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49例临床分析

一、糖尿病患者低血糖4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双燕[1](2020)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Elderly diabetes)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预防该类人群低血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1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低血糖数据、糖尿病分型、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情况、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美奇动态血糖指标),按照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老年糖尿病组(66例,其中2型糖尿病63例、1型糖尿病3例)和非老年糖尿病组(51例,其中2型糖尿病46例、1型糖尿病4例、继发性糖尿病1例),以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标准,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指尖+空腹静脉血糖、美奇动态血糖的低血糖发生率,根据定点指尖血糖做低血糖发生的时间点特点分析;并以美奇动态监测是否发现低血糖为标准,计算以上糖尿病分型的低血糖发生率,然后分别设置老年低血糖组(观察组、30例)和无低血糖组(对照组、36例),非老年低血糖组(观察组、27例)和无低血糖组(对照组、24例),并单因素统计分析老年和非老年组患者各自的低血糖危险因素;最后比较和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低血糖发生率1)指尖+静脉空腹血糖测定:总低血糖发生率28.20%,老年糖尿病组低血糖发生率25.75%,非老年组低血糖发生率33.33%。2)美奇动态血糖监测:总低血糖发生率48.71%,老年糖尿病组低血糖发生率45.45%,非老年组低血糖发生率52.94%。3)定点指尖血糖测定(不包括3AM):老年组早餐前低血糖4人共6次、其余时间点5人共7次,占老年组总低血糖次数比例依次为:46.15%、53.84%;非老年人早餐前低血糖4人共8次、其余时间点10人共22次,占非老年组总低血糖次数比例依次为:26.66%、73.33%。4)糖尿病分型:根据美奇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共109人,总低血糖发生率44.95%;1型糖尿病共7人,总低血糖发生率100%;其中老年组2型糖尿病63人,1型糖尿病3人,2种分型各自的低血糖发生率依次为:42.85%、100%;非老年组2型糖尿病46人,1型糖尿病4人,2种分型各自的低血糖发生率依次为:47.82%、100%。2.一般情况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指标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HbA1c、C肽、LDL-L、血钾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C肽、总胆固醇、LDL-L、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合并疾病情况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SAHS(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脑梗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合并疾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磺脲类、使用胰岛素、短+长效胰岛素、降糖药+胰岛素、胰岛素次数/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美奇动态血糖监测指标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SDBG、MAGE、LAGE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SDBG、MAGE、LAGE、MODD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住院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能尽早发现低血糖。2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早餐前低血糖。3高HbA1C水平、胰岛功能差、低血钾为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4存在脑梗死史、SAHS、水电解质紊乱为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5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更容易受到降糖治疗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低血糖。6血糖波动幅度大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其中MAGE对低血糖的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乔丽丽[2](2020)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4例明确诊断为胰腺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化验及定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34例胰岛素瘤患者中男:女为13:21,发病年龄(46.865±17.7007)岁,确诊年龄(50.029±16.8801)岁,病程1~264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0.4~36.7 kg/m2。34例中,其中一例为胰体、胰尾双发肿瘤,共35枚瘤体,位于胰头部14例(48.6%),胰体部10例(28.6%),胰腺体尾交界区6例(11.4%),胰尾部5例(14.3%)。35枚瘤体,瘤体直径在0.7~8cm之间,其中<1cm 6枚(17.1%),1~2cm之间24枚(68.6%),>2cm 5枚(14.3%)。2、3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1例仅表现为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13例仅有中枢神经源低血糖症状,11例即存在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又有中枢神经低血糖症状。23例表现为仅空腹发作低血糖,10例表现为空腹及餐前发作低血糖,1例表现为餐后及餐前低血糖发作;27例表现为体重增加,7例表现为体重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情况:0~25 kg不等;6例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癫痫等。3、低血糖症发作时化验血糖在0.97~3.26 mmol/L,胰岛素水平5.31~94.55u IU/ml,C肽0.87~7.33 ng/m L;低血糖与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提示C肽释放修正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89,其次是胰岛素释放指数相关系数为-0.661,C肽释放指数相关性为-0.627;按肿瘤大小分为直径D<1.0cm,1.0≤D<2.0cm,D≥2.0cm三组,三组患者的血糖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3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曲线结果分为4型,其中18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低平型,9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正常型,4例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型,2例表现为糖尿病型;胰岛素释放曲线结果33例均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水平仍处于不恰当增高。34例低血糖发作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不恰当增多,其中低血糖发作时34例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均分别高于3u U/m L、0.6ng/m L,80.6%(25/31)胰岛素释放指数即血胰岛素/葡萄糖>0.3;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31/31)>50,C肽释放指数100%(28/28)>53.6,C肽释放修正指数85.7%(24/28)>0.61;胰岛素/C肽均<1(28/28),统计分析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C肽、C肽释放指数、C肽释放修正指数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定位检查发现肿瘤的阳性率:经腹超声检查30.8%,普通平扫CT66.7%,增强CT 90.0%,磁共振成像89.5%,增强磁共振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00.0%,统计分析得出在胰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经腹超声、普通平扫CT、增强CT、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在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增强要优于其他四种,经腹超声阳性率最低。结论1、胰岛素瘤典型症状多为清晨自发性低血糖症,也可因进餐延误、运动、劳累、精神刺激等导致诱发,进食后症状迅速缓解。另外胰岛素瘤低血糖发作也可发生在餐前,甚至发生在餐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少部分体重可无明显变化甚至表现为体重减轻。另外本研究发现胰岛素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瘤体大小无关,而与胰岛素、C肽等胰岛功能指标相关,这间接表明肿瘤大小与胰岛素、C肽绝对值等无明显相关。2、低血糖是胰岛素瘤的特征之一,低血糖症状发作时测定血糖值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2.8mmol/l,一部分发作时测血糖无明显降低。