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功元件平衡非对称有功负载的研究

一、利用无功元件平衡不对称有功负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严凯[1](2021)在《基于储能型APF的微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各种分布式发电的电力电子接口以及非线性负荷的随机波动,使微电网存在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而微电网中储能变流器与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具有类似的拓扑结构,若将两者结合既能提高微电网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减少对设备的重复投资。因此,本文将储能系统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相结合,构成储能型APF,使其治理微电网电能质量的同时,又能向系统提供有功支撑,通过一套拓扑结构实现储能系统与APF的双重功能。首先,分析微电网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分别对储能系统和APF作简要概述,给出组合装置的拓扑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储能型APF直流侧和交流侧的数学模型,针对交流侧三相存在耦合的特点,选择在αβ0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然后,对比了目前常用的谐波检测算法,选择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ip-iq检测法,分析了非理想电网电压条件下ip-iq检测法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一种改进ip-iq谐波检测法。该方法通过自适应陷波器提取基波正序电压信号,使锁相环在电网电压出现不平衡且畸变时仍能准确跟踪系统相位,并通过滑动均值滤波器代替低通滤波器提高检测精度。为了实现储能型APF的多目标控制策略,将谐波补偿电流和基波有功电流合成作为指令电流。为了对指令电流实现无静差跟踪,选择基于内模原理的准PR控制和重复控制作为电流环控制器,详细分析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双闭环控制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储能型APF及微电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改进ip-iq检测法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均优于传统ip-iq法,且储能型APF既可以治理微电网中的谐波、无功及不平衡电流等多种电能质量问题,又能向微电网提供有功支撑,实现四象限功率调节。

袁方[2](2021)在《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利用电能来替代污染能源,可以极大改善环境质量。但大范围的电能替代同时产生大量的电能质量问题,增加了配电台区的电能损耗,特别是变压器损耗,严重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因此,研究变压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技术以降低变压器损耗,对经济环保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配电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产生损耗的因素展开研究,深入分析负载率、功率因数、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电流这四种因素对配电变压器损耗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比较现有提高变压器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措施,提出了一种智慧电能调控系统,可以在不更换现有配电变压器的基础上,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并提升安全性。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由储能设备、电力电子换流器和智慧控制系统组成。文章重点研究了智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确定了相关功能的实现路径。在智慧控制系统的综合调控下,利用电力电子换流器和储能设备来配合解决变电能质量等因素对配电变压器损耗的影响,最终使配电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最后通过收集配电台区现场数据,在MATLAB中搭建用户负荷、变压器及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等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该系统投入前后变压器损耗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表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在改善电能质量,降低变压器损耗,提高配电台区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着功效。

脱长军[3](2021)在《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工业和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不对称负荷被接入电网,如电力机车、电弧炉和电焊机等,使得公用电网的负序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致使现有的适用于平衡条件下的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方案出现了诸多缺点,存在收费不合理的情形。因此,亟需要研究合理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和电能计量方法,以此来明确各责任方的责任,合理计量电能和收取电费,进而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各责任方采取相应措施治理电能污染,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首先,本文对传统的不平衡污染评估指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传统评估指标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IEEE Std.1459-2010功率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不平衡条件下等效视在功率的详细分解,从视在功率的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不平衡污染评估指标。针对不同接线形式的三相电力系统,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新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评估指标,所提新评估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系统和各用户的不平衡程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以三相不平衡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不平衡系统中负序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公式推导,对传统的不平衡责任量化指标及方法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传统的不平衡责任量化指标的评判本质是不一致的,并以具体算例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针对传统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根据等效视在功率的分解形式,建立了不平衡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多指标体系下考虑指标权重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负序电压、负序电流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更加合理和准确。本文以典型的不对称牵引负荷为用户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且针对不同的工况设计了具体的算例。