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新型密炼机

一、日本三菱的新型密炼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守锋[1](2021)在《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动态磨损模拟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转子作为密炼机的核心元件,在混炼过程中由于受到橡胶及其填料的摩擦作用,会导致转子表面的磨损,进而影响转子棱之间和转子与密炼室壁之间的间隙大小。转子磨损越严重,转子棱与密炼室壁之间的间隙越大,导致转子对胶料的剪切作用变弱,使得填料在橡胶中分散不均,从而会影响到混炼效果和混炼胶的质量。由于转子安装在封闭的密炼室中,其磨损情况难以观察,目前只能通过测试混炼胶的性能变化来判断转子磨损是否严重,这就对混炼胶质量的生产稳定性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转子的磨损进行模拟计算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橡胶混炼过程的粘弹性固体理论和橡胶与金属之间的摩擦机理,结合离散元法建立了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磨损的动态模拟模型,在不同的混炼参数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设置对照实验,验证了离散元软件(EDEM)转子磨损动态模拟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确定了采用离散元法研究混炼过程中转子磨损问题的方案。在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密炼机的工作原理、橡胶与金属摩擦理论的研究现状、混炼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离散元法在模拟磨损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上对离散元法模拟分析转子磨损问题进行了论述。2.建立了基于离散元法的混炼过程中转子磨损的数学模型,并在EDEM中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采用可视化密炼平台标定了橡胶颗粒、橡胶与配合剂颗粒之间的表面能参数,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标定了橡胶颗粒与金属转子之间的磨损系数,其中:橡胶-橡胶颗粒接触之间的表面能为4 J?m2、橡胶-配合剂颗粒接触之间的表面能为2 J?m2;颗粒-转子之间的磨损系数为1.2×10-12。3.在不同混炼参数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了橡胶混炼时密炼机内部的流场、速度场、颗粒混合状态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混炼参数下转子的磨损情况。其中:橡胶与配合剂的混合度随转速的增大而降低,随填充系数的增大先降后增,在填充系数为0.65时,混合度最低;转速越高、填充系数越大,转子的磨损情况越严重;白炭黑体系配方比炭黑体系配方会对转子造成更严重的磨损。4.利用新型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平台进行对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中,不同混炼参数下配合剂与橡胶的混合效果和对转子磨损的影响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磨损动态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建立了转子表面的平均磨损深度与混炼时间的工程数学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利用PYTHON语言设计算法,建立了混炼时间与转子表面平均磨损深度的拟合曲线,对转子磨损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菲菲[2](2018)在《基于Roller型转子的流场混合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现如今,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在生产加工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单一的聚合物已经不能被直接使用,而是通过在聚合物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对其进行改性,从而获得满足多方面使用要求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材料这一改性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材料混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材料混炼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而转子作为混炼设备的核心部件,对材料的混炼结果有重大影响。所以本文对小型实验用密炼机(50ml)转子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基于异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机理,对异步Roller型转子进行了力学分析,然后分别建立了不同外形参数值下转子的物理模型进行加工生产,并且还建立了转子的数学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其次,运用Polyflow流体仿真软件对转子混炼过程中的压力场、速度场、粘度场、剪切速率场以及混合指数场进行三维流场仿真分析,并且针对不同外形参数值下的转子在特征线上各场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求解,并结合转子混炼机理进一步分析各参数变化对物料混炼过程中的轴向循环能力和混合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加工生产的不同参数值下的密炼机转子进行实验研究,结合流体仿真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出,在本论文研究的转子外形参数取值范围内,密炼机转子棱螺旋角越大,转子对物料的轴向循环能力和混炼效果会越好,而对于转子楔入角来说,不同楔入角的转子对物料的轴向循环能力影响不大,并且在楔入角取值范围内,楔入角越小,对物料的混炼效果越有利。

刘伟涛[3](2014)在《常用混炼方法的混炼过程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橡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仅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量上。橡胶混炼就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生胶或塑炼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橡胶制品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因为混炼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橡胶制品的最终质量和使用寿命。现在橡胶混炼设备主要是开炼机和密炼机,但是近年来,串联式密炼机和低温一次法混炼也被广泛的使用。不论使用哪种混炼设备,橡胶在混炼过程中主要经受的是剪切作用和拉伸作用,但混炼方法和混炼设备不同,混炼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橡胶混炼的相关文献、专利及资料的基础上,拟对目前常用的混炼方法和混炼设备的机理及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比对。在本次论文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开炼机、密炼机、串联式密炼机以及低温一次法的混炼过程和混炼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2)基于POLYFLOW软件,对开炼机混炼过程、密炼机混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混炼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分布、混合指数分布、速度矢量场、压力场等,并算出了平均剪切速率和平均混合指数的大小;(3)对串联式密炼机混炼实验设计了5水平、6因素的正交实验L25(56)方案,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串联式密炼机混炼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上游填充系数为0.7;上顶栓压力为0.9MPa;上游转子转速为90r/min;下游转子转速为80r/min;上游冷却水温度为70℃;下游冷却水温度为50℃;(4)在各种混炼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下,设计了各种混炼方法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案,通过只改变开炼机转速和辊距、密炼机转速、串联式密炼机转速以及低温一次法中密炼机和开炼机的转速,来达到改变混炼过程中剪切速率和混合指数的目的,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5)在对四种混炼方法的混炼实验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四种混炼方法下变量对混炼胶性能的影响;(6)以剪切速率和混合指数为自变量,建立了四种混炼方法下混炼胶门尼粘度和分散度的工程数学模型,并且将求得的工程数学模型进行横向对比,得出了不同混炼方法之间的等效混炼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吕炜帅[4](2012)在《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大量兴建,极大地促进了高档、高速轮胎地快速发展。