目前筛查胰岛素瘤的常用化验指标为胰岛素释放指数,本研究发现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小于0.3,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修正胰岛素释放指数及C肽释放指数漏诊率更低。少数胰岛素瘤患者可以表现为低血糖发作时血胰岛素、C肽水平均不高,IRI<0.3,在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之前,必须在低血糖发作时检测血浆胰岛素原水平,胰岛素原水平大于等于5pmol/L是诊断胰岛素瘤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IRI、修正IRI、CPI及修正CPI等多种指标联合应用降低漏诊率。3、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仍处于不恰当高水平。4、手术是胰岛素瘤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精确定位检查是必要的,这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以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胰岛素瘤通常是较小且为良性,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尚无一种检查手段能100%准确定位,关于胰岛素瘤定位检查,本文建议薄层螺旋CT联合CT增强作为胰岛素瘤定位诊断首选,不建议常规筛查经腹超声除外胰岛素瘤;胰腺核磁及核磁增强适用于肿瘤体积过小、靠近血管生长、或CT动态扫描动脉期时相不准以及观察肿瘤与主胰管关系时。当临床及化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胰岛素瘤而影像学CT等检查提示不除外恶性时,建议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可内镜下行细针抽吸活检明确胰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进一步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等高度提示胰岛素瘤,而经腹超声、CT平扫及增强、核磁平扫及增强等常规手段未发现病变时,建议行68Ga-exendin-4PET/CT显像检查。

冯苗[3](2020)在《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CV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DKA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01月。中文检索词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持续皮下注射、持续静脉注射、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为diabetic ketoacidosis、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RCT,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根据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中英文文献896篇,最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试验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与对照组(常规小剂量持续静脉注射组)相比,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50h;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77,-1.23;p<0.00001,I2=5%),尿酮转阴时间(WMD:-5.75h;95%CI:-6.46,-5.04;p<0.00001,I2=0%)血酮达标时间(WMD:-13.50h;95%CI:-15.95,-11.04;p<0.00001,I2=86%),使用胰岛素总量(WMD:-18.41U;95%CI:-22.37,-14.46;p<0.00001,I2=81%),PH值恢复正常时间(WMD:-6.25h;95%CI:-6.95,-5.56;p<0.00001,I2=0%)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19;95%CI:0.09,0.42;P<0.0001,I2=0%]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能在更短时间内纠正DKA且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结论:充分补液基础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比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显着且低血糖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好。

李春楠[4](2020)在《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和评价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气阴两虚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spexin(SPX)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新诊断T2DM的作用机制,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研究要求的64例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生活指导(饮食+运动)的常规治疗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4粒/次,3次/天,口服),观察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血糖血脂指标、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血清spexin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等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1.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GA较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GA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显着(P<0.05),两组间FPG、2h 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TG、TC、LDL-C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HDL-C均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TG、TC、LDL-C的降低及HDL-C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3.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后两组HOMA-β均较前升高(P<0.01),两组HOMA-IR均较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HOMA-β的升高及HOMA-IR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4.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比较:在2周的治疗时间内,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血清spexin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spexin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的更显着(P<0.01)。6.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更好的调节糖脂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因子spexin的水平,影响受胰岛素受体介导的spexin基因的表达,从细胞因子途径,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调节代谢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新诊断T2DM的目的。通过研究证实八味芪丹胶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王梦[5](2019)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Fear Of Hypoglycemia,FOH)现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FOH与自我管理、认知融合的相关性,探讨影响FOH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医护人员对发生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视,为制定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使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0月份,河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认知融合问卷(CFQ-F)、中文版低血糖恐惧感调查量表(CHFSII-WS)、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问卷(SDSCA)。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统计方法如下:(1)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频数描述计数资料。(2)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与认知融合、自我管理的相关性。