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本质是道德性论文

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1. 答:1、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能没有理性和德性。我们应当基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特性,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健康人格、公民观念、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等等,使人们养成对智慧以及真、善、美的追求,实现精神成长,进而追寻一种良善的美好价扰粗孝值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补上这厚重的一课,才会绽放人性的辉光,也才会奠定生命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与发展的基石。
    2、其次教育才能培养有用的人。也就是有一定知识、文化、技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并以此实现自我生存发展、自我价值意义。现时代的教育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却也未能尽如人意。其原因仍在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的不少是静态的、过时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技能,难以做到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对接,使培养出来的人不缓稿为社会所需。在这方面,惟有通过知识文化技能的传授,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本领、创新的精神、应变的技巧、思考的习惯、实践的能力等,才能使其以变应变,始终成为有用之人。
    3、 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完整的人和有用的人,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双翼。在此基础上,人生的理想与信念、意义与价值、创造与创新、奋斗与进取凳缓,都变得明晰而可循。进而通过自由发展的塑造,使个人与国家、民族、人民、社会的利益目标实现统一,在为国家民族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实现国家民族的目标。教育惟有在这个层次上,也才能培养出大批一流的、杰出的人才。
问:教学的道德特性
  1. 答:教学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
    古人经常把“知识”与“德性”结合起来。从静态的知识本身来看,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应在过程中,即动态中才能体现其知识与德性的关联。我们说,教学本身就是课程知识的教与学,这个活动过程分道德性教学和非道德性教学。
    这样分,我的理解是非道德性教学,不管教材如何人文,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充斥灌输、压制、反理性的。什么是道德性教学呢?我伏友 从老师们熟悉的概念分析,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耳熟能详的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缺搭槐,则不复也”。这句话,一般老师的收获是,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枝兆的反思,即以启发式教学。其实,孔子这句经典的聪明表现在,当一个学生不全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就不要着急却去启示他,当一个学生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也不要急着去开导他。这个理解属浅层次的,真正要理解这句话,从课程层面看,课程知识在孔子看来,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个主动领会探求的过程,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知识、道理。这就是道德性教学,在当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
    联系当前的教学,哪项知识不是为了应试,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机械的,离开了课本,要在生活中实践,学生什么都不会。常听老师抱怨说,有学生,语文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在九十分以上,可以说,在一般老师眼里是无可挑剔的。但每次主持节目或让他去出黑板报,或设计班级简报,总推辞在三或不令人满意。也就是说这种学生在老师眼里是受欢迎的,因为他能为老师考出成绩,似乎成了老师评先评优或一名好教师的光环的工具,是工具,不是自我成长。你看,当前有多少是道德性教学呢?
    老子说:行不言之教。我谨记!
  2. 答:(一)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指在行为方面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
    2.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点点滴滴见规范。
    3.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举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1.良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资本。
    孝亏2.不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羁绊。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优良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个巧明神载体,有认识培养自己的优良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即自觉的行为。
    “培养”意为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应做到:
    1.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的约定促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凡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例如学生证、干部证、文明监督岗的佩戴,遵守校纪、班纪、宿舍纪律等,在点点滴滴方面按照职高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
    2.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优良习惯
    优良的习惯是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资本,不好的习惯则是人的一生羁绊。每一位同学要从自我做起,从行为规范要求入手,从行为习惯训练抓起,坚持不懈,就能养成优良的习惯。
    (二)在社会实践槐则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