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眼界议论文

问:以“眼界”为题作文
  1. 答:眼界
    我曾读过孟子的一篇名为<秋水>的文章,文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而当他看到大海,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由此可见,眼界的高低取决于个人乃至于一个整体对自身的要求.
    就拿上海这个大都市为例,我个人认为,上海就像是一个过渡的城市——连接外国和外地的桥梁。外地人,都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简是就是天堂,把到上海来打工作为人生的目标,于是乎就出现了“春运高峰”等新生名词;而上海人的眼界又相对高了些,有点钱的人都想把子女往国外送,认为出国镀层金才是上选,于是乎就引发了“出国热”。他们这些人际遇不同,地域不同,学历也不同,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参差不齐,眼界的高低也就明显不同。
    再者,上海的中产阶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安逸于现状,这类人又有别于以上两种人;至于上海的低产阶级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能混口饭吃就行了,可见眼界高低的差异。
    或许,每个人心目中对眼界衡量的尺度都不一致,都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最好的。这让我想到杜燮的一句诗句:“根植于地球,而植根于云汉”,这句话蕴含着一种永不怠懈的精神,也提醒那些井底之蛙:往上看一看吧!
    又如,大中型企业和小公司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又将眼界衍生到一个整体上来。像小公司没什么名气,且资金短缺,它们的眼光仅限于能赚到钱接到生意就好;而大中型企业,他们声誉好资金充裕,又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他们想的就是如何打开国际市场,如何创高利润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这其中的落差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阶段制订一个计划,如在几年之内当上XX长,目标达到之后再制订一个更高的,当眼界上升到某个层面时,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眼界也就越来越宽,就像河伯一样,看见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井底之蛙们也不要囿于在狭小的空间……
  2. 答:我觉得都可以,但后者会比较好些吧。因为如果你说什么雪灾开拓了眼界,主旨可能会比较浅显。而就“眼界”展开讨论,可以谈及古今中外,历史未来。写成议论文,“开拓眼界,让我们更如何如何,我们才能怎么怎么”这样的论点,我想应该可以让文章显得厚重有内容。
  3. 答:想想你以前去过哪些漂亮的地方,写下来 不就行了
问: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1. 答:《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
    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
    语言方面,景物描写的运用衬托了河神前后不同的认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
问:论述题:你如何理解庄子《秋水》中蕴含的哲理?这些哲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发?
  1. 答:《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