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分析

一、住院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杨允亚,黄军,刘颖,孙会琼,田永波,罗再琴,蒙光化[2](2021)在《2001—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及趋势变化》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及趋势变化,为防控儿童肿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整理2001—2020年黔南州肿瘤登记点报告的新发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病例,计算总粗发病率和标化率,发病顺位及瘤别民族分布,利用Joinpoint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1—2020年黔南州儿童新发恶性肿瘤595例(男性389例,女性206例),总粗发病率为7.14/10万,中标率5.43/10万。男性总粗发病率7.89/10万高于女性6.06/10万(Z=-2.134,P=0.002)。20年间,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总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总粗发病率在0~岁处于峰值(53.47/10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173.245,P<0.001)。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白血病(6.91/10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25/10万)、淋巴瘤和网状内皮组织恶性肿瘤(1.17/10万);布依族白血病粗发病率最高(3.85/10万),水族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粗发病率最高(4.89/万)。结论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总粗发病率较高,且20年呈上升趋势,男性和4岁以下儿童是恶性肿瘤发病高危人群。

张雪[3](2021)在《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虽然临床上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较成人少见,但血栓形成后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预后,严重者危及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单中心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不同肿瘤类型、治疗过程中高危因素对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提高对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血栓形成及栓塞风险,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不良预后。方法:回顾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本院)儿童血液与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儿共747例。根据血管B型超声检查结果(有无血栓形成)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栓组14人,非血栓组733人。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如发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2.在本疾病治疗过程中有无培门冬酶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3.临床表现:在病程记录里面查找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5.收集14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患儿的血栓类型、发生的部位、发生时间、血栓发生时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血栓消退时间。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恶性肿瘤患儿共747例,其中血栓组14例,非血栓组733例,血栓发生率为1.87%。2.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不是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横纹肌肉瘤这两种肿瘤类型是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在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差异显着(P<0.05)。3.血栓组和非血栓组APTT、Fi B的平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组中D-D的均值均超出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血栓组血栓发生时的APTT、Fi B、D-D数值与非血栓组在恶性肿瘤初诊时的APTT、Fi B、D-D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因病例数少,暂不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横纹肌肉瘤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暂无证据支持培门冬酶、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血栓特点:⑴在14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患儿中,静脉血栓的有13例(92.86%),动脉血栓的有1例(7.14%),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高于动脉血栓(P<0.05)。⑵在14例患儿中,12例(85.71%)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中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P<0.05)。⑶治疗过程中CVC相关部位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VC相关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例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的患儿中,4例应用培门冬酶后发生血栓,时间为3天-8天,平均时间5.25天。⑷14例患儿血栓诊断时及血栓治疗后第7天的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⑸14例患儿出现症状后均经过血管B超明确诊断。⑹治疗与转归:经过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10例血栓完全消除,3例血栓部分消除,1例截肢。结论:1.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率为1.87%,血栓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2.在儿童原发肿瘤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栓形成率最高。3.在治疗过程中,培门冬酶的应用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4.血栓类型以静脉血栓为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部位多见。5.血管B型超声诊断简单、快捷,可作为诊断与治疗后随访手段。6.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有效,大多预后良好。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4](2021)在《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文中研究指明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肾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肾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肾性贫血诊疗水平。