同时对轮胎混炼胶的质量和混炼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改进配方和工艺外,迫切需要加速混炼设备的更新。串联式密炼机就是在传统密炼机的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因其节能、低温、高效的优势,已成为各国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就是根据这一状况,通过研制实验设备和实验来探讨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与使用性能。本文在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和了解串联式混炼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这一新型的串联式密炼机实验平台。该平台的特点是整个平台由一台完整密炼机和一台去除上顶栓的密炼机组成。本课题根据串联式混炼机理,在传统密炼机的基础上对串联式密炼机的整体结构、转子构型、冷却系统等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新型设备的混炼工艺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解决了低效和排汽问题,获得比传统方法更好的炼胶质量和更高的炼胶效率。通过实验研究,为串联式密炼机进一步放大设计和合理使用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数据,也为串联式密炼机在我国发展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初步建立了串联式密炼机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对其混炼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2)根据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设计了串联式密炼机实验平台;(3)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转子流场、转子冷却和转子相位进行模拟分析,最终确定出适合串联式密炼机混炼工艺要求的转子类型;(4)对传统一段混炼、不同停放时间下密炼机二段混炼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得出了传统二段混炼最佳停放时间为8h;(5)利用正交实验对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串联式密炼机下游密炼机最佳工艺参数:冷却水温为30℃,混炼时间为80~90s,转子转速为30r/min,填充系数为0.35,然后将传统一段、二段混炼和串联式混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性能更为优异;(6)针对串联式密炼机下游密炼机中不同冷却水温、不同混炼时间、不同转速以及不同填充系数对串联式密炼机混炼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出了不同工艺对串联式密炼机混炼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开发的串联式密炼机机技术是可行的;设计开发的串联式密炼机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串联式密炼机与传统二段混炼相比具有更为优异的炼胶性能,如能耗降低,效率提高,质量更加稳定。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发以及工业化应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清溪[5](2010)在《密闭式橡胶混炼机的技术现状及最近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叙述了密炼机的发展过程,密炼机橡胶混炼的特点,密炼机发展现状。以及切合式密炼机、啮合式密炼机、翻转式密炼机、螺杆式连续混炼机的最新技术进展。最后介绍了密炼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杨文超[6](2007)在《新型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橡塑工业和其他高分子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橡塑制品应用也越来越广,同时对橡塑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混炼胶及密炼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转子作为密炼机的心脏部件,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密炼机及其转子的混炼机理以及实验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密炼机转子截面几何形状和几何结构对混炼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新型密炼机转子的设计思路,研制出了新型剪切啮合型转子。综合分析了密炼机转子的常用造型方法,将三维CAD技术引入到转子的设计中,设计出了转子精确的三维模型。建立了转子的有限元网络模型,对转子进行了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以及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密炼机转子造型、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路线。本文重点分析了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混炼机理和混炼过程;细致地模拟分析了转子的流场、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全钢子午胎胎面胶混炼的实验,对于新设计的转子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本人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密炼机及其转子的混炼机理以及实验研究的文献,对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型密炼机转子的设计思路,并且研制出了新型剪切啮合型转子。2、对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混炼过程及混炼机理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应用ADINA模拟软件对混炼过程的流场机理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如压力场,速度场,粘度场,剪切应力场,体积流量流场等参数。3、本文选用了Solidworks作为建立转子三维实体模型的工具,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子结构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分析了转子的应力、应变,并且对转子的强度进行了校核。首次对转子的临界转速、转子棱的谐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转子的固有频率、临界转速及转子棱的谐响应曲线。4、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剪切啮合型转子与四棱同步转子、啮合型转子相比,单位能耗低,排胶温度低,混炼胶分散度高。在满足混炼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分散度的前提下,能有效缩短混炼时间,提高了密炼机的生产效率,改善炭黑的分散效果。