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纹河豚繁殖技术

一、暗纹东方鲀人繁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宇[1](2020)在《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SNP位点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是一种北温带暖水洄游性经济鱼类,目前该鱼主要依靠人工繁育种群来填补市场需求。但由于长时间驯养,其人工繁育种群出现近亲繁殖,生长速度减缓;此外,冬季寒潮侵袭也会给暗纹东方鲀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从分子辅助育种角度出发,克隆了暗纹东方鲀与生长和耐寒性能3个相关基因,血清素受体4(HT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冷诱导结合蛋白(CIRP),并分别分析了其结构功能与表达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生长和耐寒性相关的SNP位点。这些结果有望为暗纹东方鲀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该鱼良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以RACE技术克隆了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 3个基因,其中暗纹东方鲀HTR4 c DNA全长序列共2302 bp,其中5’UTR 662 bp,3’UTR 470bp,开放阅读框(ORF)1170 bp,产物分子量为43392.36,理论等电点为9.31,理论分子式为C1957H3087N527O517S35;TGF-β1 c DNA全长序列共2217 bp,包含5’UTR 51 bp,3’UTR 1014 bp,ORF 1152 bp,产物分子量为44233.70,理论等电点为8.34,理论分子式为C1957H3089N531O588S24;CIRP c DNA全长序列共775 bp,包含5’UTR 106 bp,3’UTR 144 bp,ORF 525 bp,产物分子量为18926.32,理论等电点为9.00,理论分子式为C801H1226N254O274S4。HTR4 ORF中端有一段约288 AA(氨基酸,amino acid)的类视紫红质受体蛋白结构域,末端371~385 AA部分存在低复杂度区(LCR);TGF-β1 ORF前端有一段约237 AA的TGF-β1前肽结构域,序列末端有一段97 AA的TGF-β1结构域;CIRP ORF前端有一段约74 AA的古老保守RNA识别基序,93~122 AA和126~152 AA之间存在着两段LCR。多序列比对发现3个基因序列均与同属鱼类红鳍东方鲀的最为相似。2.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分析暗纹东方鲀发育周期可根据性腺发育状态被划分为5个发育时期(I期、II期、III期、IV期和V期)。应用q 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暗纹东方鲀5个发育时期的8种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中肠、鳃)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HTR4基因在8种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在脑与中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的表达量,且具有在各组织“I期相对表达量高,II期稍有下降,下降趋势至III期时停止,IV期相对表达量回升,V期降至全时期最低”的时序分布特征;TGF-β1基因在暗纹东方鲀8种不同组织都有表达,肾脏表达量最高,心脏表达量次之,在各组织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时序分布特征;CIRP基因在暗纹东方鲀8种不同组织都有表达,5个时期中,脑CIRP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所有组织,于第V期达到最高,并在II、III期时降至最低,在第III期肾脏的CIRP相对表达量为全时期各组织最低,其余各时期各组织间差异不显着。3.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的SNP位点开发通过直接PCR扩增法对HTR4、TGF-β1和CIRP进行多片段比对,在3个基因上各发现一个有效SNP位点。结果显示:HTR4上的SNP c.1202 C>G位点与暗纹东方鲀肥满度显着相关,CC型个体肥满度优于同时期其它基因型个体;TGF-β1上的SNP g.3908 C>A位点与暗纹东方鲀多项生长性状有关,CC型个体体宽、肥满度较高,体高、头长、体长较短;CIRP上的SNP g.567 A>T位点呈AA型的个体比同时期其它基因型个体耐低温性能提升了6.67%。

宋迁红,张婷[2](2019)在《四十年华章再谱新曲——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文中提出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刊编辑采访了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

王熠[3](2018)在《常见河鲀DNA条形码的构建及快速鉴定》文中指出河鲀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美食,肉质鲜美,但是全身含毒,危害巨大。误食野生或处理不当的河鲀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另外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鱼类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仅凭形态学鉴定方法难以对深加工产品的来源进行鉴别,一旦其中混入剧毒的河鲀,不仅会造成国内国际贸易问题,更会对公众造成危害。利用DNA条形码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鱼的物种,还能够对各类形态鱼肉制品的来源进行鉴定。因此DNA条形码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食品真伪鉴定中。