洪启铸[5](2021)在《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与经济负担的空间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县(区)为空间单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报销记录为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针对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率进行时空聚集特征研究,并探索可能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风险因子。同时,评估在新农合保障下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的经济负担;福建省农村地区甲状腺癌的经济负担的预测因子,并建立解释模型,最终为福建省甲状腺癌进行区域性防控的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从2025家医院获得2012年至2016年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报销记录,从福建省统计年鉴中获取2012-2016年福建省人口普查数据。2.计算住院服务利用率;使用Arc GIS软件制作福建省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率地理分布图,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检验住院服务利用率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分析揭示住院服务高需求空间聚集的所在区域;使用Sa TScan软件,利用时空扫描统计量进一步获取聚集区域所在位置、历经的时间段及聚集半径等信息。3.应用地理探测器探讨风险因子对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并分析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4.使用次均住院费用、自付费比例、经济负担指数等经济指标来评价新农合保障下的甲状腺癌的经济负担。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来确定和评估与住院费用有关的重要因素;同时利用Arc GIS软件,制作反映经济负担时空变化的地图,应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评估关键因素对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5274次住院记录。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主要聚集在福州市,以连江县为中心,聚集区域涉及26个县市区。2.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影响住院率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素有空气质量指数(AQI),陆地植被系统固碳量(以下简称固碳量)和二氧化碳碳排放量(以下简称碳排放量),q值分别为0.481、0.161与0.155。其中,AQI与碳排放量大体上与住院率呈正相关关系,固碳量呈负相关关系。因子两两相互作用后均增强了对住院率的解释力度,AQI与固碳量相互作用后解释力最大,达到0.734。3.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11671元,非手术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4994元。随着医院等级的升高,住院费用增加。选择省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高于选择县级医疗机构(手术患者2.05倍,非手术患者4.21倍)。选择省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自付费比例也高于县级医疗机构(手术患者3.82倍,非手术患者7.96倍)。4.甲状腺癌造成较高的次均住院费用(不同地区占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8.53%~231.57%)和较高的自付费用(不同地区占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9.86%~145.65%)。地图显示经济负担在县市上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热点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区。5.GWR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纯收入、低保户比例、省级医院就医比例、三甲医院就医比例在不同地区对住院费用影响不同但均为正向影响。结论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聚集区以福州市连江县为中心,涵盖周边26个县区。建议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缓解医疗卫生服务高需求地区比如连江县等地区的就医压力。甲状腺癌经济负担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福州市附近区域以及每个市的中心地区,以沿海城市为主,呈现经济负担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公共卫生有关部门和政策决定者应该针对热点地区如连江县、长乐市等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降低经济负担,扩大高水平医疗的可及性。

姚品[6](2021)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约1500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5%以上可达到完全缓解。随着缓解率和生存率的提高,父母在患儿病程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应激源,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躯体症状,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同时,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反过来还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整合临床、心理、社会资源,促进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康复和行为方式的积极转变,是社会心理肿瘤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混合研究设计,评估白血病患儿父母身心功能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联关系,探索患儿父母照护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照护需求,明确其创伤后成长及其优势资源和促进、阻碍因素;以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trengths-based case management,SBCM)为理论指导,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结果,基于专家咨询意见,逐步构建和修订针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的SBCM干预方案;揭示SBCM对白血病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创伤后成长和患儿依从性的改善作用,为创新我国白血病患儿家庭的个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调查期间连续入选符合条件的住院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一设计的基线调查表和自填式问卷收集患儿父母的一般情况和社会心理指标。发放23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74.7%。包括: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乐观)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自我韧性量表(RS-1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人口统计学情况和临床特征(患病至今时间)。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着差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分层回归逐步分析组间、变量间关系。第二部分:以现象学方法为理论指导,引导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呈现自己的“意义经验”的过程和结构。构建访谈提纲,对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父母进行预访谈,修改并完善访谈提纲。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12名受访者分别采取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受访者数量以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收集父母主观描述、其所经历和体验的文本。采用Claizzil七步法指导分析访谈资料。