实验研究表明,该剪切啮合型转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混炼和分布混炼能力,能够加强胶料在密炼室内的流动,大大改善了混炼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刘慧[7](2006)在《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橡塑工业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密炼机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密炼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新型密炼机不断涌现,同步转子密炼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同步转子密炼机有着比异步转子密炼机更优异的性能,人们一直致力于同步转子密炼机技术的改进、开发和研制。转子是密炼机的核心,所以人们一直致力于密炼机转子的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混炼工程研究室一直从事密炼机及转子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特别是在同步转子密炼机的研究方面。本人主要完成四棱变间隙(VCMT)同步转子的研发工作,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本人查阅了大量关于密炼机及其转子的混炼机理、混炼理论以及实验研究的文献,并对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在系统分析了密炼机转子截面几何形状和几何结构对混炼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密炼机转子的设计思路,研制出了新型四棱变间隙(VCMT)同步转子。经查询,本文所研制的四棱VCMT同步转子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在同步转子密炼机领域的空白。 2、在分析了多种三维实体造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用了Solidworks作为建立转子三维实体模型的工具,并采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子进行了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 3、本文重点分析了四棱VCMT同步转子的混炼机理和混炼过程,并在X(S)M—1.7同步转子密炼机实验平台上进行了转子混炼效果的实验。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分别对四棱同步转子、四棱VCMT同步转子、六棱同步转子进行了全钢子午胎胎面胶混炼的对比实验,对设计的新型转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 4、实验研究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本文设计的四棱VCMT同步转子与普通四棱同步转子相比,单位能耗和排胶温度低,混炼胶分散度高,各项物理机

刘朋霞[8](2006)在《纳米填料混炼机理及新型转子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橡胶工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橡胶加工机械的发展,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则对橡胶加工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炼机作为橡胶混炼的重要加工设备,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开发和改进之中,利用密炼机对纳米填料与橡胶基体进行混炼,也是密炼机目前的重要任务。同步转子密炼机是目前剪切型密炼机中最先进的机型之一,其中,转子是密炼机的核心部件,因此,对同步转子密炼机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开发新型同步转子。本文在查阅大量密炼机混炼机理和混炼理论的基础上,对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系统分析了密炼机转子截面几何形状和几何结构对纳米填料混炼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新型密炼机转子的设计思路,研制出了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六棱VCMT同步转子。在综合分析了密炼机转子的常用造型方法后,运用扫描成型法建立了转子的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的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分析和强度校核。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六棱VCMT同步转子的纳米填料混炼机理和混炼过程,并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对四棱同步转子、六棱同步转子、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六棱VCMT同步转子进行了纳米碳酸钙和白炭黑两种代表性配方的对比实验,对新设计的转子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本实验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针对纳米填料较难分散的特点,本次设计的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六棱VCMT同步转子对纳米填料获得了较好的分散效果,可适用于纳米填料的混炼,其中,新型六棱VCMT转子效果更好。2、在相同的混炼工艺条件下,新型六棱同步转子与普通六棱同步转子和四棱同步转子相比,单位能耗降低,混炼胶分散度较高,门尼粘度低。六棱VCMT同步转子在新型六棱同步转子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填充系数,并降低了对上顶栓压力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混炼成本。3、六棱VCMT同步转子可提高纳米填料的分散度以及胶料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与四棱和普通六棱同步转子相比,能有效缩短混炼时间,提高密炼机的生产效率,因此,六棱VCMT同步转子可替代普通同步转子进行纳米填料混炼。实验研究表明,该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六棱VCMT同步转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能力,能够使胶料在密炼室内的流动更加复杂,使纳米填料在橡胶基体内充分混合分散,大大改善了混炼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路波[9](2005)在《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密炼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间歇式混炼设备。随着橡塑工业和其他高分子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密炼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步转子密炼机正是针对这一需要而研制的,它是目前剪切型密炼机中最先进的机型之一。而转子是密炼机的心脏部件,针对密炼机开展的各种研究,实际上绝大部分是对转子的研究.因此,开展对新型同步转子密炼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新型同步转子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密炼机转子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在系统分析了密炼机转子截面几何形状和几何结构对混炼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密炼机转子的设计思路,研制出了新型六棱变间隙(VCM7)转子,添补了国内在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的空白。 综合分析了密炼机转子的常用造型方法,将三维CAD技术引入转子的设计中,首次在密炼机转子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设计方法——扫描成型法,设计出了转子精确的三维模型;建立了转子图库,并对其质量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了转子的有限元网络模型,对转子进行了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密炼机转子造型、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路线。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型六棱同步转子的混炼机理和混炼过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二棱、四棱、六棱和六棱VCMT同步转子进行了全钢子午胎胎面胶混炼的对比实验,对于新设计的转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本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VCMT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六棱同步转子的填充系数,降低了对上顶栓压力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混炼成本。 2、相同工艺条件下,六棱VCMT同步转子与六棱同步转子相比,单位能耗低,排胶温度低,混炼胶分散度高。在满足混炼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分散度的

