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一、也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论文文献综述)

魔力科学小实验[1](2021)在《悬指起重物——认识杠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文中研究表明说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的阿基米德不仅发现了杠杆原理,还证明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来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定律。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希伦王让工匠打造了一顶纯金王冠,国王疑心工匠私吞了黄金,但王冠的重量又没有减少,这个问题可难倒了国王和诸位大臣。于是,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了假。最初,阿基米德面对这个难题也是无计可施。

冯锐[2](2020)在《趣味地震学(21):尤里卡,阿基米德撬动了地球》文中研究指明地球不是绝对刚体,它的柔软性质在很大的程度上借助于流体(液体、气体和流变体)。除非水汽停运、岩浆凝固、冰封星球,地震就不再折腾了。第1个做流体实验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图1)(Archimedes,287—212 B.C.)。国王请他鉴定王冠是否纯金打造,百思不解之时,忽然从溢出的洗澡水量获得了灵感:如果把王冠浸在水中就可以知道它的

刘志海[3](2020)在《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提高综合科学素养》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1]。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好具有学科特色的基础性和拓展性实验,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嵩,宋雅娇[4](2019)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喜欢讲"测量王冠"的故事,认为这是个密度问题而非浮力问题。但这个故事却又是常用教科书中的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个浮力问题还是个密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而透过文字分析故事背后阿基米德推理的逻辑,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理解物理学史,而且当年科学家的思路对于我们引发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胡小波[5](2019)在《希罗力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力学思想史的探讨是理解力学与物理学在近代早期的融合或近代科学兴起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解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必要条件,更加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与自然的关系、数学物理学的兴起,甚至是现代性的产生过程。然而以柯瓦雷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史家所形成的编史学传统认为近代力学诞生于惯性定律,传统的力学史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惯性定律及其前提条件和后续影响上,而没有关注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即强调近代的力学理论而忽略了对力学实践的细致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力学编史学传统对于古希腊的力学思想的关注不够甚至忽略,因为从十七世纪力学家所讨论的某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近代的力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延续着古希腊力学。如果不了解古希腊力学,就不可能深入地理解近代力学的发展。因而要描绘更全面的力学图景,不仅要关注抽象的力学定律和原理,也要关注物质性的力学实践,更要追溯力学在古希腊的渊源。古希腊的力学传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亚里士多德传统、阿基米德传统、亚历山大里亚的理论传统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技术传统。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力学并非关于自然物的理论,而是关注构造和操作机械等人工物,以完成自然本身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力学不讨论自然运动,而是讨论违反自然的运动,各种力学实践也被认为超出了关于自然知识的物理学范围,从而形成了力学与自然哲学(或者物理学)的对立,以至于理性的古希腊人对力学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并将力学以及人工构造物置于形而上学之下。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力学沿着两大方向发展,一种是更加数学的和理论的,另一种是更加实践的和技术性的。前者以阿基米德为代表,后者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为代表,希罗是该学派的核心人物。希罗(Heron of Alexandria,约公元10-70年)的研究领域涉及力学、数学、光学和机械学等诸多方面,流传下来的着作主要有《力学》和《气动力学》等十一部着作,现汇编于《希罗全集》中。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希罗力学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对希罗原始文献的研究,完成了对希罗力学的历史发展、内容范围和特点等方面的系统整理和总结,尽力勾画出一幅能够全方位展现希罗力学思想的图景。本文具体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希罗认为力学科学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前者包括几何学、算术、天文学和物理学,纳入了诸如力和重量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后者包括金属加工、建筑、木工、绘画和与这些技艺相关的手工活动,主要与实践者的专业活动相关。他的力学文本呈现了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双向互动,力学实践通过力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得到发展,而这种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需要的解释又刺激了力学理论的发展。在《力学》中,希罗描述了五种简单机械,即轮与轴、杠杆、楔子、滑轮和螺旋,并将秤作为所有机械的解释模型,使所有机械现象得到解释。