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母猪每年的产仔数

一、如何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真[1](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指出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姚美玲[2](2020)在《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文中认为随着国内肉猪生产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各猪场培育、引种更新种猪就成为猪场的常规工作,长期经常性引入种猪不仅加重了猪场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基于国内规模化猪场自身种猪繁育需要,特别是在目前非洲猪瘟频发的大背景下,规模化猪场组建种猪核心群,建立科学实用种猪选育繁育体系,使猪群整体性能不断提高,满足猪场自繁种猪需要,对猪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巴彦县祥龙种猪场为例,依据国家《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要求,依据猪场长白猪猪群现有生产性能,组建长白猪种猪核心群,制定选育目标,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持续开展对核心群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胴体指标选育,开展配合力测定工作,为国内规模化猪场猪群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提供借鉴。(1)通过建立选择指数,对猪场原有核心猪群进行选择,建立200头基础母猪,30头公猪的长白猪种猪核心群;确定育种目标为达100kg体重日龄≤175d,达100kg体重背膘厚≤18mm;窝总产仔数≥12头以上;(2)以活体背膘厚(BF)与达到100kg体重日龄(AGE)组成公猪综合选择指数公式I=0.208AGE-0.181BF+36.85;母猪的初生总产仔数(P1)、泌乳力(P2)仔猪初生平均个体重(P3)母猪选择指数公式为I=0.76P1+2.74P2+2.54P3;(3)经过4世代持续选育,核心群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可达102.4kg,平均背膘厚度2.08cm以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达到101.3kg,平均背膘厚度1.89cm。(4)3世代生长期公猪日增重可达783.26g,料重比3.04:1,达100kg体重时间为172.41d;母猪日增重可达752.23g,料重比3.04:1,达100kg体重时间为172.65d;(5)长白猪核心群3世代母猪窝产总仔数13.39头,窝产活仔数12.61头,初生窝重18.99kg,初生个体重1.43kg,20日龄窝重为61.79kg,28日龄断奶重80.74kg,母猪断奶到再发情时间7.39d。(6)核心群长白猪3世代肉猪屠宰率74.8%,67肋膘厚20.4mm,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眼肌面积)39.3cm2和胴体瘦肉率62.8%。3世代肉猪肉猪PH1为6.18,肌肉颜色(肉色)3.00,肌肉滴水损失3.29%,肌内脂肪含量3.04%。(7)长白猪与大白猪正反交的二元母猪与杜洛克公猪交配的三元猪,母猪产仔数13.69头,仔猪初生重1.51kg以上,杂交优势明显;其三元育肥猪日增重842g,料重比达到2.84:1;胴体指标与肌肉品质较好。生产性能十分优良,生产水平同国内其他种猪场相同杂交组合没有差异。生长速度及胴体瘦肉率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能充分满足大型集约化养猪场购种的要求。

申雄[3](2020)在《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文中提出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实际工作中以猪场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平均头数来计算。主要从母猪种猪、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染色体畸变、排卵数和生殖疾病、近亲繁殖、年产仔窝数和窝产健壮仔猪数、泌乳能力以及留种与淘汰等关键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王鹏飞,李生贵,张生伟,黄旺洲,闫尊强,滚双宝,马艳萍,黄文东,魏万鹏[4](2019)在《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猪新品系-HN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方法】研究以60头‘大白母猪’2~4胎繁殖性能为对照,对45头新品系-HN母猪2~4胎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仔猪育成率、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断奶窝质量和乳头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繁殖性能、年生产力及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新品系-HN猪总产仔数(14.81头)、产活仔数(14.14头)、断奶存活仔数(13.28头)、初生窝质量(16.88 kg)、断奶窝质量(81.03 kg)和乳头数(7.98对)都极显着高于‘大白猪’(P<0.01);初生个体质量(1.19 kg)、21日龄个体质量(4.00 kg)和断奶个体质量(6.10 kg)都极显着低于‘大白猪’(P<0.01);21日龄窝质量(53.36 kg)显着高于‘大白猪’(P<0.05);仔猪育成率为93.92%,高出‘大白猪’11.78%;每头新品系-HN猪和‘大白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分别为27.90头和17.31头,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纯盈利分别达6 524.95元和3 940.43元.【结论】新品系-HN猪产仔性能、泌乳性能、成活率、年生产力和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优于‘大白猪’.