张廷凯[10](2005)在《密炼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智能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炼是各种配合剂在生胶中混合和分散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配合剂特别是炭黑在胶料中的均匀分散。现在,混炼主要通过密炼机来进行,密炼过程是按规定的步序进行加料混炼,并根据一定准则进行排胶的过程;其机理复杂,而且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难于对其机理进行建模,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人们对混炼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只能凭经验进行把握。 密炼机混炼过程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时间控制法、温度控制法、能量控制法、功率控制法以及它们的组合控制法,本文在介绍各种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密炼机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密炼机混炼过程的控制、检测和状态显示;本文着重介绍了本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了硬件系统元件的选择以及连接组装,上、下位机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和程序实现,抗干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等工作,同时完成了系统组装和调试。 近代发展起来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智能控制为密炼机的混炼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利用模糊控制的仿人的特性可以对混炼过程进行调控,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建模能力可以对混炼过程进行建模,通过智能控制的方法可以对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对密炼机混炼的智能决策和控制,实现密炼机的智能化。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和密炼机混炼过程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研究了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的体系框架。

二、日本三菱的新型密炼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三菱的新型密炼机(论文提纲范文)

(1)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动态磨损模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转子磨损研究背景
    1.2 密炼机发展现状及工作原理
        1.2.1 密炼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密炼机工作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橡胶金属磨损研究现状
        1.3.2 混炼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3 应用离散元模拟磨损问题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混炼过程中转子磨损的数学模型
    2.1 混炼过程中的粘弹性固体理论
    2.2 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磨损机理
        2.2.1 转子的磨损机理
        2.2.2 转子磨损计算模型
    2.3 离散元法计算原理
        2.3.1 离散元颗粒接触理论
        2.3.2 离散元法求解过程
    2.4 橡胶混炼过程转子磨损数学模型
        2.4.1 理论假设
        2.4.2 颗粒运动计算模型
        2.4.3 接触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混炼过程中转子磨损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3.1 转子磨损模型的建立
        3.1.1 物理模型
        3.1.2 材料参数设置
        3.1.3 接触模型参数标定
        3.1.4 混炼模型中运动部件设置
        3.1.5 颗粒生成设置
        3.1.6 求解器参数设置
    3.2 转子磨损模拟结果分析
        3.2.1 后处理软件介绍
        3.2.2 混炼过程中颗粒运动状态及流场分析
        3.2.2.1 橡胶颗粒运动轨迹分析
        3.2.2.2 流场分析
        3.2.2.3 压力场分析
        3.2.2.4 速度场分析
        3.2.3 混炼过程中混合状态及混合度分析
        3.2.3.1 不同时刻下的颗粒混合状态
        3.2.3.2 颗粒混合度分析
        3.2.4 转子磨损模拟结果分析
        3.2.4.1 混炼时间对转子磨损的影响
        3.2.4.2 转子转速对转子磨损的影响
        3.2.4.3 填充系数对转子磨损的影响
        3.2.4.4 配合剂对转子磨损的影响
    3.3 密炼机转子磨损深度工程数学模型
        3.3.1 最小二乘法简介
        3.3.2 密炼机转子平均磨损深度数学计算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4.2.1 实验设备
        4.2.2 测试仪器
    4.3 实验配方、工艺条件及实验方案
        4.3.1 实验配方
        4.3.2 实验工艺
        4.3.3 实验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及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1 实验结果分析
        5.1.1 混炼胶Payne效应测试
        5.1.2 转子磨损区域
        5.1.3 磨损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1.3.1 运行时间对金属试样磨损的影响
        5.1.3.2 不同转速混炼胶对金属试样磨损的影响
        5.1.3.3 不同填充系数混炼胶对金属试样磨损的影响
        5.1.3.4 不同配合剂混炼胶对金属试样磨损的影响
    5.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2.1 混合效果的对比分析
        5.2.2 转子磨损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5.2.2.1 转子的磨损区域
        5.2.2.2 转子转速对磨损量影响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5.2.2.3 填充系数对磨损量影响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5.2.2.4 配合剂对磨损量影响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5.3 本章小节
全文总结与展望
    本文所做工作
    本文主要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转子平均磨损深度与混炼时间拟合算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Roller型转子的流场混合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转子的发展及构型概述
        1.2.1 转子的发展
        1.2.2 转子构型概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转子混炼特性的理论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2.1 异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过程
    2.2 转子形状参数对物料混炼特性的影响分析
