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助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油类助剂在除草剂中应用及开发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华乃震[1](2021)在《矿物油的特性及其在植保中的应用技术》文中指出矿物油已经成为综合防控作物病、虫、草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安全、环保、农残风险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论述了农用矿物油的研发进展、组成、作用机制、重要指标、使用、特点及应用示例。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2](2021)在《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桶混助剂是农药使用时与制剂产品搭配使用、现混现用的一种助剂。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中合理添加桶混助剂能明显提高防治效果。介绍农药桶混助剂的定义、功能,并介绍玉米田化学除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桶混助剂对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施增效作用,展望桶混助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市场前景。

犹龙海[3](2021)在《两种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的筛选及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是在乳油和悬浮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保剂型,兼具传统乳油的高效和水悬浮剂的环保,同时加工工艺简单,入水分散性较为优异,渗透性能好优异、使用安全,是目前较为广泛的环保农药剂型。本文以杀虫剂联苯菊酯与呋虫胺复配、除草剂乙羧氟草醚与草铵磷复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可分散油悬浮剂组分对体系的稳定性,筛选出了相应的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本文通过黏度曲线法、表面张力法等方法结合水性激光粒度仪、流变仪等仪器对相关助剂进行了筛选,得到了性能优异的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组成为:2.5%联苯菊酯,15%呋虫胺,13%OE08,0.5%550LN,2.5%ODgel 05,1.0%AR200,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从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工艺、助剂等因素来研究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制备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锆珠倍数最佳为2.5倍,最佳转数为2000r/min,砂磨时间为150min;(2)乳化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会对贮存稳定性产生相关的影响。通过表面张力法、HLB值法、黏度曲线法等方法对乳化剂、分散剂和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筛选,得到了性能优异的20%乙羧氟草醚·草铵磷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配方组成为:0.7%乙羧氟草醚,19.3%草铵膦,9.1%500#,7.9%RP500,2.0%DA655,2.5%Attagel 50,2.0%AR200,油酸甲酯补足至100%。通过对相关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对20%乙羧氟草醚·草铵膦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制备20%乙羧氟草醚·草铵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最佳锆珠倍数为2.0倍,砂磨转数为2400r/min,砂磨时间为150min。同时对该配方乳化剂和分散剂的用量对体系的稳定性的影响做了探究,结果表明,两者的用量均会对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两个配方中的四个有效成分做了含量分析,其中联苯菊酯色谱条件为:Eclipse–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7:13,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 L·min-1保留时间约为17min;呋虫胺检测条件为:Eclipse–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为60:4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m L·min-1,保留时间约为2.5min;乙羧氟草醚色谱条件为:Eclipse–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75:25:0.2,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0m L·min-1,保留时间约为14min;并对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做了药效测试,发现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紫甘蓝中,采用喷雾方式,施药浓度为63~84g/hm2时,对黄条跳甲的防治效果较好。

郭博铖[4](2021)在《黑龙江舂小麦根腐病和麦田杂草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农药用量大、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提高农药利用率是当前防治有害生物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春小麦种植区,小麦根腐病和麦田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生长,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保障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农药施用,本研究以小麦根腐病和麦田阔叶杂草为主要防治对象,采用种衣剂拌种和喷洒除草剂时添加助剂喷雾的方法,进行化学农药减量防治小麦根腐病和麦田阔叶杂草试验。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6%戊唑·福美双”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种衣剂减量30%混用“激健”可有效防治春小麦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2%和2.1,与常量用药无显着差异。安全性及测产结果表明,种衣剂混用助剂“激健”处理种子对小麦生长无明显影响,且表现一定的增产效果。种衣剂减量30%混用“激健”处理的产量达4252.2 kg/hm2,比常量用药增产23.1%。2.除草剂“麦草畏”减量混配助剂应用常规喷雾法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减量30%混用“奇功”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药后15 d的综合株防效达91.61%,药后30 d综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3.63%和93.20%,与常量常规喷雾的除草效果无显着差异。减量30%混用“奇功”处理的理论产量为3612 kg/hm2,较常量常规喷雾增产1.34%。除草剂减量50%时,各处理防效均显着低于常量常规喷雾。