本论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以及大规模养殖的4种河鲀: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和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进行DNA条形码的构建以及基于DNA条形码的快速分子鉴定,为我国食品真伪鉴定体系的建立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研究根据FISH-BOL数据库拍照标准,拍摄了4种河鲀的形态学照片。测量获得了14个河鲀形态学指标数据,并进行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筛选得到了处理河鲀形态学指标的最适方法为层次聚类。但是形态学鉴定方法较为繁琐,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复杂,特别在形态学特征不完整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局限较大。(2)PCR并测序获得了4种河鲀的3种线粒体DNA条形码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细胞色素b氧化酶基因(Cytb)和控制区序列(D-loop)。将上述3种DNA条形码序列和数据库现存序列之间进行BLAST比对,综合比对4种河鲀的3种DNA条形码的碱基组成,我们发现D-loop序列的AT含量最高,而且种内碱基组成差异最大,COI和Cytb的种内几乎没有变异;通过对比3种DNA条形码的种内种间K2P遗传距离箱形图和直方图,发现D-loop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的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Cytb,而COI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布范围最小,Barcoding gap最为明显;最后比对3种DNA条形码的系统发育树结构,发现COI的种内分支最少,支长最短。综合以上,认为COI基因是鉴定该4种河鲀的最适DNA条形码。(3)基于已经筛选得到的最适DNA条形码COI基因,利用PCR-RFLP技术对COI基因的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分析,获得了30多种能够产生多态性图谱的内切酶。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了Alu I、Ear I、Sau3A I和Xsp I 4种酶进行酶切,发现Alu I、Ear I和Xsp I分别能够区分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Sau3A I能够同时区分4种河鲀。(4)通过比对4种河鲀的COI序列,本研究设计了2对引物对河鲀进行高分辨熔解分析。通过对引物扩增效率、特异性和区分鉴别能力的检验,本实验筛选了特异性较高、区分能力好的引物COIHRM168。并以此鉴定了9种市售河鲀肉制品的真假,发现这9种产品均为红鳍东方鲀;还检测了5种非河鲀食品、10种未明确标注来源的鱼肉制品是否含河鲀源成分,高分辨熔解分析结果显示这15种鱼肉制品中均检测不到河鲀源成分。

邹杰[4](2014)在《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文中指出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近海暖温水性底层鱼类,有海淡水生殖洄游习性,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区域,是一种经济和营养价值很高的水产品。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暗纹东方鲀原先的生活、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长江水文条件逐年改变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了野生暗纹东方鲀资源枯竭现象日益严重,间接导致养殖产量锐减、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暗纹东方鲀的遗传改良、种质保护等工作迫在眉睫。本论文研究主要采用微卫星技术对上海、广州、江苏三个养殖区域的暗纹东方鲀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且对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进行筛选,不仅了解目前养殖的暗纹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而且对今后的良种培育、遗传改良、种质提升、产量增高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并明确了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苗种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对暗纹东方鲀的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人工养殖技术、生态、毒素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概述能够清楚的看到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现状,结合研究技术和成果,可以更好的探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有利于填补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空白和深化科研研究价值。为了给养殖暗纹东方鲀分子辅助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采用21对微卫星引物对广州(GZ)、江苏(JS)和上海(SH)三个养殖群体的暗纹东方鲀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可以成功扩增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片段的微卫星位点共有19个。19个位点分析共得到1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范围从3到11,平均值是6.58,有效等位基因范围从1.7到7.8,平均值是4.5,平均观测杂合度范围从0.1556到1.0000,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从0.3993到0.875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从0.3533到0.8577。