        2.2.1 转子螺旋角对物料混炼特性的影响分析
        2.2.2 转子楔入角对物料混炼特性的影响分析
    2.3 转子流动模型的建立
        2.3.1 物理模型
        2.3.2 数学模型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1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2.4.2 有限元模型
    2.5 边界条件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混炼流场的仿真分析
    3.1 压力场
        3.1.1 转子棱的螺旋角度对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
        3.1.2 转子楔入角对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
    3.2 速度场
        3.2.1 转子棱的螺旋角度对混炼流场速度分布的影响
        3.2.2 转子楔入角对混炼流场速度分布的影响
    3.3 粘度场
        3.3.1 转子棱的螺旋角度对混炼流场粘度分布的影响
        3.3.2 转子楔入角对混炼流场粘度分布的影响
    3.4 剪切速率场
        3.4.1 转子棱的螺旋角度对混炼流场剪切速率分布的影响
        3.4.2 转子楔入角对混炼流场剪切速率分布的影响
    3.5 混合指数场
        3.5.1 转子棱的螺旋角度对混炼流场混合指数分布的影响
        3.5.2 转子楔入角对混炼流场混合指数分布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外形参数对物料混炼特性影响的实验分析
    4.1 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4.1.1 实验装置
        4.1.2 实验其他设备与仪器
    4.2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案
    4.3 转子棱的螺旋角对聚合物混炼效果的影响
        4.3.1 转子棱的螺旋角对聚合物轴向移动效果的影响
        4.3.2 转子棱的螺旋角对聚合物分散效果的影响
    4.4 转子楔入角对聚合物混炼效果的影响
        4.4.1 转子楔入角对聚合物轴向移动效果的影响
        4.4.2 转子楔入角对聚合物分散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3)常用混炼方法的混炼过程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橡胶混炼技术的发展概述
    1.3 常用混炼设备的研究现状
        1.3.1 开炼机研究现状
        1.3.2 密炼机研究现状
        1.3.3 串联式密炼机研究现状
        1.3.4 低温一次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常用混炼方法的混炼过程及机理分析
    2.1 开炼机混炼
        2.1.1 开炼机混炼过程
        2.1.2 开炼机混炼机理
        2.1.3 开炼机强化炼胶条件
    2.2 密炼机混炼
        2.2.1 密炼机混炼过程
        2.2.2 密炼机混炼机理
        2.2.2.1 转子间的搅拌作用
        2.2.2.2 转子间的折卷作用
        2.2.2.3 转子的轴向往返切割、搅拌作用
        2.2.2.4 转子凸棱与混炼室内壁间隙间的剪切作用
    2.3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
        2.3.1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过程
        2.3.2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机理
        2.3.2.1 串联式密炼机上层混炼机理
        2.3.2.2 串联式密炼机下层混炼机理
    2.4 低温一次法混炼
        2.4.1 低温一次法混炼过程
        2.4.2 低温一次法混炼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混炼过程流场分析
    3.1 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简介
    3.2 开炼机混炼过程流场模拟分析
        3.2.1 开炼机混炼过程模拟
        3.2.2 开炼机混炼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3.3 密炼机转子混炼过程流场模拟分析
        3.3.1 建立模型
        3.3.2 确定边界条件
        3.3.3 模拟结果分析
        3.3.3.1 速度矢量分布
        3.3.3.2 剪切速率分布
        3.3.3.3 混合指数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方案的确定
    4.2 所用实验设备介绍
    4.3 原材料以及常态物理性能介绍
    4.4 实验胶料配方以及实验工艺条件
        4.4.1 实验胶料配方
        4.4.2 实验工艺条件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1 串联式密炼机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1.1 串联式密炼机正交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1.2 串联式密炼机常规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2 开炼机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3 密炼机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4 低温一次法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1 工程数学模型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确定
    6.2 开炼机混炼工程数学模型建立
        6.2.1 开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2.2 开炼机混炼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2.3 开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和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验证
    6.3 密炼机混炼工程数学模型建立
        6.3.1 密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3.2 密炼机混炼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3.3 密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和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验证
    6.4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工程数学模型建立
        6.4.1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4.2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4.3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门尼粘度和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验证
    6.5 低温一次法混炼工程数学模型建立
        6.5.1 低温一次法混炼门尼粘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5.2 低温一次法混炼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6.5.3 低温一次法混炼门尼粘度和分散度工程数学模型的验证
    6.6 四种混炼方法横向对比
        6.6.1 四种炼方法工程数学模型的横向对比
        6.6.2 四种混炼方法横向对比的实验验证
    6.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密炼机技术发展概述
    1.2 串联式密炼机发展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研究
    2.1 串联式密炼机的布局与应用
        2.1.1 串联式密炼机的布局
        2.1.2 串联式密炼机的应用
    2.2 串联式密炼机的炼胶过程分析
        2.2.1 串联式密炼机的主要技术特征
        2.2.2 串联式密炼机的炼胶原理
