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

一、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柯陈红[1](2020)在《关于「かける」「つける」的功能动词词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かける」「つける」为对象,以功能动词词组的组构为切入点,以BCCWJ为研究语料,从名词的语种分布、名词的语义特征、名词格形式、语体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名词的语种分布方面,与「かける」和「つける」共现的汉字名词名词最多。2.名词的语义特征方面,「かける」容易与表示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的贬义词共现,如「迷惑、负担、苦労」等;「つける」较易与表示人类外在行为的中性词共现,如「决着、変化、注文」等。3.名词格形式方面,「かける」和「つける」都是「を」格名词句最多,约占90%。但「かける」功能动词词组中,存在同时跟「を」格和「に」格结合的现象;「つける」没有这种现象。4.语体方面,「かける」、「つける」两者都属于个体特征,且都常出现于文学书籍中。

石立珣[2](2019)在《日语动名词与相关概念问题探讨》文中认为影山(1993)将日语中添加「する」后可动词化的一类词命名为"动名词(verbal noun)",记作VN。日语动名词兼具动、名两性,在句法上常常表现出独特的性质,近年涌现出许多相关研究。但由于影山(1993)对日语动名词的定义极其简练,并未详细论述动名词的内涵与外延,加之一些与动名词关系紧密、容易混淆概念的存在,各研究对日语动名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吸收并批判影山(1993)的基础上,提出了日语动名词的定义,并通过比较和探讨日语动名词与"サ变动词词干""动作名词"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明确了日语动名词的范围,且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日语动名词在词类体系中的位置。

姜柳[3](2019)在《日语中“V+接续助词+の+N”结构的成立条件》文中认为本文以日语中由「て」「ながら」「たり」等接续助词后接「の」构成的"V+接续助词+の+N"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该现象成立的条件进行了探讨。本文主张该结构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成立:第一,被修饰名词为动名词。第二,被修饰名词为非动名词,但该结构中的隐含谓词赋予了"被修饰名词部分"以可谓性,使其能够在句法层面上与前项"V+接续助词"部分相结合。第三,被修饰名词为非动名词,但前项"V+接续助词"部分通过脱离时态和顺序性,获得名词成分的特征,使其在句法层面上能够与后项被修饰名词相结合。