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定量、定性研究的结果,经查阅文献,结合实践经验,运用头脑风暴法、焦点小组法形成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两轮专家评价,结合专家评价意见进行修订,形成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第四部分:以符合条件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建立干预组和对照组。运用SBCM的核心理论方法,按照第三部分建立的小儿白血病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个案管理师将根据个案家庭实际需求,结合临床路径的指引,提供这些服务的部分或者全部。于接案、干预后2个月、3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测量患儿父母的身心社会功能和创伤后成长的变化过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6.8%、52.5%和29.4%(PCL-C≥44)或19.8%(PCL-C≥50),并有19.8%-27.1%的研究对象可能同时患有这三种心理障碍症状。2、在人口统计学和患病至今时间等因素中,不同教育程度患儿父母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具有初中教育水平的患儿父母心理障碍症状得分水平显着高于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的研究对象;3、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积极心理资源变量得分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得分显着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得分显着正相关。4、(1)领悟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乐观和一般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合计解释力为26.6%/26.7%(模型1/模型2);(2)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乐观对焦虑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合计解释力为20.1%/20.6%(模型1/模型2);(3)领悟社会支持(朋友支持)、乐观和一般自我效能对PTSD相关症状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为14.5%/14.4%(模型1/模型2);(4)领悟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和韧性对创伤后成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为16.1%/17.1%(模型1/模型2)。第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体验主要包括创伤反应(负性情绪反应、疾病不确定感、父母与患儿冲突)及成长体验(个人力量增强、人际关系亲近、重新认识生活意义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促进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积极的内在品质、合理地应对策略)和外在因素(社会、政府支持系统)。第三部分: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体系,第一轮专家函询后,55项指标的均数为3.48~4.84,满分比为20%~88%,变异系数8.5%~30%;三级目录由原来的55项调整为50项,一、二级目录数量不变。第二轮专家函询后,50项指标的均数为3.56~4.76,满分比为28%~84%,变异系数11.47%~34.48%,一、二、三级目录数量不变。25位专家,两轮咨询表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程度Cr=0.864良好,专家意见在一定水平上协调、可靠,具有一致性。第四部分:入院时,负性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2个月左右,负性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依旧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焦虑症状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创伤后成长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依旧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且存在共病现象;在人口统计学和患病至今时间等因素中,只有不同教育程度对研究对象心理障碍症状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积极心理资源变量与心理障碍症状显着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显着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对于三种心理障碍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对于创伤后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乐观对于三种心理障碍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一般自我效能对于抑郁症状和PTSD相关症状有显着负向影响;韧性只对于创伤后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患儿父母的共病现象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心理障碍症状,增强社会支持,挖掘积极心理资源,促进创伤后成长。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在照顾过程中负性体验和创伤后成长共存。医护人员在关注患儿父母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识别父母的积极心理体验,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引导父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帮助其走出创伤,获得成长。同时,社会与政府也需要更多聚焦于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给予他们情感与经济上的支持。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个案评估与计划制定、心理支持、医疗护理支持、社会支持等四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服务方案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症状起到显着的缓解作用,还会提高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杨静[7](2020)在《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描述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基础上,比较分析五年来江西省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并深入剖析特殊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为江西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恶性肿瘤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依据。方法:获取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的数据资料,使用GBD2015中提供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计算方法,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后的发病率、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并分别对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女性)主要恶性肿瘤进行顺位排序和疾病负担分析,以此评价江西省人群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2015年江西省人群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数、死亡数、YLL、YLD和DALY均大于2010年,男性大于女性,但标化后均下降,YLL为DALY主要组成,YLD占比较小;2010年与2015年,YLD/DALY分别为2.22%和2.42%。2010年与2015年相比较,江西省人群恶性肿瘤总体标化发病率从228.58/10万下降至221.15/10万(下降了3.25%),总体标化死亡率从167.16/10万下降至153.08/10万(下降了8.42%),总体标化DALY率从3958.24/10万下降至3616.31/10万(下降了8.64%)。