3.除草剂“麦草畏”减量应用静电喷雾法防治麦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各减量处理药后15 d的防效均显着低于常量常规喷雾,药后30 d,减量30%静电喷雾处理的综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41%和93.68%,与常量常规喷雾无显着差异。减量30%静电喷雾处理的理论产量为3654 kg/hm2,比常量常规喷雾增产3.04%。4.除草剂“麦草畏”减量混配助剂应用静电喷雾防治麦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减量50%混配助剂“奇功”采用静电喷雾法处理药后15 d和30 d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1.90%和93.63%,与常量常规喷雾无显着差异。减量50%混用助剂“奇功”采用静电喷雾处理的理论产量达3327 kg/hm2,与常量常规喷雾的产量无显着性差异。5.除草剂混配助剂不同喷雾处理的有效利用率测定结果显示,常规喷雾不添加助剂的雾滴展布中径为187.59μm,雾滴密度为211.37个/cm2,有效利用率为24.32%。常规喷雾添加“奇功”后,雾滴展布中径为265.39μm,雾滴密度为128.16个/cm2,有效利用率为30.27%,比常规喷雾提高了0.24倍。静电喷雾不添加助剂的雾滴展布中径为164.2μm,雾滴密度为283.1个/cm2,有效利用率为34.05%,比常规喷雾提高了0.40倍。静电喷雾添加“奇功”的雾滴展布中径为218.85μm,雾滴密度为160.84个/cm2,有效利用率为41.08%,比常规喷雾提升了0.69倍,比常规喷雾混配“奇功”提升了0.36倍。本研究结果表明,“6%戊唑·福美双”减量30%混用“激健”可用于小麦根腐病的减药防控,“麦草畏”减量30%混用“奇功”和“麦草畏”减量30%采用静电喷雾法可用于麦田杂草的减药防除。助剂提升了雾滴的展布中径,静电喷雾则提高了雾滴密度,添加助剂的同时采用静电喷雾可显着提高农药利用率,可在减少“麦草畏”50%用药量时仍获得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

景亮亮[5](2021)在《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的增效机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药的减量化使用是当今农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通过比较6种喷雾助剂对3种常用药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筛选出3种增效作用最强的喷雾助剂,探讨了其对3种药剂的增效机制,随之又测定了这3种喷雾助剂与3种药剂混配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以及田间防效。又以丽春红-G作为示踪剂,室内分别模拟了未添加喷雾助剂的吡虫啉药液以及添加3种喷雾助剂的吡虫啉药液抵抗雨水冲刷的能力,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 3种喷雾助剂对药液耐雨水冲刷的能力,最终优化出最佳的耐雨水冲刷条件,以期揭示喷雾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及增效机制,从而为烟粉虱的综合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试验结论如下:1、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影响将6种喷雾助剂(强力源、柔水通、有机硅、阿普顿、怀农特、倍创)与3种常用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1.3%苦参碱水剂)混配,测定混配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变化,并分析药液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余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种喷雾助剂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其中,有机硅、强力源、怀农特降低3种药剂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效果最好。回归结果显示,二者呈显着(P<0.05)负相关关系。2、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干燥时间、扩展直径及最大持留量的影响分析了 3种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干燥时间、扩展直径以及在番茄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选用的3种喷雾助剂(强力源、有机硅和怀农特)均能增大药液扩展直径、缩短药液干燥时间和提高药液持留量。随着喷雾助剂添加浓度的增大,药液的扩展直径和药液在番茄叶片上的持留量不断增大,药液液滴的干燥时间不断缩短。3、响应面法优化3种喷雾助剂对药液耐雨水冲刷能力研究应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方法对影响药液耐雨水冲刷因素进行优化,进一步探究了载玻片水平倾角、酸式滴定管出口与叶片上待冲刷样品的垂直距离和水滴速率3者对药液耐雨水冲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强力源的吡虫啉药液耐雨水冲刷的最佳条件为:载玻片水平倾角为26.90°、酸式滴定管出口与叶片上待冲刷样品的垂直距离为2.89 cm、水滴速率为1.27 d/s,此时丽春红冲刷量的预测值为0.001 mg;添加有机硅的吡虫啉药液耐雨水冲刷的最佳条件为:载玻片水平倾角为71.09°、酸式滴定管出口与叶片上待冲刷样品的垂直距离为1.34 cm、水滴速率为1.87 d/s,此时丽春红冲刷量的预测值为0.002 mg;添加怀农特的吡虫啉药液耐雨水冲刷的最佳条件为:载玻片水平倾角为69.45°、酸式滴定管出口与叶片上待冲刷样品的垂直距离为3.80 cm、水滴速率为1.50 d/s,此时丽春红冲刷量的预测值为0.002 mg。再进行5次平行试验验证后,得到的丽春红的冲刷量分别为0.0032、0.0014、0.0023、0.0019 mg,与预测值大致相符合,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4、喷雾助剂与杀虫剂混配防治烟粉虱的减量增效作用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的增效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强力源>有机硅>怀农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减量20%和30%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显着高于3种单剂的防效,3种药剂减量40%添加强力源和有机硅对烟粉虱的防效显着高于每种单剂,添加怀农特略高于或者与每种单剂的防效持平。施药后3d,各处理对烟粉虱的防效达到最高,吡虫啉、阿维菌素、苦参碱减量20%添加强力源对烟粉虱的防效分别高达97.11%、90.83%、88.17%。

