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以“四个带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金沙:以“四个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程江水[1](2013)在《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位于中部的河南省汝州市的主要企业类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汝州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进程。本文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汝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归纳了几种常用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模式。然后分析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了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对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围绕发展总体目标,基于发挥比较优势、灵活性、集群化、可持续发展、从专业化向产业链延伸、从引进消化向自主创新发展等原则,提出了差异化、重点集中、依存互补、技术创新、联合竞争、人才、信息化等战略。最后对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论述发展战略实现的规划、政策与环境、技术、资金、人才等保障措施。全文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内容逻辑推进,力求使宏观理论政策与具体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以达到促进汝州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康红梅[2](2013)在《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继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深刻的重要变革,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里程碑,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又一次伟大历史创举,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兵团借鉴和学习了发达国家推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验,结合新疆地区和兵团各师团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面担当着组织领导者、辐射带动者、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开拓者的角色,是带动兵团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高速运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组织、服务和营运中心,更是促进兵团各师团农业劳动力转移,引领广大的农户参与到市场经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兵团党委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的体制,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辐射能力不明显;龙头企业优质产品、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较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比较松散,缺乏强有效的法律机制的约束与监督;区域特色发展和产品优势不明显等。这些问题造成了龙头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足,既影响到企业“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制约了龙头企业向国内外市场开拓的能力。本文在调查研究了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企业规模实力、经营运作能力、成长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四个方面主要指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各种因素因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朱新民,花蕾[3](2011)在《科普惠农统领农村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科普惠农统领农村科普工作"理念的提出,是深化农村科普工作改革,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重大举措。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科普惠农统领农村科普工作的客观必然,用系统学的原理阐述了科普惠农统的内容体系和工作机制,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科普惠农的工作和任务。文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科普惠农统领农村科普工作统一了思想,规范了行为,创新了方法,取得了成效。全文就做好科普惠农工作阐述了五个基本观点和措施。

高志远[4](2011)在《沙河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思考》文中提出一、沙河市农业现状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沙河市行政区域面积99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共有耕地面积41.3万亩。全市人口48万,人均耕地面积1.16亩,其中丘陵及山区有近10万亩的耕地是"望天收"。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人口在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5.5万人),人均耕地资源在逐年减少,农民单靠土地增收的空间也在逐步缩小。据统计,沙

张建勇[5](2010)在《南皮县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南皮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达到了3794元,比2008年增加313元,增长9%,比2005年的2754元增加了1040元,累计增长37.8%。期间年环比增长分别为7%、9%、8%和9%。1.第一产业增长仍是农民增收的支柱。2009年南皮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17397万元,比2008年增长5.3%。农民从第一

陈志刚[6](2010)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建设“黔北钱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提示 遵义县曾以农业“新、老五突破”为抓手,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历史性跨越,人均粮食占有量1200斤以上,享有“黔北粮仓”美誉;2009年人均GDP达到1450美元,标志着全县迈入总体小康的新阶段。但笔者认为,作为贵州省“黔北综合经济区”和遵义市“中路崛起”战略的核心区?

黄晓炎[7](2010)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

陈志刚[8](2009)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建设“黔北钱仓”》文中研究指明遵义县曾以农业“新、老五突破”为抓手,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历史性跨越,人均粮食占有量1200斤以上,享有“黔北粮仓”美誉;2007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基本解决了温饱,标志着全县迈入总体小康的新阶段。但作为贵州省“黔北综合经济区”和遵义市“中路崛起”战略的核

赵雪枝,楚国良[9](2009)在《对湘潭市农民增收个案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农民支出刚性增强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景;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干群关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