恶性肿瘤标化DALY率前十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白血病、食管癌、脑癌、乳腺癌、胰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为江西省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主要恶性肿瘤。2、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人群0~4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死亡数、YLL、YLD及DALY均小于5~14岁年龄组,但标化后的各指标数据表现为0~4岁年龄组大于5~14岁年龄组。2010年与2015年相比较,0~4岁年龄组儿童人群的标化发病率从24.48/10万下降至22.85/10万(下降了6.66%),标化死亡率从8.73/10万下降至7.74/10万(下降了11.34%),标化DALY率从754.11/10万下降至669.14/10万(下降了11.27%);5~14岁年龄组儿童人群的标化发病率从18.77/10万下降至15.47/10万(下降了17.56%),标化死亡率从7.62/10万下降至5.96/10万(下降了21.78%),标化DALY率从594.27/10万下降至465.52/10万(下降了21.67%)。恶性肿瘤标化DALY率前六位分别为白血病、脑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癌、肾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为江西省儿童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主要恶性肿瘤。3、与2010年相比,2015年江西省老年人群发病数、死亡数、YLL、YLD和DALY均上升,50~69岁年龄组高于70岁及以上年龄组,各数据标化后除50~69岁年龄组的标化发病率上升外其余均下降,表现为50~69岁年龄组低于70岁及以上年龄组。2010年与2015年相比较,50~69岁年龄组老年人群的标化发病率从542.60/10万上升至551.59/10万(上升了1.66%),标化死亡率从367.31/10万下降至351.97/10万(下降了4.18%),标化DALY率从10383.56/10万下降至9839.07/10万(下降了5.24%);70岁及以上年龄组老年人群的标化发病率从1197.07/10万下降至1134.32/10万(下降了5.24%),标化死亡率从1108.06/10万下降至1006.97/10万(下降了9.12%),标化DALY率从14759.12/10万下降至13042.90/10万(下降了11.63%)。恶性肿瘤标化DALY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为江西省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主要恶性肿瘤。4、与2010年相比,2015年江西省女性人群发病数、死亡数和YLD均上升,YLL和DALY均下降,各数据标化后均下降。2010年与2015年相比较,女性人群标化发病率从182.07/10万下降至169.24/10万(下降了7.05%),标化死亡率从110.64/10万下降至95.77/10万(下降了13.44%),标化DALY率从2676.09/10万下降至2313.59/10万(下降了13.55%)。在<5岁、5~14岁、15~49岁、50~69岁和≥70岁各年龄段恶性肿瘤的标化DALY率分别下降了15.30%、21.47%、7.99%、10.35%和17.00%。恶性肿瘤标化DALY率前十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宫颈癌、脑癌、卵巢癌和食管癌,为江西省女性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主要恶性肿瘤。结论:1、与2010年相比,江西省2015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下降较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早死是构成江西省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疾病负担也越重;2015年相对2010年,儿童、老年与女性人群疾病负担均下降。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前十位癌种相同,重点防治的癌种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白血病。2、不同人群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不同,防治重点各异,其中儿童人群重点防治的癌种分别是白血病、脑及神经系统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癌和肾癌,0~4岁儿童为重点防控对象;老年人群重点防治的癌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重点防控对象;女性人群重点防治的癌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5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应重点关注。

孟娜娜[8](2020)在《安徽省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住院费用及医疗保障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安徽省农村地区参合白血病患儿住院费用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等,探索儿童白血病新农合大病保障实施效果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控制白血病患儿医疗费用上涨、缓解家庭和社会疾病经济负担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完善白血病患儿医疗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从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平台系统中获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6个地级市全部014岁(含14岁)儿童白血病住院患者信息。使用Excel2010及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20132017年,安徽省参合白血病患儿(1)住院人数和人次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和2017年增幅较大;非贫困患者住院人次(8092人次)高于贫困患者(1563人次);省内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5412人次)高于省外机构(3785人次)和省内市级及以下机构(389人次);按项目付费患者住院人次(8653人次)高于按病种付费(1002人次)。(2)白血病患儿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费(21.2%)、检验费(16.2%)、治疗费(11.8%)和材料费(9.7%)构成,其他费用比重突出(28.7%)。(3)参合白血病患儿次均住院费用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17年下降为6703.1元;非贫困患儿次均费用(7376.3元)高于贫困患儿(6133.6元),省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8331.9元)高于省级(6492.5元)和市级及以下机构(4895.1元),按病种付费次均费用(14300.5元)高于按项目付费(6664.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血病患儿次均补偿费用和补偿比例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趋势,2017年次均补偿费用提高至4372.2元,次均补偿比例提高至65.2%;贫困患者次均补偿补偿费用(5174.6元)和补偿比例(84.4%)均显着高于非贫困患者,省外机构次均补偿费用(4163.5元)高于省内,省级机构补偿比例(69.2%)高于市级及以下机构(55.9%)和省外机构(51.2%),按病种付费次均补偿费用(13040.87元)和补偿比例(91.2%)显着高于按项目付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根据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付费方式、省级医疗机构、市级医疗机构、皖北地区、年龄、皖中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结论:(1)白血病患儿住院服务利用大幅增加,医疗需求不断释放;(2)就医选择发生改变,逐渐由省外流向省内,主要集中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市级及以下机构白血病就医吸引力有限;(3)白血病患儿疾病经济负担有所缓解,但疾病经济负担仍较重,付费方式、医疗机构级别是白血病住院费用重要影响因素;(4)药品费、检验费、治疗费和材料费是白血病住院费用的主体;(5)贫困患者住院经济负担低于普通患者,住院需求得到很大程度释放,健康扶贫效果显着;(6)大病保障降费效果明显,但覆盖面有待扩大。

