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一、1999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智明[1](2021)在《重大疾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现有已纳入国家监测管理的重大疾病的监测工作现状,探索构建满足现有监测业务指标需求的最小数据集,为我国重大疾病监测数据采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业务需求调研、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和数据库范式理论等方法对数据集的内容进行筛选。本文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数据元重要性的均数、满分比、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内容的计算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协调系数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专家基本情况:本次针对12种疾病开展相应的问卷调查。参与第一轮咨询的专家共791人,有效应答数为666人,专家积极系数在78%-94%之间,专家主要来自市级疾控中心,以高级和中级职称为主。参与第二轮咨询的专家共545人,有效应答数为431人,专家积极系数在65%-86%之间,专家主要来自省级疾控中心,以高级职称为主。两轮专家咨询中,各表单专家熟悉程度均值均≥0.8,专家判断依据均值均>0.9,专家权威程度均值均>0.8,专家协调系数检验P均<0.05。2.专家咨询结果:数据集最初有905个数据元。第一轮专家咨询后,数据集有832个数据元。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将所有表单数据元汇总,形成的重大疾病监测数据集含有255个数据元。3.数据库范式结果:对数据集进行规范化描述。本研究重新调整63个数据元的信息分类。本研究剔除重名数据元13个、对47个数据元进行语义标准化并剔除25个数据元、剔除派生数据元30个,形成含有187个数据元的重大疾病监测数据集。4.目标一致性结果:结合监测目标,将7个数据元作为扩展数据元,不纳入最小数据集。5.最小数据集结果:最小数据集共有180个数据元,其中个人基本信息有18个数据元、监测机构信息有2个数据元、体检筛查信息有15个数据元、病例报告信息有10个数据元、检验检测信息有15个数据元、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有45个数据元、治疗用药信息有46个数据元、随访管理信息有29个数据元。按数据类型分,字符型数据元有122个,日期型数据元有32个、数值型数据元有18个、日期时间型数据元有4个和布尔型数据元有4个。结论本研究基于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监测核心业务需求,初步构建了一套涵盖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监测机构信息、体检筛查信息、病例报告信息、检验检测信息、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治疗用药信息和随访管理信息等八部分内容的重大疾病监测最小数据集,对今后规范疾病监测信息采集内容具有参考意义。

姚建森[2](2020)在《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我国糖尿病存在着“一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由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渐进性、尚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控制要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在内的长期的、多方面、多层级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要求现有的卫生体系适应糖尿病控制的要求,朝着综合性、整合型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全球实践经验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是实现糖尿病控制的关键策略。我国糖尿病管理的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逐渐从以医院为主导的管理方式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为指导,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社区为优选路径,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框架。然而,由于中国医疗资源的错位配置、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薄弱、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等,符合患者需要的糖尿病管理服务在现有的实施框架难以有效地发挥出作用;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管理最为关键的血糖控制指标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如何从社区层面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迫切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找出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障碍因素,进而总结和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关键策略。通过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和问题的分析大部分是基于患者层面的,涉及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服务利用和满意度等;从卫生系统层面的评价研究较少,也缺乏理论的支撑。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这些研究多为定性或者定量的描述,缺少政策评价方法的应用,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的机制揭示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多关注患者个体的因素,较少的研究分析了卫生系统因素对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卫生系统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被忽视。因此,现有的研究尚未能全面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为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做出回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实施框架下,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如何?影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包括卫生系统因素和需求方的因素?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基于卫生系统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级,系统地分析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现状,探索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优化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具体目标为:(1)以WHO卫生系统框架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2)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现状,探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社区管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和机制;(3)从需方层面,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关键的认知和心理因素;(4)从供方层面,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探讨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差异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关键卫生体系要素;(5)基于供方和需方两个层面的分析,系统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和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以宏观的WHO卫生系统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三个实证模型紧扣研究目标和分析框架,在关系上相互递进,以全面揭示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体分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细分为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子模型)、患者层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卫生体系层面的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分析模型。实证模型中包含的指标主要有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指标、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患者认知和心理因素和宏观的卫生体系要素。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糖尿病社区防治管融合试点项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县(区)作为样本地区,数据收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数据主要为患者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定性数据主要为政策文件收集、关键人物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具体而言,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八个样本县(区)的72个社区(村)中,随机选取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2520名,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对为72个样本社区(村)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机构调查基础上,有目的地选取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糖尿病管理有关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此外,从每个样本县(区)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社区(村)进行焦点小组讨论(成员: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卫生室成员6-8人)。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患者空腹血糖和问卷调查数据2166份(完成率86.0%);机构问卷86份,包括24家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和62家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共收集有效的医务人员问卷444份;完成访谈134人,焦点小组讨论8组。本研究中,定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类回归树模型、交互作用分析、多水平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等。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影响的主效应;分类回归树模型主要用于识别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因素,并进一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验证和判定交互作用的大小;潜在类别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征,将多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变量转变成单一维度变量;中介效应分析是在潜在类别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多水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定性访谈资料主要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研究结果(1)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分析:216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2.8%。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依据患病时长和是否有并发症划分)的患者在血糖达标率上存在较大差异;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血糖控制率要高于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48.7%v.s36.9%,p<0.05)。(2)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规律服药和自我血糖监测的比例分别为74.5%、54.6%、50.4%和25.8%。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分为积极自我管理和消极自我管理两个类别;患者归属两个类别的比例分别为65.7%和34.3%。在服务提供方面,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分为由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和由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两种类型,且以后者占大多数;调查的两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为患者提供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比例均为100%。