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

一、病毒性肝炎20例病原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毕方川[1](2021)在《2018年-201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18年-201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HFM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019年HFMD门诊病例42021例,住院病例1305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提取385例住院临床病例的粪便的病毒RNA,扩增VP1段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1.收集2018年-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HFMD患儿病例共42021例,其中2018年25901例(61.6%)、2019年16120例(38.4%)。2.2018年-2019年门诊就诊患儿中男性占58.0%(24383/42021例),女性42.0%(17638/42021例),男女比例为1.38:1。3.2018年-2019年门诊就诊患儿的最小年龄为1天龄,最大为6675天龄(18岁3月),P50为731天龄(2岁);其中2018年P50为690天龄(1岁10月);2019年P50为826天龄(2岁3月)。经统计学分析,2018年和2019年门诊HFMD患儿的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4.2018年-2019年门诊HFMD患儿中,36.84%(38872/4202l例)患儿小于5岁,其中<6月龄568/42021例(1.35%)、6月-1岁4821/42021例(11.47%)、1岁-2岁15481/42021例(36.84%)、2岁-3岁8007/42021例(19.05%)、3岁-4岁6747/42021例(16.06%)、4岁-5岁3248/42021例(7.73%)。2018年HFMD患儿中,72.26%(18715/25901例)小于3岁,其中<6龄340/25901例(1.31%)、6月-1岁3175/25901例(12.26%)、1岁-2岁10183/25901例(39.32%)、2岁-3岁5017/25901例(19.37%)。2019年HFMD患儿中,63.04%(10162/16120例)小于3岁,其中<6月龄228/16120例(1.41%)、6月-1岁1646/16120例(10.21%)、1岁-2岁5298/16120例(32.87%)、2岁-3岁2990/16120例(18.55%)。经统计学分析2018年和2019年门诊HFMD患儿的年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5.2018年-2019年门诊就诊患儿中,在5-7月份发病的占46.22%(15246/42021例),10-12月份占31.63%(13406/42021例)。2018年在5-7月份发病的患儿占46.74%(12109/25901例),10-12月份占35.07%(9082/25901例)。2019年,在4-7月份发病的患儿占55.28%(8912/12160例),10-12月份占26.83%(4324/12160例)。经统计学分析,2018年和2019年门诊HFMD患儿发病月份具有统计学差异。6.2018年-2019年收集HFMD住院病例1305例,993例完成完整的病原学检测(EVU、EV-A71、CV-A16、CV-A6、CV-A10检测),其中934/993例(94.05%)有阳性检测结果。2018年,646例有阳性检测结果。2019年288例有阳性检测结果。住院患儿检出病原中CV-A6占72.5%(677/934例)、CV-A16占7.2%(67/934例)、CV-A10占5.5%(51/934例)、EV-A71占4.0%(37/934例)、混合感染占2.4%(22/934例)、其他肠道病毒占8.6%(80/934例)。7.EV-A71在6月-1岁检出5/37例(13.5%)、1岁-2岁11/37例(29.7%)、2岁-3岁6/37例(16.2%)、3岁-4岁6/37例(16.2%)、4岁-5岁4/37例(10.8%)、大于5岁5/37例(13.5%),在<6月龄未检出。CV-A16在<6月龄检出1/67例(1.5%)、6月-1岁5/67例(7.5%)、1岁-2岁30/67例(44.8%)、2岁-3岁17/67例(25.4%)、3岁-4岁10/67例(14.9%)、4岁-5岁2/67例(3.0%)、大于5岁2/67例(3.0%)。CV-A6在<6月龄检出23/677例(3.4%)、6月-1岁152/677例(22.5%)、1岁-2岁328/677例(48.4%)、2岁-3岁120/677例(17.7%)、3岁-4岁36/677例(5.3%)、4岁-5岁9/677例(1.3%)、大于5岁9/677例(1.3%)。CV-A10在6月-1岁检出8/51例(15.7%)、1岁-2岁30/51例(58.8%)、2岁-3岁8/51例(15.7%)、3岁-4岁3/51例(5.9%)、4岁-5岁2/51例(3.9%),在0月-6月龄及大于5岁患儿中未检出。其他肠道病毒在<6月龄检出3/80例(3.8%)、6月-1岁16/80例(20.0%)、1岁-2岁37/80例(46.3%)、2岁-3岁14/80例(17.5%)、3岁-4岁5/80例(6.3%)、4岁-5岁2/80例(2.5%)、大于5岁3/80例(3.8%)。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的HFMD住院患儿病毒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8.2018年住院患儿中CV-A6占75.2%(486/646例)、CV-A16占5.9%(38/646例)、EV-A71占5.1%(33/646例)、CV-A10占3.3%(21/646例)、混合感染占0.8%(5/646例)、其他肠道病毒占9.8%(63/646例)。2019年CV-A6占66.3%(191/288例)、CV-A10占10.4%(30/288例)、CV-A16占10.1%(29/288例)、EV-A71占1.4%(4/288例)、混合感染占5.9%(17/288例)、其他肠道病毒占5.9%(17/288例)。经统计学分析,2018年和2019年HFMD住院患儿的病原构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9.2018年-2019年住院患儿1月-3月份检出EV-A71、CV-A6最多,EV-A71占40.0%(8/20例)、CV-A6占40.0%(8/20例);4月-12月份检出CV-A6最多,在4月-6月份CV-A6占42.9%(108/235例)、7月-9月份占78.4%(273/347例)、10月-12月份占91.7%(288/310例)。经统计学分析,2018年-2019年HFMD住院患儿的病毒构成在不同月份的分布上具有显着差异。2018年在1-10月份检出EV-A71,在5-6月份检出20/33例(60.6%)。2019年在5月、6月、7月、12月各检出EV-A71 1/4例(25%),其余月份未检出。2018年在4-12月检出CV-A16,2019年在1月份、2-8月份检出CV-A16。