(4)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5)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自我管理、认知融合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的得分总分为25.81±8.81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一个人时发生低血糖”得分为2.69±0.90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对我的躯体或健康造成永久性伤害”得分为0.84±0.96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融合得分为35.35±10.07分,属于中度水平,自我管理得分为3.35±1.18分,处于较差水平。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的单因素分析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FOH得分为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变量有年龄、性别、医疗付费方式、患糖尿病年数、运动强度、过去一个月内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其中年龄在6070岁、女性、自费、患糖尿病年数≥20年、不进行运动、一个月内发生低血糖次数较多的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得分较高。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与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4,P<0.01;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85,P<0.01。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FOH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差异的变量结果与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作为自变量,低血糖恐惧感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中年龄、一个月内发生低血糖次数、医疗付费方式、自我管理、运动情况、认知融合进入方程,共同解释总体变异量的59.4%。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自我管理行为在认知融合与低血糖恐惧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8%。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对低血糖的恐惧心理,提示医务工作者对此方面进行关注。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生低血糖次数、医疗付费方式、运动情况、认知融合、自我管理等。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成正相关,与自我管理水平呈负相关,中介变量自我管理在认知融合与低血糖恐惧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李雪琼[6](2017)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规范的研究 ——血糖控制目标及血糖监测》文中认为背景根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总患病人群的25%。许多研究证实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手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增加,对围手术期血糖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关于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指南或共识较少且大部分指南的质量不高。目的制定适合中国的高质量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针对各种不同手术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规范最佳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目标和血糖监测。方法1)问卷调查:对内外科医师进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现况调查,并收集目前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2)回顾性研究:对近5年外科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文献检索及评价:围绕遴选的指南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并应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推荐强度分级;4) Delphi法:对指南报告的条目进行Delphi共识。结果1、通过对330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外科医师与内分泌科医师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认知不同,在血糖控制目标和血糖监测方面观点分歧较大;超过50%的外科医生认为临床上缺乏标准化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规范,11.8%的医师认为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知识及降糖药物用药方案不了解。2、通过对骨科761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发现,外科医生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认知与临床实际不符;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存在不足;对于术前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频率、麻醉方式等问题存在争议。3、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回顾,遴选形成9个指南问题,共纳入2011-2016年文献40例(占67.8%)、指南16部(占27.1%)、系统评价15例(占25.4%)、随机对照研究6例(占10.2%)。结合证据质量评价和指南小组专家意见,汇总形成16条推荐意见,B级证据占24.3%,强推荐占27%,最终构成《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实践指南(试行稿)》。结论以GRADE分级为循证基础,结合三轮Delphi专家意见,最后形成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实践指南(试行稿),内容涵盖管理与协调、内分泌科医师会诊、糖尿病诊断、手术时机与麻醉方式、血糖目标值与监测频率五个领域。同时根据推荐意见规范了血糖管理流程,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方面为临床医生的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具体的指导方案。

王敏[7](2016)在《2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夜间,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生理机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病人可出现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可发生不可逆的脑组织死亡,诱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性命。在国外,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相关研究是热门研究,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本研究通过以3所“三甲”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目的:分析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常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室住院的100例2型老年糖尿病发生夜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有差异的变量分别是:糖化血红蛋白、睡前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腰围和体重指数(P<0.05);(2)糖化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是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高、腰围肥胖可能是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3)导致夜间低血糖的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的9例,占9%;不合理运动21例,占21%;药物因素所致低血糖共计70例占70%。研究结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防治夜间低血糖的关键。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善于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熟练掌握低血糖的特点和处理流程,降低低血糖的危害。