在服务利用方面,患者主要选择在基层医疗进行药物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不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6.7%、49.5%和13.9%;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规范的随访管理服务的比例为49.6%;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为57.9%。(3)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在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中,患者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3.07,95%CI:2.05~4.60)、是否利用健康教育服务(OR=1.38,95%CI:1.05~1.80)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药物治疗服务利用与体育锻炼行为、随访管理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主要从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且不进行体育锻炼(OR=0.87,95%CI:0.77-0.97),较少地利用随访管理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48,95%CI:0.30~0.78),未利用过健康教育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62,95%CI:0.41~0.94),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在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OR=1.61,95%CI:1.22~2.14)、婚姻状况(OR=1.67,95%CI:1.13~2.47)、人均家庭收入(p<0.05)、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6.22,95%CI:3.36~11.5)、规律服药行为(OR=0.71,95%CI:0.54~0.93)以及自我血糖监测行为(OR=0.62,95%CI:0.45~0.84)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随访管理服务利用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和规律服药行为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不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随访管理服务且不规律服药(OR=0.77,95%CI:0.63~0.89),不控制饮食且不规律服药(OR=0.64,95%CI:0.47~0.87),不控制饮食且不体育锻炼(OR=0.58,95%CI:0.35~0.95),不体育锻炼且不规律服药(OR=0.60,95%CI:0.40~0.8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0.3分(满分16分),正确回答率为64.7%;患者平均的自我效能得分为31.9分(满分40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三者之间均为正向的相关关系(p<0.05)。中介作用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是糖尿病知识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25.3%。(5)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服务上,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对该服务利用的比例高于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患者(p<0.001);但在随访管理服务上,两类机构的患者服务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乡镇级医疗机构提供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受到该类机构所在地区、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和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控制了糖尿病患者个体水平的差异后,患者对村级基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该类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的影响;随访管理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和基本公共卫生糖尿病管理绩效考核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以及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山东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亟待提升;(2)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血糖控制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病情轻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因素的影响;病情重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自我管理行为因素的影响;(3)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低和自我效能差是阻碍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4)尽管糖尿病药物治疗服务、随访管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有着较高的可获得性,但患者对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较差;(5)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治疗药品种类不全、信息系统缺乏联通、卫生人员数量不足和能力较差以及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卫生体系问题制约着患者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影响着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基层慢性病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推动糖尿病患者分级管理;(2)重视患者健康赋能教育,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创新:与以往单一地从供方和需方角度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了系统的思维,基于卫生体系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运行效果、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策略和建议。(2)分析模型的创新:本研究将宏观的WHO卫生系统分析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并以此建立了相互关联、彼此递进的三个实证模型,实现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的有效揭示。(3)分析方法的创新: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依照研究框架,将多水平模型、路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和主题框架法等多种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了影响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应用较少。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在探究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因素时,重点从卫生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层面的因素和服务提供层面的因素;对卫生系统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网络和支持、宏观的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较少,仍待进一步的研究。(2)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样本县(区)代表山东省整体状况,结论适用于山东,尚不能推广至全国。

张珊[3](2019)在《基于超大城市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通过对某超大城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梳理,评价示范区建设对该市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及其危险因素等人群健康水平的影响;2.分析提炼该超大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亮点并发现薄弱环节,为推动该市示范区建设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和内容1.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通过比较该市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资源、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全死因死亡、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对该市示范区建设效果进行评价。2.数据主要来源于该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调查(2017年)、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1、2017年)、肿瘤登记系统(2007~2016年)、慢性病管理监测系统(2007~2017年)以及死因登记系统(2010~2017年)。3.本研究采用Excel 2016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采用 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6.0.0软件拟合Joinpoint 回归模型,描述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历年变化趋势;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或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示范区干预自身前后的变化,采用Cochran-Armitage方法进行趋势检验,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TS)分析示范区干预前后在疾病发生/死亡情况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1.慢性病综合防控资源2017年该市平均每个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中心业务总经费的比例为19.67%(239.23万元/1216.00万元),非示范区比例为4.90%(58.37万元/1190.40万元);示范区从事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专职人员数占疾控中心专职人员总数的比例为6.32%(10/158),非示范区为6.25%(5/80);示范区、非示范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为2.57m2、3.23m2;九大健康支持性环境总数分别为282个、198个。2.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2017年与2011年相比,该市示范区全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率上升幅度分别为1.8%、10.0%;糖尿病患病率上升1.7%、控制率下降0.9%;血脂异常患病率下降8.3%;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上升5.1%、4.1%;现在吸烟率下降7.7%,二手烟暴露率上升3.4%。非示范区全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率上升幅度分别为2.6%、5.4%;糖尿病患病率、控制率上升幅度分别为2.1%、3.0%;血脂异常患病率下降6.6%;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上升0.4%、2.7%;现在吸烟率下降5.2%,二手烟暴露率上升3.9%。2011、2017年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全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现在吸烟率下降幅度差值(Δ)分别为-1.7%、-2.5%;高血压控制率上升幅度差值(Δ)为4.6%;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二手烟暴露率上升幅度差值(Δ)分别为-0.8%、-0.4%、-0.5%。3.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示范区男性、女性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7年的229.98/10万、206.07/10万分别上升至2016年的237.13/10万、264.39/10万;2007~2016年示范区男性居民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6%(P<0.05)、1.6%(P=0.1)、-3.9%(P<0.05)、-2.2%(P<0.05)、4.4%(P<0.05),非示范区分别为0.3%(P=0.6)、5.2%(P<0.05)、-2.4%(P<0.05)、-1.9%(P<0.05)、8.3%(P<0.05);示范区女性居民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P<0.05)、1.0%(P<0.05)、1.2%(P<0.05)、3.9%(P<0.05)、0.2%(P=0.8),非示范区分别为3.9%(P<0.05)、1.9%(P<0.05)、3.9%(P<0.05)、3.2%(P<0.05)、2.6%(P=0.1)。