在此基础上,将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平衡责任划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新方法更加准确和合理。再次,以三相电力系统中不对称负荷产生的基波负序电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相不平衡系统中负序有功功率的流向,证明了传统的全电能计量方法在负序污染严重的电网中存在不合理性,基波正序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传统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有功电能计量新方法。新方法不仅考虑了负序功率流向,还考核了用户的不平衡责任,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迫使那些对电网造成负序污染的用户主动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而改善电能质量,达到有效维护供用电双方经济利益的目的。最后,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分析了不同定义下的功率因数在不平衡条件下的合理性,得出了在不平衡条件下采用等效视在功率因数更合理的结论。但鉴于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存在诸多缺点,为了能够综合考核用户的用电行为,探讨了一种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本文认为,新方案不仅考核了用户消耗的基波有功功率,还综合考核了供用电双方所产生的负序不平衡视在功率对系统的影响,相比现行方案更加合理和可行,有助于供电部门对电能质量污染的治理。最终通过具体的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胡阳[4](2021)在《级联H桥STATCOM直流电压失衡分析与控制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电压水平越来越高,各类负载并网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三相不平衡和功率因数下降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级联H桥STATCOM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研究表明,当系统内三相出现不对称现象时,不但会出现系统负序电流增加,还会导致配套STATCOM三相之间的有功功率的不均衡,从而使STATCOM相间电压的不平衡;同时,各H桥子模块开关器件存在差异或者所采用调制法得固有局限性等问题也会导致相内子模块直流电压不均衡,从而影响设备运行性能。传统的abc坐标系下的有功功率模型含有大量的三角函数以及功率运算,运算复杂且运算量过大。为了消除传统的基于abc坐标系下的传统相间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中的三角函数以及功率计算,将有功功率模型建立在dq坐标系上,并得到了不同于abc坐标上的计算方便简洁的有功功率模型。为了改进传统的基于负序电流注入的相间电压均衡控制策略,根据基于dq坐标系下的有功功率模型对负序电流指令进行简化,并基于传统的负序电流注入的均压控制策略提出一种调节性更强、响应速度更快的改进的负序电流前馈闭环控制均压控制策略。基于OP5600的RT-LAB实时仿真平台对改进的负序电流前馈闭环控制均压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负序电流前馈闭环控制均压控制策略不但能够快速实现相间直流电压均衡,且在电压跌落时控制器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为了进一步稳定H桥子模块直流侧电压,量化单级倍频CPS-SPWM调制法对相内电压的负面影响,用详细的数学分析证明了由于单位时间内各H桥子模块存在吞吐有功功率不相等而导致相内电压不均衡。对有功电压矢量叠加控制策略进行改进,解决了传统的有功电压矢量控制策略因引入电流而容易出现震荡的问题,并减少了直流侧电压二倍频对系统的影响。通过仿真证明基于有功电压矢量叠加改进的相内电压均衡控制策略不但抗干扰能力强,而且控制速度快,能够迅速抑制相内子模块直流电压失衡现象。

秦明旭(Matthew chin)[5](2021)在《三相四线制下配电网无源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科技取得突飞猛进,尤其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大量普及的背景下,大功率设备、非线性负荷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导致配电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尤其在电流不平衡和谐波污染问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严重的降低了电流质量。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提出基于配电网的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旨在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和谐波污染问题,本文首先针对配电网提出了基于三相四线制的“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拓扑结构,其由电流不平衡补偿器和无源滤波器两部分构成。通过对电流不平衡补偿器进行理论分析介绍其工作原理,推导电流不平衡补偿导纳的数学表达式,建立其与晶闸管触发角的关系。针对谐波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针对多次谐波的无源型滤波结构,并对其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进行推导说明。其次,本文使用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ip-iq电流检测算法。为使其满足三相四线制测量的要求和解决电压不对称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将基波正序分量与偏差角度相结合,以此得到同步信号,降低电压不对称所导致的检测误差,有效的检测电流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结合所设计的目标,对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进行参数配置,并通过Simulink对无源滤波结构、电流检测算法、以及整套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其特点并验证其有效性。最后,给出以DSP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电路设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验证平台,成功的将系统的三相不平衡度降至1.4%,降低谐波含量至3.1%,提升功率因数为0.99,满足电流质量的要求,证明此无源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工作能力。

谷昱君[6](2021)在《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并网运行控制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能源发电凭借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使其在电力系统中占比快速提高。与传统发电机组相比,新能源变流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控制灵活等优点,但是在锁相控制方式下变流器不具备自发的频率响应能力,而且在绝缘和过电流耐受水平限制下很难实现故障穿越,严重削弱了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性。现有变流器改进控制策略和附加硬件装置的方法大多是模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响应,但是并未真正具备同步电机的动态特性。而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Motor-generator Pair,MGP)并网在继承了同步电机优良属性的同时保留了变流器快速、准确的控制特性。基于此种新型并网方式,本文从物理结构和电气特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新能源驱动MGP并网运行方式和功率传输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运行控制方法,进而分别研究了不同场景下新能源采用MGP并网的惯性响应、一次调频、故障穿越及无功调节特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新能源的运行特性,提出了单/多逆变器与MGP的连接结构及单/多逆变器驱动和调相机模式三种MGP并网运行方式。