刘艳辉[8](2016)在《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ICU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初步探讨ICU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低血糖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今后实施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自行设计调查表;整群抽样调查分析2014年62014年12月湖南省4家医院ICU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按照有无发生低血糖,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血糖组、非低血糖组,分析低血糖事件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SAS 9.3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描述其例数、均数与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描述其例数与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并计算OR值与95%可信区间,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本研究调查的760例重症患者,有136例发生了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7.89%,有25例患者发生了严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29%;共监测血糖38075次,发生低血糖267次,占0.70%,发生严重低血糖36次,占0.09%。根据性别分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18.26%、17.39%;根据年龄分组,≤18岁、1844岁、4559岁、≥60岁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1.25%、15.10%、16.07%、20.12%;根据营养支持的方式分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7.89%、17.77%;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7.44%;接受胰岛素静脉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7.41%;按既往史分组,有肿瘤史、低蛋白血症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卒中史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20.63%、27.59%、45.45%、20.63%、22.92%、22.73%;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1.59%;根据apacheⅡ评分分组,apacheⅡ评分为1529分、≥30分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14.87%、57.41%;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32.58%;行血液净化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0.30%;营养不良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2.08%;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0.85%;根据手术情况分组,肝胆胰腹部手术患者、非单纯性肝胆胰腹部手术患者、非腹部手术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0.70%、23.23%、15.25%,手术时间<5小时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5.75%,≥5小时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32%,急诊手术患者、限期手术患者、择期手术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25.26%、20.83%、16.67%,局麻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0.77%,全麻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1.56%。按血糖控制方案分组,血糖控制方案为7.8mmol/l10.0mmol/l、5.6mmol/l10.0mmol/l、6.1mmol/l10.0mmol/l、4.4mmol/l10.0mmol/l的患者,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17%、12.15%、12.76%、20.45%;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段分析,00:0002:00、02: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8:0020:00、20:0022:00、22:0024:00的低血糖事件占总事件的比分别为14.98%、5.24%、12.36%、11.24%、10.86%、9.36%、5.62%、8.24%、5.24%、7.12%、2.62、4.49%;根据低血糖发生时的神志分组,神志清晰、昏迷、镇静、嗜睡、模糊分别占49.81%、26.59%、13.86%、5.62%、4.12%;发生低血糖时,正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占59.18%,正在血液净化的患者占3.75%;28天死亡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2.13%。低血糖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与上一次血糖监测时间间隔为2.72±2.06小时。2.单因素分析: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与接受胰岛素静脉治疗、有低蛋白血症史、有糖尿病史、最低血糖值、最高血糖值、有应激性高血糖、血糖监测总次数、低血红蛋白、异常血肌酐、apacheii评分≥15分、有脓毒症、行血液净化、有营养不良、有器官功能衰竭、行手术、手术部位、血糖控制方案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营养支持途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入院血糖、有肿瘤史、有高血压史、有冠心病史、有卒中史、谷丙转氨酶异常、谷草转氨酶异常、总胆红素异常、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无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胰岛素静脉治疗(or=4.984,3.1417.906)、有糖尿病病史(or=1.711,1.7119.573)、有应激性高血糖(or=2.086,1.3663.186)、有低蛋白血症史(or=1.848,1.0063.395)、异常血肌酐(or=1.049,1.0391.060)、apacheⅡ评分≥15分(or=1.131,1.1061.157)、有脓毒症(or=2.135,1.0454.363)、行血液净化(or=2.409,1.5673.704)、有营养不良(or=2.200,1.4463.346)、有器官功能衰竭(or=6.744,4.04811.235)、进行手术(or=2.525,1.7453.653)是重症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危险因素。正常血红蛋白(or=0.983,0.9720.995)、血糖控制方案(or<1)均是低血糖事件的保护因素。4.预后:低血糖患者、非低血糖患者脓毒症并发率、血液净化治疗率、营养不良并发率、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率、住院费用、住icu时间、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17.89%,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29%。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2.重症患者发生低血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危险因素,也有保护因素。3.重症患者发生低血糖会严重影响其预后。

房万菊,魏刚[9](2015)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往往情况比较危急,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西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最主要的原因是药物过量和生活习惯,虽然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迅速有效,但用量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低血糖;虽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且进展缓慢,但是中药治疗效果温和,不易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故而从中医角度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也是极其重要的。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凡[10](202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一般资料对其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探讨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SED)、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问卷(DSCS)。采用中文版本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人核对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46.09±12.86);应对方式总分为(39.75±5.18),其中面对维度(17.29±3.79)分,回避维度(14.02±2.01)分,屈服维度(8.44±3.42)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7.26±14.65),最高得分足部护理(17.68±3.95),最低得分血糖监测(8.46±3.55)。2.文化程度、职业情况、月收入、居住地、医疗支付情况、病程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对面对应对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回避应对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及月收入与屈服应对方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文化程度、职业情况、月收入、居住地、医疗支付方式、病程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应对形式呈现正相关(r=0.346,P<0.01),与屈服应对形式呈现负相关(r=-0.347,P<0.01);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现正相关(r=0.751,P<0.01);自我管理行为与面对应对形式呈现正相关(r=0.331,P<0.01)、与回避应对方式呈现正相关(r=0.156,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r=-0.189,P<0.01)。6.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均存在预测作用(P<0.01)。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应对方式多为积极面对;自我管理行为为中等偏上水平。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受一般人口学资料影响。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面对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呈现正相关,与回避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自我管理行为和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现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则呈现负相关。4.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均可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4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指标与计算