2018年在5-12月份检出CV-A6,在6-8月份检出277/486例(46.7%),在10-11月份检出177/486例(36.4%);2019年在1-12月份检出CV-A6,在6-8月份检出80/191例(41.9%),在10-11月份检出66/191例(34.6%)。2018年在5-8月份、10-12月份检出CV-A10,在5-7月份检出16/21例(76.2%)。2019年在1月份、4-8月份、11月份检出CV-A10,在5-8月份检出25/30例(83.3%)。2018年在5-9月份、11月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在5-9月份检出62/63例(98.4%)。2019年4-8月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10.2018年-2019年住院患儿中,普通病例占52.6%(491/934例),重症病例占47.4%(443/934例)。普通病例中,检出EV-A71 4/491例(0.8%)、CV-A6 388/491例(79.0%)。重症病例中检出EV-A71 33/443例(7.4%)、CV-A6 289/443例(65.2%)。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病情的HFMD住院患儿的病毒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检出病毒为EV-A71的病例中,普通病例占10.8%(4/37例),重症病例89.2%(33/37例);CV-A16中,普通病例占41.8%(28/67例),重症病例58.2%(39/67例);CV-A6的中,普通病例占57.3%(388/677例),重症病例42.7%(289/667例);CV-A10中,普通病例占43.1%(22/51例),重症病例56.9%(29/51例);其他肠道病毒中,普通病例占51.3%(41/80例),重症病例48.8%(39/80例)。11.住院患儿混合感染中CV-A16+CV-A6有10/22例(45.5%)、CV-A6+CV-A10有9/22例(40.9%)。12.提取出HFMD住院患儿病毒核酸385份,扩增出261株病毒的VP1基因,其中2018年153株(58.6%)、2019年108株(41.4%)。分离出EV-A71 10株(3.8%),其中2018年9/10株(90.0%),2019年1/10株(10.0%),均属于C4a亚型。分离出CV-A16 53株(20.3%),其中2018年15/53株(28.3%),2019年38/53株(71.7%)。有6/53株(11.3%)为B1a亚型,47/53株(88.7%)为B1b亚型。分离出CV-A6 179株(68.6%),其中2018年127/179株(70.9%),2019年52/179株(29.1%),均属于D3亚型。分离出CV-A10 19株(7.3%),其中2018年2/19株(10.5%),2019年17/19株(89.5%)。结论1.2018-2019年重庆地区儿童HFMD的发病具有明显性别、年龄、年份、季节差异。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5岁以下儿童,2019年儿童HFMD的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HFMD全年存在两个发病高峰,主峰为5-7月,次峰为10-12月。2.CV-A6代替EV-A71及CV-A16成为2018年-2019年重庆地区HFMD的主要病原。HFMD的病原构成在不同年份、月份、年龄及临床类型上具有差异。3.随着年龄增大,柯萨奇病毒的感染不断减少,EV-A71的感染减少不明显。4.EV-A71主要在每年1月-10月流行,柯萨奇病毒主要在4月-12月流行;CV-A6有两个流行高峰,为6月-8月、10月-11月,其他病毒感染高峰为4月-9月多见,不同病毒的感染高峰重叠组成了HFMD的双峰感染模式。5.CV-A6是2018-2019年重庆地区HFMD普通病例优势株,也可致重症病例;EV-A71仍是HFMD重症病例的重要病原组成。6.VP1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2018年-2019年重庆地区流行的EV-A71属于C4a亚型;CV-A16为B1b、B1a亚型,并以B1b亚型为主;CV-A6为D3亚型;CV-A10与云南地区、广州地区的流行株同源性强。

刘淼[2](2020)在《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注射疗法治疗组、B组为组织胶+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治疗组,C组为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A组,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于胃镜检查术中预先放置钛夹于曲张胃底静脉两端,阻断部分血流使曲张胃底静脉略塌陷,后应用组织胶+聚桂醇注射液夹心注射治疗,定期胃镜检查。B组:组织胶+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注射疗法”为主,定期胃镜检查。C组:临床治疗对比组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定期胃镜检查。同时记录每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静脉曲张治疗后程度、内镜下治疗过程,术中组织胶及聚桂醇注射情况及钛夹安置情况。后分别于治疗后2周、1月、6月复查胃镜检查,并记录期间(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周期)术后再出血情况、排胶情况、静脉曲张消除情况、钛夹脱落情况及是否发生巨大溃疡、发热、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如术前、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出血和再出血情况,及时内镜检查并处理,并做好出血原因、出血量的记录。统计三组患者相关数据并横向对比;对比三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近期、远期的疗效、治疗后再出血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社会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程度。结果:1.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治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在胃底静脉治疗近期、远期的有效率分别为:近期:A组(93.33%)、B组(84.44%)、C组(50.00%);远期:A组(72.22%)、B组(55.63%)、C组(35.00%)。三组在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上,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2.