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红林博士谈气功

一、与张洪林博士谈气功(论文文献综述)

苏彬[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Luis Eduardo Roux[2](2020)在《中医气功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研究中医气功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观察,确定八段锦气功是否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高血压患者,半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气功练功组,空白对照组。气功练功组,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远程教育与监督下进行操作与练功,完全学习并练习了八段锦气功,练功时间共30天,同时记录与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记录练习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共由3个老师进行教学操作,这些教功法的导师都经过统一的培训与练习教功技术,保持一致的教学方法。空白对照组,则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方式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时间同练功组为30天。两组患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治疗方式下,观察10天,仍为高血压的情况下进行纳入测试。并签属知情同意书,表示同意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与分析:所选择的60例,无脱落与剔除的病例。一般资料观察:被诊断为高血压的受试者中(n=60,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36岁,女性48岁,男性12岁)。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血压比较,均为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变化。收缩压方面:在气功练功组中,观察到83.33%的患者收缩压降低,而对照组中只有46.67%的患者收缩压降低。舒张压方面:观察到练功组中舒张压降低了70%,而对照组中舒张压降低了43.33%。练功组比较日常练习前后的压力测量结果,发现83.37%的病例接近正常压力,而16.13%的病例偏离正常压力。两组互相比较,收缩压观察,两组患者的t检验中的P<0.05,表明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舒张压观察,结果P值>0.05,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对照组和练功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练八段锦气功,能够很好地调节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但对于舒张压的影响意义不大。我们观察到八段锦练习组在练习前后之间的平均总收缩压变化中,有97%(153.38 mm Hg)下降,只有3%的压力上升。收缩压(5.18mm Hg)64%的平均变化超过5 mm Hg。无论收缩压是高是低,我们评估了73.33%的患者接近正常收缩压120mm Hg。关于练习前后舒张压的平均变化,我们观察到平均数值降低了70%(61.18mm Hg),而30%(5.98mm Hg)升高。舒张压下降50%,与正常的理想的血压舒张压80mm Hg期望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mm Hg计算的总偏差中,血压值减少的部分占了93.24%,而仅有6.76%是增加的。在我们的实验中,患者无不良反应,很乐意接受此种中医治疗的调整方法。我们仍然需要分析这些人高血压变化的原因。练中医八段锦气功,简单方便,无副作用,而且能与大自然亲近,吸收吐纳大自然之气。而且如上述结果所示,对机体,对高血压患者有一些调整作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对所获得数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遵循适当的中医八段锦的练功方法,在运用健身气功的基本前提下,坚持锻炼,对身体的血压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同时进行了八段锦气功练习的远程教学,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指导下,也能够获得在我们课堂进行练功与实践课的效果,这种练功方式也能够取得显着成效。故此,建议广大民众,可以通过学习,每天练习八段锦气功,减少与调适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张晨昕[3](2019)在《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之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身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有机统一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能。长期以来,健身气功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道德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数千年来在传统道德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健身气功修炼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方法无不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就健身气功修炼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来说,涵养道德自始至终都是其重要的核心问题。然而,传统道德和健身气功是两个具有历史跨度的庞大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思想文化的时代性、语言词义的变异性以及结构体系的复杂性都是当今人们研究和认识二者关系的难点。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气功修炼人群的空前壮大,由于人们缺乏对涵养道德的足够重视和正确认识,修炼“出偏走火”事件时有发生,而在某些有害气功组织的诱导和破坏下,气功修炼不仅没有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还发生了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定和谐的突破道德底线之事,极大地制约了健身气功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弘扬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当下中国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其中有很多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有待深入挖掘和阐发。健身气功作为优秀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健身气功修炼与涵养道德之关系无疑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如果对健身气功修炼与涵养道德关系的认识一知半解或实践偏废一隅,广大习练群众的全面健康就始终难以顺利实现,而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坚定就始终难以付诸现实,特别是有害气功偏离道德之轨而祸国殃民可谓前车之鉴。