基于电机理论,深入分析了 MGP中两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相序和转子机械结构特点,揭示了 MGP与电网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相量形式下的MGP电磁-机械耦合模型。(2)基于同步电机的功角特性,揭示了 MGP传输功率变化时两台同步电机功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对MGP运动方程的合理简化得出,MGP传输有功功率与电动机功角呈近似线性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源侧和机侧变流器的协调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单逆变器驱动MGP并网,分别提出了q轴电流控制方法和无转速反馈控制方法,两种方法均是对已有同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法的自适应改造,可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快速衔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两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3)建立了基于LCL滤波器的逆变器驱动MGP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机侧和源侧电流双环控制方法。进而将其应用于多逆变器并联驱动MGP并网控制中,可以实现每个逆变器对机侧q轴电流准确、独立地控制。利用阻抗分析法和叠加定理推导系统阻抗和传递函数表达式,频域分析结果表明LCL滤波器由于并联于同步电动机定子侧而产生并联耦合与谐振特性,而且耦合强弱和谐振峰值与并联逆变器个数强相关。利用MBD方法设计了双逆变器并联驱动MGP并网软件控制系统,并搭建了并网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电流双环控制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 MGP对于新能源惯性响应的提升作用,进而给出了增加MGP惯性响应能力的方案。通过与火电机组的结构和频率调整原理的对比,揭示了MGP电磁-机械耦合特性对提升新能源发电单元频率响应的提升作用,进而提出了基于减载控制和转速反馈的主动功率控制策略,以实现新能源驱动MGP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建立了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模型中设置了不同参数、不同新能源占比、源/荷功率变化三种场景,并与虚拟惯性控制和虚拟同步机控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多机实验平台,验证了MGP对新能源发电机组频率响应能力的提升作用。(5)针对电网故障时MGP的暂态过程,借助相量分析法研究了转子轴系和阻尼对暂态故障分量的隔离和衰减作用,揭示了 MGP在电网故障隔离和无功调节特性两方面对于新能源故障穿越能力的提升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新能源采用MGP并网可以实现运行规程规定的低电压穿越标准,同时对不同故障持续时间、不对称故障、过电压故障和多次低电压故障等都表现出较好的故障穿越能力。搭建了单机并网实验平台,验证了 MGP对光伏在不同电网故障下穿越能力的提升作用。

赵迪[7](2021)在《含有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在农业与工商业的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源的数量仍会持续増长。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电源并入电力系统,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受到影响。传统的配电网继保方案不适用于含光伏系统的电网,保护可能造成误动作或者拒动作。本文针对含有LVRT能力的光伏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提高了传统配电网保护装置保护范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针对两级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建立光伏逆变器数学模型,设计MPPT控制算法,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基于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旋转坐标系,设计了光伏逆变器双闭环控制策略。其次,针对dq-PLL锁相环不能检测出电网电压不对称故障的情形,设计了一种基于SOGI-PLL锁相环电压暂降检测方法,根据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LVRT(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针对电压跌落情况,提出了抑制对称故障的电压矢量定向控制策略,以及抑制非对称故障的正、负序电流叠加矢量控制策略,提供一定量的无功支撑,完成电网故障下的逆变器LVRT控制。然后,根据光伏并网系统的LVRT控制策略,建立了光伏系统接入10KV配电网的短路计算模型,介绍了传统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含光伏系统配电网故障迭代修正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根据具有LVRT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故障电流特征,分别设置不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末端三相短路仿真、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不同地点三相短路仿真,进行了传统配电网发生电压降落时短路电流和具备LVRT能力的光伏电源并入配电网短路电流比较分析。最后,在分析传统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光伏系统并入配电网的不同故障点位置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基于本地信息量,提出一种适用于含有LVRT能力的光伏电站配电网自适应电流改进保护方案,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保护整定原则具有可行性,比较传统电流速断保护,提高了灵敏度和保护范围。

刘思远[8](2021)在《配电网储能设备并联运行控制方法与控制特性》文中提出对节能减排的不断重视,使新能源发电以及分布式电源相关的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加强。分布式电源波动性的特点已经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接入电网,而储能设备则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调节控制以及负荷的削峰填谷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增强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本文中储能设备通过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接入微电网或配电网,控制策略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对此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如下:首先,对本文中采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中的定子电压方程和转子运动方程,以及同步发电机运行控制时的调速机调频原理和励磁器调节原理得到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原理,得到虚拟同步发电机频率响应以及有功功率响应的传递函数。由传递函数分析其主要参数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搭建仿真算例以及硬件实验电路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然后,对储能设备的并联运行进行研究。首先对逆变器并联时包括环流、有功无功出力以及功率分配等在内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逆变器软启动方法。最后对线路阻抗对功率分配的影响和本章中提出的软启动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转动惯量对并机过程中的功率分配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最后,对不平衡工况下储能设备的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三相不平衡电流补偿方法即电流环正负序分离控制方法,并同时对电压电流不平衡的衡量以及正负序量检测的算法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电网电压不平衡下储能逆变器直流侧功率波动的问题,对产生直流侧功率波动的原因以及不平衡工况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以及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的相应的有功功率波动抑制策略,最终通过仿真和硬件实验实现了三相不平衡下储能逆变器的相关控制策略,验证了其有效性。