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急性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7年的130.07/10万、166.08/10万、95.02/10万分别上升至2017年的 150.41/10万、206.38/10万、95.92/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5%(P=0.2)、1.2%(P<0.05)、-0.9%(P=0.1);非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急性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生率由2007年的140.70/10万、172.82/10万、108.85/10万分别上升至2017年的174.14/10万、229.90/10万、118.40/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6%(P<0.05)、2.4%(P<0.05)、0.2%(P=0.8)。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急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7年的281.74/10万、358.04/10万、209.06/10万分别上升至2017年的320.65/10万、420.16/10万、224.55/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7%(P=0.1)、1.0%(P<0.05)、0.1%(P=0.9);非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急性脑卒中事件标化发病率由2007年的379.71/10万、473.06/10万、290.27/10万分别上升至2017年的515.36/10万、670.71/10万、364.83/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3.3%(P<0.05)、3.7%(P<0.05)、2.7%(P<0.05)。4.全死因死亡水平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全死因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为374.28/10万、441.07/10万、310.04/10万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344.83/10万、427.55/10万、267.82/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0%(P=0.2)、-0.3%(P=0.7)、-2.1%(P=0.1);非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全死因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493.54/10万、585.12/10万、405.20/10万分别上升至2017年的416.54/10万、513.68/10万、325.08/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1%(P<0.05)、-1.7%(P<0.05)、-2.4%(P<0.05)。5.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由2010年的11.71%、14.99%、8.48%下降至2017年的9.97%、13.44%、6.46%,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2%(P<0.05)、-1.5%(P<0.05)、-3.7%(P<0.05);非示范区全人群、男性、女性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由2010年的13.97%、17.28%、10.64%下降至2017年的11.66%、15.53%、7.74%,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P<0.05)、-1.0%(P=0.1)、-3.6%(P<0.05)。2010~2017年示范区全人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平均每年变化幅度分别为-0.9%(P<0.05)、-3.6%(P<0.05)、-1.2%(P=0.2)、-5.2%(P<0.05),非示范区全人群分别为0.5%(P=0.3)、-4.0%(P<0.05)、-0.9%(P=0.7)、-1.0%(P=0.6);示范区男性平均变化幅度分别为-0.7%(P=0.1)、-2.4%(P<0.05)、1.0%(P=0.3)、-3.9%(P<0.05),非示范区男性分别为1.2%(P=0.1)、-3.2%(P<0.05)、4.1%(P=0.3)、1.8%(P=0.3);示范区女性平均变化幅度分别为-1.5%(P<0.05)、-6.4%(P<0.05)、-4.1%(P<0.05)、-9.0%(P<0.05),非示范区女性分别为-0.8%(P=0.2)、-5.8%(P<0.05)、-5.5%(P<0.05)、-5.8%(P<0.05)。结论1.该市示范区建设对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机制的指导下,提供了慢性病防控政策、经费等保障,加大了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健康氛围。2.示范区在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等慢性病防控方面均优于非示范区。示范区提前完成了该市2030规划纲要中对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的指标要求,非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仍有待加强。3.建议持续加强该市各系统监测质量提升,以为效果评价提供循证依据。进一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持续开展建设效果评价研究,客观、全面地分析示范区建设效果。

饶裕莲[4](2019)在《南昌市湾里区2014~2017年居民死因监测与疾病负担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南昌市湾里区2014~2017年居民死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重点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分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户籍地“南昌市湾里区”、条件“已终审”分别导出2014、2015、2016、2017年死因监测数据。内容包括:死者基本情况(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码等);死亡情况(死亡日期、死亡地点、死亡诊断等)。死因分类和编码按照国际分类标准ICD-10进行。人口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分系统“基本信息系统”。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对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IBM SPS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2014~2017年南昌市湾里区累计报告死亡1796人,粗死亡率为699.55/10万,标化死亡率为707.40/10万。2014~2017年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经年度卡方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趋势=4.978,P=0.026);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为777.85/10万和590.4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99.31/10万和606.55/10万,每年的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年合计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粗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4,P<0.001);(2)2014~2017年该区各年龄组粗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在0~岁组较高,1~岁组死亡率有所降低,5~15岁组死亡率有一定波动,但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不断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组上升较快。(3)2014~2017年该区死亡病例的地点构成以在家中死亡最多(1277例,占71.10%),其次为医疗卫生机构(370例,占20.60%),其他场所和来院途中占第三及第四,养老服务机构最少。(4)2014~2017年人群死亡中,无论是分年还是四年总和,绝大多数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三级医院(超过60%),其次为二级医院。(5)2014~2017年湾里区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占全死因的91.98%,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居各年度死因榜首;男性和女性的死因顺位前5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基本相同,男性泌尿系统疾病死因顺位较女性居前,女性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皮肤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的死因顺位较男性居前。(6)循环系统疾病居全区居民死因首位,前3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病;恶性肿瘤前3位死因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死因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哮喘;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及自杀。(7)2014~2017年南昌市湾里区居民期望寿命75.67岁,其中男性73.24岁,女性78.49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等主要疾病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06岁、2.53岁、1.85岁、1.71岁。(8)2014~2017年南昌市湾里区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10937人年,平均减寿年数17.31年、潜在减寿率41.77‰。潜在减寿年顺位依次为伤害3909人年、恶性肿瘤2562人年、循环系统疾病2392.5人年、呼吸系统疾病335人年、消化系统疾病137.5人年。结论:(1)2014~2017年南昌市湾里区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死亡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2)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以及消化系统疾病。(3)2014~2017年该区居民期望寿命较高,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中伤害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最大。

赵晶,刘晓迪,郭晓雷,王在翔[5](2019)在《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和潜在减寿年数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山东省全人群死因监测点2007-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呈现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地域分布。结果 2007-2013年山东省居民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2007年的252. 42/10万上升至2013年的323. 48/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各年份间、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6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PYLL和AYLL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男性的PYLL、AYLL和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PYLL=5. 79,P<0. 05;ZAYLL=5. 68,P<0. 05)。山东省西北和中部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结论 2007-2013年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具有年龄、地域等相关性,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