因此,对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的研究无论是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还是在为广大习练群众树立全面正确的健康观和道德观的迫切要求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研究力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系统全面地研究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的关系,从而深入挖掘整理健身气功修炼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和道德精髓,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传承保护做出现实意义上的贡献,进而为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本研究选择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之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性思辨法、访谈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借助中国传统哲学、传统道德观、中医养生学等研究理论,结合专家和长期习练者的访谈记录作为实证分析材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角详细辨析涵养道德概念的广狭义和不同层面健身气功修炼的内涵;以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作为切入点,客观地分析涵养传统天道的基本构成;深入探讨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在道、法、术、器各层面之关系与具体表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对健身气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进行挖掘并整理,是中华文化自信落地的一种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2)对涵养道德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建构,揭示了传统养生文化中涵养道德的真义,阐明健身气功修炼与涵养道德之间的关系;3)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全国健身气功业界精英和专家们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一手实证分析材料,打破该研究领域单纯采用理性思辨方法单一的局限。本研究结论为:(1)从实践哲学的角度分析,无论狭义的道德还是广义的道德,其本质属性均为规范性,二者在调整行为对象上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关于涵养道德的概念,我们可以解释为两层意思,即狭义的涵养道德和广义的涵养道德。狭义的涵养道德是指保持或遵守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简称人道。广义的涵养道德是指保持或遵守自然万物的普遍规律,简称天地之道。(2)健身气功修炼是指大众或个人所进行的健身气功修养炼功、炼丹等活动。健身气功修炼的道是指进行健身气功修养炼功的根本原则和目标。(3)涵养道德不属于健身气功修炼“调心”的范畴,而归属于新天人合一的哲学范畴,是健身气功修炼的根本原则,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广义的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五个层面,分别是气道、阴阳之道、自然无为之道、中庸之道和明心见性之道。(4)涵养气道是健身气功修炼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涵养气道在健身气功修炼中具体表现为健身气功以气、精气神、能量作为修炼的对象和内容。(5)涵养阴阳之道是健身气功修炼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涵养阴阳之道在健身气功修炼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之规律;遵循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和相互转化之规律。(6)涵养自然无为之道是健身气功修炼所依据的基本法则。具体体现在健身气功修炼要效法自然界变化之道;效法自然界动植物特点和循环运转特点;由后天返还先天、不用识神用元神的修炼原则和具体方法上。(7)涵养中庸之道是健身气功修炼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涵养中庸之道在健身气功修炼方面则主要体现在调身、调息、调心的修炼标准;练功火候的把握;育正气、尚仁爱、修至善的狭义涵养道德要求贯穿修炼始终。(8)涵养明心见性之道是健身气功修炼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涵养明心见性之道在健身气功修炼中具体体现在修炼追求“三调合一”的境界;渐门修行、返观内景和“安坐收心”的修炼方法;练功生活化的修炼要求。

申振钰[4](2019)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的历史功绩——献给本刊创办二十周年(二)》文中认为第三,系统地批判"人体特异功能"。"人体特异功能",从1979年—1999年,在中国传播、肆虐了二十年之久。它的影响,不能小视。它干扰了"科教兴国"的步调;它掀起了民间追逐神秘主义的热潮;它唤起了古老迷信的沉渣泛起;它推动了"宗教热"的兴起。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清理,是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的。本刊作者辛芃用了近10万字的篇幅,详尽地阐述和分析了从"人体特异功能"到"法轮功"成势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以《二十年来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为题,在《科

郭郁[5](2019)在《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阈下抑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验证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揭示“调心”效应的生理和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调心”效应研究将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4周三圆式站桩功训练(2周集中培训+12周辅导训练),对照组不参与训练,仅平行参与研究测评过程。研究周期共20周,其中基线期2周,训练周期14周,随访期4周,整个研究过程执行严格质量控制。“调心”效应的评估指标为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从基线期到随访期结束共完成4次评估,即入组0周(基线期)、入组8周(辅导训练6周后)、入组14周(辅导训练12周后)、入组18周(随访期),观察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对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定位“调心”效应的靶点精神症状。2.“调心”效应生理机制研究在入组0周、入组8周、入组14周检测分析两组“自然睁眼站立态”下的足底压力情况、干预组“站桩态”和对照组“模拟站桩态”下的脑电生理情况。通过检测双足与地面接触面最大压强、双足平均压强、双足接触面积、双足负荷和前足与后足接触面积、前足与后足负荷的足底压力指标的差值绝对值,分析“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通过检测脑电生理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分析“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α频带导联(脑区)平均功率、α频带导联(脑区)脑电地形图,定位“调心”效应的具体作用功能脑区,揭示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3.