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集材新技术探讨

一、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亮[1](2017)在《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工林、次生林生长,成熟木可采蓄积少,抚育间伐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间伐材用量逐年上升。间伐材集材运输作为抚育间伐作业最主要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林间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间伐区存在地势不平,材积小、株距小、集材地点分散等特点,因此提出一台机动灵活、整体外形尺寸小、集材高效、工作稳定的小型集材拖拉机。本文对现有集材运输设备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和集材工艺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调查分析,通过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几种常见集材方式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于间伐区作业的履带式小型集材拖拉机,并对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结构与布局进行确定,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主要参数和传动系统进行设计与选择。对小型集材拖拉机的主要零部件液压绞盘机进行选择,对搭载板和行走机构进行设计,确定“四轮一带”的行走机构结构形式。并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上述关键零部件进行校核分析,通过静态分析得出关键零部件应力、应变以及变形云图,验证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满足使用需求,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整机刚性支架固有频率,避免小型集材拖拉机作业时共振现象产生。对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性能进行分析,给出整机结构参数与行驶稳定性、通过性能以及越障性能之间关系式并绘制关系图,并求出小型集材拖拉机抗倾翻角,抗侧翻角,可通过壕沟的宽度以及可跨越垂直障碍物的高度,验证整机行驶稳定,性能良好。对小型集材拖拉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定义集材作业功率,建立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时间、集材距离、趟载量之间回归方程,分析集材作业功率变化原因。本文验证小型集材拖拉机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可适应间伐区的集材作业条件,满足集材作业需求,对提高林业作业效率以及推动林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周新年,赖阿红,周成军,巫志龙,刘富万,苏春敏[2](2015)在《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山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内外采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采运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成果;针对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未能真正推广应用、无普遍适用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体系、无全面科学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适合山地森林作业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提出考虑生态的山地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前景:择伐林地群落恢复研究、林地养分含量分析、择伐林分生长动态仿真与景观择伐空间结构分析等。而山地人工林未来应侧重研究基于分类功能的人工林生态采运技术、择伐空间的优化及可视化经营、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跟踪研究与环境友好木材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杨德岭[3](2013)在《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伐区作业是木材生产的首要阶段,其作业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木材生产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而集材作业是伐区作业各工序中劳动消耗最大、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工序。可以说集材作业是木材生产最关键工序之一。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视和国有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的下降,传统的大型集材拖拉机(如J-50、J-80)已不适用于当今作业地点分散、坡度大、林木稀疏、公顷集材量和单株立木出材量均较低的林区作业条件,同时畜力集材与林区生产实际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的更适合林区生产实际的灵活、环保的多功能集材机械。本文致力于研究这样一种适合林区生产实际且对林区生态环境破坏小的高效低耗的生态型多功能集材机。这种集材机集木材绞集、装卸、清障和修简易路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外形尺寸小,转弯灵活,爬坡能力强等特点,不用修建集材道,可在林间穿行,能很好的保护幼树,对地表土壤破坏小,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在非集材作业期还可用于采伐迹地的清理、整地、营林等多项作业,真正实现一机多用。首先,本文介绍了集材机械的发展,阐述了传统集材机存在的问题,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关键参数作了分类概述,确定了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选择原则。依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并结合东北林区实际调查情况,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关键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所选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组合,并制定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其次,按照优选的关键参数进行改装样机的选型及多功能作业装置的设计加工及安装。包括原木抓具、绞盘机和搭载板的设计加工及安装。然后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装车和集材两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出这两种工况最易发生倾翻的临界角度,同时完成倾翻报警装置的设计及编程。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发现如果对原有的集材装置添加阻尼和铰接,有减小集材作业中侧翻的可能。随后在吉林森工集团临江林业局大西林场进行的集材、装车以及清障作业等试验。对多功能集材机集材作业成本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多功能集材机集材作业对土壤紧实度、对土壤呼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保留木的损伤情况。最后,把各项实测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以前研究的小型履带式集材机、小型轮式集材机以及传统的J-50集材机进行对比,针对于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关键参数选取的基本数据,然后依据理论模型计算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关键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所选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本文所研究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2)确定了木材抓具、绞盘机、搭载板的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完成了木材抓具、绞盘机、搭载板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3)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装车作业和集材作业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装车作业前倾危险角度为21。,集材作业侧倾危险角度为19.5。。并完成了倾翻报警装置的硬件设计及编程。(4)通过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的生产试验,定量分析了集材装载机的集材与装车效率和集材与装车生产率。平均集材效率与装车效率分别为7m3.h-1和16.45m3·h-1,集材生产率与装车生产率分别为29.62m3/台班和56.2m3/台班。本次试验的数据表明所研究的多功能集材机能够较好地适应东北林区复杂多变的木材生产作业条件,集材与装车生产率较高,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呼吸影响不是很严重,且对保留木损伤率较低,能够满足林区作业要求并能够较好的保护森林环境。(5)把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小型轮式和履带集材机以及传统的J-50集材机进行了集材作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小型轮式和履带集材机的集材效率均随集材距离和集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趟载量的增加,集材效率的变化不明显;与J-50集材拖拉机相比,多功能集材机在集材地点分散、待集木材少、趟载量较小的情况下,更适合当前东北林区集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更小,能够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6)针对集材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和仿真,并进行对比。把原来设计的集材装置与车体刚性连接改为铰接,从扭矩对比图来看,铰接方式的扭矩T2明显比刚性连接方式的扭矩T1增大变缓,改进后的铰接方式,使发生滑移危险的几率减少18.5%,使发生侧倾危险的几率减少19.2%。