在《气动力学》中,希罗不仅基于空气的性质描述了许多让人感到惊奇的气动装置,而且也使用秤来解释其中的虹吸管装置。希罗将秤作为一种对力学机械进行解释的模型,一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消除了机械或者力学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因为机械因其产生的结果看起来似乎很奇妙或悖谬而被认为超出了关于自然知识的物理学范围,秤的模型把机械的运作追溯到自然原理,使机械和其他力学现象整合到自然哲学的解释框架中,随着力学现象的被解释,它们就成为物理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它的挑战。其二,希罗所生活年代的数学主流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几何学,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精确数学形式和充分发展的演绎论证的实践,而在诸如土地测量、贸易、建筑或管理等领域的实践者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基于数值计算和近似值,通常被视为数学的“应用”甚至“较低”的形式。在这一幅数学实践极为两极化的图景中,希罗增加了一些描述,应用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式的证明和方法发展了更具力学性(或者机械性)和实用性的几何学,将力学、计算和测量被纳入几何学中,反映出这种两极化的中间部分——两者的融合。希罗的几何力学展示了从几何工具到机械工具、从几何对象到机械对象的过渡,一方面通过将几何学应用到力学中,把证明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工具(或仪器)证明,为几何学创造了一个权威性基础;另一方面把力学证明和阿基米德式证明联系起来,认为力学是一种基于证明的理论性学科,但是他的力学几何比传统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几何具有更大的有效性范围。此外,希罗极大地扩展了几何学在社会和现实语境中的力量,模糊了专业数学和几何学之间的界限,而这种界限常常被用来贬低与理论有关的实用技能。在几何力学的应用过程中,希罗不仅把力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表达工具,而且突破了数学(主要是几何学)的纯粹逻辑角色,将数学与力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其三,希罗力学中所涉及最多的是自动机,通过追溯自动机的词源发现,其本质不仅有现代所定义的“自动化”,更有物品的自发式生产,即出现当下图景中不该出现的事物,也就是说自动机实际上并不是试图完美地模仿生命体,而是要超越生命体,通过它们作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构造物的地位来产生奇迹和敬畏,然后将其用于宗教热情。在古希腊宗教节日游行和神庙中对自动机的使用,不仅是古希腊宗教体验中多方面的人与神的互动的一部分,凸显了其宗教或者政治功能,而且把机械的专业知识与神圣的技艺联系在一起。就希罗而言,他的自动机描述可以被用来探讨盛大游行背后大量的宗教和世俗权力的特点,把从宗教实践中得到的灵感运用到其他发明中,明确的表示一些发明是用于神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希罗的自动机与神以及神话之间的联系是他进行力学实践的核心,即他认为技术和神的力量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神话成为力学实用技术的渊源,有助于提高实用技术在知识层次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宗教语境中的惊奇被发展成由机械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展示引发的惊奇,在语境之外表现为更多的人从事力学。通过对希罗力学语境化的分析,构建了一幅古希腊思想中关于自动机的可靠图景。其四,希罗使用“惊奇”的概念回应了亚里士多德对实用知识的批判,把智力成分添加到力学的效用中,消除了惊奇和实用之间的区别,把实际效用中的消极部分从力学中剔除;希罗认为通过知觉来论证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产生的奇妙景象直接来论证——是优于哲学论证的,提出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的力学在认识论上可以与哲学相提并论,但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实践后果。在此基础上,希罗构建了一幅作为强大而独立的知识形式的力学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希罗没有着眼于描述力学实践的“技术进步”,而是对力学装置所涉及的安全作了哲学上的意向性思考,认为力学与哲学在最终的追求目的上是一致的——宁静,而在数学家与哲学家的论战中,他又把力学作为一种论证的工具来反对哲学家,试图贬低哲学家的论述,将两者的方法论置于相互竞争的位置,认为哲学家的方法是似是而非的且是不确定的,而数学家因为几何论证是不容置疑的最终获得成功。在此希罗意义上的“哲学”大致呈现出两个含义,首先把它描绘成一个综合的探究领域,即普遍意义上的“爱智慧”;其次将哲学分为内容上相互交叉但实践者又是不同的两类:哲学家和数学家的各自领域。其五,《力学》的早期传播得益于《数学汇编》第八卷的摘录和伊本·路加的阿拉伯语译本。在康曼丁那的拉丁语译本完成之后,包括希罗对五种简单机械的理论处理在内的力学思想被圭多巴尔多和伽利略采用,将其作为十六世纪理论力学的组织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近代力学体系构建的尝试。相比之下,《气动力学》可能由于所描述的气动装置被归为“魔法的运作”,虽然对当时的理论力学贡献不大,但也激发了欧洲世界的人文学者、数学家、工程师和工匠对力学的兴趣,并为这些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布翁塔伦等人对希罗的气动力学进行了实践,所设计建造的普拉托利诺花园可以被视为《气动力学》的现实版本,而比林库乔和和阿莱奥蒂等人对《气动力学》的评论与注释,实现了古代的气动力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此外希罗对空气的认识对伽利略、波义耳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物质理论的诞生。关于希罗力学着作的传播与影响,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也体现了希罗及其力学文本在近代科学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总之,通过对希罗力学思想的整体研究,丰富了古希腊力学思想,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流与变,澄清了古希腊的“力学”及其相关的概念,不仅有助于重新评价希罗和古希腊力学,而且有助于理解世界图景的力学化进程,对力学史的研究大有益处。

尤明庆[6](2017)在《浮力杂谈》文中提出固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力是流体力学以及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也与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摘录了文献中关于浮力定律的若干论述,并给出一个简化证明;分析了多种浮力现象及所含力学原理以供课堂教学参考.