三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由小到大依次为GZ、SH、JS群体。三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481、0.0617、0.0755,平均值为0.0808,可见发生遗传分化程度较小。GZ和JS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2039),GZ和S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3508)。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GZ群体和JS群体聚为一类,SH为一类。分析表明结果不仅基本符合三个养殖群体的养殖环境,也反映出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另外,本文为了筛选与暗纹东方鲀生长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SSR结合BSA技术对于同龄孵化群体的同池养殖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利用85对微卫星引物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快、慢两个基因池进行分析,共筛选到14对微卫星具有差异片段。然后分析这14个差异微卫星位点在两个基因池的暗纹东方鲀个体的差异条带,结果表明:位点TOP03、TOG01、fms15、fms75的生长慢组特有条带的出现率分别达到:63.33%、53.33%、33.33%和43.33%,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3、-0.346、-0.333和-0.423,与生长性状呈现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fms89生长快组特有条带的出现率为33.33%,相关系数(r)为:0.388,与生长性状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验证实验结果只有位点fms15、fms75与生长性状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和-0.384。经克隆测序得到了fms15的差异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达到了98%,差别在于序列中有三个碱基发生置换(G-C、C-G、G-A)。说明该微卫星位点对于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有显着效应,可用于人工选育具有优良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为开展暗纹东方鲀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王晨旭,王忠锁,许隆君,朱文中[5](2012)在《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及其驱动力分析》文中指出2007~2008年对菜子湖鱼类多样性和渔业方式进行了调查,采集到鱼类8目18科68种,包括3种新记录.历史记录的13种洄游性鱼类本次仅见2种野生群,湖区野生洄游性鱼类经济绝灭.养殖鱼类产量占渔业总产的91.4%,成为渔业主体.杂食性鱼类物种丰富但产量甚微,相反人工放流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产量达鱼类总产的68.6%,为绝对优势种.湖区鱼类区系组成的特征变化与江湖阻隔和渔业养殖模式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江湖关系变动及渔业养殖当为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的关键驱动因子.

杨小猛[6](2012)在《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鱼是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经济鱼类,但目前尚无经过选育的新品种。选择育种是鱼类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家系选育是最有效的手段。家系选育过程中对选育个体系谱关系的确定和准确跟踪非常重要。将不同家系混养,需要对所有家系的个体进行标记来把握系谱信息,而对幼小的鱼苗进行标记极为困难。将各个家系分开养殖可以保证系谱信息不混淆,单独饲养需要提供大量的池塘或网箱。本文比较了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的效果,研究了在水族箱中不同营养供给模式对草鱼鱼苗生长的影响、放养密度对草鱼鱼种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索草鱼家系选育中苗种培育有效的单独饲养方法。现将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效果的比较在室内用营养液(I)、卤虫(II)、浮游动物(III)和流水养殖(IV)4组方式于水族箱中培育草鱼鱼苗,并与池塘组(V)作对比。结果显示,IV组在体重和增重率上与V组无显着差异(P>0.05),III组次之,但显着高于I组和II组(P<0.05);成活率上,V组(62.5%)最高,III组(59.8%)次之,II组(18.9%)最低;在体型及体成分分析中,水族箱各组在肥满度与含脂量上与池塘组差异极显着(P<0.01)。结果显示草鱼鱼苗水族箱在中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2.草鱼鱼苗不同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影响草鱼鱼苗生长的放苗密度(1000尾/m3、2000尾/m3、2000尾/m3)、流水时间(24h、12h、0h)、投喂次数(2次、3次、4次)和投喂量(D1:D2:D3=1:2:3,其中D1为放苗后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量2万只,6-10天每次4万只,11-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2万只和0#料5g,16-20天每次投喂0#料10g,21天-40天每次15g)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对草鱼鱼苗的生长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每个模式设两个重复。