石立珣[4](2016)在《关于日语动名词语法特征的研究 ——以动名词定语用法和谓语用法为中心》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动名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定语用法的名词性以及谓语用法的动词性进行了考察。动名词(简称为VN)是指添加「スル」后变为动词的一类名词,如「勉强、买ぃ物、テスト」等。这类名词在句中可承担主语、宾语等成分,具有名词的性质;另一方面添加「スル」后可作谓语使用,具有动词的性质。动名词虽然具有名词性,但并非无条件地实现其名词性。在定语用法中,如「倒产の话J 「*倒产の会社」所示,动名词有时可以充当定语,有时却不能。也就是说动名词作为名词(名词性)修饰另一名词是有条件的。另外,我们通常认为动名词添加「スル」后才能呈现动词性,实际上,如「杉子とは绝交だ 」 「大阪で上演の後……」所示,动名词不带「スル」也具有格支配能力,表现出动词性。以往的日语研究要么把动名词看作普通名词,要么添加「スル」后作为动词来看待,从动·名两性的视角对动名词自身语法特征的关注较少。常简单地把动名词的定语用法认为是「N1ノN2」,而不作特别考察,从而导致「N1ノN2」的研究成果无法判断「VNノN」能否成立。因此,「VNノN」的使用状况,成立条件/制约、原因尚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关于动名词的动词性,往往考察动名词添加「スル」后的动词性,而对其本身,即其名词形式是否具有动词性的研究较少。少数研究虽提及了动名词名词形式的动词性,但大多仅停留在语言现象描述,或在某一范围内进行局部考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此对动名词名词形式的动词性还需进行深入探讨。鉴于前人研究的不足和问题点,本研究围绕动名词设定以下三个课题。1.明确动名词的定义、范围、定位。(第二章)2.考察动名词的定语用法「VNノN」的使用状况,成立条件/制约及原因。(第三章)3.考察除添加「スル」之外,动名词呈现动词性的句式有哪些,探讨其句式特点及成立原因。(第四、五章)本研究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为序章,第二章至第五章是主要部分,分别探讨了上面提出的3个课题,第六章为终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了研究对象和课题,同时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第二章针对课题1,明确了动名词的定义、范围和定位。通过考察得知,动名词属于名词的下位概念,因具有动词的意义,故其定位应该是接近动词的非典型名词。其范围基本与サ变动词词干相同,但要除去一字汉字词干和拟声拟态词サ变动词词干。第三章针对课题2,对动名词作定语使用时的名词性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动名词定语用法「VNノN」的成立条件/制约以及原因。考察时导入了定语从句分类的“内/外”关系理论,根据VN和N有无意义上的格支配关系,将VN和N之间的关系分为“疑似内关系”和“疑似外关系”。如在「新筑の建物」中,「新筑」和「建物」在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建物を新筑する」,具有意义上的格关系,本论文将「新筑の建物」中的「新筑J和「建物」之间的关系视作“疑似内关系”。在「倒产の话」中,「倒产」和「话」从意义上看不存在格关系,本论文将「倒产の话」视为“疑似外关系”。按此分类,「VNノN」的成立条件/制约呈现如下倾向。“疑似外关系”的「VNノN」一般能够成立,“疑似内关系”的「VNノN」一般不成立。由此可知,作为“疑似内关系”的「*倒产の会社」一般是不成立的。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当VN可以理解为N的某个属性时,“疑似内关系”的「VNノN」也可成立。这一用法极少,属于「VNノN」的边缘用法。此类VN大致有三种。一、构词成分中包含副词成分α的动名词。由于α具有区别其他事物特征的意义,使得该动名词能够限定被修饰名词的属性。如「新筑の建物、公认の幼稚园」等。二、表示职业或工作内容的动名词,这一类动名词可对人的社会属性进行限定。如「配达の人、受付の女性」等。三、可对事物用途进行属性限定的动名词,如「驻车の埸所、発电の燃料」等。一般来说,“外”关系的结构特点是修饰成分从外部对被修饰名词添加新的信息,形成“直线发展型结构”。“内”关系的结构特点是修饰成分与被修饰名词构成一个完整事态,形成“圆环自我完结型结构”。由于名词的概念自立性特点,「VNノN」无论是“疑似内关系”还是“疑似外关系”,都是“词+词”的“直线发展型结构”。这一结构与“外”关系的结构特点契合,而与“内”关系不符,因此出现“疑似外关系”成立,“疑似内关系”一般不成立的现象。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课题3,主要研究了动名词名词形式的动词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带「久ル」的VN在「VN+ダJ和「N1格助词VN+N2J两个句式中能够呈现出动词性。本研究分别于第四章和第五章对两句式的类型、句式特点以及该句式呈现动词性的原因进行了考察。第四章将「VN+ダ」句式分为三种:1)确定事态陈述句(预定性确定事态、条件性确定事态、心理状态性确定事态)、2)事态控制句(意志句、命令句)、3)眼前现象描写句。各类句式特点为:1)确定事态陈述句为「~ハ-ダ」有题句,「ダ」有时态变化。其过去式不表示动作的实现,而表示“预定性、条件性、心理状态性”确定事态成立这一判断的过去。2)事态控制句中主体不出现,「ダ」没有时态及形态变化。3)眼前现象描写句为「~ガ~ダ」无题句,「ダ」也没有时态及形态变化。由此可知,2)和3)中的「ダ」已由判断词向表情态的「不变化助勤词(辞)」转变。事态控制句中强烈的意志和命令的口气以及眼前现象描写句中感情投入的描写正是源于「ダ」的情态化。通过研究发现VN在「VN+ダ」句式中呈现动词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ダ」可以提供句子成立所需的情态。其二是「VN+ダ」句式本身具有的构式意义,这种构式意义明确了动名词的时态信息,使动名词具备了动词的“时间性”特征,从而激活了动名词的动词性。第五章将「N,格助词VN+N2」句式分为四种: 「N1格助词VN+N时间要素」 「N1格助词VN+N潜在时制」 「N1格助词VN特殊+N2」和场景依存型「N1格助词VN+N2」。其句式特点如下:当VN为运动动名词时,N2若能通过自身的语义明确VN的时态信息时,「N1格助词VN+N2」能成立。N2可以是「中、後、际」这样的时间性要素,也可以是「たぁ、予定、结果」这样的具有潜在时态的名词性要素。如「大阪で上演の後」 「大学に进学のたぁ」等。此时的N2形式名词化,具有明示VN时态的语法功能。当VN为表示存在、关系、心理动名词的一部分时,如「在住、类似、赞成」等,此类动名词在语义特征上不具有「スル—ツティル」体的对立,主要表示一种状态,其作定语小句谓语时,不受时态的束缚,这种情况即使没有明示时态的信息出现,「N,格助词VN特殊+N2」也能成立。如「ブリストル市に在の贵族」 「人词社会に类似のもの」等。另外,N2不表示时态,VN也不表示状态时,如果有特殊的场景支撑,「N1格助词VN+N2」也能成立。如r(駅のァナゥソス)1番腺に到着の电车は今里行きです」等。所谓特殊的场景是指通过眼前的实际状况可以实现VN时态解释的场景。总的来说,VN要想获得动词性就必须实现其“时间性”(时态),实现“时间性”可通过形态变化、构式意义、时间要素等手段。无论哪种手段,只要能赋予VN“时间性”就能激活其内在动词性。这一结论明确了VN动词性与“时间性”的密切关系。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的考察结果,明确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贡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如下:1.引入了寺村秀夫关于日语定语从句分类的“内/外”关系理论解决了「VNノN」能否成立的问题。2.分析了动名词的名词形式表现出动词性的语法条件。本研究的考察,深化了对动名词动、名两性的认识,对掌握日语动名词的语法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可为研究词性“兼类”问题提供参考。

