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一、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罗丽萍[1](2021)在《骨显像半定量法及临床相关因素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原发病灶Gleason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等因素对PCa患者全身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同时明确其与PCa核素全身骨显像Soloway分级间的相关性;2)探讨SPECT平面骨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法对PCa全身骨显像单发骨骼浓聚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科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且确诊PCa的174例患者,根据骨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56例)和非骨转移组(118例)。采用组间检验分析PCa患者年龄、原发病灶Gleason评分、血清PSA指标与骨转移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参数对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同时依据患者全身骨显像明确的骨转移病灶数目进行Soloway分级,分析各指标与全身骨显像Soloway分级间的相关性。2)对174例患者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上性质较明确的584个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灶进行骨半定量分析得到(T-NT)/NT(注:T指病灶的放射性计数;NT指本底的放射性计数),探索其与显像剂异常浓聚灶良恶性的关系,同时采用ROC曲线明确其对单发浓聚灶的诊断效能。结果:1)174例PCa患者诊断骨转移者有56例,非骨转移者为118例。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 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 PSA)在PCa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Gleason评分、f PSA是PCa患者诊断骨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t PSA及f PSA三者联合(AUC=0.85)与单个f PSA(AUC=0.82)诊断PCa骨转移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均显着优于单因素Gleason评分及t PSA(AUC分别为0.73、0.78;P<0.05)。核素骨显像不同Soloway分级的Gleason评分、t PSA及f PSA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且其水平均与Soloway分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8,0.46,0.53;P均<0.01)。2)核素骨显像上584个显像剂异常浓聚灶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骨转移灶(334个)和非骨转移灶(250个),骨显像剂浓聚灶的(T-NT)/NT水平在骨转移灶(6.83±3.92)与非骨转移灶(3.25±2.11)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当(T-NT)/NT取4.56时对PCa核素骨显像单发显像剂异常浓聚灶的诊断价值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46%、79.20%。结论:1)Gleason评分、t PSA及f PSA是明确PCa骨转移的重要因素,其中Gleason评分、f PSA是其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与单个f PSA对PCa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差别不大,均明显优于单个Gleason评分、t PSA;且Gleason评分、t PSA及f PSA与核素骨显像的Soloway分级具有显着的相关性。2)核素骨显像半定量法,即(T-NT)/NT指标对鉴别PCa单发显像剂异常浓聚灶的良恶性有一定价值;(T-NT)/NT取4.56时诊断价值最佳。

陈渤文[2](202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腺癌的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身骨显像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并获得了确切病理结果。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红蛋白、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T值、Gleason评分。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描述上述临床指标与前列腺癌骨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8例前列腺癌患者,包括骨转移组83例,无骨转移组65例。(1)骨转移患者组的年龄、碱性磷酸酶数值、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骨转移患者组的血红蛋白水平、血钙水平低于无骨转移组(P<0.05),而两组间F/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TPSA的大小及GS的高低在两组之间有较明显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36,OR=1.129,95%CI 1.008-1.264);碱性磷酸酶数值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0,OR=1.089,95%CI 1.044-1.136);Gleason评分(GS)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4,OR=10.708,95%CI 2.148-53.394);(4)在Medcalc软件中将年龄、碱性磷酸酶和GS拟合成综合模型,分别画出综合模型以及三个危险因素的ROC曲线,读取四条ROC曲线的线下面积。综合模型(线下面积为0.970)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年龄(线下面积为0.693)、碱性磷酸酶(线下面积为0.905)和Gleason评分(线下面积为0.866)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效果。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碱性磷酸酶数值、Gleason评分与骨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2)将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碱性磷酸酶和Gleason评分拟合成综合模型,综合模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年龄、碱性磷酸酶和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效果。当年龄>70岁,碱性磷酸酶>84.5U/L,Gleason评分(GS)>7分时,患者骨转移风险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吴琪燕[3](2021)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最佳时间段,以指导患者合理的复查,既能达到有效复查效果又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及辐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1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及昆明市延安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肺癌患者,筛选经过病理学诊断及其他检查方式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追踪患者后期的随访记录,分别统计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随访时间,并分析其骨显像结果。以首次骨显像结果为基础,观察再次骨显像的结果,并将再次骨显像结果分为阳性、阴性。阳性:对比首次骨显像结果出现可疑异常浓聚灶或者对比首次显像结果病灶减少或增多者。阴性:对比首次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浓聚灶者或者病灶未见异常变化者。另外,根据首次骨显像结果将肺癌患者分为正常组、异常组。正常组:首次骨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摄取浓聚区或缺损区。