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橡胶坝建立渠头工程调蓄能力的优越性

一、采用橡胶坝建立渠首工程调蓄能力的优越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政,涂向阳[1](2021)在《观澜河长截流箱涵泥沙淤积规律和防淤减淤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为合理控制深圳市观澜河长截流箱涵运行期的泥沙淤积,基于现场调查和工程运行调度资料分析,开展原型淤积物组分筛分试验和分析,了解箱涵内泥沙淤积时空分布规律和淤积成因。建立观澜河长截流箱涵局部物理模型,通过河工动床冲刷试验,论证旱季"分段蓄水、接力冲淤"的分段冲淤和大雨季"分段控制、集中冲淤"的全线冲淤可行性,从工程改造、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淤减淤对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杨乐[2](2020)在《浑南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拟建湿地的水环境效应与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沈阳市浑南区作为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多年来为保障浑南水系环境安全,实施了多项综合整治等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对浑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浑南区河湖水系在沈阳城区水系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浑南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拟通过新建湿地解决内涝、雨洪资源利用等问题。本次以浑南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拟建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建湿地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在蓄存与渗透过程中的水环境效应研究为浑南区的湿地规划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浑南区水环境特征分析。通过收集沈阳市浑南区的自然概况资料,对研究区内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特点进行分析;对浑南区布点监测获取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数据,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地表水运用综合标识指数法确定地表水水质,对研究区地下水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地下水水质,得出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浑南区地表水均不能达到功能区标准,地下水水质为Ⅱ类或者Ⅲ类水质,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其中在监测的污染物中,氨氮污染更为严重,所以本次研究选取氨氮作为主要污染物研究对象。(2)拟建湿地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测定的土壤容重、孔隙率、含水率、岩性成份等物理性质,得出拟建湿地土壤岩性为粉质粘土,根据高通量测序,得出各采样区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并没有显着差别,根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测序结果可以知道,门水平上群落组成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其相对丰度均大于10%;而变形菌门是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变形菌门中的一些细菌具有脱氮功能,如氨氧化细菌或者反硝化细菌等;放线菌门的细菌也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发挥作用。(3)拟建湿地土壤对污染物的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了解拟建湿地土壤对水体污染物氨氮的静态吸附与解吸过程,确定污染物在其中发生的吸附与解吸作用及特征,根据氨氮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很强,大约4h就基本趋于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达到90%以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供试土壤吸附氨氮的实测曲线拟合度较高,能够用来描述本实验条件下研究区土壤吸附氨氮的过程,等温吸附实验符合Langmuir、Freundlich、Henry曲线。(4)拟建湿地土壤中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首先通过土柱实验确定土壤渗流系数、弥散度等水动力参数;其次针对不同PH、不同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硬度的条件下,开展室内土柱试验,了解氨氮在拟建湿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PH越大,去除量越大;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有利于氨氮发生硝化反应;硬度越高,拟建湿地土壤对氨氮得阻截能力越弱。(5)拟建湿地的水环境效应及调控研究。本次研究利用QUAL2K水质模型模拟预测了在拟建湿地运行后,对区内主要河流-白塔堡河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拟建湿地运行后不会对白塔堡河生态环境用水水质产生影响,也能满足其水功能区标准,出水汇入浑河后,不会对浑河水质产生影响;通过建立地下水环境系统数值模型,分别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对地下水水质、水位产生的影响:在保持现有地下水源开采条件下,拟建湿地在运行十年后,地下水位与未建湿地基本上一致,不会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在浑南区市政水源井全部关停后,地下水位会有一些回升,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标准,表明对地下水水质未产生影响。本次研究针对浑南区地质地貌特征和水系格局,构建了以湿地、人工湖的“渗、滞、蓄、净、用、排”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等多种技术途径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维持和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上的一种新的尝试。本次研究对浑南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邵诗文[3](2019)在《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蟠龙岛湿地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河流型湿地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边缘效应”而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河流湿地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市不断扩张的进程中不断被侵占、破坏,河流环境日益恶化,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河流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恢复河流湿地是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是对城市湿地尤其是河流型湿地进行修复保护的最佳方式。