余爱华[4](2012)在《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我国天然林资源呈现出大幅减少、原有森林资源总量有急剧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人工林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在应对巨大的木材需求量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使人工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减少或者清除采运作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必要对人工林采运作业过程中的清洁生产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据工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理论,在借鉴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南方人工林的采运作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试验分析,探索研究了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问题。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伐区作业层面的人工林采运作业建立了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南方常见的三种人工林即马尾松林、桉树林和杉木林为例,利用跟踪观察法试验分析并绘制了生物质材料流动图(跟踪模型);就不同集材方式和运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用定点观察法试验分析并绘制了不同集材、运材方式的土壤流图(定点观察模型)。以上结果表明:在每hm2林地中,干物质量桉树林最大,杉木和马尾松林无显着差别;集材方式中,架空索道和人力担筒集材较优;运材方式以农用车运材优于汽车运材。(2)确立并制定了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标准。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29个初始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选出12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优选了清洁生产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并进行例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企业处于清洁生产的三级水平,应在伐区设计、采运作业技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以及加强安全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以提高整个企业在采运作业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3)通过对其他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分析,结合人工林采运作业的特点,确定了采运企业在人工林采运作业中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及程序。对南方某采运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出了该采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为采运作业技术、资源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与保护等四个方面;确定了清洁生产的目标为木材利用率达56%,采运剩余物利用率达16%,迹地更新率98%以上,更新成活率达90%以上等四项;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该企业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目前处于国内一般水平;提出了9个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和2个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4)依据国家及林业行业相关法规、标准,结合人工林采运作业的特征,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我国人工林采运作业概况、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原则、清洁生产分析方法、人工林采运过程分析、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构建和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南。

姜广义,汪德明,战克松[5](2009)在《索道快速搬迁架设新工艺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区索道集材已经使用几十年,但由于索道集材搬迁、架设频繁,占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集材效率和成本。本文提出了索道快速搬迁架设新工艺、新方法,为提高索道集材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普及索道集材技术提供有参考。

