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奏出好的扬琴音色(第 1 部分)

一、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昊[1](2017)在《关于扬琴音色美的探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扬琴演奏艺术越来越受到音乐界的高度重视。可以说,音色如同扬琴演奏的生命,所以音色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扬琴演奏水平。本文主要从扬琴音色美的视角着手,对其形成与创造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扬琴演奏者提供借鉴,使其在扬琴演奏中更具表现力、感染力。

董永婷[2](2011)在《扬琴与钢琴的比较研究 ——从击奏弦鸣乐器出发比较异同》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击奏弦鸣乐器出发,以扬琴与钢琴为例,通过对扬琴与钢琴的形制、乐律及演奏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来探讨扬琴在发展过程中对钢琴的借鉴,通过对比较、借鉴的研究来挖掘扬琴的潜力,为扬琴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对击奏弦鸣乐器做一系统的介绍,并分析出扬琴与钢琴作为击奏弦鸣乐器在历史上存在着继承关系。第二部分是对二者形制、乐律及诠释作品手法做出比较。第三部分是在扬琴的发展中分析扬琴可以借鉴钢琴所长之处。

潘丹[3](2010)在《本意、本源、本质—透析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差异》文中指出音乐创作是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音乐作品是音乐活动的基础,它体现了作曲家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而音乐作品又是欣赏者欣赏的内容,在那里音乐作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与欣赏者的桥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了解我们可以窥视出不同时期欣赏者的心理需求。然而,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的创作手段是关键,它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音色”作为创作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探讨与音乐相关的其它知识。在笔者收集的几百篇有关音色的论文中发现(论文题目在附录中体现),大多是对音色的物理性质的探讨,以及从音乐表演的角度研究音色的重要性,从美学角度对音色论述的文章非常少。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较详细的说明音色的发展、影响因素以及音色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音色概念的认识,通过各种资料对音色的定义将音色进行分类,同时说明影响音色的要素;其次阐述音色演变的历史,通过时间的历史追溯从创作的角度出发论述音色的变化给作曲带来的新契机;最后是论音色感,这也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主要阐明音色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王杨[4](2007)在《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扬琴(Dulcimer)是起源于中东地区和波斯古国的击奏弦鸣乐器。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随着我国和西亚、东非间日趋密切的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四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扬琴艺术已发展成为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之一。在民族乐器中,扬琴有“中国的钢琴”之美称,它在中国真正得到快速发展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这五十年。1959年,中央民族广播乐团杨竞明先生开始对扬琴这件乐器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这对促进北京乃至全国扬琴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扬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直接促进了扬琴的作品创作和演奏技巧。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扬琴专业教育代表了北京乃至全国扬琴教育的最高水平。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扬琴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全国扬琴艺术的中心。北京作为现代扬琴在中国的发源地,它的扬琴发展史就是一部当代中国扬琴艺术史的缩影,代表了中国扬琴的风格。近几十年来北京汇集了全国的很多扬琴人才,不仅使扬琴的教学迈向了规范化教育的过程,并产生了大批现代专业扬琴演奏者。1982年3月7日,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扬琴研究组。改革开放以来,中外音乐交流愈加广泛,中国扬琴家频繁出国访问演出。2005年10月,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与表演学科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艺术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历史沿革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在专业音乐教育界,还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扬琴音乐理论体系尚有一段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工作。目前,比较系统的地对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理论进行过研究的有:赵艳芳的《从洋琴到扬琴》,项祖华的《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谢晓滨的《简论中国扬琴艺术之发展》等文章。在本文当中,力求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北京的政治、历史因素及各个时期的扬琴演奏、教学、科研、创作和制作等诸方面特点,对北京扬琴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有所突破。本文立足于北京,所论即是叙述明末清初至今,北京扬琴发展的历程,以对北京扬琴艺术发展史的梳理为基础,尝试分析与总结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北京扬琴音乐的特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扬琴艺术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音乐史学的丰富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材料。

谢玉虹[5](2003)在《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文中研究表明 扬琴是击弦发音乐器。由于它的演奏发音是由演奏者双手持琴竹,分别击弹乐音,故扬琴声音具有清脆、明亮,颗粒性强的特点。在充分发挥这些固有声音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音色的表现力,探索其音色形成的规律,挖掘其声音表现中所蕴藏的潜力,是扬琴演奏及教学中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声音艺术,仅在演奏扬琴音乐过程中如何用良好的技法来完成扬琴的声音变化。

二、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扬琴音色美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扬琴乐器的概述
二、扬琴音色美的形成
    (一) 基本音色
    (二) 技术音色
    (三) 心理音色
三、扬琴音色美的创造
    (一) 基于持竹与运竹的音色美创造
    (二) 基于击弦与触弦的音色美创造
    (三) 基于发力点的音色美创造
四、结语