段凯[6](2021)在《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由于旱雀麦植株被柔毛的生物学特性及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目前尚缺乏对旱雀麦有效同时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因此,在青海部分地区旱雀麦已上升成为农田优势杂草之一。本论文以旱雀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出高效对靶的除草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能够增加除草剂效果且对小麦安全的助剂,并且确定最佳施药时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茎叶处理除草剂中,氟唑磺隆、啶磺草胺和吡氟酰草胺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依次为80.91%、78.20%、70.21%;炔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在最高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分别为57.24%、58.91%、60.38%、61.87%,对旱雀麦防除效果较差。供试的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均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2.啶磺草胺添加0.1%杰效利后,比啶磺草胺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33.98%,达到85.65%;氟唑磺隆添加0.1%杰效利后,比氟唑磺隆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23.65%,达到80.03%。3.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均表现出一定差异,啶磺草胺用量为15 g a.i/hm2时,对1~4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8.42%;氟唑磺隆用量为31.5 g a.i/hm2时,对1~2.5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1%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2.07%。4.砜吡草唑在推荐剂量下,对高原448号小麦安全;氟噻草胺对供试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啶磺草胺添加助剂杰效利后对宁春4号小麦各处理下均出现轻微药害,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和ALS活力在施药后恢复速度缓慢。而青春38号和高原448号小麦各处理下植株正常生长。

姚中统,陶波,李松宇[7](2021)在《复合型助剂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田间试验及仪器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助剂对草甘膦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增效顺序为:复合型助剂>甲酯化植物油>有机硅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葡萄糖助剂>氮盐类助剂。复合型助剂能够明显降低草甘膦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干燥时间,降低幅度可达30%以上,并且明显增加药液的扩展直径、黏度及其在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增加率均在40%以上。因此表明复合型助剂对草甘膦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复合型助剂对烯草酮乳油及莠去津悬浮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株防效分别增加至少9.34%、10.41%),并且随着助剂添加量越高,增效越强。

李子璐,张晨辉,郭勇飞,卢忠利,高玉霞,杜凤沛[8](2021)在《喷雾助剂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农田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省时省力和防除效果最好的除草方法。其中,茎叶处理除草剂因其具有不受土壤环境影响、按草施药、灵活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应用范围更广。然而,茎叶处理除草剂在喷雾施药过程中由于受到杂草叶片界面特性的影响,常出现药液迸溅、滚落、难以渗透等现象,导致除草剂用量增大,杂草产生抗性,并出现药害和环境残留等诸多问题。使用合适的喷雾助剂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策略。考虑到除草剂的使用需要结合杂草性质,并与喷雾助剂一起使用,了解各自的作用方式对指导草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除草剂作用方式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的形态学和叶片界面特性及其对除草剂选择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常用喷雾助剂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及其剂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归纳了喷雾助剂对触杀型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防除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杂草方面的应用及增效规律。此外,文章还对除草剂喷雾助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除草剂领域喷雾助剂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

于朋[9](2020)在《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5年以来,我国除草剂使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总量仍比较大,对环境、人畜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应用农用增效助剂是减少除草剂使用量的重要措施,其通过影响药液的物理性质来增加除草剂的防效,以达到降低除草剂用量的目的。为了获得稳定高效的除草剂增效助剂,本研究按照农药增效助剂的相关标准对椰子油桶混助剂进行筛选,以获得稳定的剂型,进一步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了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酸碱结合催化酯交换法合成了甲酯化椰子油,通过室内助溶剂和乳化剂的筛选将椰子油和甲酯化椰子油加工成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椰子油桶混助剂的配方为:30%椰子油+55%正己醇+15%乳化剂(sp-80+吐温-80);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的配方为:80%甲酯化椰子油+20%乳化剂(PEG-400:ZR-5)。2.依据乳油的相关质量检测标准,对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进行质量检测。椰子油桶混助剂的外观为黄色均相液体,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为浅黄色均相液体;椰子油桶混助剂的含水量约为1.58%,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含水量约为1.54%;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乳化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均符合相关标准;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为7.00,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为6.87,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均在标准范围内;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测定合格。3.通过助剂对药剂的接触角的影响,确定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最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最适添加量均为喷雾量的0.5%。4.