焦洪双[6](2001)在《采伐干扰和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及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大兴安岭林区为基地,研究了采伐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种群形成过程的影响、林冠干扰与兴安落叶林天然更新、兴安落叶林主要林型的采伐方式与更新措施、生态型伐区集材模式的研究、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种群结构影响、火干扰对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的结构和动态的影响等六个问题。试验地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呼中林业局、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塔河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等。 在研究方法上,力图把临时的样地调查方法和定位的试验方法相结合;在试验中以中度干扰理论、顶级群落学说为指导;为研究种子和幼年种群行为而设置试验时尽量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在研究种群结构中,着重采用年龄结构分析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时,采用目前较可靠的统计分析软件,即SAS软件包进行多因素分析,提高了测试与结果分析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各个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1)林冠干扰。赤杨林和草类林的枯立木比另外两个林型多,而草类林和杜香林的风折木比风枯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的径级分布的特点不同。4个林型枯立木的平均直径为19.1cm,不同林型样地的掘根倒木的胸径分布18-44cm之间,平均直径为30.4cm,不同林型样地的风折倒木的胸径分布在12-44cm之间,平均直径为24.8cm。可见,不论何种林型,掘根倒木以大径木为主,风折倒木以中径木为主。丛桦林风折木中,中径木占的比例是87.3%,赤杨林的此一比例为67%,杜香林为59%,草类林为75%。相反地,在不同林型中掘根倒木中大径木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赤杨林为69%,杜香林为60%,草类林为71%,丛桦林为45%。大兴安岭林区的林冠下天然更新一般较好,平均幼苗幼树9000株/ha,平均频度为42%。全区达到更新标准的占44%,不良的36%,无更新的占20%。林冠下的幼树种群从年龄范围和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生态型伐区集材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经济性和推广价值,根据呼中林业局绝大部分应采资源零散,边缘的特点,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改革方案,通过实践取得了成功。打破了我国40年一贯制的原条架杆装车生产工艺,变固定架杆式为液压吊移动式,变固定式装车场为多点流动式装车点,大大缩短了拖拉机集材距离,大大减轻了伐区准备作业工作量,从而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移动式宿营机库车的研制成功,促进了伐区生产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改善,改善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新工艺的创立,增加了企业的活力,缓解了森林可采资源的危机,而且将进一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中,幼林的生长。该工艺不但适应零散应采资源的采伐利用,也适应其它各种资源条件和采伐方式。体现了我国当前森工采运作业条件下的伐区生产工艺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新路。它已在呼中林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业局大量推广,并进行了鉴定,认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3)促进大然更新的技术要点: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在穴面有效期内,每平方米应飞落有发芽力的种子30粒以上;林地应有0.3—0.5的植被遮荫度(针阔叶树冠,灌木草本植被);阳坡坡度不超过 15”,阴坡不超过 20”;低湿地、石砾裸露地不能作业。一般应在种子年当年8-9月进行。但是由于兴安落叶松有明显的结实周期性,全在种子年作业任务量过分集中,不利于均衡作业。为此可采用彻底整地法,延长穴面有效落种期,这样非种子年也可进行适当数量的整地作业。彻底整地法是将穴内(或沟内)的草根盘结层彻底掀掉,然后再松土 10cm—20cm,将残余的分蘸根捡除干净,这样可使穴面有效期由3—4年延长到5—6年。生产实践还证明,仅依靠1个种于年,作业成功率较低,多数作业场地需要有3—5年的种子积累过程。 (4)一次采育伐应废止;皆伐应以不超过 Slun‘的带状皆伐为宜。在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恢复森林快、没有水土冲刷危险地段,可扩大到 15hm‘。凡坡度在 15”以下,土层厚度在 10cm以上的林分,均可采用等带间隔皆伐,带宽以 100m为宜;扩大使用二次渐伐的使用范围,适用子天然更新容易、土层浅薄的成过熟单层林。凡坡度不超过25”或低湿地的林分都可进行二次渐伐。第一次采伐强度为林分总蓄积量的40—50%。根据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特点和天然更新情况的估价,经济条件分析,国务院“天保”批准发布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的:“应按照优先发展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5)大兴安岭森林演替的规律与趋势,兴安落叶松林(占大兴安岭树种组成75%),在没有外来干扰(过度采伐、乱砍滥伐、火灾、病虫害)的前提下,维持着原生演替,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但不合理的采伐、火灾,生境发生变化后,如果采取积极措施,仍可恢复原来以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维持原生演替:如果不采取人为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将导致次生演替,即由有较高价值的针叶用材林演替为价值比较低的次生林

杨锐锋,廖艳梅[7](2000)在《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文中指出

朱德滨[8](1998)在《西南高山林区伐区生产工艺的探讨》文中认为】结合云南省自然条件及木材生产的情况,对集材作业中破坏伐区环境的主要现象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适应小径木生产而又能维护伐区生态环境的几种集材作业。

赵树峰,孙长迎,孙广慧,李成[9](1994)在《松岭林业局采运工艺系统回顾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松岭局采运工艺系统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新场的扩建,展望未来松岭局采运系统的发展趋势。

周桂新[10](1993)在《JJX1—2.5轻型自行式绞盘机接力集材新工艺的推广及应用前景》文中研究表明JJX1-2.5轻型自动绞盘机具有体积小、牵引力大,通过性能好,机动灵活,耗油少等特点,而且适用各种采伐方式的林分生产,减少劳动强度,方便生产,安全可靠,因此可广泛推广。

