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顶核预刺激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预防作用

一、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菊,张润峰[1](2021)在《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研究显示,小脑顶核参与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等内脏活动的调节;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产生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conditioned central neurogenic neuroprotection, CCNN)且对心脑血管、眼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性保护。本文就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刘小菊[2](2020)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观察指标包括 SOD、GPX、MDA、AOPP。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2月期间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确诊冠心病并行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5例,组内再根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和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BMI、TG、TC、LDL-C、HDL-C、冠脉病变数、支架植入数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中基线资料均无显着差异。2.治疗前两组SOD、GPX、MDA、AOPP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分析,以上各指标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4.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SOD、GPX均高于治疗前,AOPP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1),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OD、GPX均高于治疗前,AOPP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1),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GPX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MDA及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调节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网址:http://www.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121715。

汪晓玲[3](2010)在《TERT在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缺血再灌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TERT在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缺血再灌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清洁级,体重250±30g。分为四组为(1)单纯造模组即CIR组:先将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小时,然后分别行再灌注24、48、72小时,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2)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后再造模组(简称预刺激组)即FNS+CIR组:先行电刺激左侧小脑顶核1小时,24小时后再造模。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3)毁损小脑顶核后未电刺激组即FND+CIR组:先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5天后再按(1)的方法造模。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4)毁损小脑顶核后再电刺激组即FND+FNS+CIR组:先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5天后再按(2)的方法造模。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造模后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及梗死体积评价,应用TUNEL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凋亡细胞数,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TERT在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计数资料用x±s表示,统计方法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法。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预电刺激后再造模,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约缩小40%(P<0.05)。CIR和FNS+CIR组组内各亚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TUNEL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大鼠CIR24h亚组,脑梗死灶局限在额叶及顶叶的皮层靠近白质的大部分区域、海马周围白质包括基底节区,凋亡细胞数为151.6±8.00个,P<0.05。48h亚组梗死灶扩大,但未达到皮层边缘,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192±11.21个, P<0.05)。72h亚组梗死灶扩大到皮层边缘,凋亡细胞数(169.5±7.23个)较48h亚组明显减少(P<0.05)。FNS+CIR各亚组脑梗死灶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与CIR各亚组一致,但各亚组凋亡细胞数较CIR各亚组明显减少,尤其是FNS+CIR 72h亚组,皮层仅见少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数72h亚组(82.1±5.78个)较CIR组72h亚组(169.5±7.23个)明显减少(P<0.05)。FNS+CIR各亚组凋亡细胞数亦较FND+ FNS + CIR组及FND+CIR组明显减少(P<0.05)。FND+FNS+CIR组中24h亚组即能在皮层见到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数在48h亚组达到高峰,72h亚组开始减少,与CIR组一致,72h亚组的凋亡细胞数介于24h亚组与48h亚组之间(亚组之间的比较均P<0.05)。FND+CIR组的梗死灶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与FND+FNS+CIR组及CIR组无明显差别(P>0.05)。(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TERT的表达:各组TERT平均阳性细胞数均为再灌注24h亚组最多,72h亚组最少,48h亚组介于两者之间(组内亚组之间的比较均P<0.05)。FNS+CIR各亚组TERT平均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IR各亚组、FND+FNS+CIR各亚组及FND+CIR各亚组(P<0.05)。CIR各亚组、FND+FNS+CIR各亚组与FND+CIR各亚组间TERT平均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FNS可以增加蛋白TERT的表达,并且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的体积及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TERT表达的增加可能与电刺激小脑顶核的脑保护有关。