        2.2.3 串联式密炼机胶料的运动机理
    2.3 串联式密炼机不同类型转子的混炼机理
        2.3.1 新型啮合转子混炼过程中物料的流动及其混炼机理
        2.3.2 新型同步转子混炼过程中物料的流动及其混炼机理
    2.4 串联式密炼机混炼过程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2.4.1 串联式密炼机下游密炼机与开炼机混炼过程的相似性
        2.4.2 胶料在两啮合转子之间混炼过程的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串联式密炼机的结构设计
    3.1 串联式密炼机方案设计
    3.2 串联式密炼机加料装置
    3.3 串联式密炼机密炼装置
    3.4 串联式密炼机密封装置
    3.5 串联式密炼机联接装置
    3.6 本章小结
4 串联式密炼机转子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2 串联式密炼机啮合转子有限元分析
        4.2.1 串联式密炼机啮合转子混炼过程动态模拟分析
        4.2.2 串联式密炼机啮合转子冷却系统模拟分析
    4.3 串联式密炼机剪切转子有限元分析
        4.3.1 不同相位同步转子混炼过程动态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串联式密炼机实验研究
    5.1 实验平台介绍
    5.2 实验方案的确定
    5.3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5.4 配方及工艺条件
        5.4.1 实验配方
        5.4.2 实验条件
        5.4.3 实验工艺条件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6.1 实验结果
    6.2 实验数据分析
        6.2.1 二段混炼工艺不同停放时间对混炼胶物理性能影响
        6.2.2 串联式密炼机不同工艺参数变化对混炼胶物理性能影响
        6.2.3 一段混炼、二段混炼和串联式混炼对混炼胶物理性能影响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密闭式橡胶混炼机的技术现状及最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技术现状
    1.1 密炼机发展过程
        1.1.1初创时期
        1.1.2建立时期
        1.1.3改进时期
        1.1.4翻转化时期
        1.1.5连续化时期
    1.2 密炼机橡胶混炼的特点
    1.3 密炼机发展现状
        1.3.1 混合室的容量由小到大, 日趋多样化、大型化
        1.3.2 转子的速度由低到高走向高速化、变速化
        1.3.3 转子的形状出现多元化、异型化和复合化
        1.3.4 驱动动力更加趋向强力化、节能化
        1.3.5 上顶栓由气动改为液压并使压力加大化
        1.3.6 金属温度控制系统实行单元化
        1.3.7 排料系统由辊筒开炼压片机改为锥形螺杆挤出辊筒下片机, 实现了不间断连续化
        1.3.8 供料系统基本实现了储运、称量、称料密闭化、自动化
        1.3.9 控制系已实现电脑化、屏蔽化、群控化、智能化
        1.3.10 密炼机炼胶由多机、多段、多次走向一机化
        1.3.11 密炼机的用途正在多样化
        1.3.12 密炼机的发展趋向两极化
2 最新技术发展
    2.1 切合式密炼机的改进
        2.1.1 法勒尔新机
        2.1.2 神钢新机
    2.2 啮合式密炼机的发展
        2.2.1 PES机、NR机和VIC机
        2.2.2 MR-E机、E-X7机
    2.3 翻转式密炼机的进步
        2.3.1 森山产高功能翻转式密炼机
        (1) 混炼转子
        (2) 高精度胶料温度传感器
        (3) 粉料防喷回收装置
        2.3.2 铃鹿产高功能翻转式密炼机
        2.3.3 波米尼产高功能翻转式密炼机
    2.4 螺杆式连续混炼机的动向
        2.4.1 美德两国的连续混炼机
        2.4.2 意大利的连续混炼机
        2.4.3 荷兰的连续混炼机
3 结语

(6)新型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密炼机技术的发展
    1.2 密炼机的混炼特点及其转子造型概述
        1.2.1 密炼机的混炼特点
        1.2.2 转子构型概述
        1.2.3 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水平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特色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混炼机理研究及理论分析
    2.1 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技术特征
    2.2 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混炼过程分析
        2.2.1 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混炼机理
        2.2.2 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混炼过程分析
    2.3 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流动机理分析
        2.3.1 压力场
        2.3.2 速度场
        2.3.3 速度矢量图
        2.3.4 轴向速度场
        2.3.5 剪切应力场
    2.4 讨论
第三章 剪切啮合型转子三维实体造型及有限元结构分析
    3.1 剪切啮合型转子三维实体造型
        3.1.1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的必要性
        3.1.2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3.1.3 采用Solidworks进行剪切啮合型转子三维实体造型
    3.2 数值模拟与有限元分析
    3.3 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有限元分析
        3.3.1 Ansys有限元分析模块简介
        3.3.2 剪切啮合型转子结构静力分析
        3.3.3 剪切啮合型转子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
        4.1.1 转子实验平台
        4.1.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4.1.3 设备和胶料的各种性能测试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配方及其工艺条件
        4.3.1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4.3.2 实验配方
        4.3.3 实验条件
        4.3.4 工艺条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5.1 实验数据
    5.2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5.2.1 填充系数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2 上顶栓压力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3 冷却水温度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4 转子转速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5 剪切啮合型转子的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所做工作
    6.2 主要结论
    6.3 本课题所做贡献
    6.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密炼机技术发展概况
        1.1.1 国内密炼机技术发展概况
        1.1.2 国内密炼机技术发展概况
    1.2 密炼机转子构型概述
    1.3 变间隙混炼技术(VCMT)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四棱VCMT同步转子的设计及混炼机理分析
    2.1 剪切式密炼机混炼工作原理
        2.1.1 橡胶混炼过程分析
        2.1.2 剪切式密炼机的工作原理
    2.2 同步转子密炼机主要技术特征
    2.3 四棱VCMT同步转子设计
        2.3.1 设计依据
        2.3.2 转子几何结构的设计
        2.3.3 应用变间隙混炼技术(VCMT)
    2.4 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过程分析
