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贴剂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一、透皮药贴治疗癌症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熙[1](2021)在《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评价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变化的情况。探究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系症状的优势,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脘部症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病案检索系统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204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100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共计10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日一次,30分钟/次,14次为一周期。评价患者经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纳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RBC、HGB、凝血功能、D2、PLT、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test,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研究结果:1.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婚况、职业、癌种分布、TNM分期、既往抗肿瘤治疗情况、治疗前KPS评分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3.0%(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评分无显着差异,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均较治疗前评分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比较中,对照组可显着改善恶心、呕吐、纳食情况,治疗组可显着改善胃痛、恶心、呕吐、纳食情况。3.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组间比较中,治疗组KP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中,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提高(P<0.05)。4.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无明显差异,提示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CD3+CD8+存在显着差异(P<0.05)。5.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D2、PLT、PT、APTT、FIB在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在PLT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其余各项中,均无显着差异。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PLT存在差异(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在WBC、RBC、HGB、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2.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3.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辅助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4.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辅助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5.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苏丹[2](2019)在《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旨在探讨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NSCLC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102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参照CSCO指南选用周期为21天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化疗,空白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定向透药仪治疗(透皮空白贴剂),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定向透药仪治疗(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观察2个化疗周期,并分别在临床观察的开始和结束时评估相关指标。最终纳入了96名患者,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组间差异明显,且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KPS评分:治疗后,三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三组患者KPS评分组间差异显着,且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EORTC评分:治疗后,三组患者总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功能型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症状型评分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功能型评分随着化疗呈下降趋势,而症状型评分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患者除情绪评分较前下降外(P<0.05),余领域的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EA值: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CEA值均较前显着下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三组血清CEA值及CEA下降值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免疫细胞:治疗后,三组外周血CD3+T、CD4+T、CD4+/CD8+、NK细胞值均较前下降,而CD8+T较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CD3+T、CD4+T、CD4+/CD8+值及NK细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值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CD3+T、CD4+T、CD4+/CD8+值均明显高于空白组,而CD8+T细胞值则低于空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NK细胞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NK细胞值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在透皮给药治疗中,仅2例患者出现了轻度皮肤瘙痒感,予以75%酒精局部擦拭后症状消失。故考虑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安全有效。结论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可减轻气阴两虚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化疗后KP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吴涛[3](2017)在《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1.1总结陆明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方法、规律,并追溯其理论渊源。1.2对陆明教授应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用以指导临床实践。2研究方法2.1通过临床跟师、临证抄方、随堂听课及教学查房,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陆明教授的中医学术论文、医案、论着、经典回顾性病例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其学术思想、渊源及临证经验。2.2采取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以陆明教授临证经验,运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6个月,总结临床疗效。3研究结果3.1陆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结果3.1.1学习学术渊源:注重经典,灵活实践,兼容并蓄,融汇诸家,师承前贤。3.1.2陆明教授顾护胃气论,主张辨证用药以顾护胃气为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重护胃气,对肝癌患者中医治疗从脾胃论治。