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引水隧洞中闸室改造体型研究

一、小浪底导流洞中闸室施工修改体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民[1](2021)在《高坝泄洪消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近40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蓬勃发展,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水电工程,涌现了许多创新技术,推动了我国在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方面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重点梳理和评述我国在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全断面掺气减蚀技术、高拱坝表-深孔空中碰撞和无碰撞挑流消能、高重力坝多股多层淹没射流跌坎底流消能、燕尾挑坎、翻卷挑坎、洞塞式、旋流式及阶梯式内流消能等新技术。对今后中长期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高坝水力学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林[2](2020)在《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水工闸门是水利工程的“安全阀”,其安全运行关系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可靠、有效。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闸门在特殊水动力荷载作用下产生振动、闭门失效和结构破坏等。以往对高水头弧形工作闸门振动和运行可靠性问题,工程界很重视,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弧形工作闸门运行出现问题的事例较少。然而对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的运行可靠性,工程界普遍重视不够,造成已建工程普遍存在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问题,严重危及工程安全。本文结合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原型观测反馈分析研究,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反演了闸门结构连续破坏过程、明确了闸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炼如下:(1)深入研究平面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建立了闸门爬振理论模型,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研究揭示了平面闸门在动水关闭过程中,上游水位、工作闸门开度对水流流态、面板及底主梁时均和脉动压强、闭门持住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主横梁“开孔”会显着减小其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减小了闭门持住力,闭门持住力随开孔率增大而减小,当开孔率超过30%,开孔作用效果不明显。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几何方法建立了平面闸门爬振的理论模型,阐明了闸门无法闭门并伴随有爬行振动这一工程问题的发生机制,并对影响爬振的因素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支承摩阻系数是影响闸门爬振的主要因素之一,滑块材质也会改变闸门振动特性。提出了从利于闸门落门的角度考虑,减小支承结构摩阻系数、降低上游水位和工作门开度、增加闸门配重。从减少闸门爬振角度考量,适当增加配重、调整运行工作参数、增加滚轮或滑块直径、选用摩擦系数小的支承结构、增加卷扬式启闭机钢丝绳伸长模量/采用液压式启闭机、保证止水良好、闸底流态优化等闭门失效防控措施。(2)建立了闸门单节以及整体结构连续破坏、溃决失效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与焊缝主导两种结构破坏形式。不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不同开孔孔型主横梁在超载水压力与地震荷载情景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区扩展过程,主横梁将发生跨中的弯曲极限破坏模式或边跨的剪切破坏模式,而不会发生整体失稳。闸门单节连续破坏过程为:边跨腰孔左下角产生塑性区→边跨腰孔右侧形成塑性区→边跨腰孔截面上、下侧出现塑性区→塑性区贯通→腹板断裂→可动机构→后翼缘断裂→焊缝撕裂→面板撕裂→Π形梁跨中断裂→边柱被拽出闸门槽。在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闸门单节结构连续破坏、溃决过程如下:焊缝失效→主横梁前翼缘与面板脱开→面板瞬间撕裂→主横梁前翼缘断裂→Π型梁后翼缘断裂→主横梁腹板断裂→半跨扭断→边柱被拽出闸门槽→闸门溃决失效。通过某工程溃决失效闸门现场残骸对比分析,佐证了本文提出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判定该闸门事故的失效机制为焊点起裂、面板撕裂致梁系结构转变、自下而上分节失效的焊缝主导型结构破坏机制。通过追踪焊缝群的连续脱落,闸门整体灾变过程为:底节焊缝脱落→底节面板由一侧向中部撕开→底节主横梁跨中断裂→底节边柱扭转带动下中节左右侧主横梁跨中断裂→上中节右侧1/4处面板撕裂→上中节横梁断裂→顶节由于面板强大水压力的拉拽导致横梁扭曲变形→顶节脱出闸门槽。(3)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素反演分析通气孔异常过流及闸门节间缝隙射流引起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造成闸门结构破坏的次因,主焊缝焊高不够、脱焊、焊接质量太差所造成的闸门面板与梁系脱开是连续溃决破坏的主因。(4)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相同水位下,拍门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拍门(门中门)≈浮体门>米字梁球体门≈裹胶皮球体门>人字门。根据试验与现场实践,为了系统解决拍门撞击力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字形拍门或者利用比重小的复合材料制作拍门,对于不同水位,采用球壳或者箱型梁平板闸门,中间可以做成空腹的技术改造,新型浮箱式拍门封堵操作步骤为:拍门设计与模型试验→拍门入水→拍门到达指定位置→拍门注水排气并完成封堵→拍门封堵后止水密闭性检查→排气孔关闭→洞内损坏部位修补及永久堵块施工。

