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期刊的中文文献的格式

问: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1. 答: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不同的期刊要求是不一样的。你要看想把文章发到哪?
  2. 答:[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答: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
    [1] [美]Bruce Eckel.C++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指出论文的观点、方法结合一些材料等,将论文中所研究的来源出处表明,可以反映其科学性。
    2、可以将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进行区别开,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且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3、可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标准规范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背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 答:[2] [美]Bruce Eckel.C++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问:外文期刊中的中文参考文献如何写呢?
  1. 答:fish010(站内联系TA)把期刊名翻成英文,然后后面标注in chinesecxksama(站内联系TA)每个中文期刊都有对应的英文名字和简写的每个中文期刊都有对应的英文名字和简写的不过尽量不要引用中文文章,这样别人难得找,找到了也看不懂。影响审稿。 对,我就曾经碰到审稿人说我引用的中文文献很难查到,即使查到了,也看不懂,结果我就直接把那文献删除了,呵呵。人家审稿很多时候要去查我们列举的参考文献的,所以尽量不要引用中文文献。如果你是从中文文献里看到的某种方法或者是什么阐述,要尽量到英文的文献里去找相对应的来引用。其实我们看看就知道,在我们查阅的英文文献里,很少看到别国作者引用他们自己母语的文献吧?哪怕就是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作者,也没几个引用日语或德语文献的。唉,没办法啊,英语是绝对的世界性交流和学术语言。
问:英文论文里参考文献是中文著作,格式是什么,把原中文格式直接翻译过来就可以了吗
  1. 答:要按英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中文著作翻译成英文,且在参考文献后面加上(In Chinese).
    一般是:著作,著作名称,出版年份,出版社,出版社所在城市(In Chinese)
  2. 答:你这个竞赛论文是国内办的还是国外?主办方对参考文献有没有什么要求?如果是国内办的,一般要求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给你举个例子吧: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1]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3. 答:得看你要投的期刊是怎么要求的,一般期刊都有固定模板,你下载下来,对照着写就行
  4. 答:直接翻译即可,下面注明好引用就行了。
问:外文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1. 答:举个例子:Lin HS, Wheeler D, Bell J, Wilding L. Assessment of soil spatial variability at multipe scales.
    Ecological Modeling,2005,182:271-290
    一般是这样的,但是还要结合您要投的期刊的要求。
    请采纳哦~
  2. 答:这个需要看你准备投哪个期刊,最好是先下载相应的期刊作为参考
问:英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怎样的格式?
  1. 答:[2]A.Broader,A.M.Frieze,E.Shamir,and E.Upfal(作者姓名),
    Near-perfect Token Distribution(论文名称), in Random Structures & Algorithms5(1994)(论文发表在的出版物名称(期刊号)或会议名称).
    又如,
    [8]F.E.Bustamante and Y.Qiao,Designing Less-structured P2P Systems for the Expected High Churn, in IEEE P2P,2005.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