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三种不同判断方法的比较

一、三种不同方法判断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何权瀛[1](2021)在《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应该给予准确的定义》文中研究表明掌握肺功能测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是呼吸专科医师的一项基本功, 笔者查阅了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专着, 包括近年来内科学、呼吸病学、肺功能以及支气管哮喘4个方面的专着, 查阅书中是如何界定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结果发现肺功能测定项目的定义比较混乱。建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和哮喘学组组织有关专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定义予以纠正。

黄君[2](2021)在《哮喘及疑诊哮喘患儿运动激发试验中肺功能及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儿童运动激发试验过程中肺功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对肺功能指标下降率的影响,以及小气道指标下降率对运动激发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1~2020-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哮喘及疑诊哮喘患儿共60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踏车法运动激发试验,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10%为试验阳性,收集基本资料及运动前后肺功能数据。分析患儿肺功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目标心率到达时间≤4min和>4min分为两组,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min和<4min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肺功能指标下降率的差别。探索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与FEV1下降率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诊断性实验评价,评估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与运动激发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1.ECT阳性组与阴性组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15岁研究对象60例,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组11例(18.33%),阴性组49例(81.67%)。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目标心率到达时间、总运动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组目标心率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CT阳性组与阴性组肺功能指标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MMEF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组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MMEF下降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运动后各时间肺功能指标变化:55例(91.67%)患儿在运动后15min内到达FEV1最大下降率,FEV1最大下降率的人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各肺功能指标在运动后有不同程度下降,在20min后逐渐恢复。4.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与肺功能指标下降率:60例中有26例(43.33%)目标心率到达时间≤4min,25例(41.67%)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min,有12例(20%)目标心率到达时间≤4min且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min。目标心率维持时间≥4min组FVC、FEV1、PEF、FEF25下降率明显高于<4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与FEV1下降率的相关性: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下降率与FEV1下降率呈正相关(r=0.711、0.772、0.849,P均<0.001)。6.ROC分析:FEF50、FEF75、MMEF下降率判断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0.955、0.98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和0.878),29.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和1.000),17.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和0.980)。结论:儿童运动激发试验中,大小气道在运动后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在20min后逐渐恢复,目标心率维持时间会影响大气道收缩。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与FEV1下降率呈正相关,小气道指标下降率对预测运动激发试验结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儿科医生查看报告时应关注是否达到了指南要求如目标心率维持时间,同时关注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以更加全面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从而更合理的制定临床诊疗方案。

徐慧[3](2020)在《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和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强迫振荡连续描记呼吸阻力法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measured by the forced oscillation method),简称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采用Astograph气道反应检测仪,连续潮气吸入激发剂同时采用强迫振荡技术检测呼吸阻抗的一种检查方法,可同时反映气道反应性与敏感性,是研究哮喘病理生理的有效工具。目前,国内外仍缺乏强迫振荡法和标准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的比较。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仍不明确,安全性和评价标准的规范性尚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将收集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和正常人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数据,并记录不良反应,旨在比较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评估强迫振荡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采用统一标准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筛查,收集其基础信息及病史资料,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对入选受试者行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两种方法按照标准设定的检查方法和流程间隔24小时进行。汇总每个病人的检查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数据的比较使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以上数据的比较使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诊断效能使用ROC曲线进行分析。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p值<0.05定义为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91例受试者,经过筛选,183例受试者(其中哮喘组107例、正常组76例)符合入选、排除标准。最后,共纳入哮喘组93例(其中未控制哮喘组27例、部分控制哮喘组34例、完全控制哮喘组32例)及正常组69例。2.两组受试者肺通气功能指标中,除FVC、FVC%Pred,其余指标在哮喘组和正常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小气道指标FEF25%-75%%Pred、FEF50%%Pred、FEF75%%Pred在未控制哮喘组和部分控制哮喘组接近,较完全控制哮喘组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中所有指标在哮喘组和正常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和正常组相比,哮喘组Dmin下降,SGrs和Rrs增高。