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食物真的那么可怕吗?

一、基因食品真那么可怕吗?(论文文献综述)

张宗敏[1](2021)在《甲状腺微小癌是否需要手术》文中认为甲状腺癌是目前体检发现最多的一种恶性肿瘤,尤其是长径<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更是引起许多人的恐慌。那么,这么多的甲状腺微小癌需如何治疗呢?是需要手术,还是可以观察?根据目前针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甲状腺微小癌生长缓慢,建议观察。对于一些位置不理想或已经发生明显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建议手术。

蒋文怡[2](2021)在《短视频平台电商首播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为直播领域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近年来,直播从秀场、游戏领域扩张到了教育、社交等领域。其中电子商务领域更是抓住直播的风口,凭借其庞大的线上购物受众基础迅速发展,使“电商直播”成为2020年年度热词。在此基础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加入电商直播领域,凭借其强大的流量优势实现了私域流量到消费者的转化,商业变现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区别于淘宝、京东等本身具有“电商基因”的平台,短视频平台主要凭借其优质内容广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下的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目前各短视频平台仍处于引入电商直播的初级阶段,其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销量惨淡、服务链不完善、直播调性偏移等。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电商直播作为新兴业态,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在此情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以及影响因素仍待进一步探索。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购物模式及购物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购物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喜爱,因此对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电商直播未形成正式且明晰的定义,本研究基于前人文献对电商直播的定义进行梳理,将电商直播定义为具有电子商务性质的个人或企业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行商品售卖的商业形式。霍华德-谢思模型是在S-O-R模型基础上优化而来的经典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模型,其于1963年被提出,对于当时线下购物情境中的消费者购物行为具有较好解释力。然而在当下购物环境迥异的短视频平台直播环境下,霍华德-谢思模型是否仍适用有待进一步探究,而在此情景下该模型能做出哪些修正也有待探索。本研究从经典的霍华德-谢思模型出发,研究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目的在于(1)尝试探寻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中存在哪些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2)探究此情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否能用霍华德-谢思模型进行解释。(3)在新情境下需要对原模型做出哪些修正以更好地解释其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4)针对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间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为主播、电商企业、短视频平台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使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基于前人文献以及对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间的参与式观察设置深度访谈初步提纲,而后基于提纲对7名拥有三次以上直播间购买经历的短视频平台中度以上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挖掘和整理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在此之后,将得到的影响因素与霍华德-谢思模型进行比对,基于模型进行维度添加或修正从而得到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初步模型,并基于模型作出假设。模型和假设的验证阶段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量表问项参考前人文献及深度访谈的内容。在做好问卷的预调研之后,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进行私信发放,同时将问卷投放至各短视频平台相关的网络社区、社群,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16份。基于问卷数据,使用SPSS 21.0及AMOS 21.0对假设和初步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并最终对初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得到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本研究最终得到内在因素与投入因素两大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包括经验与性格两个维度,而投入因素包含产品、服务以及环境三个维度。产品维度下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产品组合和产品性能;服务维度下的影响因素包括主播专业度、售前介绍与售后服务;环境维度下的影响因素包括场景搭建、促销氛围和互动模式。在所得影响因素与所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对平台和电商企业提出展望与建议:(1)提高主播素养,保障售前售后服务(2)调整产品架构,突出价格优势(3)完善互动场景,营造促销氛围。

王梓屹[3](2021)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指明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通过对于国内和国际围绕此项技术应用所制定法律法规的研究,不难发现,从当前的技术和社会发展程度来看,我国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依旧有待完善。并以此为基点,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挑战给予了回应,并对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对基因编辑技术概念、方法和分类的介绍,以及其目前的运用状况。第三部分是基因编辑技术对法律的挑战,本文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新的人身侵权问题对原有的侵权责任分配体系形成的挑战、该技术的应用是否会改变人类整体的基因状态、对基因安全的威胁和可能对基因信息隐私权造成侵犯。第二方面是总结基因编辑技术对现有法律所依据的伦理价值的挑战,对人性尊严的价值的挑战,对社会公平的价值的挑战,对人类与动物之间差别价值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人身侵权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冲击了原有的侵权责任分配体系、社会的公平问题的担忧、人兽相隔离的基本原则。第四部分是介绍基因编辑技术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分别是国际上所形成的一些共识和德美英三国关于基因编辑的法律体系。还有通过域外经验而得到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基因编辑领域的法律体系的梳理,总结出该技术的法律体系的现状以及不足,如效力低、监管职权交叉重叠等。第六部分是本文观点的展示,划分其应用的合法性界限,建立界定合法性的伦理原则,明确其行为界限。对立法和法规完善的建议,立法要以预防为主和保持谦抑性、将明确禁止行为列入刑法、确定人类胚胎的法律地位、对风险分配体系的健全。完善针对其的监管体系,建立行政许可制度、理清对其的监管层次、增强伦理审查制度的效用和针对违规人员的失信惩罚。