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组织胶“三明治”夹心疗法治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00%、16.73%、25.00%,组间差异存在,P<0.05,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热、腹腔感染、深溃疡、出血、异位栓塞等,横向比较发现:三组治疗患者在发热、腹腔感染及深溃疡、异位栓塞等方面,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社会功能评定及身心健康评定发现:A组在正常社会日常生活率高于B、C组;身心健康率方面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高于另外对比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5.A、B组组织胶用量平均值对比,A组少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显着,同时未增加出血、死亡等的风险,减少组织胶用量,未见异位栓塞、深溃疡等并发症的增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俊霖[3](2020)在《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实验结果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检查特征并将其与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本地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征及两种疾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共性和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 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将其与非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 果]1.40例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及31例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被纳入研究,男女比例均接近2:1,均以中青年发病为主,艾滋病组以无业人员(67.50%)发病最多,非艾滋病组以农民(45.16%)发病最多。2.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艾滋病组主要为慢性起病,非艾滋病组以亚急性起病为主,两组均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非艾滋病组病例头痛、呕吐症状较艾滋病组严重(P<0.05),艾滋病组合并肺部感染明显多于非艾滋病组(P<0.001)。3.艾滋病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镜检阳性率(66.00%)高于非艾滋病组(54.84%),艾滋病组真菌培养的阳性率(50.00%)低于非艾滋病组(64.52%)。4.非艾滋病组脑脊液白细胞值明显高于艾滋病组(P<0.001),艾滋病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高于艾滋病组(P<0.05)。5.两组抗真菌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外观浑浊,CD8+T细胞、CD3+T细胞计数下降及出现头痛病例预后较差(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艾滋病性隐球菌性脑膜炎单用一种抗真菌药物及联合使用(两联、三联和四联)抗真菌药物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艾滋病及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两者均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发病较多,是重点防治对象。2.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艾滋病组慢性起病为主,非艾滋病组以亚急性起病为主,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3.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明显高于艾滋病组。4.出现头痛、脑脊液外观浑浊、CD8+T细胞、CD3+T细胞计数降低的病例预后更差,临床应高度警惕。

刘瑶[4](2017)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差异,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482例,根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202例和非糖尿病组280例。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并发症,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脓肿特点以及影响治疗和转归的因素。结果:1.482例肝脓肿患者中,有41.9%合并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中合并恶性肿瘤比例高于糖尿病组(4.5%vs 10.7%,P=0.013)。2.糖尿病组肝脓肿患者平均年龄比非糖尿病组大5岁左右(61.10±12.61 vs 56.4 ± 15.63,P<0.01)。3.并发症方面,糖尿病组出现胸腔积液(48.5%vs 36.8%,P=0.010)、反应性胸膜炎(26.2%vs 18.6%,P=0.044)、脓肿破裂(2.5%vs 0.0%,P=0.013)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4.症状及体征方面,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出现乏力(8.9%vs 3.6%,P=0.013)症状多见,而右上腹痛体征少见(19.7%vs 38.9%,P=0.036)。5.实验室检查方面可见,糖尿病组肾脏功能:尿素氮(>8.2mmol/L)(21.3%vs 11.8%,P=0.005)、肌酐(>133umol/L)(8.4%vs 2.9%,P=0.007);空腹血糖(>7.0mmol/L)(81%vs 13%,P<0.01);肝功能:谷草转氨酶(>50 U/L)(33.7%vs 24.3%,P=0.024)水平以及低蛋白血症(<30 g/dL)(54.5%vs 37.1%,P<0.01)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6.影像学方面糖尿病组脓肿直径>10cm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4.9%vs 6.3%,P=0.01)。7.细菌学结果中,脓液培养可见糖尿病组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组(84.8%vs 56.9%,P<0.001),而大肠埃希菌在非糖尿病组多见(3.8%vs 18.5%,P<0.001)。