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收获但求耕耘议论文素材

问:诗歌最后一句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体现了红烛怎样的精神?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中的某个具体人物,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理解。200字左右
  1. 答:摘要闻一多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他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好比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学子埋头苦读,日夜与书,与题相伴,徜徉在书海中,我们是在为了我们的理想而努力,为了日后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当一支默默无闻的红烛。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已然尽力了。更有千万万基层人员,为百姓辛勤服务,完美诠释了“莫问耕耘,但问收获”。共勉!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0
    诗歌最后一句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体现了红烛怎样的精神?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中的某个具体人物,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理解。200字左右
    闻一多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他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好比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学子埋头苦读,日夜与书,与题相伴,徜徉在书海中,我们是在为了我们的理想而努力,为了日后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当一支默默无闻的红烛。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已然尽力了。更有千万万基层人员,为百姓辛勤服务,完美诠释了“莫问耕耘,但问收获”。共勉!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满意的话,请赞哦,谢谢!
    是某个具体人物
    焦裕禄,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红、黄、白“三色”经济。
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 答:再一次读《红烛》,虽没有满眶盈泪,心像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滚滚的沸腾着。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掷地有声的表现出来的彻底的奉献精神,是常人所无法领悟的。
    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某个人彻底的奉献自己,而是纯粹的为了国家彻底的奉献自己。
    当我们为自己都没有奉献精神的时候,可以多去读读《红烛》,有一种精神应该植入骨髓,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素材
  1. 答:我们之所以不能放下,是放不下利害得失。总是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实现。你越在意,可能它越不会来,担忧和等待反而是障碍。放下这些,无所求地,没有期待地,只管努力去做。从当下开始不断地准备,最后它就来了,不期而至。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