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凝小儿大肠息肉切除术15例的护理

一、幼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护理15例(论文文献综述)

陶莹[1](2021)在《青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中医证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大肠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分析青年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加强对青年大肠息肉的认识,为大肠息肉的中西医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山西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大肠息肉的18-44岁青年患者120例,同期配对选取45岁以上中老年大肠息肉患者240例作为对照组。对符合纳排标准的360例内镜下诊断为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学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填写大肠息肉患者信息收集表(见附录四),归纳总结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等情况,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与年龄:青年大肠息肉好发年龄为39-44岁,男女比例2.24∶1;中老年大肠息肉好发年龄为59-66岁,男女比例1.35∶1。2.BMI情况:青年组BMI以偏胖、肥胖及重度肥胖者最多(46.7%),其次为正常(42.5%),偏瘦者例数最少(10.8%);中老年组BMI以正常者最多(50.8%),其次为偏胖、肥胖及重度肥胖者(41.3%),偏瘦者例数最少(7.9%)。3.息肉数量:青年大肠息肉以单发稍多(50.8%),而中老年大肠息肉以多发为主(67.5%)。4.息肉部位: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大肠息肉部位均以乙状结肠最多见,其中262枚青年组大肠息肉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乙状结肠(32.4%)>升结肠(17.6%)>直肠(14.5%)>横结肠(13.0%)>降结肠(10.7%)>回盲部(8.0%)>肝曲(3.8%);859枚中老年组大肠息肉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乙状结肠(27.8%)>升结肠(17.1%)>降结肠(16.3%)>直肠(15.0%)>横结肠(14.0%)>肝曲(5.4%)>回盲部(4.4%)。5.息肉大小: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均以直径在0.5cm-1.0cm大小息肉最多,其中120例青年组大肠息肉大小所占比例依次为0.5cm-1.0cm(67.5%)、<0.5cm(20.8%)、≥1.0cm(11.7%);240例中老年组大肠息肉大小所占比例依次为0.5cm-1.0cm(64.6%)、≥1.0cm(23.7%)、<0.5cm(11.7%)。6.息肉形态: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均以广基形态息肉为主,亚蒂型次之,带蒂型息肉最少。青年组大肠息肉形态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基(82.5%)>亚蒂(15.0%)>带蒂(2.5%);中老年组大肠息肉形态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基(80.4%)>亚蒂(14.2%)>带蒂(5.4%)。7.息肉病理类型:120例青年组检出的262枚息肉,有病理结果的为171枚,青年组病理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息肉(53.2%)>管状腺瘤(25.1%)>增生性息肉(17.5%)>管状绒毛状腺瘤(1.8%)>绒毛状腺瘤(1.2%)>锯齿状腺瘤(0.6%)=错构瘤性息肉(0.6%),其中非肿瘤性息肉(71.3%)>肿瘤性息肉(28.7%);240例中老年组检出859枚息肉,有病理结果的为477枚。中老年组病理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息肉(52.6%)>管状腺瘤(33.1%)>增生性息肉(8.6%)>管状绒毛状腺瘤(3.6%)>绒毛状腺瘤(1.7%)>锯齿状腺瘤(0.4%),其中非肿瘤性息肉(61.2%)>肿瘤性息肉(38.8%)。8.临床症状:青年组临床症状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腹泻(36.7%)>腹痛(33.3%)>无症状(12.5%)>便秘(11.7%)>便血(5.8%);中老年组临床症状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无症状(29.2%)>腹痛(27.9%)>便秘(22.1%)>腹泻(18.3%)>便血(2.5%)。9.中医证型:青年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证(26.7%)>湿热内蕴证(25%)>脾肾阳虚证(23.3%)>肝郁气滞证(19.2%)>气滞血瘀证(5.8%);中老年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证(28.7%)>湿热内蕴证(21.7%)>肝郁气滞证(21.2%)>脾肾阳虚证(14.2%)=气滞血瘀证(14.2%)。结论:1.大肠息肉好发于男性,39-44岁为青年人群大肠息肉好发年龄,59-66岁为中老年大肠息肉好发年龄,BMI偏瘦者为患大肠息肉的保护因素。2.青年大肠息肉以单发较多,中老年息肉以多发为主,大肠多发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息肉部位两组均以乙状结肠最多,其次为升结肠。两组均以广基、直径0.5cm-1.0cm大小息肉最多。3.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均以炎性息肉最多见,其次为管状腺瘤,青年组肿瘤性息肉比例低于中老年组,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临床症状上青年组以腹泻及腹痛为主,中老年组以无症状、腹痛及便秘为主。5.中医证型上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均以脾虚湿蕴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内蕴证。

