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薛福成使者日记的文人特点

一、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姚刚[1](2018)在《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文中认为晚清“大变局”之一端即是中外交往关系的攻守易势。作为联系晚清政府与列强的出使大臣,他们在我国外交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薛福成作为出使英法义比四国使臣,他在出使期间所作的《出使奏疏》《出使公牍》及数十万言的具有政务咨报性质的出使日记等一系列公务文书,忠实地再现了一代使才为国尽忠、对外争权的不懈努力。本文避开当前薛福成研究中的外交思想研究热点,着眼于少有人触及的薛福成出使公文的研究,从文本出发,分析薛福成出使公文屡有成效的原因,以期达到对公文应有价值的客观认知,并尝试探讨以薛福成为代表的晚清传统士大夫在西学冲击下的处世态度与思想变化。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以“知人论世”为原则,解决的是薛福成“为什么能够进行写作”的问题,探讨促使其完成出使公文写作的缘由,即入幕廿载积淀出的经世识见、来之不易的出使机会、为官奏事的职责要求、风气略开的社会环境。第二章旨在“辨体”,解决的是薛福成“写了什么”的问题,并尝试对晚清时期照会、出使日记等文体进行社会文化阐释。首节对薛福成出使公文中出现的三类九种公文文体进行辨析,着重分析了“出使日记”这一前代少见、晚清尤盛之文体所体现出的“袭用日记体式,实为政务咨报”的性质特点;次节从照会文体分析晚清外事文书文体功能的专门化,从《出使日记》的“曲笔达意”论证薛福成受时代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过渡性和矛盾性。第三章解决的是薛福成“如何写作”的问题,主要探讨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技巧,亦即从技术层面分析其对内对外行文均能取得较大成效的原因。本章认为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并非率意而为,而是在文书制发、结构布局、论辩说理等方面均倾注极大心力以实现公文效力最大化。第四章系对薛福成出使公文文学、史学、思想价值的多维考察,是对薛福成出使公文“写得怎么样”问题的回答。古代公文与当代公文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其与文学水乳交融,如薛福成公文中大量出现的新名词既突破了传统桐城文法,亦对报章体、新民体的出现有奠基之功;从文书学、档案学的角度看,薛福成的出使公文极具“实录”价值,是忠实反映历史事件原委的重要史料,且其写作重视考据,内文援引大量史实,亦有重要价值;薛福成热心洋务,出使泰西为其思想转向维新提供契机,《出使日记》也成为其阐发异于传统士大夫的新义理、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解亚珠[2](2016)在《近三十年中国古代日记文本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日记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作为日记学核心和基础的文本研究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较快的部分。当前学界日记文本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日记作家作品的具体剖析,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不足的是多数学者重视名家名品,这意味着日记的个案研究还需扩大研究对象、范围。作为文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断代日记研究往往跟日记题材的探讨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既提升了理论深度,又拓展了学术讨论的视角。目前的断代日记研究主要局限在宋、清两个时期,这跟日记文学本身的发展状况有一定联系。同时,日记的地域性研究在当前的文本研究中相对薄弱,这也是以后日记研究需要提升的地方。此外,不少日记文本研究囿于传统而单一的批评方式,其思路也亟需改进。

刘琪[3](2015)在《“桐城派”与“新民体”间的桥梁 ——薛福成散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清的中国风云激荡,阶级矛盾的内忧未平,民族矛盾的外患又起,苍茫大地上交织着纷飞的战火,新知与旧学的文坛也暗潮涌动。薛福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他非但没有被动荡的时局所击垮,反而扼住时代的喉咙,在乱世中大展身手。为延缓清朝的衰亡贡献了毕生的心血,鼓舞了新生的力量,成为一代颇负盛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薛福成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并不逊色于政坛,他一生笔耕不辍,着作丰赡。他的文学创作既有继承性又有其独创性。作文的整体思路上继承了“桐城”文法的要义:在“义理”方面坚持“文者,道德之钥”,强调文章的思想性以恪守礼仪为标准;在“考据”方面坚持材料的真实,内容的完备;在“辞章”方面要求博雅平实,富有古风神韵。同时他又不惮于创新,让他的文学创作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束缚予以突破:他主张文章要有“经世致用”的新功用,吹响时代号角,力主变革,摒弃成规,顺应时代需要;在形式上不拘体例,语句灵活,汲骈入散,叙述完备,详略得当;在语言上不避常言,率性而为,衍生舶来,弃古纳新。他对文章的创举开一时风气之先河,对后期接踵而来的“新民体”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是衔接“桐城派”与“新民体”间过渡的代表人物。本文拟从薛福成对”桐城派”的继承及对”新民体”的发展承接关系的角度对其散文贡献加以论述,咀嚼其流传千古的文章,吸取其垂范后世的精华。

