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单篇影响因子

问:单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怎么算? 简单明了的回答,谢谢!
  1. 答:影响因子是发表论文选择刊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它是衡量刊物价值和影响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影响因子越高的刊物,说明期刊被引用频次比较高,在本专业影响力比较大,也从侧面说明了文章的价值,影响因子是根据引用频次来计算的。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SCI
    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
    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
  2. 答:一、看该篇文章发表期刊,好的期刊(比如20以上因子的)不会有低影响因子的(1.5的)文章。
    二、该篇文章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方向,研究深度等,通过使用数据,页面浏览量,从Scopus和CrossRef获得的引用次数,社会网络链接(worlking links),媒体报道,评论以及读者等级(user ratings )等方面鉴定你的文章影响因子。比如,你的文章每年被5篇引用,并保持十年,因子上个9.5差不多。
    三、注意:传统的IF评价的是一个期刊整体的水平,而不是单个文章的水平。
  3. 答: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问:什么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1. 答: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77.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2. 答:影响因子,是在学术界,别的论文参照这篇写了点想与观看这篇论文比例吧,每位医生在写论文时被引用次数越多当然比例就越大影响因子就越高了。
  3. 答:通俗的说就是影响力,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越高。
  4. 答: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E1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
    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一般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我是润勉论文网的袁老师,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资料,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我的网站详细咨询!
  5. 答:最简洁地说,就是刊物中 文献的总被引次数 除以 这本刊物中 可以引用的文献总量。
  6. 答: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
    扩展资料
    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
    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参考资料来源:
  7. 答: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扩展资料: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
    (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
    (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参考资料来源:
问: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吗
  1. 答: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的。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A/B
    A=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扩展资料:
    IF作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指标之一并非是汤森路透创造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美国科技情报所(ISI),1992年并入了汤森路透。自1975年以来,ISI每年定期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简称JCR),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IF。
    一般来说,一本期刊的IF越高,证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ISI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期刊。后来,IF的数值逐渐变成为反映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