关于河流湿地的研究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并制定法规,推进河流湿地的自然化恢复。国内近年来在加强湿地建设保护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河流湿地的恢复和保护。生态修复,是以人为干预手段引导生态系统正向发展,对于城市河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修复为设计手段和目的,以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总结河流型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和策略,探索并应用于城市河流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分区保护、生境修复、物种恢复的相关策略,以枣庄市蟠龙岛湿地公园为实践对象,对蟠龙岛已遭到破坏的河流湿地空间进行生态修复性景观设计,协调人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关系,打造兼具生态保护效益和游憩价值的城市湿地公园,以期许为同类型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杜彦臻[4](2019)在《沁水河流域水文模型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文模型发展受到多种驱动,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模型数值模拟预测,水文模型数值模拟主要影响为模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校准参数的准确性。为使模型模拟更能反映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小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以及解决单一标准不足以反映度量系统的不同方面,本研究考虑水文循环、气候、下垫面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基础上加入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建立了适应于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沁水河垂向混合模型,对流域的降雨径流进行多目标数值模拟研究。为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分析国内外水文模型的结构、功能、计算方法、模型特点及适应条件,通过数学和物理理论原理描述流域水文过程,结合国内特定流域的水文循环特征及水文资料在沁水河流域水文模型进行集总校准,调整模型参数以匹配模拟和观测的流域径流。研究为克服手动试验误差,选用全局优化单目标SCE-UA算法及多目标MOSCEM-UA和MOPSO算法得出参数带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为解决多目标校准问题,引入了基于混合复进化的自动优化程序的算法,从Pareto非劣方案集提供Pareto前沿解决方案,Pareto前沿看出DRMS与LOG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劣关系,MOSCEM在模型模拟中能够实现空间均匀搜索采样,参数有效性和分布性均较优,更适应于模型模拟。根据流域特征建模后,收集流域19812011年降雨、蒸发及径流等资料,在沁水河流域垂向混合模型上进行实例应用模拟,模拟通过日模型、次洪模型两种方式进行。结果看出,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流域整体径流特征,MOSCEM的NASH效率系数甲级为74%,百分比偏差达到90.9%,基本在理想范围内,相关系数0.90以上达83.9%;次洪模拟更直观反映四种目标下洪峰及洪量特征,洪峰合格率分别为93.8%、81.3%、91.7%和95.8%,径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分别为62.1%、81.3%、83.3%、91.7%。考虑四种目标模拟结果DRMS偏于高流量拟合,LOG倾向小流量,两种多目标算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其中MOSCEM过程线吻合性趋势更好,进一步验证了多目标参数率定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因此,沁水河流域垂向混合模型应用多目标算法进行流域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高了拟合结果的精度。

王慧[5](2018)在《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优化及影响评价》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渭河杨凌示范区段存在防洪能力不足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与城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论文以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优化及影响评价研究,对综合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优选,对关键工程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从城市防洪、地质条件和水土流失等多个方面对工程建设影响及其效益进行评价。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和搜集数据资料,分析了渭河杨凌示范区段河道变化特征,推求了河道现状和工程修建后洪水水面线,结合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特性,提出5种工程布置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最终确定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布置方案。(2)对橡胶坝挡水方案、护滩工程和蓄水区防渗设施等关键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从河道行洪、运行管理、景观效果、冲泄泥沙和工程投资等5个方面对挡水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择全橡胶彩色挡水方案。护滩工程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区南北侧护滩工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中要求。通过比选,确定蓄水区防渗方案为深水区护滩工程背水侧布设排水体,填高两岸低洼地处理。(3)从城市防洪、地质条件、水土流失和环境影响等4个方面对工程建设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工程建设效益进行分析,为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工程修建不会对城市防洪带来威胁,部分堤防填土密度未能达到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从环境角度考虑总体上可行,但是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实施相应环境保护措施。

