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酸雨来源分析

一、南宁市酸雨来源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海洪,廖国莲,黄思琦,郑凤琴[1](2020)在《广西环境气象研究与业务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广西气象局多年来在环境气象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特别在环境气象观测、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酸雨监测预报、雾霾天气机理研究及生态环境安全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气象因素诱发的各类环境灾害的监测及其时空特征与影响机理、预报方法及决策参考等多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广西环境气象学的研究及应用成果。提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初步设想。

龙陈奎[2](2020)在《南宁市PM2.5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南宁市以PM2.5为主的颗粒物污染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选取南宁市PM2.5样品中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H4+、Na+、K+、Mg2+、Ca2+)来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及特征,采样时间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研究内容通过测定每日离子浓度进行离子组成特征、时间变化和污染天气特征的分析,并探讨各季节离子之间的阴阳离子平衡、存在形式、二次转换效率等相关特征,最后对离子进行了本地源及潜在源的来源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期间PM2.5年均浓度为36.06μg·m-3,水溶性离子总浓度为19.65μg·m-3,占PM2.5的54.49%。各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NO3->NH4+>Ca2+>K+>Cl->Na+>Mg2+>F-,二次离子SO42-和NO3-的占比较高。总离子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南宁市离子水平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污染天气全年发生比例为8.77%,污染天二次离子浓度明显增高。在典型连续污染天分析中,低风速、低温、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以及较高浓度的SO2、NO2更易形成污染天气。(2)南宁市四季颗粒物均呈碱性,春季碱性最强,秋季碱性最弱,PM2.5酸碱性较以往的偏酸性变为偏碱性。各季节二次离子呈显着正相关,不同季节二次离子间存在形式也不同,各季节中主要二次离子分别为秋季NH4HSO4、冬季(NH4)2SO4、春季(NH4)2SO4和NH4HSO4、夏季NH4HSO4。南宁市四季SOR>0.1,但只有冬季NOR>0.1。SOR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温度是影响NOR的关键因素。低NH4+浓度优先硫氧化过程,高NH4+浓度有利于氮氧化过程。(3)南宁市四季NO3-/SO42-值均小于1,表明固定源相对贡献较大,冬季NO3-/SO42-最高。本地污染来源主要有二次源、扬尘源、土壤源、燃烧源等,其中人为源较多,各源类存在季节性差异。到达南宁市的后向气团轨迹有明显季节变化,秋冬季来自陆地的干冷气团比例较高,途径工业密集区长距离传输,携带污染物含量较高;春夏季来自海洋的温湿气团比例较高,气团干净,污染物含量低。南宁市东方和东北方是PM2.5及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潜在源区,而高强度污染源区集中在南宁市东侧附近。

黄玲花[3](2013)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以广西南宁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统计软件对南宁市2001—2010年空气污染指数及主要污染物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南宁市的空气污染主要与可吸入颗粒物密切相关,2005—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2010年后又有所上升。据此分析了南宁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及其危害性,并在城市环境质量监管、城市合理布局、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等问题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广西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徐晓华[4](2012)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SO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SO2)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也是数量最大、分布最广、对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气体污染物之一。SO2沉降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及其他污染物在过去20多年不断增多,我国东部地区已成为全球SO2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气体的大量排放,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随着SO2排放的增多,我国酸雨污染也日趋严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于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大部分和东北地区东南部,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和华南地区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长江以南地区成为全球强酸雨中心。近年来长江以南酸雨区已连成一片,并有向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的趋势。因此,研究我国对流层S02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S02与酸雨污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SCIAMACHY传感器反演的2004-2010年对流层S02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采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地形、土地覆盖、REAS人类活动排放清单、人口密度和GDP等辅助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上空SO2垂直柱浓度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及主要其影响因素,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对流层S02与酸雨格局及污染来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对流层S02垂直柱浓度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华北、华东地区的S02垂直柱浓度值最高,广大西部和东北北部地区S02柱浓度较低。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SO2柱浓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环渤海经济区S02柱浓度值最高,且居于全国之首。从分省来看,山东、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的S02柱浓度最高,新疆、西藏、台湾、海南、黑龙江等省份的S02柱浓度值最低。(2)根据中国对流层S02浓度的趋势特点,32个省份可大致分为5类,其中华北地区几个省份类别一致或相近,西部地区及黑龙江、海南、台湾等省份类别一致或相近。聚类结果充分表明人类活动对对流层SO2空间分布及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另外气候条件、地形、海陆位置分布等因素对S02空间也产生重要的影响。(3)我国对流层S02垂直柱浓度季节变化明显,11、12、1月S02柱浓度最低,3、4、5月S02柱浓度最高。三大经济区的S02柱浓度季节波动显着,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S02柱浓度呈现冬季、春季高而夏季、秋季低的特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上空S02柱浓度则呈现夏季、秋季高而春季、冬季低的特点。(4)从S02垂直柱浓度多年变化来看,2004年最低而2010年最高,中间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过程。由于硫排放限制措施的严格实施,2006年后我国的S02排放出现下降趋势,2007年是对流层SO2变化的是转折点,但2010年S02柱浓度又有大幅度的升高,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三大经济区S02柱浓度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气象条件、地形、气象因子、土地覆盖、人口密度和GDP等因素均会影响对流层S02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分析发现气象因子中气温对对流层SO2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最高(3年平均相关系数0.4964)。就三大经济区而言,各气象因子对S02柱浓度分布及变化的影响差异显着:环渤海经济区影响因素主要为气温,3年相关系数为0.7379;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气温和降水量均表现为显着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1和-0.816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气温,相关系数为0.4278。REAS人类活动SO2排放清单与对流层S02相关性显着,相关系数达0.7907。从土地覆盖类型与S02关系来看,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区域S02柱浓度更高,表现为人工表面和农田上空的S02高浓度。(6)SO2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前体物,会影响酸雨的分布和变化。通过浙江省2009-2010年酸雨分布来看,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中北部地区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酸雨污染1季度最重,3季度最轻。分析表明降水pH与对流层S02柱浓度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通过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发现,浙江省酸雨的形成除受本地源影响之外,还受到周边省市远距离传输的影响。

