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球反手

一、浅谈网球反手击球(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庆[1](2021)在《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网球迅速发展开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展网球普修课程。由于网球学习比较困难,高校网球普修课程中传统的网球训练方法也面临着改进和创新。对于无基础者而言,自身的身体素质是影响正反手击球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力量素质又是网球无基础者身体素质所具备的首要素质。目前,在网球项目中,抗阻力训练方法的实验干预研究相对少,像弹力带、实心球等这样的小器械训练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虽有一定的应用,但在进行训练时所用的小器械种类少,训练手段较单一,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运动员训练的热情会有一定的下降,影响训练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过程中,选取的实验对象大多以有网球基础的高校网球专项学生和青少年运动员为主,无基础的网球学习者较少。随着高校网球普修课程的快速普及,网球无基础学习者越来越多,如何让无基础者快速掌握正反手击球技术应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通过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方法促进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提高,为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在高校网球普修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理论支撑及实践经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实验法对网球无基础者进行小器械抗阻力训练,探究这种训练方法是否能影响网球无基础者的底线正反手击球效果。本实验随机选取山东体育学院2019级网球普修班20名学生(男生)为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训练90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实验组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加入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训练。经过12周的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和底线正反手击球效果测试,将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推实心球、立定跳远、移动能力)各项指标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2.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推实心球、立定跳远、移动能力)各项指标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3.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推实心球、立定跳远、移动能力)各项指标P<0.05,具有显着性的差异。4.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底线击球正反手技术动作成绩和底线击球稳定性成绩上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击球深度各项成绩上,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在击球精准度各项成绩上,正、反手击球精度成绩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正反手击球精度总测试成绩上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击球深度测试时,正手力量稳定性成绩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反手和总力量稳定性成绩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进行击球精度测试时各项力量稳定性成绩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研究结论:1.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前后组内、组间身体素质数据来看,传统训练和小器械抗阻力训练都能非常有效的提高网球无基础者的身体素质,但与传统训练相比,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提高无基础者的身体素质更有效。2.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测试数据来看,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证明,传统训练和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球无基础者的正反手击球效果。3.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对比两组实验后测数据,除底线击球正反手技术动作成绩和底线击球稳定性成绩外,实验组其他各项的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证明,与传统训练相比,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提高网球无基础者的底线正反手击球效果更好。

张勇[2](2021)在《短式网球辅助器械训练对学龄儿童身体素质与正反手技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短式网球是在传统网球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是适合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本文通过运用短式网球辅助器械训练进行干预教学,探究网球辅助器械对学龄儿童身体素质与正反手技术的影响,通过在实验前后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实验前后运用网球辅助器械训练的优势,以及学龄儿童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状况和正反手技术的提升程度。本研究是以临沂星东方网球俱乐部的新学员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抽取28名新学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4人,控制组14人,实验组在短式网球训练中加入网球辅助器械的训练干预,控制组只进行正常的短式网球训练。经过为期16周每周两节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的短式网球训练,学生能够在课程训练结束后掌握正、反手挥拍、下手发球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赛。在运动干预前后将受试者的身体素质的七项指标以及网球技术测评(动作的规范与移动步法、底线正反手击球的回球命中数)指标进行测试并记录实验数据,用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并做出分析。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经过16周短式网球辅助器械训练干预教学,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身体素质和网球技术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与控制组相比,儿童的50米跑、立定跳远、握力、1分钟跳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4*10米折返跑、闭眼单足站立、坐位体前屈的提高并不显着。网球达标技术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的P均大于0.05,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相比,网球正手达标技术和网球反手达标技术的增长幅度并不明显。但网球技评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比控制组的提升更显着。结论:运用短式网球运动辅助器械进行训练对于学龄儿童的速度素质、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协调性与正常的短式网球教学相比具有显着提高,而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的提升并不显着,对网球正反手达标技术的提升也并不明显,对网球技评技术具有显着提升。