王晶[6](2018)在《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常见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偶可发病。手足口病起病急,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或/和手掌、脚掌、臀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发生皮疹或疱疹等,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进程具有自限性特点,一般患者症状较轻,愈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个别患者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导致心源性肺水肿、心脏衰竭等心肺功能的损害,甚至可能会导致病死;个别患者愈后可能会留有后遗症。一直以来,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都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优势流行病毒型别;大约每年实验室确诊病例的60%~80%都是由EV-A71和CV-A16导致的。作为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的报道。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大,多国连年规律性出现暴发流行,成为亚洲地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经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CDC)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联合调查研究,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的暴发被确定为EV-A71所致,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EV-A71手足口病较大规模的流行。随后,2008年安徽省阜阳地区又发生了 EV-A71手足口病的暴发,最终导致了 2008年5月2日原国家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此后,全国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我国在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到法定传染病管理之后,有些学者已经利用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进行过一些经济负担方面的分析。尽管手足口病是由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组主要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但实际上不同类型手足口病临床病例及不同病毒型别如EV-A71,CV-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差异尚不清楚,也缺乏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对一个人口大省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拟基于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和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现场抽样调查数据,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临床类型以及不同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研究其影响因素,估算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的总体经济负担;研究结果对于全省各地市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以及手足口病的防控政策的制订等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1.对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2.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疾病经济负担开展定点医院抽样调查分析。3.评估山东省手足口病总经济负担,分析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山东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和降低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政策建议。[资料与方法]1.2009~2016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本次研究纳入的山东省手足口病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地区、时间和人群)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山东省每日地面气象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的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包括气象站点、日期、气温、气压、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山东省各地市的气象数据利用ArcGIS 10.2的克里金插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处理;通过构建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odels,BRT)模型,探索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的影响;病原学检测对象包括普通手足口病病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检测标本有手足口病病例的肛拭子标本、粪便标本或咽拭子标本(任一种标本出现阳性都可作为病原学诊断依据),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构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流行优势病毒的时间、地区等变迁特点。2.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根据2013年山东省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照四分位数法将全省17地市分为经济水平高、中、低3层,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由每层随机各抽选2~3个市作为调查现场,为了增加地区覆盖范围和数据的可信性,本次调查最终确定了 8个市,共将28家医院的手足口病现症病例纳入此次研究。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对在以上28家医院就诊医治同时采样送检的新发手足口病病例,包括门诊(普通病例)和住院患者(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和后续随访;为便于对目标病例进行调查研究,我们采用了自设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分别计算不同经济类型地区、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毒型别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进行分析。3.统计分析方法及软件。本研究应用 EpiDatav.3.1(EpiDataAssociation,Denmark)双重录入数据。研究中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19.0、SAS 9.2、R 3.3.2 和 ArcGIS 1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t检验等进行假设检验。应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odels,BRT)模型,探索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的影响;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山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山东省2009~2016年共报告了有症状的手足口病病例839483例,其中重症病例13732例,年报告重症率在2.43~60.61/100万之间,重症发生比例为1.64%;死亡75例,病死率为0.01%,重症病死率为0.55%。从人群分布来看,发病数最多的是12~23月龄和24~35月龄儿童,其中12~23月龄发病率最高,年平均报告率为28419.65/100万。相比于女性,男性报告的病例数量较高,男性报告发病数大约是女性的1.6倍。地区分布上,2009~2016年病例数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青岛市、济南市、菏泽市、潍坊市、泰安市,全省17地市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500~2200/100万之间,城市报告发病率是农村报告发病率的2~4倍。从时间分布来看,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手足口病每年流行出现最早的地区,4月底(第20周前后)到达高峰;鲁中及北部地区在6月底(第25周前后)流行到达高峰;鲁中和东部沿海地区在7月下旬(第27周前后)流行到达高峰;BRT模型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日平均气温。2.山东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情况:山东省2009~201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48133例,其流行优势病毒每年都在变化变迁,但总体上看,EV-A71、CV-A16仍为每年流行优势病毒,但其他肠道病毒也占一定比例。EV-A71在2009年、2011年、2013~2014年呈现优势流行,CV-A16在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呈现优势流行,其他肠道病毒在2013年夏季、2015年夏季呈现优势流行。3.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1)调查病例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553例患者,其中,普通病例(普通门诊病例573例,普通住院病例862例)1435例,重症病例(包括危重病例)118例,死亡病例为0。(2)调查病例的经济负担。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显示,重症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11899.97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680.00元/例)大于普通住院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3250.29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390.73元/例),更是远远大于普通门诊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307.15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65.13元/例),普通门诊病例、普通住院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例均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414.06元,3913.06元和12847.73元(P<0.001);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地区的普通门诊病例经济负担分别为520.03元/例、340.00元/例和405.62元/例,普通住院病例经济负担分别为2578.37元/例、4270.15元/例和4313.28元/例,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地区(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市未采集到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经济负担为14111.08元/例和9351.55元/例(P<0.001);针对不同病毒型别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CV-A16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例均直接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最重,分别为10795.93元和14340.93元(P<0.001),EV-A71 次之,分别为 10431.13 元和 12847.79 元(P<0.001)。(3)山东省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估算。根据山东省2014年普通手足口病门诊病例、普通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和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调查数据,结合本研究采用的全省总体经济负担公式,即全省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全省普通门诊病例数×普通门诊病例疾病经济负担+全省普通住院病例数×普通住院病例疾病经济负担+全省重症病例数×重症病例疾病经济负担,估算出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约为3.10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4)山东省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患者间的经济负担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年龄与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呈反比,且相关系数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不同监护状态下患者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差异较大,呈现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的趋势,直接经济负担(直接医疗费用+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在患者不同监护状态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散居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经济负担远大于幼托患儿和学生患者。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病例类型、病例严重程度、病毒型别、居住地是影响手足口病病例直接经济负担的因素,且都为危险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病例类型、病例严重程度、患儿监护状态、居住地是手足口病病例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其中病例严重程度、患儿监管状态、病例类型为危险因素,居住地为保护因素。[结论]1.作为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年报告发病率在754.14~1476.67/100万之间;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全省报告发病数与重症病例数最多的是青岛市,累计报告死亡人数最多的是菏泽市;虽然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秋冬交替时节(约45周前后)出现一个较小的秋季流行,整体来看山东省手足口病还是呈现出每年单一流行高峰的趋势,流行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尽管手足口病的流行优势肠道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但EV-A71、CV-A16基本呈现出每隔1~2年交替优势流行的规律。2.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大气压、日平均降水、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影响因素,并且日平均气温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气温是手足口病最具影响力的气象因子,但在山东省不同地市其影响是不同的。3.