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共性议论文论点

问:怎样看待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 答: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关系。
    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组成共性,而共性又离不开个性,因此两者对立。
    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个性。但他身上的一切特征都是全人类都具有的,这是共性。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个性和共性在矛盾对立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辩证法要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从两方面去看问题,要认识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有弊的方面,利和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2. 答:个性和共性,或说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往往被认为是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的深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和共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即指个别的东西的属性(不仅有它所独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的属性)。共性是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是由部分个性组成的。
    个性和共性是统一的:其一,个性和共性互相包含,个性包含共性(当然还包含其特性),共性也包含个性(更确切地说,是包含了部分个性),不能设想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绝对不同的或者是绝对相同的。其二,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个性相对于更低层次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共性,共性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共性来说也可以成为个性;又如,在同一关系中个性的交集可以成为共性。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范畴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意义。人们通过对个别东西的认识,从而归纳概括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而只有共性认识才能大规模的指导实践。
  3. 答: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举个例子:
    水果,是共性还是个性?水果与苹果相比,水果是共性;水果与果实相比,水果是个性。
    可见,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依据一定条件还可以相互转化。
    不懂得这一点,死看课本: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等等乱七八糟的,傻子都懂的东西,那就白学了。
问:共性个个性的区别,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1. 答: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错的。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讲解得是否清楚关系到学生对哲学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我们要加强对共性与个性关系的介绍,由此出发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共性与个性关系的重要性。
    在很多教师的讲解中,一般都会提到水果和苹果的关系,以此为例来阐释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
    这的确是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但是正是因为浅显易懂,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面我们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
    难。
    教材对于这几个概念的讲解都有相关的事例,我们可以前后联系,充分利用。先来看共性与个性的内涵该如何理解。
    所谓共性就是指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普遍性,比如中外文化关于爱情的表达和描述总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个性则是指事物自身具有的与别的事物与众不同的特质。
  2. 答:很简单,
    个性就是指个别事物:例如,摩托车,拖拉机,自行车,等等各种车!
    共性就是个别事物的共同的一部分:例如上述事物都有轮子。
    所以个性包含共性,或者共性属于个性一部分。但反过来说就错了,不能说共性包含个性,例如轮子包括车,这显然是错的,轮子是轮子,车是车,这相当于用局部特征包罗整体特征显然是不对的。
  3. 答:可以这样理解 比如说 。 大哥大 和 智能手机的共性是能打电话。 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 也能上网。
  4. 答:什么事情看自己怎么 做了 什么 事情 都有两面性的 看你怎么对待了
问:共性比个性重要辩论共性比个性重要这个题目应该怎么
  1. 答:从社会层面说,共性与个性更重要需要哪个对社会更重要来判断。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共性,大家努力工作,为自己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也是共性,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如果每个人都保持个性,去偷盗,那么这个社会还能发展么?所以从社会上,共性更重要。
    从个人角度说,个人要想发展,走的路是什么。。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个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路,也就是共性,至于其它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是个性,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是个性,但是这个个性是建立在共性的框架体系内的,那么那个更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