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4种玉米田常规苗后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以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可以明显提高除草剂的药效。椰子油桶混助剂对4种苗后除草剂单剂可增效11.24%~49.35%,对2种苗后除草剂复配可增效14.71%~31.25%;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2种苗后除草剂单剂可增效18.04%~55.46%,对4种苗后除草剂复配可增效16.67%~34.38%。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EC10 350.7 mL/L,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EC10为679.9 mL/L,在最适使用量(5 mL/L)下均对玉米安全。5.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对26%烟嘧·莠去津SC和30%硝磺·莠去津SC2种除草剂对杂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对苗后除草剂的增效程度优于椰子油桶混助剂。在除草剂推荐剂量减量25%的情况下,椰子油桶混助剂对26%烟嘧·莠去津SC和30%硝磺·莠去津SC的28 d株数防效分别提高了 6.3 1%和30.52%,28 d鲜重防效分别提高了 8.46%和13.57%;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这两种除草剂的28 d株数防效分别提高了 10.86%和20.43%,28 d鲜重防效提高了 12.32%和23.92%。试验所选用的助溶剂和乳化剂对除草剂增效比在4%以内,且与除草剂减量下效果相当,未对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产生影响。本试验所筛选出的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均对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且对玉米安全;甲酯化椰子油助剂的增效作用优于未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

韩群琦[10](2020)在《以松脂二烯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喷雾助剂研制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松脂二烯是源自松脂的环烯烃二聚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为拓宽松脂二烯应用,研制了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并对比国外产品Vapor Gard(VG),检测了两种喷雾助剂的展布润湿性能,观测了叶面形态特征,分析检测了对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在光照下对农药持效的作用。本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研制松脂二烯喷雾助剂。以相容性、流动相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合适溶剂与乳化剂,确定喷雾助剂配方为:松脂二烯50%,萜烯树脂1%,松节油19%,正丁醇20%,表面活性剂10%,配制制成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松脂二烯有效含量、乳液稳定性、热贮、冷贮稳定性等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农药助剂的技术标准。2.测定松脂二烯喷雾助剂润湿性能。添加PA与VG助剂均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分别在1%添加量时,较清水对照降低66.7%和58.8%;PA与VG助剂均能显着降低液滴在红叶石楠和山核桃叶上的接触角,PA助剂在两种叶片上的各浓度效果普遍优于VG助剂,其中添加1%PA时可以在两种叶面完全铺开。由此说明,PA与VG均具良好的展布润湿性能,其中PA效果更优。3.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在叶面成膜性能表征。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发现,PA与VG助剂均能在红叶石楠和山核桃两种叶面上覆盖成膜,其中PA助剂对比VG助剂成膜更均匀。两种助剂均能与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戊唑醇乳油不同农药制剂良好地混用,形成的薄膜均能包裹药物颗粒并粘附在叶面。4.研究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对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性能影响。利用Deposit Scan软件分析水敏纸采集的雾滴,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指示剂沉积量。结果表明,添加0.1%PA可显着增加雾滴均匀度,进而使雾滴覆盖率提高35.6%,沉积量提高28.8%。PA提升沉积效果虽未达到低容量专用喷雾助剂红雨燕的水准,但优于VG助剂,且用量低。5.研究松脂二烯喷雾助剂提高农药抗光解能力的性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氙灯光解后的甲维盐保留量,光照8 h后,添加0.5%PA和0.5%VG处理组中甲维盐保留量达57.2%和47.9%,而对照仅剩30.7%;测定喷药叶片日光照射后的杀虫活性,光照3 d及以后,加0.5%PA和0.5%VG处理组生测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PA和VG助剂均能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抗光解能力,减缓药物光解速度,从而延长农药持效期。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各项性能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VG。PA助剂能促进液滴沉积,进而帮助药液在叶面铺展润湿,成膜后,能降低有效成分光照降解,可延长持效时间。在农药喷雾药液中添加松脂二烯助剂,可系统提高农药利用率,符合“减药增效”的农药使用方向。

二、油类助剂在除草剂中应用及开发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类助剂在除草剂中应用及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矿物油的特性及其在植保中的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物油的概述
2 矿物油的组成
3 农用矿物油的重要指标
    3.1 非磺化物含量
    3.2 倾点
    3.3 相对密度(比重)
    3.4 黏度
4 矿物油的作用
    4.1 防虫作用
    4.2 杀菌作用
    4.3 清除污物,提高植物叶面光洁度
    4.4 增效作用
5 矿物油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6 矿物油的应用
    6.1 矿物油作为活性成分产品的应用
    6.2 矿物油作为农药增效助剂的应用
7 结语

(2)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桶混助剂定义及其功能
2 玉米田杂草及其除草剂应用
3 桶混助剂助力除草剂的减量应用
    3.1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1.1 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2 对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3 对硝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4 对烟嘧磺隆的增效作用研究
        3.1.5 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研究
