, 2019(15)
  • [5]萧红小说语体研究[D]. 梅越男.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英语小说非言语主观因素与文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以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D]. 杨师依.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7]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奇幻小说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以《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中译本为例[D]. 雷丹.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8]《活着》英译本批评:文学文体学的视角[D]. 贺毓佳.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12)
  • [9]语言学、文学批评及文体学之接面关系探究[J]. 成汹涌. 外语研究, 2016(04)
  • [10]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前景化语言文体分析[J]. 刘琦,李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