方国华,陆范彪,刘飞飞,丁紫玉,闻昕[6](2018)在《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文中认为分析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系统特点,探究其合理的联合优化调度方法,目的在于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效益达到最优,为准确研究特定区域闸站联合优化调度、制定和实施该地区的发展规划提出参考。建立特定区域闸站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得到非劣解集,运用多属性评价决策进行方案优选。对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梯级闸站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优化调度相比常规调度,通过增加提水量,有效降低了缺水率,提高了系统的供水能力,同时减少了弃水,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节约了供水成本。这说明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的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王兴超[7](2018)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地下水库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构建以城市水系统为核心的海绵城市系统治理工程,在总结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地下水库系统工程作为城市海绵体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建立了以7大系统为配套工程、囊括"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地下水库系统工程整体架构,得出了以地下水库工程为主导的海绵城市水循环路径,成功构建了以城市水系统为核心的海绵城市系统治理工程,对增强城市防洪涝能力、高效利用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具有显着效益。本地下水库系统工程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水工程技术支撑和行之有效的良性水循环保障体系。

薛树文[8](2017)在《济南市黄河干流、玉符河与小清河雨洪水联合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河与小清河、玉符河处于不同雨区,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丰枯互补性。开展黄河干流、玉符河及济南市小清河雨洪水联合调控,既可改善济南市小清河、玉符河的水生态环境,又可实现玉符河、小清河与黄河雨洪水资源的丰枯互补、与综合利用,对保障研究区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与雨洪资源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小清河黄台桥站实测径流序列和黄河高村站实测径流序列的一致性,采用一次修正和分段修正方法对序列进行了一致性修正,根据调水有利和不利情况分别选取了小清河与黄河典型年,计算了不同典型年年内分配;采用改进的Tennant法和河道静态蓄水量法分别计算了小清河干支流生态需水量;依据卧虎山水库溢洪资料,分析确定了典型年;制定了不同的调度方案:(1)依据小清河不同情景下各月的径流量、需水量及需补水量,采取1月1次的补水频率及年内分期补水的调水方案,确定了引黄补清的调水流量和调水时长;(2)依据小清河河道生态的影响,分别制定了冲淤、生态和兼顾冲淤和生态的引库入黄和引库补清的调度方案,其中冲淤调度补清量为5151.5万m3,入黄量为3988.0万m3;生态调度补清量为2358.4万m3,入黄量为6781.1万m3;兼顾冲淤和生态的调度补清量为3630.5万m3,入黄量为5509.0万m3。(3)依据小清河流域洪水量级,制定了相应的调度方案,计算了不同频率暴雨洪水分洪水量;针对小洪水,通过MIKE模型和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小清河及腊山分洪工程生态调度模型,计算了典型场次洪水的分洪水量。本文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对济南市小清河、玉符河、卧虎山水库及黄河间水资源互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调度路线,调度方案和调度模式,取得的成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济南市防洪安全,市区主要河道生态良好恢复及雨洪水的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陈苏社[9](2016)在《神东矿区井下采空区水库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神东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煤炭高强度开发导致地层水资源漏失严重,是神东矿区绿色开采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利用井下采空区作为矿井水储存、净化和利用的空间,进行基于地下水库的矿井水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地质开采条件,结合神东矿区高产高效煤炭开采技术,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等手段,研究和开发了通过井下采空区水库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地下水库选址、坝体结构与防渗、监测与调控等关键技术。地下水库的选址应建设在围岩较稳定、地势偏低、不受采动直接影响的区域,以便于水资源的稳定储存和高效调用。通过对地下水库隔离坝体结构分析,得到了水库隔离坝体参数的计算方法。针对坝体防渗技术,提出了煤柱坝体采动裂隙采用注浆加固与封堵裂隙的防渗技术,提出了人工构筑坝体采用结构和强度设计的防渗技术。按照地下水库污水回灌和清水取用的功能要求,提出了“污水由高处回灌、清水由低处取用”的管路布置原则,并形成了不同水平之间水库管路布设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以传感器、测量控制单元(MCU)和监测控制平台为主的地下水库安全监测系统。应用本研究技术,在大柳塔矿建成了我国首个具有立体空间网络的庞大的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系统,可向矿区生产和生活供水,形成了天然污水处理厂和自然压差供水系统,实现了大柳塔煤矿“矿区地上清洁水源零入井、地下开采导致的污水零升井”的双零处理目标,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技术推广应用到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的15个矿,设计实施了 35座地下水库,总设计地下水库储水量达2499.5万mm3,提供了 95%的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实现了矿区水资源良性立体循环,由昔日的用水大户变为今日的对外供水大户,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浅埋煤层绿色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马聪[10](2016)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橡胶坝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人工水景工程的建设在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提高城市品质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变化,并带来一系列水资源、水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为揭示人工水景工程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动力场与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橡胶坝工程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外试验等工作,采用均衡法、解析法与数值模拟法计算河道渗漏量,研究了橡胶坝建成蓄水对周边地下水渗流场与小区域水文效应的影响。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运用GA-BP组合模型预测浐灞河逐月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为均衡法及数值模拟法确定河道渗漏量提供数据基础。(2)采用HEC-RAS河道水力学软件,根据研究区降水、径流、地形、河道断面等资料,计算了橡胶坝建设前后浐灞河河流水位状态。