张进[3](2017)在《二塘沟水库导流泄洪洞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流泄洪洞是水工结构中常用的泄水建筑物。在实际工程中,导流泄洪洞常受地质、地形、工程结构和工程枢纽整体布置、施工和运行等条件的限制,其体型设计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导流泄洪洞体型设计形式对泄流的流态、水力特性等有较大影响。因此,为得到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导流泄洪洞进行优化研究,最终得到导流泄洪洞合理体型设计方案。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理论分析研究、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针对导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等研究要点,以实际工程二塘沟水库导流泄洪洞作为依托,全面分析了分别在导流度汛期与蓄水期不同水位下的流态、水面线、压强、流速等,经过两次体型优化后得到合理方案。本论文研究成果及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阐述了水工结构导流泄洪洞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包括导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现阶段研究方法、消除泄水建筑物空蚀破坏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可借鉴经验等。(2)在分析二塘沟水库工程枢纽布置概况、地质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初步设计方案,构建水工模型,目的是判断原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水力特性要求。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流态较差、消力池段产生远驱水跃等。(3)从原设计方案模型试验结论与修改建议出发,优化导流泄洪洞体型设计,减小抛物线段曲率,降低消力池段底板标高,目的是优化泄流流态、防止产生空化水流。结果表明经过两次优化后,流态得到明显改善,底板及壁面压强值较大,发生空蚀破坏的概率降低。(4)针对导流泄洪洞模型试验得到的合理方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使用VOF自由表面追踪法对其抛物线段、消力池段等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课题为二塘沟水库导流泄洪洞体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效的保障了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施工,实现了后期水库正常运行。同时可以为同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较为可靠经验支撑。

董永霞[4](2017)在《高水头明流泄洪洞进口闸墩体型优化及掺气减蚀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坝工程的不断涌现,泄水建筑物的运行水头也在不断提高。针对高水头深孔明流泄洪洞,在进口段加设中墩,可以克服工作闸门在设计、锻造和运行方面的限制,但也会带来中墩尾部危害性水翅冲击洞顶和边墙;随着泄洪洞运行水头的不断提高,最大泄水流速超过25.00m/s,易遭受空蚀破坏,实践证明,掺气减蚀技术是解决空蚀破坏最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中墩结构体型的优化和掺气减蚀措施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模型试验观察,传统直立式中墩在上游各级库水位下,洞身流态较差,均在尾墩合并处引起强烈的危害性水翅,而且水翅并不断地冲击洞顶和边墙,给泄洪洞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2)借鉴三板溪泄洪洞中墩体型的设计思想,提出能量分配型中墩,使中墩左右两股水流从上至下沿中墩外壁逐渐汇合,分散水流汇合后引起的冲击力,经模型试验验证,能量分配型中墩能较好的减弱中墩引起的危害性水翅,改善泄洪洞水流流态。(3)结合河口村1#泄洪洞的实际工作水头和经常局部开启进行凑泄的运用要求,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布设偏心铰弧门突扩突跌通气设施。依据经验公式估算相关水力指标参数,并结合模型试验观察分析,该突扩突跌通气设施体型设计合理,掺气充分,能达到掺气减蚀的目的。(4)通过模型试验观察和分析,在工作闸门后两侧边墙增设导水板,解决在上游各级库水位下,偶尔会出现不同程度水翅冲击闸门铰现象,改善洞身水流流态。

郭军,高季章[5](2013)在《有关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设施运行安全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近20年来,我国建成了一大批高坝,配套的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设施也陆续投入运行,部分泄洪设施经过了一定洪水频率的泄洪运行考验,少部分泄洪设施还经过了水力学原型观测。随着这些高水头大流量泄洪设施的建成投入运行和水力学原型观测成果的取得,我国的水工水力学设计和科学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得到了验证,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这些已投入运行的泄水建筑物运行情况看,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几个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消力池底板破坏、泄洪洞掺气体型与空蚀破坏的原因,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在设计、科研、施工及监理工作中的重视,加强研究和原型观测工作的力度以及反馈总结,一方面提升我国水工水力学设计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卞全,刘少斌[6](2013)在《巴贡水电站放水孔的布置与泄洪消能研究》文中提出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的放水孔具有高水头、高流速、空化、空蚀问题非常突出,以及运行时间长、施工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和难点。在设计中,通过多方案比选、两次水工模型试验、国内外专家咨询,最终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选用蝶阀、锥阀及椭圆形消能室的方案;合理、可靠、有效地解决了放水孔的水力学、结构等难题。该设计方案最终得到业主、工程师代表和特别咨询团专家的批准和同意。目前放水孔施工完毕,即将投入运行。

