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1](2022)在《仔猪黄白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文中认为仔猪黄白痢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而发生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病猪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排出黄色或者白色稀粪。该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先决条件是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而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也会严重影响该病的发生及轻重程度。仔猪黄白痢长时间以来危害养猪生产,是猪场中仔猪最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且往往导致大量发生死亡或者变成僵猪,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冯艳[2](2020)在《仔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文中研究指明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呈全球流行,病原分布广泛,对自然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仔猪感染后主要表现黄痢和白痢两种类型,黄痢以3日龄以内的猪为重点发病群,病猪粪便呈黄色,发病急,病死率高,白痢以7~30日龄的猪为主要发病群体,病猪粪便呈灰白色,发病稍缓,死亡率低;临床可通过口服益生菌、科学使用抗生素、加强场内消毒以及提高猪场管理水平等措施预防本病;病猪治疗建议口服抗生素,同时配合止泻、助消化、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和矿物微量元素等进行对症治疗。
刘伟峰[3](2020)在《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免疫失败的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规模化养猪场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季节交换的时候多发,1~3日龄的仔猪病死率高达80%。黄白痢疫苗在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会进行注射,仔猪产后管理不善很可能发生此病,所以在产前一般都会对母猪进行免疫。在疫苗的选择方面,现在有仔猪c型产气荚膜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火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规模化猪场用二联苗较多,二联苗产前35d和产前21d分别免疫2次,2ml/次,当天未使用完的疫苗要封蜡保存,且开封的疫苗第3天不能再次使用,需要丢弃。
刘以洪[4](2018)在《养殖农户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殖业最大的成本是饲料,可通过集约化养殖降低,最大的风险是市场和疫病,市场风险难以人为控制,疫病风险是重中之重,防控不好有可能会造成养殖户血本无归,但是可以通过实施系列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不发生动物疫病。
杨德鸿[5](2018)在《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流行病学调查及灭活疫苗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猪场仔猪发生腹泻的一种重要致泻性致病菌,感染后引起初生到保育期间仔猪腹泻和黄白痢,也是目前规模化猪场难以根除的一种肠道致病菌。发病仔猪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脱水、消瘦、拉黄痢或白痢,严重可引起死亡,且具有传染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猪大肠杆菌病。经临床调查发现仔猪黄白痢是发生频率最高的猪大肠杆菌病,其病原ETEC存在普遍高耐药性和高致病性,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ETEC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研制具有广谱免疫保护效果的O抗原灭活疫苗,对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ETEC进行监测及有效防控。1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从苏北地区21个规模化猪场采集初生到30日龄仔猪的新鲜粪样、直肠棉拭子及小肠样共562份,经平板划线、菌落形态观察,其中528份病料分离出792株疑似大肠杆菌。通过显微形态观察、PCR鉴定菌株特异性致病型、16S rRNA测序鉴定确定为ETEC菌株有141株,占总病料数的25.1%。使用PCR方法结合37种标准O抗原血清进行玻板凝集试验鉴定141株ETEC菌株的血清型;用14种常见抗生素标准药敏纸片,分析分离菌株耐药性和敏感性,并做整体耐药性分析;小鼠攻毒试验鉴定分离菌株致病力;研制灭活苗,并进行小鼠免疫保护试验分析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使用常规血清型鉴定玻板凝集试验结合PCR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使用7种多价O抗原血清和37种单因子ETEC常见O抗原血清,对分离出的141株ETEC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41株ETEC菌株具有较多的O抗原血清型,定型85株,占ETEC菌株总数的60.3%,1株自凝,2株出现多价凝集而单价不凝;其中08、0101和0128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定型菌株数的29.4%、20%和占11.8%,占ETEC菌株总数的17.7%、12.1%、7.1%;三个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数的61.2%,占ETEC菌株总数的36.9%。其他血清型包括09、03、020、0148、0149、0111、0138、0139、0141、025、0115、0119、0153、045、089 等 15 种。2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对所分离141株ETEC菌株肠毒素和毒力岛等相关毒力因子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所有ETEC分离菌株均含有ST基因,有25%的菌株含有LT基因,有25%的菌株含有Ler基因,含有Irp2、fyuA、eaeA基因的菌株占10%。