在不同控制状态哮喘组间,未控制哮喘组Dmin显着低于完全控制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哮喘组PD20-FEV1显着低于完全控制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4.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观测指标中,Log PD20-FEV1及Log Dmin与FEF25%-75%%Pred、FEF50%%Pred、FEF75%%Pred间均呈正相关(p值<0.01);以Log PD20-FEV1与FEF25%-75%%Pred相关系数最高(r=0.6114),其次为Log Dmin与FEF25%-75%%Pred(r=0.5935)。Log PD20-FEV1及Log Dmin与FEV1/FVC均呈正相关(r=0.5552,0.5563,p值<0.01)。Log PD20-FEV1与Log Dmin、Log PD40、Log PD35均呈正相关(r=0.8111,0.8046,0.7971,p值<0.01)。SGrs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Log Dmin与SGrs无相关性。5.定量吸入法支气管激发试验ROC曲线下面积(AUC,0.981;95%CI,0.952-1.000),高于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AUC,0.959;95%CI,0.924-0.994)。两种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3,p值>0.05)。定量吸入法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分别为98.9%、98.6%、98.9%、98.6%、98.8%、0.98。强迫振荡法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100%、87.0%、91.2%、100%、94.4%、0.87。6.两种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胸闷、气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心悸等。定量吸入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2.3%)低于强迫振荡法(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种方法不良事件发生率从高至低的组别依次为未控制、部分控制、完全控制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胸闷、气紧、咳嗽、喘息的发生率在不同控制状态哮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而咽痒、头晕的发生率在哮喘各组间较接近。7.定量吸入法出现不良事件受试者中,83例(51.2%)受试者在吸入200400μg沙丁胺醇气雾剂10分钟内症状可缓解。强迫振荡法有94例(58.0%)受试者在连续吸入12分钟沙丁胺醇气雾剂10分钟内症状可缓解。哮喘组强迫振荡法测试时间9(8,11)分钟,定量吸入法25(22,30)分钟;正常组强迫振荡法测试时间12(12,13)分钟,定量吸入法20(19,22)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所有受试者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研究对比了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强迫振荡法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虽较定量吸入法稍逊,强迫振荡法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也较高,且操作简易、省时、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希[4](2020)在《“理脉固金”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理脉固金”穴位埋线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拟收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理脉固金”穴位埋线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联合治疗,每两周埋线1次,疗程1月。对照组单纯信必可治疗1个月,每两周予模拟埋线1次(相同穴位针刺,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发剂(乙酰甲胆碱)累计量、中医证候评分和ACT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际完成62例,其中埋线加西药组31例,单纯西药组31例。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方面,埋线加西药组要优于单纯西药组(P<0.01);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埋线加西药组要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在ACT评分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咳嗽、气喘、胸闷明显加重或是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理脉固金”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其机理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为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临床试验依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陈燕文,陈清,魏敬安,改军,王妍,刘栋,宁璞,曹照龙,高占成[5](2019)在《常规支气管激发试验实用性再评价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性、实用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临床资料,分析2种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并对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了解其与临床诊断哮喘的一致性。结果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23. 29%(3924例/16843例),组织胺组阳性率为33. 54%(2042例/6082例),乙酰甲胆碱组阳性率为17. 49%(1882例/10761例)。组织胺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高于乙酰甲胆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织胺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在吸烟者中更高(吸烟者为36. 50%,不吸烟者33. 00%,P <0. 05),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在女性中更高(女性18. 70%,男性15. 40%,P <0. 05)。仅有3例出现咳嗽和喘憋略症状加重未完成检查。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与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符合率为69. 11%。结论应用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可行,对鉴别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提高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范荣荣[6](2019)在《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VA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有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目前指南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ICS/LABA)作为CVA首选治疗。但由于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对吸入激素存在抵触心理,治疗依从性不佳,导致咳嗽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也有研究证实,即使规范吸入ICS/LABA后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一旦停药,咳嗽症状、肺功能、气道炎症可出现再次加重,故停药或中断用药被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CVA的治疗在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如何减少吸入用药的使用,减少停药导致的咳嗽症状、肺功能、气道炎症再次加重,是研究更应关注的问题。中医诊治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归于“风咳”范畴,采用疏风宣肺治法。我们在临证中的发现,CVA临床表现除明显的“风”性特点外,还具有“虚”“寒”的特征,因此,提出在疏风宣肺的同时,宜配合温肺之法,并拟定了温肺疏风方。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在吸入ICS/LABA的基础上联合温肺疏风方治疗,很多CVA患者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改善,咳嗽症状复发率减少,从而减少了 ICS/LABA的使用。