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多合并胸腔积液、反应性胸膜炎等,易误诊、漏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等炎症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诊断。2.与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多高龄、血糖水平高、脓肿直径较大、易发生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脓肿破裂等情况,给临床治疗增加困难,需提高警惕,有效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3.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治疗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及时行侵入性治疗。目的:研究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共613例,其中有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的肝脓肿患者共202例,培养出病原菌215株。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血培养、脓液培养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预后等情况。结果:1.在培养出的215株肝脓肿病原菌中,85.1%(183株)为革兰阴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阳性率为67.0%(144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0%(28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链球菌属最多见5.6%(12株),其次为肠球菌属4.2%(9株)。培养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2.3%(5株)。2.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超过50%。大肠埃希菌中可见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肟等多种药物耐药率>50%,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也<60%。此外,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对于青霉素的敏感性均<60%。5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100%。3.大肠埃希菌性肝脓肿病死率为17.9%,真菌性肝脓肿病死率为60.0%。临床需提高警惕。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肝脓肿的最常见病原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加他唑巴坦或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肝脓肿的革兰阴性杆菌仍旧保持高度敏感的抗菌活性,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选择。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耐药严重,临床需加以重视,对于革兰阳性菌肝脓肿,最好避免将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作为首选。对于严重革兰阳性菌肝脓肿,糖肽类抗菌药物可供选择。大肠埃希菌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病死率高,临床需提高警惕。目的:观察IL-22在2型糖尿病、肝脓肿及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等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0例、肝脓肿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的血浆,ELISA法检测其血浆IL-22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1.2型糖尿病组[(115.2±17.04)pg/mL]、肝脓肿组[(116.2±16.43)pg/mL]、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组[(123.1±13.96)pg/mL]的IL-2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61.7±23.2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糖尿病的肝脓肿组患者血浆IL-22水平[(103.3±13.00)pg/mL]低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组患者[(123.1±13.9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及肝脓肿患者血浆的IL-22水平显着低于健康人群;2.无糖尿病的肝脓肿患者血浆IL-22水平较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张玲荣,张缭云,薛瑞霞,仇丽霞,高玲[5](2012)在《山西病毒性肝炎人口学特征与病原及临床类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山西地区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的人口学特征与病原和临床类型之间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 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病毒性肝炎2 263例,总体分布上以男性(73.27%)和青壮年为主(50.00%),病原分布均以乙型为主(73.80%),未定型其次。各年龄段临床特点为:40岁之前各型肝炎分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40岁以后,肝硬化跃居首位;病原学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均以乙型为主,未定型其次。不同性别患者间病原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56,P<0.001);不同性别的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7,P=0.034)。结论在山西,男性和青壮年是肝炎的多发群体,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主要的临床类型和住院对象;女性患者中未定型肝炎病例数多,应关注新的病原体感染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方面的检测;实际工作中在对青少年进行甲型肝炎预防接种的同时,需注意对成年甲肝易感者的保护。