二、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集材运输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现状
        1.2.2 国外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集材运输设备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集材工艺分析与研究
    2.1 伐区集材特点分析
    2.2 集材工艺类型
    2.3 集材工艺结构分析
    2.4 几种常见集材方式分析
        2.4.1 人力或畜力集材
        2.4.2 拖拉机集材
        2.4.3 架空索道集材
        2.4.4 空中集材
    2.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几种集材方式评价研究
        2.5.1 集材方式评价因素的确定
        2.5.2 集材方式评价等级的确定
        2.5.3 集材方式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2.5.4 多指标综合评价
        2.5.5 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设计
    3.1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总体设计要求
    3.2 小型集材拖拉机主要参数设计
        3.2.1 小型集材拖拉机载重的设定
        3.2.2 小型集材拖拉机整机质量的设定
        3.2.3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速度的设定
        3.2.4 小型集材拖拉机额定功率的设定
        3.2.5 小型集材拖拉机外形尺寸的设定
    3.3 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形式的确定
    3.4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走形式的确定
    3.5 小型集材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
    3.6 小型集材拖拉机总体结构与布局确定
    3.7 本章小结
4 小型集材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设计与研究
    4.1 绞盘机的设计与研究
        4.1.1 绞盘机钢丝绳的选择
        4.1.2 绞盘机卷筒参数的计算
        4.1.3 液压绞盘机型号的确定
        4.1.4 绞盘机卷筒强度校核
    4.2 搭载板的设计与研究
        4.2.1 搭载板结构参数的确定
        4.2.2 搭载板液压缸选择
        4.2.3 搭载板的强度校核
    4.3 行走机构设计与研究
        4.3.1 行走机构总体设计
        4.3.2 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的选型
        4.3.3 行走机构驱动元件的选型
        4.3.4 行走机构刚性支架设计与校核
    4.4 本章小结
5 小型集材拖拉机行驶性能分析
    5.1 小型集材拖拉机稳定性分析
        5.1.1 纵向行驶稳定性分析
        5.1.2 横向行驶稳定性分析
    5.2 小型集材拖拉机越障通过性分析
        5.2.1 水平壕沟通过性能分析
        5.2.2 垂直障碍物通过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小型集材拖拉机的实验研究
    6.1 小型集材拖拉机集材实验方法
    6.2 实验数据的分析
        6.2.1 实验数据整理
        6.2.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6.2.3 集材作业功率与趟载量关系分析
        6.2.4 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距离关系分析
        6.2.5 集材作业功率与集材时间关系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
    1.1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
    1.2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
2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3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
    3.2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
    3.3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
4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研究前景
    4.1生态的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
    4.2生态的人工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
    4.3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技术体系