由此,我们认为温肺疏风方联合ICS/LABA治疗CVA的优势可能体现在减少复发,持续改善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反应等方面。为证之,本研究将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温肺疏风方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温肺疏风治疗CVA的可能通路,并开展实验研究,探讨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分子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客观评价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其在CVA治疗中的优势。2.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温肺疏风方治疗CVA可能的途径,为开展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以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路为切入点,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温肺疏风方治疗CVA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以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及甄氏流派门诊诊断为CV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试验组(口服温肺疏风方颗粒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与对照组(口服温肺疏风方颗粒剂安慰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各时点咳嗽视觉模拟评分、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12周、24周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复发患者重新抗炎治疗率,并对温肺疏风方进行安全性评价。2.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温肺疏风方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Disgenet、OMIM、Drugbank、KEGG数据库查询哮喘相关靶点,将温肺疏风方作用靶点与哮喘靶点进行映射,得出温肺疏风方可能作用于哮喘的靶点,将映射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体内反应网络图,根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评分进行筛选,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温肺疏风方作用哮喘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所得的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可能通路。综合分析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及通路富集结果,选取与哮喘相关性大的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3.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构建小鼠哮喘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在实验第0、6、12天分别给予OVA和氢氧化铝混合液腹腔注射致敏,正常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温肺疏风方组在实验第18-31天给予OVA雾化激发,每次激发40min。正常组给予PBS雾化激发40min。温肺疏风方组每次激发前1h用温肺疏风方颗粒剂按2.55g/kg灌胃;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h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按2.5mg/kg腹腔注射;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次激发前1h用生理盐水0.5ml灌胃。观察雾化激发时各组小鼠表现,治疗结束后48小时内各组小鼠行有创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后上清液用于ELISA检测,细胞沉淀重悬后涂片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 B/MAPK信号通路上关键靶点TLR4、NF-κBp65、p38MAPK、Erk1/2、JNK mRNA 表达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TLR4、p-NF-K Bp65、p-p38MAPK、p-Erk1/2、p-JNK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试验共纳入受试者80例,剔除4例,意图治疗(ITT)分析纳入76例,依从方案受试者(PPS)分析纳入57例。ITT分析和PPS分析结果一致,(1)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咳嗽视觉模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分析:两组停药后24周、12周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降低停药后24周复发率的趋势(试验组:36.0%,对照组:59.4%)。(3)复发患者需重新抗炎治疗率分析:两组停药后24周、12周咳嗽症状复发患者需重新抗炎治疗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分析:两组治疗后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肺功能FVC、FEV1、MEF75、PEF50、PEF25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点MEF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停药后12周、24周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影响试验观察的合并用药情况分析:两组均有合并使用影响试验观察的药物,但两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后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变化的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可疑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共得到OB≥30%,DL≥0.18温肺疏风方人源靶点蛋白239个,哮喘相关的人源基因1413个,映射得到110个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靶点。通过拓扑分析得到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有17个,包括JUN、STAT3、QBHIJ4、TNF、EDN1、MAPK等。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温肺疏风方作用哮喘的KEGG信号通路11条,其中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综合分析温肺疏风方作用于哮喘的关键靶点及通路富集结果,结合查阅文献,选取与哮喘相关性大的炎症信号通路TLR4-NF-K B/MAPK 展开研究。3.动物实验结果:(1)气道阻力: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气道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细胞计数分类: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病理: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减少。(4)ELISA炎症因子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eal-time PCR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TLR4、NF-κ Bp65、p38MAPK、Erk1/2、JN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温肺疏风方组小鼠肺组织TLR4、p-NF-κ Bp65、p-p38MAPK、p-Erk1/2、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相比,本研究未发现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在用药中及停药后24周内对CVA患者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优势。2.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相比,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有降低咳嗽症状复发率的趋势,能降低CVA复发患者的重新抗炎治疗率。3.与治疗前比较,温肺疏风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有助于改善CVA患者的小气道功能(MEF75)。4.温肺疏风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 B/MAPK信号通路对CVA发挥抗炎作用。