马旭东,戴光清,杨庆[7](2009)在《施工导流隧洞设计理论与安全运行技术进展》文中认为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隧洞导流的有利条件出发,介绍导流隧洞设计理论新进展和提高导流隧洞工程效益及安全性技术进展,建议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和导流模型试验来确定最优导流布置方案。

李谷雨[8](2008)在《水利联营体的施工项目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对小浪底二标联营体(CGIC)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企业在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中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高鹏,杨永全,许唯临[9](2008)在《导流洞改建有压突扩泄洪洞研究》文中提出龙抬头式泄洪洞是中低水头水电站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常用方式,但其应用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为解决狭窄河谷地区中低水头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布置和消能问题,通过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因地制宜的提出有压突扩泄洪洞这种新型式的导流洞改建泄洪洞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改建的泄洪洞具有如下特点:水流直接由有压流向无压明渠流转换,流态简单,有压消能和无压消能相结合;平面上洞轴线方向可以根据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灵活选择;工作闸门可以灵活布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等。这种方式改建的泄洪洞可用于中低水头大流量泄洪工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君[10](2007)在《内消能工在船闸输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大力发展西部内河航运事业,大批内河航运设施正在或即将建设。因而适应山区河流的高水头、超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型式的选择、布置及其相关水力学问题等将成为今后通航水力学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首次进行了内消能工在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船闸输水系统设置内消能工的总体布置原则。在分析各种典型内消能工的消能原理和水力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船闸输水消能特点的竖井式内消能工,并提出了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船闸输水系统的具体布置型式及其主要控制尺寸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世界单级水头第三位的乌江银盘船闸工程,对该船闸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输水系统方案进行了布置。建立了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船闸输水系统水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银盘船闸该布置方案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其水力特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通过与该船闸常规输水系统模型试验成果的对比,分析了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船闸输水系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成果表明,竖井式内消能工的设置为输水阀门提供了稳定良好的工作条件,消耗了进入闸室前的大部分水流能量,大大改善了闸室内的水流条件和船舶停泊条件,简化了闸室输水系统布置。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的船闸输水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西部山区河流的特点,是高水头、超高水头船闸一种新型的输水系统布置型式,研究成果可供我国高水头船闸设计和建设参考和借鉴。

二、小浪底导流洞中闸室施工修改体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浪底导流洞中闸室施工修改体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坝泄洪消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掺气机理与掺气减蚀新技术
2 重力坝多层多股跌坎淹没射流消能方式
3 高拱坝表中孔挑流消能方式
    3.1 空中碰撞联合泄洪消能方式
    3.2 空中无碰撞联合泄洪消能方式
4 挑流鼻坎新技术
    4.1 燕尾挑流鼻坎
    4.2 翻卷挑流鼻坎
5 内流消能技术
    5.1 洞塞技术
    5.2 竖井旋流技术
    5.3 水平旋流技术
    5.4 掺气型阶梯消能技术
6 展望
    1)基础理论方面
    2)工程技术方面
    3)数值模拟方面
    4)实验技术方面