罗倩[5](2015)在《关于动名词统语特征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在日语词类中,有一种造词法是名词加「する」成为动词。例如,「勉强」→「勉强する」、「扫除」→「扫除する」等例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转变为动词,例如没有这样的例子:「医者」→「医者する」、「手纸」→「手纸する」。那么什么样的词能够转成动词,这类词(本文称为动名词,下同)的特点是什么。本论文的写作就是为了阐明这类词汇现象。动名词在日语词汇中既有动词的特征,也作为名词使用。是介于动词与名词的中间位置的词类,可以说在广义定义上具有承接动词和名词的作用。但是,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动名词的习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动名词的统语特征例如:「动名词する」构文,「动名词+する」构文,动名词的自他性,动名词的时体态特征等远远没有被研究透彻。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二字汉语动名词”,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方法,试图对“动名词”的统语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①动名词现象和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观。②中日关于动名词的概念和统语特征的先行研究。先行研究的问题点和本研究的立场。③主要对动名词和动词、名词的关系,动名词的自他性,自他性相关的构文特点进行考察。④首先分析动名词句的主语的特征,意志主体性相关的表现。另外通过典型例句对动名词的体、态等的特征进行考察。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数仅仅把动名词简单等同于名词(或可以成为サ变动词的名词)来研究。但是动名词和单纯的名词在形式上功能上都有不同的地方。另外,动名词具有一般只为动词所特有的格付与能力的特点也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在总结动名词的名词性特点和动词性特点的基础上并试图考察动名词统语的本质特征。