张靖川[4](2020)在《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速率不断加快,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转基因作为当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之一,相关研究与发展日趋成熟,但由于科普工作不足以及不实言论极速扩散,导致公众对该技术存在极大的认知偏差,而相关视频制作、传播及发展也相对滞缓。无论在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新媒体平台,都存在着数量少、制作内容枯燥、缺乏科研视角、传播手段单一、营销渠道与扩散路径偏窄等问题,造成了转基因视频推展过程中的速率缓慢和效果不佳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大众对生物技术认知水平的提升,使转基因作为一项高新生物育种技术,却因新媒体存在传播内容及其倾向的多元化而备受质疑。基于此,利用新媒体这一载体,讲述和传播转基因相关科学知识,能够有效构建公民与科学家平等对话的公众科学传播渠道与沟通模式,并积极改进社会大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偏激认知。为此,梳理和分析当前转基因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现状,研判并明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其传播效率的障碍因素,进而构建基于新媒体平台上的转基因视频传播技术路线与推展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研究综合运用传播学和艺术学基础理论,以新媒体平台为切入点,以科技传播为主要内容,对转基因视频中的科技传播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六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导论,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与研究述评,并指出论文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研究基础,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后,结合对科技传播与风险传播理论的思考,将转基因视频传播问题视为科技风险传播问题;第三部分为论文研究的重点与核心,将腾讯视频平台作为调查对象,对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分析,探究了转基因议题建构中的主体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现存主要问题与发展制约因素;第四部分为传播发展对策研究,依据前述问题,分别从政府主体的宏观维度、新媒体平台的中观维度及视频制作者的微观维度三个方面,提出改善转基因视频传播效果的发展对策与相关建议。最后,依据整体研究情况指出研究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本文所研究的转基因视频传播发展对策以新媒体发展为背景,并基于视频分享平台讨论科技传播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集成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探究在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科技传播和实现现代科学普及这一重要命题,在相关研究与实践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张田[5](2020)在《信任、风险收益感知对转基因食品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收益,对于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都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转基因生物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但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接受。尽管诸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的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很高,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其风险很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众对转基因食品都持负面和反对态度,或者说接受意愿很低,这直接阻碍了转基因食品所具有的效益的实现及其发展。因此哪些因素影响大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意愿,以及影响方式成为了环境资源和食品公共政策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关于转基因食品接受意愿的研究,都是基于Siegrist因果模型。这些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是决定大众接受意愿的直接因素,而信任是影响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的重要因素。风险感知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信任是一个多种类的概念,除了社会信任,认识论信任也是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另外,新的有关社会信任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是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可以划分为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和对企业组织的信任,这两类社会信任的支撑基础并不相同,因此,很可能它们对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路径并不完全相同。本文提出的因果模型充分考虑到了上面的这些因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N=1091),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第一,认识论信任是影响收益感知和风险感知重要的因素,进而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意愿产生间接影响。第二,不同类型的社会信任对收益感知和风险感知的影响不同。第三,与以前普遍研究相反,大众对企业组织的社会信任对其感知利益没有显着的直接影响,同时大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对其风险感知也没有显着的直接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制定转基因食品公共政策具有参考意义,根据结论提出:一是加强转基因食品相关的科普与宣传,提高大众认识论信任;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和大众参与力度,提高大众对公共机构的社会信任;三是加强企业风险防控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组织的社会信任。

迪恩·孔茨,姜焕文[6](2020)在《无声的角落》文中研究表明有的人真正脱离了网络,任何技术都探测不到他们的行踪,然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游弋于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这样的人可以说就处在"无声的角落"。第一部教我战栗1清凉的黑夜里,简·霍克醒了。有一阵子,她记不起自己睡在哪里。她只记得自己像惯常一样,睡在大号或是特大号双人床上,手枪放在另一只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7](2019)在《思维上的困惑——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接上期)11.转基因食品为何无需几代人试吃?有人说"转基因食品吃一代人是看不出问题的,要吃三代甚至更多代看看"。实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无论其转入的基因来自于哪种生物,也无论生命科学未来怎么发展,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基因的生物化学性质不会变,基因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片段。平常食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鲜、牛羊肉等,都含有各种各样天文数字的基