汪凯庆[5](2011)在《辽宁省降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分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辽宁省45个站点2007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主要酸雨区大连市、丹东市和部分代表站点的降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后向气流轨迹法和天气系统法分析了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宁省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主要为大连市和丹东市,重酸雨出现频率较高。沈阳市、抚顺市、铁岭市、葫芦岛市、锦州市也出现了酸雨现象;各站点酸雨主要出现在夏季;②辽宁省酸雨与近地面气体污染物浓度关系不明显,降水pH值与本地大气污染的程度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不明显,酸雨受外来输送影响较大;③辽宁省主要酸雨区大连市和丹东市均为硫酸型污染。阳离子中比例最大的成分均为Ca2+,比例最大的阴离子均为SO42-。大连市阳离子顺序为Ca2+>NH4+>Na+>Mg2+>K+,阴离子顺序为SO42->Cl->NO3->F-。丹东市阳离子顺序为Ca2+>Mg2+>Na+>NH4+>K+,阴离子顺序为SO42->NO3->Cl->F-。与丹东市相比,大连市受海洋组分影响较大。④∑阴离子/∑阳离子值高降水不一定呈酸性,大气中可能有其他的阴、阳离子的干扰。营口市、阜新市总阴离子与总阳离子相差较大。⑤大连市降水实测的各离子相关性均较高,丹东市降水实测各离子相关性较小,说明丹东市降水离子来源复杂。对大连市各离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42-和NO3-有共同的来源,大气中的NH3通常以(NH4)2SO4、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Ca2+和Mg2+有共同的来源,主要来自土壤。⑥根据对各站点1500m高度后向轨迹分析,主要酸雨站点大连市黑石礁、丹东市监测站南-西南气流所占频率较大,其余各站点总体上南-西南气团降水pH值较低,说明华北地区的排放源对辽宁省降水酸碱性有较大的影响;降水离子总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东北和北-西北气团中;东北气团中和能力较大,南-西南气团中和能力较小,主要是因为北方气团中Ca2+和Mg2+的浓度高于南方气团,但同类气团不同降水过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⑦选择典型降水日对大连市黑石礁和丹东市监测站850hpa气流场的研究表明:南-西南气团降水pH值总体较低,但受气旋和反气旋的影响,个别降水过程受北方气团影响较大,降水酸性较弱;北方气团典型降水样本除受北方影响外,还受到华北排放源和东南工业源(汉城、釜山)的影响,降水总离子浓度较高,pH值较低;南-东南气团总体上降水较清洁,总离子浓度较低,pH值最高,个别降水过程受气流场的影响,会出现总离子浓度较高,降水酸性较强的现象;研究区若位于气旋中心,周围污染排放源均会对降水产生影响,降水总离子浓度较高。