唐千友[6](2013)在《日语动名词谓语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由于被等同于サ変动词,作为名词一部分的动名词一直没有得到日语学界的充分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动名词词性上的两面性对于词汇语法以及句法的影响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造成了日语学习与教学上的困惑。本论文以动名词为对象,从词法、句法、意义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的动名词研究体系,在厘清动名词句与单纯名词句以及动词句在语法、句法、意义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动名词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动名词----概念、特性概念。影山(1993)所提出的动名词概念虽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毫无疑问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悖论:一,能够和「する」结合的不一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日语中可以和「する」结合的词类涵盖了名词、副词、拟声拟态词,显然不可能都表示动作;二,不能和「する」结合的不一定不表示动作。日语中有很多由动词连用形转化而来的名词(転成名词),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往往不能与「する」复合,因为它们动词化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恢复动词基本形。此外,大部分复合动名词也不能直接与「する」结合。因此,本论文规定动名词的概念为:动名词(VN)是名词的下位分类之一,意义上表示某种动作与变化,形态上可以与「する」结合或者还原成动词。特性。动名词词性上的名词性(+N)与意义上的动词性(+V),构成了一对矛盾的两面性(+VN),这一两面性表现在动名词既具有与名词的相通性,又具有与动词的平行性,从而沟通了名词与动词两大板块,是日语语法研究、句法研究中纲举目张、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动名词区分于日语其他词类的核心特性,也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础。2.动名词句的句法构式从微观层面来看,日语是黏着语,句子是由文节联合构成(桥本1959)。统辖各个文节的核心就在于句子的谓语。在“动名词+です”构式的句子中,由于动名词所包含的动词性(+V)使得它能和动词一样在句中形成投射作用(Projection),这种投射会因为每个动名词本身的自他性以及概念构造(LCS)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动名词句能形成“格标示节+非格标示节+动名词+(です)”的句法构式。格标示节包括“が、を、で、に、へ、と、から、まで、の”格;非格标示节包括时间修饰节与副词节。动名词句中时间修饰节的共起与动名词句的叙述类型密切相关,在属性叙述的场合下,时间修饰节的共起容忍度较低,而在事项叙述场合下,时间修饰节的共起容忍度较高。副词的基本职能是修饰动词,由于动名词包含名词性(+N),因此降低了副词节在动名词句中的共起性,同时汉语副词的出现率高于和语副词也是副词节的一个显着特点。从宏观层面上看,依据主题的出现与否,动名词句可分为有题句与无题句。句子到底表现为有题还是无题又与句子的叙述类型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属性叙述时多为有题句,而事项叙述时则多为无题句。单纯名词句的题述部分往往可以互换,而动词句却不能。(如:他是小李。→小李是他。小李去。→×去小李。)由于动名词句包含动词性(+V),因此降低了题述互换的可能性。总体而言,动词性越高互换性越低,动词性越低互换性就越高,两者构成反比例关系。3.动名词句的文法范畴任何句子除了本身的成分结构之外,还同时具有时态、情态等文法范畴。正是这些文法因素的介入使得说话人更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实现。动名词属于名词范畴,不具备和动词一样的词尾变化,因此动名词文法范畴的实现必须经由“添加语法意义的外部接辞”(水野1978)。通过“未+动名词”、“动名词+中”、“动名词+後”等形式可以表达动名词所包含动作的时态与体态;通过“动名词+禁止”、“要+动名词”等形式可以表达发话人的语气、等等。铃木(2010)以及田中(2012)都指出了动名词句“不以过去式与否定式出现”的文法特点。实际上,由于这些研究的语料都来源于新闻报道领域,出现上述特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肯定式比否定式更能快捷地传达信息,而现在式比过去式更具有临场感,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但从笔者所收集的语料来看,即便是新闻报道领域,也同样会出现过去式与否定式,而在其他场合下,动名词句文法范畴的实现甚至超过了单纯名词句或动词句。以否定而言,动名词句的否定实现包括直接否定(名词性否定、动词性否定)与间接否定(前置性否定、后置性否定)两类四种形式,可以说是动名词两面性特征的直接映射。4.动名词句的意义解释单纯名词句由于名词本身意义的多样性以及发话的场面、修辞乃至语用的影响,意义解释除了主语与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外呈现多样化。但是动名词句由于包含动词性(+V),因此意义解释不同于普通的名词谓语句。动名词句的意义解释与动名词句的命题构造(有题、无题)以及叙述类型(属性叙述、事项叙述)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有题句(属性叙述)时信息焦点集中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属于后置焦点型;无题句(事项叙述)时信息焦点集中在谓语部分,也属于后置焦点型,但是意义解释更依赖谓语所包含的概念构造(LCS)信息。5.动名词(句)研究的教学应用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动名词”概念还不为人熟知。但是动名词却是日语学习各个阶段中都会出现的内容。本研究从词汇与用法两方面整理归纳了动名词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者与学习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言。