郑佳[8](2019)在《风险传播视阈下澎湃新闻对人工智能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人工智能开始好奇,关于技术风险性的大讨论在社会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大众获取相关议题信息时,媒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媒体作为意见领袖所进行的风险传播,对大众的风险感知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报道方式等原因扮演了风险信号的放大者的身份。所以,媒体如何正确地进行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由于澎湃新闻的栏目划分规范、报道质量较高、数据保存完好、评论功能完善以及传播效果显着,本研究选择澎湃新闻作为进行风险传播的媒体代表。我们选取自2014年8月4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报道及其热门评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样本共431篇报道和1339条热门评论。我们首先对报道的媒体显着性、报道内容和形式,以及网友的风险感知情况作了描述性统计,然后通过对媒体显着性和网友认知、态度、行动三方面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检定找出风险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信息沟通的偏差。研究发现,澎湃新闻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具有精准投放、言简意赅、立场鲜明,关注前沿、信源单一、风险暴露明显,图文并茂但生动性低的特点。而网友的风险感知呈现议题关注程度高、质疑和激动并存以及缺乏深入思考的特点。我们还发现媒体扮演风险信号放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报道的可信度、关涉面、详尽性和生动性、互动性等方面。由此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记者与信源的沟通、注重媒体与网友的互动、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平衡报道。

谢俊贵[9](2019)在《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与控制理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是高新技术与社会结合后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运行和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性。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具有强人为性、弱感知性、大危害性、广渗透性。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有无知无畏的冒进逻辑、离经叛道的逆天逻辑、急功近利的贪婪逻辑、别有用心的挟持逻辑等。随着高新技术竞争在世界范围的不断升级,有关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特别社会关切。互联网技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婴儿、智能化技术等的社会风险,目前已达到很高的社会关切度。找出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形成之理,确立高新技术社会风险防范之路,乃是当今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控制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基于对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基本特征和生发逻辑的分析,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控制理路的重点在于:认知控制、道德控制、经济控制、法律控制、社会控制、技术控制。

王媛媛[10](2019)在《显化策略在《十种人》汉译过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显化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研究,并应用于翻译实践中。显化是指把原文中隐含的信息或模糊的结构以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1958年,法国维奈和达贝尔内首次提出显化的概念。实践报告以《十种人》(The Ten Type of Human的前四章为例,探讨显化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原文涉及大量神经系统科学等专业知识,文本略晦涩难懂。本文包括五个方面,首先笔者介绍了此次翻译任务、文本内容及任务重要性;其次介绍了翻译过程;第三部分详细论述显化策略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是案例分析,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研究发现显化可以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三个层面实现;最后,总结显化策略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研究证明,显化对本文本隐含内容和模糊结构的清晰表达,起到了直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基因食品真那么可怕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因食品真那么可怕吗?(论文提纲范文)

(2)短视频平台电商首播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技术升级,助推电商直播崛起
        1.1.2 网购用户规模庞大,奠定电商直播受众基础
        1.1.3 流量红利为依托,短视频进军电商直播领域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短视频平台
        2.1.1 短视频平台的定义及分类
        2.1.2 我国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历程
    2.2 电商直播
        2.2.1 电商直播的定义及特点
        2.2.2 电商直播的发展及社交合作化
        2.2.3 电商直播相关研究
    2.3 理论模型
        2.3.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定义
        2.3.2 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关模型
        2.3.3 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深度访谈
        3.1.1 访谈设计
        3.1.2 访谈对象确定
        3.1.3 访谈实施
        3.1.4 访谈结果
    3.2 变量提出与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3.4 量表设计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4.2 预调研
    4.3 描述性统计
    4.4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1 信度检验
        4.4.2 效度检验
    4.5 相关性分析
        4.5.1 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间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与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4.5.2 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间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与情感的相关性分析
        4.5.3 认知、情感与购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4.6 假设检验
        4.6.1 预测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分析
        4.6.2 中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
        4.6.3 整体模型分析
    4.7 研究结果
        4.7.1 研究假设检验
        4.7.2 研究模型修正
第五章 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的研究启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2.1 服务:提高主播素养,完善购物保障
        5.2.2 产品:调整产品架构,突出价格优势
        5.2.3 环境:完善互动场景,营造促销氛围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框架及受访者基本情况
附录二 调查问卷