3.1.3总结陆明教授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理论,主张肿瘤微观辨证论,肿瘤的中医治疗采取部位、阴阳、经络辨证方法,中医治疗将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进行寒热燥湿分类,采取多方法治疗、多途径给药,恶性积液从寒论治的相关新论。3.2陆明教授临证经验研究结果3.2.1陆明教授的临证用药特色鲜明,擅用虫类药、参类药,多采取复方大剂以全面地兼顾病情。3.2.2陆明教授的肿瘤食疗义理经验行之有效,适宜的饮食有益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并减轻术后、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3.2.3陆明教授将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肺癌,临证经验效果甚佳。3.2.4对陆明教授治疗体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的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为中医临床的发展提供新思路。3.3以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的研究结果3.3.1观察指标3.3.1.1相关肿瘤标记物: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25与CA153抗原含量比较,对照组显着高于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EA抗原含量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陆明教授经验方可降低机体血清中肿瘤抗原CA125与CA153的水平。3.3.1.2各项激素水平: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他莫昔芬、陆明教授经验方+他莫昔芬治疗均不升高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经验方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具有优势。3.3.1.3骨密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减低,治疗组则升高,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值组间对比差异同样显着(p<0.05),表明经验方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有显着提升效果。3.3.1.4子宫内膜厚度: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说明:单纯运用他莫昔芬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确实会引起患者子宫内膜增厚,而联合中药经验方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非但没有增厚,还略有减少,可有效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3.3.1.5生存质量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经验方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等方面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①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3.109,P=0.008),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情感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2.239,P=0.017),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社会/家庭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266,P=0.78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机体功能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448,P=0.66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附加关注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776,P=0.507),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量表总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915,P=0.374),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量表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应用经验方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3.3.1.6中医证候总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潮热汗出、烦躁、抑郁、疲倦乏力、食少纳差、手足麻木、腰膝酸软、夜寐差等临床症状和体征。3.3.1.7KP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3.2临床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显着提高证候疗效,较单纯他莫昔芬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明显改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4结论4.1陆明教授在三十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主张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根,辨证论治观点为本,强调中西医互相学习,讲究融会贯通,力倡运用现代方法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性质,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与此同时敏锐洞悉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动态,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思维,倡导与时俱进的医学思维观念及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继承与发扬。4.2在临床中应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可减轻他莫昔芬不良反应,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质量,从而改善其复发及转移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杨会元[4](2015)在《抗瘤升白片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并获得抗瘤升白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毒副反应防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为抗瘤升白片防治NSCLC术后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扩展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内涵,旨在探索一种经济、有效、毒副作用少的骨髓保护剂。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65例合格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抗瘤升白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不联合其他药物。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变化、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化疗完成率、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因病例脱落因素,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病例数为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完成42天的临床试验观察,通过对60例NSCLC术后患者的构成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KPS评分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即上述各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2)血象变化分析方面:经过对每周期化疗后第3、7、10、15、21天的血常规变化观察来看,治疗组白细胞、粒细胞计数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白细胞、粒细胞回升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幅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体症状改善率方面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KPS评分变化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变化比较,经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5)免疫功能方面: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可以得出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液免疫力改善及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毒副反应方面:化疗期间配合口服抗瘤升白片,治疗组未出现与治疗直接相关的毒副反应发生。