陈林柯[7](2011)在《关于日语中的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 ——以两字汉语动名词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传统的日语教育中,动词被单纯划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两类,而自从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这一理论被介绍到日语中后,日语的自动词则被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两者的区别为动词所表示动作有无意志性。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语言中,且说明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但是通过大量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这个概念几乎很少被提到,而且,迄今为止关于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和语动词进行,涉及到汉字动名词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这一观点出发,对日语的动名词性质和其句子结构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对动名词中的自动词进行了研究,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后,在总结相关先行研究基础上对本论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本论文选取了具有自动词用法的3518个两字汉语动名词为研究对象,从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这一角度出发,采用语意论和句法论的观点对动词性质和句子的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第二部分对汉字动名词进行明确的定义,然后将选好的汉语动名词划分为非宾格动名词和非作格动名词,并对其的意义和其所在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性质和其句法结构极为不同。第三部分则对这一性质对句子结构的具体影响做出了具体分析,众所周知动名词必须与“すゐ”结合才可发挥其动词的机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勤名词+すゐ”一句中,非作格动名词可以插入“な”,而非宾格动名词则不可以插入“な”。第四部分对如何将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这一概念运用到我国日语教学进行了探讨,本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为如何提高国内学习者的日语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第五部分是对本论文的综合性考察,总结了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课题。本论文如果能够为我国日语学习者理解并掌握两种不同性质的自动词——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学习起到些许的帮助,笔者将深感欣慰。

俞晓明[8](2002)在《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かける」「つける」的功能动词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はじめに
第二章 先行研究及び本研究の课题
    2.1 先行研究
    2.2 问题の所在と本研究の课题
第三章 研究方法と研究対象の抽出
第四章 「かける」と「つける」に関する机能动词结合についての分析
    4.1 名词の语种分布
    4.2 名词の意味特徴
    4.3 名词の格形式
    4.4 文体
第五章 おわりに
    5.1 结论
    5.2 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付録1 「かける」と结びつく动作性名词とその频度
付録2 「つける」と结びつく动作性名词とその频度
付録3 「かける」と结びつく动作性名词の语义分类
付録4 「つける」と结びつく动作性名词の语义分类
谢辞

(2)日语动名词与相关概念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日语动名词的定义与内涵
3. 日语动名词与相关概念的异同及联系
    3.1 动名词与“サ变动词词干”的关系
    3.2 动名词与“动作名词”的关系
    3.3 动名词与可动词化的“拟声拟态词”的关系
    3.4 动名词与“派生/复合动名词”
    3.5 动名词与一时性「Nする」的关系
4. 日语动名词的定位
5. 结语

(3)日语中“V+接续助词+の+N”结构的成立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动名词与动词的连续性
二、谓词隐含
三、脱离时态
四、“V+接续助词+の+N”结构成立的条件及动因
五、结语

