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写成议论文素材

问:过秦论与陈涉世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 答:司马迁《史记》的“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引用西汉贾诩写的《过秦论》作为整篇的总结.
    《过秦论》主要在论,说明秦朝先祖秦孝公编发图强,到后世几个君主不断进取直至始皇统一天下,而后陈胜,吴广起义,后来秦国灭亡,得出了统一国家和治理国家是截然不同的论断.
    而“陈涉世家”,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从高潮到被秦朝军队消灭的过程,跌宕起伏,并没有多少议论成分,而结尾处引述贾诩的《过秦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陈涉世家是偏记叙文,而过秦论是偏议论文;另外,陈涉世家只是详细记叙了陈涉起义的过程,而《过秦论》则记叙了从秦国振兴到统一,陈涉起义到灭亡,发人深思的过程.
  2. 答:两者的体裁不同,写法大不相同。
    《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写作特色主要是: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2、对比论证方法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属于记叙文。
    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
    写作手法 :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3.根据人物不同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问: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和实例(最好要时事热点作为作文素材)?
  1. 答: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 答: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问: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散文。
  1. 答:多看、多想、多写
    多看:首先我推荐书海战术,多看各个名家的散文和议论文,然后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那么OK,你就找准你喜欢的这个作者的书,多看,但不是要求你泛泛的和看玄幻小说一样的看,而是要用心的看,去感受。
    多想:用心的去看,然后去思考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意境,做到物我两忘,人文合一。
    多写:模拟着去些,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说没灵感,写不出来,别放弃,哪怕是你只能写出一句话,也要写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心中有词了。
  2. 答:百度 搜狐 谷歌 搜狗 搜搜更懂你
  3. 答:多看新闻,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读书。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