根据橡胶坝库区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利用均衡法计算了灞河5号坝库区河道逐月渗漏量,得到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累积渗漏量为205.38万m3。(3)分析了河道渗漏的三个阶段,推导出河水位突变情形下地下水非稳定流解析公式,根据灞河5号坝库区钻孔资料及抽水试验数据,分析计算了橡胶坝蓄水后库区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模拟河流补给地下水量随时间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河水位抬升3m库区30d渗漏量为81.48万m3。(4)针对河床底部沉积物影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及转化量的特性,分别采用原位竖管法与室内颗粒分析法测算了浐灞河河床垂直渗透系数Kv,并对求得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5)建立了河水位随时间变化情形下地下水非稳定流解析公式,提出基于Excel的参数反演计算流程,引进卷积分和优化技术计算地下水扩散系数a与河床阻滞系数β。利用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了地下水位对河水位响应的含水层参数反演,计算了河流与含水层的瞬时交换量与累积交换量。(6)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地下水数学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识别与验证,表明建立的三维地下水流模型、水文地质参数与源汇项的确定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橡胶坝建成蓄水对周边地下水水位影响的评价研究。(7)将Visual MODFLOW软件与HEC-RAS软件相结合,建立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以灞河5号橡胶坝库区为研究对象,从观测井水位变化、库区地下水流场、均衡分析三方面对橡胶坝建成蓄水:(1)考虑河床底部弱透水层(A1情景)、(2)不考虑河床底部弱透水层(A2情景);橡胶坝未建设:(3)考虑河床底部弱透水层(B1情景)、(4)不考虑河床底部弱透水层(B2情景)4种情景进行对比分析。B1情景河流累积补给地下水量35.75万m3,A1情景河流累积补给地下水量176.77万m3,相比B1情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141.021万m3,增幅394.46%。(8)采用均衡法、解析法与数值法分析了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对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及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橡胶坝库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分析河流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对浐灞生态区水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采用橡胶坝建立渠首工程调蓄能力的优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橡胶坝建立渠首工程调蓄能力的优越性(论文提纲范文)

(1)观澜河长截流箱涵泥沙淤积规律和防淤减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技术路线
    1. 长截流箱涵系统设计概况
    2. 长截流箱涵系统调度规程
    3. 实际运行调度存在的问题
    4. 本次研究技术路线
二、泥沙淤积规律分析
    1. 淤积调查及规律分析
        (1)时间变化特点
        (2)沿程分布特点及规律
    2. 淤积物组分及来源分析
    3. 淤积成因分析
三、防淤减淤对策研究
    1. 原型调度观测分析
    2. 物理模型验证
        (1)旱季冲淤工况
        (2)大雨冲淤工况
    3. 防淤减淤对策

(2)浑南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拟建湿地的水环境效应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河湖连通工程的研究
        1.2.2 水体污染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浑南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气候特征
    2.3 水文与地质概况
        2.3.1 水文特征
        2.3.2 地质特征
    2.4 水环境特征
        2.4.1 地表水环境特征
        2.4.2 地下水环境特征
3 浑南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 地表水质量评价
        3.1.1 浑南区河流水体水质评价
        3.1.2 浑南区景观水体水质评价
    3.2 地下水质量评价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3.2.2 浑南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浑南区拟建湿地土壤性质
    4.1 土壤采集与测定方法
        4.1.1 采样方法
        4.1.2 土壤样品的制备
    4.2 物理性质
        4.2.1 测定指标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步骤
        4.2.4 实验结果
    4.3 土壤微生物
        4.3.1 样品采集
        4.3.2 数据处理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浑南区拟建湿地区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实验
    5.1 拟建湿地区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试验研究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材料
        5.1.4 试验原理及方法
    5.2 拟建区土壤对污染物的解吸试验研究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仪器
        5.2.3 试验材料
        5.2.4 试验原理及方法
    5.3 试验分析方法
        5.3.1 吸附量的计算
        5.3.2 吸附与解吸动力学模型
        5.3.3 吸附与解吸热力学模型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吸附动力学
        5.4.2 吸附热力学
        5.4.3 解吸动力学
        5.4.4 解吸热力学
    5.5 本章小结
6 浑南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拟建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规律及调控
    6.1 实验研究内容
    6.2 实验材料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药品
    6.3 实验装置
    6.4 实验方法
        6.4.1 试验目的
        6.4.2 试验仪器
        6.4.3 试验原理及方法
        6.4.4 试验结果分析
    6.5 污染物在拟建湿地土壤中的动态运移试验
        6.5.1 试验目的
        6.5.2 试验仪器与材料
        6.5.3 试验原理与方法
        6.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湿地对河湖连通的效应分析
    7.1 浑南区海绵城市规划
    7.2 浑南区河湖连通规划
    7.3 湿地对白塔堡河生态环境用水水质安全预测分析
