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腹压阴道分娩的探讨

一、外加腹压阴道分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柯清妹[1](2021)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病性、病位证素与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探讨SUI证的演变特点,为SUI治疗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02-2021.02于福建省人民医院就医的女性SUI患者231例,对患者的四诊资料及相关信息进行规范化采集,将采集的四诊信息录入健康状态辨识系统,所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不同程度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证素的分布特点。结果1.女性SUI证素分布特点:(1)病位证素分布:肾170例,占73.6%;脾143例,占61.9%;肝134例,占58.0%;肺112例,占48.5%;膀胱32例,占13.9%。(2)病性证素分布:气虚179例,占77.5%;气陷155例,占67.1%;气滞129例,占55.8%;阳虚119例,占51.5%;湿118例,占51.1%;血虚111例,占48.1%;精亏103例,占44.6%;血瘀102例,占44.2%。2.不同程度的女性SUI证素分布特点:(1)病位证素分布:轻度女性SUI的病位分布主要以脾、肝为主,其次为肾、肺、膀胱;中度女性SUI的病位分布主要以:肾、脾为主,其次为肺、肝、膀胱;重度女性SUI的病位分布主要以肾、肝为主,其次为脾、肺、膀胱。(2)病性证素分布:轻度、中度女性SUI的实性病性分布主要以气滞为主,其次为湿、血瘀;重度女性SUI的实性病性分布主要以气滞、湿为主,其次为血瘀;轻度女性SUI的虚性病性分布主要以气虚、血虚为主,其次为气陷、阳虚、精亏;中度女性SUI的虚性病性分布主要以气虚、气陷为主,其次为阳虚、血虚、精亏;重度女性SUI的虚性病性频数分布主要以:气陷、气虚为主,其次为精亏、阳虚、血虚。3.压力性尿失禁分度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肾、慢性咳嗽史是尿失禁分度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越容易患重度尿失禁;存在肾的病理变化则更容易患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有慢性咳嗽史的人更容易患重度压力性尿失禁。4.不同尿失禁程度的女性SUI患者其为主的证素具有差异,故由各主要证素所构成的主证亦各有所不同。结论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肾、脾、肝、肺、膀胱;病性证素复杂多样,常见以气虚、气陷、气滞、阳虚、湿、血虚、精亏、血瘀为主,提示SUI的病理属性为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滞、湿、血瘀等是病变过程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2.不同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患者有不同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的特点。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加重,气血亏虚,阳虚精亏,气虚逐渐转变发展为气陷,且其证相兼错杂。

张梦月[2](2021)在《电针两种波形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疏密波和连续波分别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通过数据分析探讨这两种波形治疗此病的疗效差异,进而优化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电针波形的使用。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均针刺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双侧)、水道(双侧)共七个穴位,疏密波组给予疏密波,连续波组给予连续波,单纯针刺组仅给予单纯针刺。每组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日,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三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即盆底肌训练疗法(PFMT),每日3次。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采用ICI-Q-SF量表评分(即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1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72h排尿日记卡(漏尿次数)作为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个疗程)、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三组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病情临床分度、ICI-Q-SF量表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72h排尿日记卡(漏尿次数)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ICI-Q-SF量表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统计:治疗结束后,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的ICI-Q-SF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ICI-Q-SF评分: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3.漏尿量(1h尿垫试验)统计:治疗结束后,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漏尿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漏尿量: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4.漏尿次数(72h排尿日记卡)统计:治疗结束后,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漏尿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漏尿次数:疏密波组<连续波组<单纯针刺组。5.治疗结束后,疏密波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0%,连续波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7.0%,单纯针刺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疏密波、连续波与单纯针刺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疏密波在改善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ICI-Q-SF评分、漏尿量和漏尿次数方面均优于连续波;3.疏密波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优于连续波。

李燕[3](2018)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情况及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临产方式、是否有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是否导乐陪伴等,为提高分娩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对象总体来自于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分娩的产妇,最终选取249例TOLAC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对产妇进行SAS问卷调查,填写调查表,并病史询问了解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孕期接受宣教情况、有无阴道分娩史(中晚孕)、上次剖宫产时间及指征以及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B超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连续性,分娩后收集是否进行导乐、是否接受镇痛、临产方式、新生儿体重等分娩信息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VBAC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2cm的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2cm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的OR值为0.17(0.03-0.96);相对于无导乐陪伴的产妇,有导乐陪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的OR值为0.18(0.03-0.94);相对于缩宫素临产的产妇,自然临产产妇阴道分娩失败的OR值为0.16(0.03-0.97);相对于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的产妇,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的OR值为0.04(0.01-0.34);相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有阴道分娩史产妇阴道分娩失败的OR值为0.10(0.02-0.