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组)自动检测系统

一、动力电池(组)自动检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尚瑞[1](2020)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汽车以其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特点,在近些年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电动汽车在低温下难启动,高温下自燃或者碰撞起火等与动力电池相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动力电池包的热失控,所以对动力电池包进行热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72Ah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和100Ah的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对低温与高温环境下的热管理提出具体的电池组热管理结构和实施方案,从传热学和流体力学角度,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分别进行-20℃至40℃环境温度下1C、1.5C、2C放电倍率的放电实验,以及1C和0.5C充电倍率下的充电实验。得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表面的温升变化和电池组开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利用脉冲充放电实验(HPPC)测定动力电池内阻得出单体电池的产热功率,为分析热量在电池之间的传递规律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基于铜棒和热管间接传热的电池组热管理模型,开展基于铜棒和热管的低温热管理实验和基于铜棒的高温热管理实验,研究在不同温度区间内最佳的热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热管理方式下所能取得的热管理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方式对单体电池产热,以及动力电池组在热管理方案下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研究。针对三元锂动力电池,基于热电制冷效应,利用铝片、热管等开展电池组在30℃环境温度下的散热管理实验。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得出该热管理系统在不消耗外界能量的情况下可将电池表面温度降低5℃,在3C放电情况下,能够将电池表面温度控制在45℃以下。表明该热管理模型相关计算的正确性和该模型的合理性,满足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

梁永浩[2](2019)在《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大国,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其中以纯电动汽车发展最为迅猛。纯电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和整车控制系统三大技术。面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压系统,开发、调试和维护起来既困难又危险。为了更有效学习与培养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型综合人才,开发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势在必行。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的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开发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来提高该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本课题从目前市场纯电动汽车车型成熟度、二手车流通市场与配件市场获取相应零部件的渠道等参数考虑,选取江淮i EV4纯电动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的原车车型。开发的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主要由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总成、整车控制器、DC/DC直流转换器、车载充电机等江淮i EV4实车拆卸的零部件构成。本课题也总结了从江淮i EV4实车拆卸各零部件的过程和选用材料制作台架框架结构、布置零部件等内容,还介绍故障诊断方案设计与故障点设计相关技巧。开发的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纯电动汽车相关员工上岗前培训需求、各大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纯电动汽车课程教学需求等,为进一步研究高压系统故障奠定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设计手册,学习故障诊断实验台架设计知识,借鉴前人纯电动汽车设计成果,分析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结构特点、控制原理、相关尺寸及参数计算。本课题主要是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和整车控制系统电路常见故障,结合纯电动汽车高压故障诊断系统,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与维修技能,设置相应的故障点,进行了有计划的实践。将高压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设置控制器与纯电动汽车部件连接形成样机,并通过运行样机验证了所设计的故障设置有效性。

郑致远,陈苏欣,胡晓坤,石志豪,田润泽[3](2019)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EOL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PCI总线输入/输出卡和OPC即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装配线电池下线检测(EOL)自动检测系统。PC端通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控制输入/输出卡切换检测回路,实现对电池模组及各模块电压、电阻在线自动测量及数据存储。经调试及现场生产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测试结果准确,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需求。

许可俊[4](2019)在《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电池温度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作用,甚至直接关系电动汽车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采用科学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将电池组温度控制在安全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有助于改善动力电池的性能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其使用安全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研究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复合相变材料与半导体制冷技术相结合的电池热管理模型。其次,本文对TAFEL—LAE895型100Ah三元锂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产热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Bernardi等人提出的产热计算公式,对本文研究所选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了不同放电倍率下的产热计算,同时从传热学角度,根据传热学相关知识进行了验证。第三,根据本文所设计热管理模型以及理论分析数据,采用Fluent仿真软件模拟了石蜡融化过程以及不同放电倍率下,本文所设计热管理模型对电池表面温度控制效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纯石蜡吸热后流动性较强,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率提升,热管理效果逐渐增。最后,搭建了动力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进行了不同倍率下放电实验,研究电池表面温升及温度均匀性情况,从而验证热管理效果。结果表明,电池表面温升速率以及最高温度随充放电倍率的增大而显着增加,且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均匀性也会随之变差。增加膨胀石墨含量可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降低石蜡吸热熔化后的流动性,提高其热管理性能;将复合相变材料与半导体制冷技术结合后,对该热管理性能有较大提升,且相变材料导热率越高,控温效果越明显。在电池组高倍率放电工况下,可将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控制在500℃以下,并改善了电池组内单体电池之间温度均匀性,将温差控制在了3℃之内。