林嘉乐[9](2020)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3例ALL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37:1;初诊中位年龄4岁1月;低危组55例,中/高危组78例;B-ALL与T-ALL比例为5.65:1。(2)治疗期间共合并感染553例次(感染率38.7%),医院感染284例次(院感率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3)553例次感染事件中未明确感染部位的占14%,明确感染部位的以呼吸道感染(61%)最多见,皮肤软组织(2%)和泌尿道(1%)感染少见。血培养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诱导缓解期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8.8%),营养不良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133例初诊ALL患儿,肥胖组6例,占4.5%,超重组4例,占3.0%,营养良好组91例,占68.4%,营养不良组32例,占24.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d 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8.6%。结论:(1)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尤其是血流感染。(2)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许飘[10](2019)在《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病率连年递增,该疾病具有恶性程度高、治疗周期长且痛苦、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恶性实体瘤目前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会给作为患儿重要他人的父母带来怎样的困境?患儿父母会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是怎样的?当个体能动性无法突破结构制约时医务社会工作者该提供怎样的服务以缓解患儿父母的困境?这些均是笔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以上海市某儿童医院17位患儿父母和1位医护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以时间轴的方式深刻描述患儿父母在检查诊断阶段、持续治疗阶段、巩固化疗阶段的不同困境及应对策略。面对结构制约带来的困境患儿父母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他们在无意识、理性化以及反思性监控的驱动下对周围环境不断进行认知、评估及反思并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做出一系列个体行动。患儿父母企图突破社会结构桎梏的应对策略反过来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更新与改变,促成进一步结构化的形成。研究发现每位患儿父母所拥有的配置性、权威性资源各不相同,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规范性、表意性规则,综合导致每一位患儿父母的应对策略都带有深刻的阶层烙印,即患儿父母群体内部存有较高的异质性。规则资源良好的患儿父母承受的压力较小且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规则资源居中的患儿父母承受较大压力会采取迂回前进的应对策略,而规则资源较差的患儿父母面临着压倒性的压力只能无奈遵循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策略。其中仅有少数规则资源良好的患儿父母能实现对结构制约性的突破,多数患儿父母处于艰难维持甚至无奈放弃的状态。医务社会工作者承担着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结构调适的双重责任,需通过干预以扭转弱势个体与结构之间的悬殊地位,为处于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增添互助与平等,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谐。

二、住院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1 高血压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2 冠心病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3 脑卒中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2.1 流行特征
        1.2.2 疾病负担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3.1 COPD
        1.3.2 哮喘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4.1 流行特征
        1.4.2 疾病负担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1 心脑血管疾病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2 糖尿病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4 恶性肿瘤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3.1.1 流感疫苗
        3.1.2 肺炎球菌疫苗
        (1)PPV:
        (2)PCV: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2.3 糖尿病患者
        3.2.4 恶性肿瘤患者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3.3 糖尿病患者
        3.3.4 恶性肿瘤患者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2.1 心脑血管疾病
        4.2.2 糖尿病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2.4 恶性肿瘤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3.1 心脑血管疾病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3.3 糖尿病
        4.3.4 恶性肿瘤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4.1 心脑血管疾病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4.3 糖尿病
        4.4.4 恶性肿瘤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1.2 糖尿病患者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1.4 恶性肿瘤患者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2.2 糖尿病患者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4 恶性肿瘤患者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6.1.1 流感疫苗
        6.1.2 肺炎球菌疫苗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2001—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及趋势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2.2 发病率变化趋势
    2.3 年龄别发病率
    2.4 发病顺位
    2.5 瘤别民族分布
3 讨 论

(3)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实验分组
    2 资料收集
        2.1 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2.2 入组患儿的检查项目
        2.3 血栓组患儿治疗情况评估
    3 诊断标准
        3.1 血栓诊断
        3.2 原发病诊断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发生率
    2 年龄对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形成的影响
    3 性别对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形成的影响
    4 肿瘤类型对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形成的影响
    5 培门冬酶对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形成的影响
    6 CVC对恶性肿瘤患儿血栓形成的影响
    7 血栓性疾病临床表现在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比较
    8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血凝结果的比较
    9 多因素分析
    10 14例血栓组患儿的血栓形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0.1 血栓类型、部位、发生时间
        10.2 肿瘤类型