    3.2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3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航空喷雾中的减量增效作用
4 展望

(3)两种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的筛选及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及农药制剂发展
        1.1.1 农药发展概述
        1.1.2 农药主要剂型发展概述
        1.1.2.1 乳油
        1.1.2.2 可湿性粉
        1.1.2.3 水悬浮剂
        1.1.2.4 干悬浮剂
        1.1.2.5 水剂
        1.1.2.6 水分散粒剂
    1.2 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概述
        1.2.1 可分散油悬浮剂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可分散油悬浮剂剂型的配方组成
        1.2.2.1 分散介质
        1.2.2.2 乳化剂
        1.2.2.3 分散剂
        1.2.2.4 增稠剂
        1.2.2.5 稳定剂
        1.2.3 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存在的问题
        1.2.3.1 乳液稳定性
        1.2.3.2 悬浮稳定性
        1.2.3.3 粒径增长问题
        1.2.3.4 膏化问题
        1.2.3.5 析油问题
        1.2.3.6 结底问题
        1.2.3.7 分解性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1.1 联苯菊酯简介
        2.1.2 呋虫胺简介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筛选
        2.3.1 乳化剂的筛选
        2.3.1.1 乳化剂的初步筛选
        2.3.1.2 乳化剂种类的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2.3.2 分散剂的筛选
        2.3.2.1 分散剂种类的筛选
        2.3.2.2 分散剂的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2.3.3 增稠剂的筛选
        2.3.3.1 增稠剂的种类的筛选
        2.3.3.2 增稠剂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2.4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性能测定
        2.4.1 外观
        2.4.2 入水分散性测定
        2.4.3 乳液稳定性测定
        2.4.4 悬浮率测定
        2.4.5 水份测定
        2.4.6 黏度测定
        2.4.7 持久起泡性测定
        2.4.8 zeta电位测定
        2.4.9 表面张力测定
        2.4.10 颗粒显微镜观察
        2.4.11 贮存稳定性测定
        2.4.12 稳定性分析
        2.4.13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2.5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筛选结果与讨论
        2.5.1 乳化剂的筛选结果
        2.5.1.1 乳化剂的初步筛选结果
        2.5.1.2 乳化剂复筛及用量筛选结果
        2.5.2 分散剂的筛选结果
        2.5.2.1 分散剂的初步筛选结果
        2.5.2.2 分散剂的复筛及用量的筛选结果
        2.5.3 增稠剂的筛选
        2.5.3.1 增稠剂种类的筛选
        2.5.3.2 增稠剂用量的筛选
    2.6 配方确定
    2.7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性能测定
    2.8 17.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研究
        2.8.1 砂磨工艺对稳定性的影响
        2.8.1.1 砂磨锆珠倍数对砂磨粒径的影响
        2.8.1.2 砂磨转速对砂磨粒径的影响
        2.8.1.3 砂磨时间对砂磨粒径的影响
        2.8.2 乳化剂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2.8.3 分散剂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2.9 小结
第三章 20%乙羧氟草醚·草铵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1.1 乙羧氟草醚简介
        3.1.2 草铵膦简介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20%乙羧氟草醚·草铵磷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
        3.3.1 乳化剂的筛选
        3.3.1.1 乳化剂初步筛选
        3.3.1.2 乳化剂的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3.3.2 分散剂的筛选
        3.3.2.1 分散剂种类的筛选
        3.3.2.2 分散剂的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3.3.3 增稠剂的筛选
        3.3.3.1 增稠剂的种类的筛选
        3.3.3.2 增稠剂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3.4 性能测定
        3.4.1 有效成分的测定
        3.4.2 乳液稳定性测定
        3.4.3 水份的测定
        3.4.4 悬浮率的测定
        3.4.5 入水分散性的测定
        3.4.6 持久起泡性的测定
        3.4.7 pH测定
        3.4.8 粒径测定
        3.4.9 贮存稳定性
        3.4.10 颗粒显微镜观察
        3.4.11 zeta电位测定
        3.4.12 流变曲线测定
        3.4.13 黏度测定
    3.5 20%乙羧氟草醚·草铵膦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筛选结果与讨论
        3.5.1 乳化剂筛选结果
        3.5.1.1 乳化剂初步筛选结果
        3.5.1.2 乳化剂复筛及用量筛选
        3.5.2 分散剂的筛选结果
        3.5.2.1 分散剂初步筛选结果
        3.5.2.2 分散剂复筛及用量的筛选结果
        3.5.3 增稠剂的筛选结果
        3.5.3.1 增稠剂种类的筛选
        3.5.3.2 增稠剂复筛及用量的筛选
    3.6 配方确定
    3.7 性能测定
    3.8 20%乙羧氟草醚?草铵膦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稳定性研究
        3.8.1 砂磨工艺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8.1.1 砂磨锆珠倍数对砂磨粒径的影响
        3.8.1.3 砂磨时间对砂磨粒剂的影响
        3.8.2 乳化剂用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8.3 分散剂用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9 小结
第四章 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测定