杨亚彬[5](2019)在《动力电池均衡维护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储能元件,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特性好、使用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从众多动力电池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大量的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来为整车提供动力。单体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动力电池组的整体性能,而均衡技术是目前解决不一致性的最有效办法。本文围绕动力电池的均衡维护技术展开研究,针对动力电池在长期工作后存在的严重不一致性问题,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动力电池离线均衡维护的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动力电池组不一致性的原理。分析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以及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性能的影响,结合锂离子电池模型对不一致性进行了原理分析,并结合实车运行数据对不一致性进行了分析。(2)研究了离线条件下的均衡策略。介绍了四种均衡变量并分析优缺点,得到开路电压更适合作为离线均衡的控制变量。对离线条件下的均衡策略展开研究,结合脉冲式充电法和Reflex充电法的优点,提出了在均衡前期控制极化,后期反向去极化的充放电均衡控制策略。(3)为改善动力电池组的不一致性,设计了一套均衡维护系统。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特点,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动力电池均衡维护系统的总体方案以及均衡单元的具体方案,之后完成了均衡单元的软硬件设计和显控模块设计。(4)搭建实验平台,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测试了均衡单元各部分电路的性能,验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利用均衡维护系统进行了均衡实验,验证了均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均衡维护系统能明显改善动力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实现有效的均衡维护。

刘静茹[6](2019)在《单体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节能减排的提升以及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锂电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电池生产线中,需要对表征电池性能的参数进行精确测量,由于锂电池产线生产规模大,工序复杂,工艺数据在工序间的流转量大,要求检测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本文开发了一套具有在线批量数据处理能力的单体动力电池检测系统,主要进行了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上位机界面设计以及分选方法的研究。下位机采用三菱q13udeh作为主要的控制器,通过TCP/IP协议来实现与上位机的交互,通过串口与扫码枪通讯,通过I/O口接收光电传感器信号,通过网口与触摸屏进行交互来获取产线实况,驱动气缸,电机等执行器,进行操作指令驱动和协调相应执行器的执行;在确定单体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而根据需求对上位机进行大体设计、各模块功能以及界面设计;根据电池分选方法精度不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将多参数分选和模糊C-均值聚类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对单体电池的等级分类。设计了循环寿命试验进行对比验证,分别进行了随机成组、OCV和内阻分选成组、多参数分选和模糊C-均值聚类结合成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经历第500次循环后,经多参数分选和模糊C-均值聚类结合成组后,电池组依然能保持90%以上的健康度;经过OCV和内阻分选后的电池组,SOH指标低于90%;而随机成组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电池组,大概经历400次循环后,SOH指标就降到80%,证明本论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使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得到提高,进而证明电池的一致性得到提高。

魏芳[7](2019)在《基于语义分割的车载路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加,已修公路和新修公路都需要进行合理养护,高效、准确的获取路面病害信息是公路养护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裂缝是路面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为了满足公路养护工作需求,提高养护效率,裂缝的快速检测成为了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路面裂缝快速检测的需求,本文进行了基于语义分割的车载路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首先通过分析路面裂缝检测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搭载车,开发了图像采集硬件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和路面裂缝图像采集软件。所开发的辅助照明系统为采用倾斜方式照射的LED模块化聚光照明灯。然后基于语义分割原理,以Deeplab V3+模型为架构,设计了一种能够进行路面裂缝识别的网络模型。模型以Resnet152为基础网络,采用在特征图通道方向进行分组的组归一化方式,使模型能够在较小的batch size下达到较高的精度,加入了注意力优化机制,使用全局平均池化获取全局上下文信息,同时通过计算权重向量,为目标裂缝分配较大的权重,更有利于裂缝的识别。最后构建了路面裂缝图像数据集,数据集图像中包含路面标志线、油污、刹车痕等干扰信息。利用数据集中的训练集对本文所建立的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采用验证集对模型训练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对图像中的裂缝和背景进行较好的分割,得到的平均交并比指标为81.31%。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方法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可以为路面的裂缝自动识别提供有益参考。