    1.1.4 统计学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临床资料
    1.2.2 临床表现
    1.2.3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1.2.4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1.2.5 低血糖与肿瘤大小相关性研究
1.3 讨论
    1.3.1 流行病学
    1.3.2 临床表现
    1.3.3 实验室检查
    1.3.4 术前定位检查
1.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分级
        1.6.1 DKA的诊断
        1.6.2 DKA的分级
    1.7 特殊类型的酮症酸中毒
        1.7.1 正常血糖DKA
        1.7.2 碱血症性DKA
        1.7.3 非酮血症性DKA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第二章 内容与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检索策略
        2.1.2 文献选择
        2.1.2.1 纳入标准
        2.1.2.2 排除标准
        2.1.2.3 干预措施
        2.1.2.4 结局指标
    2.2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2.2.1 资料提取
        2.2.2 质量评价
        2.2.3 发表偏倚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3 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评估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尿酮转阴时间
        3.4.2 血糖达标时间
        3.4.3 血酮达标时间
        3.4.4 胰岛素用量
        3.4.5 PH值恢复正常时间
        3.4.6 低血糖发生率
        3.4.7 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4)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新诊断T2DM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病例标准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3.2.1 基础治疗
        3.2.2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3.2.3 对照组
        3.2.4 治疗组
        3.2.5 疗程
    4.观察内容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指标
    5.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3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设备
    6.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果与分析
    1.一般临床资料
    2.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3.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4.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
    5.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6.治疗2周内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
    7.治疗前后血清spexin水平的比较
    8.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9.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10.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新诊断T2DM的认识
        1.1 T2DM主要发病机制
        1.2 新诊断T2DM的临床特点
        1.3 T2DM的治疗方法
        1.3.1 生活指导
        1.3.2 口服药物降糖药治疗
        1.3.3 注射降糖药物治疗
    2.胰岛素强化治疗
        2.1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应证
        2.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势
        2.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陷
    3.Spexin的相关研究
        3.1 Spexin与 T2DM的关系
        3.2 Spexin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4.中医对T2DM的认识
        4.1 中医关于T2DM的历史源流
        4.2 中医学对T2DM病因的认识
        4.2.1 禀赋不足
        4.2.2 情志失调
        4.2.3 饮食不节
        4.2.4 劳欲过度
        4.3 中医学对T2DM病机的认识
        4.4 中医学对T2DM的治疗
    5.导师对T2DM的病因病机认识
    6.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6.1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6.2 临床常见中医证型
        6.2.1 气阴两虚型
        6.2.2 脾虚痰湿型
        6.2.3 阴虚血瘀型
        6.2.4 湿热中阻型
    7.八味芪丹胶囊的前期研究
        7.1 八味芪丹胶囊的方药分析
        7.2 八味芪丹胶囊临床研究
        7.2.1 八味芪丹胶囊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7.2.2 八味芪丹胶囊干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
        7.2.3 八味芪丹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7.2.4 八味芪丹胶囊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白内障防治的机制研究
        7.2.5 八味芪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研究
    8.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T2DM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
        8.1 安全性评价
        8.2 对血糖的影响
        8.3 对血脂的影响
        8.4 对HOMA-β、HOMA-IR的影响
        8.5 对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影响
        8.6 对血清spexin水平的影响
        8.7 对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中药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1.1 胰岛素强化的优势
        1.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点
        1.3 中药在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中医辨证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2.1 气阴两虚型
        2.2 脾虚痰湿型
        2.3 阴虚血瘀型
        2.4 湿热中阻型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2型糖尿病
        1.2.2 老年人
        1.2.3 低血糖
        1.2.4 低血糖恐惧感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2.3 统计方法
        2.2.4 质量控制
        2.2.5 伦理问题
        2.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
        3.1.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相关资料
        3.1.2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3.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
    3.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单因素分析