        2.4.1 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机理
        2.4.2 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过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四棱VCMT同步转子三维实体造型及有限元结构分析
    3.1 四棱VCMT同步转子三维实体造型
        3.1.1 转子三维实体造型的必要性
        3.1.2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常用方法
        3.1.3 SolidWorks软件简介
        3.1.4 采用SolidWorks进行新型转子的三维实体造型
    3.2 四棱VCMT同步转子有限元结构分析
        3.2.1 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发展
        3.2.2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3.2.3 四棱VCMT同步转子有限元结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
        4.1.1 转子实验平台
        4.1.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4.1.3 设备和胶料的各种性能测试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配方及其工艺条件
        4.3.1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4.3.2 实验配方
        4.3.3 实验条件
        4.3.4 工艺条件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5.1 实验数据
    5.2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5.2.1 填充系数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2 冷却水温度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3 上顶栓压力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4 转子转速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5.2.5 四棱VCMT转子的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纳米填料混炼机理及新型转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密炼机技术的发展
    1.2 密炼机转子构型及其混炼特点
        1.2.1 密炼机转子构型概述
        1.2.2 橡胶纳米混炼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2.3 变间隙混炼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特色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设计及三维实体造型
    2.1 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研究
        2.1.1 密炼机转子优化设计准则
        2.1.2 密炼机转子设计的主要几何参数
    2.2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及其 VCMT转子的设计
        2.2.1 转子突棱曲率设计
        2.2.2 转子棱顶与密炼室内壁间隙的设计
        2.2.3 转子轴向几何结构的设计
        2.2.4 新型六棱VCMT同步转子的设计
    2.3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
        2.3.1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的必要性
        2.3.2 密炼机转子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2.3.3 采用Pro/E进行同步转子三维实体造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橡胶纳米填料的混炼机理研究
    3.1 橡胶纳米填料在密炼机中的混炼理论分析
        3.1.1 密炼机的混炼特点
        3.1.2 纳米填料的特点及应用
        3.1.3 橡胶纳米填料的混炼理论分析
    3.2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的混炼机理及混炼过程分析
        3.2.1 同步转子密炼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3.2.2 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机理分析
        3.2.3 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的纳米填料混炼过程分析
        3.2.4 六棱VCMT同步转子的混炼机理及混炼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4.1.1 有限元技术概述
        4.1.2 有限元技术的应用
    4.2 六棱同步转子有限元结构分析
        4.2.1 转子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性
        4.2.2 Pro/E有限元分析模块简介
        4.2.3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有限元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研究
    5.1 实验装置
        5.1.1 转子实验平台
        5.1.2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5.1.3 设备和胶料的各种性能测试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配方及其工艺条件
        5.3.1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5.3.2 实验配方
        5.3.3 实验条件
        5.3.4 工艺条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6.1 实验数据
    6.2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
        6.2.1 填充系数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2 冷却水温度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3 上顶栓压力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4 转子转速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5 不同构型转子的性能比较分析
    6.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密炼机技术的发展
    1.2 密炼机的转子造型及其混炼特点
        1.2.1 转子构型概述
        1.2.2 变间隙混炼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特色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六棱同步转子的设计及三维CAD技术
    2.1 密炼机转子的设计理论
        2.1.1 密炼机转子设计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2.1.2 密炼机转子设计的主要几何参数
    2.2 新型变间隙同步转子的设计
        2.2.1 转子突棱曲率的设计
        2.2.2 新型同步转子轴向几何结构的设计
        2.2.3 变间隙混炼技术(VCMT)的应用
    2.3 密炼机转子的三维CAD造型技术
        2.3.1 三维造型设计的必要性
        2.3.2 密炼机转子三维参数化设计常用方法
        2.3.3 扫描成型法
        2.3.4 转子造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六棱VCMT同步转子的混炼理论研究
    3.1 橡胶在密炼机中的混炼理论分析
        3.1.1 混炼
        3.1.2 橡胶与粒状填料的混炼过程
        3.1.3 密炼机混炼的“最佳粘度理论”
        3.1.4 混炼系统的新发展
    3.2 新型六棱VCMT同步转子的混炼机理及过程分析