王雨阳[9](2021)在《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储量大且无污染的新能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非线性负载的不断投入,向电网注入了大量的谐波,电能质量明显降低。本文提出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础上增加有源滤波功能,使得光伏系统在实现并网发电的同时对电网中的谐波进行治理,有效改善电网电能质量,解决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光照条件较差时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利用率低及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功能单一的问题,通过分析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和并联型APF在功能、控制方式和拓扑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得到在同一套光伏并网逆变设备上,同时实现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功能的理论依据。设计提出了一种统一控制的整体方案,并对该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分别是谐波电流检测和电流跟踪控制技术。在谐波电流检测环节中,将p-q检测法和ip-iq检测法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在电网电压畸变情况下检测结果更准确的ip-iq检测法。针对ip-iq检测法中的锁相环在电压不对称时无法准确锁相的问题,采用基准电压提取法代替传统锁相环电路,该方法在非理想电网工况下仍能准确提取正序电压,提高了锁相的准确度;考虑到ip-iq检测法中使用的低通滤波器使系统在实际补偿时存在延迟,采用电流平均值模块代替低通滤波器获取基波分量,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并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指令电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改进的ip-iq检测法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能够精准锁相且响应速度较快。在电流跟踪控制方面,本文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复合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统一控制模式,其中电压外环采用PI控制器,保证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稳定的同时输出有功指令电流。单独光伏并网模式只需要使用PI控制器即可对有功指令电流进行跟踪控制,本文所提系统为了同时实现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的功能,需要对有功指令电流和谐波指令电流同时进行跟踪控制。但dq坐标系下只使用单一的PI控制器不能无静差跟踪谐波电流,故提出在PI控制的基础上并联多个准PR控制器,使系统能够对基波分量和主要次谐波分量进行精准跟踪,实现统一控制功能。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建立统一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分别运行于完全光伏并网、只进行滤波及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三种不同工作模式的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统一控制策略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三种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并网逆变器的利用率。

彭也伦[10](2019)在《微电网的动态建模方法与稳定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发电技术是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减小电能传输损耗的有效技术手段。微电网中的逆变器接口型微源在运行机理、控制模式、过流能力和响应速度等方面,都和大电网中的同步发电机组有着明显差异。微电网在运行模式和动态特性上具有如下特点:微电网动态特性受并网逆变器的控制行为主导;容量有限、惯性小,系统中频率、电压等变量波动范围大;微源间的耦合程度高,存在多时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因此,微电网在负荷波动、可再生能源出力变化等扰动下呈现复杂的动态行为,有必要研究精确描述微电网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所建模型分析微电网的动态特性和系统稳定性。本文以逆变器接口型微源主导的交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学建模、模型降阶简化、系统级的稳定性分析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微电网动态建模方法,并基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微电网在多类型负载接入和三相不对称等常见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问题。研究重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研究了多类型负荷接入工况下微电网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得到微电网中各组成元素的精确数学表达后,组合各子系统得到系统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分岔分析,研究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参数区域,得到微电网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各类型负载对于微电网稳定域的影响。所提的微电网数学描述方法是全文研究的基础。(2)提出了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微电网时间尺度降阶简化方法,在精确保留微电网的主导动态行为的前提下,降低了数学模型阶数,减少了对微电网进行数值分析的计算量。解决了进行系统级稳定性分析时,微电网模型阶数高、分析复杂的难题。(3)提出了基于动态等值理论的微电网群模型简化方法,在研究部分区域内微电网的动态行为时,将外部区域利用动态等值模型进行替代。在详细描述研究区域内动态行为的基础上,大幅简化微电网群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减少系统级分析的复杂程度。解决了进行大规模微电网群的暂态特性分析时,数值计算耗时长的难题。(4)提出了基于动态相量理论的不对称微电网的数学建模方法,精确描述了不对称微电网的暂态响应特性。相比详细开关模型,大幅缩短了时域仿真时间。解决了传统微电网的数学模型无法兼顾描述结构不对称和获取平衡点用于稳定性分析的难题。基于所构建的动态相量模型,对含不对称补偿控制的微电网进行了小信号分析,发现当并网逆变器采用典型不对称补偿控制时可能导致的振荡失稳问题。设计了改进型不对称补偿控制策略,提升了补偿效果,同时确保了不对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5)结合本文在数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以某岛屿10kV微电网工程为蓝本进行了微电网控制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针对不同运行工况,优化了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响应性能,确保了该微电网在扰动下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基于RT-Lab半实物仿真平台,搭建了该微电网工程,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有效性。