汪晓玲,刘竞丽[4](2010)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在脑缺血大鼠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文中指出成熟神经元不可再生,完全缺血5 min即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死亡。电刺激小脑顶核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脑缺血大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缺血半暗带的电兴奋性、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结构重建、功能恢复、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等方面就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进行阐述,尤其关注到它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王咏龙[5](2009)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脑卒中约占75%。大多数患者中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脑组织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更加严重,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受损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神经元结构破坏和缺失可能是引起功能障碍的病理关键。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研究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抗炎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等作用。目前,采用仿生物电,模拟实验性小脑顶核电刺激而研制的小脑电刺激仪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产生了比较肯定的临床效果。Notch1是控制细胞命运的信号传导途径。当Notch1被激活后,神经干细胞进行增殖,而当Notch1活性被抑制时,干细胞则进入分化程序。bHLH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包括Hes5和Mash1)是指由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及其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序列的核酸顺序组成的一类基因,可以调控许多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Hes5信号通路能抑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Mash1的高表达可促进干细胞的分化,相反低表达则抑制干细胞的分化,使干细胞处于持续的增殖状态。核转录因子-κB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机制十分复杂,通过对众多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基因调控来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基于以往实验研究与临床的成果,本实验从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入手,进一步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目的1.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神经行为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以及脑组织的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的变化。2.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小脑顶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重建的作用。3.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侧皮质Notchl、Hes5、Mash1和NF-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1.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1.5h再灌注模型。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假刺激组(SF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F)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ld、3d、7d 3个亚组。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测量脑组织的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的变化。2.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1.5h再灌注模型。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F)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3d、7d、14d、28d 4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n=7只。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法检测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及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的动态变化和分化的结果。3.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1.5h再灌注模型。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F)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14d、28d 2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n=7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及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Notch1、Hes5和Mas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脑含水量,缩小脑梗死体积。2.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侧脑室区和缺血周围皮质只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3d大鼠侧脑室下区Brdu阳性细胞显着增加(P<0.01),7d时增加达到顶锋(P<0.01),14d和28d时后Brdu阳性细胞仍增加(P<0.01);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3d大鼠缺血周围皮质Brdu阳性细胞也显着增加(P<0.001),7d时增加达到顶峰(P<0.001),14d和28d时后Brdu阳性细胞仍显着增加(P<0.001);电刺激小脑顶核后大鼠侧脑室下区和缺血周围皮质Brdu阳性细胞增加更明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在3d、7d、14d和28d四个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增加更多,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双标法显示在正常组、假手术组仅见极少量Brdu/GFAP和Brdu/ DCX双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少量Brdu/GFAP和Brdu/DCX双阳性细胞,小脑顶核刺激组可见大量Brdu/GFAP和Brdu/DCX双阳性细胞,Brdu/GFAP和Brdu/DCX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主要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Notchl、Hes5、Mas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P<0. 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小脑顶核刺激组Notchl、Hes5、Mas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增加更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NF-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小脑顶核刺激组NF-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 05)。结论1.成功建立改良线栓法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急性期死亡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提高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脑含水量,缩小脑梗死体积,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2.脑缺血后自身的神经干细胞也存在增殖。在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SVZ和缺血侧皮质有少量神经干细胞,未见神经干细胞增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在脑梗死后7d达到高峰,以后增殖逐渐下降,28d神经干细胞仍有增殖。电刺激小脑顶核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更明显,在7d达到高峰,28d后在SVZ和缺血周围皮质神经干细胞均还有明显增殖。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脑缺血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在正常组、假手术组仅见极少量神经干细胞分化,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少量神经干细胞分化,小脑顶核刺激组可见大量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明显增多,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电刺激小脑顶核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发挥脑组织神经重建作用。3.正常成年大鼠脑组织Notchl、Hes5、Mash1和NF-кB p65表达较少。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脑皮质Notchl、Hes5、Mash1和NF-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电刺激小脑顶核后Notchl、Mash1和Hes5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更明显,NF-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则减弱。电刺激小脑顶核通过促进Notchl、Hes5和Mash1 mRNA及蛋白表达和抑制NF-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来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李文霞[6](2009)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素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是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关键的部位是突触。突触素p38是一种分子量为38KD的钙结合糖蛋白,参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等的释放和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与脑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对突触素p38免疫产物的定位和定量能够反映突触的分布和密度,是突触重建和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干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电刺激作为一种促进神经康复的物理疗法已应用于临床,但关于电刺激对神经损伤修复的超微结构研究及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变化的情况,来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功能重建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分组: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180只,雌雄不限,体重12-16g,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电刺激组,各60只。各组于制模术后又按3天、7天、14天、21天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2.Rice法模型制作:新生7d龄SD大鼠,乙醚吸入麻醉,消毒后取颈左侧切口,游离左颈总动脉,用丝线结扎,缝合切口,置于缺氧箱中,持续充以气流量为2L/min的92:8氮氧混合气体2h。对照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缺氧。术后夹尾左旋是制模成功的标志,据此纳入实验。3.电刺激治疗方法:电刺激组在术后24h开始刺激治疗,每次电刺激30分钟,刺激部位为耳后相当于人乳突处,每日1次,电刺激强度为3V、频率70HZ,使大鼠肢体稍有震颤为宜。对照组与模型组不予电刺激治疗,仅与相应时段捕捉。4.标本采集与制备:三组大鼠每组分别于3天、7天、14天、21天随机各取5只大鼠乙醚吸入麻醉后,剪开胸腔,暴露心脏,经左心室灌注1g/L戊二醛,直至右心耳流出澄清液体,用10g/L戊二醛内固定后,迅速取脑海马切成1mm×1mm×2mm薄片入40g/L戊二醛中固定保存,进行观察超微结构。同时到预定时间,其余大鼠心脏灌注40g/L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断头取脑,做冠状切片,进行突触素p38免疫组化检测。5.指标测定1)突触素p3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突触素p38阳性表达呈棕黄色,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切片海马CA1区p38吸光度值(OD),每张切片取5个视野测量取其均值,同时测量同一张切片胼胝体的OD值以作为背景OD值,用矫正吸光度值COD(实测值-背景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避免染色过程中非特异性染色所造成的误差。2)海马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观察:将戊二醛固定标本经PBS液冲洗后,放入1%锇酸中后固定,经脱水、包埋、聚合、50nm超薄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电子染色后,日立H-75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最小显着差异(LSD)检验,数据均以(?)±s表示,以α=0.05作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1)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固缩性改变,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质水肿明显,线粒体肿胀明显2)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减少,突触间隙融合不清,突触小泡明显减少3)电刺激组不同时间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水肿逐渐减轻,突触间隙逐渐清楚,突触小泡较前增加,与模型组同时间相比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至21天时神经细胞及突触超微结构接近正常。突触素p38免疫组化染色:1)电刺激组海马CA1区突触素校正光密度值(COD)3天与模型组相比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4天、21天突触素COD值与模型组相比表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1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刺激可促进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及突触的超微结构恢复2.电刺激治疗可促进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突触的重建。