(3)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选型
    2.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选型的原则与方法
        2.1.1 关键参数概述
        2.1.2 关键参数选择原则
        2.1.3 关键参数选择方法
    2.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选取
        2.2.1 基于调查数据的关键参数选取
        2.2.2 基于理论计算的关键参数选取
    2.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的优化
        2.3.1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2.3.2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
        2.3.3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2.3.4 关键参数优化模型的优化策略及方法
        2.3.5 关键参数的优化结果
    2.4 改造样机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校核
    3.1 木材抓具的设计及校核
        3.1.1 木材抓具设计
        3.1.2 木材抓具强度校核
    3.2 液压绞盘机的选型及校核
        3.2.1 液压绞盘机外形尺寸的初选
        3.2.2 钢丝绳的选择
        3.2.3 卷筒参数的计算
        3.2.4 液压马达的选型
        3.2.5 液压绞盘机型号的确定
        3.2.6 液压绞盘机卷筒强度校核
    3.3 搭载板的设计及校核
        3.3.1 搭载板的设计要求
        3.3.2 搭载板结构参数设计
        3.3.3 搭载板强度校核
    3.4 作业装置液压原理
    3.5 本章小结
4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稳定性仿真及倾翻报警装置设计
    4.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作业稳定性仿真及分析
        4.1.1 ADAMS多体动力学解算理论
        4.1.2 实体三维建模
        4.1.3 仿真与分析
    4.2 倾翻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功能说明
        4.2.1 倾翻报警装置基本功能
        4.2.2 倾翻报警装置的硬件组成
        4.2.3 倾翻报警装置硬件功能和原理
        4.2.4 编写程序
    4.3 本章小结
5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生产效率试验
    5.1 试验样地概况
    5.2 集材效率试验及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结果分析
        5.2.3 结语
    5.3 原木装车效率试验及分析
        5.3.1 研究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3.3 结语
    5.4 集材作业成本分析
    5.5 伐区清障试验
    5.6 本章小结
6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作业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保留木损伤分析
    6.1 集材作业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6.1.1 研究方法
        6.1.2 结果分析
        6.1.3 结语
    6.2 集材作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2.1 研究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2.3 结语
    6.3 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6.3.1 研究方法
        6.3.2 结果分析
        6.3.3 结语
    6.4 集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分析
        6.4.1 保留木损伤调查
        6.4.2 损伤保留木布局
        6.4.3 保留木损伤形式
        6.4.4 保留木损伤率
    6.5 本章小结
7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其他集材机对比分析及结构改进
    7.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小型轮式及小型履带集材机对比分析
        7.1.1 技术参数对比
        7.1.2 集材效率比较
    7.2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与J-50集材机对比分析
        7.2.1 集材效率对比分析
        7.2.2 对保留木损伤的对比分析
    7.3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装置的结构改进及仿真
        7.3.1 多功能轮式集材机集材装置的改进
        7.3.2 集材装置改进后的仿真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概述
        1.1.1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的提出
        1.1.2 生态采运理论的发展
        1.1.3 森林生态采运理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2 国内外人工林采运研究
    1.3 人工林采运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1.4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
    1.5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研究的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1 研究方法
        2.3.2 技术路线
3 人工林采运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3.1 物质流分析方法
    3.2 物质流分析指标
        3.2.1 生物质流指标
        3.2.2 土壤流指标
    3.3 物质流模型
        3.3.1 生物质流模型
        3.3.2 土壤流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评价
    4.1 清洁生产评价概述
        4.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4.1.2 清洁生产的特点
    4.2 国内外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4.2.1 国外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4.2.2 国内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4.3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4.3.1 评价内容
        4.3.2 评价指标
        4.3.3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评价的标准
    4.4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
        4.4.1 综合指数法
        4.4.2 灰色关联度法
        4.4.3 模糊数学评价法
        4.4.4 BP 神经网络法
    4.5 例证分析
        4.5.1 评价方法
        4.5.2 评价过程
        4.5.3 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5.1 清洁生产审核概述
        5.1.1 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及思路
        5.1.2 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及程序
    5.2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5.2.1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
        5.2.2 人工林采运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及程序
        5.2.3 人工林采运清洁生产审核例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指南
    6.1 适用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6.4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意义
    6.5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的原则
    6.6 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
        6.6.1 指标对比法
        6.6.2 分值评定法
        6.6.3 分析方法的选择
    6.7 人工林采运过程描述
        6.7.1 规划设计
        6.7.2 工艺过程
        6.7.3 作业技术
        6.7.4 经营管理
    6.8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构建
        6.8.1 构建的原则
        6.8.2 人工林采运作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6.9 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详细摘要

