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方言词汇论文摘要

问:平谷人的平谷人语言特点
  1. 答:在语音方面除了一些字词的特殊读音外,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声和二声互换,即阴平和阳平互换。如上学xúe,平谷方言是上xūe(但生活中大家把“学”字念成xiao音),白天bái tiān,平谷方言是bāi tián。再如“把枪挂在墙上”一句中的“枪”“墙”二字在普通话中为qiāng qiáng,在平谷话中却为qiáng qiāng。
    在词汇方面,平谷话大量采用描写说明法和比喻法构造词语,使得平谷方言鲜明生动。如普通话中的“怀孕”、“发愁”、“麻雀”、“不挑食”,在平谷话中分别为“双身子”、“嘬牙花子”、“老家贼”、“狼虎”。
    在语法方面,平谷方言语普通话相比,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⒈轻读“子”字的特殊用法:平谷话中,在某些词语之后,加一轻读的“子”,就会使这些词语产生贬义。如“那俩人喜怒无常,好一出子歹一出子的”。
    ⒉儿化音的特殊作用:在平谷话中,有些字与前面的字连读时,变为前面的字的儿缀,这类儿缀便代表原有语素的的意义。如“这菠菜炒着吃吧”一句中,中的“着”,在平谷话中与前面的“炒”连读,便成为炒字的儿缀,说成“这菠菜炒儿吃吧”。
    ⒊动词后缀的运用:有些字用在某些单音节词的动词后面,组成新词,并且使新词带上某种感情色彩和其他附加意义。如“憋咕”、“猫咕”、“捏咕”中的“咕”,“蹬哧”、“抠哧”中的“哧”,便是很有特色的动词后缀字。
    ⒋平谷话中的指示代词与普通话有着明显区别。如“那”字,在平谷话中有六种念法,每个读音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而这种读音上的分工同“那”的意义,用法的不同密切相关
    平谷方言的分布特点是越靠近西部越接近北京话、越靠近东部越接近唐山话。平方言的使用范围除本县人外,还有平谷北邻河北兴隆县内半数左右人口,以及平谷西部邻顺义的一些村庄。
问:平谷方言的介绍
  1. 答:平谷方言又称平谷话,分布在北京市平谷区,属冀鲁官话保唐片蓟遵小片,平谷是北京市辖境内两个不属于北京官话的郊区县之一(另一个为延庆县,属晋语)。平谷方言的分布特点是越靠近西部越接近北京话、越靠近东部越接近唐山话。
问:平谷话是从哪里流传下来的呢?
  1. 答:你们都错了,平谷人多数是从山东迁过来的,
    平谷话有些象山东话.
  2. 答:qlgli说的对
    平谷好对都是山东那边迁过来的 我听我大爷说 我们姓任的都是从山东那边迁过来的!
  3. 答:平谷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言语特征介乎于北京官话与冀鲁官话之间。它的形成既有地理位置因素,也有随着时代发展,人员构成不断变化的原因。
    首先,从人员构成上,(刚才刘主任已经介绍)平谷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六七千年前,平谷先民们就创造了上宅文化。由于地处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地区,战乱频仍,建县2000余年,县有撤并,域有多变,人员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平谷人民在人际交往和语言文化融合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地区性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方言特征。
    平谷当代人口,主要源于元代土著、明初移民、清代迁居的旗人和清以来的流寓、流民。明初移民中规模比较大的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营州中屯卫由塞外迁徙到平谷,在当时这些军屯人口占到平谷人口总数的46%。这些人的许多后代成为平谷大族。
    此外,明清时期山西、山东等地民屯、流民等外来人口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平谷地区的人口结构。同时,也使平谷地区的语言文化融入了许多新的因素。“南腔北调”与平谷本土的交融,促进了平谷话的更新与发展。其次,从地域方面讲,平谷地理位置特殊,有“神京三辅要地”之称,有“天汉之津梁,幽燕之关隘”之誉。因此,在历史长河中,它战乱频仍,历经沧桑。不同时代(时期)分别归属于不同地区管辖,客观上也造就了平谷话的“方言混杂”。及至近现代,由于平谷长期归属于河北地区,受其影响,平谷话在语音、语调等方面较大程度上近似冀鲁官话。尤其是类同于河北保定、唐山等地言语特征。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