刘宇建[8](2019)在《快充条件下钛酸锂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钛酸锂动力电池组支持快充,充电过程电池组存在温度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以圆柱形18650钛酸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热仿真等方法研究钛酸锂电池组热特性。比较了不同冷却方式效果,并提出了冷却管道不等量排布、冷却液交叉流动的温度区间控制策略。首先,对比分析了电池组风冷、相变材料冷却、液冷的优缺点,发现电池组热管理对提高电池组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探讨了锂电池主要生热来源。通过室温环境、不同快充倍率电池充电实验,得到不同快充倍率电池组温升。选择锂离子电池经典生热模型研究电池组生热特性。第三,基于电池组充电时温度场不均衡现象,提出电池组液冷冷却管道不等量排布和温度区间控制策略。对电池组快充过程中所处不同温度区间划分为低温区、常温区和高温区,通过设计硬件和软件实现不同温区控制。第四,建立电池组三维模型,根据传热学原理,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法获得锂电池热物性参数。利用有限元热仿真软件,修改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仿真分析,冷却液同向流动和交叉流动的温度分布、快充倍率、加热功率、环境温度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电池组温度区间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电池组温度,提高了温度一致性。

黄波[9](2019)在《基于热管的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能源汽车在缓解日益关注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上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具有发展和推广价值。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力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有效散发,会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快速上升,过高的温度不仅影响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和循环寿命,还可能会使动力电池发生自燃甚至爆炸。为提高动力电池工作时的安全性,需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本文采用具有高效传热能力的平板热管(FHP)作为电池热量散发的传热路径,散热元件为翅片,研究动力电池散热路径上的热量传递规律和效果。首先进行了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电池热管理(BTM)及热管的研究状况分析。接着在分析汽车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LFP)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后进行了方案设计。建立方形LFP动力电池的产热模型和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差分法求解一维非稳态传热方程的数值解,仿真出LFP动力电池放电时的温度特征。随后阐述了热管的传热性能以及翅片的散热机理,建立FHP-翅片散热模型,并将FHP-翅片散热模型作为传热方程的边界条件,仿真出该散热条件下的温度分布。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FHP热阻性能实验、LFP动力电池单体及5块LFP动力电池串联电池组放电实验、基于平板热管的LFP动力电池组放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HP的热阻与其放置方式和传热距离有关,FHP竖直放置传热路径竖直向上时的热阻最低,传热距离为50mm和100mm处的热阻大小相似,传热距离大于100mm时,随传热距离的增加热阻增大;动力电池组以不同的倍率放电时,FHP传热、翅片散热能够使动力电池的壁面温度不高于43℃;使电池组中单体电池间的温差不高于3.3℃;使电池单体的壁面温度差异低于2℃。FHP不仅能够降低动力电池放电时的温度,还能够提高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均温性以及单体电池壁面的均温性。本文中建立的FHP-翅片散热模型能够为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采用FHP作为传热路径配合翅片散热这一方式可以为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张春红,滕强,姜辉[10](2019)在《矿用卡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牵引电机是驱动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车辆运行特点、电机电磁设计、结构设计和试验验证四个方面介绍了矿用卡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制,为设计和开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矿用卡车用永磁驱动电机产品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动力电池(组)自动检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力电池(组)自动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半导体材料、加热膜加热
        1.2.2 液体加热与散热
        1.2.3 空气散热与加热
        1.2.4 内部加热
        1.2.5 相变材料加热与散热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动力电池性能实验及产热分析
    2.1 动力电池实验平台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电池性能研究
        2.2.1 充电容量