刘美静[2](2020)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结肠息肉患者采用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实施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本研究纳入30例2019年8月~2020年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结肠息肉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实验组和接受普通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着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患者具有更多获益。

陈玉[3](2020)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于2011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接收的120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百分百缓解;没有产生大出血现象,也没有出现肠穿孔、息肉电切术后综合征等现象;110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时长最少半年,最长1年;电切息肉位置没有复发状况。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患者治疗效果较佳,术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没有出现并发症状和复发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汪友法[4](2019)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对190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和高频电发生仪进行凝切,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90例(474颗息肉),180例(460颗)息肉复查肠镜显示息肉完全消失,10例(14颗息肉)术后行病理切片检查癌变,转外科行根治手术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证。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适应范围广、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邹奕[5](2018)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至2017年3月医院100例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23. 8±2. 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3. 7±5. 3)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 0%低于对照组1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94. 0%高于对照组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效果显着,能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李彩琴,曾丽娟,林燕,周丹[6](2018)在《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2017年3月因大肠息肉于本院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7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则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少,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77.50%(31/40),观察组95.00%(38/40),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促进护患和谐,值得推广。

孙兆秀[7](2018)在《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41例强化护理干预》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的强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2例结肠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良好率,病房巡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肠息肉患者应用电切除术强化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魏义云[8](2017)在《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细致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情况。结果术后12例因息肉直径较大产生疼痛,4例因用力排便刺激创面而致出血,其余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门诊观察2 h后顺利出院。结论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安全、可靠,护理人员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细致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邓晓枫[9](2016)在《NBI内镜下大肠息肉与中医证型的应证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窄带成像内镜(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的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镜下表现,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病理学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内镜表现延伸作为中医诊疗资料,为临床应用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脾胃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符合纳入和诊断标准的病例,对经NBI内镜白光模式及病理确诊入组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NBI内镜下的表现,并分析其与各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56例(占56%),女性44例(占44%),男女之比为1.27:l。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最多(发生率32%),直肠次之(发生率29%),回盲部最少(发生率3%)。临床表现以腹泻、便秘为多见。(2)NBI模式下大肠息肉以pit-Ⅰ型、pit-Ⅱ型、pit-Ⅲ型腺管开口为主;根据山田分型四种形态均有出现,山田Ⅰ型、山田Ⅱ型、山田Ⅲ型较多出现。pit-Ⅰ型腺管开口多见于山田Ⅰ型、Ⅱ型息肉;pit-Ⅱ型腺管开口多见于山田Ⅱ型、Ⅰ型息肉;pit-Ⅲ型腺管开口多见于山田Ⅲ型、Ⅱ型息肉;pit-Ⅳ型腺管开口多见于山田Ⅲ型、Ⅳ型息肉。病理分型炎性息肉与管状腺瘤为主。(3)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分型与性别无相关性。(4)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型主要有四类:脾虚夹瘀型(占37%)、湿热瘀阻型(占34%)、气郁痰凝型(占15%)、脾肾阳虚型(占14%)。(5)大肠息肉中医舌脉诊特点,舌形以胖大舌、嫩舌为主,舌苔分布中白苔占多数,舌色以淡白舌、淡红舌为主,脉象分布主要以缓脉,沉脉为主。(6)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息肉大小无显着差异(P>0.05),与不同年龄段有显着相关性。4049岁及5059岁的患者以湿热瘀阻型为主,60岁以上的患者以脾虚夹瘀型为主,70岁以上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7)NBI模式下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分型与中医证候分型呈正相关(P<0.05)。(8)中医证候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多见于湿热瘀阻证,管状腺瘤多见于脾虚夹瘀证,管状绒毛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脾肾阳虚证。结论:本研究提示:(1)本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好发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2)舌脉象提示大肠息肉病患者的中医病性为本虚为主,虚实夹杂,主要病理产物为湿、痰、热及瘀。(3)本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趋势为:脾虚夹瘀型>湿热瘀阻型>气郁痰凝型>脾肾阳虚型。(4)病理诊断与腺管开口分型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5)NBI模式下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分型与中医证候分型呈正相关,丰富中医辨证的信息量,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王博[10](2016)在《大肠息肉的中医辩证分型及其与体质关系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肠息肉中医证型与体质的关系,为大肠息肉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根据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大肠息肉100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制订了患者临床资料登记表,收集患者临床信息。2.对收集到的100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规律,并与传统的中医望闻问切结合,录入数据。3.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中医证型与体质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肝郁气滞证18例,肠道湿热证23例,脾虚湿困证35例,瘀血阻滞证16例,血虚肠燥证8例。在体质分类占比方面,气虚质及气虚倾向)阳虚质及阳虚倾向〉痰湿质及痰湿倾向〉湿热质及湿热倾向〉气郁质及气郁倾向〉阴虚质及阴虚倾向〉血瘀质及血瘀倾向〉平和质及基本平和质〉特凛质及特凛质倾向。本次研究显示,中医证型与体质有一定的关联,本次研究中,肠道湿热证与痰湿质及湿热质密切相关,脾虚湿困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密切相关,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密切相关,瘀血阻滞证与血瘀质密切相关,血虚肠燥证与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结合研究结果,并以本病病因病机为基础,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可分为肝郁气滞证、肠道湿热证、脾虚湿困证、瘀血阻滞证、血虚肠燥证。不同中医体质分类在该疾病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两者间的关系,发现肠道湿热证与痰湿质及湿热质密切相关,脾虚湿困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密切相关,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密切相关,瘀血阻滞证与血瘀质密切相关,血虚肠燥证与阴虚质密切相关。