郭彦存[5](2018)在《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文中研究指明在母猪的生产中,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主要是指平均每头母猪一年所能提供断奶仔猪头数(母猪的实际繁殖力)与体重。虽然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很多,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体重。1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一头母猪的一个生产周期包括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断奶到再发情的时间),而母猪妊娠期是相对固定的(平均为114d)。因此要增加母猪的年产仔窝

周豪[6](2018)在《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母猪的繁殖性能不仅反映养殖场综合饲养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母猪本身的胎次及每个胎次的繁殖成绩,直接决定其使用的寿命。据文献报道,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占所有影响因素的20%。但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胎次、分娩季节,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高温环境对影响原种法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调查与分析少。此外后备母猪的选择是母猪生产过程的第一步。目前养殖场选择后备母猪的条件主要是体重、日龄、背膘、外形和无繁殖障碍性疫病等,缺乏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参考生理生化指标。人类生育障碍性疾病多囊卵巢囊肿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研究发现,患者临床常表现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主要是睾酮,Testosterone,T)和糖脂代谢混乱。后备母猪血液中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是否与后续繁殖性能相关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本研究根据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某母猪种猪场提供的2014~2017年母猪繁殖数据,分析评价该场法系大白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断奶仔猪数、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Litters/Female·Year,LFY)、每头母猪年均产断奶仔猪数(Piglets weaned/sow/year,PSY)等;分析胎次、分娩季节及高温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建议;比较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配种分娩的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和HCY)的差异,分析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筛选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提供参考。1母猪场整体繁殖性能情况该种猪场提供2014~2017年核心母猪群的繁殖记录,主要包括配种时间、配种次数、总产仔数、活仔数、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仔猪断奶数等。通过统计得出该场母猪整体繁殖性能情况。后备母猪月均存栏数为655±176头、月均能繁母猪存栏数为135±59.0头,窝均总产仔数为12.5±0.5头,窝均活仔数为11.5±0.5,窝均断奶数为10.0±1.0头,PSY为23.5±2.2头,LFY为2.2±0.01头,母猪妊娠期为114.8±0.4天,哺乳期为22.8士1.5天,非生产天数为56.3±10.4天。2 胎次、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比较胎次、分娩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该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整理了 2014~2017年407头母猪共1275窝次的繁殖数据。结果表明,该场母猪1~4胎次的繁殖性能逐渐提高,第4胎次母猪总体的繁殖性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差,第4胎次总产仔数比第1胎次高1.78头、活仔数高1.63头、仔猪出生窝重高2.33 kg。母猪从第5胎次繁殖性能开始下降并逐步被淘汰。比较不同分娩季节的母猪繁殖性能,发现,冬、春季分娩的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佳,母猪夏季分娩总体繁殖性能最差。母猪冬季分娩死仔数低于夏季分娩0.4头、仔猪断奶窝重则高5.48 kg;分娩季节对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和仔猪断奶数无显着影响(P<0.05)。为分析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经历8月份高温期的母猪分别与完全不经历高温阶段的母猪比较。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经过高温阶段显着影响其活仔数和仔猪出生窝重(P<0.05);母猪哺乳期在高温阶段并没有影响仔猪断奶数和仔猪断奶窝重(P>0.05)。3 后备母猪血清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我们采集170头暂时留作后备用的母猪(日龄183~189天,体重95-100 kg)。将凝固后的血液于4℃,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检测葡萄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睾酮、同型半胱氨酸;跟踪记录该批次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其中在配种前后该批次后备母猪淘汰84头,正常配种分娩86头。首先比较分析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分娩母猪血清GLU、TC、TG、T和HCY的差异;其次分析这些血液生化指标与母猪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及血液生化指标分为高、低两个极端组进一步分析后备母猪繁殖性能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淘汰组与正常配种分娩组之间、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指标高低极端之间血清生化指标GLU、TC、TG、T、HCY浓度均无差异(P>0.05).GLU、TC、TG、T浓度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血清HCY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之间也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在HCY浓度高、低极端组之间活仔数和仔猪生生窝重差异显着(P<0.05)。后备母猪血清HCY浓度高的极端组其后续繁殖性能较好,提示人类PCOS的血液生物标识物并不适用后备母猪的辅助选择。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业,张敏婕,李文婷,张萌萌,朱穆真,徐然,左福元,吴克亮[7](2017)在《母猪胎次结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养猪生产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胎次结构能够使母猪的繁殖性能在群体水平上达到最大化,但是目前适宜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并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也制约和影响着繁殖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本研究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根据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和生产参数,以600头基础母猪为研究对象,重构商业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根据母猪的年生产能力(PSY)的大小,研究合理和适宜的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为猪场制定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当母猪群体第110胎的比例分别为3.40%、4.26%、12.48%、19.15%、19.93%、17.02%、12.70%、7.87%、2.48%、0.71%时,年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达到最高。