    4.1 联苯菊酯含量测定
        4.1.1 色谱操作条件
        4.1.2 标样的配置
        4.1.3 试样溶液的配置
        4.1.4 进样分析
        4.1.5 结果计算
        4.1.6 结果与分析
    4.2 呋虫胺含量测定
        4.2.1 色谱操作条件
        4.2.2 标样的配置
        4.2.3 试样溶液的配置
        4.2.4 进样分析
        4.2.5 结果计算
        4.2.6 结果与分析
    4.3 药效测定
    4.4 乙羧氟草醚含量测定
        4.4.1 色谱操作条件
        4.4.2 标样的配置
        4.4.3 试样溶液的配置
        4.4.4 进样分析
        4.4.5 结果计算
        4.4.6 结果与分析
    4.5 草铵膦含量测定
第五章 总结
    5.1 实验结论
        5.1.1 两种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的筛选
        5.1.2 加工工艺条件探索
        5.1.3 有效成份含量及药效测定
    5.2 创新之处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黑龙江舂小麦根腐病和麦田杂草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根腐病和麦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
        1.1.1 小麦根腐病的危害与防治
        1.1.2 麦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
    1.2 农药使用现状
        1.2.1 农药使用不合理
        1.2.2 作物药害问题
        1.2.3 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
        1.2.4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1.3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1.3.1 农药混配助剂的增效原理
        1.3.2 农药混配助剂的应用概况
        1.3.3 静电喷雾的增效原理
        1.3.4 静电喷雾的应用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农药
    2.2 供试助剂
    2.3 供试小麦
    2.4 仪器
    2.5 试验地概况
    2.6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
        2.6.1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试验设计
        2.6.2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调查方法
    2.7 除草剂减量防除阔叶杂草技术研究
        2.7.1 除草剂减量防除阔叶杂草试验设计
        2.7.2 除草剂减量防除阔叶杂草防效调查方法
    2.8 除草剂不同喷雾处理后有效利用率研究
        2.8.1 除草剂不同喷雾处理后有效利用率试验设计
        2.8.2 除草剂不同喷雾处理后有效利用率测定方法
    2.9 药剂减量防控效益计算
    2.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
        3.1.1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对春小麦苗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3.1.2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对春小麦苗的安全性
        3.1.3 种衣剂减量混用助剂的防治收益
    3.2 除草剂减量防除麦田杂草技术研究
        3.2.1 除草剂减量不同处理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3.2.2 除草剂减量防治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2.3 除草剂减量防治技术的成本及收益
    3.3 助剂和不同喷雾方式对除草剂沉积效果的影响
4 讨论
    4.1 种衣剂减量混配助剂防治春小麦根腐病
    4.2 除草剂减量防除春小麦田阔叶杂草技术研究
    4.3 农药减量防治的成本及收益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的增效机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沉积利用的影响因素
    1.2 喷雾助剂的研究概况
        1.2.1 喷雾助剂发展简介
        1.2.2 喷雾助剂对农药使用的影响
        1.2.3 喷雾助剂种类与其增效机制
    1.3 喷雾助剂在农药减量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喷雾助剂CMC值的确定与添加浓度的设定
        2.2.2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2.2.3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药液接触角的影响
        2.2.4 喷雾助剂对药液表面张力与接触角间关系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干燥时间、扩展直径及最大持留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干燥时间的影响
        3.2.2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扩展直径的影响
        3.2.3 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在番茄叶片上最大持留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3种喷雾助剂对药液耐雨水冲刷能力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丽春红-G的吸收光谱图
        4.2.2 丽春红-G的标准吸收曲线
        4.2.3 影响药液耐雨水冲刷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分析
        4.2.4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优化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喷雾助剂与杀虫剂混配防治烟粉虱的减量增效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旱雀麦的危害及防除现状
        1.2.1 旱雀麦的生物学
        1.2.2 旱雀麦对小麦的危害
        1.2.3 旱雀麦的防除现状
        1.2.3.1 农业防除
        1.2.3.2 物理防除
        1.2.3.3 化学防除
    1.3 麦田化学防除存在的问题
        1.3.1 化学除草剂对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
        1.3.2 化学除草剂的抗药性问题
        1.3.3 化学除草剂的药害问题
        1.3.4 化学除草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1.4 农药助剂的研究进展
        1.4.1 农药助剂的概述
        1.4.2 喷雾助剂的分类
        1.4.2.1 表面活性剂类
        1.4.2.2 植物油类
        1.4.2.3 有机硅类
        1.4.2.4 矿物油类
        1.4.2.5 无机盐类
        1.4.3 农药助剂的应用与发展