邓伟,刘荣花,熊杰伟,陈海波,田宏伟,杜子璇[6](2009)在《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赵艳霞,侯青[7](2008)在《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中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酸雨区。从全国来看,酸雨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南方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就酸雨强度而言,1993—1998年是最强阶段,1999—2002年强度有所降低,2003—2006年酸雨强度重又持续加强,到2006年已达到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北方酸雨强度加强非常明显。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酸度变化的成因,本文利用中国SO2排放量的变化和大气成分本底站降水化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郑凤琴,孙崇智,谢宏斌[8](2007)在《1991~2004年不同环流背景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1991~2004年广西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的酸雨属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影响南宁市酸雨的大气环流主要是高空槽锋面,其次是高压后部和热带气旋,受高空槽锋面特别是东路冷空气影响时,出现酸雨的频率最高,pH值最小,雨水中SO42-明显增多,热带气旋降水时,雨水酸度最轻,离子浓度甚至比高空槽锋面影响低2~3倍。

郑凤琴,孙崇智,郑有飞,谢宏斌[9](2006)在《降维方法在南宁市降水pH值预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南宁市降水pH值的前期气象场、污染特征和扩散条件等相关初选预报因子进行EOF展开,并取其中与预报量相关显着、且方差贡献大的主成分,结合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降水pH值预报模型。将这种新的预报模型与同样根据这些预报因子建立的回归预报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经检验该方法对南宁市降水pH值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郑凤琴[10](2006)在《南宁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1991~2004年)南宁市区降水pH值、硫酸根、硝酸根、氟、氯、铵根、钙、镁、钠和钾离子浓度的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南宁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同期的地面、高空要素场资料、大气边界层气象参数和天气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天气形势场对南宁市酸雨变化的影响,讨论了降水pH值变化规律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前期气象、污染资料中,查找通过一定相关检验的初选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因子标准化处理后进行EOF分解,选取与预报量相关显着、且方差贡献大的主成分作为综合预报因子,结合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不同季节南宁市酸雨的统计预报模型。比较研究了降维模型与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优缺点。 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区酸雨污染冬、春比夏、秋季严重。硫酸根、铵根为降水中阴、阳离子的首要成份,硫酸根/硝酸根的值为6.97,降水属硫酸型。酸雨频率月变化呈单峰型(2月达最高值,5月达最低值)。酸雨污染郊区重于市区,沿着城市主导风向酸雨污染有减轻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南宁市酸雨除了本地源的影响外,还受到湘桂走廊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影响。春季、秋季和冬季地面静风和偏北风容易出现酸雨,但夏季地面偏东风才容易出现酸雨,酸雨频率与风速呈负相关,降水量与降水pH值呈正相关。逆温层的厚度越厚,强度越强,越容易出现酸雨。混合层厚度越低,出现酸雨的概率越大,一年中南宁市冬季混合层厚度最低。在大气环流影响南宁市酸雨的六种主要类型中,高空槽锋面型为最多,酸雨影响程度也最严重,受台风影响形成的降水的酸度最小。 采用EOF技术对预报因子进行展开,达到降低维数和克服预报因子之间多重相关性的效果,而后选取与预报量相关显着、且方差贡献大的主成分作为综合预报因子,建立逐步回归方程。预报精度比单纯逐步回归模型有明显的提高。

二、南宁市酸雨来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宁市酸雨来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环境气象研究与业务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环境温度的监测分析
    1.1 环境温度的观测
    1.2 环境温度的对比分析与预报服务
2 广西空气质量监测预报
    2.1 空气质量的观测
    2.2 空气质量的特征分析
    2.3 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3 酸雨监测预报分析
    3.1 酸雨的观测
    3.2 酸雨的影响分析
    3.3 酸雨预报
4 广西雾霾天气分析研究
    4.1 雾
    4.2 霾
5 负氧离子的监测分析
    5.1 负氧离子的观测
    5.2 负氧离子的特征分析
6 广西城市生态安全的研究分析
7 遥感技术在广西环境气象的应用
8 存在问题和展望