药敏试验对141株ETEC进行14种药敏片的耐药性分析,得出所分离的ETEC对新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高度耐药,分别为 95%(134/141)、100%(141/141)、99.3%(140/141)、80.9%(114/141)、100%(141/141)、92%(130/141)、96.5%(136/141),耐药菌株比例均在 80%以上;有 50.4%的ETEC对恩诺沙星敏感(71/141),中等敏感的为多粘菌素B占66%(93/141)、头孢噻肟占51.8%(73/141);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8耐、9耐、10耐、11耐,占总ETEC的68%(96/141),分别为 17%(24/141)、16.3%(23/141)、19%(27/141)、15.6%(22/141),拥有10重耐药性的菌株占比最大。动物实验使用常规的ICR小鼠,小鼠攻毒试验通过初筛141株ETEC致病力,得到9株高致病力菌株,均能以1×107CFU致死小鼠。然后分别筛选优势血清型08和0101强毒株,以5×107CFU攻毒小鼠,发现08血清型中有8株为强毒株,占08血清型菌株总数的38.1%,0101血清型中有5株为强毒株,占0101血清型菌株总数的27.8%;综合初筛和单因子O抗原血清型强毒株筛选结果,测定08血清型一强毒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4×107CFU;最低致死量(MLD)为3×107CFU。3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初步研究优势血清型单价灭活疫苗小鼠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单价灭活疫苗对同种血清型的强毒株具有完全的保护,保护率为100%;用优势血清型的2株强毒株经灭活制成二价灭活ETEC疫苗,免疫小鼠能形成有效的保护效果,对两种优势血清型所有强毒株的保护率均在83%以上,对高浓度感染也具有较高保护率,且免疫无应激死亡,对其他血清型强毒株也有部分保护效果。比较免疫前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发现二免后血清抗体效价上升较快,但一免后攻毒小鼠也能形成有效保护;比较不同免疫剂量的免疫效果发现,以2×108CFU免疫小鼠的效果最佳;比较不同致病力菌株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发现,三种不同致病力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均能对小鼠形成有效保护。本研究通过对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优势血清型,整体耐药性,并初步研制出可用于防控分离株中大部分致病性ETEC的二价灭活疫苗,给养殖生产业提供了可行的监测和防控参考。
倪少闯[6](2018)在《江苏某猪场仔猪腹泻的临床调查与乳杆菌J26预防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腹泻一直是养殖业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且很多因素均可引起发病,其中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更是仔猪腹泻中的重要防控内容,很难彻底杜绝,常表现为反复的流行。由于腹泻原因而导致的猪掉膘、发育迟缓,成活率降低,育肥时间延长,增重减少,猪舍利用率降低,养猪循环周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产中一般都是使用疫苗和抗生素进行防控,但过多使用抗生素产生了很多弊端,由此迫切需要抗生素之外的防控途径来减弱或是替代抗生素的使用。益生菌能够避免对肠道中固有菌群平衡的破坏作用,有效增加消化道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同时提高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畜禽生长,优化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已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江苏一大型猪场仔猪长期发生腹泻,且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都表现为短期有效,隔段时间复发的情况,本试验对该场仔猪进行长期的临床跟踪调查,分析该场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并从益生菌角度进行仔猪腹泻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日粮中补充乳杆菌J26(L.reuteri)能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在腹泻的预防方面,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提高粪便的一致性。试验一、某猪场仔猪腹泻的临床调查与病因分析本试验在江苏某猪场开展,对该场仔猪腹泻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腹泻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黄色或灰黄色腹泻,迅速消瘦、脱水或死亡,其中有病例死亡率高达27.5%,剖检发现肠道内大量积气、积液,肠壁变薄、充血出血,肠腔内可见大量黄色、灰色内容物,胃肠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等。病原分析发现,相关腹泻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率高达70%,其次为PEDV感染,约为42.5%。后对腹泻保育仔猪进行临床调查,发现腹泻大概分为两次,一次为转群后一周左右,一次为42日龄左右,至50日龄后,腹泻情况逐渐消失。且腹泻发生主要表现为部分发病,不表现为爆发性发病或死亡,且保健后即出现好转,通常数日后腹泻停止,隔段时间复发,主要病原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40.0%)以及病毒PEDV(32.5%),故判定该猪场仔猪腹泻为混合性感染。试验二、某猪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乳杆菌J26的抑菌试验本试验对该猪场仔猪腹泻病料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通过对细菌及菌落的形态学观察、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等确定致病菌。生化试验中,致病菌IMViC试验结果为“++--”;三糖铁试管试验中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WB结果与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一致,分离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结合临床上常用药物和相关报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营养代谢病实验室所分离出的7株猪源耐酸、耐胆盐、黏附力优异的益生菌与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共培养试验,结果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与乳杆菌J26(L.reuteri)共培养96 h即被完全灭活。试验三、乳杆菌J26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预防试验从保育舍刚转入的1579头21~31日龄、体重7.3±0.5 kg的杂交仔猪中挑选216头随机分为三组:益生菌组(饲料中有效菌数≥ 108/kg)、抗生素组(饲喂药敏试验选定的敏感抗生素)和对照组(正常饲喂),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试验结果: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益生菌组的料比为1.32,仔猪腹泻率为2.78%,均显着低于对照组(2.78、15.28%);粪便的一致性比较发现,益生菌组的评分为3.93,显着高于对照组评分(3.04);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形态观察发现,益生菌V/C比值分别为5.8、2.25与3.14,显着高于对照组仔猪肠道V/C比值(分别为4.02、1.62与2.80)(P<0.05)。研究结果表明,补充乳杆菌J26(L.reuteri)能够有效防控仔猪腹泻。