        10.3 CVC的应用
        10.4 培门冬酶
        10.5 14例血栓患儿检验结果的比较
    11 血栓形成患儿转归
讨论
    1 儿童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流行病学特点
    2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3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
    4 治疗、预后及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诊治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与经济负担的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率的空间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率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经济负担的空间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情况和临床特征
        3.2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组间差异
        3.3 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
        3.4 社会心理因素对心理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6 前言
    7 研究对象与方法
        7.1 研究对象
        7.2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7.2.1 研究方法和工具
        7.2.2 资料收集(正式访谈)
        7.2.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7.3 质量控制
        7.4 伦理原则
    8 结果
        8.1 受访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8.2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访谈资料
        8.3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负性反应
        8.3.1 负性情绪体验
        8.3.2 疾病不确定感/复发恐惧
        8.3.3 父母与患儿冲突
        8.4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相关主题
        8.4.1 个人力量的增强
        8.4.2 人际关系更加亲近
        8.4.3 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
        8.4.4 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8.5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内在)
        8.5.1 积极的内在品质
        8.5.2 合理地应对策略
        8.6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外在)
        8.6.1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8.6.2 对政府与社会的期望
    9 讨论
        9.1 创伤后成长的特点
        9.2 创伤后成长产生的社会心理学过程
        9.3 创伤反应的应对
    10 结论
第三部分: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构建
    11 前言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1.1 构建服务内容指标体系
        12.1.2 质量控制
    13 研究结果
        13.1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13.2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13.3 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13.3.1 德尔菲专家构成
        13.3.2 专家积极程度
        13.3.3 专家权威程度
        13.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13.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14 讨论
        14.1 四项一级目录之间关系
        14.2 第三部分与第一、第二部分变量间关系
        14.3 本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15 结论
第四部分: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的干预效果研究
    16 前言
    17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1 研究对象
        17.2 研究方法与指标
        17.2.1 SBCM干预方案的构建
        17.2.2 研究方法和实施过程
        17.2.3 研究指标
        17.3 资料的收集
        17.4 资料分析
        17.5 质量控制
    18 结果
        18.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分布及其差异
        18.2 心理症状、创伤后成长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
        18.3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19 讨论
    20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小儿白血病家庭个案管理服务内容最终版

(7)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疾病分类与人口标化
        2.2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主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2.3 分类及年龄分段
        2.4 混合效应及LOESS模型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人口学特征
    6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1.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分性别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1.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2.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分性别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2.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3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分析
        3.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分性别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3.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3.3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分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
    4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特殊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4.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4.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4.3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5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特殊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5.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5.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5.3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6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特殊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分析