王晓娟,王玲,卜秋宁,刘鹏,耿家宝,付红伟,朱永红[6](2011)在《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构成。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检测2007-2008年吉林(59例)、河北(54例)、山东(28例)、江苏(28例)、新疆(20例)等地急性病毒性肝炎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患者抗-HAV IgM、抗-HBc IgM、抗-HCV IgM、抗-HDV IgM和抗-HEV IgM。结果 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肝炎(HA)7例(3.70%),乙型肝炎(HB)65例(34.39%),丙型肝炎(HC)17例(8.99%),戊型肝炎(HE)71例(37.57%),未分型肝炎11例(5.82%),重叠感染18例(9.53%)。重叠感染以HBV/HEV常见。甲、乙、丙、戊及未分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9.43、36.42、45.23、50.24及32.91岁。各型肝炎男女性发病比为1.83∶16.00∶1。结论在本研究群体中HBV和HEV是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发病性别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与以往相比有后移现象,其中HE最为明显,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李立琴,王亚琼,王化勇[7](2009)在《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诊断与疫情报告之间的差距,准确掌握北京市密云县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基线资料,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2008年网报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例数为455例,核实确诊305例,符合率为67.03%。305例中甲型病毒性肝炎3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0.98%;乙型病毒性肝炎161例,占52.79%;丙型病毒性肝炎27例,占8.85%;丁型病毒性肝炎1例,占0.33%,戊型病毒性肝炎58例,占19.02%;未分型肝炎55例,占18.03%。2005~2008年,密云县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以乙型为主,甲型比例很小,但戊型肝炎的发病不容忽视。结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应为当前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同时继续定期开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监测。

沈敦,刘婕,岳峰[8](2006)在《小儿病毒性肝炎243例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以指导小儿肝炎的预防与临床诊断。方法用ELISA法对243例住院病人进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小儿甲型肝炎129例,占53.1%,乙型肝炎49例,占20.2%,双重感染23例,占9.5%,未定型肝炎29例,占11.9%;急性肝炎190例,占78.2%,重型肝炎27例,占11.1%,慢性肝炎20例,占8.2%。结论小儿肝炎以甲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徐葵花,熊河明[9](2000)在《重型病毒性肝炎18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与其发病年龄和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重型肝炎的血清病毒标志物 ,并对 12 2例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189例重型肝炎中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2 .12 %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发病年龄以 2 0岁以上为主 ,HBV感染是主要病因 ,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较多见。 189例中 ,治愈 2 9例 ,好转 2 0例 ,自动出院 18例 ,病死 12 2例。结论 :HBV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应引起重视。

谈逸云[10](2008)在《病毒性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目的:通过系列血清检测,对临床病毒性肝炎作病原学分析。方法: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采集病例系列血清及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RT-nPCR方法行粪便戊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各型肝炎中临床最易在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之间造成误诊。结论:系列血清检测可提高临床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比较目的:比较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的症状特征。方法: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比较各型肝炎症状特征指标。结果:男性青壮年是乙肝的高发人群,甲肝(39.70±15.86)和乙肝(39.84±11.69)较戊肝发病年龄轻(49.00±14.52);甲肝患者发热的比例(80%)最高;乙肝患者血清ALT(1391.47±566.17U/L)、AST(832.43±786.52U/L)水平和胆红素异常率(100%)在各型肝炎中最高;而戊肝的前白蛋白(0.09±0.06g/L)、白蛋白(38.81±4.10g/L)、C3(0.80±0.41g/L)、C4(0.18±0.17g/L)、CHE(5920.42±1403.73U/L)等指标在各型肝炎中均最低,而其胆汁酸TBA(215.95±155.24μmol/L)在各型肝炎中最高。结论:戊肝的肝损伤相对其他几型肝炎更严重。