“调心”效应分子机制研究选取干预组练功反应良好的10例受试者,依据基本资料匹配选择空白对照组10例受试者,共20例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采集训练周期前后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提取白细胞总核糖核酸,采用TruSeq SBS Kit v4-HS测序仪筛选训练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分子通路KEGG分析,挑选出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密切相关的生物功能和分子通路。在此基础上,筛选“调心”效应的关键作用基因,揭示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调心”效应研究结果(1)主要效应指标-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评价:两组人口学资料和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随访期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次要效应指标-症状自评量表及因子得分评价: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因子得分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因子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随访期的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调心”效应生理机制研究结果(1)三圆式站桩功“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结果:两组足底压力相关指标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足底压力的相关指标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足底压力相关指标的差值绝对值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三圆式站桩功“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结果:两组脑电生理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皆显着高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具体作用功能脑区研究结果:两组脑电生理α频带各导联(脑区)平均功率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α频带各导联(脑区)平均功率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FP1/FP2(前额区)、F3/FZ/F4(后额区)、FC3/FCZ/FC4(额中央交界区)、C3/CZ/C4(中央区)、CP3/CPZ/CP4(中央顶交界区)、P3/PZ/P4(顶区)、OZ(枕中线)、F7/F8(前颞区)、FT7/FT8(额颞交界区)、TP7/TP8(颞顶交界区)的α频带平均功率皆显着高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地形图也观察到干预组随着训练周期的推进,呈现α频带平均功率由枕区向额区逐渐有序化增高的特征和以大脑中线向左右半球逐渐升高的同步化反应,以顶区、中央区、前额区、前颞区增高尤为明显。3.“调心”效应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差异表达基因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层面中生物功能调控、代谢过程、应激过程可能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有关。(2)差异表达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后,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经过训练的干预组受试者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的通路共26条,其中的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可能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分子通路机制相关。(3)“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分析结果:将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前后干预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训练周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筛选出与三圆式站桩功训练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共同基因共13条,上下调的方向皆一致,通过检索NCBI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推测基因ST6GALNAC2、LRRC32、SLC7A6、GGA1、GLS可能参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机制。其中基因ST6GALNAC2、LRRC32、GGA1、GLS经qRT-PCR验证后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三圆式站桩功能够发挥“调心”效应,缓解“阈下抑郁”大学生的抑郁状态,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六大因子的典型不良精神症状可能是三圆式站桩功缓解抑郁状态的靶点精神症状。(2)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核心机制可能为:三圆式站桩功在发挥“调身”作用,促进重心趋于中线水平、平衡形体与地面的支撑面受力情况、加强形体稳定性,改善“形体平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放松程度和加强左右半球放松状态的协同性、平衡性和同步化反应,并且提升脑区间有序性,促使“身心(脑)协同”,进而通过顶区、中央区、前额区和前颞区的脑区功能,在分子层面启动或沉默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激活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改善T淋巴细胞水平,或调节NF-κB信号通路,改善体内炎性微环境;调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代谢和阻止谷氨酸的过度堆积,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和5-羟色胺含量同时阻止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特异性的调控溶酶体通路介导自噬水平,促进和改善神经元存活,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状态,改善不良精神症状的作用。