异常组:首次骨显像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一处或多处异常摄取浓聚区或缺损区。(1)分析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及再次骨显像的整体变化情况。(2)分析首次骨显像正常患者再次骨显像结果中各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情况。(3)同法分析首次骨显像异常患者再次骨显像结果中各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情况。两次骨显像之间的变化率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复查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25例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55例正常,70例异常。腺癌48例,鳞癌45例,小细胞性肺癌17例,其他类型15例,男女之比约1.3:1。正常患者再次复查有31例(56.4%)阳性,异常患者再次复查有60例(85.7%)阳性,正常组再次复查变化率与异常组再次复查变化率之间存在差异(P=0.000<0.05)。正常组中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存在差异(P=0.029<0.05),其中0~3个月与>6个月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差异明显(P=0.019<0.05)。异常组中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存在差异,(P=0.001<0.05),其中0~3个月与3~6个月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差异明显(P=0.001<0.05)。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变化率与其病理类型不存在差异性(P=0.349>0.05),且两组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与其病理类型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结 论]1、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的结果关系着其再次骨显像的时间,首次骨显像正常的肺癌患者可稍放宽时间间隔,半年复查一次;首次骨显像异常的患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个别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0~3个月内复查。2、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的时间间隔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不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再次骨显像时间可根据首次骨显像结果而定,首次骨显像正常的患者建议半年复查一次,首次骨显像异常的患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张新新[4](2021)在《精准定量SPEC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常规骨显像与和定量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讨论定量SPEC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方面优势。2.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病灶治疗前后定量SPECT/CT检查结果,比较两者骨转移病灶SUVmax值变化,评价定量SPECT/CT在骨转移灶治疗疗效的应用。方法:1.选取核医学科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因前列腺癌行全身骨显像和定量SPECT/CT骨显像检查的病例58例。对全身骨显像检查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的疑似患者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我科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对图像进行诊断,对初步诊断进行密切随访,动态监测影像学变化或组织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比较两次诊断结果,并计算并分析全身骨显像与定量SPECT/CT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全身骨显像与定量SPECT/CT显像诊断结果数据进行χ2检验。2.收集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8例,对入组患者在治疗骨转移灶前后分别进行定量SPECT/CT显像并测量其骨转移病灶的SUVmax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骨转移病灶治疗前后SUVmax值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结果:1.5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发生骨转移共39例。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患者46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12例,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41.6%,阳性预测率为82.0%,阴性预测率为26.3%;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患者42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16例,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2%,阳性预测率为92.3%,阴性预测率为68.4%。2.纳入2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收集其骨转移病灶治疗前、治疗后的SUVmax值,最终获得治疗前骨转移病灶的SUVmax的平均值为42.65,治疗后SUVmax的平均值为36.49,t=4.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量SPEC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全身骨显像,同时对骨转移病灶疗效评价有显着的优势。

雷竹卿[5](202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讨可能存在的与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相关联的风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早期识别高概率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靶向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164例,以及初次来院就诊即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标记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经过前列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术或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收集A组患者的SPECT全身骨显像、CT、MRI等影像学资料。搜集B组患者的年龄、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血清钙、血清磷、前列腺体积、临床T分期、GS、影像学资料等,并依据影像学结果将B组247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基于A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解析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并绘制图表。基于B组数据,利用K-S检验、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等分析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之间的差异。随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效能,最后通过R软件与RStudio绘制模型列线图及校准曲线并计算模型的一致性系数进行评价。结果:A组资料中:绝大多数患者(99.4%,163/164)为多发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排名前5名:骶椎(68%,111/164)、胸椎(66%,108/164)、髂骨(65%,107/164)、腰椎(61%,100/164)、肋骨(57%,94/164)。