        2.2.2 放电容量
        2.2.3 放电电压
        2.2.4 电池表面温度
    2.3 动力电池产热分析
        2.3.1 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
        2.3.2 基于HPPC测试法的电池内阻测试
        2.3.3 锂离子电池产热
    2.4 锂离子电池热量的扩散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铜棒与热管的动力电池组低温热管理研究
    3.1 铜棒与铝板组合的动力电池组低温预热放电实验
        3.1.1 实验步骤
        3.1.2 实验结果分析
    3.2 热管与铝板组合的动力电池组低温预热放电实验
        3.2.1 实验步骤
        3.2.2 实验结果分析
    3.3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3.3.1 仿真模型建立
        3.3.2 仿真模型网格划分
        3.3.3 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
    3.4 仿真结果分析
        3.4.1 铜棒与加热板加热结果
        3.4.2 铜棒与循环水加热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铜棒的动力电池组高温热管理研究
    4.1 动力电池组高温放电散热实验
        4.1.1 实验步骤
        4.1.2 实验结果分析
    4.2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4.2.1 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
        4.2.2 单体电池产热仿真结果
        4.2.3 电池组散热仿真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热电制冷的动力电池组高温热管理研究
    5.1 热管理系统设计
    5.2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5.2.1 仿真模型
        5.2.2 仿真结果
    5.3 实验结果
        5.3.1 自然状态下单体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5.3.2 基于热管的热管理系统下单体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5.3.3 热管和热电片组合的热管理系统下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5.4 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我国汽车维修实验设备的发展现状
        1.2.3 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分析纯电动汽车技术特征与运行工况
        1.3.2 调研分析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故障设置
        1.3.3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结构设计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的理论研究
    2.1 纯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
    2.2 纯电动汽车性能分析
        2.2.1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2.2.2 动力电池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3.1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实时监控系统
    3.2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结构设计
        3.2.1 高压系统动力电池控制系统
        3.2.2 DC/DC直流转换器
        3.2.3 驱动电机总成
        3.2.4 车载充电机
    3.3 常见故障类型及处理
        3.3.1 动力系统故障诊断
        3.3.2 驱动电机系统故障诊断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结构设计
    4.1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整体结构设计
    4.2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控制柜设计
    4.3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故障点设计
    4.4 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实验台架的制作过程
        4.4.1 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拆卸
        4.4.2 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实验台架制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片机系统对故障点的设计
    5.1 STM32F4单片机
    5.2 74HC595串行转并行数据芯片
    5.3 实验台架故障电路设计
    5.4 单片机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致谢

(3)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EOL自动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池测试系统设计方案
    1.1 电池模组测试要求
    1.2 设计方案
    1.3 系统硬件实现
    1.4 检测切换电路设计
2 系统软件开发技术
    2.1 OPC技术
    2.2 扩展卡DLL技术
    2.3 PC端与电池测试仪的串行通讯技术
3 上位机程序设计
4 系统应用
5 结论

