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一、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郑子恢,王洋,张白歌,李文英,马琳,邹定,金鹏飞[1](2021)在《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CU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对照组为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由2名研究者选取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研究,包括873例患者(研究组451例患者,对照组4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4.31,95%CI=2.78~6.68,P<0.000 01)、显效率(OR=1.42,95%CI=1.06~1.91,P=0.02)、痊愈率(OR=2.56,95%CI=1.83~3.59,P<0.000 01)和复发率(OR=0.29,95%CI=0.12~0.68,P=0.004)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26~0.71,P=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CU安全、有效,不宜复发,较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有明显优势。受选取的RCT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今后更多高质量RCT予以验证。

司海玲[2](2021)在《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本院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医治疗等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分析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经验特点。希望能总结本院对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特色疗法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详细记录于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至我院诊治的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实际住院天数等)、发病季节节气、病因诱因、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型及舌苔脉象、中医辨证治疗等资料,从而分析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相关因素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结果:1.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病历资料213份,男性患者64例(30.05%),女性患者149例(69.95%);男女比例为1:2.33;记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7岁,平均53.66±13.64岁。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72±2.85天。发病季节春季(16.43%)、夏季(32.39%)、秋季(25.82%)、冬季(25.35%),以夏季多发。2.临床症状和体征:皮肤表现前5位:不同程度的瘙痒(100%)、风团(98.59%),抓痕(16.90%)、皮肤划痕征阳性(96.71%)、肿胀(15.02%);非皮肤表现前5位包括呼吸不畅(25.82%),胸闷(19.25%)、心慌(7.51%)、呼吸困难(6.10%)、憋气感(5.63%)。3.实验室检查:IgE、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帮助临床监测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治疗。过敏原检测可以明确致敏物质,食物组过敏前5位:蛋清蛋黄(19.90%)、小麦(19.90%)、大豆(17.35%)、花生(16.84%)、榛子/开心果(13.27%);吸入组过敏前5位:屋尘螨/粉尘螨(29.08%),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21.94%),狗毛皮屑(19.90%),榆树(19.39%)。4.中医证型:213例患者中风热犯表证(85.45%)、风寒束表证(7.04%)、血虚风燥证(6.1%)、胃肠湿热证(0.94%)、肺卫不固证(0.47%)。经卡方检验慢性荨麻疹证型分布有显着差异;且不同证型在不同病程分组中也有显着差异,其中风热犯表证在病程6周–1年中出现最多;证型分布与性别和年龄无关。5.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95例(4.60%)、依巴斯汀145例(68.08%)盐酸奥洛他定(苏苓)40例(18.78%)、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55例(25.82%)、氯雷他定片42例(19.72%)、非索非那定片4例(1.88%)。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频率83.57%,维生素C注射液为92.02%。6.中医方药:本研究共收集178方,涉及中药148味,总使用频次达2564次。全部中药进行分析:功效分布前5位依次是清热类(31.72%)、补虚类(30.56%)、解表类(23.27%)、利水渗湿类(4.25%)、平肝息风类(3.14%);药物归经前5位依次是脾经(20.35%)、肝经(18.08%)、肺经(17.41%)、心经(13.91%)、胃经(10.08%);药味依次是甘(38.23%)、苦(31.16%)、辛(24.63%)、酸(5.32%)、咸(0.67%);药性依次是温(46.88%)、寒(34.56%)、平(15.12%)、凉(2.99%)、热(0.44%)。对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34味中药进行分析进行关联分析得出46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可聚3类。结论:1.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本病好发年龄是40–59岁,患病病程多为6周–1年,好发季节为夏季。2.在本研究中IgE、过敏原检测可以有效帮助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3.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以风热犯表证为主,且证型分布与病程有关。4.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复方甘草酸苷与维生素C的应用率高80%以上。5.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常用中药药物有防风、甘草、黄芪、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鲜皮、黄芩、白术、荆芥穗、金银花等。常见药物组合有防风–黄芪、黄芪–甘草–防风、牡丹皮–生地黄–甘草–防风。补泻兼施,调理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

陆峰[3](2019)在《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肤痒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肤痒颗粒可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