第三部分2005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分析目的:分析2005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海市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报告资料、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信息,运用质量分析指标(报告率、及时率、完整率、更正率、正确率)评估报告质量。结果:2005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92.79%,其中二级医院及时率较社区医院及时率高:完整率以病例工作单位信息缺失较严重,另有部分病例联系电话缺失;住院病例医院及时更正率76.87%;报告正确率65.5%。结论:2005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质量较好,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因临床诊断的错误而造成报告错误。

二、病毒性肝炎20例病原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毒性肝炎20例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8年-201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及标本采集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2.结果
    2.1 2018年-2019年门诊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分析
    2.2 2018年-2019年住院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3 2018年-2019年HFMD患儿肠道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病毒71型疫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实验结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实验结果分析及其与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念珠菌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脓肿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2的水平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致谢

(7)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检测项目
    1.4 检测方法
    1.5 试剂
    1.6 诊断及分型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学分型情况
        2.1.1 总体情况:
        2.1.2 临床诊断与实验室分型诊断情况:
        2.1.3 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情况:
        2.1.4 未分型肝炎诊断情况:
    2.2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3 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总体情况
        2.3.1 接报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2.3.2 血清学分型或流行病学调查后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2.3.3 密云县2005~2008年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
3 讨论

(8)小儿病毒性肝炎243例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学分类
    2.2 临床分型
3 讨论

(10)病毒性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2005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传报质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病毒性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病毒性肝炎20例病原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年-201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D]. 毕方川.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的研究[D]. 刘淼.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3]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实验结果分析研究[D]. 王俊霖.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特征研究[D]. 刘瑶.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5]山西病毒性肝炎人口学特征与病原及临床类型分布规律研究[J]. 张玲荣,张缭云,薛瑞霞,仇丽霞,高玲.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02)
  • [6]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调查[J]. 王晓娟,王玲,卜秋宁,刘鹏,耿家宝,付红伟,朱永红.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03)
  • [7]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调查[J]. 李立琴,王亚琼,王化勇. 首都公共卫生, 2009(06)
  • [8]小儿病毒性肝炎243例病原学分析[J]. 沈敦,刘婕,岳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4)
  • [9]重型病毒性肝炎189例临床分析[J]. 徐葵花,熊河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0(04)
  • [10]病毒性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谈逸云. 复旦大学, 2008(03)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