(2)扬琴与钢琴的比较研究 ——从击奏弦鸣乐器出发比较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击奏弦鸣乐器概述
    第一节 弦鸣乐器起源
    第二节 击奏弦鸣乐器的特点
    第三节 扬琴与钢琴的发展
第二章 扬琴与钢琴之比较
    第一节 形制的比较
    第二节 乐律、音位排列的比较
    第三节 诠释作品手法的比较
第三章 扬琴对钢琴的思考借鉴
    第一节 扬琴改革中的借鉴
    第二节 演奏手法中扬琴对钢琴的借鉴
    第三节 扬琴触键方式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本意、本源、本质—透析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引言
一、对音色概念的论述
    (一) 固定性音色
    (二) 可预见性音色
    (三) 影响音色的相关要素
        1 音高
        2 节奏
        3 力度
二、音色变化的历史
    (一) “音色”地位不断提高时期
    (二) 音色概念发展的形成初期
    (三) 音色概念发展的成熟时期
三、音色感
    (一) 音乐创作中基本音色要素
        1 对基本音色的掌握是创作音乐作品的前提
        2 基本要素的整体构思
        3 作曲家掌握音色要素的培养
    (二) 音色创作的深层构思
        1 本体中音色的表现
        (1) 音乐作品中音色与空间感
        (2) 音乐作品中音色与时间感
        2 创作主体对音乐作品中音色的影响
        (1) 音色的模仿与想象
        (2) 创作环境与音色变化
        (3) 情感与音色变化
        3 音色感的培养
        (1) 音色的准确判断能力
        (2) 音色的理解能力
        (3) 音色的积累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4)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扬琴艺术在中国
第一章 扬琴艺术在北京的萌芽时期(明末清初-1949年)
    第一节 北京地区传统说唱、曲艺音乐中的扬琴艺术
    第二节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首创的扬琴专业
    第三节 扬琴音乐理论的研究和北京地区扬琴书谱的出版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66年)
    第一节 以扬琴研制、教学为特征的发展
        1 杨竞明先生对扬琴的重大改革
        2 北京各音乐院校中的扬琴教学
        3 北京各大民乐团中的扬琴艺术
    第二节 扬琴的调律
        1 传统扬琴的调律
        2 扬琴改革后变音扬琴的调律
        A 五度相生律定音法
        B 纯律定音法
        C 十二平均律定音法
    第三节 扬琴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在北京的发轫时期
        1 北京地区扬琴音乐创作的开端
        2 扬琴演奏基本技巧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的北京扬琴艺术(1966年-1976年)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扬琴作品创作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扬琴教学和演出活动
    第三节 扬琴独奏曲乐曲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扬琴艺术在北京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1976年-2005年)
    第一节 扬琴艺术的恢复期(1976年-1982年)
    第二节 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2005年)
        1 扬琴乐器的进一步完善和扬琴制作业突飞猛进
        2 扬琴艺术的专业教育和业余学习扬琴的热潮
        A 扬琴艺术的专业教育
        B 业余学习扬琴的热潮
        3 扬琴音乐理论研究的深入
        4 丰富的扬琴出版物
    第三节 北京扬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
        1 创作的繁荣
        A 创作题材广泛和演奏形式多样化
        B 继承传统,注入新意
        C 专业作曲家的加入
        2 演奏技巧的进一步发展
        A 对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B 对姊妹乐器演奏技术的借鉴
        C 新音源的使用
    第四节 日趋活跃的北京与国际间的扬琴艺术交流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北京扬琴大事记
附录二 北京部分出版社出版的扬琴书谱与音像资料
附录三 北京核心音乐期刊的扬琴文章目录
附录四 北京部分扬琴演奏家、教育家简介
附录五 2006北京国际扬琴音乐周晚会节目单
附录六 世界扬琴的分布状况(三大体系)
附录七 历次世界扬琴大会的时间及地点
附录八 部分扬琴曲主题目录
附录九 扬琴技法术语符号
附录十 照片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论文提纲范文)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正确的持竹及运竹方法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必须掌握击弦的位置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必须掌握琴竹触弦的角度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必须掌握准确的琴竹幅度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必须掌握击弦的速度
良好的声音来自于必须合理掌握“发力点”即动力源

四、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扬琴音色美的探讨[J]. 张新昊. 艺术评鉴, 2017(21)
  • [2]扬琴与钢琴的比较研究 ——从击奏弦鸣乐器出发比较异同[D]. 董永婷. 天津音乐学院, 2011(07)
  • [3]本意、本源、本质—透析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差异[D]. 潘丹. 沈阳音乐学院, 2010(02)
  • [4]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D]. 王杨.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3)
  • [5]如何弹奏出良好的扬琴音色(上)[J]. 谢玉虹. 乐器, 2003(1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