吴媛媛,孙秀珍,刘昀,李芳侠[7](2017)在《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对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对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呼吸内科门诊以胸闷为主诉就诊,行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74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激发试验阳性所需乙酰甲胆碱的剂量,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0.25 mg组;0.25-<0.5 mg组;0.5-<1 mg组;1-<2.5 mg组。各组患者均按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方案治疗: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μg∶4.5μg,2次/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通过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和哮喘治疗评估问卷(asthma therap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TAQ)对胸闷症状的控制进行评估。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累积吸入乙酰甲胆碱量小于1 mg的3个组中,患者吸入信必可治疗后,AC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升高(P<0.05),ATA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乙酰甲胆碱量≥1 mg的组中,ACT评分和ATA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但所需乙酰甲胆碱量≥1 mg的患者中,按哮喘治疗的效果差,提示患有哮喘的可能性比较小;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对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8](2017)在《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气管和支气管受各种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所引起的气道阻力(Rrs)变化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AR)。正常气道对轻微刺激不发生收缩反应或仅有微弱反应,是正常生理反应。气管和支气管受轻微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Rrs明显增高的现象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1]。其是基于气道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AHR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

虞欣欣,郑劲平,李孜,谢燕清,周明娟,关伟杰,高怡,安嘉颖,刘文婷[9](2016)在《组胺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诊断价值及不良反应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His-BPT)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Mch-BPT)的诊断价值及不良反应差异,为临床激发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哮喘患者28例(哮喘组)、感染后咳嗽(cough post infection,CPI)患者23例(CPI组)及健康志愿者21名(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按照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原则分别进行His-BPT与Mch-BPT,比较两种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①His-BPT与Mch-BPT的灵敏度分别为90%和83%;特异度分别为89%和100%;准确度分别为89%和93%;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4%和100%;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3%和90%。②His-BP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I:0.9161.001),P<0.01;Mch-BP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95%CI:0.9011.013),P<0.01;③哮喘组不良反应以咳嗽(His-BPT:64.29%,Mch-BPT:50%,P=0.10)、咽干(His-BPT:57.14%,Mch-BPT:35.71%,P=0.17)、气紧(His-BPT:82.14%,Mch-BPT:78.57%,P=0.92)与胸闷(His-BPT:32.14%,Mch-BPT:25%,P=0.40)为主;CPI组以咳嗽(His-BPT:66%,Mch-BPT:44%,P<0.01)、咽干(His-BPT:43%,Mch-BPT:57%,P=0.47)以及气紧(His-BPT:22%,Mch-BPT:19%,P=0.40)为主;正常对照组中His-BPT的咳嗽(67%)及声嘶发生率(29%)显着均高于Mch-BPT(咳嗽:38%,P<0.01;声嘶发生率:5%,P=0.05)。结论两种激发试验均对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ch-BPT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稍逊,His-BPT不良反应比例略高,两者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故两者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玉红,甘春燕,冯银合,辜艳[10](2016)在《乙酰甲胆碱配制时间对支气管激发试验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乙酰甲胆碱配制时间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影响。方法将每周配制1次与每2周配制1次的乙酰甲胆碱溶液分别应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时共4周,前2周采用每周配制1次的乙酰甲胆碱溶液,该组设为实验组(n=46);后2周采用每2周配制1次的乙酰甲胆碱溶液,为对照组(n=48),比较2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52.1%)明显高于对照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每2周配置1次的乙酰甲胆碱溶液相比,每周配制1次的乙酰甲胆碱溶液能提高检出阳性率,配制方法值得推广。

二、三种不同方法判断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不同方法判断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2)哮喘及疑诊哮喘患儿运动激发试验中肺功能及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资料收集
    1.4 伦理审查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ECT阳性组与阴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ECT阳性组与阴性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运动后各时间肺功能指标变化
    2.4 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与肺功能指标下降率
    2.5 小气道指标下降率与FEV_1下降率的相关性
    2.6 小气道指标下降率对ECT结果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中的运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和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1 支气管哮喘概述
    1.2 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
    1.3 强迫振荡法应用现状
    1.4 科学问题
第二部分 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2.1 研究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不良事件分析
    3.1 引言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结
第五部分 综述强迫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5.1 试验的方法学
    5.2 试验的结果分析
    5.3 试验的安全性
    5.4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理脉固金”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词对照表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受试对象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 设计原则
    2.2 基础准备
    2.3 样本量的确定
    2.4 分组方法
    2.5 实施计划
    2.6 疗效评价体系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观察记录方法