王富贵[7](2017)在《猪场大肠杆菌灭活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惠丰猪场发病仔猪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血清型菌株O64、O9、O149进行培养,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佐剂,制成灭活菌,经检验该疫苗合格,对同型菌的攻毒保护率80%。
米添轩[8](2016)在《仔猪黄白痢及临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诊断等,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屈建平[9](2016)在《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临床应用实验》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流行性腹泻”成为了养殖业讨论最多的议题,湖南乃至全国大小猪场都有经历过腹泻,且死亡率很高,尤其在冬春季节,产房死亡率特别高。腹泻问题变成了全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而且发生腹泻后,传染快,病死率高,腹泻问题变得特别棘手,虽然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但不够系统。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多,其中细菌性性腹泻主要是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最为突出和严重,病毒性腹泻主要是流行性腹泻,且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本人根据腹泻流行的上述特点安排了3次实验,分别如下:1.应用聚维酮碘口服液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临床效果实验,聚维酮碘口服液作为在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替代抗生素防治细菌性腹泻,尤其是针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通过实验,其治愈率达96.4%,临床应用效果确切。2.应用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商品病毒性腹泻疫苗的效果实验,通过对产前40天和产前20母猪天分别免疫腹泻活苗、腹泻灭活苗,及对产前40天和产前20母猪分别免疫两次灭活苗进行了对比,临床上都没有发生腹泻,且通过对母猪、初乳及对应所生仔猪进行了IgG、IgA抗体检测,发现两种免疫程序都能产生IgA抗体,其中产前40免疫活苗、产前20天免疫死苗的,母猪、初乳及对应仔猪IgG抗体是IgA的两倍,且其IgG抗体比免疫两次灭活苗的明显高。3.应用益生菌治疗流行性腹泻的实验,临床治愈率达83.5%,效果比较理想。
胡辉[10](2009)在《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诊断及疫苗推广应用》文中指出仔猪黄、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临床常见的传染病,是仔猪较易患的一种肠道急性、致死性很强的传染病,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研究从2000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怀化市14个县、市24个乡镇40个养猪场110头母猪所产的1410头仔猪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仔猪黄、白痢平均发病率为20.13%、病死率为27.15%。通过观察发病仔猪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本研究分析了仔猪黄、白痢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为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提供了实验证据。为有效地防治仔猪黄白痢,本研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药物,并进行了临床治疗效果验证。同时,针对仔猪黄、白痢治疗进行了强力霉素、痢菌净、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对比试验,证明强力霉素的疗效最好,为类症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为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仔猪生产性能的仔猪大肠杆菌病,经过设计选点在怀化市进行了仔猪大肠杆菌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推广试验。本试验统计分析了免疫前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死亡率、治疗费三项指标,发现仔猪黄白痢发病率、死亡率、治疗费用分别降低5.3%、10.825%和2.75元/头。结果显示,使用仔猪大肠杆菌多价基因工程苗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治疗成本上具有显着功效。与应用前比较,有效地降低了仔猪黄白痢治疗费用,提高了仔猪成活率,证明本次试验从设计、选点和应用上是正确的,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了比较仔猪大肠杆菌多价基因工程苗与自体灭活菌苗的应用效果,我们从猪场黄、白痢仔猪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研制成仔猪大肠杆菌自体灭活菌苗,应用于多个发病猪场。本试验选择了两个代表性猪场的怀孕母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基因工程苗和灭活苗接种,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仔猪黄白痢发病情况。结果显示,灭活苗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91%和90%,比K88、K99基因工程苗组高12%和28%,而对照组仔猪发病率分别高达47%和51%。灭活苗组仔猪发病头数少,病程短,症状轻微容易治愈。研究表明,仔猪大肠杆菌灭活苗能明显降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利用仔猪大肠杆菌自体灭活菌苗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明显优于基因工程苗,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最佳疫苗。