        3.3.1 社会人口学资料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单因素分析
        3.3.2 疾病相关资料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3.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4.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融合得分情况
        3.4.2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现状
    3.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3.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多因素分析
    3.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中的中介效应
4 讨论
    4.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
    4.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因素
        4.2.1 年龄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2.2 过去一个月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2.3 医疗付费方式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2.4 性别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2.5 患糖尿病年数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2.6 运动情况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
    4.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融合、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4.3.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融合水平
        4.3.2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4.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的相关性分析
    4.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4.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综合因素分析
    4.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认知融合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8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6)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规范的研究 ——血糖控制目标及血糖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二、现况调查
    1 背景
    2 问卷调查的方法及结果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研究伦理
        2.3 结果
    3 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伦理审查
        3.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指南讨论稿制定
    1. 背景
    2. 方法
        2.1 遴选指南问题
        2.2 建立指南小组
        2.3 进行文献检索及文献质量评价
    3. 结果
        3.1 遴选指南问题结果
        3.2 指南指导小组
        3.3 PICO结果、文献检索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4 形成推荐意见
    4. 讨论
    5. 结论
四、指南试行稿制定
    1. 背景
    2. 方法
        2.1 遴选专家条件
        2.2 Delphi第一轮专家函询
        2.3 Delphi第二轮专家函询
        2.4 Delphi第三轮专家会议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专家情况统计
        3.2 第一轮结果
        3.3 第二轮结果
        3.4 第三轮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五、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声明

(7)2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一、病例组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处理后血糖波动
    二、影响研究对象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单因素分析
    三、影响研究对象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多因素分析
    四、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原因
第四章 讨论
    一、病例组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处理后血糖波动
    二、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三、夜间低血糖的对策分析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对护理实践的启示及建议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缩略词
致谢

(8)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理论框架
    1.5 关键词定义
    1.6 相关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学原则
3 结果
    3.1 重症患者一般资料
    3.2 病史资料
    3.3 血糖控制资料
    3.4 安全性指标
    3.5 生化指标
    3.6 手术指标
    3.7 预后指标
    3.8 其他指标
    3.9 重症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状态
    3.10 重症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11 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分析
    4.2 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4.3 发生低血糖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局限性与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医类因素
2中医类因素
3小结

(10)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回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选取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工具
    2.5 研究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2.7 质量控制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2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3 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3.4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分析
    3.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能力分析
    4.3 研究对象应对方式能力分析
    4.4 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分析
    4.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
    4.6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回归分析
5 结论
6 创新性
7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4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 刘双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D]. 乔丽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冯苗. 兰州大学, 2020(01)
  • [4]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 李春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梦. 河南大学, 2019(07)
  • [6]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规范的研究 ——血糖控制目标及血糖监测[D]. 李雪琼.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2)
  • [7]2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敏. 苏州大学, 2016(01)
  • [8]重症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艳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房万菊,魏刚. 医学综述, 2015(23)
  • [10]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D]. 李凡.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