以5日龄(0.0013±0.0002g)草鱼水花为实验对象,以鱼苗增重率与增长率为指标,进行为期40天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着影响草鱼鱼苗的生长,其中体重与体长最优的为模式6(放苗2000尾、不流水、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D2),但该模式养殖成活率较低,仅14.7%。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水族箱培育草鱼鱼苗较为可行的营养供给模式为:放养密度为2000尾/m3,投喂量为放苗后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量4万只、6-10天每次8万只、11-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4万只和0#料10g、16-20天每次投喂0#料20g、21天-40天每次30g,每天20:00-8:00共12h流水,每天分别在11:00、14:30投喂1次。3.水族箱培育草鱼苗种的生长性能与养殖效果的比较在水族箱中用3种不同密度培育草鱼鱼种,并对其生长速度与养殖效果进行比较。在对草鱼苗种的养殖效果分析中发现:草鱼鱼种最低平均体长已达10.02cm,最小平均体重也达到了19.97g,这种规格已经可以将草鱼鱼种打上PIT标记放入池塘混养。说明水族箱培育方法可以用于草鱼家系选育中鱼苗和鱼种的培育。

纪元[7](2011)在《中国养殖东方鲀养殖情况调查,经济相关生物学特征比较及毒素含量监测》文中认为1、目前我国东方鲀的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为了进一步的安全食用工作的进行,有必要对我国养殖东方鲀的养殖种类,养殖区域和养殖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福建5省的养殖单位共采集到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dus,)四种东方鲀565尾,根据调查情况,红鳍东方鲀主要在北方辽宁,河北和山东养殖,菊黄东方鲀则在山东和江苏养殖,双斑东方鲀在山东,江苏和福建均有养殖,而暗纹东方鲀为近海与河川食肉性中、下层洄游种类,仅在江苏养殖。本次调查未采集到养殖型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和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在北方辽宁,河北和山东均经过越冬室内封闭养殖,夏季则有海区网箱养殖,南方福建则采用网箱养殖。调查发现,同种养殖东方鲀不同养殖区域存在体色差异,双斑东方鲀的体色明显从北到南逐渐加深,分析与养殖环境中的光照和温度的差异有关。2、对采集到的四种养殖东方鲀的生长情况和皮肤,肌肉,肝脏和性腺指数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养殖东方鲀的经济性状差异。以期为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东方鲀养殖和加工,品种的选育和形态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资料。结果用W= a Lb拟合体长体重关系,红鳍东方鲀整体为W=0.3516L2.2818,(R2=0.6406),雌鱼为W=0.5664L2.1337(R2=0.6394)雄鱼为W=0.2112L2.4453 (R2=0.6426),其它三种东方鲀采集到的样品体长体重范围较小,未进行拟合。四种养殖东方鲀在达到商品规格时,以红鳍东方鲀的体重/体长值最高,其次是暗纹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都属于小型种,体重增长较缓慢。同种东方鲀的养殖,南方的省份体重/体长值要高于北方的省份。四种养殖东方鲀的皮肤,肌肉,肝脏和性腺与体重体长的关系显示,皮肤,肌肉和肝脏的增重与体重大体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大体呈指数关系。除了暗纹东方鲀,其它三种达到一定体重体长后,部分鱼性腺增重较快,尤其是卵巢(红鳍东方鲀卵巢大约在800g,30cm后,菊黄和双斑卵巢大约在250g, 17cm后),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鱼卵巢发育缓慢。红鳍东方鲀的精巢约在500g,25cm后,早于卵巢。暗纹则相反,卵巢增重早。开始显着增重性腺发育存在南北差异,南方一般比北方发育快。比较四种养殖东方鲀皮肤、肌肉、肝脏所占体重的比例发现红鳍东方鲀的皮肤所占比例最高,双斑的皮肤所占比例最低,暗纹东方鲀的肌肉和肝脏所占比例最高,两种组织双斑东方鲀均最低,三种组织的总比例也以暗纹东方鲀最高,双斑东方鲀最低。无论从食用经济的角度还是提取毒素的角度,暗纹东方鲀的利用率均是最高的,双斑东方鲀最低。对东方鲀的解剖结构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资料。3、运用小鼠生物法对四种养殖东方鲀的毒性水平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在国内有条件地进一步扩大养殖东方鲀安全食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缓解外贸矛盾提供依据。结果用小鼠生物法检测样本的皮肤,肌肉,肝脏和性腺(卵巢/精巢),从食品卫生学的观点看所检测样本的皮肤,肌肉和肝脏各组和精巢是“无毒的”(<10 MU g-1或2.2μg g-1),然而2008年3月从山东采集的红鳍东方鲀发现一例TTX含量达125.44 MU g-1或27.6μg g-1为强毒的卵巢。河北和山东两地采集的红鳍东方鲀的皮肤,肌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的平均含量在五月或七月最高(河北分别为1.31, 0.90, 0.62 MU g-1,山东分别为1.57, 0.32, 0.16MU g-1),在一月最低(均小于0.1 MU g-1或0.02μg g-1)。养殖东方鲀的毒性存在种类间,同种内个体,季节和性别差异。四种养殖东方鲀海水养殖种类和海淡水洄游养殖种类不同组织毒性分布不同,暗纹东方鲀的皮肤毒力较高,而其它三种肌肉和肝脏毒力较高;大部分个体检测不出TTX,个别则能检测出;山东和河北两地红鳍东方鲀样品周年各批均采集到,夏季毒力高,冬季毒力低;雌鱼毒力强于雄鱼,卵巢发现强毒例,精巢未发现有能够检测出TTX的。但养殖东方鲀的毒力远远小于野生东方鲀。4、用检测灵敏的ELISA检测山东红鳍东方鲀样品组,结果与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一致,山东养殖红鳍东方鲀的皮肤,肌肉和肝脏组织含有微量的TTX,且呈现周年变化,夏季高,冬季低。两种方法相关性分析,Y=1.3977 X+0.0022相关系数(r2)为0.9739 ,说明用小鼠生物法和ELISA法测得的东方鲀组织中TTX含量间呈极显着相关。经分析东方鲀体内TTX是外源的,TTX在东方鲀体内的累积特点野生和养殖的没有差别,毒素含量的大小与环境中的毒源多少有很大关系。