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试点

一、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为试点(论文文献综述)

贺华良,薛进,邱林,丁文兵,李有志[1](2021)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机遇与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农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一线的刚性需求。然而,农科毕业生首选留在城市发展,是当前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国涉农高校以及农科专业应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响应社会重大关切,完善新农科内涵建设。以湖南农业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为例,分析"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与机遇,并基于当前"智慧农业"的发展态势开展多向培养的改革探索,以此全面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三农"服务能力,加强对农业的贡献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有担当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祁春节,王刘坤,曾光,雷泽奎[2](2021)在《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梳理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农林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总结"新农科"背景下对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这3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3种类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设想,并对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1)"新农科"背景下,大多农林类院校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未有明显区别且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农林类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应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及配套保障机制;(2)校企联合、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是当前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政府、企业等力量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培养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愿;(3)部分农林类高校已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农林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改革经验。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教育、农业部门以及全国农林类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高萍,魏松红,董辉,鲁莹,杨雪清,王洪平[3](2020)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文中认为实践性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改进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易玉凤[4](2020)在《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文中指出

李娜[5](2020)在《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文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建设状态数据为依据,从反映教学产出的八个毕业要求因素,即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角度对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进行阐述分析。根据“一践行、三学会”的培养要求,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践行师德、遵守教育规范,拥有良好的教育情怀,肯吃苦,乐于奉献,愿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不息;在学会教学方面,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生物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够解决中学生物学教学复杂问题,能够示范、引领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学会育人方面,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竞争和合作能力,掌握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特点,开展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国、爱家教育;在学会发展方面,做到求真、诚信、反思、奉献,能够组织研究性教学探究性实验、野外调查、教研课题研究,并能自我运用,终身学习,不断实现教学能力持续提升。不过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教科研、信息化能力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处理。因此,在教育教学改进过程中,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发扬专业优势,培养学生专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过程性管理,实现全员育人。加入国家“双万计划”,建设一流专业,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王晨[6](2019)在《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高等学校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学校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成果产生的重要源泉。次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次月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各高校成立“2011协同创新中心”。本次研究依托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对高校依托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确定各个核心概念的界定,然后对普通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研究,接着主要将湖南农业大学两个创新班与其对应专业的普通班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创新班与普通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差别;再通过对四个班级同学发放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学习参与、自我效能、创新思维和能力等各个方面实验班学生的表现都优于普通班,也发现了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人才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不相对应,还需进一步提高实验班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最后针对高校依托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宋彦科[7](2019)在《基于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研究 ——以湖南为例》文中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农业科技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等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不同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但是依然普遍存在农业科技金融投入力度小、农业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金融支持缺乏、农业科技保险缺失等问题。因此,针对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从金融支持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来保障湖南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不同创新主体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特性。第四部分对湖南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拓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金融服务、提高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多层次金融支持、加快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不同主体间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等。

南宫自艳[8](2018)在《提高植物保护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植物保护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本身思想不端正和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自身指导论文的实践,从提前给予学生充分毕业实习指导、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优化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等几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植物保护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实现本科教育培育研究型人才的目标。

王满囷,田春培,周爱明,刘晓艳,侯明生[9](2016)在《大学生校外实习方式比较研究——以6所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界定校外实习内涵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对6所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校外实习进行调查,将校外实习分为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两种方式,根据6所院校两种方式的差异比较,发现两种实习在实习效果上存在很严重的差距,因此根据比较分析总结出实习方式差异的影响因素。

高萍,王洪平,董辉,方红[10](2016)在《害虫田间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害虫田间技术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一门田间实践课。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植保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害虫田间技术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为试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为试点(论文提纲范文)

(1)“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机遇与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困境分析
    (一)城市现代化蓬勃发展与农村教育资源持续短缺的巨大反差
    (二)没有情怀的资本对农业的掠夺,加剧了农科毕业生就业环境的恶化
    (三)农科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与实施的短板
三、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机遇
    (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及智慧农业带来的机遇
四、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一)课程思政、“大国三农”一流课程建设和农科专业文化氛围的融合
    (二)省属(地方)院校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思考
    (三)“农民教授型”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创新,加强“知农、爱农”活榜样的力量
五、结语

(2)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农业农村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保障机制
    1.3 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
    1.4 文献评述
2 农业农村技术需求对人才培养现实问题及新要求
    2.1 农林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及新要求
    2.2 农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及新要求
    2.3 农林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及新要求
3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保障机制
    3.1 农林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保障机制
    3.2 农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保障机制
    3.3 农林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及保障机制
4 适应3种类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设想
    4.1 农林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4.2 农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4.3 农林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5 基于3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几个案例分析
    5.1 农林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
    5.2 农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5.3 农林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为例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措施
    1.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1.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1.2 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2.1 改进实践教学手段
        1.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3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3.1 加强实验室建设
        1.3.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1.4 优化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2 改革效果