刘志鹰[8](2017)在《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文中认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缩短哺乳期,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提高母猪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三是加强饲养管理;四是应用新技术。

王寿禹[9](2017)在《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文中认为灌云县在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支持下,通过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向全县广大母猪养殖户推广优质种公猪精液,以改良当地生猪品种,促进全县生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生猪生产中的引领作用,我们以生猪人工授精为基础,围绕如何提高母猪繁殖力的问题,进行试验和示范,并总结了几点措施,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文刚[10](2015)在《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达到最大是猪场效益提升的关键》文中认为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这是一个综合指标,涉及母猪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首要指标是提高窝产仔数、提高产仔窝数、降低仔猪死亡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生产种猪的管理,特别是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管理,提高产房管理和仔猪护理,搞好免疫,使用先进设施是实现母猪年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1.1.1 母猪产仔数
        1.1.2 仔猪初生重
        1.1.3 仔猪均匀度
        1.1.4 母猪泌乳力
        1.1.5 断奶仔猪数
        1.1.6 仔猪断乳重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猪场基本情况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5 品种
    2.6 测定性状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2.7.1 样本的采集
        2.7.2 主要使用试剂
        2.7.3 主要使用仪器
        2.7.4 测定结果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母猪繁殖指标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3.7 小结
4 讨论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肉猪养殖概况及规模化养殖现状
        1.1.1 国外肉猪养殖概况
        1.1.2 国外肉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水平
        1.1.3 国内肉猪养殖概况
        1.1.4 国内肉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水平
        1.1.5 黑龙江肉猪养殖情况
    1.2 国内外种猪繁育体系工作发展概况
        1.2.1 良种猪繁育体系的概念
        1.2.2 国外种猪繁育体系
        1.2.3 国内种猪育种体系
    1.3 项目区概况
    1.4 巴彦县翔龙祖代猪场发展情况
    1.5 试验研究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种猪繁育体系构建
    2.1 种猪核心群的建立
    2.2 配备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
    2.3 种猪育种目标的确定
    2.4 核心群选配方法
    2.5 继代猪的选育
    2.6 猪群的饲养管理
    2.7 性状测定方法
    2.8 数据应用与分析
        2.8.1 测定的结果与应用
        2.8.2 公猪选择指数
        2.8.3 母猪选择指数
第三章 核心群种猪性能测定
    3.1 核心群种猪体重体尺及生长性能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1.1 测试猪的选择
        3.1.2 待测猪群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1.3 猪群的饲养管理
        3.1.4 数据测定方法
        3.1.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1.6 结论
    3.2 核心群繁殖性能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2.1 统计猪只的选择
        3.2.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2.3 猪群管理
        3.2.4 统计数据的测定方法
        3.2.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2.6 结论
    3.3 胴体性状指标及肌肉品质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3.1 测定猪只的选择
        3.3.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3.3 饲养管理
        3.3.4 胴体指标测定方法
        3.3.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3.6 结论
    3.4 核心群杂交组合性能
        3.4.1 试验猪选择
        3.4.2 猪群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4.3 猪群管理
        3.4.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4.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4.6 结论
第四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3)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猪的因素
    1.1 猪品种
    1.2 猪品系
    1.3 猪个体差异
    1.4 猪的年龄及胎次
2 营养水平因素
3 饲养管理因素
    3.1 猪舍环境
    3.2 饲料品质
    3.3 后备母猪的分群和调教
    3.4 人工授精和重复配种
    3.5 接产和产后护理
    3.6 日常管理
4 染色体畸变因素
5 排卵数和生殖疾病因素
    5.1 排卵数
    5.2 生殖疾病因素
        5.2.1 生殖器官幼稚和畸形
        5.2.2 持久黄体
        5.2.3 内分泌机能紊乱
        5.2.4 卵巢囊肿或卵巢机能障碍
        5.2.5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疾病因素
6 近亲繁殖
7 年产仔窝数和窝产健壮仔猪数
    7.1 年产仔窝数
    7.2 窝产健壮仔猪数
8 泌乳能力
9 留种与淘汰