山东省农村家庭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和重症病例经济负担更为沉重,容易出现超过家庭收入100%的极端情况;病例严重程度和经济负担呈正比;在住院病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呈反比,即经济越发达,手足口病普通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越轻,经济越不发达,手足口病普通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越重,而重症病例中,地区经济水平与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呈正比;CV-A16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经济负担最重,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中的直接医疗费用最高,而其他肠道病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直接非医疗费用最高。4.地区经济状况越差、病情越严重、居住地为农村的患者,其手足口病直接经济负担越重;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托幼患儿、住院病例以及城镇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更重。[政策建议]1.除非特异性防控措施(例如健康教育宣传、托幼机构及小学等单位的预防控制等)外,相关部门应考虑重点采取对入托前、入托的5岁以下儿童实施疫苗接种等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并注重6月龄~36月龄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而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降低发病率;虽然2009~2016年全省报告发病数与重症病例数最多的是青岛市,但病死率最高的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菏泽、聊城等地市,这就需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敦促经济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的日常报送、救治工作,开展基层督导,尤其是深入到年平均报告数及发病率相对很低、但累计报告死亡人数最多的菏泽市开展手足口病督导工作。2.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手足口病每年流行出现最早的地区,鲁中及北部地区次之,鲁中和东部沿海地区最晚到达流行高峰。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为这3个流行区制定最佳的手足口病EV-A71疫苗接种时间,必将最大化提高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从而有的放矢地有效控制不同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积极开展EV-A71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工作,并努力研发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疫苗。3.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显示,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要高于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并且农村家庭住院病例或重症病例经济负担占家庭收入比例超过50%的病例要员多于城镇家庭,甚至出现了不少超过家庭收入100%的极端病例。因此,从个性化健康扶贫的角度,应做好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特别是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救助保障的政策研究工作,一是通过全省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对于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进行精准识别;二是对于经确认的贫困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所需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降低起付标准,使报销比例提高,对于特殊困难患者(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给予全额医疗保障;三是建议各地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中,对于前来就诊的贫困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实行“两免两减半”(即免收个人自费的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诊查费,减半收取专家门诊诊查费和大型设备检查费)、“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减免费用由财政予以保障。4.针对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疾病防控工作者,应该相应地调动有效的卫生防疫资源,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EV-A71阳性患者、住院病例、重症病例以及农村患儿有的放矢地提供预防与治疗政策与手段;更要重视面向托幼机构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同时提高手足口病患者及其监护人及时就医的意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研究创新点和意义]1.本研究在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和经济负担的研究方法方面,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多种方法,在手足口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尝试和探索意义。在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中,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其样本量比国内外以往研究的样本量都要大,不仅分析手足口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而且结合实验室诊断研究了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病原学变迁,为疾控工作者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了流行病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并为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制订手足口病救治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在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调查中,运用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连同前述对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对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开展了系统地、较全面的现况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均为手足口现症病例,样本量大,信息收集可靠,并首次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手足口病的经济负担的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毒型别感染病例的经济负担特点,对于制订手足口病的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和比例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2.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历史演变,对研究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典范引领意义。自2013年以来,国内外有针对性综合利用基于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大数据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山东省人口过亿,且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大陆东西部的一个缩小版。本研究纳入研究的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高达839483例,且描述了这些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模式,这是迄今为止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最新和最全面的数据之一。分析阐述和描述不同地区流行差异、不同地区季节性差异及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类型临床病例的流行特点等,发现手足口病流行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对于山东省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科学防治手足口病、保护广大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从卫生资源管理的角度,针对手足口病高发病的态势,分析测算其经济负担状况,对于当前深化医改工作中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和健康扶贫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手足口病给山东省患者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临床分型、不同肠道病毒型别引起的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还可以对现有定点救治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方面提供分级分类诊治的建议,为手足口病救治医疗保障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宁桂军[7](2017)在《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肺炎是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也是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WHO估计200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由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b,Hib)引起的死亡分别为3.0万和1.9万人,死亡数分别位居全球的第6位和第5位。由于肺炎不是法定报告疾病,也没有专门的监测系统,国内少见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究,阻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PCV)、流感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截至2015年,129个和191个WHO成员国分别将PPCV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17年国务院要求,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要综合评估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财政预算、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由于缺乏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专病监测,细菌学检测手段薄弱、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很难获得中国p和Hib疾病负担的数据。中国大陆尚无公开发表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文献。现有的PPCV卫生经济学评价中,肺炎和脑膜炎的发病、死亡、后遗症等参数多来自数学模型或周边国家和地区,缺少本地数据;缺少免疫规划工作、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处置等成本,难以反映真实的疾病负担和干预效果。本研究通过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研究Sp和Hib所引起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经济负担,开展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经济可行性,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目的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和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分布和经济负担。建立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构建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了解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效益,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依据。材料与方法1.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研究主要通过发病密度、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疾病三间分布、耐药性等指标描述评价。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制定病例定义,明确调查对象,计算样本量,采用多阶段抽样,询问儿童家长,查阅就诊和住院医疗记录,问卷调查5岁下儿童在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出现肺炎的发病、就诊、住院信息、医疗费用、陪护和探视费用等。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前瞻性监测,制定病例定义,选择调查医院,前瞻性监测3年,采集标本和检测。监测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直接医疗费用等。