二、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仔猪黄白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
2 病因分析 |
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3.1 仔猪黄痢 |
3.2 仔猪白痢 |
4 实验室诊断 |
5 防治措施 |
5.1 药物治疗 |
5.2 免疫接种 |
5.3 加强饲养管理 |
(2)仔猪大肠杆菌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杆菌 |
2 仔猪黄白痢 |
3 临床表现 |
4 预防 |
4.1 口服益生菌 |
4.2 药物预防 |
4.3 科学消毒 |
4.4 提升猪场管理水平 |
5 治疗 |
(3)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免疫失败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1 调查内容 |
1.2 调查方法 |
1.2.1 免疫情况 |
1.2.2 疫苗质量检测 |
1.2.3 疫苗真伪鉴别 |
1.2.4 免疫方法调查 |
1.2.5 母猪饲养管理情况 |
1.2.6 仔猪饲养管理情况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免疫效果 |
2.2 疫苗质量 |
2.3 免疫方法 |
2.3.1 免疫程序 |
2.3.2 免疫剂量 |
2.4 母猪因素 |
2.5 抗生素使用情况 |
2.6 其他疾病的影响 |
2.7 仔猪因素 |
3 讨论 |
3.1 免疫失败与疫苗质量 |
3.2 免疫失败与免疫方法 |
3.3 免疫失败与母猪饲养管理 |
3.4 免疫失败与仔猪饲养管理 |
4 结论 |
(5)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流行病学调查及灭活疫苗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概述 |
1 仔猪腹泻特征 |
2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
2.1 病原学 |
2.2 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 |
2.3 鉴定方法 |
2.4 血清型 |
2.5 毒力因子 |
2.6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 |
3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3.1 大肠杆菌耐药现状 |
3.2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 |
3.3 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技术 |
4 猪大肠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
4.1 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概况 |
5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
5.1 饲养管理 |
5.2 药物防治 |
5.3 免疫防控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临床采样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参考菌株 |
1.5 引物 |
1.6 病料处理 |
1.7 分离鉴定 |
1.8 血清型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采样与疑似菌株的分离 |
2.2 分离鉴定 |
2.3 血清型鉴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菌株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引物 |
1.5 毒力基因的检测 |
1.6 药敏试验 |
1.7 致病力测定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毒力基因检测 |
2.2 药敏试验 |
2.3 致病力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初步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菌株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
1.5 最适免疫剂量测定 |
1.6 单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 |
1.7 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 |
1.8 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最适免疫剂量测定 |
2.2 不同致病力菌株免疫效果比较 |
2.3 单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
2.4 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
2.5 血清抗体效价比较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6)江苏某猪场仔猪腹泻的临床调查与乳杆菌J26预防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腹泻的研究进展 |
1 腹泻的病因 |
1.1 细菌感染 |
1.2 病毒感染 |
1.3 寄生虫感染 |
1.4 其他 |
2 腹泻的防治 |
2.1 改善饲养管理 |
2.2 药物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
1 益生菌的功能 |
1.1 维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 |
1.2 生物夺氧 |
1.3 占位效应 |
1.4 增强免疫力 |
1.5 促进消化 |
1.6 提高肠道内环境 |
2 益生菌在仔猪养殖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三章 某猪场仔猪腹泻的临床调查与病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细菌学检测 |
1.3 病毒学检测 |
1.4 其他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2 细菌学检查结果 |
2.3 病毒学检查结果 |
2.4 其他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某猪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乳杆菌J26的抑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益生菌菌株 |
1.3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1.4 动物致病试验 |
1.5 药敏试验 |
1.7 益生菌的抑菌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
2.2 动物致病试验结果 |