(4)关于日语动名词语法特征的研究 ——以动名词定语用法和谓语用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论
    1.1 问题提起
    1.2 先行研究とその问题点
        1.2.1 动名词の意味に関する研究
        1.2.2 动名词の语构成に関する研究
        1.2.3 动名词の统语机能に関する研究
        1.2.4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
    1.3 研究课题
    1.4 背景知识
    1.5 研究方法、调查资料と表记法
    1.6 本研究の构成
第二章 动名词とは
    2.1 先行研究における动名词
    2.2 本研究における动名词
    2.3 动名词の范囲
    2.4 动名词の位置づけ
    2.5 本研究における动名词の弁别基准と考察の范囲
第三章 动名词の连体用法「VNlN」の意味用法
    3.1 はじめに
    3.2 「N1ノN2」に関する先行研究とその问题点
    3.3 连体修饰における「内」と「外」の関系
        3.3.1 新しい视点の提案一「拟似内関系」と「拟似外関系」
        3.3.2 连体节构文における「内の関系」と「外の関系」
    3.4 拟似外関系fVNノN」一「VNノN」の典型的な用法
        3.4.1 内容补充型の「VNノN」
        3.4.2 时间基准补充型の「vNノN」
        3.4.3 随伴物型の「VNノN」
        3.4.4 疑似外関系「VNノN」のまとめ
    3.5 拟似内関系「VNノN」一rvNノN」の周边的な用法
        3.5.1 意味的な「ヲ」格関系を有する拟似内関系のWNノN」
        3.5.2 意味的な「ガ」格関系を有する拟似内関系のrVNノN」
        3.5.3 意味的な「デ」格関系を有する拟似内関系のrvNノN」
        3.5.4 疑似内関系「vNノN」のまとめ
    3.6 拟似内·外関系「VNノN」の成立/非成立の原因
    3.7 「VNノN」の意味机能
    3.8 本章のまとめ
第四章 述语机能1-「VN+ダ」构文
    4.1 はじめに
    4.2 「VN+ダ」に関する先行研究とその问题点
    4.3 「VN+ダ」构文各种の概观
    4.4 「VN+ダ」构文に関する种类别考察
        4.4.1 确定事态叙述文「VN+ダ」における动名词の动词性と构文的特徵
        4.4.2 事态制御文「VN+ダ」における动名词の动词性と构文的特徵
        4.4.3 眼前现象描写文「VN+ダ」における动名词の动词性と构文的特徵
        4.4.4 本节のまとめと「VN十ダ」构文の多义性への统一的解釈
    4.5 「VN+ダ」构文が动词性を呈する要因
        4.5.1 要因1—「ダ」の影响
        4.5.2 要因2—各构文的意味の影响
        4.5.3 まとめ
    4.6 本章のまとめ
第五章 述语机能2-「N1格助词VN+N2」构文
    5.1 はじめに
    5.2 関连する先行研究とその问题点
    5.3 「N1格助词VN+NZ」各种の概观
    5.4 「N1格助词VN+NZ」に関する种类别考察
        5.4.1 「N1格助词VN+N时间的要がの构文的特徵と动词性を呈する要因
        5.4.2 「N1格助词VN+N潜在时制」の构文的特徵と动词性を呈する要因
        5.4.3 「N1格助词VN特殊+N2」の构文的特徵と动词性を呈する要因
        5.4.4 场面依存型「N1格助词VN+NZ」の构文的特徵と动词性を呈する要因
    5.5 本章のまとめ
第六章 结论
    6.1 本研究の考察と主な结论
    6.2 本研究の独创性と贡献
    6.3 今後の课题
用例出典
参考文献
付录