养殖过程中仍应加强管理,严格控毒,才能保证安全食用。5、用检测定性较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河北养殖红鳍东方鲀的皮肤,肌肉和肝脏组织及山东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一例卵巢。结果皮肤和肌肉未能检测到TTX,肝脏仅能观察到含有TTX,无法准确定量。而卵巢的检测结果大大高于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很可能含有大量毒性低于TTX的TTX类似物(TTXs)。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张富乐,乔燕平,曹祥德[8](2009)在《暗纹东方鲀早繁技术初探》文中提出通过人工控温措施并加强亲本培育,促使暗纹东方鲀性腺成熟,并经过药物催产,提早对暗纹东方鲀进行繁殖。2005年对60尾亲本进行催熟、催产,共获得受精卵337.5万粒,孵化后获卵黄苗308.7万尾,经培育后获乌子203.3万尾。

宋利文[9](2008)在《红鳍鲌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红鳍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为江河湖泊中的野生鱼类,其生活习性是:喜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湖泊中,在河流中通常生活在缓流里,适应能力较强,能在碱度较大的水体中生存,生长较慢,肉食性。幼鱼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鱼、虾、螺、昆虫、幼虫和枝角类等为食。3龄性成熟,繁殖期57月,黏性卵,黏附在水草茎叶、砾石及其他物体上发育。红鳍鲌的营养价值丰富,肌肉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基于野生红鳍鲌的繁殖能力及生存能力有限,其又受到生存环境的限制,目前在我国红鳍鲌尚未形成产业,甚至在人工养殖领域都很少接触红鳍鲌的养殖。本实验自2005年开始至2007年历时两年。试验采用选自黑龙江水系及呼伦湖水系的野生红鳍鲌经过人工驯养,使用四大家鱼繁殖采用的激素HCG、LRH-A、PG、DOM,在其野生条件下进行对照试验。实验发现成熟系数的变化特征跟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其平均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78-2.25万粒,实验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药剂组合的反复对比发现LRH-A21. 2μg +DOM5mg和LRH-A21.2μg +HCG1000IU+PG0.8mg组合及剂量是红鳍鲌比较适合的催产剂,且雌雄比应低于3:1,高于1:1较好。影响受精卵孵化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溶氧、水质、水流速度和敌害生物等。

卢玉平[10](2007)在《世界第一部河豚鱼系列国家标准诞生——南通长江河豚国家标准通过国家级专家审查》文中研究表明3月18日上午,从江苏中洋集团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南通长江河豚四项国家标准以全票一次性通过了国家级专家审查。南通长江河豚《暗纹东方鲀》、《地理标志产品南通长江河豚》、《南通长江河豚养殖技术规范》和《南通长江河豚连锁经营规

二、暗纹东方鲀人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暗纹东方鲀人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SNP位点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暗纹东方鲀研究概况
        1.1.1 暗纹东方鲀物种特性与简介
        1.1.2 暗纹东方鲀研究现状
    1.2.HTR4、TGF-β1和CIRP研究概况
        1.2.1 HTR4的研究进展
        1.2.2 TGF-β1的研究进展
        1.2.3 CIRP的研究进展
    1.3.第三代分子标记的发展与功能应用
        1.3.1 分子标记的发展
        1.3.2 第三代分子标记的功能与发展
        1.3.3 第三代分子在动物辅助育种上的应用
    1.4.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cDNA序列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2.2.2 cDNA合成
        2.2.3 5’RACE实验
        2.2.4 3’RACE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全长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2.3.2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相似性及多重比对分析
        2.3.3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暗纹东方鲀各发育时期各组织RNA的提取以及cDNA的合成
        3.2.2 荧光定量PCR检测HTR4、TGF-β1和CIRP mRNA表达量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暗纹东方鲀HTR4基因的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分布情况
        3.3.2 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的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分布情况
        3.3.3 暗纹东方鲀CIRP基因的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分布情况
    3.4 讨论
第4章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SNP位点开发及与生长、耐寒性状关联性分析
    4.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暗纹东方鲀江阴群体生长数据的获取
        4.2.2 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个体低温耐受性数据获取
        4.2.3 基因组DNA提取