李铃[6](2019)在《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在着力于健身气功对人体的保健调养功效,针对目前办公室人群亚健康进行探索,以期为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提供合理思路。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为撰写论文的研究方法,将健身气功与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相结合,对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观察比较20周健身气功运动干预与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健身气功运动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实验方法:1、受试者通过办公室人群的定义分析,针对其范围内的固定人群发放许军教授的《亚健康自测表》,安排填写并回收,经过数据分析统计,从中挑选出40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工龄的办公室人群作为实验对象,以上40名实验对象均为自愿参加,且无不良生活习惯、无重大疾病。2、锻炼方法:请两名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对40名实验组对象进行每周2次的科学系统教学;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开展集体锻炼活动;其余时间,自行安排时间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每周2次科学系统教学,90min/次;每天早上集体锻炼时间,4560min/次;共计20周,累积缺席达5次以上者,取消实验计划,不作研究统计。研究内容:实验研究了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观察了健身气功运动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下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论:健身气功对于改善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具有显着的作用。由于健身气功自身的运动特性,针对改善躯体亚健康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改善作用;在改善心理亚健康方面,由于心理因素的复杂性,健身气功运动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就改善社会适应方面而言,健身气功是一项较为“静”的运动,且社会关系牵涉较广,因此在调节社会适应方面,健身气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还未发挥出来。建议:1、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进行健身气功的推广工作,加大对健身气功的文化挖掘,多方位地进行推广,扩大宣传面,提高社会乃至国际对健身气功的认知度与认可度。2、通过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尤其是各体育院校,培养健身气功教学、推广的人才,为健身气功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奠定人才基础。3、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不断建设健身气功指导站,在社区配备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工作形式固定、缺乏运动的办公室人群创造更好的锻炼环境。4、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身气功推广课程,将“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理念,普及到家家户户,让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高潮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5、针对办公室人群而言,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家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的运动项目,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促进自我健康。

王冲[7](2016)在《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健身气功是在结合了我国传统养生功法,经过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结合现代健身理念创编推广的一种新型保健养生运动,其运动内容、锻炼方式、组织形式符合人们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需求。而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省,由于经济欠发达且运动组织机制不完善,宣传推广工作不足,健身气功的推广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健身气功在甘肃地区的发展与普及。本文聚焦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三个重要节点城市:东部的天水地区、中部的兰州地区以及西部的酒泉地区,对各地区健身气功站点的场地环境、活动内容、人员配置、站点注册以及日常管理等情况;辅导员的资质、理论技术学习、参加培训、比赛展演活动、日常工作等情况;练习者的练功动机、练功收获、练功困惑、对站点管理者的满意度和意见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论部分对甘肃省健身气功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1.健身气功站点和习练人数在逐年增加,推广发展呈现出积极态势。但受场地、环境、人员流动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模式、服务意识等因素影响,注册站点及人员流失较严重;2.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域的社区、广场、公园、公共体育场馆、学校:3.站点内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4.气功参与者对县区级主管部门在组织活动,练功场地器材投入、宣传推广等工作表现较为不满;5.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人数少、年龄大,技术理论水平、教学能力良莠不齐,培训学习的机会少;6.气功练习者的性别、年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男性明显少于女性,青年人明显少于中老年人;练功动机主要是为得到身体和心理健康;练功困惑:缺少专业的指导员进行定期指导;意见:希望练功场地环境得到改善,获得器材、设备、书籍等物资的支持,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技术理论水平。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加强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健全健身气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成效,.加快健身场馆建设,创造良好健身环境;扩大推广力度范围,全面覆盖受众区域;扩大宣传途径,营造舆论环境,科普健身气功常识;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培训系统化、常态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为推广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培养、管理、推广、宣传等工作模式形成制度化、法制化、常规化,依法依规进行健身气功活动,为广大民众提供良好健身条件。

周伟良[8](2014)在《“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所谓健身气功是指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的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以动功、静功包括自我按摩为基本活动形式,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健身气功学则是指在长期健身气功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旨在探索和研究祛病健身的各种自我身心锻炼理论与方法及其发展规律与其他社会诸领域关系等的系统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学科,健身气功学有其自身的研究范畴以及自身的研究领域。健身气功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有:天人合一观、阴阳平衡观、形神共养观、内外兼修观以及精气神学说和身息心学说等;健身气功学的研究领域大致有:健身气功的历史学研究,健身气功的文化学研究,健身气功的社会学研究,健身气功的文献典籍研究,健身气功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研究等。