罗晶[7](2008)在《Aβ1-40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AD模型组(AD组)、AD模型+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组(FNS组)和AD模型+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干预组(DNS组)。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大鼠AD动物模型,分别予电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造模后28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然后通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ax、bcl-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改变:AD组与SC组比较,每天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增长(P<0.05),FNS组与AD组比较,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DNS组与AD组比较,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未见明显改善(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C组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为0.27±0.05,AD组(0.20±0.04)较SC组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而FNS组(0.37±0.10)bcl-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较AD组和SC组均明显增高(P<0.05);DNS组(0.19±0.04)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组海马区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为0.26±0.06,AD组(0.67±0.06)较SC组海马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FNS组(0.43±0.07)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较SC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AD组和DNS组均明显降低(P<0.05);DNS组(0.68±0.09)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T-PCR检测结果:SC组bcl-2 mRNA表达相对强度为0.3153±0.0110,与SC组相比,AD组(0.1938±0.0087)、DNS组(0.1938±0.0136)bcl-2 mRNA表达相对强度降低(P<0.05),FNS组(0.3823±0.0158)与各组比较bcl-2 mRNA表达相对强度升高(P<0.05);SC组Bax mRNA表达相对强度(0.3505±0.0072),AD组(0.5843±0.0145)、DNS组(0.5682±0.0101)和FNS组(0.3950±0.0070)Bax mRNA表达相对强度均较SC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与AD组比较Bax mRNA表达相对强度明显降低(P<0.05),DNS组与AD组比较Bax mRNA表达相对强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FNS干预可部分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促进海马区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韩珂[8](2008)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和方法:为了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选择了病程为1-3天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神经康复的常规护理,电刺激组同时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TCD观察患侧大脑中与前动脉峰值流速变化、应用NIHSS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1.电刺激组治疗10天后患侧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2.电刺激组治疗10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3.电刺激组治疗前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能忍受电极处的局部刺激,在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脑梗死急性期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征在1-3天内不再进展者,即可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2.脑梗死急性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局部血流量增加、神经功能恢复,均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的脑保护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有效。3.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4.TCD可以作为测定脑梗死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的客观指标。