(4)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锂离子电池产热理论分析
    2.1 锂离子电池产热机理分析
    2.2 电池产热量计算
    2.3 PCM用量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锂离子电池产热与热管理模型仿真分析
    3.1 锂离子电池及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设计
    3.2 仿真参数设置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单体电池自然散热仿真结果
        3.3.2 相变材料熔化过程仿真结果
        3.3.3 复合相变材料热管理仿真结果
        3.3.4 CPCM/TEC结合热管理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锂离子电池不同倍率放电表面温升实验
    4.1 实验设备简介及实验模型设计
    4.2 自然散热电池温升实验
    4.3 复合相变材料热管理系统电池温升实验
    4.4 CPCM/TEC结合电池热管理温升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动力电池均衡维护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
    1.3 均衡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均衡电路的研究现状
        1.3.2 均衡策略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均衡策略研究
    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2.2 动力电池组不一致性分析
        2.2.1 不一致性问题
        2.2.2 不一致性原理分析
        2.2.3 实车数据分析
    2.3 均衡变量的分析及选取
    2.4 均衡控制策略
        2.4.1 常见的充电方法
        2.4.2 充电均衡控制策略
        2.4.3 放电均衡控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均衡维护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功能需求分析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均衡单元方案选择
        3.3.1 均衡单元方案一
        3.3.2 均衡单元方案二
        3.3.3 均衡单元方案三
        3.3.4 均衡单元方案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均衡维护系统详细设计
    4.1 均衡单元硬件设计
        4.1.1 MCU及外围电路
        4.1.2 电源电路
        4.1.3 充电均衡电路
        4.1.4 放电均衡电路
        4.1.5 测量电路
        4.1.6 CAN通信电路
    4.2 均衡单元软件设计
        4.2.1 开发环境
        4.2.2 软件设计
    4.3 显控模块设计
        4.3.1 显控模块的选择
        4.3.2 开发环境
        4.3.3 界面设计
        4.3.4 数据存储与上传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和验证
    5.1 均衡单元测试
        5.1.1 测试平台搭建
        5.1.2 充电均衡电路测试
        5.1.3 放电均衡电路测试
        5.1.4 CAN总线测试
        5.1.5 精度测试
    5.2 均衡实验验证
        5.2.1 实验平台搭建
        5.2.2 均衡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单体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锂动力电池概述
    2.1 引言
    2.2 锂动力电池工作原理
    2.3 锂动力电池一致性概述
    2.4 锂动力电池的制备工艺对其电池一致性的影响
        2.4.1 电池的化成
        2.4.2 电池的分容
        2.4.3 锂离子电池性能参数指标
        2.4.4 电动汽车电池分选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下位机的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整体设计
        3.2.1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3.2.2 系统下位机整体方案
        3.2.3 PLC选型
        3.2.4 PLC控制单元I/O口分配
        3.2.5 操作面板模块
        3.2.6 触摸屏的选择
        3.2.7 日置BT3562 电池测试仪
    3.3 OCV测试过程流程
    3.4 下位机程序流程
    3.5 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4.2.1 开发工具的选择
        4.2.2 数据库的选择
        4.2.3 功能模块
    4.3 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和多参数分选的电池分选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模糊聚类方法概述
    5.3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研究
    5.4 基于充放电曲线与模糊聚类的分选方法
        5.4.1 充放电倍率的选择
        5.4.2 分选样本获取
        5.4.3 算法实现及结果分析
    5.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语义分割的车载路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车载路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1 车载路面裂缝自动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2.2 路面裂缝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3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1.4 图像语义分割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开发
    2.1 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2.1.1 图像采集系统设计要求
        2.1.2 图像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2.2 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搭载车设计
        2.2.1 图像采集系统搭载车设计要求
        2.2.2 图像采集系统搭载车设计
    2.3 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系统硬件开发
        2.3.1 图像采集系统主要硬件
        2.3.2 辅助照明系统设计
        2.3.3 其他硬件
    2.4 车载路面裂缝图像采集软件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义分割基本原理
    3.1 卷积神经网络
        3.1.1 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
        3.1.2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框架组成
        3.1.3 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优化
    3.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
        3.2.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经典语义分割算法
        3.2.2 语义分割中的训练超参数
        3.2.3 Deeplab V3+网络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4.1 路面裂缝的特点