2.3 药敏试验结果 |
2.4 益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乳杆菌J26对仔猪腹泻的临床预防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益生菌添加剂的制备 |
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4 饲喂试验及样本采集 |
1.5 病原检测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观察结果 |
2.2 仔猪生长变化结果 |
2.3 粪便一致性变化结果 |
2.4 肠道的形态学观察 |
2.5 病原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8)仔猪黄白痢及临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机理 |
3 流行病学 |
4 发病原因 |
4.1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
4.2 环境应激的存在 |
4.3 母猪产后感染患病 |
4.4 饲养管理不当 |
5 主要临床症状 |
6 主要病理剖检变化 |
7 诊断 |
7.1 临床诊断 |
7.1.1 仔猪黄痢 |
7.1.2 仔猪白痢 |
7.2 细菌学检查主要是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7.2.1 标本的采集 |
7.2.2 镜检 |
7.2.3 分离培养 |
7.2.4 生化实验 |
7.2.5 动物实验 |
7.2.6 血清学鉴定 |
8 防治 |
8.1 预防 |
8.1.1 饲养管理方面 |
8.1.2 环境卫生方面 |
8.1.3 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 |
8.1.4 免疫接种 |
8.1.5 康复猪血清疗法 |
8.1.6 药物预防 |
8.1.7 微生态制剂预防 |
8.2 治疗 |
8.2.1 抗生素治疗 |
8.2.2 补液 |
(9)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临床应用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细菌性腹泻 |
1.1 大肠杆菌 |
1.2 沙门氏杆菌 |
1.3 劳森氏胞内杆菌 |
1.4 猪痢疾密螺旋体 |
2. 寄生虫引起的仔猪腹泻 |
3. 病毒性仔猪腹泻 |
3.1 主要病毒性腹泻病毒特点 |
3.2 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 |
3.3 病毒性腹泻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
3.4 病毒性腹泻免疫机理 |
3.5. 病毒性腹泻病毒变异情况 |
3.6. 返饲控制病毒性腹泻概况 |
3.7 病毒性腹泻疫苗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临床应用实验 |
1. 应用聚维酮碘口服液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分析与讨论 |
2. 应用商品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分析与讨论 |
3. 应用益生菌治疗流行性腹泻的试验 |
3.1 材料、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诊断及疫苗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仔猪黄白痢的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病状及剖检变化 |
2.2 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 |
2.3 动物实验结果 |
2.4 调查结果 |
3 小结 |
第三章 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药敏试验 |
2.2 5种药物的疗效比较 |
2.3 使用5种药物后仔猪增重情况比较 |
3 讨论与小结 |
3.1 强力霉素对仔猪黄、白痢的疗效最好 |
3.2 环丙沙星疗效较好: |
3.3 痢菌净、氯霉素、氟呱酸疗效一般: |
3.4 采取多种治疗方法效果好 |
3.5 用药后效果显着,但治疗效果不稳定,停药后仔猪很快又开始腹泻,不能达到完全控制本病的目的 |
第四章 仔猪大肠杆菌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对免疫前后仔猪白黄痢发病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
2.2 免疫前后对仔猪白黄痢死亡率进行生物统计学检验 |
2.3 对免疫前后每头仔猪治疗费进行生物统计学检验 |
3 讨论 |
3.1 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
3.2 仔猪受环境影响产生应激反应 |
3.3 哺乳母猪患病 |
3.4 饲养管理不当 |
4 小结 |
第五章 仔猪大肠杆菌自体灭活苗制备及应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自体苗与基因工程苗免疫效果比较 |
2.2 田间试验效果 |
3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四、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仔猪黄白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J]. 徐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2(01)
- [2]仔猪大肠杆菌病防治[J]. 冯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20(12)
- [3]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免疫失败的因素调查[J]. 刘伟峰. 山东畜牧兽医, 2020(10)
- [4]养殖农户动物疫病防控技术[A]. 刘以洪. 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四:畜牧与养殖业, 2018
- [5]苏北地区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流行病学调查及灭活疫苗初步研究[D]. 杨德鸿.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江苏某猪场仔猪腹泻的临床调查与乳杆菌J26预防效果研究[D]. 倪少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猪场大肠杆菌灭活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观察[J]. 王富贵. 山东畜牧兽医, 2017(02)
- [8]仔猪黄白痢及临床防治技术[J]. 米添轩. 甘肃畜牧兽医, 2016(21)
- [9]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临床应用实验[D]. 屈建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10]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诊断及疫苗推广应用[D]. 胡辉.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