吉娜[4](2011)在《桐城湘乡派使欧游记研究》文中指出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清王朝被迫融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大家庭中。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西方的先进,一些开明之士也已从天朝上邦美梦中清醒过来,先行踏出第一步主动去了解外邦的情形。当时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先进人士或以出使,或以留学,或以考察,亦或是以纯粹游历的方式走进外邦,亲自去接触和了解西洋的社会,也都留下了大量的有关当时与天朝迥异的西方社会制度、科学文化、风俗民情、哲学传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记录。本文以郭嵩焘、黎庶昌与薛福成三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出使欧洲的背景探讨,使欧游记作品的分析从而来探讨其三人作品的价值。郭嵩焘、黎庶昌与薛福成与曾国藩有着深厚的情谊;郭与曾氏可说亦师亦友,黎与薛则同属曾氏四大弟子。此文也从曾氏对桐城文派的发展来阐述其对郭黎薛三人的影响。

许争争[5](2009)在《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1860-1911)》文中研究表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在面临这一奇耻大辱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天朝”以外的世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大官僚开始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由他们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自救运动,即着名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选派了部分政府官吏出使西方,还派出了部分官吏出洋考察。虽然,这些官员肩负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考察西方教育,但是,在他们的日记中记录了一些教育见闻与感想;他们也通过书信或奏议等形式,将有关教育信息传递回国;还有部分人在回国后就教育问题向清政府进言。无庸置疑,他们对晚清社会变革,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文的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前人相关研究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主要是采用文献法,对近代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及概况,该部分主要考察了清末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原因,以及游历与出使官吏的职位,游历与出使的国家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印象,该部分主要是通过考察游历与出使官吏的日记等资料详细介绍了他们观察到的西方教育的情况,包括普通教育、专门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等。第三部分:游历与出使官吏向朝廷传递的教育信息,该部分主要考察了游历与出使官吏与朝中大臣的往来书信以及给朝廷的奏折。从与朝中当政大臣的往来书信中,对所有涉及到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他们在奏折中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改革本土教育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分类。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晚清官吏的欧美之旅对近代教育的影响。力求丰富和深化以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为载体传播西方教育的历史研究。

吴微[6](2009)在《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聚焦于桐城文章与新学兴起的内在关联之上。上篇以“桐城文章与外交实录”为中心,将洋务运动时期的具有“外交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及吴汝纶所撰述的日记、游记、尺牍等桐城文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对输入西洋新知、引进西学、倡扬新学的贡献,并由此讨论桐城古文自身引发的新变。下篇以“桐城文章与文化教育转型”为中心,将辛亥前后具有“教育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严复、林纾、吴芝瑛、吴闿生等所编纂、翻译、撰着的翻译文章、讲义、教科书(选本、读本)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如何适应并促进文化教育的转型,进而辨析在新学一统天下、新式文化教育体制形成之后,桐城派连同桐城文章难以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得不从中心退向边缘的种种历史现象,探讨桐城光焰自是而熸的内在缘由。

刘少虎[7](2007)在《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开始重视对近代海外游记,包括海外旅行的研究,从资料整理到论着、论文,面世了很多新成果,再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变化的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深入。然而,其研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大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客观叙述之上,缺少理性分析;资料整理亦不够全面。所以,学界当加强这项课题的研究。

符云云[8](2007)在《晚清域外游记研究》文中指出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逐渐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对外开放,中外交流日渐频繁。林缄、王韬、郭嵩焘、黄遵宪、梁启超等人相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创作了一大批记述异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尚习俗、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山川名胜等各方面情况的域外游记作品。由于诸多原因,对晚清域外游记的关注度不够,对其整体研究相当欠缺。本论文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以欧美游记和亚洲游记为主体的晚清域外游记作比较全面的考察,系统梳理其创作和发展过程,概括和分析域外游记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指出欧美游记和亚洲游记的差异以及晚清域外游记的地位和影响。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9](2002)在《2001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认为

刘悦斌[10](2001)在《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文中研究指明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内容丰富 ,颇具学人特色。其日记学人特色的第一个体现是有选择地收集、记录资料 ,第二个体现是记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个体现是将感想发为议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辞的优美洗练。薛福成的日记之所以有鲜明的学人特色 ,在于其所受的教育和早期经历使其具有浓重的学人气质 ,而其日记内容的进步性则是他强烈的爱国心的体现

二、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机缘
    (一)廿载戎幕造就的经世学问
    (二)来之不易的出使机会
    (三)位列京卿的奏事之责
    (四)风气略开的社会环境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种概论
    (一)出使公文的文种分类
        1.呈请性文种
        2.知照商洽性文种
        3.部署批答性文种
    (二)出使公文的文种解读
        1.外事文书文体功能的专门化
        2.政务咨报“出使日记”的曲笔达意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技巧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书制发技巧
        1.疏后附片,突出机要
        2.反复行文,勾勒全貌
        3.辅以日记,“相为表里”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结构布局技巧
        1.开门见山,直陈论点,篇篇有建议
        2.援引史料,注重考据,构建证据链
        3.立意同而选材有所取舍,各有侧重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论辩说理技巧
        1.以前例为依托,摆事实讲道理
        2.融辞章于公文,依文势选修辞
        3.据受体之身份,择恰当之用语
四、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多维价值考察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学价值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史学价值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哲学思想价值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2)近三十年中国古代日记文本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家作品研究
    (一)宋代作家作品研究
    (二)元代作家作品研究
    (三)明代作家作品研究
    (四)清代作家作品研究
二、断代日记研究
    (一)宋朝日记的断代研究
    (二)清朝日记的断代研究
三、地域日记研究