汪晓辰[7](2017)在《科学故事在科学教育中的利与弊——以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实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家的奇闻轶事已经成为科学传播中的重要部分,很多人通过科学故事了解到许多科学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科学成果,对公众认识和理解科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过度夸大科学发现的戏剧性使科学故事被歪曲成了科学神话,对受众造成了"科学家故事就是科学发现的事实"的错误影响。

汪学均[8](2016)在《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础教育信息化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段,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促进所有学校师生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规划》·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育,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教师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实现公平首先是教师资源的配置均衡。实际情况是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失衡问题长期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把优质教师资源输送到农村去,但优质的教师资源向城市聚集的趋势显着。实践证明,城乡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政策配置教师资源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鸿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逐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但现存的同步课堂存在教学环境不完善、教学模式不丰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与优化,探求有效的应用模式、评价方法。论文利用文献调研、数学建模和实验教学等方法,开展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系统设计,探索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分析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和有效性。论文主要贡献体现在:(1)设计了新型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对现有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考察、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理论,设计了具有远程同步双向交互特征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该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系统具有主播教室和同步教室同步共享教师资源、远程互动教学、生—生互动等典型特征。通过系统集成应用证明,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2)探索了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改进策略。在分析单一课堂中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经典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在新型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下开展各种模式教学活动的互动方式和教学程序。(3)分析了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的互动参与特征。针对现实同步课堂中同步班级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显着低于主播班级的现象,论文首先提出了远程(同步教室)与本地(主播教室)相比较的同步课堂教学参与度评价方法;其次,结合实例研究,归纳出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参与度特征,使同步班级学生和主播班级学生具有趋于一致的课堂教学互动参与度。(4)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设计系列教学活动,采用问卷调查、知识测验等实证方法,证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能带来较可靠的教学效果。研究的主要成果适用于城市和农村中小学之间开展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或者其他任何需要共享优质教师资源的教育机构之间开展此类教学。本研究成果为优质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可靠的新途径。

胡平[9](201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地球总是围绕着太阳转动"说起,叙述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化的现象,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形成碎片化教学的原因,尝试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提出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联结的方向:有整体生命力的联结、有辩证统一时空的联结和有教育价值诉求的联结.

巫亚珍[10](2013)在《阿基米德和浮力定律的发现》文中认为公元前287年.在古希腊的叙拉古.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如图1).阿基米德的一生中有许多发现.其中最着名的要算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了.关于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叙拉古一年一度的祭神节快要到了,国王让金匠为他做一顶金王冠庆祝节日.很快,金灿灿的王冠送来了,纤细的金线密密地织成了各种花样,可谓巧夺天工,质量正好与国王给的金子相同.国王非常满意,重赏了金匠.后来有人说金匠在王冠里掺了银,

二、也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论文提纲范文)

(1)悬指起重物——认识杠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趣味地震学(21):尤里卡,阿基米德撬动了地球(论文提纲范文)

1 浮力定律和重力均衡
    1.1 浮力定律
    1.2 重力均衡
2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
    2.1 魏格纳的思路
    2.2 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2.3 板块分离与汇聚
3 地球内部的热结构
    3.1 地幔的流变性
    3.2 地壳内的热结构
4 结尾

(3)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提高综合科学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课程要联结课本知识和真实世界,实验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近于应用
?如何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启发和乐趣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总结