本文以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背景,针对多类型负载接入和三相不对称等工况,提出了微电网的动态建模与模型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工况下,微电网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系统稳定性,得到了主要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数学模型是微电网进行系统层面控制方案设计的基础,本文所得的分析结论可以为微电网的整体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同时,本文的建模方法可以推广到电力电子化的配电网、新能源电场和船舰、飞机等独立电力系统,为推进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实用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利用无功元件平衡不对称有功负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无功元件平衡不对称有功负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储能型APF的微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电网发展现状
        1.2.2 微电网电能质量研究现状
        1.2.3 储能及其组合装置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储能型APF原理及建模
    2.1 APF及电池储能系统概述
        2.1.1 APF
        2.1.2 电池储能系统
    2.2 储能型APF拓扑结构
    2.3 储能型APF数学模型
        2.3.1 直流侧建模
        2.3.2 交流侧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谐波检测算法及其改进
    3.1 检测方法介绍
    3.2 i_p-i_q谐波检测法
        3.2.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3.2.2 i_p-i_q检测法基本原理
        3.2.3 检测误差分析
    3.3 改进的i_p-i_q谐波检测法
        3.3.1 自适应陷波器
        3.3.2 自适应陷波器锁相环
        3.3.3 滑动均值滤波器
    3.4 本章小结
4 储能型APF控制系统设计
    4.1 指令电流合成
    4.2 比例谐振控制
        4.2.1 内模原理
        4.2.2 比例谐振控制器
        4.2.3 准比例谐振控制器
        4.2.4 参数设计
    4.3 重复控制
        4.3.1 重复控制器结构
        4.3.2 重复+PI复合控制策略
        4.3.3 参数设计
    4.4 直流侧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仿真分析
    5.1 仿真模型及参数
    5.2 谐波检测仿真分析
    5.3 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压器经济运行研究现状
        1.2.2 储能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配电变压器原理与损耗分析
    2.1 变压器原理及分类
    2.2 变压器功率损耗分析
        2.2.1 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
        2.2.2 变压器无功功率消耗
        2.2.3 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
    2.3 负载率损耗分析
    2.4 功率因数损耗分析
    2.5 谐波损耗分析
    2.6 三相不平衡损耗分析
    2.7 配电变压器降损措施
3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
    3.1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3.1.1 功能设计
        3.1.2 系统结构设计
    3.2 储能设备的研究
        3.2.1 储能的意义
        3.2.2 储能的分类与特性
        3.2.3 电化学储能的优势
    3.3 电力电子换流器
        3.3.1 基本拓扑
        3.3.2 电压源换流器工作原理
        3.3.3 脉冲宽度调制方式
    3.4 智慧电能控制器
        3.4.1 上层能量管理策略
        3.4.2 下层电压源换流器控制策略
        3.4.3 智慧电能控制器工作流程
4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仿真实验
    4.1 变压器建模
    4.2 储能单元建模
    4.3 电力电子换流器建模
        4.3.1 数学模型分析
        4.3.2 控制系统模型
    4.4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仿真实验
        4.4.1 负载率调控实验
        4.4.2 无功补偿实验
        4.4.3 谐波抑制实验
        4.4.4 三相不平衡治理实验
        4.4.5 智慧电能调控实验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功率理论研究现状
        1.2.2 有功电能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指标的研究
    2.1 传统的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指标
        2.1.1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平衡污染程度的评估
        2.1.2 三相三线制系统中不平衡污染程度的评估
    2.2 基于等效视在功率分解的新评估指标
        2.2.1 不平衡条件下等效视在功率的分解
        2.2.2 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新指标
    2.3 算例分析
        2.3.1 三相四线制系统仿真模型
        2.3.2 三相三线制系统仿真模型
    2.4 小结
3 不平衡责任划分新方法
    3.1 传统不平衡责任计算方法分析
        3.1.1 负序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3.1.2 传统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
        3.1.3 传统不平衡责任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3.1.4 算例验证
    3.2 不平衡责任计算新方法
        3.2.1 不平衡责任指标的确立
        3.2.2 不平衡责任综合定量计算
        3.2.3 不平衡责任综合定量计算步骤
    3.3 算例分析
        3.3.1 算例设置
        3.3.2 不平衡责任计算与对比分析
    3.4 小结
4 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
    4.1 负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4.1.1 不对称负荷的负序功率流向分析
        4.1.2 负序对电能计量方法的影响
    4.2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
        4.2.1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的计量模型
        4.2.2 新计量模型中参数的求解
        4.2.3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的实现步骤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设置
        4.3.2 有功功率的计算与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
    5.1 现有电费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5.1.1 传统功率因数的合理性分析
        5.1.2 等效功率因数的合理性分析
    5.2 新的电费调整方案
        5.2.1 新的电费调整模型
        5.2.2 电费调整方案的实施步骤