(3)“桐城派”与“新民体”间的桥梁 ——薛福成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综述
第一章 薛福成对“桐城派”文体的继承
    第一节“桐城派”各阶段的文学主张
    第二节 薛福成对“桐城派”文学主张的继承
第二章 薛福成对“新民体”的启发
    第一节“经世致用”的新功用
    第二节 自由畅达的新形式
    第三节 明快贴切的新语言
第三章 薛福成散文文学特点成因分析
    第一节 少年立志与壮年济世
    第二节 天赋异禀与曾门砥砺
    第三节 文体自觉与西学东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桐城湘乡派使欧游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 出使背景分析
    第一节 桐城——湘乡派的论述
    第二节 出使的社会背景
    第三节 出使的个人背景
第三章 使欧游记内容的分析
    第一节 西方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西方的风俗民情
    第三节 西方的教育制度
    第四节 西方的风景
第四章 游记的艺术风貌与价值
    第一节 游记的艺术风貌
    第二节 游记的文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1860-19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主要研究方法
二、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及概况
    (一) 派遣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
    (二) 清末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概况
        1. 清末游历和出使欧美主要官吏(非驻外使节)的概况
        2. 清末驻欧美公使概况
三、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的教育印象
    (一) 游历官吏对西方的教育印象
        1. 关于普通教育
        2. 关于专门教育
        3. 关于高等教育
        4. 关于女子教育
    (二) 驻外公使着书立说中对西方的教育印象
        1. 关于普通教育
        2. 关于专门教育
        3. 关于高等教育
        4. 关于女子教育
        5. 其他
四、出使官吏向朝廷传递的教育信息
    (一) 书信往来中的教育信息
    (二) 官吏奏折中的教育进言
        1. 考察政治五大臣关于各国学务折
        2. 有关推进留学教育的折子
        3. 有关兴办高等教育的折子
        4. 有关推行普通教育的折子
        5. 其它有关教育问题的奏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6)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桐城文章与孔孟之道
    二、论文思路、结构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选题的研究状况
上编:桐城文章与外交实录
    第一章:"桐城日记"与西洋新知的输入
        第一节:"桐城日记"的帝国震撼——郭嵩焘外交日记《使西纪程》的文化解读
        第二节:逸出桐城与联属中外——薛福成外交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的文化解读
    第二章:"桐城游记"与学科构建
        第一节:西洋形象的重构与桐城古文的新变——黎庶昌《西洋杂志》人文地理知识的文学书写
        第二节:"旧学"的延伸与教育学的独立——吴汝纶《东游丛录》的"新学"尝试
下编:桐城文章与文化教育转型
    第三章:桐城文章与新旧文化转换
        第一节:桐城文章的"别样风景"——以严复、林纾的翻译为中心
        第二节:耕读的远逝与古文的失落——桐城文章的传承裂变
    第四章:桐城文章与新式教育
        第一节:从"古文选本"到"国文读本":桐城文章与文学教育的转型
        第二节:从亲和到遗弃:桐城文派与京师大学堂的文化因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晚清域外游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欧美游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域外游记概况
        一、元代之前的域外游记
        二、元代的域外游记
        三、明代的域外游记
        四、清代的域外游记
    第二节 欧美游记
        一、欧美游记的内容
        二、欧美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 亚洲游记
    第一节 日本游记
        一、日本游记的内容
        二、日本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其它亚洲游记
        一、朝鲜游记
        二、南洋游记
        三、印度缅甸游记
        四、越南锡兰游记
        五、其它亚洲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欧美游记与亚洲游记的差异及晚清域外游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欧美游记与亚洲游记的差异
        一、差异
        二、造成差异的原因
    第二节 晚清域外游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对传统游记的继承与发展
        二、社会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表:晚清域外游记作家作品简表
后记

(10)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四、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D]. 姚刚.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2]近三十年中国古代日记文本研究综述[J]. 解亚珠.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3]“桐城派”与“新民体”间的桥梁 ——薛福成散文研究[D]. 刘琪.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4]桐城湘乡派使欧游记研究[D]. 吉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5]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1860-1911)[D]. 许争争. 辽宁师范大学, 2009(07)
  • [6]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 吴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7]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研究综述[J]. 刘少虎.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05)
  • [8]晚清域外游记研究[D]. 符云云. 暨南大学, 2007(01)
  • [9]2001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 2002(05)
  • [10]试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色[J]. 刘悦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