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导乐陪伴、临产方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和阴道分娩史是VBAC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分娩镇痛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中的镇痛效果应用,观察其分娩时间、镇痛效果、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分娩结局、中转剖宫产指征、缩宫素的使用、新生儿的阿普加评分、产时及产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分娩后满意度、泌乳始动时间及分娩后24h泌乳量是否充足。方法观察对象总体来自于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分娩的产妇,最终选取249例TOLAC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当产妇开始规律宫缩时将其送入待产室待产,对符合研究对象进行社会心理情况问卷调查,填写调查表。按照产妇是否有接受镇痛的需求选择椎管内镇痛的产妇134例作为观察组,不选择椎管内镇痛的产妇115例作为对照组。镇痛方式为采用可自主控制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每位产妇进入临产后在宫口扩张1cm3cm、8cm10cm时,均会由课题组麻醉医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来判断产妇的镇痛效果,而对于分娩镇痛后产妇的运动神经相关阻滞水平则通过Bromage评分进行测定,并负责处理麻醉后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热、瘙痒并完成记录,分娩后,由医护人员真实记载每个产妇的产程图,在分娩记录单上记录平产/产钳/剖宫产、中转剖宫产指征、分娩所用时间、缩宫素的使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后由相关医护人员通过询问方式调查满意度,并记录分娩后泌乳始动的时间及分娩后24h泌乳的量是否充足。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418.72±144.32)min、(495.00±162.37)min,;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45.77±25.09)min、(50.34±26.68)min;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88.03±74.47)ml、(184.42±58.07)ml;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1,4)、4(2,8);产后满意度分别为82.91%、64.94%。对照组剖宫产率显着高于镇痛组(x2=15.47,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因“社会因素”手术的镇痛组显着低于对照组(x2=26.72,P<0.05),两组产妇其他剖宫产指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3、0.07、0.73,均P>0.05)。在产钳指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94、1.29、0.09,均P>0.05)。相较与对照组,镇痛组在第一产程时间(x2=3.43,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x2=3.53,P<0.05)方面具有优势,缩宫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x2=1.34,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x2=1.21,P>0.05)、产后出血(x2=0.38,P>0.05)、新生儿窒息(x2=0.03,P>0.05)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发热、瘙痒的发生率较高,而头痛、低血压、恶心呕吐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0、0.00、0.05,均P>0.05),镇痛组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满意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P<0.05)。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分别为40.01±1.50h、42.03±2.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泌乳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分娩中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因生产过程而带来的痛苦,同时有效缩短生产过程,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促进孕妇及早泌乳,尽可能的给新生儿喂食母乳,并能最终提高分娩质量,使产妇满意度增加。

王培君,张婧,刘燕玲,詹俊英,谢锐珊[4](2018)在《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程时间、产后疼痛及焦虑状况、出血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实施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可显着提高阴道分娩率,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金英[5](2017)在《会阴无保护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及会阴无保护分娩对产妇盆底肌力与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经阴道分娩产妇100名纳为该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者实施会阴无保护分娩。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纤维肌评估的效果。结果两组盆底肌评估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会阴无保护分娩可使产妇盆底肌损害的程度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孔亚利[6](2017)在《自由体位在初产妇镇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比较自由体位和传统体位对初产妇镇痛分娩及产程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自由体位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自由体位在镇痛分娩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6.06~2016.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阴道无痛分娩的18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其自身意愿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验组(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和对照组(传统体位进行分娩),每组92例。在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因有3位中途放弃采用自由体位,脱落3例样本。最终实验组89例和对照组92例纳入研究。实验组:由专业助产士指导初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如趴位、坐位、立位、卧位、蹲位、半俯卧位、坐分娩球、臀部摇摆及曼舞等,主要是由初产妇根据自己舒适性及自主用力情况选择合适体位)。对照组:由专业助产士指导初产妇采用传统体位,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对比(1)基线资料:初产妇的年龄、孕周、有无流产史、身高、产前体重和B超示胎儿体重;(2)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和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3)胎心减速、胎心好转率、肩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4)初产妇的分娩体位助产满意度和疼痛评分;(5)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6)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程度。研究结果1.两组在初产妇的年龄、孕周、有无流产史、身高、产前体重和B超示胎儿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和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比较:(1)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实验组8.39±2.34h、28.62±6.85 min、7.94±2.59 min;对照组9.07±2.06h、32.56±9.56min、9.29±3.02min。实验组各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实验组201.23±51.23ml,对照组223.21±51.12ml。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在胎心减速、胎心好转率、肩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1)胎心减速概率:实验组发生34例,概率为38%;对照组发生50例,概率为54%。实验组胎心减速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3,P=0.04),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胎心好转率:实验组为94%,对照组为80%。