吴红莉[10](2009)在《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文中认为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国各行业的贯彻和西安市整体发展的要求,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建设势在必行。但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总是矛盾的,很多小城镇的发展都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维持环境质量,让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就成为当前生态小城镇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事理分析法和实例论证法,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三大理论对西安市域的部分生态小城镇建设模式加以探讨。应用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学的原理来构建生态小城镇,进而总结出生态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当从产业模式着手,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是建立清洁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再次是三个集中的空间发展模式,一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二是人口向城镇集中;三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最后是营造富有特色的绿地系统,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以水、林、园、城于一体的生态绿地模式。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1)在总结生态小城镇理论和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探讨生态小城镇建设及规划原则。分析生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模式、空间形态模式以及绿化模式,试图从产业发展、土地和绿化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小城镇的最佳选择。(2)根据城镇区位、资源、支柱产业等因素对西安市域小城镇进行分类,并认为西安市域生态小城镇建设有四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恢复型模式;二是生态农业+生态绿化型模式;三是生态旅游业+森林防护绿化模式;四是生态服务业+生态走廊型模式。(3)以临潼区新丰镇为例分析,从工业模式、农业模式、居住模式、绿化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其发展的模式为:建立清洁产业园的工业模式;生态城郊绿色农业模式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模式;集中建设的生态居住模式和绿化模式。为其他小城镇实现生态化提供参考。

二、金沙:以“四个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沙:以“四个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相关实践与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案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论文特色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1.1 国外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1.2 国内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2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2.2.1 企业能力理论
        2.2.2 动态能力理论
        2.2.3 复杂理论
        2.2.4 合作竞争理论
    2.3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几种模式
        2.3.1 基本战略
        2.3.2 企业成长战略
        2.3.3 企业稳定战略
        2.3.4 企业紧缩型战略
第三章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1 汝州市基本概况
    3.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3.2.1 中小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3.2.2 中小企业结构与质量
    3.3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成效
        3.3.1 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
        3.3.2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3.3 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3.3.4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3.3.5 自主创新意识明显提升
    3.4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总体素质较低
        3.4.2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3.4.3 管理水平低
        3.4.4 发展资金短缺
        3.4.5 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第四章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 SWOT 分析
    4.1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4.1.1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4.1.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4.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4.2.1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机会
        4.2.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第五章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5.1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5.1.1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
        5.1.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
        5.1.3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
    5.2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5.2.1 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5.2.2 灵活性原则
        5.2.3 集群化原则
        5.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5 从专业化向产业链延伸原则
        5.2.6 从引进消化向自主创新发展原则
    5.3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5.3.1 差异化战略
        5.3.2 重点集中战略
        5.3.3 依存互补战略
        5.3.4 技术创新战略
        5.3.5 联合竞争战略
        5.3.6 人才战略
        5.3.7 信息化战略
第六章 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和保障
    6.1 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6.1.1 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6.1.2 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6.1.3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6.1.4 突出抓好骨干龙头企业
    6.2 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与环境保障
        6.2.1 贯彻落实政策法规
        6.2.2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6.2.3 完善服务体系
        6.2.4 建设创业基地
    6.3 发展战略实施的技术保障
        6.3.1 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6.3.2 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6.3.3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6.4 发展战略实施的资金保障
        6.4.1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6.4.2 建立多种模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6.4.3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6.4.4 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
    6.5 发展战略实施的人才保障
        6.5.1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机制
        6.5.2 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训机制
        6.5.3 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6.5.4 建立有力的社会保障机制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及其目标
        2.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内涵、特征
        2.1.3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2.2 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优势竞争力理论
        2.2.2 资源禀赋理论
        2.2.3 资源能力理论
        2.2.4 核心能力理论
        2.2.5 动态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1 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成效显着
        3.1.2 六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能力显着提高
        3.1.3 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3.1.4 实施产品名牌战略有新进展
        3.1.5 农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3.2 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3.2.1 龙头企业认定标准
        3.2.2 龙头企业认定数量与规模
    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3.3.1 资源禀赋状况
        3.3.2 企业的经营规模
        3.3.3 农户与农副产品基地
        3.3.4 产品的质量及品牌
        3.3.5 科技创新能力
        3.3.6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3.7 企业的经营机制
第四章 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选择评价方法及样本说明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样本说明
        4.2.3 数据处理
    4.3 评价分析结果
        4.3.1 企业规模能力分析
        4.3.2 经营运作能力分析
        4.3.3 成长发展能力分析
        4.3.4 抗风险能力分析
第五章 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5.1 积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
    5.2 继续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原料均衡供应
    5.3 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品牌质量和知名度
    5.4 健全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5.5 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5.6 加强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力度,培养科技人才
    5.7 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各种农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沙河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沙河市农业现状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一) 从惠农支农均量来看, 支农惠农政策的投入还有待继续加强。
    (二) 从种植业看, 传统种植业给农民的增收空间有限, 出路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三) 从支撑农业发展的条件来看, 加大现代科技和机械在农业中的比重, 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四) 从农业发展趋势来看, 特色农业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
    (五) 增加农民收入, 根本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制约沙河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 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民增收。
    (二) 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民增收。
    (三)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着农民增收。
    (四)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民增收。
三、对转变沙河市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 下大力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
    (二) 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三)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 部门之间通力配合搞好服务。