(3)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二)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基因编辑技术的介绍和运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介绍
    二、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及问题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
        (二)基因编辑技术运用带来的问题
第二章 基因编辑技术所带来的法律挑战
    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法律风险
        (一)新侵权形式的责任分担
        (二)基因安全存在隐患
        (三)基因信息隐私权可能被侵犯
    二、基因编辑技术对既有法律伦理价值的挑战
第三章 基因编辑技术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
    一、国际公约与宣言
    二、德美英针对基因编辑的法律体系
    三、借鉴意义
第四章 我国基因编辑的法律规制
    一、我国基因编辑法律规制的现状
        (一)我国关于基因编辑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关于基因编辑的监管部门和其职责
        (三)人体胚胎研究准则
        (四)知情同意权
    二、我国基因编辑法律规制的不足
        (一)效力低、分散且缺乏系统性
        (二)行政监管职权交叉重叠
        (三)当事人的权益缺乏保护
        (四)伦理审查制度不完善
        (五)法律责任体系不够完善
第五章 我国基因编辑法律规制的完善
    一、划分基因编辑合法性的界限
        (一)建立界定合法性的伦理原则
        (二)明确基因编辑的行为界限
    二、关于基因编辑立法、法规完善的建议
        (一)立法要以预防为主
        (二)立法要保持谦抑性
        (三)将基因编辑的明确禁止行为列入刑法
        (四)确定人类胚胎的法律地位
        (五)健全风险分配体系
    三、完善关于基因编辑的监管体系
        (一)建立基因编辑行为的行政许可制度
        (二)理清对于基因编辑的监管层次
        (三)增强伦理审查制度的效用
        (四)违规人员的失信惩罚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4)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科技传播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科技传播的研究
        1.2.3 关于转基因视频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关于转基因视频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2.1.1 转基因视频
        2.1.2 新媒体
    2.2 关于科技传播与农业科技传播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科技传播
        2.2.2 农业科技传播
        2.2.3 农业科技传播系统
    2.3 关于科技风险与风险议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2.3.1 科技风险
        2.3.2 风险议题
        2.3.3 科技风险传播
3 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现状分析
    3.1 抽样调查
        3.1.1 样本选择
        3.1.2 抽样方法
    3.2 视频传播主体分析
        3.2.1 视频传播主体的主要类型
        3.2.2 传播主体的传播动机
    3.3 视频传播内容分析
        3.3.1 视频内容的基本样式
        3.3.2 视频内容的信息倾向
    3.4 视频传播的效果分析: 基于点击率的视角
        3.4.1 不同传播主体的点击率
        3.4.2 不同内容样式的点击率
        3.4.3 不同内容观点的点击率
        3.4.4 点击率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4 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4.1 转基因视频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专业和公益性传播主体参与度不足
        4.1.2 传播内容质量较为粗糙
        4.1.3 媒介平台责任普遍缺失
    4.2 影响转基因视频传播发展的主要因素
        4.2.1 经济因素
        4.2.2 文化因素
        4.2.3 环境因素
        4.2.4 平台因素
        4.2.5 人才因素
        4.2.6 观念因素
5 推进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发展的对策设计
    5.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构建转基因视频传播的宏观环境
        5.1.1 加大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
        5.1.2 激励并引导专业传播主体参与热情
        5.1.3 加快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5.1.4 完善政策引导与投入支持体系
        5.1.5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5.2 加大新媒体平台建设,强化新媒体平台责任
        5.2.1 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和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转基因视频传播效果
        5.2.2 督导新媒介平台内部监管,强化平台科技传播社会责任
    5.3 引导并规范微观主体传播行为,不断优化视频呈现方式
        5.3.1 坚持科学价值品质,切实提高视频内容制作水平
        5.3.2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升互动沟通能力
        5.3.3 加快生产模式融合,不断优化内容呈现方式
6 研究结论、不足与未来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样本统计表
致谢

(5)信任、风险收益感知对转基因食品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线路图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 接受意愿
    2.2 风险感知
    2.3 收益感知
    2.4 社会信任
    2.5 认识论信任
    2.6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变量测量
    3.2 样本数据收集
    3.3 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样本构成情况
    4.2 变量描述性统计特征
    4.3 效度与信度检验
    4.4 模型验证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6)无声的角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教我战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二部兔子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第三部白噪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四部无声的角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五部控制机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第六部最后的美好一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7)思维上的困惑——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章批准的作物, 放心种
    15.转基因农业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16.为什么说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有保护作用?
    17.基因漂移可怕吗?
    18.科学家都要做哪些环境安全性测试?
    19.“抗性”害虫及杂草的出现可怕吗?
第四章转基因面临严格监管, 实践中日趋完善
    20.既然说转基因的安全性有定论, 为什么对它的管理更严格?
    21.欧、美、中管理转基因的原则为何有差异?