(2)南宁市PM2.5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概述
        1.1.1 PM_(2.5)概述
        1.1.2 水溶性离子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M_(2.5)污染研究
        1.2.2 水溶性离子分析方法
        1.2.3 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1.2.4 水溶性离子来源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
        2.2.1 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
        2.2.2 采样仪器和采样滤膜
        2.2.3 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分析
        2.3.1 实验仪器
        2.3.2 样品前处理
        2.3.3 水溶性离子色谱分析
    2.4 质量控制和保证
    2.5 数据整理
    2.6 分析模型介绍
        2.6.1 PCA模型
        2.6.2 后向轨迹聚类模型
第三章 PM_(2.5)及水溶性离子浓度、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
    3.1 PM_(2.5)及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3.1.1 季节变化特征
        3.1.2 日均变化特征
    3.2 水溶性离子组成的时间变化特征
        3.2.1 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
        3.2.2 水溶性离子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
        3.2.3 水溶性离子浓度逐日变化特征
    3.3 水溶性离子对不同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3.3.1 优良天与污染天分布
        3.3.2 优良天与污染天水溶性离子特征
        3.3.3 水溶性离子与气象条件及气态污染物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溶性离子其他相关特征
    4.1 阴阳离子电荷平衡
    4.2 离子相关性及存在形式
        4.2.1 离子相关性
        4.2.2 二次离子存在形式
    4.3 SO_4~(2-)及NO_3~-转化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溶性离子来源分析
    5.1 固定源与移动源分析
    5.2 主成分分析
    5.3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5.3.1 轨迹类型及特征
        5.3.2 气团潜在源区分析(PSCF)
        5.3.3 权重浓度轨迹分析(CWT)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1.1 数据搜集
    1.2 数据处理
    1.3 数据分析
        1.3.1对因变量Y实施正态性检验
        1.3.2结果分析
2 模型分析
    2.1 模型检验
    2.2 模型解释
3 南宁市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3.1 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3.2 固体废弃物
    3.3 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3.4 市区工业废气排放
    3.5 自然污染因素
4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
    4.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中毒:
        (3) 致癌:
    4.2 对经济建设的危害
    4.3 对气候的危害
        4.3.1 臭氧层破坏
        4.3.2 酸雨
        4.3.3 温室效应
        4.3.4 光化学烟雾
5 对南宁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政策性建议
    5.1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5.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1) 水域生态方案:
        (2) 绿化生态方案:
        (3) 加强城市周边绿化建设:
    5.3 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6 结束语

(4)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SO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大气SO_2研究现状
        1.2.1 大气SO_2浓度监测发展史
        1.2.2 大气SO_2研究现状
        1.2.3 遥感监测SO_2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2.1 遥感监测SO_2柱浓度产品介绍
        2.1.1 SCIAMACHY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简介
        2.1.2 OMI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简介
        2.1.3 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反演算法简介
        2.1.4 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数据的处理
    2.2 REAS区域SO_2排放清单
    2.3 基础地理数据
    2.4 气象数据
    2.5 土地覆盖类型数据
第三章 中国区域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分布
    3.1 中国S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3.1.1 中国大气SO_2垂直柱浓度的空间分布
        3.1.2 中国地区大气SO_2垂直柱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成因
        3.1.2.1 中国2004-2010年对流层SO_2浓度的年际变化规律
        3.1.2.2 中国2004-2010年对流层SO_2浓度的月、季度变化规律
        3.1.2.3 中国2004-2010年对流层SO_2浓度年变化空间分析
    3.2 各省区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3.2.1 各省区多年SO_2平均柱浓度分布特征
        3.2.2 各省区SO_2浓度聚类分析
    3.3 三大经济区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第四章 中国地区对流层S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4.1 中国区域S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关系
        4.1.1 中国全境SO_2柱浓度时空动态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分析
        4.1.2 中国三大经济区的SO_2柱浓度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4.1.3 中国分省SO_2与温度、降水量及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4.2 中国区域SO_2柱浓度年均值与REAS计算和预测的人类活动排放的SO_2数据的关系
    4.3 中国区域SO_2柱浓度年均值与DEM的关系
    4.4 中国区域SO_2柱浓度年均值与人口密度和GDP的关系
    4.5 中国区域SO_2柱浓度年均值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第五章 对流层SO_2与酸雨形成的关系
    5.1 我国酸雨发展状况
    5.2 浙江省酸雨现状及特点
        5.2.1 浙江省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
        5.2.2 浙江省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
    5.3 浙江省降水酸度与对流层SO_2关系分析
    5.4 典型场次降水分析
        5.4.1 典型场次降水pH值空间分布及变化
        5.4.2 典型降雨过程前后大气中SO_2柱浓度变化及污染物来源气流轨迹分析
    5.5 浙江省酸雨及SO_2污染关系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辽宁省降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选题的依据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2. 研究地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
    2.1 辽宁省地理条件
    2.2 辽宁省气象条件
3. 资料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降水资料的来源与酸雨的采样监测方法
    3.2 数据的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
    3.3 酸雨基本计算方法
    3.4 离子浓度分析方法
    3.5 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法及轨迹的获得
    3.6 天气系统分析法
4. 酸雨数据的质量检验
5. 辽宁省降水酸碱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1 辽宁省降水酸碱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5.1.1 辽宁省降水pH 值空间分布特征
        5.1.2 影响辽宁省降水pH 值空间分布的因素
    5.2 辽宁省降水酸碱性的时间变化特征
        5.2.1 辽宁省代表站点降水pH 值时间变化特征
        5.2.2 辽宁省典型酸雨站点降水pH 值季节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辽宁省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6.1 辽宁省代表站点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6.2 辽宁省典型酸雨站点降水离子相关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辽宁省代表站点的气团来源分类
    7.1 后向气流轨迹法的气团来源分类
        7.1.1 辽宁省代表站点降水的后向气流轨迹分类
        7.1.2 辽宁省代表酸雨站点降水化学特征与气团来源的关系
    7.2 不同大气流场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7.2.1 不同大气流场对大连市黑石礁典型降水过程的影响
        7.2.2 不同大气流场对丹东市监测站典型降水过程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与会议