实验组发生胎心减速通过改变体位,有效提高胎心好转率(x2=4.03,p=0.0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肩难产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肩难产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新生儿窒息率:实验组有1个发生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7分),对照组有11个发生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7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初产妇的分娩体位助产满意度和疼痛评分比较:(1)实验组满意度(79%)明显优于对照组(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产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比较:(1)产钳助产率:实验组是3.4%,对照组是10.9%,实验组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4,P = 0.03)。(2)剖宫产率:实验组是2.2%,对照组是10.9%,实验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43,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缩宫素使用率:实验组是26.96%,对照组是42.6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程度比较:(1)会阴侧切率:实验组为35.63%;对照组为60.98%;对照组会阴侧切率高于实验组(x2=10.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会阴损伤程度:两组的会阴损伤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不仅能缩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还能降低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肩难产发生率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2.与传统体位分娩比,自由体位增加了初产妇的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是一种简单、有效、无创伤的分娩方法。

王法宝[7](2017)在《两种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和分析治疗直肠前突(rectocele,RC)的三种手术方式,为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2例直肠前突患者,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90例患者均为女性,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Ⅰ组30例,年龄3865岁,平均(54.47±6.89)岁;病程112年,平均(6.75±2.85)年;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1.63.0cm者12例,≥3.1cm者18例,平均(4.18±1.35)cm。Ⅱ组30例,年龄4165岁,平均(54.23±6.84)岁;病程0.511年,平均(6.57±2.96)年;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1.63.0cm者14例,≥3.1cm者16例,平均(4.03±1.36)cm。Ⅲ组30例,年龄4268岁,平均(54.33±6.98)岁;病程113年,平均(6.60±2.91)年;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1.63.0cm者11例,≥3.1cm者19例,平均(4.27±1.30)cm。三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直肠前突深度的总体均数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Ⅰ组患者采用STARR术改良术式一,Ⅱ组患者采用STARR术改良术式二,Ⅲ组采用传统STARR术。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的OD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分别将三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的ODS评分与本组患者的术前O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ODS评分较术前评分均显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a=30.540,30.133,36.852,P均=0.000;Ⅱ组:tb=29.509,32.279,42.298,P均=0.000;Ⅲ组:tc=27.112,35.721,40.799,P均=0.000)。分别对三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的OD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07,0.094,0.129,0.123;P=0.899,0.910,0.879,0.884)。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三组患者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上,Ⅰ组患者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STARR术改良术式一在治疗直肠前突方面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的优势,是治疗直肠前突的良好选择之一。

秦鑫鑫[8](2016)在《标准化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产科门诊产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180例,对照组、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科门诊进行常规的医生产检,而试验组给予常规医生产检和标准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包括:母婴阻断知识学习、制定分娩计划、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控制体重增长、自我监测胎儿情况、介绍自然分娩好处、指导减痛方法、产时配合技巧、会阴损伤的介绍、分娩体验、分娩期并发症的讲解、定期电话随访并及时解决问题、个别解答指导并建立孕期个性化管理档案,给予系统连续的心理支持及干预等。观察两组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剖宫产率、入组时及入待室待产时的焦虑水平、分娩应对能力、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率、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宫内感染发生率、产后2h出血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结果](1)两组产妇在入组时年龄、学历、工作、家庭收入、居住地、医保、乳头凹陷及孕前体质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HBeAg、 HBcAb阳性人数。HBV-DNA>1000 copies/ml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产前外周血中HBsAg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产妇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漏服药物人员及次数较多。 (4)入组和入待产室待产时的焦虑评分比较:组间比较,入组时两组产妇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入待产室待产的评分高于入组时(P<0.05),试验组入组时和入待产室待产时焦虑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 (5)两组产妇在入待产室待产时分娩应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分娩应对能力评分明显较高。(6)两组产妇分娩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重度疼痛的数目明显较少; (7)孕期增重情况比较: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标准的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情况比较:对照组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及巨大儿率高于试验组(P<0.05); (8)分娩方式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会阴切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剖宫产发生率及会阴切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9)入组时,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无差异,但产后2h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新生儿出生后采血示:HBsAg均为阴性,HBV-DNA<1000 copies/ml, HBsAb、HBeAb、HBeAb、HBeAg阳性人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产妇依从性,减少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及阴道顺娩侧切率、减轻分娩时疼痛和焦虑水平,提升分娩应对能力,使初产妇孕期体重增长维持在正常区间,减少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了分娩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月,张洁,韩萍,冯艳霞,王影[9](2015)在《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常规会阴侧切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4年69月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门诊进行产后68周复查者267例,其中侧切组102例,非侧切组165例。