结论:抗瘤升白片具有保护骨髓造血功能,预防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维持外周血中白细胞及粒细胞水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且能改善NSCLC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患者气血亏虚、脾肾亏损的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预防化疗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无心肝肾毒性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张丽锋[5](2014)在《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呋喃二烯的骨髄抑制毒性及其初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制备W/O/W型呋喃二烯复乳,解决呋喃二烯水溶性低、动物难以给药的问题,并评价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和初步毒性作用;对呋喃二烯在小鼠体内的毒性靶器官进行确证并进行初步机制研究;研究呋喃二烯诱导SP2细胞凋亡的机制和信号传导通路;评价呋喃二烯复乳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组织分布以及毒性靶器官中的蓄积;最终探讨呋喃二烯在动物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靶器官、毒性靶器官中的药物蓄积以及可能的引起毒性的分子机制,为预测其他海洋来源结构类似物的毒性作用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呋喃二烯复乳,通过对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两种对W/O/W型复乳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建立呋喃二烯的体外测定方法,对复乳进行质量控制。以肿瘤移植小鼠为模型,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分别研究腹腔注射和口服灌胃低、中、高三种剂量呋喃二烯复乳后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实验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外周血细胞数目、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切片的改变,评价呋喃二烯的药效和毒性作用,初步判断其毒性靶器官;(2)以健康动物为实验对象,小鼠多剂量腹腔注射低、中、高三种剂量的呋喃二烯复乳,考察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外周血细胞数目、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切片的改变,进一步明确呋喃二烯的毒性作用和毒性靶器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骨髓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初步考察呋喃二烯致小鼠骨髓抑制的机制。大鼠多剂量腹腔注射低、中、高三种剂量的呋喃二烯复乳,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通过对肝微粒体中蛋白含量和CYP450含量测定,初步评价呋喃二烯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呋喃二烯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率并计算酶动力学参数,通过底物探针代谢实验进一步确证其对CYP450酶系各亚型的影响作用。(3)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HPLC-APCI-MS/MS技术,测定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灌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呋喃二烯复乳后的血药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采用外翻肠囊法分别测定呋喃二烯原药和复乳的累积透过量及肠段残留量;测定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灌胃呋喃二烯复乳后的组织分布,并对大鼠多剂量腹腔注射和口服灌胃后药物在毒性靶器官中的蓄积进行了监测。(4)以SP2/0为实验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呋喃二烯对体外培养细SP2/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呋喃二烯诱导SP2/0细胞的凋亡率、DNA含量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9、 Cyt-c、Fas、Fas-L、Caspase-8以及Caspase-3等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8、9mRNA的变化,通过时效和量效关系说明呋喃二烯诱导SP2/0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1)两步乳化法制得的W/O/W复乳粒径大小均匀,分散性好,质量稳定,标示含量为99%±2.1%,符合制剂质量要求,可用于动物给药的制剂。腹腔注射呋喃二烯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复乳后,S-180荷瘤小鼠的肉瘤生长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18.55%±3.5%、19.82%±2.7%和29.82%±3.4%,与空白复乳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33.53%±3.5%)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口服灌胃三种不同剂量的复乳后,与空白复乳组比较,只有高剂量组(20.76%±4.5%)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腹腔注射组具有一定的抑瘤率,而口服灌胃组的作用较弱。腹腔注射呋喃二烯可显着抑制S-180腹水瘤小鼠腹围的增长(p<0.01),但不能显着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预测可能是其毒性引起的小鼠死亡。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其次为肝脏指数(p<0.05)。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呋喃二烯可引起小鼠全血血细胞的变化,其中白细胞的降低最为明显(p<0.01),高剂量组还可同时引起红细胞(p<0.05)和血小板的减少(p<0.01)。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呋喃二烯可引起血清中ALT、AST、BUN和SCR水平的变化,其中以AST水平的升高最为显着(p<0.01)。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呋喃二烯给药组小鼠脾脏组织结构被破坏,红髓内出现幼稚粒系细胞髓外造血,提示骨髓造血系统可能是其毒性靶器官。(2)多剂量腹腔注射呋喃二烯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复乳后可引起健康小鼠全血血细胞的变化,其中以白细胞的降低最为明显(p<0.01),高剂量组还可同时引起血小板减低(p<0.05)。同时可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损伤相关血清生化指标EPO、TPO及GM-CSF水平的变化,其中以GM-CSF水平的降低最为明显(p<0.01),高剂量组还可同时引起TPO水平的降低(p<0.05)。肝损伤相关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MDA及SOD的变化不大,只有高剂量组可引起ALT、AST、ALP和MDA的升高(p<0.05)。脏器指数以脾脏指数的升高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肝脏指数(p<0.05)。组织切片显示呋喃二烯给药组小鼠的骨髓髓腔内细胞数目减少,且脾脏出现明显的粒系髓外造血,肝脏也出现轻微的粒系髓外造血,提示存在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他脏器的组织学变化不大。小鼠骨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呋喃二烯给药组可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腹腔注射呋喃二烯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复乳后Bax/Bcl-2的比值依次为:2.22±0.65、5.32±1.56、6.03±2.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存在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且出现明显的Cleaved capase-3条带,说明呋喃二烯通过诱导骨髓细胞的凋亡导致骨髓抑制。多剂量腹腔注射呋喃二烯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复乳后,超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呋喃二烯中、高剂量组可引起肝微粒体中蛋白含量和CPY450含量的减少(p<0.05)。