(6)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2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酸雨与大气中致酸物质、颗粒物的关系
    2.2 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3 酸雨与天气类型、大气环流的关系
    2.4 模拟研究
3 酸雨的生态影响模拟研究
    3.1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
    3.2 酸雨对作物的影响
4 酸雨的控制对策研究
    第一, 严格遵守国家相应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从源头来消减SO2排放量[70-71]。
    第二,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 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72-73]。
    第三, 加大对现有大中型燃煤炉窑的治理, 增加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备, 减少大气污染[74-75]。
5 结 语

(7)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1.1 酸雨的概念及中国酸雨现状
    1.2 中国酸雨研究概况
    1.3 酸雨的成因
    1.4 酸雨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 资料情况
    2.1 年平均pH值和酸雨频率
        2.1.1 年平均pH值
        2.1.2 酸雨频率 (F)
    2.2 降水化学资料
    2.3 SO2和NOx排放数据
3 全国降水酸度 (pH值) 变化特征
4 全国酸雨频率变化特征
5 中国区域酸雨形势成因分析
    5.1 中国区域SO2排放量
    5.2 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6 典型事例分析:北方酸雨变化情况
7 结论和讨论

(8)1991~2004年不同环流背景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分析方法
3 南宁市酸雨特征分析
    3.1 降水pH值、频率和电导率
    3.2 降水化学成分分析
4 不同大气环流对降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4.1 高空槽锋面型
    4.2 高压后部影响型
    4.3 热带气旋影响型
    4.4 不同天气类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
5 小结

(9)降维方法在南宁市降水pH值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预报建模方法
    2.1 降维方法
    2.2 预报量统计特征和预报因子
    2.3 预报因子的降维处理
    2.4 构建预报模型
3 预报与检验分析
    3.1 预报实例
    3.2 降维方法与逐步回归方法预报结果对比分析
4 结语

(10)南宁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酸雨监测的布点和采样
    2.2 气象资料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2.3 酸雨基本量计算方法
    2.4 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
    2.5 大气稳定度
    2.6 逐步回归方法
    2.7 降维方法
第三章 南宁市降水酸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 南宁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概况
    3.2 南宁市酸雨的时间分布状况
    3.3 南宁市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宁市酸雨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影响
    4.2 酸雨来源分析
    4.3 酸雨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4.4 酸雨与天气形势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酸雨统计预报模型的建立
    5.1 预报因子的降维处理
    5.2 预报模型和检验分析
    5.3 降维方法与逐步回归方法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南宁市酸雨来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环境气象研究与业务进展综述[J]. 黄海洪,廖国莲,黄思琦,郑凤琴.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04)
  • [2]南宁市PM2.5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D]. 龙陈奎. 广西大学, 2020(05)
  • [3]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 黄玲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3(02)
  • [4]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SO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D]. 徐晓华. 南京大学, 2012(10)
  • [5]辽宁省降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影响降水酸碱性的气团来源分类[D]. 汪凯庆.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9)
  • [6]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J]. 邓伟,刘荣花,熊杰伟,陈海波,田宏伟,杜子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01)
  • [7]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赵艳霞,侯青. 气象学报, 2008(06)
  • [8]1991~2004年不同环流背景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J]. 郑凤琴,孙崇智,谢宏斌. 热带气象学报, 2007(06)
  • [9]降维方法在南宁市降水pH值预报中的应用[J]. 郑凤琴,孙崇智,郑有飞,谢宏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S2)
  • [10]南宁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方法研究[D]. 郑凤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