    5.3 算例分析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级联H桥STATCOM直流电压失衡分析与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无功补偿设备的发展现状
    1.3 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1 STATCOM主电路拓扑研究现状
        1.3.2 电流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STATCOM直流侧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级联H桥 STATCOM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2.1 级联H桥 STATCOM功率单元拓扑及工作原理
    2.2 级联H桥 STATCOM的数学模型
        2.2.1 平衡工况下STATCOM的数学模型
        2.2.2 电网电压不平衡工况下STATCOM的数学模型
    2.3 星型级联H桥 STATCOM电流控制策略
        2.3.1 电流间接控制
        2.3.2 电流直接控制
        2.3.3 基于电流直接控制的控制策略
    2.4 星型级联H桥 STATCOM调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级联H桥 STATCOM相间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与控制策略
    3.1 STATCOM直流侧电压总控制方案
    3.2 STATCOM相间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
        3.2.1 基于abc坐标系下有功功率模型相间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
        3.2.2 基于dq坐标系下有功功率模型相间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
    3.3 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相间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研究
        3.3.1 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有功功率分配机理
        3.3.2 零序电压注入法相间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3.3.3 仿真分析
    3.4 基于负序电流前馈闭环控制的相间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研究
        3.4.1 基于负序电流注入的传统相间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3.4.2 基于负序电流注入改进的负序电流前馈闭环控制均压控制策略
        3.4.3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级联H桥 STATCOM相内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与控制策略
    4.1 相内直流侧电压失衡分析
    4.2 基于有功电压矢量叠加改进的相内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4.2.1 相内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机理分析
        4.2.2 改进的有功电压矢量叠加的相内直流侧电压控制策略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三相四线制下配电网无源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电流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相电流质量综合治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综合治理装置的结构
    2.2 无源三相不平衡电流治理的原理与结构
        2.2.1 无源三相不平衡电流治理原理分析
        2.2.2 无源三相不平衡电流治理单元的结构
    2.3 谐波治理原理
        2.3.1 谐波污染的危害
        2.3.2 新型多次谐波滤波器的原理及参数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瞬时无功功率的改进电流检测算法
    3.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_p-i_q算法
    3.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_p-i_q改进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源电流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参数选择
    4.1 配电网电流质量综合治理的实验电路设计
    4.2 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4.2.1 电抗器的参数设计
        4.2.2 电容器的参数设计
        4.2.3 晶闸管的型号选择与设计
        4.2.4 无源滤波结构的参数设计
        4.2.5 投切开关型号的选择
    4.3 控制电路设计
        4.3.1 DSP芯片选择及电路设计
        4.3.2 CPLD芯片选择及电路设计
        4.3.3 触发晶闸管电路的设计
        4.3.4 信号采集电路的型号选择
        4.3.5 A/D转换模块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源电流质量综合治理装置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无源电流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仿真分析
        5.1.1 无源滤波结构改进型的仿真分析
        5.1.2 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5.1.3 电流质量综合治理仿真验证与分析
    5.2 无源电流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实验说明
        5.2.1 搭建的实验平台
        5.2.2 未治理的电流质量参数
        5.2.3 电流不平衡治理的电流质量参数
        5.2.4 电流质量综合治理的电流质量参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6)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并网运行控制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
        1.1.2 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能源发电频率响应能力提升方法
        1.2.2 新能源发电故障穿越能力提升方法
        1.2.3 同步电机用于提升新能源电网稳定性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新能源采用MGP并网运行方式与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新能源与MGP的连接方式
        2.2.1 单逆变器采用MGP并网的结构
        2.2.2 多逆变器并联采用MGP并网的结构
    2.3 MGP的运行方式与结构特点
        2.3.1 MGP的运行方式
        2.3.2 MGP的结构特点
    2.4 MGP的电磁-机械耦合模型
        2.4.1 MGP的电气方程
        2.4.2 MGP的运动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GP的功率传输特性及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MGP的功率传输特性
        3.2.1 MGP功角特性分析
        3.2.2 源荷变化下的功角变化特性
        3.2.3 新能源变流器协调控制策略
    3.3 q轴电流控制方法
        3.3.1 q轴电流控制原理与控制结构
        3.3.2 仿真分析
    3.4 无转速反馈控制方法
        3.4.1 控制系统结构
        3.4.2 仿真分析
        3.4.3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多逆变器并联驱动MGP并网运行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LCL滤波器的控制方法