        4.2.4 引物设计
        4.2.5 PCR扩增及测序
        4.2.6 SNPs筛查及基因型的判定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HTR4、TGF-β1、CIRP基因的SNP位点
        4.3.2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CIRP基因SNPs位点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3.3 HTR4、TGF-β1 对应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个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3.4 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与耐寒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cDNA结构与进化分析
    5.2 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
    5.3 暗纹东方鲀SNP位点的筛查以及与对应性状关联性分析
    5.4 展望
附表一:引物列表(Primers used in this Research)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常见河鲀DNA条形码的构建及快速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河鲀概述
        1.1.1 河鲀的分类
        1.1.2 河鲀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
        1.1.3 河鲀毒素的危害
    1.2 食品真伪鉴定方法
        1.2.1 形态学方法
        1.2.2 理化分析方法
        1.2.3 核酸鉴定方法
    1.3 DNA条形码的原理及应用
        1.3.1 DNA条形码的原理
        1.3.2 DNA条形码在海洋鱼类鉴定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2.4种河鲀的形态学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样本采集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方法
    2.24种河鲀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学照片
        2.2.2 形态学测量数据
        2.2.3 k-均值聚类分析
        2.2.4 层次聚类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2.6 河鲀分类的检验
    2.3 本章小结与讨论
3.河鲀的3种DNA条形码鉴定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PCR扩增的体系与程序
        3.2.3 PCR产物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分析
        3.3.1 COI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
        3.3.2 COI基因序列信息分析
        3.3.3 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3.3.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4 基于Cytb基因的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分析
        3.4.1 Cytb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
        3.4.2 Cytb基因序列的比对与信息分析
        3.4.3 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3.4.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5 基于D-loop序列的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分析
        3.5.1 D-loop序列的PCR扩增及测序
        3.5.2 D-loop序列的比对与信息分析
        3.5.3 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3.5.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6 3种DNA条形码鉴定结果比较分析
4.基于COI基因的河鲀及其他鱼肉制品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
        4.2.3 PCR和酶切体系和程序
        4.2.4 特异性HRM引物设计及程序
    4.3 几种市售鱼肉制品的快速鉴定结果与分析
        4.3.1 酶切位点信息分析结果
        4.3.2 酶切产物电泳结果
        4.3.3 高分辨熔解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5.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鱼类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进展
        1 选择育种
        2 杂交育种
        3 转基因技术
        4 多倍体
        5 单性化育种
        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7 展望
    第二节 暗纹东方鲀相关研究进展
        1 基础生物学
        1.1 形态
        1.2 年龄和生长
        1.3 行为学
        1.4 生理生化
        1.5 食性和营养
        2 繁殖生物学
        3 人工养殖技
        3.1 人工繁殖
        3.2 养成技术
        3.2.1 养殖方式
        3.2.2 混养和套养
        3.2.3 日常管理
        3.2.4 疾病
        4 生态学
        4.1 温度