骶椎是最易发生转移的脊柱节段(79%,111/140),也是骨盆内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86%,111/129)。双侧肋骨转移患者居多(81%,76/94),单独右侧转移(16%,15/94)患者多于单独左侧转移患者(3%,3/94)。B组资料中:骨转移组(48.58%,120/247)和非骨转移组(51.42%,127/247)患者的资料在经过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后发现,tPSA、f PSA、f/tPSA、ALP,血清钙,cTx,ISUP分级等7个因素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证明tPSA、ALP、cTx、ISUP分级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tPSA、ALP、cTx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超过0.85,说明单独应用以上3项指标能很好地对骨转移进行预测。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77,预测效能超过各独立风险因素,一致性系数为0.976,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较为准确。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的中轴骨极易受侵袭,骨转移发生率排名前5名分别是骶椎、胸椎、髂骨、腰椎和肋骨,转移的概率为57%-68%;2.本研究发现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有4个,分别是tPSA、ALP、cTx、ISUP分级;3.研究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于前列腺癌,该模型直观展现被评估患者骨转移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评估提供了帮助。

王丹,张国旭,郭佳[6](2021)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 PET/CT显像、11C-胆碱PET/CT显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ET/CT)显像、11C-胆碱(11C-CHO)PET/CT显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43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7.47±11.87)岁,年龄范围为55~89岁。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显像及SPECT骨显像检查。分别统计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及SPE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计算三种方法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各自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4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7例患者出现骨转移。18F-PSMA-1007 PET/CT显像示26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漏诊1例;11C-CHO PET/CT显像示24例患者发生骨转移,误诊1例,漏诊4例;SPECT骨显像示23例患者发生骨转移,误诊3例,漏诊7例,三者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3%(26/27)、100%(16/16)、97.7%(42/43);85.2%(23/27)、93.8%(15/16)、88.4%(38/43);74.1%(20/27)、81.3%(13/16)、76.7%(33/43)。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和SPECT骨显像ROC曲线的AUC和95%CI分别为0.981(0.885~1.000)、0.913(0.763~0.967)、0.777(0.624~0.889)。三种检查的AUC曲线下面积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7例患者三种方法检出的骨转移灶的数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18F-PSMA-1007 PET/CT显像与SPECT骨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4,P=0.013),18F-PSMA-1007 PET/CT显像与11C-CHO PET/CT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0,P=0.873);11C-CHO PET/CT显像与SPECT骨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结论 PET/CT显像较SPECT骨显像能发现更多的骨转移灶。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在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情况下,能够精确地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做出诊断。

孙永敏,王鹏[7](2021)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与锝-99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PSA检测、99Tcm-MDP SPECT骨显像检查。观察99Tcm-MDP SPECT骨显像分级情况、血清PSA水平、血清PSA水平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符合率。结果 99Tcm-MDP SPECT骨显像分级情况:0级23例,1级15例,2级28例,3级23例。骨显像0级者血清PSA水平低于骨显像1、2、3级者(P<0.05),随着分级的升高,血清PS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PSA水平≤10μg·L-1者有10例,11~20μg·L-1者有16例,21~50μg·L-1者有22例,51~100μg·L-1者有18例,>100μg·L-1者有23例。血清PSA水平检测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符合率为89.89%(80/89)。结论血清PSA水平检测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符合率高,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分级相关。

王丹[8](2021)在《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应用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18F-PSMA-1007 PET/CT显像检出率的因素。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和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45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的年龄在55~88(75.50±10.11)岁之间,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 PSA)值为0.23~1367.00ng/ml,中位数为20.75ng/ml。结合病理及BVC对有无骨转移的做出最终诊断,患者被分为无骨转移组和有骨转移组,分别统计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及18F-PSMA-1007PET/CT显像对骨转移的检出个数及检出比例,基于每个患者及每个病灶计算这2种显像方法各自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自曲线下面积,评价并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差异。