    4.2 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设计
        4.2.1 基础架构
        4.2.2 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设计方案
        4.2.3 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结构
    4.3 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验证
        4.3.1 语义分割模型常用评价指标
        4.3.2 路面裂缝识别网络模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语义分割的路面裂缝识别试验
    5.1 实验基础配置
        5.1.1 硬件配置
        5.1.2 开发框架
        5.1.3 数据集构建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优化器对模型训练的影响分析
        5.2.2 初始学习率对模型训练的影响分析
        5.2.3 模型测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快充条件下钛酸锂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风冷
        1.2.2 相变材料冷却
        1.2.3 液冷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2 钛酸锂电池的生热特性
    2.1 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2.2 生热机理分析
    2.3 电池生热模型
    2.4 单体电池生热性能测试及分析
        2.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4.2 实验方案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钛酸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
    3.1 热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及控制目标
    3.2 电池组冷却方案对比及选择
    3.3 热管理系统温度区间控制策略
        3.3.1 低温区
        3.3.2 常温区及高温区
    3.4 热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3.4.1 主控模块及接口电路设计
        3.4.2 电源模块设计
        3.4.3 温度电压信息采集模块
        3.4.4 冷却液流速控制模块
    3.5 热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3.5.1 主程序流程
        3.5.2 通信协议
        3.5.3 温度采集程序
        3.5.4 液冷流速控制程序
    3.6 系统功能调试
    3.7 本章小结
4 钛酸锂电池组降温及温均仿真
    4.1 CFD仿真在电池组温度场分析的应用
    4.2 钛酸锂电池组温度场仿真
        4.2.1 电池组模型的选取
        4.2.2 电池组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4.2.3 电池组热物性参数
    4.3 自然换热条件下温度特性
        4.3.1 网格划分与初始条件设定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区间温度控制仿真及分析
        4.4.1 低温区
        4.4.2 常温区
        4.4.3 高温区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热管的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热安全
    1.2 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
        1.2.1 以空气为介质的BTM
        1.2.2 以液体为介质的BTM
        1.2.3 基于相变传热的BTM
    1.3 热管及其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FHPBTM方案设计
    2.1 方形LFP动力电池
        2.1.1 LFP动力电池工作原理
        2.1.2 LFP动力电池结构特征
    2.2 热管
        2.2.1 热管的基本原理
        2.2.2 热管的基本特征
    2.3 FHPBTM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LFP动力电池热特性
    3.1 LFP动力电池温度特性
        3.1.1 LFP动力电池产热机理
        3.1.2 LFP动力电池内部传热机理
        3.1.3 传热模型的求解条件
    3.2 一维非稳态传热方程数值解方法
    3.3 LFP动力电池放电温度分布
        3.3.1 仿真参数设置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HP-翅片的传热分析
    4.1 热管的传热性能
        4.1.1 热管的极限功率
        4.1.2 热管的热阻
        4.1.3 热管的选型
    4.2 FHP-翅片散热分析
        4.2.1 翅片传热模型
        4.2.2 FHP-翅片散热模型
    4.3 FHPBTM下的电池壁面温度
        4.3.1 仿真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研究
    5.1 实验台架和设备介绍
        5.1.1 实验台架
        5.1.2 艾德克斯电子仪器设备
        5.1.3 温度采集显示存储软硬件
    5.2 FHP性能实验
        5.2.1 FHP热阻实验原理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LFP动力电池放电实验
        5.3.1电池内阻测试实验
        5.3.2 LFP单体放电实验
        5.3.3 LFP电池组放电实验
    5.4 FHPBTM实验
        5.4.1 实验准备和实施
        5.4.2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10)矿用卡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行特点
2 电机电磁设计
3 结构设计
4 试验验证
5结语

四、动力电池(组)自动检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 陈尚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究[D]. 梁永浩.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3]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EOL自动检测系统设计[J]. 郑致远,陈苏欣,胡晓坤,石志豪,田润泽. 电源技术, 2019(07)
  • [4]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 许可俊.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动力电池均衡维护系统的设计[D]. 杨亚彬.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6]单体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开发[D]. 刘静茹. 天津农学院, 2019(07)
  • [7]基于语义分割的车载路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 魏芳. 长安大学, 2019(01)
  • [8]快充条件下钛酸锂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D]. 刘宇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6)
  • [9]基于热管的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D]. 黄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10]矿用卡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的研制[J]. 张春红,滕强,姜辉. 电机技术, 2019(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