        4.2 光照
        4.3 盐度
        5 毒素研究
        5.1 毒素检测
        5.2 控毒研究
        6 分子生物学
        6.1 线粒体基因
        6.2 生长激素基因
        6.3 其他基因
        7 遗传学
        8 加工流通
        9 问题和展望
    第三节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三个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1.3 PCR 反应及电泳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微卫星 PCR 扩增结果
        2.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群体 Hardy-Weinberg 平衡分析
        2.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利用 SSR-BSA 技术筛选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检测
        1.2.2 BSA 基因池的建立及其 PCR 扩增
        1.2.3 筛选差异条带及个体 PCR 扩增
        1.2.4 生长性状差异条带分析
        1.2.5 验证生长性状差异位点
        1.2.6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切胶测序
    2 结果
        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2 BSA 基因池的差异条带筛选
        2.3 统计个体中带型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
        2.4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的 SPSS 相关性分析
        2.5 验证生长显着差异的微卫星位点
        2.6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切胶测序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及参与的论文
致谢

(5)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及其驱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调查采样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菜子湖鱼类区系组成
    3.2 鱼类区系特征分析
        3.2.1 各科物种丰度总体稳定
        3.2.2 洄游性鱼类几近消失
        3.2.3 食性组成趋于单一
        3.2.4 养殖鱼类优势显着
4 讨论
    4.1 江湖阻隔的影响
    4.2 养殖渔业的影响

(6)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鱼类苗种培育方式的研究进展
    1.1. 海水鱼类
    1.2 淡水鱼类
    1.3 展望
第二章 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效果初步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草鱼鱼苗不同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水族箱培育草鱼苗种的生长性能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中国养殖东方鲀养殖情况调查,经济相关生物学特征比较及毒素含量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河豚鱼养殖及安全食用概况
    1 综述——河豚鱼养殖及安全食用概况
        1.1 河豚鱼的生物学分类和特征
        1.1.1 河豚鱼的生物学分类
        1.1.2 东方鲀属的建立和命名
        1.1.3 养殖东方鲀的名称和特征
        1.2 河豚鱼的养殖概况
        1.2.1 河豚鱼的养殖历史
        1.2.2 河豚鱼的养殖概况
        1.3 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河豚鱼的消费
        1.3.2 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研究
        1.4 河鲀毒素及其类似物提取检测的主要方法
        1.4.1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 TTX)的性质
        1.4.2 TTX 的提取和检测
        1.5 河豚毒素起源的研究进展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养殖东方鲀养殖种类、方式、区域的调查 及其经济性状的比较
    2 养殖东方鲀养殖种类、方式、区域的调查及其经济相关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比较
        2.1 前言
        2.2 养殖东方鲀养殖种类、方式、区域的调查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3 经济相关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比较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中国养殖东方鲀毒性的周年监测
    3 中国养殖东方鲀毒性的周年监测
        3.1 前言
        3.2 小鼠生物法定量监测沿海5 省养殖东方鲀中的河鲀毒素(TTX)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3 酶联免疫试剂盒在养殖东方鲀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养殖东方鲀组织中的TTX
        3.4.1 仪器及试剂
        3.4.2 材料与方法
        3.4.3 结果
        3.4.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 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获得奖励