采用流行病学资料(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流行病学应用软件包(Epi info 7.2)的复杂抽样平均数程序,计算各年龄组肺炎发病密度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米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AS9.4)计算人均次各项费用的均数和95%CI,并比较不同年龄、地区等费用差异。2.卫生经济学评价通过建立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等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和框架,构建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本研究设定的目标受众为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研究问题为以现有的第二类疫苗价格,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否具有经济性?以现有的疾病基线数据,如果将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成本在什么区间具有经济性?评价类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目标人群采用出生队列研究,假设规模为10万儿童,PPCV13和Hib疫苗从2(或3)月龄起接种4剂并观察至5岁,PPSV23从2岁(25月龄)接种1剂并观察至5岁。利用决策分析软件(TreeAge Pro 2017)构建出肺炎球菌和Hib疫苗决策树-Markov模型。从现场调查中,获得肺炎和脑膜炎的发病、死亡、病原谱、经济负担等数据;直接引用或者系统评价文献资料,获得中耳炎、会厌炎、神经系统后遗症、听力损伤等疾病状态的发病、死亡、病原谱和经济负担。引用WHO立场文件,获得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免疫原性等参数。将上述参数的基线值和分布区间分别纳入TreeAge软件,计算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效益、效用、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增量效用和增量成本效益比值(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ICER)。采用概率敏感度分析,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估计单位增量效果支付意愿的阈值。利用现有的基线数据,估算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具有经济性的价格区间。在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WHO、台湾地区网站上检索相关文献和数据,用微软公司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2013)进行数据整理。采用R语言的荟萃分析(Meta)软件包计算平均数和95%CI。I检验判断文献间有无异质性,如I2≥50%,存在异质性,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如I2<50%,选取固定效应模型。结果1.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2015~2016年,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密度为0.074/人年。0岁儿童发病密度数较低(0.044/人年),1岁儿童最高(0.088/人年),发病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城镇儿童为0.084/人年,乡村儿童为0.069/人年,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例肺炎总经济负担平均为6215.9元,其中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4462.8元和1753.1元。0岁总经济负担最高(7314.7元),3岁最低(5279.3元)。总经济负担构成主要是住院费用2876.7元(45.06%,直接医疗费用)、陪护劳动力损失1691.0元(26.49%)、住院额外食宿407.1元(6.38%)、陪护者额外食宿400.0元(6.27%)、住院自购药品276.6元(4.33%)等。2016年,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数为97 303人,推算肺炎病例数为7197例,总经济负担为4543万元,人均支出454.6元。2012年4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监测到5岁以下儿童肺炎病例3031人次。5岁以下儿童肺炎Sp检出率为10.57%;1岁最高(14.23%),2岁最低(7.97%)。5岁以下儿童肺炎Hi检出率为1.85%;3岁最高(2.35%),4岁最低(1.54%)。城镇和乡村儿童肺炎的Sp检出率分别为8.89%和10.96%,城镇和乡村儿童肺炎的Hi检出率分别为1.80%和1.47%,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月均能从肺炎病例中检出Sp;除9月外,其他月份均能从肺炎病例中检出Hi;各月Sp和H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像学诊断和出院诊断中,>90%检出Sp和Hi肺炎诊断均为支气管肺炎,Sp、Hi与其他肺炎诊断名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甲氧苄氨嘧啶、头孢呋辛、呋喃妥啶、苯唑西林、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他啶等。Hi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苯唑西林和庆大霉素。2.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假设10万儿童出生队列中,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免疫程序,2(或3)月龄起接种4剂PPCV13或4剂Hib,或在2岁(25月龄)时接种1剂PPSV23;均观察至5岁;1剂PPCV13、PPSV23和Hib疫苗价格分别为698元、1180元和68元;疫苗接种率均为90%。调查发现2015年白银市接种1剂疫苗的监测、冷链、宣传、健康教育等增量成本为3.96元,按人均GDP标准化至全国水平为7.82元,原卫生部要接种1剂疫苗补助标准不低于5元,本研究设定接种1剂疫苗的增量免疫服务成本为12.82元。成本效益:接种PPCV13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2.56亿元;5年内减少Sp病总费用为3225.42万元,其中肺炎为2828.25万元、脑膜炎为103.04万元、中耳炎为199.97万元。接种PPSV23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1736.21万元;3年内减少Sp病总费用为2112.14万元,其中肺炎为1896.79万元、脑膜炎为51.60万元、中耳炎为131.04万元。接种Hib疫苗成本(含疫苗价格、增量免疫服务、AEFI处置等)为2909.90万元;5年内减少Hib病总费用为2342.84万元,其中肺炎为1877.36万元、脑膜炎为324.33万元、神经系统后遗症为82.16万元。Sp和Hib引起肺炎和脑膜炎费用约占全部疾病状态总费用的90%。接种PPCV13、PPSV23和Hib疫苗的净效益分别为-2.24亿元、375.93万元和-567.06万元。成本效果:接种PPCV13减少S初引起的肺炎2709例、脑膜炎27例、中耳炎17 972例、住院菌血症65例、门诊菌血症97例,避免死亡29人、神经系统后遗症11人和听力损伤5人。接种PPSV23减少Sp引起的肺炎1714例、脑膜炎12例、中耳炎11 122例、住院菌血症34例、门诊菌血症54例,避免死亡10人、神经系统后遗症3人和听力损伤1人。接种Hib疫苗减少Hib引起的肺炎1781例、脑膜炎53例、会厌炎15例,避免死亡25人、神经系统后遗症24人和听力损伤9人。成本效用:接种PPCV13增加12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186.05万元,远超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37倍,增加的成本不值得。接种PPSV23增加70个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5.37万元,低于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接种Hib疫苗增加40个QALYs,获得1个QALY的成本为14.33万元,低于全国3倍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敏感性分析:在PPCV13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对ICER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肺炎发病率、急性中耳炎QALYs、PPCV13价格、急性中耳炎发病率、肺炎中Sp检出率等。在PPSV23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影响ICER结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急性中耳炎QALYs、PPSV23价格、肺炎中Sp检出率、肺炎总费用、PPSV23免疫效果等。在Hib决策树-Markov模型中,影响ICER结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肺炎发病率、肺炎中Hi检出率、Hib疫苗价格、Hib脑膜炎发病率、脑膜炎总费用等。总的来说,疾病发病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疫苗血清型覆盖率、疫苗免疫效果等越高,ICER越低,接种疫苗越具有成本效益;疫苗价格、状态效用值等越低,ICER越低,接种疫苗越具有成本效益。以现有的疾病负担和疫苗价格基线参数,P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均高于3倍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不值得;PPSV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低于全国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获得1个QALY的成本低于全国3倍人均GDP,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以现有的疾病负担和疫苗价格区间,采用概率敏感度分析,PPCV13、PPSV23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均有成本效益(低于3倍全国人均GDP)的概率分别为0%、99.99%和52.16%。疫苗价格分析:以现有的基线数据计算,如将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时,1剂PPCV13和Hib疫苗的价格应分别低于90元和55元;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时,1剂PPCV13的价格应低于120元。结论采用多阶段抽样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肺炎回顾性调查,能获得儿童肺炎的发病密度和间接经济负担,计算整个地区儿童肺炎疾病负担和可信区间,为相关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了稳健的参数。提出适用于中国的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和框架,并通过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新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遵循通用的准则,提高评价质量、结果解读和外推性。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密度为0.074/人年,低于西太区国家平均水平,与美洲区国家相近,可能与中国卫生健康水平普遍改善有关。0岁发病密度最低,1岁最高,提示用于预防儿童肺炎的PPCV、Hib疫苗应尽量在1岁前完成基础免疫,尽早为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白银市Sp和Hib肺炎在城镇和乡村发病密度无差异,无显着的季节性变化。Sp和Hib肺炎较少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提示今后开展Sp和Hib肺炎专项监测,支气管肺炎应纳入监测诊断名称。Sp和Hi耐药性比较严重,使得特异性抗菌药物治疗变得复杂,更凸显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白银市儿童每人次肺炎直接医疗费用为2876.7元,介于全国地市级和县级医院儿童支气管肺炎平均住院费用之间。直接非医疗费用与间接经济负担的合计值高于直接医疗费用,提示如果疾病负担调查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仅采用直接医疗费用,将低估疾病负担和疫苗的成本效益。接种1剂疫苗的增量免疫规划工作成本为12.82元,提示免疫规划工作成本是疫苗经济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线参数仅能判断接种疫苗是否具有经济性,参数概率分布可以提供接种疫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对卫生决策提供更稳健的决策依据。Sp和Hib引起肺炎和脑膜炎费用约占全部疾病状态总费用的90%,表明肺炎和脑膜炎是Sp和Hib最重要的疾病负担,也是卫生经济学评价中最核心的疾病。本研究调查了肺炎的发病密度和经济负担,引用了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细菌性脑膜炎监测和专项调查的数据,有效控制了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核心疾病状态和成本参数,结果更为科学和准确。以现有的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平均价格,P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不具有成本效益;PPSV23和Hib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均具有成本效益。在敏感性分析中,疫苗价格是唯一可干预的因素,降低PPCV13、PPSV23和Hib疫苗价格有助于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也具有可行性。