(5)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概念界定
        1.1.1 教学质量
        1.1.2 教学质量标准
        1.1.3 教学质量评价
    1.2 国外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1.3 国内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
2、“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现状分析
    2.1 生物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大修订
    2.2 课程矩阵: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分析
    2.3 问卷调研总体情况分析
    2.4 毕业要求达成初步分析
        2.4.1 学科素养达成度分析
        2.4.2 考试成绩分布分析
        2.4.3 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
        2.4.4 考试成绩主成分分析
    2.5 “一践行、三学会”对毕业生提出的总要求
        2.5.1 践行师德方面
        2.5.2 学会教学方面
        2.5.3 学会育人方面
        2.5.4 学会发展方面
    2.6 “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的具体实践
        2.6.1 践行师德的具体实践
        2.6.2 学会教学的具体实践
        2.6.3 学会育人的具体实践
        2.6.4 学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3、提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措施
    3.1 生物科学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3.1.2 毕业要求的部分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3.1.3 本专业的优势发挥不明显
        3.1.4 学生的工作表现
    3.2 生物科学教学质量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3.2.2 课程教学的因素
        3.2.3 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3.3 提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措施
        3.3.1 与时俱进,全面贯彻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目标
        3.3.2 进一步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3 强化教学质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造金课
        3.3.4 进一步发扬专业特色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3.3.5 加强学生过程性管理,实现多元化评价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6)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概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2011计划
        2.1.2 协同创新
        2.1.3 高等农业院校
        2.1.4 协同创新中心
        2.1.5 创新人才
        2.1.6 实验班
    2.2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概述
        2.2.1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2.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2.3 创新人才培养动力
        2.2.4 高校培养人才依托主体
第三章 2011 计划实施背景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概况
    3.1 国内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3.2 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3.2.1 实验班成立与发展
        3.2.2 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
        3.2.3 实验班人才培养机制
        3.2.4 实验班课程设置
    3.3 普通班人才培养模式
        3.3.1 普通班成立与发展
        3.3.2 普通班人才培养目标
        3.3.3 普通班人才培养机制
        3.3.4 普通班课程设置
    3.4 实验班与普通班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3.4.1 培养目标的比较
        3.4.2 培养方式的比较
        3.4.3 课程设置的比较
        3.4.4 培养成效的比较
第四章 调查问卷设计及研究结果
    4.1 调查问卷的选择及维度设置说明
        4.1.1 调查问卷的选择
        4.1.2 维度设置说明
    4.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4.3 调查研究结果
        4.3.1 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学习氛围
        4.3.2 学生学习参与的差异
        4.3.3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差异
        4.3.4 学生自我效能的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2011 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讨论
    5.1 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5.1.1 各方资源深度融合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5.1.2 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5.1.3 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
    5.2 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2.1 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2.2 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5.3 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快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5.3.1 采取“结果+过程”的创新性评估方式
        5.3.2 增加创新性“微课程”安排
        5.3.3 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5.3.4 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研究 ——以湖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科技创新
        2.1.2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1.3 农业科技金融
        2.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2 农业科技金融相关理论
        2.2.1 创新理论
        2.2.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2.3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4 融资啄序理论
3 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分析
    3.1 农业科技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分析
        3.1.1 农业科技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
        3.1.2 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分析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分析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
        3.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分析
    3.3 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分析
        3.3.1 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
        3.3.2 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金融需求分析
    3.4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及金融需求分析
        3.4.1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创新特点
        3.4.2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金融需求分析
4 湖南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湖南农业科技发展基本现状
    4.2 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分析
        4.2.1 政府支持现状及问题
        4.2.2 信贷融资现状及问题
        4.2.3 风险融资现状及问题
        4.2.4 股权融资现状及问题
        4.2.5 基于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实证检验
    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分析
        4.3.1 政府支持现状及问题
        4.3.2 信贷融资现状及问题
        4.3.3 农业保险、担保现状及问题
    4.4 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分析
    4.5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分析
    4.6 湖南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匹配性分析
5 加强湖南不同创新主体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5.2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金融服务
    5.3 提高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
    5.4 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多层次金融支持
    5.5 加快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5.6 支持不同主体间科技金融协同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提高植物保护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毕业论文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意义
二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责任不明确
    (二) 学生本身思想不端正、重视程度不够
    (三) 学校和学院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不够
三提高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 提前给予学生充分、适当的毕业实习指导
    (二) 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
    (三) 学校和学院优化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10)害虫田间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2 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 扩大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学效果
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结语

四、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为试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机遇与改革探索[J]. 贺华良,薛进,邱林,丁文兵,李有志. 高等农业教育, 2021(05)
  • [2]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 祁春节,王刘坤,曾光,雷泽奎. 中国科技论坛, 2021(09)
  •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高萍,魏松红,董辉,鲁莹,杨雪清,王洪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23)
  • [4]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D]. 易玉凤.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5]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D]. 李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6]2011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为例[D]. 王晨.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基于不同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研究 ——以湖南为例[D]. 宋彦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提高植物保护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探讨[J]. 南宫自艳. 教育现代化, 2018(01)
  • [9]大学生校外实习方式比较研究——以6所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J]. 王满囷,田春培,周爱明,刘晓艳,侯明生. 华中昆虫研究, 2016(00)
  • [10]害虫田间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高萍,王洪平,董辉,方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