        1.4.4 农药助剂增效的机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 种除草剂对旱雀麦的除草活性测定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仪器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调查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茎叶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除效果
        2.3.2 土壤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治效果
    2.4 小结
第三章 6 种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杂草
        3.1.2 供试药剂
        3.1.3 供试助剂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方法
        3.2.3 调查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助剂对啶磺草胺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3.2 助剂对氟唑磺隆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方法
        4.2.3 调查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的敏感性
        4.3.2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3.3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毒力测定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方法
        5.2.3 调查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小麦芽长的影响
        5.3.2 砜吡草唑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3.3 氟噻草胺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4 小结
第六章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6.1 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试验方法
        6.2.2.1 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测定
        6.2.2.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2.2.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ALS)的活力测定
    6.3 结果分析
        6.3.1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影响
        6.3.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ALS)的活力影响
    6.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复合型助剂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1.1.2 供试仪器
        1.1.3 防除杂草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类型助剂对草甘膦增效作用的筛选
        1.2.2 复合型助剂对草甘膦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
        1.2.3 复合型助剂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助剂对草甘膦增效作用筛选
    2.2 复合型助剂对草甘膦药液物理指标的影响
    2.3 复合型助剂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2.3.1 复合型助剂对41%草甘膦水剂的增效作用
        2.3.2 复合型助剂对24%烯草酮乳油的增效作用
        2.3.3 复合型助剂对38%莠去津悬浮剂的增效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9)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
    1.2 杂草的防治
    1.3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1.3.1 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1.3.2 玉米田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1.4 桶混助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桶混助剂的发展历史
        1.4.2 除草剂桶混助剂种类
        1.4.3 桶混助剂的研究现状
    1.5 椰子油性能及应用
        1.5.1 椰子油理化性质及应用
        1.5.2 椰子油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植物
    2.2 供试药剂
    2.3 试验仪器
    2.4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椰子油)
        2.4.1 助溶剂的筛选
        2.4.2 乳化剂的筛选
        2.4.3 剂型的加工
    2.5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甲酯化椰子油)
        2.5.1 椰子油的甲酯化
        2.5.2 乳化剂的筛选
    2.6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测定
        2.6.1 外观观察
        2.6.2 含水量的测定
        2.6.3 离心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
        2.6.4 冷贮和热贮稳定性测定
        2.6.5 pH测定
    2.7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2.7.1 种子预处理
        2.7.2 椰子油桶混助剂用量的确定(接触角测定)
        2.7.3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增效作用的测定
        2.7.4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安全性测定
    2.8 椰子油桶混助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除草剂除草活性的影响
        2.8.1 不同除草剂与椰子油助剂处理溶液的配制
        2.8.2 不同除草剂与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处理溶液的配制
    2.9 调查方法
    2.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椰子油)
        3.1.1 助剂溶剂的筛选
        3.1.2 乳化剂的筛选
    3.2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甲酯化椰子油)
        3.2.1 甲酯化椰子油产率测定
        3.2.2 甲酯化椰子油助剂乳化剂的筛选
    3.3 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检测
        3.3.1 外观