黎镇鹏[3](2021)在《分层教学法对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网球运动能力包括体能和技能,掌握技能的关键是教学方法,制约网球技术掌握的主要因素是教学过程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在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分层教学模式引入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网球正反手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基础上,选取衡阳师范学院2017级~2019级网球专选班48名男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别进行为期16周、3次课/周、80min/次,课的练习密度为50%~60%、心率控制在145±10次/min的运动强度教学实验,对其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正反手击球技术各指标和学习兴趣进行相关测试与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整体正手击球技术明显提升(P<0.05或P<0.01);分层实验后两组各层学生的正手击球技术所有指标均产生了有效的提升(P<0.05或P<0.01),只有C层学生在精准度指标的对比结果上没有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后两组学生整体的反手击球技术有极大差异(P<0.01);分层实验后两组各层学生的反手击球技术所有指标均产生了明显的差异(P<0.05或P<0.01);3、实验后实验组整体1min跳绳、折返跑、握力、闭眼单脚站立产生了良性的变化(P<0.05);分层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指标都发生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1min跳绳、非主动手握力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未形成趋势性走向;4、实验组实验后身体机能整体发生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分层实验后实验组各层学生肺活量及A层学生的脉压差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未产生显着变化;5、实验组的学习兴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分层教学法能提高各层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的速度、转速、甜点率、深度与精准度,从而使学生在网球正反手击球过程中击打出强有力、准确、高质量的球,网球技术水平有效提高;2、实施分层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爆发力、平衡能力和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特别是心肺功能,为熟练掌握专业运动技术提供必要条件;3、分层教学法简单易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高效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4、分层教学模式体现“因材施教”特点,符合教学基本原则,教学效果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各专项技术教学过程中。

韦广鹏[4](2020)在《少儿短网反手击球“play&stay”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网球击球动作对于少儿初学者来说是一项基础技术,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很多少儿因为动作的复杂和教学方法的枯燥而放弃,所以少儿初学者想学会、提高网球技术,并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网球这项运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训练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了重中之重。怎样增强网球技术的效果和提高学习网球的兴趣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网球反手击球技术为例,以“play&stay”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验证明“play&stay”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好的教学效果;对参加实验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进行“play&stay”教学方法训练之后是否明显缩短了少儿初学者掌握反手击球技术的时间和提高了击球的质量,是否明显增强了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态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利用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规范性、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技评、参加实验人员的满意度等数据来揭示“play&stay”的教学方法是否对正确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形成以及对少儿网球兴趣的提高有显着作用。本文主要运用实验法,在南京市领峰网球俱乐部选取20名5-10岁的儿童(男8人,女12人),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分别进行反手击球动作教学。对照组采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学利用ITF的“play&stay”的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采用短式网球的场地、球拍。利用设计好的实验,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进度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以五次反手击球的落点和反手击球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技评分以及对实验参与者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验证“play&stay”的教学方法对正确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形成以及对少儿网球兴趣提高的显着作用。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组的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动作比对照组更标准。2.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五次反手击球的落点具有比较大的不同之处。3.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组的满意度调查相较于对照组更好。4.“play&stay”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合理,不仅可以提高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准确和规范性,而且还提高了少儿初学者的兴趣。采用“play&stay”教学方法进行训练的少儿初学者,不管是网球反手击球技术的掌握还是对网球运动教学训练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朱慧[5](2020)在《高校女生班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 ——以上海大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专业网球竞技水平不断提升,网球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诸多普通高校逐步开设网球课程,不仅进一步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科目结构,为网球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从专业视角来看,如何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网球技术认知显得极为重要。其中,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技术作为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鉴于此,本研究以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技术环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身心变化规律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等为理论依据,从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顺序出发,改变常规教学顺序(先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后教授反手击球技术),从“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探索这两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明显的效果差异,“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否可以使学生均衡地掌握正、反手击球技术。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女生班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顺序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大学2018级网球专项一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学生均为女生,且均为非体育专业学生,实验前均未接触过网球,两个班共57人,其中对照班28人,实验班29人;两个班的教学内容均为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教学中只有教学顺序不同,其他均相同,其中对照班使用“先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后教授反手击球技术”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使用“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为期10周,每周2学时,共20学时的教学实验,且实验中对两个班进行实验前期、中期、后期的测试,并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顺序的教学方法相比,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没有很大差异。2.“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3.“同步教授正手击球技术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学生正、反手击球技术掌握不均衡的现象。