(5)希罗力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内容
第2章 希罗之前的古希腊力学发展
    2.1 古希腊力学的范围
        2.1.1 重物的提升
        2.1.2 武器投掷装置
        2.1.3 模仿生命体
        2.1.4 提水装置
        2.1.5 球的制作和天体模型
    2.2 阿契塔与力学科学的建立
    2.3 亚里士多德力学
        2.3.1 力学的认识论地位
        2.3.2 作为力学分支的运动学
        2.3.3 《力学问题》
    2.4 阿基米德力学
        2.4.1 《论平面的平衡》与《论浮体》
        2.4.2 阿基米德机械
    2.5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2.5.1 克特西比乌斯
        2.5.2 拜占廷的斐洛
        2.5.3 维特鲁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希罗力学文本中的实践与解释模型
    3.1 《力学》
        3.1.1 五种简单机械
        3.1.2 机械的解释模型:秤
        3.1.3 简单机械的组合
    3.2 《气动力学》
        3.2.1 气动力学装置
        3.2.2 气动力学理论
        3.2.3 虹吸管原理及其解释模型
    3.3 杠杆与圆:希罗关于秤的思想来源
        3.3.1 柏拉图的称量技艺
        3.3.2 《力学问题》中的秤
        3.3.3 阿基米德对秤的类比
    3.4 力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融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希罗的几何力学
    4.1 数学的理论与实践
        4.1.1 数学与作为其分支的力学
        4.1.2 近东的实践几何学传统
        4.1.3 阿基米德几何学中的力学方法
    4.2 希罗的几何力学
        4.2.1 计算、测量与希罗公式
        4.2.2 几何学中的力学方法
        4.2.3 力学的几何学化
        4.2.4 几何学与专门知识
    4.3 力学在其它数学分支的应用——以光学为例
        4.3.1 屈光学
        4.3.2 反射光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更广泛语境下的希罗力学分析——以自动机为例
    5.1 现代学术中的古代自动机
        5.1.1 作为哲学工具
        5.1.2 作为娱乐玩具
        5.1.3 作为科学工具
        5.1.4 语境的问题
    5.2 古希腊思想中的自动机
        5.2.1 词源与词形
        5.2.2 自动之门与移动的祭仪雕像
        5.2.3 自动机和惊奇
        5.2.4 自动机的主题
    5.3 宗教游行中的自动机
        5.3.1 节日游行与泛感官化的体验
        5.3.2 狄奥尼索斯的自动神殿
        5.3.3 阿提库斯的泛雅典娜节船
        5.3.4 永无止境的泉水
        5.3.5 宗教游行自动机对政治的影响
    5.4 神庙自动机
        5.4.1 作为净化与重生的轮子
        5.4.2 祭坛上的雕像
        5.4.3 神庙之门
        5.4.4 其它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希罗力学中的哲学思考
    6.1 力学实践与哲学惊奇
        6.1.1 惊奇与人工构造物的实用性
        6.1.2 知觉的论证
        6.1.3 哲学惊奇
    6.2 内心宁静的追求
        6.2.1 弩炮技艺的文本叙述
        6.2.2 战争的威胁与安全的追求
        6.2.3 力学与哲学在追求上的一致性
    6.3 对哲学家的反对
        6.3.1 作为构造人工物的力学与哲学的竞争
        6.3.2 作为数学分支的力学与几何论证的不容置疑
        6.3.3 希罗的范式论证与元数学修辞传统
    6.4 古代力学的哲学接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希罗力学的传播与影响
    7.1 帕普斯《数学汇编》与希罗力学
    7.2 希罗力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7.2.1 伊本·卢卡与《力学》的阿拉伯译本
        7.2.2 《力学》第二卷的波斯语抄本
    7.3 希罗力学在西方的传播
        7.3.1 《力学》阿拉伯译本在西方的传播
        7.3.2 《气动力学》在西方的传播
    7.4 希罗力学的影响
        7.4.1 普拉托利诺花园——希罗气动力学的近代实践
        7.4.2 古代的气动力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
        7.4.3 微粒思想与近代物质理论
        7.4.4 圭多巴尔多与《力学之书》
        7.4.5 斜面问题的近代处理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和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希罗着作列表
附录 B《力学》目录
附录 C《气动力学》目录
附录 D《力学问题》的35 个问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浮力杂谈(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冠澡盆的故事
2 浮力现象的若干事例
3 落水跳水而不溺水
4 结语

(7)科学故事在科学教育中的利与弊——以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以阿基米德的故事为例
    1.1 最早记载及现在的传播
    1.2 传说的真实性
    1.3检验与结论
2 科学故事在科学教育中的正面效果
    2.1 增加了科学教育的趣味性
    2.2 消除科学的神秘感
3 科学故事在科学教育中的负面效果
    3.1 过分夸大了科学发现的戏剧性
    3.2 将科学家形象过度神化和脸谱化
4 结论