王宏伟[9](2014)在《健身气功突破生态环境制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一项以自身形体活动为主、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吸取与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家文化以及中医文化。健身气功如此浑厚的文化底蕴,使健身气功从继承到发展再到创新,促进了健身气功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乃至世界民族大地上源远流长。健身气功具有简单易学、锻炼价值高的特点,应该会被很多人广泛接受,但当今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快速的生活节奏,健身气功的锻炼没有得到很多人重视,由于国际文化的广泛传播对健身气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受到文化生态环境的制约。健康是人类最为关心的问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健身气功自强不息,被世人流传的主要原因是健身气功不仅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通过肢体的活动,增强骨骼肌肉的活动能力,通过呼吸与心理调节的配合,使机体放松来疏通经络、强健体魄。健身气功虽然具有很多文化功能和健身价值功能,但是它的发展仍然受到了文化生态的制约。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与推理法分析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等对健身气功的影响,对健身气功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教育文化环境、社会需求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等各个环境系统因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健身气功发展的各个因素,努力突破健身气功文化生态制约。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健身气功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结合当今社会健身文化的需求,产生新的文化适应,突破原有文化生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具体的生理生化指标来证明健身气功健身的科学性;健身气功与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的广泛融合,提高人们从医学角度看待健身气功的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制约健身气功发展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文化的适应、文化的延伸、文化的科技为主导思想,通过合理有效的对策来突破健身气功发展的文化制约。

林君杰[10](2013)在《健身气功与心理健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身气功是气功与体育的结合,是以气功为方法手段来达成健身的目的,其心身锻炼效果显着。传统“气功”精华与糟粕同在,由于健身气功源于“气功”,所以在继承与发展的选择上尤为重要,特别是气功“三调”中的“调心”最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对健身气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加深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理解,对健身气功的科学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代心理学观点及系统观为指导,以相关研究分析和典型案例剖析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案例材料和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1、健身气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当时的哲学成就,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等,并用它们来阐明民族传统养生中的一系列问题。2、健身气功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传统养生之道与中医的理论一脉相承,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奠定了健身气功的医学基础;其次,健身气功与现代西方医学有区别也有联系,现代的医学科技成为了健身气功研究的一种手段之一。3、健身气功以“调心”为重,注重内心的修养,主张调心炼意,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4、健身气功在改善习练者的心境状态、认知、人格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显着效应。5、健身气功的身心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三调”来实现的,强调“三调合一”,其中尤以“调心”最为关键。“三调”主要围绕身心状态展开。6、案例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健身气功对心境状态、认知、人格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与张洪林博士谈气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张洪林博士谈气功(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医气功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气功概念
    1.2 气功类型
    1.3 气功在医学中的历史演变
        1.3.1 气功健康与气功医学
    1.4 气功与中医的关系
        1.4.1 气功对经络和穴位的影响
        1.4.2 气功的补和泄
        1.4.3 气功对脏腑的调节作用
        1.4.4 如何运用气功导引气
        1.4.5 气功原理
        1.4.6 适合人员类型、气候特点和做法
    1.5 气功与高血压的现代研究
    1.6 阿根廷医学气功的研究
        1.6.1 需要增加气功在阿根廷医学中的应用
    1.7 远程学习健康气功的特点
        1.7.1 初始状态的基本学习
        1.7.2 基本状态的运动形式
        1.7.3 中级状态的运动整合
        1.7.4 集成状态——结合内部和外部
    1.8 气功健康教学适应远程学习
        1.8.1 解释
        1.8.2 提醒
        1.8.3 建议
        1.8.4 演示
    1.9 易学且行之有效的八段锦
        1.9.1 八段锦简史
    1.10 西方气功教学的当前问题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样本大小和案例源的估计
        2.1.2 病例来源
    2.2 临床实验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临床实验标准
    2.3 患者分组
    2.4 流程图
        2.4.1 患者技术路线
        2.4.2 技术数据路径
    2.5 实验方法
        2.5.1 练功组治疗方法
        2.5.2 对照组治疗方法
    2.6 不良反应