高伟[6](2020)在《乒羽网运动员在手部动作视频刺激下运动表象ERPs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其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技术功底,随着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和竞争趋势的日益激烈,竞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小。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学者都停留在如何加强专项技能训练方法上,关于不同技能水平运动员的大脑认知加工能力以及大脑激活程度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研究选取有三年及以上专业训练经历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和未接受过专业体育训练背景的大学生各5人为实验被试,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采用“专家—新手”研究范式,以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正反手击球动作视频为实验材料,被试做正、反手击球运动想象且快速做出判断,运用行为实验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探讨运动表象时专业运动员与新手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在做决策判断时,新手组的反应时间长于专家组,反应正确率不显着。(2)在视觉观察的最开始阶段,专家组被试大脑额叶区激活程度高于新手组。(3)两组被试的N100波幅差异显着,专家组被试的平均波幅大于新手组的平均波幅,潜伏期差异不显着。(4)两组被试的P300成分的波幅差异显着,专家组平均波幅显着小于新手组平均波幅。(5)专家组和新手组的LRP潜伏期差异显着,专家组被试的LRP潜伏期比新手组的潜伏期短。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专业运动员在视频刺激下进行运动表象且做出正反手击球动作判断的反应时快于新手,同时从脑电方面也验证了专业运动员对刺激进行认知加工的效率显着快于新手。(2)在视觉注意的早期阶段(N100成分的波幅),N100成分的波幅大小与训练年限和运动经验显着相关,由此推断乒、羽、网球的训练年限和运动经验可能影响早期视觉注意机制,因此可以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评价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的注意特征以及训练水平。(3)在视觉搜索的晚期阶段(P300成分的波幅),专业运动员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比新手投入的心理资源更少,这表明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专业运动员已有的运动经验对信息输入加工有显着影响。(4)在进行反应决策时,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专业运动员的潜伏期比新手的潜伏期短,说明专业运动员的反应决策更快。(5)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运动,在三者共同拥有正反手击球动作情况下,早期视觉注意阶段,他们的脑电特征相似。

范毅东[7](2020)在《程序教学法在网球双手反手抽击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选修课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过去我国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网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缓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网球运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普遍的开展,尤其是大学里面,学校有能力开设这门课程,并且通过系统的网球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的大学里面都有条件的开设网球这门课程,在课程的教学中最常用教学方法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体育运动的改革发展,我们要在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变,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因此本人将程序教学法运用到本校选修课双手反手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本人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阅览有关网球教学中运用程序教学法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最前沿的研究动态;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在实验中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运用教学实验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对比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学生的基本身体形态、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网球球感、网球双手反手技术,通过研究结果与分析得出以下四点结论:(1)程序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程序教学方法对复杂的动作可以进行简化,降低学生学习动作的难度,并且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通过检测来进行信息反馈,降低学习动作过程中的错误率,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我调整,有利于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2)程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检查,自定学习的步伐,可以很大程度看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3)运用程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网球身体素质米字跑、立定跳远的实验分析,结果数据显示没有很大的影响,说明两组教学法网球专项身体素质上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4)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网球双手反手技术教学中实验研究分析,程序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网球技术,增加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刘志扬[8](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促进网球初学者正反手击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不断承办多项重量级网球赛事以及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国际上获得的卓越成绩,使得网球运动的热度上升,逐渐地加强了国民大众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快速推动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社会大众对网球产生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网球。网球的正反手击球技术作为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初学者一般也是从正反手击球开始进行网球学习。但现今初学者进行网球学习时大多只重视网球的练习,忽视其他身体素质习,导致身体自身素质难以支撑动作学习,学习进程较慢且动作模式相对混乱。随着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体育科学的发展,更多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涌现出来,功能性训练作为当前热门的专业训练理念,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推广,并结合日常网球训练学习,将功能性训练更好地应用在初学者网球学习训练中。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及内容,将功能性训练、传统身体素质练习与网球基础训练相结合,通过训练实验比较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与功能性训练对初学者正反手击球稳定性的差异,探究功能性训练对网球初学者正反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选取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32名高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实验组各16人,每组男女各8人,两组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在进行网球专项练习的同时,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施加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与功能性训练干预,训练前测得实验组与对照组稳定性指标(击球深度与击球精准度)数据,分析可得实验组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经过10周训练干预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在稳定性指标击球深度与击球精准度均出现显着性差异。功能性训练与传统素质训练对网球初学者击球稳定性都有提高。2.功能性训练与普通身体素质练习对正手击球深度影响不大,功能性训练对反手击球深度、正反手击球精准度提升高于传统身体素质练习。3.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稳定性指标出现显着性差异,且平均得分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训练对提高网球初学者稳定性有促进作用高于对照组。