王彤[8](2017)在《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德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等原因,加之医疗卫生水平低,技术落后,意识薄弱,瘴疠、疟疾等热带疾疫频繁爆发。又受频繁水灾、兵灾的破坏,对当地社会医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故一直都是中外闻名的“瘴疠之区”。传统社会中,滇西德宏地区疟疾长期肆虐,但主要只依靠宗教医疗和巫医抵御疾病。乾隆滇缅战争后,中医开始进入德宏,才打破了巫医治病的局面。晚清时期,随着传教士的进入、西医西药的传入,近代医疗萌芽、发展,但成效有限。20世纪30年代末,战乱频仍,疟疾流行加剧,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战争医疗的进入得到了显着发展,但因受政治、经济和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疟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950年代后,疟疾的防治与国家对边疆的开发及经营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爱国医疗卫生运动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展,有效遏制了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政策及边境口岸的开放,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随之增多,输入型疟疾成为德宏疟疾流行的主要动因,但因疟疾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德宏疟疾得到了及时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播,基本处于可控状态。2000年后全球疟疾基金的推广,云南疟疾防控进入了全球化阶段,疟疾控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德宏疟疾控制也取得了极大进步。滇西德宏地区地处边疆国境线地带,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易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和当地少数民族观念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疟疾的流行和防治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全球化、政治、技术、战争等因素是使滇西德宏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国家化”和“现代化”成为主流,这些在疟疾的防治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滇西德宏地区在政治、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努力与实践。

付振涛,王媛媛,郭晓雷,吴炳义,王在翔[9](2017)在《2012年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12年山东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死亡率、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指标对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山东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3.36/10万,男性(72.8/10万)高于女性(33.45/10万),农村(57.64/10万)高于城市(42.92/10万),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伤害、跌落、淹溺和意外中毒。014岁年龄组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则是交通伤害,65岁及以上人群则以自杀和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跌倒。他杀和淹溺的早死指数位居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他杀在城市较高,而淹溺在农村较高。因交通事故导致的PYLL和WPYLL分别为82858人年和46300人年,因自杀导致的PYLL和WPYLL分别为31710人年和15377人年,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伤害是导致"早死"和寿命损失的重要疾病负担,伤害死亡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城乡、性别及年龄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

吴炳义,董惠玲,王媛媛,郭晓雷,鹿子龙[10](2016)在《2009-2013年山东省六县区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生命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山东省2009-2013年六县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方法利用山东省2009-2013年6个监测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单递减原因生命表,探讨恶性肿瘤及其主要类型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山东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9年的163.4/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78.5/10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2009-2013年,山东省6个监测地区前12位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变化较小,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变化相对较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居于总死因顺位的前5位;2009-2013年山东省居民的去死因预期寿命呈上升趋势,但期望寿命增长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去恶性肿瘤对各年龄段男性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健康因素,虽然标化死亡率指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粗死亡率并未表现出下降趋势,仍需保持预警。

二、1999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大疾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业务需求调研
        3.2.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4 数据库范式方法
        3.2.5 目标一致性分析方法
    3.3 统计分析
    3.4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需求分析结果
        4.1.1 初始数据集
        4.1.2 业务统计指标
    4.2 专家咨询结果
        4.2.1 两轮专家咨询基本情况
        4.2.2 第一轮专家咨询筛选结果
        4.2.3 第二轮咨询数据集分类情况
        4.2.4 第二轮专家咨询筛选结果
    4.3 数据库范式结果
        4.3.1 规范信息分类
        4.3.2 数据元规范化
        4.3.3 筛选派生数据元
    4.4 目标一致性分析结果
    4.5 最小数据集
5 讨论
    5.1 数据集的业务代表性
    5.2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5.3 数据集整合的重要性
    5.4 数据集的适用性
6 结论与建议
7 创新点和局限性
    7.1 创新点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咨询结果
    附录3 目标一致性分析结果
    附录4 最小数据集结果
综述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术语缩写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2.2 糖尿病管理全球实践和经验探索
    2.3 糖尿病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4 糖尿病管理研究的总结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实证模型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4.1 资料来源
    4.2 样本地区和调查对象
    4.3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4.4 资料收集过程和质量控制
    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6 医学伦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患者基本情况与血糖控制
    5.1 调查患者的基本特征
    5.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患者自我管理与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
    6.1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
    6.2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
    6.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自我管理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7.1 患者血糖控制单因素分析
    7.2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
    7.3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
    7.4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8.1 糖尿病患者认知和心理特征的分析
    8.2 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分析
    8.3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卫生体系要素对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
    9.1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要素特征分析
    9.2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力特征分析
    9.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9.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定性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10.1 方法学讨论
    10.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10.3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与机制的讨论
    10.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与利用差异的讨论
    10.5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1 样本县(区)基本情况
附录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附录3 样本县(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超大城市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指标界定及缩略词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三) 技术路线图
    四、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一、慢性病综合防控资源
        (一) 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
        (二) 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力资源投入
        (三)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四) 健康支持性环境数量
    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
    三、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
        (一) 恶性肿瘤
        (二) 急性冠心病事件
        (三) 急性脑卒中事件
    四、全死因死亡
    五、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
        (一) 四类主要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
        (二) 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南昌市湾里区2014~2017年居民死因监测与疾病负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死因监测、疾病负担的概念及测量指标
    1.2 国内死因监测及疾病负担方面的研究概况
    1.3 江西省死因监测及疾病负担的研究概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来源
        2.1.1 死亡资料
        2.1.2 人口资料
    2.2 方法
        2.2.1 死因分类及编码
        2.2.2 标准人口
        2.2.3 死亡分析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2.4 疾病负担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2014 ~2017 年湾里区居民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死亡地点分布
        3.1.4 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
    3.2 2014 ~2017 年南昌市湾里区居民的死因顺位
        3.2.1 全人群死因构成及顺位
        3.2.2 不同性别的死因构成及顺位
    3.3 主要死因分析
        3.3.1 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分析及顺位
        3.3.2 恶性肿瘤死因分析及顺位
        3.3.3 呼吸系统疾病死因分析及顺位
        3.3.4 伤害死因分析及顺位
    3.4 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
        3.4.1 期望寿命
        3.4.2 去死因期望寿命
    3.5 居民死因的疾病负担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湾里区居民的死亡特征
        4.1.1 性别和年龄
        4.1.2 死亡地点及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
    4.2 湾里区居民的死因构成及顺位
        4.2.1 循环系统疾病