    2.7 数据处理
    2.8 统计软件
    2.9 结果和分析
        2.9.1 一般数据分析
        2.9.2 比较年龄和性别
        2.9.3 比较收缩和舒张压力
        2.9.4 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讨论与体会
    3.1 气功的优势性,世界推广势在必行
    3.2 本研究的结果对临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3 问题和观点
        3.3.1 样本大小
        3.3.2 试验研究
        3.3.3 流行病下的环境
        3.3.4 患者去留比例评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健身气功是我国当代宣传与推广的重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1.3 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的关系迫切需要准确认识与把握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关于健身气功修炼与传统养生原则的研究进展
        1.2.2 关于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关系的研究进展
        1.2.3 关于健身气功研究的外文文献综述
        1.2.4 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2.2.1 研究假设
        2.2.2 创新之处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内容
3 基本概念厘定
    3.1 涵养道德
        3.1.1 “涵养”释义
        3.1.2 “道德”概念探幽
    3.2 健身气功
    3.3 健身气功修炼的道、法、术、器
    3.4 涵养道德不属于健身气功修炼“调心”的范畴
4 涵养道德与天人合一之关系
    4.1 涵养道德归属于新天人合一的哲学范畴
    4.2 传统天道之基本构成
5 涵养气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5.1 通天下一气
    5.2 精气神统一于气
    5.3 气的本质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
    5.4 气与健身气功修炼
    5.5 精气神与健身气功修炼
    5.6 能量与健身气功修炼
    5.7 势与健身气功修炼
6 涵养阴阳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6.1 阴阳之道
    6.2 阴阳动态平衡之道即是养生之道
    6.3 阴阳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7 涵养自然无为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7.1 自然无为之道
    7.2 养生要求合于天之时空变化之道
    7.3 效法自然界变化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7.4 自然无为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8 涵养中庸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8.1 儒家中庸之道的本意及其思想基础
    8.2 中庸之道与传统养生文化
    8.3 中庸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8.4 狭义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
9 涵养明心见性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9.1 佛教之明心见性之道
    9.2 明心见性之道与健身气功修炼
        9.2.1 气功三调出“止观”
        9.2.2 司马承祯效“北宗”
        9.2.3 行住坐卧学慧能
        9.2.4 返观内景与健身气功修炼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心”之重要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心”在健康的核心地位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二.气功“协同心身”的独特优势与“调心”的核心地位
        1.气功“协同心身”的独特优势
        2.气功“调心”的核心地位
        3.气功“调心”的基本目的
    三.站桩功的渊源与相关研究
        1.站桩功的历史渊源
        2.站桩功“由形及意”到“形意协同”训练阶段特点
        3.站桩功的医疗价值—生理健康
        4.站桩功的医疗价值—心理健康
        5.站桩功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四.研究所用技术与气功相关研究
        1.“脑功能平衡”的生理机制研究
        2.“形体平衡”的生理机制研究
        3.“调心”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样本量
        3.3 随机分组及方法
        3.4 盲法设计与实施
        3.5 对照组设计
        3.6 随访期设计
        3.7 训练与干预
        3.8 研究观察指标
        3.9 研究指标评价
        3.10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方案
        3.11 质量控制
        3.12 医学伦理学及临床注册
        3.13 受试者知情同意
    4.技术路线
    5.研究结果
        5.1 研究完成情况
        5.2 人口学资料分析
        5.3 研究指标分析
第三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分析对象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随机分组及方法
        3.3 盲法设计与实施
        3.4 对照组设计
        3.5 训练与干预
    4.生理仪器及配套设备
    5.生理机制检测实验室环境
    6.生理机制检测方法
        6.1 生理机制检测时点
        6.2 生理机制检测过程
        6.3 数据采集与提取方法
        6.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7.研究结果
        7.1 “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足底压力分析
        7.2 “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脑电生理分析
第四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机制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材料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器材
    4.研究方法
        4.1 样本采集与保存
        4.2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
        4.3 生物信息分析
    5.研究结果
        5.1 受试者静脉全血Total RNA质检结果
        5.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5.3 测序数据过滤结果
        5.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5 转录本组装分析结果
        5.6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结果
