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美术新潮运动发展的论文摘要

问:对“八五新潮”美术的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影响的论文
  1. 答:随着国门的开放,创作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比较自由,美术界的各种观念碰撞激烈,青年艺术群体不断出现。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的作品。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美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美术界经历了一次大的思想冲击,史称“85美术新潮”。
    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场前卫美术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美术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艺术创作力的极大释放为美术史提供了大量的值得一读的有意义的作品;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卓越艺术才华的艺术人才,并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厚的人材资源。
    今天中国美术的多元化85新潮美术运动显然是作为一个起点,同时艺术的发展作为一个先锋,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她对打开国人压制多年的思想壁垒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其中出现的部分反艺术潮流中的行为艺术、现成品艺术、陋室艺术,生搬硬套西方哲学、艺术的观念和形式等,一直都受到正统美术院校的排斥,探讨也一直延续下去。
问:85美术新潮的产生意义
  1. 答: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在中国发生的“85美术新潮”正是在一个具有思想史意义的时段中产生的。“85美术新潮”既是一场本土性的视觉革命,又是一场庞杂的思想史运动,它的非主流性、民间性和批判性使它在整个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扮演着某种无法替代的角色。无论从思想性质、思想内容还是从思想形式、思想方向上,都可以将其视为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延续,也正因如此,它也承载着这一过程的所有矛盾、悖论和冲突。
    “85美术新潮”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浓厚形而上学和思辨色彩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史意义在于:首先,它不仅中止了传统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单一的、工具论性质的思维习惯,使艺术创造有了“批判性”这一全新的思想维度,而且训练了中国艺术家在政治、哲学和文化的宏观视野中思考艺术问题的能力;其次,“85美术新潮”对主体性的建构和重塑过程是以西方各种抽象的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础,具有过分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色彩,缺乏与本土历史和实践的深刻联系,无法真正面对和应答诸如艺术与资本、中国本土艺术与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霸权这类更为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这一弱点在90年代中国文化全球化转型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这一历史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在文化上的精英主义立场在抵制消费主义时代各种低俗的犬儒主义时仍具有很强的价值功用;最后,在这段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展开的各种思想讨论和反思也为90年代艺术界各种具体学术课题的展开做出了厚实的理论铺垫,如80年代艺术界对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趣对90年代中期关于语言与意义问题讨论的潜在影响,艺术情境理论对艺术市场、艺术公共性等问题展开的实践作用,各种后学思潮对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课题展开的学术意义。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