并且呋喃二烯在经中、高剂量处理过的肝微粒中具有明显的代谢抑制现象,Km和Vmax的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提示呋喃二烯对CYP450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底物探针实验结果显示:S-美芬妥英和苯妥英在经高剂量呋喃二烯处理过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和p<0.05),其他底物的代谢速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呋喃二烯可能对CYP2B6和2C9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3)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呋喃二烯复乳后,其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分别为3.9±2.3、4.3±1.2和4.8±2.1min, t1/2β分别为73.2±7.9、64.2±14.7、69.3±12.1min,表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都较快。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231.34±9784.3、151481.88±14573.1和834672.65±67481.43min·ng·mL-1,采用最小二乘法对AUC和剂量进行相关性考察,直线方程为y=16845x-8510.6(r=0.987),表明呋喃二烯在大鼠体内呈现线性药动学特征。单剂量腹腔注射或者口服灌胃给予大鼠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呋喃二烯复乳后,低、中剂量基本测不到血药浓度,高剂量组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由于数值很小,无法进行药动学参数的求算。外翻肠囊法评价药物吸收的实验结果显示,呋喃二烯原药组在小肠各段60min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956±324、657±126、542±148ng,其在小肠各段的残留分别为8654±1654、7684±957、7342±1256ng;呋喃二烯复乳组在小肠各段60min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3456±534、3024±368、2687±286ng,其在小肠各段的残留分别为2459±625、2861±589、2103±574ng,累积透过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减少。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呋喃二烯复乳后迅速在体内广泛分布,在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其次按肝脏、心脏、肺脏、肾脏、小肠和脑依次减少。单剂量腹腔注射或口服给药后,在小肠中的浓度最高,其次按为脾脏、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脑依次减少。药物蓄积结果显示:大鼠多剂量腹腔注射呋喃二烯复乳后,毒性靶器官中的药物含量在逐渐升高,脾脏中的含药量从第1天的25.3±3.3rng·g-1升高到第7天的43.1±4.1ng·g-1,骨髓中的含药量从第1天的1.6±0.4ng·g-1升高到第7天的5.1±0.5ng·g-1,胸腺中的含药量从第1天的0.9±0.2ng·g-1升高到第7天的2.5±0.2ng·g-1。(4)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验结果显示,呋喃二烯能抑制SP2/0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经计算IC50为5.2μg·mL-1。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呋喃二烯处理过的SP2/0细胞呈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经FCM分析,Annexin V-FITC法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呋喃二烯作用不同时间后SP2/0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从DNA组方图上可见到Go-G1期前亚二倍体凋亡峰。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呋喃二烯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中Bax/Bcl-2的比值由1.83+0.6、8.35±4.3升至14.6±5.6,线粒体内的Cty-c由0.7±0.2、0.440.3降至0.5±0.2,胞浆内的Cty-c由2.6±0.7、5.9±1.3升至8.3±2.5,细胞中Fas由1.14±0.42、1.57±0.63升至1.73±0.48,Fas-L由0.39±0.09、0.58+0.26升至0.68+0.32,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并出现了清晰的Cleaved caspase-9、8和3条带。随着呋喃二烯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Bax/Bcl-2的比值由4.26±1.4、10.99±3.5升至14.6±5.6,线粒体内的Cty-c由0.5±0.2、0.3+0.1降至0.2±0.1,胞浆内的Cty-c由5.3±0.8、6.3±1.7升至8.3±2.5,细胞中Fas由0.69±0.21、0.88±0.24升至1.73±0.48,Fas-L由0.38+0.14、0.43±0.21升至0.68±0.32,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也出现清晰的Cleaved caspase-9、8和3条带;Bax, bcl-2, caspase-8, 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随呋喃二烯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与量效关系。说明呋喃二烯可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诱导SP2/0细胞凋亡。结论(1)W/O/W型呋喃二烯复乳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为动物体内的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保障;腹腔注射呋喃二烯复乳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同时主要毒性靶器官可能是骨髓造血系统和肝脏;(2)确证了呋喃二烯在健康小鼠体内的毒性靶器官主要为骨髓造血系统,可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破坏Bax和Bcl-2之间的平衡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呋喃二烯对肝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CYP2B6和2C9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呋喃二烯复乳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较短,呈现线性动力学特征。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血药浓度低的原因可能是乳滴经毛细淋巴管途径进入大循环后迅速转运至组织,因此不影响呋喃二烯发挥药效以及产生毒性。呋喃二烯在毒性靶器官中的蓄积也是其毒性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4)呋喃二烯不引起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周期的变化,其诱导SP2/0细胞凋亡是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雷勇[6](2014)在《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急剧增长。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是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和非手术患者。临床实践证明:化疗在消除肿瘤术后残留、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病情、控制肿瘤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确能给患者带来临床受益。但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其中,化疗引起的外周血象下降(骨髓抑制)是临床最常见,也是影响化疗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从临床角度分析,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有很强的血液学毒性。因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外周血象产生的影响不同,且无法准确预测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故临床治疗中不能针对化疗相关性的骨髓抑制预防性用药,需待到骨髓抑制出现后才能采取相应治疗。