同时根据血清t PSA将患者分成3组:0-10ng/ml、10-20ng/ml、>20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分为两组:≤90U/L、>90U/L;依据WHO/ISUP将Gleason评分分为1-5级[31](1级-5级分别为:≤6分、3+4分、4+3分、8分、9~10分),最终分成3组:1-2级、3-4级、5级,根据临床T分期[32]将患者分成2组:T1-T2期、T3-T4期,分别统计各亚组的例数及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阳性例数,计算检出比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组间检出比例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出比例与各亚组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例中的24例(24/45)发生骨转移,其中寡转移21例,多发骨转移3例,基于患者分析: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值分别为100.00%(24/24)、95.24%(20/21)、97.78%(44/45)、0.976;83.33%(20/24)、71.42%(15/21)、77.78%(35/45)、0.774,两者AUC差值为0.202(95%置信区间0.064-0.341),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1,P=0.004<0.05);基于病灶分析: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值分别为100.00%(57/57)、95.24%(20/21)、98.72%(77/78)、0.976;57.89%(33/57)、71.42%(15/21)、61.53%(48/78)、0.690,两者AUC差值为0.286(95%置信区间0.049-0.522),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179<0.05)。不同Gleason分级、血清t PSA分级、血清AKP分级及T分期分级下,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不同,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66、7.650、6.000、4.664,P值分别为0.006、0.022、0.014、0.03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与血清AKP分级、血清t PSA分级、Gleason分级及T分期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6、0.412、0.365、0.322,P值分别为0.002、0.005、0.014、0.031)。结论:与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比,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更高,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它是前列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具有极大的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且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随着血清AKP分级、血清t PSA分级、Gleason评分分级及T分期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程艳,罗丽萍,胡珊,李丽娜,武晨,吴波,王东文[9](2020)在《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及前列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的单中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AT(F/T)]和Gleason评分等因素与全身骨平面显像评价前列腺癌(PCa)骨转移之间的关系, 以及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对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 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93例确诊PCa患者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资料, 以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骨转移,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骨转移的相关因素, 包括年龄、TPSA、RAT(F/T)和Gleason评分,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TPSA的最佳临界值。利用感兴趣区域技术于平面图像上重复勾画病灶(T)和骨骼以外的本底区域(NT), 计算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T-NT)/NT, 采用ROC曲线明确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Gleason评分、TPSA和RAT(F/T)均与骨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TPSA和RAT(F/T)与骨转移有关(均P<0.01)。TPSA>92.82 ng/ml时, 对骨转移诊断价值最佳,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81.0%。全身骨平面图像共计320个显像剂增高或浓聚灶, 其中骨转移组194个, 非骨转移组126个;骨转移组(T-NT)/NT为7.11±0.29, 非骨转移组为2.69±0.20, 当(T-NT)/NT>3.52时, 对单发病灶的诊断最佳,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0.2%。结论 Gleason评分、RAT(F/T)和TPSA为明确PCa骨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TPSA>92.82 ng/ml时诊断价值最佳;当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3.52时, 对PCa单发病灶的诊断效能最佳。

施良[10](2020)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PCa)骨转移(BM)可能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早期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评估骨显像的必要性,从而使低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安全地省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tPSA、前列腺体积(PV)、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和血清磷、临床肿瘤分期(cTx)、Gleason评分(G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用33例数据验证该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骨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PSA、fPSA、ALP、cTx、GS均有显着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间GS、cTx、tPSA、ALP有显着性差异,可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四个独立预测因素中,tPSA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83),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最优的预测效果。而将四个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时,其AUC(0.844)大于所有单个指标,表现出最佳的预测效能。当四个预测因素均按最佳界值取阴性值(tPSA﹤80.77ng/ml,ALP﹤155.5U/L,cTx﹤3,GS﹤4级/8分)时,共筛选出102例患者,其中6例患者骨转移阳性,96例骨转移阴性,即假阴性率为5.9%(6/102),但能避免32.2%(96/298)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骨显像。将33例外部验证数据代入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得出预测模型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1.8%(18/22),与建立模型时的结果72.9%和80.6%基本吻合,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1、GS、cTx、tPSA、ALP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2、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工作中预测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评估骨显像的必要性;3、通过外部数据证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骨显像半定量法及临床相关因素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PCa 骨转移诊断及核素骨扫描 Soloway 分级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PCa患者发生全身骨转移的诊断因素分析
    2.3 核素骨扫描的半定量法对PCa单发骨骼浓聚灶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3.1 PCa 骨转移的临床现状
    3.2 Gleason 评分诊断 PCa 骨转移的意义