        5.7 mRNA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5.8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5.9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5.10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5.11 “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分析
第五部分 “调心”效应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Real-time PCR验证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材料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器材
    4.研究方法
        4.1 样本采集与保存
        4.2 关键差异基因Real-time PCR实验流程
    5.研究结果
        5.1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ST6GALNAC2 mRNA表达情况
        5.2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LRRC32 mRNA表达情况
        5.3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GGA1 mRNA表达情况
        5.4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GLS mRNA表达情况
第六部分 讨论
    1.研究依据
        1.1 气功“调心”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气功“调心”研究的功法选取
        1.3 气功“调心”研究的对象载体
        1.4 气功“调心”研究的试验设计
        1.5 气功“调心”研究的指标制定
    2.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结果分析
        2.1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对抑郁状态作用结果分析
        2.2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对精神症状作用结果分析
        2.3 总结
    3.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结果分析
        3.1 “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分析
        3.2 “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结果分析
        3.3 总结
    4.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结果分析
        4.1 “调心”效应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和Pathway富集结果分析
        4.2 “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3 总结
第七部分 结语
    1.结论
    2.特色与创新
    3.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3:医学伦理审核表
    附录4:随机分组结果
    附录5:足底压力测量系统与脑电生理检测仪器
    附录6:研究检测过程
    附录7:三圆式站桩功训练过程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概念界定
    2.1 健身气功
    2.2 办公室人群
    2.3 亚健康
3.文献综述
    3.1 国内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3.1.1 办公室人群的工作性质
        3.1.2 办公室人群的病症研究
        3.1.3 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
    3.2 国内健身气功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3.2.1 健身气功的发展历史
        3.2.2 健身气功的功法介绍
        3.2.3 健身气功的现状研究
    3.3 国内外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作用的相关研究
        3.3.1 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的研究现状
        3.3.2 国内健身气功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
        3.3.3 国外健身气功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
4.研究对象及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专家访谈法
        4.2.4 实验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实验结果
    5.1 实验组,实验功法介绍
        5.1.1 健身气功·八段锦
        5.1.2 健身气功·易筋经
        5.1.3 健身气功·大舞
    5.2 实验组,实验前后亚健康程度分析
    5.3 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各因子比较分析
        5.3.1 实验前后,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躯体亚健康的各因子比较分析
        5.3.2 实验前后,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心理亚健康的各因子比较分析
        5.3.3 试验前后,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社会适应亚健康各因子的比较分析
6.分析与讨论
    6.1 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躯体亚健康影响的分析
    6.2 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心理亚健康影响的分析
    6.3 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社会适应亚健康影响的分析
7.结论
8.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文献综述
    3.1 健身气功的概念
    3.2 健身气功的研究现状
4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1 甘肃省健身气功站点发展总体状况
        4.1.1 甘肃省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情况
        4.1.2 健身气功站点分布状况
        4.1.3 站点场地环境调查分析
        4.1.4 甘肃省健身气功站点活动内容
        4.1.5 甘肃省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日常管理
        4.1.6 甘肃省组织参加健身气功交流大会情况
    4.2 甘肃省健身气功指导员的现状
        4.2.1 甘肃省健身气功指导员的资质情况
        4.2.2 健身气功指导员的理论技术学习
        4.2.3 健身气功指导员日常工作活动
    4.3 甘肃省健身气功习练者现状
        4.3.1 健身气功练习者的性别差异
        4.3.2 健身气功练习者的练功动机
        4.3.3 健身气功练习者的练功收获及困惑