西医针对骨髓抑制的治疗,一方面会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和身体负担,而且这些治疗措施有其相应的缺点,另一方面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和推迟化疗时间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是目前中国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气血两亏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气虚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第一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恶性肿瘤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为观察指标,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第二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中医气血两亏证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气血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88例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44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的血小板为(175.52±61.12)×109/L,对照组为(167.15±42.83)×109/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平均体积(8.30±1.46)f1,对照组为(10.18±1.46)f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二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64例次,其中治疗组31例次,对照组33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分别为:(223.71±95.31)x109/L、(173.48±52.5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8.22±1.18)f1、(10.45±1.55)f1,经统计学分析,PLT、MPV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气血两亏证疗效判定: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11例次、无效20例次,对照组为: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27例次,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KPS评分疗效判定:改善3例次、稳定12例次、下降16例次,对照组为:改善4例次、稳定6例次、下降2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②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NSCLC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③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改善NSCLC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帅[7](2014)在《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减轻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同步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以减轻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安全性验证。研究方法:本次临床试验共收集病例77例,均为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中医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7例)患者化疗期间同步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5mg,操作时间为每日上午7-9时,连用三日;对照组(40例)采用安慰剂对照,穴位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程度的差异,骨髓抑制率的不同,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予患者进行化疗后MDASI症状量表评估。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其化疗后1周、2周、1月的血常规及骨髓抑制情况,通过QLQ-C30生存质量量表,比较患者化疗前与化疗1月后的生存质量情况。研究结果:(1)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患者化疗后隔日复查血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抑制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层患者的骨髓抑制率进行相应对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随访到43例患者,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两组随访患者化疗后1周、2周、1月骨髓抑制程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恶心:自化疗日起,第1日两组患者恶心程度无明显差异,而第2-5日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恶心程度差异则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第2-5日的恶心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呕吐:化疗第2、3、4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呕吐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呕吐发生率差异明显。(4)MDASI症状评估量表: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化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其中疲乏、睡眠不安、昏昏欲睡等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苦恼、胃口差、呕吐等4项,2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QLQ-C30生存质量量表:对43例随访病人进行各自的生存质量前后对照,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与化疗后1月生存质量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不良反应:化疗期间,除少部分患者出现便秘、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未出现其他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与化疗同步使用,能够在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的同时,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改善患者围化疗期的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刘俊[8](2014)在《护髓方对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评价护髓方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研究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肿瘤科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行化疗的7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试验组)38例,B组(对照组)38例。A组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中药护髓方治疗,连续2周,B组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若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或粒细胞计数<1.5×10^9/L时予以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ug ih qd升白细胞治疗,一直使用到白细胞计数上升为≥14.0×10^9/L,或粒细胞计数上升为≥2.0×10^9/L时停用。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3)患者KPS评分和中医主症的变化;(4)治疗前后肝肾功改变。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方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1)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远期效果更为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方面,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在KPS评分和中医主症改变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方安全有效,可显着保护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量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张翔,周郁鸿[9](2012)在《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带来较多副反应,减弱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可以抵消化疗治疗肿瘤带来的正面效益。常见的化疗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肝肾等脏器损害、脱发、药物外渗