产后68周,对产妇的临床症状、盆底功能进行检查评估。结果:侧切组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会阴疼痛、Ⅰ类肌肌力、疲劳度损伤发生率及阴道动态压力异常率分别为13.7%、12.7%、76.5%、93.1%和79.4%,均明显高于非侧切组(6.1%、3.0%、64.8%、73.5%和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100%,侧切组与非侧切组的POP、Ⅱ类肌肌力及疲劳度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和自然分娩均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会阴侧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重,不能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河恩惠[10](2015)在《基于不同针刺时点的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常见疾病。其症状主要为用力咳嗽、打喷嚏或剧烈运动等腹部压力增高时引起不自主尿液从尿道外口溢出。全世界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发病率为25.7%(3.8%-45.1%),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的发病率较多,为50%。中国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女性居多,其发病率高达32.15%,女性患者在各方面包括社会活动,个人卫生、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受严重的影响。压力性尿失禁在中医属"小便不禁"的范畴,而导致本病的原因一般由于气血亏虚,膀胱失约或肾气亏虚,下元不固或湿热下注,积于膀胱或产后受损等导致膀胱不能固摄尿液而出。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研究报道,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起效快而确切,与电刺激结合刺激穴位能起到维持和加强针感的临床疗效。本课题依据不同针刺时点,探讨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目的:观察评价不同针刺时点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2014年9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的女性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电针组)和对照组22例(安慰电针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在双侧中髎、会阳穴加上电针刺激;对照组在双侧中髎、会阳各旁1寸(非经非穴)处进行假针刺,每次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指标包括:72h尿失禁程度、72h尿失禁次数、72h尿垫使用量、1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量表评分、UDI泌尿生殖简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夜尿次数及患者主观疗效的评价。最后,将其结果进行组间、组内、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探讨评价不同观察时点电针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72h尿失禁程度比较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72h尿失禁程度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72h尿失禁程度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果表示:治疗组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尿失禁程度也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治疗前后无明显的改变。2)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72h尿失禁次数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尿失禁次数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尿失禁次数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的治疗,患者的尿失禁次数差值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周及6周的尿失禁次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尿失禁次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尿失禁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尿失禁次数也明显的减少,4周比2周的疗效更明显,但6周与4周的疗效没有显示性的差异。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尿失禁次数未见显着性的变化。3)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72h尿垫使用量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尿垫使用量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尿垫使用量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尿垫使用量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尿垫使用量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尿垫使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尿垫使用量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尿垫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尿垫使用量未见显着性的变化。4)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漏尿量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漏尿量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漏尿量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漏尿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漏尿量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漏尿量也明显减少;对照组的治疗前后漏尿量未见显着性的变化。5)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ICIQ-SF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ICIQ-SF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ICIQ-SF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ICIQ-SF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ICIQ-SF评分有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ICIQ-SF评分也明显减少,通过缓解尿失禁的程度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未见显着性的变化。6)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UDI泌尿生殖简表评分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UD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UDI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与6周的治疗,患者的UD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UDI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U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UDI评分有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UDI评分也明显减少;对照组的治疗前后UDI评分未见显着性的变化。