二、幼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护理1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护理15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青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中医证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调查问卷设计
    1.5 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肠镜下表现
    2.3 临床症状
    2.4 中医证型分布
3 讨论
    3.1 息肉发病性别、年龄及BMI情况
    3.2 息肉数量、大小及形态
    3.3 息肉部位
    3.4 息肉病理
    3.5 临床表现
    3.6 中医证型
    3.7 本研究对临床上大肠息肉防治的意义
    3.8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青年人群大肠息肉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四
致谢

(2)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4)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1.3 术前准备: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健康知识得分及SAS评分比较:
    2. 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3. 护理满意度比较:

(7)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41例强化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1.2.2 术前准备
        1.2.3 术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较 见表3。
3 讨论

(8)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2.1 心理准备:
        2.2.2常规准备:
        2.2.3 肠道准备:
    2.2术中护理
    2.3 术后护理
        2.3.1 卧床休息:
        2.3.2 饮食护理:
        2.3.3 并发症的预防:
3 讨论

(9)NBI内镜下大肠息肉与中医证型的应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大肠息肉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组织学分类
        1.4 临床表现
        1.5 检查方法
        1.6 NBI内镜的应用
        1.7 大肠息肉的发病机理
        1.8 大肠息肉的癌变
        1.9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大肠息肉的认识
        2.1 大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3 中医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内镜诊断标准
        2.3 组织病理分型标准
        2.4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大肠息肉腺管开口与各因素的分析
        7.3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类型与各因素的分析
讨论
    1 辨证论治
    2 结果讨论
        2.1 一般结果讨论
        2.2 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分型结果讨论
        2.3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的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大肠息肉的中医辩证分型及其与体质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大肠息肉的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辨证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纳入标准
        (三)病例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
        (二)质量控制
        (三)调查人员
        (四)统计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
        (二)大肠息肉的发病部位
        (三)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症状特点
        (四)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
        (五)体质分类特点
        (六)证型与体质的关系
讨论
    一.西医对大肠息肉的认识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二)大肠息肉的诊断
        (三)西医治疗
    二.中医对大肠息肉的认识
        (一)中医对大肠息肉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一般情况分析
        (二)临床表现的讨论
        (三)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的关系
        (四)结直肠息肉的体质分类
        (五)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
        (六)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幼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护理1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中医证型分析[D]. 陶莹.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2]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刘美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20)
  • [3]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J]. 陈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9)
  • [4]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分析[J]. 汪友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6)
  • [5]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邹奕. 医疗装备, 2018(20)
  • [6]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 李彩琴,曾丽娟,林燕,周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03)
  • [7]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41例强化护理干预[J]. 孙兆秀. 齐鲁护理杂志, 2018(02)
  • [8]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J]. 魏义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03)
  • [9]NBI内镜下大肠息肉与中医证型的应证规律研究[D]. 邓晓枫.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大肠息肉的中医辩证分型及其与体质关系的探讨[D]. 王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