    3.3 血清 PSA 诊断 PCa 骨转移的价值
    3.4 核素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对 PCa 骨转移诊断的价值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
    2.2 前列腺癌骨转移
        2.2.1 临床表现
        2.2.2 诊断标准
        2.2.3 诊断方法
        2.2.4 临床特点
        2.2.5 发生机制
        2.2.6 分级标准
    2.3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
        2.3.1 与年龄的关系
        2.3.2 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关系
        2.3.3 与血钙水平的关系
        2.3.4 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关系
        2.3.5 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关系
        2.3.6 与Gleason评分(GS)的关系
    2.4 展望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筛选标准
    3.2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3.2.1 术前准备
        3.2.2 活检方法
        3.2.3 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3.3 数据收集
        3.3.1 血清血红蛋白水平、血钙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TPSA数值、FPSA数值、F/T值
        3.3.2 Gleason评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4.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 ROC曲线及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优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线下面积
第5章 讨论
    5.1 Hb、Ca、TPSA、FPSA、F/T值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
    5.2 年龄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
    5.3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
    5.4 Gleason评分(GS)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简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精准定量SPEC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设备与骨显像剂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采集与分析
3、结果
    3.1 常规骨扫描与SPECT/CT结果对比
    3.2 前列腺癌骨转移灶治疗前后行定量SPECT/CT SUVmax对比
4、讨论
    4.1 前列腺癌与骨转移的发展
    4.2 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
    4.3 定量SPECT/CT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4.4 展望
5、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5)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检查方法
        1.3.1 99Tcm-MDP SPECT骨显像
        1.3.2 血清PSA检测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骨显像分级及血清PSA水平
    2.2 骨显像分级与血清PSA水平分布关系
    2.3 诊断一致性
3 讨论

(8)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患者的资料
    2.检查方式
        2.1 ~(18)FPSMA1007PETCT显像8
        2.2 ~(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
    3.图像分析
    4.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5.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骨转移病灶分析
    2. ~(18)F-PSMA-1007PET/CT显像结果
    3. ~(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结果
    4.~(18)F-PSMA-1007 PET/CT 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 融合骨显像诊断效能对比
    5.各亚组间~(18)F-PSMA-1007PET/CT显像检出率差异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诊断方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室指标
        2.3.2 Gleason评分(GS)
        2.3.3 临床T分期(c Tx)
        2.3.4 骨转移的诊断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特征
    3.2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
    3.3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3.4 预测模型的列线图(nomogram)
    3.5 预测模型的验证
第4章 讨论
    4.1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概况
    4.2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机制
    4.3 前列腺癌骨转移与PSA
    4.4 前列腺癌骨转移与ALP
    4.5 前列腺癌骨转移与临床T分期(cTx)
    4.6 前列腺癌骨转移与Gleason评分(GS)
    4.7 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意义
    4.8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显像半定量法及临床相关因素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D]. 罗丽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陈渤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D]. 吴琪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精准定量SPEC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 张新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雷竹卿.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 PET/CT显像、11C-胆碱PET/CT显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J]. 王丹,张国旭,郭佳.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01)
  • [7]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与99Tcm-MDP SP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果比较[J]. 孙永敏,王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21(05)
  • [8]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D]. 王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及前列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的单中心研究[J]. 程艳,罗丽萍,胡珊,李丽娜,武晨,吴波,王东文. 中华肿瘤杂志, 2020(10)
  • [10]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D]. 施良. 南昌大学, 2020(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