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一、南通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熊秋月[1](2019)在《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双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急剧变革,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中国相继在国内各大城市提出了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强烈要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但是随着试点布局覆盖面的扩大,建设重点也必然要进一步聚焦。例如,建设创新型试点的城市如何根据自身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求发展,如何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等,并以此为方向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本研究以自2006年至2017的61个创新型试点城市的80份创新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类定量化”文本分析法,并借鉴扎根理论,通过分析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的政策主体,政策颁布年份,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维度和创新价值链维度构建政策文本编码体系,并以政策工具为X轴,创新价值链为Y轴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创新政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创新型城市政策主体协同度不高,仍充分整合各部门的资源要素和突破行政壁垒以促进政策主体协同;部分政策内容过于宏观抽象,缺乏实操性,仍需提高政策制定与落实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政策工具使用中,供给型政策工具“过溢”,需求型政策工具几乎全面缺失,政府需要重视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带动性与辐射性;创新价值链维度,政府投入主要集中在科研创新阶段,知识创新阶段占比较少,政府应该妥善分配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杨兴典[2](2018)在《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分析与行业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用地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资源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支撑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却是低廉的人力成本和粗放的用地方式。然而,我国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还将持续较长时期,工业发展空间拓展需求依然较大,土地外延扩张式粗放利用的态势难以持续,土地资源稀缺已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该区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显着,规模实力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但整体来看,江苏工业经济存在着层次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要素利用水平低、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同时,江苏又是资源小省,建设用地空间严重不足,土地利用效益低下,日益尖锐的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已成为江苏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我省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同时供给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利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而对不同行业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正确判断是实现科学配置区域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的前提。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以“方法选择-差异分析-对策建议”为分析主线,以江苏省为例,客观分析了江苏省工业用地现状水平,分别从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和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两个视角对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的行业差异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分析了评价指标对工业用地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后深入探讨了促进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工业用地效益内涵界定。以土地复合系统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理论为指导,科学界定工业用地效益内涵及其构成的综合性、时间维度的变化性、作用群体的扩散性、子效益的协同性、度量的困难性等特点,分析了三个子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内涵及具体构成。工业用地效益可视为由工业用地的使用而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种成果与同一空间范围内工业用地利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2)工业用地效益评价体系构建。按照全面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根据对工业用地效益特点、结构和各子效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建立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各级指标的具体定义,并根据各个指标的量化特点,提出了各个指标的具体取值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多种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应用适应性比较分析,确定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建立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模型,并具体描述了指标筛选、指标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确定等效益评价流程,为客观评价工业用地效益提出了方法指导。(3)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探索。工业用地净效益是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所实现的有效综合产出,反映了经济发展、社会满足、生态污染等正、负效益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数值,是一种货币化的效益数值。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的技术难点核心在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货币化。研究参考绿色GDP核算的理念以形成工业用地效益核算思路,总体思路是在地均利税总额的基础上,增加地均工资,扣减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以得到经过社会、生态因素调整的真正效益。同时,具体描述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测算方法、数据来源确定与计算方法等,完善了现有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4)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行业差异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典型企业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进行了分行业的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判断影响各行业综合效益大小的限制因素和短板因素,分析用地效益的行业差异特点和原因。其次,进行了分行业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的短板要素主要有地均R&D经费支出、地均R&D项目数量、地均吸纳劳动力人数、地均员工工资投入等,限制因素主要有产业集聚程度、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等。除仪器仪表制造业外,其余行业均存在个数不一的短板要素和限制要素。从评价结果来看,江苏省各行业的效益数值均为正数,有一定的差异幅度,总体呈现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效益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特点。效益较高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制造业(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7)等,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造纸和纸制品业(22)等行业的效益分值的排名靠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7)、仪器仪表制造业(40)属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较高的行业。造纸和纸制品业(22)、其他制造业(4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等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较低。医药制造业(27)、专用设备制造业(35)等行业表现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一般。江苏省各行业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均为正值,介于2720.01万元/hm2和645万元/hm2之间,24个行业中数值低于平均值的行业有13个。地均利税总额和地均员工工资收入对绿色效益的影响较大;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对绿色效益有一定影响。各行业的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结果和效益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两种分析方法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其中工业用地效益评价结果受权重影响比较大,需要调查的数据较多,计算相对复杂;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结果作为单因素指标受污染治理成本的影响比较大,数据获取难度更大。通过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相互对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5)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提升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基于效益改善的角度,从“政府部门科学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的建议,供决策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化供地结构、严格供地准入门槛、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从宏观层面为工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企业自身也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用地强度、加强污染预治理、提高职工福利等方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效益提升。

周志莹[3](2016)在《江苏城市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江苏省科技进步水平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但区域内部不平衡问题仍然制约了江苏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比较分析江苏省内各地级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情况,将全省各市分为四个层级,通过分析各层级间的优势及短板,提出各层级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建议。