(8)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同步课堂
        1.2.2 教学环境
        1.2.3 教学模式
        1.2.4 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
        1.2.5 教学效果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2.1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据
        2.1.1 班级授课制理论与双轨教学理论
        2.1.2 交往行为理论与教学互动理论
        2.1.3 分布式学习理论与分布式教学环境理论
        2.1.4 教学环境设计的功能导向理论
    2.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物理环境设计
        2.2.1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自然环境设计
        2.2.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设施环境设计
        2.2.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时空环境设计
    2.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信息环境设计
    2.4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设计
    2.5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系统集成
        2.5.1 同步课堂教学环境3D效果
        2.5.2 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系统构成
        2.5.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功能检验
    本章小结
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1 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研究
    3.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探索
        3.2.1 单一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3.2.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3.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探索
        3.3.1 单一课堂中的讨论式教学模式
        3.3.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中的讨论式教学模式
    3.4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
        3.4.1 单一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3.4.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本章小结
4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参与度分析
    4.1 课堂教学互动参与度相关研究
    4.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特征分析
    4.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参与度分析方法
        4.3.1 教学过程的文本化
        4.3.2 基础数据的获取
        4.3.3 参与度的计算
        4.3.4 参与度的可视化报告
    4.4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参与度分析应用
    本章小结
5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5.1 教学效果评价相关研究
    5.2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实验设计
    5.3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师生体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5.3.1 同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体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5.3.2 同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管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5.4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学科知识测验数据及比较分析
        5.4.1 四组学生前测成绩分析
        5.4.2 主播实验组与主播对照组前测与后测成绩的比较
        5.4.3 同步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前测与后测成绩的比较
        5.4.4 主播实验组与同步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成绩比较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设计并集成了新型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系统
        6.1.2 探索了应用新型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系统的方式与效果
    6.2 研究展望
        6.2.1 研究同步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分析自动化
        6.2.2 研究现实场景中的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
        6.2.3 研究同步课堂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种异地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系统”专利证书扫描件
    附录2 同步课堂教学活动逐字稿片段
        片段1: 主讲教师写板书,两地学生观看
        片段2: 主讲教师指导、监督两地学生自主学习
        片段3: 主讲教师播放图文声并茂的课件,两地学生欣赏
        片段4: 主讲教师提问,主播班级学生回答
        片段5: 主讲教师提问,同步班级学生回答
        片段6: 两地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片段7: 两地学生视频面对面讨论
        片段8: 两地学生同时演板,主讲教师先后点评
        片段9: 两地学生分小组讨论,同步班级小组上台分享
        片段10: 同步班级学生演板,两地学生观看
        片段11: 两地学生手绘海报,两地教师拍传展示
        片段12: 主讲教师讲解、组织讨论,引导两地学生推导数学定理
        片段13: 两地学生之间开展辩论式讨论
        片段14: 基于资源的探究学习
        片段15: 两地学生上台分享用多媒体表现的学习成果
        片段16: 两地学生上台分享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
    附录3 师生教学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4 一次教学活动之后的学科知识测验项目
    附录5 SPSS分析教学测验成绩的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9)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论文提纲范文)

1从“地球总是围绕着太阳转动”说起
2实验教学中的教学碎片化现象种种
    2.1梗概化的教学浅薄了实验教学的内涵
    2.2孤立的事实曲解了实验教学的涵义
    2.3海量的信息淹没了实验教学的本真
    2.4菜谱式的实验割裂了实验教学的整体
3实验教学中碎片化教学的形成原因分析
    3.1实验教学中急功近利盛行
    3.2实验教学中批判思维缺失
    3.3实验教学中自主实验迷茫
    3.4实验教学中实验价值泛化
4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尝试
    4.1教学中追求体系的完整性
    4.2教学中追求逻辑的统一性
    4.3教学中追求感性理性的融通
    4.4教学中追求实验价值的创生
5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联结的实践方向

四、也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论文参考文献)

  • [1]悬指起重物——认识杠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J]. 魔力科学小实验. 天天爱科学, 2021(12)
  • [2]趣味地震学(21):尤里卡,阿基米德撬动了地球[J].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0(09)
  • [3]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提高综合科学素养[J]. 刘志海. 中国科技教育, 2020(03)
  • [4]“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思考[J]. 高嵩,宋雅娇. 物理教学, 2019(09)
  • [5]希罗力学思想研究[D]. 胡小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浮力杂谈[J]. 尤明庆. 力学与实践, 2017(06)
  • [7]科学故事在科学教育中的利与弊——以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实验为例[J]. 汪晓辰. 科技传播, 2017(18)
  • [8]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 汪学均.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1)
  • [9]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J]. 胡平. 物理教师, 2015(08)
  • [10]阿基米德和浮力定律的发现[J]. 巫亚珍.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013(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