        3.2.1 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技术参数
        3.2.2 六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混炼机理分析
        3.2.3 六棱VCMT转子密炼机的混炼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六棱VCMT转子的有限元分析
    4.1 数值模拟分析与有限元分析技术
    4.2 新型六棱转子的有限元结构分析
        4.2.1 有限元结构分析流程图
        4.2.2 UG有限元分析模块简介
        4.2.3 混炼初期加料时转子的有限元结构分析
        4.2.4 混炼过程中转子的有限元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研究
    5.1 实验装置
        5.1.1 转子实验平台
        5.1.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5.1.3 设备和胶料的各种性能测试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配方及其工艺条件
        5.3.1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5.3.2 实验配方
        5.3.3 实验条件
        5.3.4 工艺条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6.1 实验数据
    6.2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6.2.1 填充系数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2 上顶栓压力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3 冷却水温度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4 转子转速对混炼过程的影响
        6.2.5 新型六棱VCMT转子的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所做工作
    7.2 主要结论
    7.3 本课题所做贡献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密炼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智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密炼机及其控制方法的发展概况
        1.1.1 密炼机的发展概况
        1.1.2 密炼机混炼工艺及特点
        1.1.3 混炼过程的影响因素
        1.1.4 密炼机混炼过程的排胶准则及质量控制
        1.1.5 密炼机的控制方法和最佳混炼
    1.2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概述
        1.2.1 模糊控制
        1.2.2 神经网络
        1.2.3 智能控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密炼机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2.1 下位机控制系统的功能
    2.2 密炼机下位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3 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1 PLC控制系统
        2.3.2 直流驱动系统
        2.3.3 通讯系统
        2.3.3.1 PLC与直流调速器的通讯
        2.3.3.2 PLC与电量仪表的通讯
        2.3.4 气压比例调压阀的调节
    2.4 软件系统设计
        2.4.1 编程语言与环境
        2.4.2 软件系统整体框架
        2.4.3 混炼过程程序设计
        2.4.4 PLC与电量检测仪表间的通讯
    2.5 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
        2.5.1 硬件抗干扰技术
        2.5.2 软件抗干扰技术
    2.6 系统测试
    2.7 外围设备
    2.8 小结
第三章 密炼机上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
    3.2 系统的特点
    3.3 上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
        3.3.2 上位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4.1 模糊控制及其基本原理
    4.2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4.3 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4.4 典型算例
    4.5 模糊控制系统的实现
    4.6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特性
    4.7 小结
第五章 密炼机混炼过程的神经网络预测建模研究
    5.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5.2 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5.3 BP算法及其改进
        5.3.1 BP算法
        5.3.2 BP算法的计算步骤
        5.3.3 BP算法的改进
    5.4 密炼机混炼过程神经网络模型的功能
    5.5 密炼机混炼过程神经网络建模的方法
        5.5.1 数据的预处理
        5.5.2 神经网络结构的优化
        5.5.3 选择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5.5.4 选择训练策略
    5.6 神经网络建模实例
    5.7 小结
第六章 密炼机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
    6.1 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
    6.2 密炼机的智能控制
        6.2.1 传统控制方法的思考
        6.2.2 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
    6.3 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准备及调整
        6.3.1 控制系统的初始化
        6.3.2 控制系统的调整优化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获奖情况

四、日本三菱的新型密炼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动态磨损模拟及实验研究[D]. 张守锋.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Roller型转子的流场混合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 曹菲菲.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1)
  • [3]常用混炼方法的混炼过程及实验研究[D]. 刘伟涛.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4]串联式密炼机的混炼机理与实验研究[D]. 吕炜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5]密闭式橡胶混炼机的技术现状及最近发展[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0(09)
  • [6]新型剪切啮合型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D]. 杨文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07(04)
  • [7]四棱VCMT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D]. 刘慧. 青岛科技大学, 2006(11)
  • [8]纳米填料混炼机理及新型转子的实验研究[D]. 刘朋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06(03)
  • [9]新型六棱同步转子密炼机混炼机理及实验研究[D]. 路波.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 [10]密炼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智能化研究[D]. 张廷凯.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