        7.3.1 QUAL2K水质模型基本原理
        7.3.2 白塔堡河水质模型的建立
    7.4 本章小结
8 浑南区拟建湿地对地下水环境的效应分析
    8.1 地下水环境系统数值模型的建立
        8.1.1 水流模型的建立
        8.1.2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建立
        8.1.3 地下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离散
        8.1.4 研究区剖分和资料选取
        8.1.5 初始条件与边界处理
        8.1.6 汇源项的处理
        8.1.7 模型的识别和验证
    8.2 保持现有地下水源开采条件下,拟建湿地运行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模拟预测
        8.2.1 地下水位影响预测结果
        8.2.2 拟建湿地对地下水水质模拟与预测
        8.2.3 模型的识别识别与验证
        8.2.4 水质模拟与预测
    8.3 浑南区市政水源井全部关停后拟建湿地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8.3.1 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预测
        8.3.2 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预测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蟠龙岛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研究概况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湿地
        2.1.2 河流湿地
        2.1.3 城市湿地公园
        2.1.4 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
        2.1.5 河流湿地生态修复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研究概况
        2.2.2 国内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研究概况
3 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相关理论
    3.1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演替
        3.1.1 河流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3.1.2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3.1.3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3.1.4 河流湿地演替规律
    3.2 恢复生态学理论
        3.2.1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
        3.2.2 演替理论
        3.2.3 生态位理论
        3.2.4 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
    3.3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
        3.3.1 河流连续体理论
        3.3.2 洪水脉动理论
        3.3.3 四维系统理论
        3.3.4 河流不连续体理论
        3.3.5 河流复式断面过流理论
    3.4 景观生态学
        3.4.1 斑块廊道基质
        3.4.2 景观异质性
        3.4.3 “源”、“汇”系统理论
    3.5 小结
4 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策略
    4.1 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原则与目标
    4.2 构建生态格局
        4.2.1 生态格局分区
        4.2.2 调整斑块结构,优化景观异质性
        4.2.3 使用功能与生态格局
    4.3 生境修复
        4.3.1 河流湿地基底的恢复
        4.3.2 河流湿地形态修复策略
        4.3.2.1 河流湿地平面形态修复
        4.3.2.2 河流湿地横断面修复
        4.3.3 河岸带生态修复
        4.3.3.1 岸线设计原则
        4.3.3.2 岸线修复策略
        4.3.3.3 河流湿地岛屿生态修复策略
        4.3.4 河流湿地水环境修复策略
        4.3.4.1 恢复河流湿地水体功能
        4.3.4.2 河流湿地水环境修复方法
        4.3.4.3 河流湿地水环境的调控
        4.3.4.4 河流湿地水质修复
    4.4 河流湿地物种恢复
        4.4.1 河流湿地植物群落修复
        4.4.1.1 河流湿地植物生态修复作用
        4.4.1.2 湿地植物类型
        4.4.1.3 河流湿地植物选择原则
        4.4.1.4 河流湿地植被修复利用策略
        4.4.2 河流湿地动物栖息地构建
        4.4.2.1 河流湿地动物种类
        4.4.2.2 河流湿地栖息地改造策略
        4.4.2.3 鸟类栖息地营造技术
        4.4.2.4 鱼类栖息地营造技术
5 案例分析
    5.1 宁波生态走廊
        5.1.1 项目背景
        5.1.2 修复策略及方法
        5.1.3 效果及借鉴
    5.2 上海张家浜河流湿地公园
        5.2.1 项目背景
        5.2.2 修复策略及方法
        5.2.3 效果及借鉴
    5.3 义乌滨江公园
        5.3.1 项目背景
        5.3.2 修复策略及方法
        5.3.3 效果及借鉴
    5.4 德国德莱萨姆河生态修复
        5.4.1 项目背景
        5.4.2 修复策略及方法
        5.4.3 效果及借鉴
    5.5 新加坡加冷河修复与碧山宏茂桥公园
        5.5.1 项目背景
        5.5.2 修复策略及方法
        5.5.3 效果及借鉴
6 山东省枣庄市蟠龙岛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6.1 项目概况
        6.1.1 场地区位
        6.1.2 周边现状用地分析
        6.1.3 上位规划解读
        6.1.4 气候地理条件
        6.1.5 自然资源分析
        6.1.6 人文资源分析
    6.2 场地解读
        6.2.1 设计红线范围
        6.2.2 场地发展演变
        6.2.3 域内外现状用地分析
        6.2.4 交通分析
        6.2.5 水文条件分析
        6.2.6 水利设施分析
        6.2.7 竖向分析
        6.2.8 景观视线分析
        6.2.9 驳岸分析
        6.2.10 植被分析
        6.2.11 人文历史遗迹分析
        6.2.12 总结
    6.3 设计构思
        6.3.1 规划依据
        6.3.2 设计目标
        6.3.3 设计原则
        6.3.4 设计策略
    6.4 总体设计
        6.4.1 总体设计
        6.4.2 规划生态格局
        6.4.3 使用功能分区
    6.5 分区设计
        6.5.1 生态游览区
        6.5.2 湿地科普体验区
        6.5.3 文化休闲区
        6.5.4 生态田园区
        6.5.5 湿地保育区
        6.5.6 河流廊道区
    6.6 专项设计
        6.6.1 水系统设计
        6.6.2 驳岸设计
        6.6.3 物种栖息地设计
        6.6.4 竖向设计
        6.6.5 道路系统设计