        6.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6.2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6.3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中西医结合在降低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方面的应用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
    2 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疾病负担
        2.1 中西医结合在降低恶性肿瘤疾病流行病学负担方面的应用
        2.2 中西医结合在降低恶性肿瘤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安徽省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住院费用及医疗保障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来源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2.7 相关概念界定
3 结果
    3.1 住院人次分布情况
    3.2 次均住院费用分析
    3.3 住院费用构成分析
    3.4 医疗保障水平分析
    3.5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住院服务利用大幅增加,医疗需求不断释放
    4.2 就医选择发生改变,从省外流向省内
    4.3 住院费用有所下降,但负担仍较重
    4.4 药品费和检验费负担较重,非常规治疗费用突出
    4.5 贫困患者住院经济负担低于普通患者,健康扶贫效果显着
    4.6 大病保障降费效果明显,覆盖面有待扩大
5 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大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5.2 促进分级诊疗,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
    5.3 保障药品有效供应和质优价廉
    5.4 多途径扩大大病保障覆盖面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国内外白血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介
致谢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10)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疾病概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国内相关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概念界定
        1.3.1 恶性实体肿瘤
        1.3.2 应对策略
    1.4 研究方法
        1.4.1 质性研究方法
        1.4.2 资料收集方法
    1.5 研究地点及对象
        1.5.1 研究地点
        1.5.2 研究对象
    1.6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1.6.1 理论视角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患儿父母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
    2.1 微观层面:个体阶层差异
        2.1.1 配置性资源:医疗场域的入场券
        2.1.2 权威性资源:求医问诊的指明灯
    2.2 中观层面:对立的医患关系与不合理的医院制度
        2.2.1 对立的医患关系
        2.2.2 不合理的医院制度
    2.3 宏观层面:政策制度差异
        2.3.1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等
        2.3.2 儿童医疗保障制度不全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检查诊断阶段:遭遇情感伤害及无意识行动的生成
    3.1 检查诊断时期患儿父母遭遇情感伤害
        3.1.1 恶性实体瘤的身体表征:纷繁多样
        3.1.2 漏诊、误诊的悔恨
        3.1.3 异地就医的茫然
        3.1.4 痛苦与风险并存的诊断检查
        3.1.5 压倒性压力的来临——诊断
    3.2 依靠亲情支持的应对策略
        3.2.1 勇敢承担父母责任
        3.2.2 “大家庭”的支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持续治疗阶段:多重困境及理性化行动的生成
    4.1 治疗前期的困境:日常生活的中断
        4.1.1 陌生杂乱的生活环境
        4.1.2 被医疗占据的生活内容
        4.1.3 沉重压抑的生活心境
    4.2 治疗前期的应对策略:保持乐观与寻求医院支持
        4.2.1 保持乐观态度:希望是唯一比恐惧更强大的事情
        4.2.2 寻求医院内部支持扩充权威性资源
    4.3 治疗后期的困境:经济压力与紧张的社会关系
        4.3.1 沉重的经济压力
        4.3.2 紧张的社会关系
        4.3.3 突如其来的危机叠加
    4.4 治疗后期的应对策略:运用政策的使动性与情绪调节
        4.4.1 链接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4.4.2 转移注意力和宣泄不良情绪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巩固化疗阶段:无尽的担忧与反思性监控
    5.1 巩固化疗期:未知的未来
        5.1.1 对癌症复发及后遗症的担忧
        5.1.2 对社会歧视的担忧
        5.1.3 患儿的不幸去世
    5.2 巩固化疗阶段患儿父母的应对策略
        5.2.1 适度的“回避”策略
        5.2.2 主动降低期望值
        5.2.3 信息控制
    5.3 “精英人物”推动结构化的再生产
        5.3.1 无惧他人眼光
        5.3.2 推动医院制度的优化
        5.3.3 自发组建线上支持小组
        5.3.4 成立关爱重症患儿的公益组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6.1 研究总结
    6.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患儿父母群体的建议
        6.2.1 降低结构制约性的介入措施
        6.2.2 增强个体能动性的介入措施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住院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2001—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及趋势变化[J]. 杨允亚,黄军,刘颖,孙会琼,田永波,罗再琴,蒙光化. 现代预防医学, 2021(17)
  • [3]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雪. 青岛大学, 2021(02)
  • [4]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0)
  • [5]2012-201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甲状腺癌住院服务利用与经济负担的空间分析[D]. 洪启铸.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社会心理状态及其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构建和干预效果评价[D]. 姚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变化研究[D]. 杨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8]安徽省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住院费用及医疗保障水平研究[D]. 孟娜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D]. 林嘉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结构化理论视角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父母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研究[D]. 许飘.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