路艳[10](2012)在《补肾法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化疗现已成为肿瘤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虽然可以杀伤患者体内残余肿瘤细胞,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但其副作用(骨髓抑制)是造成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化疗,或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而死亡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仍有许多局限性,因此,探讨中医药疗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以“肾藏精,精生髓化血”理论为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择巴戟天的成分巴戟天多糖、何首乌的成分二苯乙烯苷作为补肾法的代表,观察巴戟天多糖、二苯乙烯苷对骨髓抑制的作用,并从骨髓干细胞角度探讨其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康复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中华医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检索工具,对“’肾藏精”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寻求中医“肾藏精”的功能与现代医学骨髓干细胞功能的共通性,为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康复作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1)造模:根据Lena A Basile等方法采用环磷酰胺(250mg/kg)腹腔注射一次性造模成功。(2)分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预处理组、处理组、骨髓抑制模型组、空白对照组。(3)给药方法:预处理组第1至7天用药,处理组第8天用药,巴戟天多糖或二苯乙烯苷每天一次,灌胃。预处理组、处理组与模型组第8天环磷酰胺250mg/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第1至第14天,每天一次灌等量生理盐水。(4)指标检测:①血常规:预处理组分别在第1天、8天、12天、15天取血;其余各组分别在第8天、第12天、第15天取血。②细胞计数:采取显微镜细胞观察方法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③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干细胞C-kit、CD105阳性细胞的表达,细胞周期。④ELESA法检测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小鼠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生长因子(SCF/MGF)。结果:1、巴戟天多糖:(1)对骨髓抑制模型血成分的调控影响:红细胞到化疗后第7天模型组显着低于空白组,说明此时红细胞到达低点,但此时处理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化疗后使用巴戟天多糖可以减缓骨髓抑制模型RBC的下降;HGB第12天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但预处理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化疗后4天,预处理组与处理组CD117阳性细胞值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 CD105-CD117Double预处理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化疗后4天取材,预处理组、处理组与模型组小鼠GO/Gl期骨髓细胞比例较空白组均显着下降。S期和G2/M期骨髓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均显着上升。而与处理组比较,预处理组小鼠G0/G1期骨髓细胞比例显着下降,S期骨髓细胞比例显着上升。(3)对干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预处理组血中的GM-CSF浓度显着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2、二苯乙烯苷:(1)对骨髓抑制模型血成分的调控影响:化疗后第4天,除空白组外各组都显着降低,但预处理组的白细胞值显着高于处理组与模型组(P<0.05);模型组RBC、HGB值较空白组显着下降(P<0.01),但处理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化疗后4天,预处理组与处理组CD117阳性细胞值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CD105阳性细胞值,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均显着增高(P<0.01),同时处理组显着高于预处理组(P<0.05);化疗后4天取材,预处理组、处理组与模型组小鼠G0/G1期骨髓细胞比例较空白组均显着下降。S期和G2/M期骨髓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均显着上升,7天后回复至正常水平。(3)对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预处理组血清中的SCF/MGF浓度与空白组、模型组、处理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巴戟天多糖处理对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有促进作用,可增加骨髓干细胞S期的比例,减少GOG1期比例;巴戟天多糖预处理可增加G-CSF的分泌:巴戟天多糖可增加骨髓干细胞CD105、CD117阳性细胞表达,促进骨髓干细胞增值,使外周血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增加,进而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模型有积极的调控作用。2、二苯乙烯苷预处理对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有促进作用,可增加骨髓干细胞CD117阳性细胞表达,增加SCF的分泌,使外周血象的白细胞数值增加,进而改善化疗的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化疗后应用二苯乙烯苷处理可增加骨髓干细胞CD117、CD105阳性细胞表达,促进骨髓干细胞增值,从而增加外周血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模型有积极的调控作用。

二、透皮药贴治疗癌症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皮药贴治疗癌症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疗效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可比性
    2 主要疗效指标
    3 次要观察指标
    4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临床疗效分析
    2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
    3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对免疫功能影响情况分析
    4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安全性分析
    5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2 KPS评分
综述 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症状中西医治疗进展
    1 癌性厌食
        1.1 西医治疗
        1.2 中医治疗
    2 恶心呕吐
        2.1 西医治疗
        2.2 中医治疗
    3 癌性腹胀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4 呃逆
        4.1 西医治疗
        4.2 中医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试验方案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
    1.基线可比性分析
    2.疗效比较
    3.皮肤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中医对NSCLC的认识
    2.中医在治疗NSCLC中的作用
    3.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4.选穴依据
    5.益气散结方的组方依据
    6.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3)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陆明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1 经历略传
    2 读书心得
        2.1 熟读经典、明确主次
        2.2 灵活运用、实践为基
    3 与中医各家学派的关系
        3.1 精研经典
        3.2 兼容并蓄、融汇诸家
        3.3 师承前贤
    4 继承与创新
        4.1 辨证辨病认识观
        4.2 熟谙经典、衍述精华
        4.3 关于中医肿瘤的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整理研究
    1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顾护胃气论
        1.2 肿瘤微观辨证论
        1.3 肿瘤中医治疗新论
    2 陆明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2.1 临证处方用药特色