(8)暗纹东方鲀早繁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亲鱼培育池
        1.1.2 乌仔培育池
        1.1.3 加温设备
        1.1.4 亲鱼
        1.1.5 催产剂
        1.1.6 饵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亲鱼培育
        1.2.1.1 水温控制
        1.2.1.2 日常管理
        1.2.2 催熟、催产
        1.2.3 受精及孵化
        1.2.3.1 人工授精
        1.2.3.2 孵化
        1.2.4 乌仔培育
        1.2.4.1 前期培育
        1.2.4.2 后期培育
        1.2.4.3 出池
2 结果
    2.1 催产
    2.2 孵化
    2.3 乌仔培育
3 讨论

(9)红鳍鲌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对于鱼类资源的不同态度
    1.2 红鳍鲌概况
        1.2.1 红鳍鲌的分类学地位及在达赉湖的重要性
        1.2.2 红鳍鲌的生物学特性
    1.3 红鳍鲌肌肉营养组成
    1.4 红鳍鲌人工繁殖
        1.4.1 亲鱼的来源和培育
        1.4.2 催情产卵
        1.4.3 受精卵孵化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
    1.6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2 材料与试验原理及方法
    2.1 红鳍鲌亲鱼的来源
    2.2 红鳍鲌催产用药及剂量
    2.3 红鳍鲌的人工繁殖原理
    2.4 提高人工繁殖催产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2.5 提高人工繁殖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2.6 催产剂注射方法及效应时间
3 红鳍鲌亲鱼的饲养管理(实验一)
    3.1 试验场所及池塘条件准备
    3.2 亲鱼放养与培育管理
4 红鳍鲌的繁殖(实验二)
    4.1 红鳍鲌的繁殖生物学
    4.2 性腺发育
        4.2.1 卵巢发育分期
        4.2.2 卵巢发育周年变化
        4.2.3 胚胎发育
        4.2.4 红鳍鲌的性腺发育检查
    4.3 红鳍鲌人工催产
        4.3.1 红鳍鲌亲鱼的选择
        4.3.2 红鳍鲌催产条件
        4.3.3 催产药物
        4.3.4 产卵受精
        4.3.5 人工催产试验
        4.3.6 亲鱼的产后护理
    4.4 红鳍鲌受精卵的孵化
        4.4.1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区别
        4.4.2 受精卵的孵化方式和密度
        4.4.3 孵化管理
        4.4.4 影响红鳍鲌受精卵孵化的环境因素
        4.4.5 红鳍鲌的胚胎发育及鱼苗特征
    4.5 催产剂对红鳍鲌催产效果的影响
    4.6 受精卵的孵化
        4.6.1 孵化设备
        4.6.2 孵化方法
        4.6.3 孵化管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亲鱼培育
        5.1.1 红鳍鲌亲鱼培育成熟率
        5.1.2 红鳍鲌亲鱼人工培育成熟规律
        5.1.3 红鳍鲌个体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关系
    5.2 催产剂量对催产效果的影响
    5.3 红鳍鲌不同性比对受精率的影响试验
    5.4 胚胎发育
6 讨论
    6.1 红鳍鲌成熟系数的变化特征及产卵类型
    6.2 红鳍鲌的生殖力
    6.3 催产剂量和催产药物对红鳍鲌催产效果的影响
    6.4 红鳍鲌催产的雌雄配比
    6.5 影响红鳍鲌受精卵孵化的环境因素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暗纹东方鲀人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暗纹东方鲀HTR4、TGF-β1和CIRP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SNP位点开发[D]. 张鑫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2]四十年华章再谱新曲——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J]. 宋迁红,张婷. 科学养鱼, 2019(03)
  • [3]常见河鲀DNA条形码的构建及快速鉴定[D]. 王熠.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4]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D]. 邹杰.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5]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及其驱动力分析[J]. 王晨旭,王忠锁,许隆君,朱文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6]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D]. 杨小猛.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 [7]中国养殖东方鲀养殖情况调查,经济相关生物学特征比较及毒素含量监测[D]. 纪元.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8]暗纹东方鲀早繁技术初探[J]. 张富乐,乔燕平,曹祥德. 水产科技情报, 2009(02)
  • [9]红鳍鲌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D]. 宋利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1)
  • [10]世界第一部河豚鱼系列国家标准诞生——南通长江河豚国家标准通过国家级专家审查[J]. 卢玉平. 中国标准化, 2007(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