7)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VAS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VAS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VAS评分有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VAS评分也明减少显;对照组的治疗前后VAS评分未见显着性变化。8)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夜尿次数比较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夜尿次数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夜尿次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夜尿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夜尿次数有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夜尿次数也明显减少;对照组的夜尿次数未见显着性的变化。9)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主观疗效评价两组的组间比较: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结果表示,治疗组在第2周的总有效率为80%,第4周的总有效率为95%,第6周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患者的主观疗效总有效率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主观疗效总有效率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内比较:1)治疗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主观疗效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经2周4周及6周的治疗,患者的主观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主观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表示,治疗组的主观疗效有明显减少,且随着增加治疗的次数,主观疗效也明显的增高;对照组的主观疗效未见显着性的变化。结论:1.电针中髎、会阳穴,可以有效调节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达到加强自控排尿的功能。2.随治疗次数增加,疗程延长,疗效逐渐明显,以治疗6周时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其中又以漏尿量改善最佳。3.随着SUI症状的好转,ICIQ-SF量表评分、患者主观疗效评价与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4.SUI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依从性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二、外加腹压阴道分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加腹压阴道分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调查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与四诊信息采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情况
    2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证素分布情况
        2.1 轻度女性SUI患者的病位及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2.2 中度女性SUI患者的病位及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2.3 重度女性SUI患者的病位及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3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病位证素差异比较分析
        3.1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肾病位的差异比较分析
        3.2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脾病位的差异比较分析
        3.3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肝病位的差异比较分析
        3.4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肺病位的差异比较分析
        3.5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膀胱病位的差异比较分析
    4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病性证素差异比较分析
        4.1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病性气虚的比较分析
        4.2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病性气陷的比较分析
        4.3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病性气滞的比较分析
        4.4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病性阳虚的比较分析
        4.5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病性湿的比较分析
        4.6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病性血虚的比较分析
        4.7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病性精亏的比较分析
        4.8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病性血瘀的比较分析
    5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慢性病患病差异比较分析
        5.1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慢性便秘史差异比较分析
        5.2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慢性咳嗽差异比较分析
    6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年龄、BMI和分娩次数差异比较分析
    7 不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患者的分娩方式率差异比较分析
    8 压力性尿失禁分度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9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女性SUI证素分布特点及分析
        2.1 主要病位证素分布特点
        2.2 主要病性证素分布特点
    3 不同分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4 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素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 创新、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之处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电针两种波形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SUI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SUI的认识
        1.2 中医对SUI的治疗
    2 SUI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SUI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SUI的治疗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度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器具选取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2.6 医学伦理准则
    3 统计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的统计
        3.2 ICI-Q-SF量表评分情况分析
        3.3 1h尿垫试验漏尿量情况分析
        3.4 72h排尿日记漏尿次数分析
        3.5 临床总体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讨论
    1 立题依据
    2 中医选穴依据
    3 选穴的西医相关机理
    4 治疗方法选择
        4.1 电针疗法
        4.2 波形
        4.3 盆底肌训练
    5 临床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分娩镇痛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课题总结与展望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2.3 两组产妇产后24 h VAS、SAS评分比较 见表2。
    2.4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 见表3。