杨林,徐臣午,万宁[4](2015)在《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评价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应用数据包络法对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除了徐州以外其他12个市都存在研发效率无效的情况,苏南五市和苏中、苏北的城市相比表现出效率更低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研发效率提升提供积极的启示,同时也有助于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张小燕,王班超[5](2012)在《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文中提出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研究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连云港来说,制造业仍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应立足于现有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单独培育并重的发展路径,注重发挥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黄艳艳[6](2012)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但其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省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如何提高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本文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阐述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结合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和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江苏省为实证分析对象,以2006-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科技创新能力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以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作为一级指标,构建适合于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这两个方面对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指标数据进行纵向分析,与国内六个发达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同时,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C2R模型计算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效率值,通过“被参考次数”鉴别各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DEA有效的稳定程度;采用BC2模型探讨各省辖市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最后,本文以省际和省内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结果为基础,深入剖析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

印巧云,彭宇飞[7](2011)在《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很大增长,但与苏南相比,仍有提升的空间。企业投入R&D能力弱、投入水平低、R&D自有投资资金严重不足,是南通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成为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主体是发达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经验,今后南通发展应突出企业在南通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的第一主体地位,加强新兴战略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应重点发展南通市新材料、高新技术船舶、新能源等为主的新兴战略产业,着力提升南通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肖立[8](2011)在《沿海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评价——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总体处于数量型调整阶段,产业素质提高明显滞后,三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决定江苏沿海地区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关键力量,其中第二产业是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提升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主要力量。

顾军[9](2009)在《地方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以南通市为例》文中提出在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知识化、信息化过渡的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推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对科技的投入,将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地部署新的科学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科技政策,加快建设和完善各自的国家创新体系。近几年,我国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之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南通濒江临海,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如今正面临着直接融入上海都市圈并率先在苏中崛起的重大机遇,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发挥优势,就必须立足“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全面转型与竞争实力的提升。但是科技向现代化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科技兴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系统研究和揭示了南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在这些困境中如何发挥政府的有效职能,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要创新离不开其主体的创新,科技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政府、国家乃至全球。政府是科技创新的组织主体,是科技创新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充当着“万金油”的角色。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实施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可以有效的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多种方面,既有来自政府宏观层面的也有来自企业微观层面的。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政府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的缺欠,企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解决政府的困难关键要靠改革体制与健全机制,而解决企业的困难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试图以政府科技体制现状作为突破口,利用统计数据对南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的案例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制约地方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找出解决地方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第二章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出发,依据科技创新的动力模式,通过对不同的视角下的实证研究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交叉比较与分析,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四章阐述了南通政府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了主要观点,最后在第五章针对科技创新的问题,结合南通实际状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了政府以科技创新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乔桂银,查锡雄,蒋兵,高菊生[10](2007)在《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该产业的经济总量弱小,层次不高,R&D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强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利用南通的区位优势,形成沿江、沿海两个高新技术业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二、南通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通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双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概述
    2.1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来源
    2.2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主体分布
    2.3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年度分布
    2.4 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内容分布
3 创新型城市政策分析框架
    3.1 X维度:政策工具维度
    3.2 Y维度:创新价值链
    3.3 二维分析框架的建立
4 创新型城市政策量化分析
    4.1 X维度:政策工具维度
    4.2 Y维度:创新价值链维度
    4.3 二维分析框架结果
5 创新型城市政策研究结论及启示
    5.1 创新型城市政策的研究结论
    5.2 创新型城市政策的问题及建议
    5.3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2)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分析与行业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1.2.1 分析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数据说明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2.1.1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的缘起
        2.1.2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2 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研究进展
        2.2.1 工业用地经济效益核算
        2.2.2 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费用核算
        2.2.3 工业环境成本核算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概念辨析与基础理论
    3.1 相关概念辨析
        3.1.1 工业用地
        3.1.2 效益
        3.1.3 工业用地效益
        3.1.4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
        3.1.5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
    3.2 基础理论
        3.2.1 土地区位理论
        3.2.2 土地复合系统理论
        3.2.3 地租地价理论
        3.2.4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3.2.5 外部性理论
        3.2.6 工业生态学理论
    3.3 工业用地效益的特点与构成
        3.3.1 工业用地效益特点
        3.3.2 工业用地效益系统构成
第4章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4.1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原则与一般过程
        4.1.1 评价原则
        4.1.2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一般过程
    4.2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概述
        4.2.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2.3 评价体系确定
        4.2.4 评价指标初选
        4.2.5 评价指标说明与计算
        4.2.6 指标筛选
    4.3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指标权重定义及分类
        4.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4.3.3 指标权重确定
    4.4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方法评析与确定
        4.4.1 评价方法评析
        4.4.2 评价方法确定
第5章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探索
    5.1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的意义
        5.1.1 反映工业用地真实效益
        5.1.2 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
        5.1.3 参与和环境有关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
        5.1.4 对比验证评价结果
    5.2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的思路与方法
        5.2.1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技术难点
        5.2.2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基本思路
        5.2.3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
第6章 江苏省分行业工业用地效益评价与绿色效益核算
    6.1 江苏省工业用地的现状分析
        6.1.1 江苏省工业发展总体特点
        6.1.2 江苏省开发区与工业企业用地情况
        6.1.3 工业行业空间集聚情况
        6.1.4 江苏省工业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江苏省分行业用地效益评价
        6.2.1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6.2.2 单个评价指标分行业差异分析
        6.2.3 评价结果分析
    6.3 江苏省分行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
        6.3.1 绿色效益核算基础数据处理
        6.3.2 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结果
    6.4 两种分析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6.4.1 分析结果对比情况
        6.4.2 分析方法异同比较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和建议
        7.2.1 政府部门科学管理角度的对策建议
        7.2.2 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对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江苏城市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江苏各市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
    ( 一)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二)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 三)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
    ( 四) 江苏各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结果
三、江苏城市科技进步评价结果分析
    ( 一) 第一层级
    ( 二) 第二层级
    ( 三) 第三层级
    ( 四) 第四层级
四、江苏城市提高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建议
    ( 一) 第一层级: 保持优势,补齐短板
    ( 二) 第二层级: 强化特色,产业驱动
    ( 三) 第三层级: 扩大投入,提高产出
    ( 四) 第四层级: 全面发展,努力赶超