焦晓辰[9](2020)在《“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在国内6岁儿童网球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传统网球教学法一直被用于国内儿童网球教学,儿童在学习网球运动时,传统教学法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的消极态度。本文通过“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应用于6岁儿童初学网球的教学,探究“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更有助于提高儿童网球正反手击球准确性和击球深度,是否更有助于提升儿童步法移动速度,以及对儿童主观运动体验的影响。通过探索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丰富传统网球教学法改进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据统计法。以6岁儿童作为实验对象,最终完成网球球感测试和步法移动速度测试,网球正反手击球准确性和击球深度测试,网球课儿童主观运动体验的问卷调查。通过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实验前两组儿童颠球和拍球测试成绩,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儿童扇形跑测试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儿童正反手击球准确性测试成绩和正反手击球深度测试成绩,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儿童扇形跑测试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儿童主观运动体验调查结果“积极幸福感”、“心理困扰”、“疲劳”,三个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儿童正反手击球准确性和击球深度,更有助于提升儿童步法移动速度。两组儿童主观运动体验调查结果,存在显着性的差异,“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能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有更少的心理困扰,疲劳感也较低。可以发现“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把技能训练融入在游戏中,边玩边练将技能根植于儿童的肌肉记忆中,将儿童的热情、注意力时间、技能强化三者相结合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贾昆[10](2020)在《表象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学生网球正反手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球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校选修的热门课程,但是高校网球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随着网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学生对网球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目前高校的网球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运动心理学家研究得出,表象训练能够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表象训练法的作用,丰富高校网球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为表象训练今后在高校网球课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运用教学实验法对中国地质大学2018级网球选修课的60名学生进行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同质性检验,在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干预。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问卷调查和网球基本技术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象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提高表象能力、网球学习动机、网球学习兴趣和网球基本技术的影响。研究结论:(1)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官的刺激,不断提高网球技术动作在脑海中表象的清晰度,加快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2)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球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表象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让自己注意力集中,稳定发挥网球技术动作。(3)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通过不断对照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标准的技术动作,有目的运用表象训练提高网球技术水平,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4)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格率和优秀率。表象训练增加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浅谈网球反手击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网球反手击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器械
        2.1.2 抗阻力训练
        2.1.3 击球效果
    2.2 关于国内外抗阻力训练的研究
        2.2.1 抗阻力训练的强度
        2.2.2 抗阻力训练的原则
        2.2.3 关于抗阻力训练的研究
    2.3 关于国内外网球正反手击球力量训练的研究
    2.4 关于国内外网球正反手击球效果的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指标的选取
        4.1.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4.1.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
        4.2.2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
    4.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击球效果测试分析
    4.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击球效果得分差异性分析
        4.5.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底线击球技术动作得分差异性分析
        4.5.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底线击球深度得分差异性分析
        4.5.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底线击球精准度得分差异性分析
        4.5.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底线击球力量稳定性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一)
附件二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附件三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附件四 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二)
附件五 学生访谈提纲
附件六 底线正反手击球技术动作评分表
附件七 ITN 正手击球质量测试计分表
附件八 ITN 反手击球质量测试计分表

(2)短式网球辅助器械训练对学龄儿童身体素质与正反手技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网球正反手技术概念
        1.4.2 身体素质的概念
        1.4.3 短式网球的相关研究
        1.4.4 关于网球训练器的设计
2 研究内容
    2.1 实验设计
        2.1.1 辅助器械应用与前期准备
        2.1.2 实验变量
        2.1.3 实验计划
    2.2 实验内容
    2.3 测试指标
    2.4 实验控制
    2.5 测试方法
        2.5.1 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
        2.5.2 网球正反手技术的测试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任务
        3.1.3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教学计划
        3.1.4 运动强度
    3.2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实验前测分析
        4.2.1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分析
        4.2.2 实验前两组学生正反手技术的情况分析
    4.3 教学实验后结果分析
        4.3.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分析
        4.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的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附件二 实验测试的部分图片