(4)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材料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与‘大白猪’繁殖性能比较
    2.2 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与‘大白猪’年生产力比较
    2.3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繁殖性能
    3.2 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
4 结论

(5)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
    1.1 仔猪早期断乳
    1.2 缩短母猪断奶至再发情的天数
2 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体重
    2.1 选择优良品种, 保持合理的猪群结构
        2.1.1 选择优良品种, 组建优质高效的杂交生产繁育
        2.1.2 保持合理的猪群结构, 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
    2.2 搞好配种, 提高母猪受胎率
        2.2.1 加强后备猪的培育。
        2.2.2 饲养好配种前的经产母猪。
        2.2.3 饲养管理好种公猪。
        2.2.4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 确保适时配种。
    2.3 对母猪实行“低妊娠, 高泌乳”的饲养方式
    2.4 做好母猪各生产阶段的关键性管理
        2.4.1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2.4.2 减少胚胎的死亡。
        2.4.3 做好母猪产前准备和接产工作。
        2.4.4 切实做好仔猪产后第一周的护理。
    2.5 注重防疫, 减少疾病

(6)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
        1 母猪繁殖周期概述
        1.1 后备母猪与发情配种
        1.2 母猪妊娠
        1.3 母猪哺乳与断奶后发情
        2 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2.1 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
        2.2 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头数
        2.3 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
        3 母猪繁殖相关疾病
        4 母猪繁殖相关标识物研究进展
    第二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
        1 品种和品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 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有害气体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 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日粮能量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日粮霉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3 植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 日常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1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2 配种方式及激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原种场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猪场基本情况
        1.2 材料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猪繁殖性能水平
        2.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4 分娩季节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5 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母猪产仔性能的分析与讨论
        3.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第四章 后备母猪血液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检测方法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
        2.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2.3 血清中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3 讨论
        3.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3.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3.3 血清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母猪胎次结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份繁殖母猪产仔窝数以及总产仔窝数、总产活仔数
    2.2 不同胎次的繁殖母猪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的比较
    2.3 各年份繁殖母猪更新率的研究结果
    2.4 最佳胎次结构的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繁殖母猪年生产力分析
    3.2 繁殖母猪群体适宜和合理的胎次结构分析
    3.3 繁殖母猪适宜的更新率分析
4 结论

(8)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母猪繁殖率, 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1-2]
    1.1 选用高产母猪和优质公猪的精液
    1.2 掌握初配年龄, 适时配种, 提倡重复配种
    1.3 提早断乳, 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
    1.4 调整母猪群的年龄结构, 保持活力
    1.5 防止流产、死胎、早产
2 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 仔猪应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2.2 加强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内的护理, 注意看护仔猪, 防压防踩
    2.3 科学饲喂,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2.4 尽早诱食, 提早开食, 促进消化道发育
3 加强饲养管理
4 新技术在提高母猪在年生产力的应用
5 小结

(9)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
    1.1 仔猪早期断奶
    1.2 母猪保健
    1.3 淘汰不合格母猪
2 提高母猪窝产仔数
    2.1 选好品种
    2.2 母猪配种
    2.3 超数排卵
3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胚胎和仔猪死亡率
    3.1 减少胚胎死亡
    3.2 降低仔猪死亡率

(10)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达到最大是猪场效益提升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
2PSY影响因素及提高PSY应对饲养管理措施
    2.1影响活产仔数的因素及对应措施
        2.1.1胎次
        2.1.2遗传因素
        2.1.3营养因素
        2.1.4配种管理
        2.1.5公猪作用
        2.1.6管理
    2.2断奶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2.2.1母猪泌乳力
        2.2.2断奶成活率
    2.3年产仔窝数
3小结

四、如何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D]. 姚美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0)
  • [3]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J]. 申雄. 湖北畜牧兽医, 2020(02)
  • [4]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研究[J]. 王鹏飞,李生贵,张生伟,黄旺洲,闫尊强,滚双宝,马艳萍,黄文东,魏万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5]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J]. 郭彦存. 现代农业, 2018(09)
  • [6]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 周豪.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母猪胎次结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J]. 陈业,张敏婕,李文婷,张萌萌,朱穆真,徐然,左福元,吴克亮. 中国畜牧杂志, 2017(06)
  • [8]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措施[J]. 刘志鹰. 福建畜牧兽医, 2017(03)
  • [9]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J]. 王寿禹. 中国动物保健, 2017(03)
  • [10]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达到最大是猪场效益提升的关键[J]. 李文刚. 畜牧与兽医, 2015(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