        6.6.6 种植设计
        6.6.7 服务设施专项
        6.6.8 桥梁规划
        6.6.9 活动规划
        6.6.10 游人容量
    6.7 用地平衡表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图纸附录

(4)沁水河流域水文模型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文模型研究历程
        1.2.2 模型参数优化发展历程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文资料概况
    2.2 水文要素趋势分析方法
    2.3 研究区水文模型
        2.3.1 模型结构
        2.3.2 模型计算
        2.3.3 模型参数及敏感度分析
    2.4 模型参数优化
        2.4.1 单目标优化
        2.4.2 多目标优化
        2.4.3 算法参数
        2.4.4 Pareto非劣解
        2.4.5 目标函数和精度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料分析结果
        3.1.1 资料审查
        3.1.2 水文要素趋势分析结果
    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3.3 数值模拟分析
        3.3.1 Pareto前沿分析
        3.3.2 日模型模拟分析
        3.3.3 次洪模型模拟分析
4 讨论
    4.1 流域水文模型选择
    4.2 模型参数优化的分析
    4.3 两种模拟方式评价比较
    4.4 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优化及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问题分析
    2.1 自然地理
        2.1.1 自然条件
        2.1.2 地理位置
        2.1.3 工程地质
        2.1.4 社会经济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条件
        2.2.2 水文站点
        2.2.3 径流计算
    2.3 洪水泥沙
        2.3.1 暴雨洪水特性
        2.3.2 设计洪水分析
        2.3.3 泥沙特性
        2.3.4 输沙量计算
    2.4 现状及问题分析
        2.4.1 研究区河段现状
        2.4.2 防洪工程现状
        2.4.3 存在的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综合整治工程布置方案优化
    3.1 河道演变分析
        3.1.1 河道演变概况
        3.1.2 河道演变特征
        3.1.3 河道演变趋势
    3.2 河道水面线计算
        3.2.1 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2.2 河道现状洪水水面线计算
        3.2.3 工程修建后洪水水面线计算
    3.3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比选
        3.3.1 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特性
        3.3.2 工程布置方案确定
        3.3.3 工程布置方案比选
        3.3.4 工程布置方案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等级
        4.1.2 防洪标准
        4.1.3 河床比降
    4.2 橡胶坝挡水方案确定
        4.2.1 两种挡水方案
        4.2.2 方案比选
        4.2.3 橡胶坝坝袋选择
    4.3 护滩工程设计方案
        4.3.1 护滩工程布置
        4.3.2 护滩工程稳定性分析
    4.4 蓄水区防渗方案优化
        4.4.1 蓄水区防渗必要性分析
        4.4.2 蓄水区渗透量计算
        4.4.3 蓄水区防渗方案比选
    4.5 本章小结
5 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影响评价
    5.1 工程建设对城市防洪影响分析
        5.1.1 工程建设前后洪水水面线变化
        5.1.2 工程建设对城市防洪影响分析
        5.1.3 橡胶坝对河道行洪影响分析
        5.1.4 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5.2 工程建设对地质条件影响评价
        5.2.1 已建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5.2.2 蓄水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5.2.3 左右岸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5.3 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及措施
        5.3.1 研究区水土流失现状
        5.3.2 水土流失预测评价
        5.3.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5.4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及措施
        5.4.1 研究区环境现状
        5.4.2 环境影响评价
        5.4.3 环境保护措施
    5.5 工程建设效益评价
        5.5.1 社会效益
        5.5.2 生态效益
        5.5.3 经济效益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1.1 目标函数
    1.2 约束条件
2 多目标优化方法
    2.1 模型求解方法
        2.1.1 NSGA-Ⅱ算法
        2.1.2 NSGA-Ⅱ算法求解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步骤
    2.2 方案多属性评价决策
        2.2.1 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基于混沌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评价优选方案
3 实例研究
    3.1 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概况与系统概化
    3.2 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
        3.2.1 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构建
        3.2.2 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求解与方案优选
    3.3 联合优化调度优势分析
4 结论

(7)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地下水库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海绵城市基本理论
    1.1 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2 理论的内涵和本质
    1.3 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2 地下水库工程简介
    2.1 概念
    2.2 分类
    2.3 根本目标
3 海绵城市中地下水库工程建设框架
    3.1 可行性
    3.2 工程措施
        3.2.1 地表拦蓄系统
        3.2.2 陆域雨水收集系统
        3.2.3 回灌补源系统
        3.2.4 地下蓄水系统
        3.2.5 取水系统
        3.2.6 水环境监控系统