(2)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闸门事故发生原因及破坏型式
        1.2.2 闸门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1.2.3 平面闸门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1.2.4 闸门结构承载特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2章 平面闸门运行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2.1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
        2.1.1 水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闭门失效
        2.1.2 泄洪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与爬行振动
    2.2 某工程平面闸门结构失效
        2.2.1 工程概况
        2.2.2 事故节点
        2.2.3 断口及残骸
        2.2.4 冲坑形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及爬振机理研究
    3.1 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3.1.1 脉动压强和闭门持住力分析
        3.1.2 主横梁开孔减载的水力特性改善效果研究
    3.2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爬振机制研究
        3.2.1 闸门闭门爬振理论模型
        3.2.2 闸门闭门爬振过程反演
    3.3 闸门闭门爬振防控措施研究
        3.3.1 闸门爬振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3.3.2 闸门爬振防控工程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闸门结构破坏机制与反馈推演分析研究
    4.1 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4.1.1 主横梁开孔的强度弱化效应
        4.1.2 主横梁超载破坏
        4.1.3 主横梁屈曲破坏
        4.1.4 小结
    4.2 平面闸门焊缝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4.2.1 平面闸门焊缝应力分布特性
        4.2.2 单节溃决失效准静态数值模拟
        4.2.3 整体溃决失效推演模型
        4.2.4 小结
    4.3 基于闸门残骸的破坏全过程反演分析
        4.3.1 残骸拼接
        4.3.2 连续溃决过程
        4.3.3 溃决过程关键节点判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子反演分析
    5.1 通气孔射流动水压力
        5.1.1 物理模型试验
        5.1.2 模型试验结果
    5.2 节间焊缝射流动水压力
        5.2.1 物理模型试验
        5.2.2 闸门动响应评估
        5.2.3 节间射流数值模拟分析
    5.3 脉压荷载影响分析
    5.4 基于廊道冲坑形态的破坏过程反演分析
        5.4.1 冲坑形成机制的物模试验
        5.4.2 基于冲坑的闸门破坏模式判定
        5.4.3 冲坑对坝体结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
    6.1 孔口拍门撞击力研究
    6.2 孔口封堵拍门方案物理模型试验
        6.2.1 物模模型试验设计
        6.2.2 不同拍门形式下拍门力特性
    6.3 拍门方案的实施
        6.3.1 浮箱式拍门及其实施过程
        6.3.2 其他类型拍门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二塘沟水库导流泄洪洞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预期研究成果
第二章 导流泄洪洞水力模型建立及试验工况
    2.1 工程概况
        2.1.1 概述
        2.1.2 导流泄洪洞枢纽布置
    2.2 模型试验目的、要求及相关标准
        2.2.1 模型试验目的
        2.2.2 模型试验要求
        2.2.3 洪水设计标准
    2.3 模型设计、制作
        2.3.1 模型设计
        2.3.2 模型制作范围
        2.3.3 模型制作
    2.4 模型测点布置及水力参数量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导流泄洪洞设计方案试验分析研究
    3.1 原导流泄洪洞导流及度汛期试验分析
        3.1.1 原方案导流及度汛期泄流能力分析
        3.1.2 原方案导流及度汛期水流流态分析
        3.1.3 原方案导流及度汛期水力参数分析
    3.2 原导流泄洪洞蓄水期试验分析
        3.2.1 原方案蓄水期不同特征水位泄流能力分析
        3.2.2 原方案蓄水期库水位与流量系数关系
    3.3 原方案导流泄洪洞试验结论与建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修改导流泄洪洞设计方案试验优化研究
    4.1 修改导流泄洪洞设计方案一试验优化研究
        4.1.1 导流度汛期修改方案一试验优化研究
        4.1.2 蓄水期修改方案一试验优化研究
        4.1.3 修改方案一导流泄洪洞试验结论与建议
    4.2 修改导流泄洪洞设计方案二试验优化研究
        4.2.1 导流度汛期修改方案二试验优化研究
        4.2.2 蓄水期修改方案二试验优化研究
        4.2.3 修改方案二导流泄洪洞试验结论与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流泄洪洞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5.1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概述
        5.1.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5.1.3 湍流模型
        5.1.4 自由表面追踪VOF模型
    5.2 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设定
        5.2.1 模拟工况
        5.2.2 模型范围及网格划分
        5.2.3 边界条件设定
    5.3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1 水面高程对比结果
        5.3.2 底板压强对比结果
        5.3.3 断面流速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高水头明流泄洪洞进口闸墩体型优化及掺气减蚀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墩研究现状
        1.2.2 掺气减蚀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2 模型试验设计
    2.1 模型试验的原则
    2.2 模型试验设计
    2.3 几何比尺计算
3 泄洪洞中墩体型设计及优化研究
    3.1 直立式中墩设计
        3.1.1 方案一:椭圆型中墩
        3.1.2 方案二:流线型中墩
    3.2 直立中墩设计问题分析
    3.3 能量分配型中墩设计
        3.3.1 模型设计思想及方案
        3.3.2 方案三:能量分配型中墩
    3.4 本章小结
4 泄洪洞掺气减蚀措施研究
    4.1 空蚀及空蚀破坏实例
    4.2 掺气减蚀的作用
    4.3 掺气减蚀的措施与实例
        4.3.1 防止空蚀的基本措施
        4.3.2 基本措施的局限性
    4.4 掺气减蚀设计
        4.4.1 选型的基本要求
        4.4.2 体型参数选取
        4.4.3 水力指标估算
    4.5 模型试验验证
        4.5.1 临界通气水头
        4.5.2 突扩突跌性水翅
        4.5.3 通气孔风速
        4.5.4 工作门后水流掺气浓度
        4.5.5 工作门局开运用
    4.6 墩尾掺气坎的必要性论述
        4.6.1 水流空化数计算
        4.6.2 墩尾掺气坎必要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进口闸墩体型优化
        5.1.2 掺气减蚀研究
    5.2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5.3 社会效益
    5.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
致谢