(5)关于动名词统语特征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1 序论
    1.1 はじめに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の基本的な构成
2 先行研究
    2.1 动名词の定义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1.1 动名词の定义に関する日本での先行研究
        2.1.2 动名词の定义に関する中国での先行研究
    2.2 动名词の统语特徴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2.1 动名词の统语特徴に関する日本での先行研究
        2.2.2 动名词の统语特徴に関する中国での先行研究
    2.3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と本研究の立场
3 动名词の统语特徴(1)
    3.1 动名词と动词、名词の関系
        3.1.1 动名词の名词的特徴
        3.1.2 动名词の动词的特徴
    3.2 动名词の格特徴
    3.3 动名词の自他性
    3.4 动名词の文构成
4 动名词の统语特徴(2)
    4.1 动名词句の主语の特徴
        4.1.1 无情と有情
        4.1.2 无题と有题
    4.2 意志、主体性にかかわる表现
    4.3 动名词のアスペクト
    4.4 动名词のボイス
    4.5 动名词に関わる惯用的表现
5 终わりに
谢辞
参考文献

(6)日语动名词谓语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第1章 序论
    1. キー概念の绍介
        1.1 动名词とは
        1.2 动名词述语文とは
    2. 本研究の目的と范囲
        2.1 研究の目的
        2.2 研究の范囲
    3. 本研究の方法と素材の内訳
        3.1 本研究の方法
        3.2 本研究の素材
    4. 本研究の立场
    5. 本研究の构成
第2章 従来の研究
    1. 动名词関系
        1.1 动词起点説の动名词
        1.2 名词起点説の动名词
    2. 动名词述语文関系
        2.1 断片的研究
        2.2 系统的研究
    3.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と本稿の位置づけ
        3.1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
        3.2 本稿の位置づけ
第3章 名词动词动名词
    1. 名词の基本性格
        1.1 文法的な性格
        1.2 述语になる名词
        1.3 名词の意味范畴
    2. 动词の基本性格
        2.1 文法的性格
        2.2 述语になる动词
        2.3 动词と名词の比较
    3. 动名词の确立
        3.1 动名词と名词の共通性
        3.2 动名词と动词の平行性
        3.3 动名词の独自性
        3.4 动名词の二面性
    4. 本章のまとめ
第4章 动名词の语构成
    1. 単纯动名词
        1.1 汉语动名词
        1.2 外来语动名词
        1.3 和语动名词――动词连用形
    2. 合成动名词
        2.1 复合语
        2.2 派生语
        2.3 畳语
    3. 动名词句
        3.1 外项+VN
        3.2 内项+VN
        3.3 付加词+VN
    4. 本章のまとめ
第5章 动名词述语文の构文分析
    1. 格との共起
        1.1 动名词の自他性と概念构造
        1.2 动名词の格付与
        1.3 动名词文の格构造
    2. 修饰成分との共起
        2.1 时间的修饰成分
        2.2 副词的修饰成分
        2.3 连体修饰成分
    3. 动名词文の题述构造
        3.1 有题と无题
        3.2 VN の动作性と主述の交换性
    4. 本章のまとめ
第6章 动名词述语の文法的カテゴリー
    1. 动名词と品词の転成
        1.1 动词の名词化
        1.2 名词の动词化
    2. 动名词とアスペクトテンス
        2.1 未完了の「未+VN」
        2.2 継続の「VN+中」
        2.3 完了の「VN+後」
        2.4 完了の「VN+済み」
        2.5 时制辞の统语构造
        2.6 まとめ
    3. 动名词と否定
        3.1 直接否定
        3.2 间接否定
        3.3 まとめ
    4. 动名词とムード
        4.1 命令的ムード
        4.2 禁止的ムード
        4.3 まとめ
    5. 特定表现法における动名词
        5.1 目的表现
        5.2 尊敬表现
    6. 本章のまとめ
第7章 文中における动名词节
    1. 文中の形态
        1.1 ノ形态
        1.2 ダ形态
        1.3 接辞形态
        1.4 裸の形态
    2. 文中の机能
        2.1 连体修饰
        2.2 时制的连用修饰
        2.3 継起的连用修饰
        2.4 副词的连用修饰
    3. 本章のまとめ
第8章 动名词文の意味解釈
    1. 名词文の意味関系
    2. 动名词文の命题构造
        2.1 有题动名词文
        2.2 无题动名词文
        2.3 文の构造と叙述类型
    3. 叙述类型と文の意味
        3.1 属性叙述の意味
        3.2 事象叙述の意味
    4. 本章のまとめ
第9章 日本语教育における动名词の扱い
    1. 日本语教育における动名词
        1.1 语汇
        1.2 表现
    2. 日本语教育への応用
        2.1 语汇の练习への応用
        2.2 文の练习への応用
    3. 日本语教育への提言
        3.1 教育者への提言
        3.2 学习者への提言
    4. 本章のまとめ
第10章 结语
    1. 本研究で得られた知见
        1.1 动名词の再规定
        1.2 动名词の语构成
        1.3 动名词の品词としての二面性
        1.4 动名词の构文特徴
        1.5 动名词文の文法カテゴリー
        1.6 动名词文の意味解釈
    2. 本研究の意义
    3. 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例文の出典