        4.2.1 逆变器驱动MGP数学模型
        4.2.2 机侧和源侧电流双环控制方法
        4.2.3 仿真分析
    4.3 并联控制与耦合谐振特性分析
        4.3.1 多逆变器并联结构与控制方法
        4.3.2 并联LCL滤波器耦合与谐振特性分析
        4.3.3 仿真分析
    4.4 双逆变器并联驱动MGP实验研究
        4.4.1 控制系统设计
        4.4.2 实验平台搭建
        4.4.3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GP提升新能源频率响应能力的研究
    5.1 引言
    5.2 新能源采用MGP并网频率响应分析
        5.2.1 惯性响应特性及提升方法
        5.2.2 有功功率响应特性
    5.3 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及稳定性分析
        5.3.1 一次调频控制策略
        5.3.2 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
    5.4 仿真分析
        5.4.1 系统参数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5.4.2 新能源占比提升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5.4.3 源荷功率变化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5.4.4 与其他一次调频控制策略的对比
    5.5 实验验证
        5.5.1 MGP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5.5.2 光伏是否采用MGP并网的对比
        5.5.3 不同源荷变化下的频率响应
        5.5.4 快速频率变化下的响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MGP提升新能源故障穿越能力的研究
    6.1 引言
    6.2 MGP实现新能源故障穿越的原理
        6.2.1 故障隔离作用分析
        6.2.2 无功支撑作用分析
    6.3 故障穿越仿真验证与分析
        6.3.1 低电压穿越
        6.3.2 高电压穿越
        6.3.3 新型故障穿越
    6.4 故障穿越实验验证与分析
        6.4.1 低电压穿越实验
        6.4.2 高电压穿越实验
        6.4.3 多次低电压故障穿越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含有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发电系统现状
        1.2.2 国内外LVRT技术现状
        1.2.3 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两级三相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2.1 两级三相式光伏并网发电结构
    2.2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
    2.3 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2.4 光伏并网逆变器双闭环控制策略
    2.5 仿真分析与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网故障下光伏逆变器LVRT控制策略
    3.1 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特性分析
    3.2 电压跌落检测方法
        3.2.1 基于DQ-PLL锁相环电压跌落检测
        3.2.2 基于SOGI-PLL锁相环电压跌落检测
    3.3 LVRT控制策略
        3.3.1 电网对称故障LVRT控制
        3.3.2 电网不对称故障LVRT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伏并网系统故障电流分析与计算
    4.1 配电网模型
    4.2 传统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
    4.3 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
    4.4 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有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
    5.1 传统配电网继电保护
        5.1.1 电流Ⅰ段保护
        5.1.2 电流Ⅱ段保护
        5.1.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5.2 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馈线保护影响
        5.2.1 光伏电源上游发生故障分析
        5.2.2 光伏电源下游发生故障分析
        5.2.3 相邻馈线发生故障分析
    5.3 含有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
        5.3.1 两相短路故障发生在上游的整定方案
        5.3.2 两相短路故障发生在下游的整定方案
        5.3.3 两相短路故障发生在相邻馈线的整定方案
        5.3.4 三相短路故障整定方案
    5.4 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配电网储能设备并联运行控制方法与控制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储能设备研究与应用发展现状
    1.3 储能变流器控制研究现状
    1.4 变流器并联运行研究
    1.5 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研究
    1.6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
第2章 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与控制特性
    2.1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2.1.1 同步发电机定子电压方程
        2.1.2 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
    2.2 同步发电机控制控制策略
        2.2.1 同步发电机调速机原理
        2.2.2 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原理
    2.3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2.3.1 有功频率控制
        2.3.2 无功电压控制
    2.4 功频动态分析
    2.5 仿真与实验
        2.5.1 仿真部分
        2.5.2 实验部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能设备并联运行控制特性
    3.1 逆变器并联运行特性分析
    3.2 逆变器并联运行功率分配原理
    3.3 逆变器软启动并联方法
    3.4 仿真与实验
        3.4.1 仿真部分
        3.4.2 实验部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平衡下的储能设备控制
    4.1 三相不平衡电流补偿控制方法
    4.2 三相不平衡下直流侧功率波动分析
        4.2.1 三相不平衡时的功率波动产原因
        4.2.2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影响
        4.2.3 电网不平衡下直流侧功率波动抑制方式分析
    4.3 孤网不平衡负载下储能并联系统运行分析
    4.4 不平衡控制仿真与实验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概述
        1.3.1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
        1.3.2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发展现状
    1.4 具有APF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APF的统一控制原理
    2.1 光伏并网装置与APF系统的对比分析