(4)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评价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现状分析
    ( 一)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
        1. R&D经费投入情况
        2. R&D活动人员情况
        3. 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情况
    ( 二)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R&D产出
        1. 高新技术产值方面
        2. 专利申请方面
        3. 自主知识产权方面
三、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评价
    ( 一) 评价模型
    ( 二) 指标与数据
    ( 三) 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1. 滞后1 年的情况分析
        ( 1) 综合效率分析
        ( 2) 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收益分析
        2. 滞后2 年和3 年的情况分析
        3. 稳健性分析
        4. 总结分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 二) 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优化研发经费的分配结构
    ( 三) 加速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效益
    ( 四) 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金融资体系

(5)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但总体还是比较落后
    2. 工业经济规模小,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3. 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但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4. 传统服务业占主导, 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三、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1.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
    2. 新兴产业单独培育方面

(6)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科技创新能力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第三节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
    第四节 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章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第三节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第三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第四节 江苏省 13 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第五节 与京、津、沪、浙、鲁、粤等发达省市的横向比较
第五章 提升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第一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问题剖析
    第二节 促进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A

(7)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通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南通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
    (二)企业仍然是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能力建设的瓶颈
    (三)南通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优势尚未形成
    (四)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政府财政扶持偏好远未形成
    (五)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的社会化机制尚不完善
    (六)南通市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机制还不完善
    (七)南通市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和使用能力亟待提高
三、结论与对策
    (一)突出企业在南通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的第一主体地位
    (二)强化南通市新兴战略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能力建设

(8)沿海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评价——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涵
二、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高度的测度
三、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制约因素
    1.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出比重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2.工业经济规模偏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关联效应不明显。
    4.传统服务业占主导,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选择
    1.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2.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外资和民营经济,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3.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结构水平。

(9)地方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以南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综述
        一、科技创新理论研究
        二、科技创新实证研究
        三、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结论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及结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及发展趋势
        一、创新、科技创新的内涵
        二、科技创新的特征和趋势
        三、科技创新的动力
        四、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政府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二、政府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地方科技创新的困境研究
    第一节 政府科技体制的现状与弊端
        一、我国的科技体制历程
        二、南通政府科技创新体制的管理模式
        三、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第二节 南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一、南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二、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南通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专项调查的基本概况
        一、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概况
        二、企业家问卷调查概况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二、传统行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三、政府投入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创新能力偏低
        四、企业创新的对外依赖程度高
        五、新产品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较低
        六、“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七、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八、企业家精神缺乏
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科技创新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实施地方科技创新战略及具体措施
        一、战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战略思路
        三、战略重点
        四、具体措施
    第二节 科技创新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技创新
        二、构建多元化科技创新体系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总量不大
    1.2 高新技术企业的R&D的投入偏低
    1.3 开发区未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1.4 科技创新人才比较缺乏
    1.5 知识产权成果不显着
2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1.1 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2.1.2 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2.1.3 注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2.1.4 加强产学研结合
    2.2 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2.3 加快高新技术人才培育
    2.4 以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形成沿江、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带,产生积聚效应
    2.5 重点发展电子元件产业
    2.6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农药和新型化学材料产业
    2.7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四、南通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双视角[D]. 熊秋月.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江苏省工业用地效益分析与行业差异研究[D]. 杨兴典.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3]江苏城市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J]. 周志莹.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01)
  • [4]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评价与对策[J]. 杨林,徐臣午,万宁.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 [5]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J]. 张小燕,王班超. 特区经济, 2012(04)
  • [6]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黄艳艳. 南京工业大学, 2012(05)
  • [7]南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印巧云,彭宇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8]沿海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评价——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J]. 肖立. 税务与经济, 2011(02)
  • [9]地方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以南通市为例[D]. 顾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10]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乔桂银,查锡雄,蒋兵,高菊生.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7(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