        2.2 肿瘤食疗义理经验
        2.3 肺癌的中医治疗
        2.4 体表肿瘤的中医治疗
        2.5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2.6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2.7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2.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2.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2.10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2.11 典型医案
    参考文献
陆明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综述一 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对乳腺癌认识
        1.1 病名及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治疗
        2 乳腺癌的现代中医研究
        2.1 病因病机研究
        2.2 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
        2.3 术后辨证分型研究
        2.4 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研究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疾病特征
        1.1 地理区域
        1.2 年龄特点
        1.3 病因学
        1.4 病理分类
        1.5 分期
        1.6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1.7 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2 综合治疗
        2.1 手术治疗
        2.2 放射治疗
        2.3 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科治疗
        2.4 新辅助化疗
        2.5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2.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对策
        2.7 乳腺癌免疫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试验设计
    3 研究对象
    4 治疗方案
    5 疗效评价方案
    6 疗效评价标准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学方法
    9 伦理学管理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2 治疗结果
    3 疗效判定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抗瘤升白片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病例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治疗方法
    3.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1 疗效性指标观测
        3.2 安全性指标观测
        3.3 疗效评价标准
    4.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4.1 观察、记录、总结数据
        4.2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指标观察
        2.1 统计化疗完成情况
        2.2 外周血象变化情况评定
        2.3 中医证候评定
        2.4 生活质量影响情况对比
        2.5 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3. 安全性指标观察结果
        3.1 大小便常规
        3.2 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3.3 其他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化疗毒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
        1.1 中医对化疗毒副反应的认识
        1.2 中医对化疗毒副反应的防治
    2. 抗瘤升白片防治NSCLC术后辅助化疗毒副反应的理论依据
        2.1 中医理论分析
        2.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2.3 抗瘤升白片的组方来源及方解
        2.4 抗瘤升白片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
    3. 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外周血象变化结果分析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析
        3.4 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分析
        3.5 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3.6 化疗毒副反应分析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TNM分期表
    附录B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C KPS评分表
    附录D 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分级标准
    附录E 临床观察表
    附录F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呋喃二烯的骨髄抑制毒性及其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呋喃二烯复乳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及初步毒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瘤株
        1.3 仪器
    2 方法和结果
        2.1 空白复乳的处方筛选
        2.2 呋喃二烯复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2.3 呋喃二烯复乳的含量测定
        2.4 呋喃二烯复乳抗肿瘤活性研究
        2.5 呋喃二烯复乳初步毒性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3.1 W/O/W型呋喃二烯复乳的制备
        3.2 HPLC法测定呋喃二烯复乳的含量
        3.3 呋喃二烯对S-180荷瘤小鼠模型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3.4 呋喃二烯对S-180荷瘤小鼠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影响
        3.5 呋喃二烯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呋喃二烯在动物体内毒性靶器官的确证及初步机制研究
    引言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材料与药品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呋喃二烯在小鼠体内毒性靶器官的确证
        2.2 呋喃二烯致小鼠骨髓抑制的初步机制研究
        2.3 呋喃二烯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的影响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3.1 呋喃二烯对小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
        3.2 呋喃二烯致小鼠骨髓抑制的初步机制
        3.3 呋喃二烯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的抑制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呋喃二烯复乳在大鼠体内动力学特征及毒性靶器官的累积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受试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鼠血浆中呋喃二烯的LC-APCI-MS/MS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呋喃二烯复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考察
        2.3 离体肠吸收实验
        2.4 呋喃二烯复乳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研究
        2.5 呋喃二烯复乳在毒性靶器官中的蓄积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3.1 生物样品中呋喃二烯LC-APCI-MS/MS分析方法的确证
        3.2 呋喃二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特征
        3.3 呋喃二烯在毒性靶器官中的蓄积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呋喃二烯诱导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系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细胞培养