阿力木江,张润峰,胡大一[9](2007)在《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有关小脑顶核研究的历史可追寻到19世纪,但对小脑的"邻居"大脑领域的研究进展限制了有关小脑的研究步伐。近30年来,随着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作用的发现,使得该方向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小脑顶核刺激的脑保护作用已得到公认,具体机制主要集中在改善脑梗死周围的电不稳定性,降低缺血诱发的梗死周围去极化和皮质扩散性抑制;抑制梗死后微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调亡;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等方面,笔者对此进行回顾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谢艳萍[10](2007)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共移植体中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共移植体及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128只同一基因背景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32只),FNS+NSCs移植组(32只),共移植体移植组(32只),FNS+共移植体移植组(32只)。在新生的同一基因背景鼠海马取NSCs和大脑皮质取血管内皮细胞, NSCs移植组和共移植体移植组是把单独NSCs和共移植体移植入同一基因背景大鼠MCAO造模后24小时缺血半暗带,,FNS+NSCs移植组和FNS+共移植体移植组是在NSCs移植组和共移植体移植组成年大鼠MCAO造模前一小时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标记其中NSCs,利用免疫荧光双标于3天,7天,14天,60天分别观察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在7天,14天,60天三个时间点NSCs向神经元分化中,FNS+共移植体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高于NSCs+FNS组和共移植体移植组,NSCs+FNS组和共移植体移植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高于单独NSCs移植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S对移植入MCAO模型大鼠的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共移植体对移植入MCAO模型大鼠的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共移植体和FNS对移植入MCAO模型的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有协同作用。

二、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脑顶核的生理功能
2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作用机制
    2.1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 抑制细胞凋亡
    2.3 抑制细胞炎性反应
    2.4 抑制梗死周围电活动
    2.5 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
    2.6 调节氧化应激损伤
3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脑科疾病
    3.1 慢性脑供血不足
    3.2 脑出血
    3.3 脑梗死
    3.4 脑卒中后抑郁
    3.5 血管性痴呆
    3.6 偏头痛
    3.7 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
    3.8 小儿脑瘫
4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眼科疾病
5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心血管疾病
6 小结

(2)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氧化应激反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3)TERT在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缺血再灌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4)电刺激小脑顶核在脑缺血大鼠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炎性反应
2 降低缺血半影区的电兴奋性
3 抑制神经元凋亡
4 促进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
5 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
6 展 望

(5)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

(6)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素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电刺激小脑顶核与突触可塑性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英文缩略词索引
    致谢

(7)Aβ1-40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Aβ1-40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的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动物分组
        2 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行为学测试结果
        2 病理学观察结果
        3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
        4 RT-PCR 检测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2 Aβ1-40 对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3 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
        4 临床应用前景及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图片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

(8)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综述
正文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脑顶核刺激 (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 FNS) 研究的历史
2 FNS可改善脑梗死周围的电不稳定性
    2.1 梗死周围去极化 (peri-infarction depolarizing waves, PIDs)
    2.2 皮质扩布性抑制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CSD) PIDs与另一种脑组织电活动非常类似, 即CSD。
3 FNS可抑制梗死后微血管内的炎症反应
4 FNS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4.1 FNS与Caspase家族
    4.2 FNS与线粒体
    4.3 其他 DNA氧化损伤是脑缺血后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5 FNS可减少神经元损伤
    5.1 FNS与兴奋性神经递质
    5.2 FNS与钙蛋白酶
6 FNS可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
7 结语

(10)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共移植体中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略语
图片

四、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刘小菊,张润峰. 西南军医, 2021(02)
  • [2]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D]. 刘小菊.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3]TERT在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缺血再灌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D]. 汪晓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4]电刺激小脑顶核在脑缺血大鼠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J]. 汪晓玲,刘竞丽. 医学综述, 2010(04)
  • [5]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王咏龙.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4)
  • [6]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素的影响[D]. 李文霞. 郑州大学, 2009(03)
  • [7]Aβ1-40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 罗晶. 重庆医科大学, 2008(01)
  • [8]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D]. 韩珂. 吉林大学, 2008(10)
  • [9]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J]. 阿力木江,张润峰,胡大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08)
  • [10]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共移植体中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D]. 谢艳萍. 佳木斯大学, 2007(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