(3)分层教学法对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校园网球在学校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2 影响网球运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2.2.1 体能对网球运动水平的影响
        2.2.2 正反手技术对网球运动水平的影响
        2.2.3 教学水平对网球正反手技术教学的影响
    2.3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2.3.1 分层教学法概念及起源
        2.3.2 分层教学法的国内外现状
        2.3.3 体育教学与分层教学法的联系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4.1 网球正反手技术测试结果
        4.1.1 网球技术水平是核心
        4.1.2 网球正手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1.3 网球反手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2 身体素质
        4.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结果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纵向对比
        4.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横向对比
        4.2.4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3 身体机能
        4.3.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横向对比分析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纵向对比
        4.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横向对比
        4.3.4 身体机能测试结果分析
    4.4 学生网球课程学习的兴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普通高校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方法
    附录 B《分层教学法对网球正反手教学的影响实验研究》专家问卷调查
    附录 C《学生对网球教学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D 实验组教案示例
    附录 E 对照组教案示例
    附录 F ITN测试
    附录 G 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测试指标
9 个人简历

(4)少儿短网反手击球“play&stay”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play&stay”的研究
        2.1.1 国内关于“play&stay”的研究现状
        2.1.2 国外关于“play&stay”的研究现状
        2.1.3 “play&stay”的教学方法
    2.2 关于短式网球的研究
        2.2.1 国内关于短式网球的研究现状
        2.2.2 国外关于短式网球的研究现状
        2.2.3 短式网球的教学方法
3 相关概念介绍
    3.1 “play&stay”的相关概念
        3.1.1 “play&stay”的来源
        3.1.2 “play&stay”的教学理念
    3.2 短式网球的相关概念
        3.2.1 短式网球的来源
    3.3 网球反击球动作的相关概念
        3.3.1 网球反手击球的类型
        3.3.2 网球反手击球的动作技术分析
        3.3.3 网球反手击球动作常见错误分析
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实验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3 技术路线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差异分析
    5.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差异分析
    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反手击球技术差异性分析
        5.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五次网球反手击球落点位置的比较
        5.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反手击球动作技术评定成绩的比较
    5.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5.4.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满意度差异性的比较
        5.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满意度差异性的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5)高校女生班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 ——以上海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依据
        1.3.1 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技术环节
        1.3.2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身心变化规律
        1.3.3 心理学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正手击球
        2.1.2 反手击球
        2.1.3 教学顺序
    2.2 国外关于网球教学的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有关网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2.3.2 体育教学中有关教学顺序的研究
        2.3.2.1 非网球项目中有关教学顺序的研究
        2.3.2.2 网球教学中有关教学顺序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教学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前网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4.1.2 实验前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实验中期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中期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 对照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前测与中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2.3 实验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前测与中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 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对照班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的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4 实验班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的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5 对照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6 实验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7 实验后对照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成绩对比与分析
        4.3.8 实验后实验班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成绩对比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乒羽网运动员在手部动作视频刺激下运动表象ERPs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研究综述
    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1.1 运动表象的ERP相关研究
        3.1.2 视觉注意的ERP相关研究
    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2.1 运动表象的ERP相关研究
        3.2.2 视觉注意的ERP相关研究
    3.3 相关概念界定
        3.3.1 事件相关电位(ERPs)
        3.3.2 动作视频
        3.3.3 运动表象
    3.4 相关ERP成分
4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实验法
        4.2.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内容
    5.1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5.2 ERP脑电数据结果分析
        5.2.1 乒乓球专家组和新手组N100、P300、LRP成分分析
        5.2.2 羽毛球专家组和新手组N100、P300、LRP成分分析
        5.2.3 网球专家组和新手组N100、P300、LRP成分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实验被试信息
附录二 访谈记录
附录三 实验材料(视频截图)
附录四 实验编程图片
附录五 实验过程图片
附录六 部分实验被试图片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程序教学法在网球双手反手抽击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选修课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定义
    2.2 程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3 程序教学法的特点
    2.4 程序教学原则
    2.5 程序教学目标
    2.6 程序教学的控制系统
    2.7 国外研究现状
    2.8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身体形态、素质、网球球感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身体形态
        4.1.2 实验前两组网球球感测试情况
        4.1.3 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 试验前后身体素质、球感测试对比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球感对比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球感对比分析
        4.2.4 试验中后网球反手击球技术测试结果
    4.3 试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素质对比
    4.4 试验后学生网球反手基本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程序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功能性训练对促进网球初学者正反手击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学者对功能性训练的相关定义
        2.1.1 功能性训练是重视本体感觉的整体训练
        2.1.2 功能性训练是针对专项能力进行的训练
        2.1.3 对功能性训练的其他看法
    2.2 网球训练方式的应用研究
    2.3 网球正反手击球稳定性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实验法
4 实验设计
    4.1 实验对象
    4.2 实验时间、内容地点
    4.3 测试内容
    4.4 测试指标
        4.4.1 击球深度测试指标
        4.4.2 击球精准度测试指标
    4.5 实验变量分析
        4.5.1 自变量
        4.5.2 因变量
        4.5.3 无关变量
        4.5.4 无关变量的控制
    4.6 实验流程
        4.6.1 实验前FMS身体功能筛选实验组对照组测试数据分析
        4.6.2 实验组训练计划
        4.6.3 对照组训练计划安排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深度、精准度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5.2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深度、精准度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5.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5.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深度、精准度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FMS功能性运动基础能力测试评分表
    附件2:击球深度评分表
    附件3:击球精准度评分表
致谢