        3.3.2 含水量测定
        3.3.3 离心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
        3.3.4 热储和冷储稳定性
        3.3.5 pH值测定
    3.4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3.4.1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添加量的筛选
        3.4.2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3.4.3 温室盆栽法测定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安全性
    3.5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田间测定
        3.5.1 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株数防效的影响
        3.5.2 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鲜重防效的影响
        3.5.3 椰子油助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5.4 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防除杂草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以松脂二烯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喷雾助剂研制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农药沉积利用的影响因素
    1.2 喷雾助剂概述
        1.2.1 喷雾助剂的发展
        1.2.2 喷雾助剂分类及增效机制
        1.2.2.1 表面活性剂类
        1.2.2.2 无机盐类
        1.2.2.3 有机硅类
        1.2.2.4 矿物油类
        1.2.2.5 植物油类
        1.2.2.6 高分子聚合类
    1.3 喷雾助剂对农药使用的影响
        1.3.1 喷雾助剂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1.3.2 喷雾助剂对药液展布性的影响
        1.3.3 喷雾助剂对药液渗透吸收的影响
        1.3.4 喷雾助剂对农药持效的影响
    1.4 松脂二烯概述
        1.4.1 松脂二烯结构与性质
        1.4.2 松脂二烯的研究进展
        1.4.3 松脂二烯的应用
    1.5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2 松脂二烯喷雾助剂研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溶剂筛选
        2.2.2 乳化剂筛选
        2.2.3 喷雾助剂质量指标检测
        2.2.3.1 松脂二烯含量检测
        2.2.3.2 pH测定
        2.2.3.3 热贮稳定性测定
        2.2.3.4 低温稳定性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溶剂筛选
        2.3.2 乳化剂筛选结果
        2.3.3 质量性能指标测定
    2.4 结论与讨论
3 松脂二烯喷雾助剂表面性能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助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3.2.2 助剂溶液静态接触角的测定
        3.2.3 成膜性能表征
        3.2.3.1 药剂配制
        3.2.3.2 表征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助剂溶液表面张力结果分析
        3.3.2 助剂溶液静态接触角结果分析
        3.3.3 成膜表征结果
    3.4 结论讨论
4 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对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药剂与助剂
        4.1.2 试验仪器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采集点设置
        4.2.2 无人机喷施
        4.2.3 雾滴分析
        4.2.4 雾滴沉积量测定
        4.2.5 雾滴粒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助剂对无人机喷雾雾滴特性的影响
        4.3.2 助剂对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量的影响
    4.4 结论与讨论
5 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对提高农药抗光解性能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氙灯光解试验
        5.2.1.1 氙灯光照处理
        5.2.1.2 甲维盐提取
        5.2.1.3 HPLC检测条件
        5.2.1.4 甲维盐标准溶液配制与添加回收率检验
        5.2.2 日照光解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甲维盐标准曲线
        5.3.2 添加回收率
        5.3.3 氙灯光解残留分析
        5.3.4 日照光解生物活性分析
    5.4 讨论与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油类助剂在除草剂中应用及开发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物油的特性及其在植保中的应用技术[J]. 华乃震. 世界农药, 2021(11)
  • [2]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J].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 玉米科学, 2021(04)
  • [3]两种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的筛选及稳定性的研究[D]. 犹龙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12)
  • [4]黑龙江舂小麦根腐病和麦田杂草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研究[D]. 郭博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5]喷雾助剂对3种药剂的增效机制及应用研究[D]. 景亮亮. 宁夏大学, 2021
  • [6]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D]. 段凯. 青海大学, 2021
  • [7]复合型助剂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J]. 姚中统,陶波,李松宇. 植物保护, 2021(01)
  • [8]喷雾助剂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李子璐,张晨辉,郭勇飞,卢忠利,高玉霞,杜凤沛. 农药学学报, 2021(02)
  • [9]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D]. 于朋.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5)
  • [10]以松脂二烯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喷雾助剂研制及性能研究[D]. 韩群琦.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