        2.2 MTT试验
        2.3 形态学观察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5 Annexin 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
        2.6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
        2.7 RT-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3.1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3.2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恶性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5 研究内容
        6 观察指标
        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化疗前血象情况
        3 两组化疗后血象情况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治疗方法
        6 研究内容
        7 观察指标
        8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化疗前观察指标情况
        3.化疗后指标观察情况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减轻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讨论
    一、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二、化疗不良反应
    三、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二 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观察表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MDASI 症状评估量表
    附录五
致谢

(8)护髓方对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英汉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诊断标准
        1.4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方法及疗效评定
        3.1 观察方法
        3.2 疗效评定
    4 数据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
    2 化疗后两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比较
    3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KPS积分)
    4 治疗前后患者中医主症的改变
    5 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的改变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学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认识
        1.1 主要产生机制
        1.2 主要临床表现
        1.3 主要的西医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论治
        2.3 中医治疗方法
    3 护髓方的确立
        3.1 护髓方治疗骨髓抑制的依据
        3.2 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治疗脾肾亏虚之本
        3.3 护髓方之健脾补肾法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应用
    4 护髓方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4.1 护髓方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4.2 护髓方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影响
        4.3 护髓方之健脾补肾中药的生化药理研究
    5 护髓方提高化疗耐受力
    6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7 临床疗效分析
        7.1 治疗后各组骨髓抑制(WBC、NEU)程度的观察
        7.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的观察
        7.3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7.4 治疗后中医主症的变化
        7.5 治疗后肝肾功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综述 浅析健脾补肾法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9)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中药内服
    2.1 汤药口服
    2.2 成药口服
3 中药注射液
4 中药外用
5 针灸治疗
    5.1 针刺疗法
    5.2 艾灸疗法
    5.3 穴位注射疗法
    5.4 耳穴疗法
    5.5 穴位电脉冲法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7 总结

(10)补肾法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二、中医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
    第二节 干细胞概述
        一、干细胞的定义及分类
        二、骨髓来源的干细胞
    第三节 何首乌、巴戟天的古今研究概述
        一、何首乌的研究进展
        二、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理论探讨
    第一节 “肾藏精”理论探讨
        一、肾精
        二、肾藏精理论梳理
    第二节 从造血干细胞看“肾藏精,生髓,化血”理论
        一、从细胞的角度看
        二、从造血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看
        三、从肾肝脾对血的化生的协同影响看
        四、结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巴戟天多糖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二苯乙烯苷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巴戟天多糖与二苯乙烯苷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比较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三、存在问题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研究经费资助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透皮药贴治疗癌症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D]. 王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透皮给药益气散结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D]. 苏丹.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D]. 吴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抗瘤升白片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研究[D]. 杨会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5]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呋喃二烯的骨髄抑制毒性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 张丽锋.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6]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雷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8)
  • [7]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减轻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孙帅.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8]护髓方对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D]. 刘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9]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J]. 张翔,周郁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7)
  • [10]补肾法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机理研究[D]. 路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