    2.5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3 讨论

(5)会阴无保护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效果评价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自由体位在初产妇镇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镇痛分娩的现状
        1.1 药物镇痛
        1.2 非药物镇痛
    2. 产时体位的现状
        2.1 传统体位现状
        2.2 自由体位现状
    3. 自由体位联合镇痛分娩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或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分组
        3.2 干预方法
    4. 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
    7. 研究步骤
    8. 研究流程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2. 两组初产妇三产程时间比较以及分娩后2小时出血量对比
    3. 对比两组初产妇胎心减速、胎心好转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4. 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体位助产满意度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
    5. 对两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
    6. 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损伤程度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分析
    2. 自由体位与镇痛分娩的联合应用
    3.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镇痛分娩的影响
        3.1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和分娩后2h出血量的影响
        3.2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胎心减速、新生儿窒息率、分娩满意度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3.3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两种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8)标准化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乙肝对妊娠的影响
    2.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2.1 客观因素
        2.2 主观因素
    3. 乙肝产妇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4.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4.1 产前护理干预
        4.2 产时护理干预
        4.3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5. 乙肝产妇护理干预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1.1 各阶段干预内容
        2.1.2 相关内容的具体干预方法
        2.2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
        2.3 资料收集时间和评价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乙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乙肝产妇HBV-M和HBV-DNA的比较
        3.3 两组乙肝产妇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比较
        3.4 两组乙肝产妇分娩方式及会阴侧切率的比较
        3.5 两组乙肝产妇产妇凝血功能及产后2h出血率的比较
        3.6 两组乙肝产妇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比较
        3.7 两组乙肝产妇自然分娩的焦虑水平比较
        3.8 两组乙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CCB)比较
        3.9 两组乙肝产妇产时疼痛VAS得分比较
        3.10 两组乙肝产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比较
    4 讨论
        4.1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乙肝产妇服药依从性
        4.2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乙肝产妇自然分娩率
        4.3 标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乙肝产妇会阴侧切率
        4.4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乙肝产妇产后2h出血率
        4.5 新生儿均未发生宫内感染原因分析
        4.6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乙肝产妇焦虑情绪
        4.7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提升乙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
        4.8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乙肝产妇分娩疼痛
        4.9 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乙肝产妇孕期体重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的SUI、POP及会阴疼痛发生情况
    2.2两组产妇产后盆底电生理检测
3 讨论

(10)基于不同针刺时点的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SUI的认识
        1 SUI的流行病学研究
        2 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机制
        3 UI分类
        4 SUI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5 SUI的临床诊断
        6 SUI的鉴别诊断
        7 SUI的西医治疗现状
        8 SUI的预防和护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SUI的认识
        1 SUI的病因病机
        2 SUI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
        3 传统医学对SUI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案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SUI的病因病机
    2 SUI的中西医治疗
    3 取穴分析
    4 电针对SUI的影响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四、外加腹压阴道分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 柯清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电针两种波形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张梦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研究[D]. 李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4]预警性干预配合全程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中的应用[J]. 王培君,张婧,刘燕玲,詹俊英,谢锐珊. 齐鲁护理杂志, 2018(02)
  • [5]会阴无保护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 金英. 双足与保健, 2017(21)
  • [6]自由体位在初产妇镇痛分娩中的临床研究[D]. 孔亚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7]两种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在直肠前突中的应用[D]. 王法宝.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8]标准化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D]. 秦鑫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3)
  • [9]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 张月,张洁,韩萍,冯艳霞,王影.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5(06)
  • [10]基于不同针刺时点的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评价[D]. 河恩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