(9)“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在国内6岁儿童网球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美国QuickStart Tennis教学法
        (二) 传统网球教学法
    四、相关研究
        (一) 美国QuickStart Tennis网球教学法研究
        (二) 传统网球教学法研究
        (三) 六岁儿童生理特征
    五、小结
        (一) QuickStart Tennis教学法的优势
        (二) 传统网球教学法的优势
        (三) 两种教学法的问题
        (四) “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课堂构建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心理测量法
        (三) 实验法
        (四)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
        (一) 实验前网球球感测试结果
        (二) 实验前步法移动速度测试结果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
        (一) 实验后网球正反手击准确性和击球深度测试结果
        (二) 实验后两组儿童步法移动速度测试结果
        (三) 实验后两组儿童主观运动体验调查结果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一、网球正反手击球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二、主观运动体验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三、步法移动速度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表象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学生网球正反手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表象的概念
        1.4.2 表象训练法的概念
        1.4.3 表象训练法的基本程序
        1.4.4 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1.4.5 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开展现状
        1.4.6 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运动经历调查
        3.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对比
        3.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表象能力差异对比
        3.1.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学习动机差异对比
        3.1.5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差异对比
        3.1.6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有效个数差异对比
    3.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3.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表象能力差异对比
        3.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学习动机差异对比
        3.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差异对比
        3.2.4 实验后两组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有效个数和技能评价差异对比
        3.2.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网球成绩及格率对比分析
        3.2.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3.3 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3.3.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表象能力差异对比
        3.3.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网球学习动机差异对比
        3.3.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差异对比
        3.3.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有效个数差异对比
    3.4 讨论与分析
        3.4.1 表象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表象能力的效果分析
        3.4.2 表象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分析
        3.4.3 表象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分析
        3.4.4 表象训练对普通高校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四、浅谈网球反手击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器械抗阻力训练对网球无基础者正反手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D]. 刘彦庆. 山东体育学院, 2021(02)
  • [2]短式网球辅助器械训练对学龄儿童身体素质与正反手技术的影响[D]. 张勇.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3]分层教学法对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黎镇鹏.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4]少儿短网反手击球“play&stay”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D]. 韦广鹏.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5]高校女生班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 ——以上海大学为例[D]. 朱慧.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乒羽网运动员在手部动作视频刺激下运动表象ERPs特征研究[D]. 高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程序教学法在网球双手反手抽击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选修课学生为例[D]. 范毅东.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8]功能性训练对促进网球初学者正反手击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 刘志扬.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QuickStart Tennis+传统”教学法在国内6岁儿童网球教学中应用研究[D]. 焦晓辰.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表象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学生网球正反手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 贾昆.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