(5)南皮县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1. 第一产业增长仍是农民增收的支柱。
    2. 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4. 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 变现能力增强。
二、农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利因素
    1. 社会各界重工轻农的思想观念仍然很深。
    2. 农业基础薄弱, 尚未形成抵御自然灾害的完整科学体系。
    3. 农业结构调整乏力, 特色主导产业尚未形成。
    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 制约了农民增收。
    5.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 缺乏一技之长, 就业不充分, 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支撑。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1. 营造良好的农民增收政策环境。
    2.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扶持特色主导产业。
    3. 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4. 发挥政府职能, 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市场和信息体系。
    5.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防御体系。
    6. 抓好劳务输出, 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

(10)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1.3.2 国内小城镇建设研究的相关动态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小城镇的涵义
    2.2 小城镇的基本类型和生态功能分区
        2.2.1 小城镇的基本类型
        2.2.2 小城镇的生态功能分区
    2.3 生态小城镇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4 生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小城镇的生态学理论
        2.4.3 循环经济理论
    2.5 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必要性
        2.5.1 建设生态小城镇是小城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2.5.2 建设生态小城镇是带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2.5.3 建设生态小城镇,促进产业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第3章 生态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分析
    3.1 生态小城镇的产业模式
        3.1.1 生态工业
        3.1.2 生态农业
        3.1.3 生态服务业
    3.2 生态小城镇的空间模式分析----三个集中
        3.2.1 工业向园区集中,生态产业园集聚模式
        3.2.2 人口集中居住,生态居住区模式
        3.2.3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3 生态小城镇的绿化模式分析
第4章 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
    4.1 西安市概况
    4.2 西安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4.3 西安市小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4.4 西安市生态小城镇的发展模式选择
        4.4.1 生态产业园与绿化恢复型结合模式
        4.4.2 生态农业与生产绿化型结合模式
        4.4.3 生态旅游业与森林防护绿化结合模式
        4.4.4 生态物流业与生态走廊结合模式
第5章 实例研究-以临潼区新丰镇为例
    5.1 基本概况
    5.2 新丰镇发展定位
    5.3 新丰镇生态化实现的途径
        5.3.1 城镇功能布局生态化
        5.3.2 城镇产业生态化
        5.3.3 城镇居民生活空间生态化
        5.3.4 创建节水节能型社会
    5.4 新丰镇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
        5.4.1 工业模式——建立清洁产业园
        5.4.2 农业模式—生态城郊观光型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模式
        5.4.3 居住模式——集中建设的生态居住区
        5.4.4 绿化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金沙:以“四个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汝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程江水.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2]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D]. 康红梅.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3]科普惠农统领农村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 朱新民,花蕾. 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4]沙河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思考[J]. 高志远.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06)
  • [5]南皮县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张建勇. 统计与管理, 2010(03)
  • [6]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建设“黔北钱仓”[N]. 陈志刚. 贵州日报, 2010
  • [7]政府工作报告[N]. 黄晓炎. 闽西日报, 2010
  • [8]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建设“黔北钱仓”[N]. 陈志刚. 遵义日报, 2009
  • [9]对湘潭市农民增收个案的实证分析[J]. 赵雪枝,楚国良. 中国乡镇企业, 2009(07)
  • [10]西安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D]. 吴红莉. 成都理工大学, 2009(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