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剂的医学论文

问:抗酸药的临床应用
  1. 答:理想的抗酸药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中和胃酸的作用强大而持久,使胃内容物的pH维持在3.5以上,此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大部分停止;②与胃酸作用不产生二氧化碳;③不引起便秘和腹泻;④没有系统性效应。抗酸药种类虽多,但若以上述标准去衡量,没有一个臻于理想。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抗酸药时除了考虑其价格和是否适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副作用。例如碳酸钙和氢氧化铝可致便秘,特别是在老年人。常常需要加用含镁的化合物来克服其致便秘效应。
    长期服用含三硅酸镁的抗酸药可发生二氧化硅的尿石。各种含铝化合物可以吸附有机和无机物质,如四环素族抗生素。应用氢氧化铝可使血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水平显著降低。它还可以吸附某些抗胆碱能药,包括阿托品。氢氧化铝在肠腔内和无机磷酸盐结合,致使粪便中磷酸盐排泄增多和血清磷酸盐浓度降低。可利用氢氧化铝的这一特性来治疗尿毒症。在尿毒症病人应禁用含镁抗酸药,以免发生高镁血症。由于氢氧化铝在肠内与磷酸盐结合,长期服用可以导致骨代谢异常和骨质软化。氢氧化铝凝胶尚含一定量的钠,在水肿病人应用抗酸药时,应慎重考虑。
    碳酸钙虽然是最便宜和作用最强的抗酸药,但是偶然发生的高钙血症限制了它的应用。应用放射性示踪物的研究表明,碳酸钙中钙的吸收和可溶性盐──葡萄糖酸钙中钙的吸收程度相同,为9~37%,因此,肾脏病患者应避免应用。
  2. 答:许多胃病和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目前降低胃酸的药物有抗酸药和抑酸药,两者在临床应用有何不同呢?
问:什么是抗酸剂
  1. 答:抗酸剂是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一般没有太大的副作用, 但若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体内水分异常潴留、 肾功能衰竭、严重便秘或腹泻。 临床上使用的抗酸剂主要有如下三类: 一.含钠抗酸剂:常用的有碳酸氢钠。如果用量过大, 可使钠离子大量进入血流,造成碱中毒。其次,此药一旦骤然停服, 会引起胃酸反跳性增多。另外, 此药与胃酸中和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患者感到腹胀不适。 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最好少用含钠抗酸剂,以免加重病情。 二.含铝及镁抗酸剂:例如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是目前最常用的抗酸剂。鉴于铝盐会引起便秘、 而镁盐可造成腹泻,医生常同时用这两种药物, 以抵消各自的副作用而取得疗效。但某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服用含镁抗酸剂可导致镁离子潴留,引起神经传导障碍。 若长期大量服用含铝抗酸剂,则会抑制肠道磷酸盐的吸收, 导致骨质代谢异常。 三.含钙抗酸剂:虽作用快且维持时间长,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腹胀、高钙血症、肾结石、 便秘以及胃酸反跳现象,所以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抗酸剂的药理作用,无非是为了中和多余的胃酸, 所以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疗效。 因为食物本身就是胃酸的缓冲剂,所以无须饭后立即服药。 抗酸剂剂型以悬浮液或乳剂为最佳,起效快。在服药前, 须将药瓶上下颠倒摇动,使瓶内药物均匀分布。 而片剂则应先嚼碎后再吞服,方可及早起效。 但抗酸药只起治标作用,能暂时缓解胃酸对胃的刺激, 最根本的还是要消除病因。
问:以抗酸剂为例,说明改变胃肠道的PH值,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1. 答:弱酸性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中解离度小,易跨膜转运。
    酸化血液可促进弱酸向周围分布。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为7.4。由于弱酸性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而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升高血液ph值可使弱酸性物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降低血液ph则使弱酸性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物则相反。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