        4.2.2 恶性肿瘤
        4.2.3 呼吸系统疾病
        4.2.4 伤害
    4.3 湾里区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
    4.4 湾里区居民的疾病负担
    4.5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和潜在减寿年数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疾病分类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年份与性别分布
    2.2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年龄分布
    2.3 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4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山东省的地域分布
3 讨论

(6)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手足口病研究综述
2 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
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部分 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概述
材料方法
    1 资料来源及处理
    2 病原学检测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
    1 不同年份报告发病特征
    2 不同人群报告发病特征
    3 不同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差异性
    4 季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 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 第二部分 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抽样调查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现场实施和质量控制
结果
    1 手足口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 手足口病经济负担描述
    3 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估算
    4 山东省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 讨论
1 山东省手足口病的发病及其流行特征
2 山东省手足口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3 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和疾病负担研究的重要意义 结论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7)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目标
(一) 总体研究目标
(二) 具体研究目标 三、研究框架
(一) 疾病负担研究
(二) 卫生经济学评价 四、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
(一) 调查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3. 基础数据调查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分析
(三) 结果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3.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的经济负担
(四) 讨论
    1. 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
    2. 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调查
    3.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的经济负担 五、肺炎球菌疫苗和Hib疫苗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一)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况
    3. 研究意义
    4.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模型构建
    3. 成本变量
    4. 健康产出变量
    5. 效用参数
    6. 疫苗参数
    7. 统计分析
(三) 结果
    1. 成本效益分析
    2. 成本效果分析
    3. 成本效用分析
    4. 敏感性分析
    5. 概率敏感度分析
    6. 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探讨
(四) 讨论
    1. 方法学
    2. 参数确定
    3.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结果
    4. 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成本可行性
    5. 外推性 六、创新性 七、局限性 八、结论 九、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 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究现况 综述5岁以下儿童肺炎疾病负担的研宄现况
综述 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和框架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2015-2016 年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负担回顾性调查
The Et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mong Children under Years of Age in China's mainland, 2001-2015:A Systematic Review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 for infants inChina's mainland 简介 致谢 附录
附表1. 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情况调查表(回顾性调查)
附表2. 2015年白银市各乡镇免疫规划掌握人口情况
附表3. 免疫规划工作成本调查表
附件1.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2. 编号原则
附表4.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登记一览表(住院)
附表5.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登记一览表(门诊)
附表6.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前瞻性监测)
附表7.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附表8. 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标本送检单
附表9. 白银市2014年各行业年平均工资
附表10. 2015年各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8)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的社会生态背景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疟疾
        一、纬度、气候与疟疾
        二、地形、海拔与疟疾
        三、山河与疟疾
        四、区位与疟疾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疟疾
        一、环境卫生与疟疾
        二、生活习惯与疟疾
        三、傣族人居环境与疟疾
        四、宗教信仰与疟疾
    第三节 医疗卫生状况与疟疾
        一、医疗卫生组织与疟疾
        二、医疗卫生条件与疟疾
        三、少数民族医药与疟疾
第二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的疟疾流行
    第一节 疟疾流行概况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状况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状况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情况
    第二节 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特点
        一、清代及其以前瘴气分布特点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特点
        三、新中国时期拒疾流行特点
    第三节 疟疾流行原因分析
        一、清代瘴气分布原因
        二、民国时期疟疾流行原因
        三、1950年代以后疟疾流行原因
第三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第一节 晚清以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元明时期的巫医治疗法
        二、清中前期的中医诊疗法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防治
        一、国际社会的抗疟行为
        二、国民政府的抗疟措施
    第三节 1950年代以后的疟疾防治
        一、调查研究和防治结合阶段(1950-1958年)
        二、大面积防治阶段(1959—1966年)
        三、制止疟疾暴发流行阶段(1967-1975年)
        四、现代化防治阶段(1976—2002年)
    第四节 全球化防治阶段(2003-2014年)
        一、全球疟疾基金项目初始阶段(2003-2006年)
        二、中缅边境疟疾联防项目阶段(2007-2009年)
        三、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阶段(2010-2014年)
第四章 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的地方性认知
    第一节 病原的认识
        一、恶鬼致病
        二、疫气致病
    第二节 病因的认识
        一、道德因素
        二、现实因素
    第三节 西医传入后的认知
        一、病原的认识
        二、病因的认识
        三、治疗方式的认识
第五章 从边徼之地到天下一体: 医疗卫生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第一节 民众行为与疟疾流行病学
        一、少数民族风俗、观念与疾病
        二、人口流动与疟疾流行
    第二节 疾病、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
        一、滇西德宏地区医疗格局的现代化转换历程
        二、从医疗史角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
    第三节 疾病、政治与国家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中国医疗政治的转向
        二、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三、国家的凸显和地方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2012年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数据整理
    3.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2. 伤害分布情况
        (1)伤害类型的年龄、性别及城乡分析
        (2)潜在减寿人年数及早死指数的比较分析
    3. 交通事故及自杀的社会经济负担
        (1)交通事故及自杀的经济负担
        (2)交通事故及自杀经济负担的性别比较
讨论

(10)2009-2013年山东省六县区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生命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1.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年份与性别分布
    2.各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和死因顺位
    3.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讨论

四、1999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大疾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的构建研究[D]. 金智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建森. 山东大学, 2020(02)
  • [3]基于超大城市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D]. 张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4]南昌市湾里区2014~2017年居民死因监测与疾病负担分析[D]. 饶裕莲. 南昌大学, 2019(01)
  • [5]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和潜在减寿年数监测结果分析[J]. 赵晶,刘晓迪,郭晓雷,王在翔. 实用预防医学, 2019(03)
  • [6]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D]. 王晶. 山东大学, 2018(02)
  • [7]白银市儿童肺炎疾病负担与免疫规划经济学评价研究[D]. 宁桂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0)
  • [8]从边缘到一体:清以降滇西德宏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变迁研究[D]. 王彤. 云南大学, 2017(06)
  • [9]2012年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J]. 付振涛,王媛媛,郭晓雷,吴炳义,王在翔. 中国卫生统计, 2017(02)
  • [10]2009-2013年山东省六县区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生命表分析[J]. 吴炳义,董惠玲,王媛媛,郭晓雷,鹿子龙. 中国卫生统计, 2016(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