    2.9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临床入组情况
    3.2 患者基本情况
    3.3 激发剂累计量
    3.4 中医证候评分
    3.5 ACT评分
    3.6 不良反应监测
4.结果分析
    4.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激发剂累计量结果分析
    4.3 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分析
    4.4 ACT评分结果分析
    4.5 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
5.讨论
    5.1 研究背景
    5.2 中医理论基础
    5.3 西医作用机制
    5.4 配穴思路浅析
    5.5 支气管激发试验阐释
    5.6 气道高反应性的意义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2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3
附录
    1.ACT问卷及评分表
    2.中医证候问卷及评分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5)常规支气管激发试验实用性再评价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对象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药品与仪器
    3分组与检测方法
    4观察指标[6]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支气管激发试验情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3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临床符合率
    4安全性评价
讨论

(6)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
        1.1.4 治疗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1.2.1 中医病因病机
        1.2.2 中医辨证施治
        1.2.3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网络药理学研究概述
        1.3.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1.3.2 网络药理学的数据来源
        1.3.3 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
        1.3.4 网络分析方法
        1.3.5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1.3.6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对象
        2.2.3 干预措施
        2.2.4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2.5 样本量估算
        2.2.6 随机化分组及盲法
        2.2.7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2.2.8 依从性
        2.2.9 质量控制
    2.3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2.3.1 数据管理
        2.3.2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一般情况分析
        2.4.2 CVAS分析
        2.4.3 咳嗽症状累积复发率分析
        2.4.4 咳嗽症状复发患者重新抗炎治疗率分析
        2.4.5 肺功能情况分析
        2.4.6 生活质量分析
        2.4.7 住院及急诊就诊、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2.4.8 安全性评价
    2.5 结论
    2.6 讨论
        2.6.1 温肺疏风方对CVA患者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6.2 温肺疏风方对CVA咳嗽症状复发率及再抗炎治疗率的影响
        2.6.3 温肺疏风方对CVA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靶点及通路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温肺疏风方化学成分及靶点挖掘
        3.1.2 哮喘相关靶点获取
        3.1.3 网络构建及分析
        3.1.4 靶点通路富集分析
    3.2 结果
        3.2.1 候选化合物及其靶点的筛选
        3.2.2 疾病靶点获取结果
        3.2.3 化合物靶点和哮喘靶点映射
        3.2.4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3.2.5 DAVID通路富集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抗炎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动物
    4.3 实验药物
    4.4 实验流程及方案
        4.4.1 实验流程图
        4.4.2 实验分组
        4.4.3 致敏方法
        4.4.4 哮喘模型激发
        4.4.5 干预措施
    4.5 气道阻力测定
    4.6 取材与检测
        4.6.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及离心
        4.6.2 肺组织取材
        4.6.3 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4.6.4 肺组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4.6.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4.6.6 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4.6.7 Western Blot检测
    4.7 统计分析
    4.8 结果
        4.8.1 一般现象观察
        4.8.2 气道阻力测定
        4.8.3 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计数分类
        4.8.4 肺组织病理结果
        4.8.5 ELISA检测结果
        4.8.6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4.8.7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9 小结
    4.10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对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支气管激发试验
    1.3 哮喘症状控制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乙酰甲胆碱配制时间对支气管激发试验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三种不同方法判断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应该给予准确的定义[J]. 何权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12)
  • [2]哮喘及疑诊哮喘患儿运动激发试验中肺功能及目标心率到达与维持时间分析[D]. 黄君.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定量吸入法和强迫振荡法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和安全性分析[D]. 徐慧.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理脉固金”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D]. 王希.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常规支气管激发试验实用性再评价的临床研究[J]. 陈燕文,陈清,魏敬安,改军,王妍,刘栋,宁璞,曹照龙,高占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24)
  • [6]温肺疏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D]. 范荣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对以胸闷为主诉的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J]. 吴媛媛,孙秀珍,刘昀,李芳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09)
  • [8]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04)
  • [9]组胺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诊断价值及不良反应比较[J]. 虞欣欣,郑劲平,李孜,谢燕清,周明娟,关伟杰,高怡,安嘉颖,刘文婷. 国际呼吸杂志, 2016(21)
  • [10]乙酰甲胆碱配制时间对支气管激发试验影响的研究[J]. 李玉红,甘春燕,冯银合,辜艳. 当代医学, 2016(08)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