        3.2.7 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
    3.3 技术路线
    3.4 效益评估
        3.4.1 建设、运行管理成本低
        3.4.2 水资源利用率高
        3.4.3 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小
4 结语

(8)济南市黄河干流、玉符河与小清河雨洪水联合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洪调度
        1.2.2 生态调度
        1.2.3 雨洪水利用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构成
    2.2 研究区水系概况
        2.2.1 小清河
        2.2.2 玉符河
        2.2.3 黄河
    2.3 暴雨洪水
    2.4 水利工程
        2.4.1 腊山分洪工程
        2.4.2 闸坝工程
3 济南市小清河干支流及玉符河需水量计算
    3.1 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2 小清河干支流需水量计算
        3.2.1 小清河干流生态需水量计算
        3.2.2 小清河支流生态需水量计算
        3.2.3 小清河干支流需水量
    3.3 玉符河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小清河黄台桥站径流序列及典型年年内径流分析
    4.1 小清河黄台桥站径流序列分析
        4.1.1 径流序列的一致性分析
        4.1.2 径流序列暂态成分的拟合及排除
    4.2 典型年的选取
        4.2.1 不同频率年径流量的计算
        4.2.2 典型年的选取
        4.2.3 典型年径流量年内分配过程的确定
    4.3 典型年年内径流分析
        4.3.1 小清河泉水与再生水排放量分析
        4.3.2 小清河再生水和泉水不同排放方案的拟定
        4.3.3 不同排放方案小清河天然径流量的确定
        4.3.4 径流量与需水量差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小清河流域典型洪水分析
    5.1 典型洪水的选取
    5.2 设计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设计洪量的推求
        5.2.1 基于原始序列推求
        5.2.2 基于还原后序列推求
        5.2.3 基于还现后序列推求
    5.3 腊山分洪工程分洪水量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黄河高村站径流序列分析及典型年选取
    6.1 黄河高村站年径流量序列分析
        6.1.1 径流序列的一致性分析
        6.1.2 径流量序列暂态成分的拟合及排除
        6.1.3 还现方法的改进
    6.2 典型年的选取
        6.2.1 不同频率年径流量的计算
        6.2.2 典型年的选取
        6.2.3 典型年年内分布的确定
    6.3 可调水量分析
        6.3.1 可调水量分析
        6.3.2 可调水天数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区联合调度方案
    7.1 引黄补清调度方案
        7.1.1 调水路线分析
        7.1.2 引黄补清调度方案
    7.2 引库补清及引库入黄调度方案
        7.2.1 卧虎山水库溢洪资料分析
        7.2.2 引库补清方案
        7.2.3 引库入黄方案
        7.2.4 典型实例分析
    7.3 引清入黄调度方案
        7.3.1 引清入黄可行性分析
        7.3.2 大中型洪水引清入黄调度方案
        7.3.3 小型洪水引清入黄调度方案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神东矿区井下采空区水库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地质赋存与水资源分布特征
    2.1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水文地质概况
        2.1.1 神东矿区概况
        2.1.2 神东矿区煤层地质条件
        2.1.3 神东矿区水资源赋存特征
    2.2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
        2.2.1 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2.2.2 补连塔矿大采高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
        2.2.3 补连塔矿四盘区 1-2 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2.2.4 大柳塔矿 5-2 煤三盘区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
        2.2.5 神东矿区典型矿井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统计
    2.3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2.3.1 工作面采煤对矿区水资源循环的影响
        2.3.2 煤矿开采对矿区地表水的影响
        2.3.3 采煤对矿区地下水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地下水库的建设原理与技术
    3.1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3.1.1 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3.1.2 水资源约束
    3.2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的提出
        3.2.1 现有保水技术及其在神东矿区适应性分析
        3.2.2 煤矿地下水库的“导储用”水循环利用技术
        3.2.3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建设的适应性
    3.3 煤矿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原理
        3.3.1 煤矿地下水库的概念及适用条件
        3.3.2 煤矿地下水库的净水原理
    3.4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建设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地下水库建设关键技术
    4.1 地下水库的规划与选址方法
        4.1.1 地下水库规划的水文条件
        4.1.2 地下水库的规划与选址方法
    4.2 地下水库的库容确定方法
        4.2.1 地下水库储水空间
        4.2.2 地下水库库容的影响因素
        4.2.3 地下水库库容计算模型
        4.2.4 地下水库储水系数现场实测
    4.3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构筑技术
        4.3.1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特征分析
        4.3.2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受力分析
        4.3.3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参数确定
        4.3.4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构筑工艺
    4.4 地下水库坝体防渗技术
        4.4.1 煤柱坝体采动裂隙防渗技术
        4.4.2 人工构筑物防渗技术研究
    4.5 地下水库库间管道建设工艺
        4.5.1 地下水库管道布置原则
