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评述论文摘要

问:有什么关于曾国藩 故事可以用于议论文写
  1. 答:曾国藩论勤俭
    曾国藩说:“勒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曾文正公全察·家训》卷上),“无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营倦怠未有不败”,(《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上)。为此,曾国藩详细论证说古代凡是能成大业的人,大多是自克勤小物而来。 百尺高的大楼,要奠基于平地。干丈长的布帛,是一尺一寸积累而成的。万石重的钟鼎,是一铣一两积累而成的。 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到了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 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 仲山甫昼夜从不情怠,动到这种程度,凡事无小元大,没有敢怠慢的。诸葛亮为相,自杖罪以上的事,都亲自临决。 杜意度为政,细致周密得如同治家。 陶佩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为有用之物。朱藏认为为学须饰积寸累,为政者也该铣积寸第才能成功。
问:曾国藩 论文
  1. 答:我有一本专门评价曾国藩的书,岳麓书院出版的
    6年前在书城淘到的 那老板说是最后一本了
    哈哈
    书是一次在曾国藩家乡双峰县的一次学术讲座 编订而成的 你是哪里人咯 我可以借你看哈的
问:如何客观评价曾国藩??
  1. 答: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2. 答: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毁誉参半。就我个人来说,我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很高的。
    国藩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知其难为而为之,禀坚忍之性,修身齐家,终于在为一代名臣,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国藩善于相像,当自知自己当有所为也。天下多有以天资聪颖而耀人者, 噪噪鼓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为大任者,“尊高于内, 外守以愚”,所谓“海之容纳百川,以其善下之”。
    国藩乃有道之人,可为儒家典范。就人格上讲,国藩远在洪秀全之上。对于洪秀全这个人, 我们要把他同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加以区分,更何况,所谓拜上帝教,蒙敝一时尔,以这样的理念,建立国家是行不通的,想必洪秀全也没有做开国皇帝的雄心,当然他也没有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的觉悟。说他是乱世魔王可能过了点,但有这样的因素。而曾国藩,奉忠孝礼义廉耻的儒家精神,立志做中兴之臣至少出发点是好的,不是自私的。这里有他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强求古人。我觉得国藩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在那个立场上,他做得无可厚非,而且是那个时代最接近成功的。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句诗从一个侧面映了国藩的本质不坏。国藩不惜留下曾剃头的骂名,重典以治乱世。所杀之人并非私怨。在天津教案中,国藩不忍杀天津官员与百姓,虽内外交困,而尽力保全。国藩力办洋务,兴国兴清,在他心目中,国即大清,大清即国。作为一个人,他毕生有这么一个目标,忠于清朝、忠于国家,这是没有错的。当今我国经济虽有发展,而社会道德严重败坏,西方糟粕侵入。耀武扬威者,都是些商贾优伶,这些人不事生产,追求享受,华众取宠,目无祖宗,此一派乌烟瘴气,正待如国藩之人横空出世,扫除虫蝇猴狼,还我中华大地忠孝仁义之正气,国之幸也。国家的法令太宽松了,思想上管束少了,政令不行,虱蚤乱蹦。不提倡老祖宗的文明不行,不用重典不行,重典后,可再宽松,一张一弛之道。
  3. 答: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
    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
    代码如下:
    $(
  4. 答:我挺佩服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并且荐举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兴名臣:左宗棠,李鸿章等。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