(6)采伐干扰和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及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 森林干扰与更新课题研究综述
    1 顶极群落学说与森林演替
        1.1 单元演替项极学说
        1.2 多元演替项极学说
        1.3 顶极格式假说
        1.4 关于顶极概念的讨论
        1.5 待解决的问题
    2 森林干扰理论
        2.1 森林干扰的种类
        2.2 森林干扰的作用
        2.3 天然林的稳定和干扰
        2.4 待解决的问题
    3 采伐干扰-最重要的人为森林干扰
        3.1 我国森林主伐方式和更新方式的沿革
        3.2 大兴安岭林区的作用和地位
        3.3 待解决的问题
    4 森林演替
        4.1 物种特性在演替中的作用
        4.2 演替速度分类
        4.3 待解决的问题
    5 森林经营与演替
        5.1 采伐方式的干扰对森林演替的作用
        5.2 集材方式对植被和地表土层的破坏
        5.3 集材方式对保留木的损伤
        5.4 待解决的问题
    6 森林干扰与更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本研究论文题目的选择
第二部分 采伐干扰和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及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
    1 采伐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种群形成过程的研究
        1.1 兴安落叶松林的演化
        1.1.1 地理分布
        1.1.2 兴安岭落叶松林的演变史
        1.1.3 近代破坏
        1.1.4 新中国成立时
        1.1.5 今后趋势
        1.2 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特性和分类
        1.2.1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1.2.2 群系分类
        1.3 兴安落叶松林的特点
        1.3.1 成过熟林多,生长率低,林木病腐率高
        1.3.2 幼树不耐庇荫,多为单层同龄林
        1.3.3 林分疏密度小,蓄积量低
        1.3.4 兴安落叶松有较强的天然更新能力
        1.4 林冠干扰与兴安落叶林天然更新
        1.4.1 林冠空隙形成的方式
        1.4.2 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林冠下期前eration更新
        1.4.3 结论
        1.5 兴安落叶松伐前天然更新
        1.5.1 标准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1.5.2 结果与分析
        1.5.3 总评价
        1.6 兴安落叶松采伐迹地天然更新
        1.6.1 迹地更新一般情况
        1.6.2 渐伐迹地天然更新
        1.6.3 皆伐迹地伐后更新
        1.6.4 幼树保护
        1.6.5 幼树自然枯死
        1.6.6 迹地小气候变化
        1.6.7 幼树生长
        1.6.8 迹地群落结构的变化
        1.6.9 更新评定标准
        1.6.10 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规律
        1.7 采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的研究
        1.7.1 种源条件
        1.7.2 出苗条件
        1.7.3 幼苗生长条件
        1.7.4 促进天然更新的技术要点
        1.8 采伐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恢复的分析
        1.9 对大兴安岭采伐方式的建议
        1.9.1 一次采育伐应废止
        1.9.2 皆伐
        1.9.3 扩大使用二次渐伐的使用范围
        1.10 结论
    2 生态型伐区集材模式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国内、外生态型伐区集材研究现状
        2.3 欧美国家生态型伐区集材
        2.4 主要研究试验内容和技术关键
        2.4.1 研究目标
        2.4.2 研究内容
        2.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现状调查分析
        2.5.1 伐区集材对保留木的破坏
        2.5.2 伐区集材对地表的干扰
        2.5.3 伐区集材对土壤压实及对更新影响
        2.5.4 结论
        2.6 生态型山地伐区集材模式的试验
        2.6.1 国外山地集材技术概况
        2.6.2 国内山地伐区集材技术概况
        2.6.3 人、机、畜阶段式集材试验
        2.6.4 多节单循环索道原条和原木集材试验
        2.6.5 生态型山地伐区集材模式分析与结论
        2.7 生态型零散伐区集材模式
        2.7.1 非皆伐集材试验
        2.7.2 轻型绞盘机小集中试验
        2.7.3 分散集材,流动装车试验
        2.8 采伐迹地固定样地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观察
        2.8.1 固定样地情况
        2.8.2 观察结果
        2.9 研究创新
    3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火疤木
        3.1.2 年龄和大小结构
        3.2 试验地选设
        3.3 研究分析
        3.3.1 一代型兴安落叶松林
        3.3.2 两代型兴安落叶松林
        3.3.3 三代型兴安落叶松林
        3.4 结论
        3.5 火干扰对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的结构和动态的影响
        3.5.1 研究方法
        3.5.2 样地选择
        3.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4 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的演替关系分析
        3.5.5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四、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集材拖拉机的设计与研究[D]. 朱晓亮.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4)
  • [2]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J]. 周新年,赖阿红,周成军,巫志龙,刘富万,苏春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5(02)
  • [3]多功能轮式集材机关键参数优选与作业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杨德岭.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4]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研究[D]. 余爱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5]索道快速搬迁架设新工艺的探讨[J]. 姜广义,汪德明,战克松.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6]采伐干扰和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及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D]. 焦洪双. 东北林业大学, 2001(01)
  • [7]高山集材新工艺探讨[J]. 杨锐锋,廖艳梅.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0(04)
  • [8]西南高山林区伐区生产工艺的探讨[J]. 朱德滨. 林业科技, 1998(06)
  • [9]松岭林业局采运工艺系统回顾及展望[J]. 赵树峰,孙长迎,孙广慧,李成. 森林采运科学, 1994(04)
  • [10]JJX1—2.5轻型自行式绞盘机接力集材新工艺的推广及应用前景[J]. 周桂新. 森林采运科学, 1993(04)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