        4.5.2 地下水库管道建设工艺
    4.6 本章小结
5 地下水库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
    5.1 地下水库水资源调配技术
        5.1.1 地下水库水资源量的调控计算
        5.1.2 地下水库水资源的调用与补给
    5.2 地下水库的水质保障技术
    5.3 地下水库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
        5.3.1 地下水库安全监测技术
        5.3.2 地下水库保障技术
        5.3.3 地下水库的安全智能控制系统
    5.4 本章小结
6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工程实践
    6.1 大柳塔煤矿概况及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6.2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建设情况
        6.2.1 矿井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改进提升过程
        6.2.2 水库建设主要情况
    6.3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水库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6.3.1 地下水库储水容量分布
        6.3.2 地下水库坝体建设
        6.3.3 地下水库污水回灌管路布置
        6.3.4 地下水库清水取用管路布置
        6.3.5 地下水库监测监控系统
        6.3.6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经验
    6.4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效果
        6.4.1 地下水库的优越性
        6.4.2 地下水库的功能
        6.4.3 地下水库经济效益分析
        6.4.4 地下水库技术推广应用与获奖情况
    6.5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后续建设规划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获奖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相关研究报告

(10)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橡胶坝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
        1.2.2 河流-含水层水力参数确定方法研究
        1.2.3 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3.1 降水
        2.3.2 蒸发
    2.4 河流水系
    2.5 地层岩性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潜水含水岩组
        2.6.2 补径排特征
第三章 橡胶坝工程概况及监测点布设情况
    3.1 橡胶坝工程建设的意义
    3.2 浐灞河橡胶坝工程概况
    3.3 地下水位监测点布设
第四章 均衡法计算河道渗漏量
    4.1 因子预测
        4.1.1 模型与方法
        4.1.2 因子数据
        4.1.3 模型应用
    4.2 HEC-RAS模型
        4.2.1 模型介绍
        4.2.2 河道水力模拟计算
    4.3 橡胶坝库区渗漏量研究
        4.3.1 水量平衡法
        4.3.2 渗漏量的计算
第五章 解析法计算河道渗漏量
    5.1 河流渗漏过程
    5.2 河水位突变时附近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
        5.2.1 数学模型
        5.2.2 模型应用
    5.3 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的确定
        5.3.1 原理
        5.3.2 实验过程
        5.3.3 实验结果
        5.3.4 两种方法的对比
    5.4 河水位为时间函数附近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
        5.4.1 数学模型
        5.4.2 参数反演
        5.4.3 模型应用
第六章 数值模拟法计算河道渗漏量
    6.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6.1.1 模拟区范围
        6.1.2 边界条件的概化
    6.2 数学模型
    6.3 几何模型
        6.3.1 模型剖分
        6.3.2 模型区地表高程
        6.3.3 模型区底板标高
    6.4 模型的设计
        6.4.1 水文地质参数初值的确定
        6.4.2 边界条件的设置
        6.4.3 初始流场
    6.5 模型的求解方法
    6.6 模型的验证
    6.7 模型应用
        6.7.1 观测井水位变化
        6.7.2 库区地下水流场
        6.7.3 库区水均衡分析
第七章 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7.1 所需资料的对比
    7.2 计算结果的对比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采用橡胶坝建立渠首工程调蓄能力的优越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观澜河长截流箱涵泥沙淤积规律和防淤减淤对策研究[J]. 郑政,涂向阳. 中国水利, 2021(05)
  • [2]浑南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拟建湿地的水环境效应与调控[D]. 杨乐.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蟠龙岛湿地公园为例[D]. 邵诗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沁水河流域水文模型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研究[D]. 杜彦臻.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5]渭河杨凌示范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优化及影响评价[D]. 王慧.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8)
  • [6]平原坡水区梯级闸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J]. 方国华,陆范彪,刘飞飞,丁紫玉,闻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03)
  • [7]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地下水库工程设计[J]. 王兴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8)
  • [8]济南市黄河干流、玉符河与小清河雨洪水联合调控研究[D]. 薛树文. 山东大学, 2017(05)
  • [9]神东矿区井下采空区水库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 陈苏社.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1)
  • [10]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橡胶坝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影响的初步研究[D]. 马聪. 长安大学, 2016(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