郑伟红[4](2019)在《脱敏合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脱敏合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该方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并研究其与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1):口服脱敏合剂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治疗组(2):单纯口服脱敏合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及停药后2周患者的荨麻疹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观察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停药2周后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结果1.荨麻疹症状总积分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及停药2周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1)下降最显着(P<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随着治疗过程的延长,症状均较前改善,组别和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同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均有疗效,其中治疗组(1)改善患者症状情况优于治疗组(2)、对照组。2.血清总IgE水平比较9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对入组每例患者进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并记录检测值。对血清总IgE检测为阳性的患者(血清总IgE正常值:>16岁:0100IU/ml,高于正常水平即标记为阳性),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这部分人群血清总IgE的水平差异。三组共有61例血清总IgE指标高于正常值。治疗组(1):17例,血清总IgE:260.52±163.43(IU/ml);治疗组(2):23例,血清总IgE:232.57±144.96(IU/ml);对照组:21例,血清总IgE:217.90±153.43(IU/ml)。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三种治疗方案均可使此类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下降,单纯口服脱敏合剂与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片疗效相当。3.总有效率、复发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比较(1)总有效率:治疗组(1)总有效率优于治疗组(2)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2)停药后2周复发情况:治疗组(1)与治疗组(2)比较短期内复发情况相当(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脱敏合剂在减少短期复发率的方面优于依巴斯汀;(3)安全性:三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等,结果显示各组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异常;(4)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疲乏、口干症状,症状均较轻,未予处理,其余两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脱敏合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更加显着且安全性高、短期复发率小,同时可降低此类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陆颖[5](2019)在《蒺藜消荨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实际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分析评价吾师经验方“蒺藜消荨汤”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用药机理,为中医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遵从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本次临床试验的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治疗组口服蒺藜消荨汤,对照组口服祛风止痒口服液。两组患者均治疗四周,每周复诊1次,每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变化情况。若治疗结束后患者被判定为临床痊愈,则对其进行连续3个月的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试验所收集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判定疗效,并以此作为讨论依据。结果:(1)最终完成整个研究并进入有效的疗效判定的患者共69例,治疗组35例,其中临床痊愈7例(20%),显效18例(51.4%),有效8例(22.9%),无效2例(5.7%),总有效率约94.3%;对照组34例,其中临床痊愈2例(5.9%),显效9例(26.5%),有效15例(44.1%),无效8例(23.5%),总有效率约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在瘙痒程度、皮损分布、风团大小、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中医次症方面,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皮肤划痕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临床痊愈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治疗组临床痊愈共7例,复发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复发1例;治疗组的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4)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蒺藜消荨汤与祛风止痒口服液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中均有疗效,但前者在减轻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故值得临床推广。

许冬[6](2017)在《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着,安全性较高。

白彦萍[7](2016)在《风证荨麻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莉,曹蒂莲,王华,瞿奕,张健,茅伟安[8](2015)在《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西药治疗组则单纯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并随访3个月观察荨麻疹复发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并将其结果与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复发率3.3%;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复发率31.3%。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更为显着(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方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增效机制可能与该方中部分中药调节患者血清中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纠正荨麻疹患者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范平,牛俊峥,李芳芳[9](2014)在《肤痒颗粒联合盐酸氯环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肤痒颗粒联合盐酸氯环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2例口服肤痒颗粒,4.5 g/次,3次/d,盐酸氯环利嗪片25 mg,2次/d;对照组42例仅服盐酸氯环利嗪片,用法和剂量同治疗组。治疗4周判定疗效。随访4周观察复发或加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例数35例,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例数26例,有效率61.90%。两组比较χ2=4.85,P<0.05。随访治疗组复发9例,加重16例,复发加重率59.52%;对照组复发7例,加重27例,复发加重率80.95%。两组复发加重率比较,χ2=4.61,P<0.05。两组均有近半数病例有轻度嗜睡、头晕、口干等症状。结论肤痒颗粒联合盐酸氯环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疗效好。

徐晶晶,蓝善辉,叶进,宋秧[10](2014)在《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给予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检测IFN-γ、IL-10和IL-18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比较,并在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西药组(P<0.05),停药1月后,联合组复发率显着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有关,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二、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
        2.3.2 显效率:
        2.3.3 痊愈率:
        2.3.4 复发率: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2.3.6 发表偏倚评估:
3 讨论

(2)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4)脱敏合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和脱离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效判断
        3.4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评价
    4 统计学处理
临床资料分析
    1 三组患者治疗前情况分析
        1.1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1.2 治疗前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情况
        1.3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2 疗效比较
        2.1 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2.2 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2.3 三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2.4 三组患者停药2周后复发情况
        2.5 安全性评价
        2.6 不良反应
讨论
    1 收集数据的分析
        1.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
        1.2 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
        1.3 血清总IgE水平
        1.4 总有效率、复发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认识
    3 祖国医学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4 方药分析
        4.1 组方来源
        4.2 组方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 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依据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蒺藜消荨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制定调查表
        3.2 估算样本量
        3.3 随机分组法
        3.4 治疗方案
        3.5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疗效判定时间
        3.8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3.9 患者随访
        3.10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治疗前一般情况与分析
        4.2 治疗结果与分析
    5.讨论
        5.1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5.2 蒺藜消荨汤的组方分析
        5.3 蒺藜消荨汤的现代药理分析
        5.4 祛风止痒口服液与本病的相关研究
    6.结论
    7.亮点与优势
    8.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1.中医药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
    2.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治疗的认识
    3.结语
    参考文献(二)
附录一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的治疗效果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8)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仪器、试剂:
    1.2 治疗方法:
    1.3 细胞因子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2.3 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9)肤痒颗粒联合盐酸氯环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判效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随访结果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10)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 2 纳入标准
    1. 3 治疗方法
    1. 4 疗效指标
    1. 5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1. 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 1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 2 2 组患儿复发率比较
    2. 3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 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四、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郑子恢,王洋,张白歌,李文英,马琳,邹定,金鹏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8)
  • [2]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司海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陆峰. 基层医学论坛, 2019(29)
  • [4]脱敏合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研究[D]. 郑伟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蒺藜消荨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陆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J]. 许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9)
  • [7]风证荨麻疹[A]. 白彦萍.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 2016
  • [8]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王莉,曹蒂莲,王华,瞿奕,张健,茅伟安. 河北医学, 2015(11)
  • [9]肤痒颗粒联合盐酸氯环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研究[J]. 范平,牛俊峥,李芳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9)
  • [10]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徐晶晶,蓝善辉,叶进,宋秧. 中医儿科杂志, 2014(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