5 甘肃省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5.1 必要性
    5.2 可行性
        5.2.1 民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
        5.2.2 借鉴先进可行的推广经验
        5.2.3 已有的公众基础
        5.2.4 国家政策及法律的助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研究调查问卷(练习者用表)
    附录2: 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研究调查问卷(健身气功辅导员用)
    附录3: 健身气功站点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4: 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问卷
致谢

(8)“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健身气功学”释义与学科属性
    1.2 健身气功学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构建健身气功学的时代意义
        1.3.1 弘扬传统体育, 树立民族自尊
        1.3.2 坚持科学精神, 继承民族文化
        1.3.3 丰富学科内涵, 繁荣学术事业
2 健身气功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2.1 天人合一观
    2.2 阴阳平衡观
    2.3 形神共养观
    2.4 内外兼修观
    2.5 动静结合观
    2.6 精气神学说
    2.7 身息心学说
3 健身气功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3.1 健身气功的历史学研究
    3.2 健身气功的文化学研究
    3.3 健身气功的社会学研究
    3.4 健身气功文献典籍研究
    3.5 健身气功的作用机理研究
    3.6 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研究
4 结语

(9)健身气功突破生态环境制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气
        2.1.2 气功
        2.1.3 健身气功
        2.1.4 生态环境
        2.1.5 文化生态
        2.1.6 文化生态环境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对健身气功的价值功能研究
        2.2.2 健身气功发展现状概述
        2.2.3 健身气功与文化生态的概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健身气功研究现状概述
        4.1.1 健身气功的起源
        4.1.2 健身气功的分类
        4.1.3 健身气功与伪科学
        4.1.4 健身气功的价值
    4.2 健身气功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4.2.1 中国传统文化对健身气功的影响分析
        4.2.2 健身气功文化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4.3 健身气功发展的文化生态制约因素分析
        4.3.1 社会环境角度
        4.3.2 自身环境
    4.4 健身气功突破文化生态环境制约的主导思想
        4.4.1 突破文化生态概念的界定
        4.4.2 把握文化生存的条件
        4.4.3 文化适应
        4.4.4 文化的延伸
    4.5 健身气功突破文化生态环境制约的对策研究
        4.5.1 强调文化的自身构建
        4.5.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4.5.3 加强健身气功的商业化
        4.5.4 提倡和鼓励健身气功融入医疗机构
        4.5.5 利用国家重大体育赛事,加强对健身气功的宣传
        4.5.6 社会发展与学校相结合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健身气功与心理健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3 核心概念与基本思路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健身气功的传统文化底蕴
    2.1 健身气功与古代文化
    2.2 健身气功与传统养生之道
    2.3 健身气功承载的东方文化符号
3 健身气功的哲学基础
    3.1 “天人合一”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3.2 “形神关系”与“身心和谐”
    3.3 健身气功与阴阳平衡的辩证观
    3.4 东西方健身理论的碰撞与融合
4 健身气功与医学的千丝万缕
    4.1 健身气功的中医学背景
    4.2 健身气功与西方医学
5 健身气功的心理学渊源
    5.1 “心主神明”说
    5.2 “调心养神”思想
    5.3 “致虚守静”思想
    5.4 精神保养“十二少”
    5.5 元神与识神说
6 健身气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6.1 健身气功与认知能力发展
    6.2 健身气功与人的情绪调节
    6.3 健身气功与人的性格优化
    6.4 健身气功与人际关系的改善
    6.5 健身气功与现代心理治疗
7 健身气功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机理
    7.1 健身气功“调身”的作用
    7.2 健身气功“调息”的作用
    7.3 健身气功之“调心”
8 健身气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研究
    8.1 确定个案研究对象
    8.2 对象练功经历简述
    8.3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8.4 对练功日记的分析
9 基于心理健康促进视角的健身气功锻炼
10 结语
11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与张洪林博士谈气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2]中医气功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研究[D]. Luis Eduardo Roux.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涵养道德与健身气功修炼之关系研究[D]. 张晨昕. 山西大学, 2019(02)
  • [4]《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的历史功绩——献给本刊创办二十周年(二)[J]. 申振钰. 科学与无神论, 2019(06)
  • [5]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D]. 郭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健身气功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作用研究[D]. 李铃.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7]甘肃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 王冲. 西北师范大学, 2016(12)
  • [8]“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J]. 周伟良. 搏击(体育论坛), 2014(08)
  • [9]健身气功突破生态环境制约的研究[D]. 王宏伟.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10]健身气功与心理健康研究[D]. 林君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