(8)风险传播视阈下澎湃新闻对人工智能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阐释
        1.2.1 风险传播
        1.2.2 技术风险
        1.2.3 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人工智能议题之风险传播与网友风险感知呈现研究设计
    2.1 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
        2.1.1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2.1.2 媒体显着性
        2.1.3 平衡报道原则
        2.1.4 研究问题与假设
    2.2 研究设计与信度检验
        2.2.1 样本选择
        2.2.2 类目建构
        2.2.3 信度检验
3 关于人工智能的风险传播及风险感知内容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3.1.1 媒体显着性特征:精准投放、言简意赅、立场鲜明
        3.1.2 报道内容特征:关注前沿动态、信息来源单一、风险暴露明显
        3.1.3 报道形式特征:生动性低、图文并茂
        3.1.4 风险感知特征:关注度高、情绪发泄、质疑性强、缺乏深思
    3.2 关于人工智能报道的媒体显着性影响因素探究
        3.2.1 突出构面影响因素检定
        3.2.2 注意构面影响因素检定
        3.2.3 向度构面影响因素检定
    3.3 风险传播方式与网友风险感知的交叉分析
        3.3.1 风险传播方式对议题关注程度影响
        3.3.2 风险传播方式对评论态度立场影响
        3.3.3 风险传播方式对评论认真程度影响
    3.4 研究结论
4 澎湃新闻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存在的问题
    4.1 报道内容存在的问题
        4.1.1 长篇深度报道数量不足
        4.1.2 报道关涉对象不够全面
        4.1.3 记者专业报道能力欠佳
        4.1.4 报道消息来源可信度低
    4.2 报道形式存在的问题
        4.2.1 报道生动性严重不足
        4.2.2 指导性语言使用不当
        4.2.3 媒体不关注网友反馈
5 风险传播视阈下对媒体关于人工智能报道的建议
    5.1 加强记者与信源之间的风险沟通机制
        5.1.1 建立相关机构的通讯员制度
        5.1.2 组织记者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5.2 打造与网友交流反馈的风险共识系统
        5.2.1 开辟板块为网友答疑解惑
        5.2.2 利用大数据监测舆论走向
    5.3 锤炼风险报道方式满足受众个性需求
        5.3.1 精准定位受众需求平衡报道
        5.3.2 利用好新媒体优势进行报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编码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与控制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涵义解析
三、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
    1.无知无畏的冒进逻辑
    2.离经叛道的逆天逻辑
    3.急功近利的贪婪逻辑
    4.别有用心的挟持逻辑
四、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
    1.互联网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
    2.转基因食品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
    3.转基因婴儿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
    4.智能化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
五、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控制理路
    1.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认知控制
    2.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道德控制
    3.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经济控制
    4.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控制
    5.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控制
    6.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技术控制
六、结语

(10)显化策略在《十种人》汉译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3 Literature Review
    3.1 Research on Explicitation Abroad
    3.2 Research on Explicitation at Home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Explicitation
        4.1.1 Specification
        4.1.2 Annotation
    4.2 Syntactic Explicitation
        4.2.1 Reorganizing Sentences
        4.2.2 Expanding Information
        4.2.3 Combining Items
    4.3 Textual Explicitation
        4.3.1 Grammatical Cohesion
        4.3.2 Logical Cohesion
        4.3.3 Lexical Cohe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
Appendix 1
Appendix 2
Acknowledgements
About the Author

四、基因食品真那么可怕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微小癌是否需要手术[J]. 张宗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21(05)
  • [2]短视频平台电商首播中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蒋文怡.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3]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D]. 王梓屹.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新媒体平台上转基因视频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靖川.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5]信任、风险收益感知对转基因食品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D]. 张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无声的角落[J]. 迪恩·孔茨,姜焕文. 译林, 2020(03)
  • [7]思维上的困惑——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问题[J].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 吉林农业, 2019(13)
  • [8]风险传播视阈下澎湃新闻对人工智能报道研究[D]. 郑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与控制理路[J]. 谢俊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3)
  • [10]显化策略在《十种人》汉译过程中的应用[D]. 王媛媛. 宁夏大学, 2019(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