(5)有关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设施运行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消力池底板破坏问题
    0.1 20世纪下半叶国内外几座典型消力池破坏分析
    0.2金安桥水电站消力池底板“揭皮”问题
1 大型泄洪洞掺气坎体型与空蚀破坏
    1.1 二维及三维掺气坎的设计与掺气特性
    1.2 高水头中、底孔泄洪洞闸门后掺气问题
2 小结与讨论

(7)施工导流隧洞设计理论与安全运行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导流隧洞设计理论进展
    1.1 施工导流标准
    1.2 洞形选择
    1.3 导流隧洞布置及进出口体型
    1.4 导流隧洞最优洞径及围堰高度的多目标选择
    1.5 闸门布置及向下游供水方式
2 提高导流隧洞工程效益和安全性技术进展
    2.1 导流隧洞改建
    2.2 水面波动、气囊、空蚀、空化、负压
    2.3 进口立轴漩涡
    2.4 出口消能
3 结 语

(8)水利联营体的施工项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情况
二、路基填筑施工
    1. 施工前的准备
    2. 填前碾压
    3. 填料的选择
    4. 试验段施工
    5. 砂方路基填筑
三、路基防护
四、路基质量指标的控制
五、结束语

(9)导流洞改建有压突扩泄洪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压突扩流泄洪洞体型研究
    1.1 上游有压平段与竖井连接段
    1.2 有压消能室和突扩射流孔
    1.3 工作闸门的布置
2 有压突扩流泄洪洞水力特性
    2.1 水流流态
    2.2 压强特性
    2.3 消能效果
3 有压突扩流泄洪洞的特点
4 结 语

(10)内消能工在船闸输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手段
第二章 内消能工在船闸输水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1 内消能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2 各种内消能工的消能效果及水力特性分析
    2.3 内消能工在船闸输水系统中的适用性分析
    2.4 设置内消能工的船闸输水系统布置分析
    2.5 实际工程应用举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的船闸输水系统水力特性研究
    3.1 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的船闸输水系统水力计算数学模型
    3.2 银盘船闸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输水系统方案水力计算分析
    3.3 银盘船闸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输水系统方案试验研究
    3.4 数学模型验证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输水系统方案与常规输水系统方案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4.1 常规输水系统布置
    4.2 常规输水系统方案模型试验成果
    4.3 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方案与常规输水系统方案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4.4 设置竖井式内消能工的输水系统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浪底导流洞中闸室施工修改体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坝泄洪消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展望[J]. 张建民. 水力发电学报, 2021(03)
  • [2]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D]. 陈林. 天津大学, 2020(01)
  • [3]二塘沟水库导流泄洪洞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D]. 张进. 西京学院, 2017(03)
  • [4]高水头明流泄洪洞进口闸墩体型优化及掺气减蚀措施研究[D]. 董永霞. 郑州大学, 2017(11)
  • [5]有关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设施运行安全问题的思考[J]. 郭军,高季章. 水力发电学报, 2013(05)
  • [6]巴贡水电站放水孔的布置与泄洪消能研究[A]. 卞全,刘少斌. 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 2013
  • [7]施工导流隧洞设计理论与安全运行技术进展[J]. 马旭东,戴光清,杨庆.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05)
  • [8]水利联营体的施工项目管理[J]. 李谷雨.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0)
  • [9]导流洞改建有压突扩泄洪洞研究[J]. 高鹏,杨永全,许唯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02)
  • [10]内消能工在船闸输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李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007(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