        2.1.1 三相光伏并网装置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2.1.2 并联型APF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光伏并网装置与并联型APF系统的异同点
    2.3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APF统一控制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流检测及指令电流合成技术研究
    3.1 常用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3.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谐波检测技术
        3.2.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3.2.2 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检测法
    3.3 改进的ip-iq谐波检测法
        3.3.1 锁相环的改进
        3.3.2 低通滤波器的改进
    3.4 有功指令电流的获取
    3.5 指令电流的合成
        3.5.1 系统工作模式的选择
        3.5.2 指令电流合成
    3.6 电流检测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统一控制系统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4.1 常见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
        4.1.1 滞环比较控制方法
        4.1.2 三角波比较控制方法
        4.1.3 PI控制
        4.1.4 准比例谐振控制
    4.2 dq坐标系下的复合控制策略
    4.3 脉宽调制算法
    4.4 直流侧电压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统一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5.1 统一控制系统建模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完全并网发电系统仿真
        5.2.2 单独有源滤波系统仿真
        5.2.3 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系统仿真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微电网的动态建模方法与稳定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电网的研究背景
    1.2 微电网的定义与运行特性
        1.2.1 微电网的定义
        1.2.2 微电网中微源的分类
        1.2.3 微电网的运行特点
    1.3 微电网的数学建模研究现状
    1.4 微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电网的全阶数学模型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2.1 微电网全阶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2.1.1 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2.1.2 电流控制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2.1.3 网络线路与负载模型
        2.1.4 微电网的整体数学模型
    2.2 微电网全阶模型的数值仿真验证
        2.2.1 小扰动下的动态响应
        2.2.2 大扰动下的暂态响应
    2.3 微电网的参数稳定域研究
        2.3.1 分岔理论
        2.3.2 逆变器型微电网的参数稳定域分析
        2.3.3 分岔失稳现象的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微电网模型时间尺度降阶简化方法
    3.1 微电网动态行为的多时间尺度特性
    3.2 微电网模型的奇异摄动降阶方法
        3.2.1 奇异摄动原理
        3.2.2 微电网模型的奇异摄动降阶方法
        3.2.3 微电网降阶模型的验证
    3.3 不同降阶模型的对比分析
        3.3.1 特征值分析对比
        3.3.2 降阶模型的数值仿真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态等值理论的微电网群模型空间范围简化方法
    4.1 微电网群的动态等值原理
    4.2 微电网群的动态等值方法
        4.2.1 外部区域子系统的划分
        4.2.2 外部区域子系统的动态等值
    4.3 动态等值模型的仿真验证
        4.3.1 基于动态等值的简化模型验证
        4.3.2 用于微电网群分析时各类模型降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4.4 结论
第五章 基于动态相量理论的不对称微电网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5.1 动态相量建模原理
    5.2 不对称微电网的动态相量模型与数值仿真验证
        5.2.1 不对称微电网中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5.2.2 不对称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的仿真验证
    5.3 不对称微电网的特征值分析
        5.3.1 含有不对称补偿控制的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
        5.3.2 含不对称补偿控制的微电网特征值分析
    5.4 改进型微电网电压不对称补偿控制
        5.4.1 改进型不对称补偿控制的设计
        5.4.2 不对称补偿控制的实验验证
    5.5 结论
第六章 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微电网参数优化设计
    6.1 案例微电网的概述
    6.2 案例微电网的控制参数设计
        6.2.1 案例微电网数学模型的构建
        6.2.2 微电网频率控制的参数设计
        6.2.3 微电网电压控制的参数设计
    6.3 微电网的参数设计验证
        6.3.1 RT-Lab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介绍
        6.3.2 基于RT-Lab平台的控制参数验证
    6.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四、利用无功元件平衡不对称有功负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储能型APF的微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研究[D]. 严凯.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D]. 袁方.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D]. 脱长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级联H桥STATCOM直流电压失衡分析与控制策略[D]. 胡阳.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5]三相四线制下配电网无源电能质量综合治理[D]. 秦明旭(Matthew chin).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6]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并网运行控制与稳定性研究[D]. 谷昱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7]含有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 赵迪.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2)
  • [8]配电网储能设备并联运行控制方法与控制特性[D]. 刘思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9]具有有源滤波功能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 王雨阳.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10]微电网的动态建模方法与稳定性问题研究[D]. 彭也伦. 湖南大学, 2019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