(7)关于日语中的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 ——以两字汉语动名词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序论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义
    1.2 先行研究
        1.2.1 对格性ぉょび能格性に関する研究
        1.2.2 英语における非对格性および非能格性に関する研究
        1.2.3 日本语における非对格性よび非能格性に関する研究
    1.3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と本稿の位置づけ
    1.4 研究对象
    1.5 テ一夕の采取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对格动名词および非能格动名词
    2.1 二字汉语动名词とは何か
    2.2 非对格动名词および非能格动名词の分类
    2.3 非对格动名词および非能格动名词の动作主
    2.4 非对格动名词および非能格动名词の统语构造
        2.4.1 自他对应のある动名词
        2.4.2 非对格动名词の统语构造
        2.4.3 非能格动名词の统语构造
    2.5 非对格性および非能格性のミスマツチ
第三章 「动名词+すゐ」构文ヘのヲ格挿入につぃて
    3.1 様々な「寸る」の用法
    3.2 「动名词+する」构文へのヲ格の挿入の可能性
    3.3 意味にける违い
    3.4 ヲ格挿入可能不可能への考察
        3.4.1 ヲ格挿入可能な动名词ヘの考察
        3.4.2 ヲ格挿入不可の动名词への考察
    3.5 ヲ格挿入のミスマッチ
    3.6 まとめ
第四章 非对格性および非能格性の日本语教育への导入
    4.1 学习者への提言
        4.1.1 非对格性および非能格性概念の学习法
        4.1.2 常に意识すること
    4.2 教育者への提言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で得られた知见
        5.1.1 自动动名词の再分类とその意味统语构造
        5.1.2 「动名词+すゐ」构文のヲ格挿入への考察
        5.1.3 非对格性および非能格性に関すゐ日本语教育の模索
    5.2 本稿の意义と限界
    5.3 今后の课题
参考文献
付录1:自他对应力がゐと思おれる二字汉语动名词
谢辞
履屉害

四、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かける」「つける」的功能动词词组研究[D]. 柯陈红.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7)
  • [2]日语动名词与相关概念问题探讨[J]. 石立珣. 高等日语教育, 2019(01)
  • [3]日语中“V+接续助词+の+N”结构的成立条件[J]. 姜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01)
  • [4]关于日语动名词语法特征的研究 ——以动名词定语用法和谓语用法为中心[D]. 石立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5)
  • [5]关于动名词统语特征的考察[D]. 罗倩. 重庆大学, 2015(06)
  • [6]日语动名词谓语句研究[D]. 唐千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7]关于日语中的非宾格性和非作格性 ——以两字汉语动名词为中心[D]. 陈林柯. 大连海事大学, 2011(10)
  • [8]日语中的“非动名词+する“现象[J]. 俞晓明. 日语知识, 2002(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