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体感染和儿童哮喘发作

一、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英[1](2019)在《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以便为小儿哮喘的后期诊治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将其分成两组,非混合感染组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合计63例,混合感染组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合计8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结果混合感染组与非混合感染组患儿的发热率对比,混合感染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混合感染组感染率、咳嗽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高于非混合感染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非混合感染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治疗中,不同治疗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其中在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中采用抗生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头孢呋辛、乳糖酸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付琳琳[2](2018)在《清热定喘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小儿哮喘,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本研究通过小儿哮喘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价清热定喘汤对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拟为后续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收集的病例来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的患儿,选取的病例均符合小儿热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此次临床观察的纳入标准。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首先应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规范治疗,其中对照组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ml/支×20支,AstraZenecaAB)半支,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l/支×30支,AstraZeneca Pty Ltd)1支,雾化机雾化吸入治疗,根据病情每日2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定喘汤,中药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5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改变。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0.5%,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均明显好转,并且治疗组症状积分(2.67±4.38)与对照组症状积分(6.20±6.21)比较、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治疗组:FEV1(L)(3.87±0.13)、PEF(L/S)(4.98±0.87)、VC(L)(3.58±0.92)、FEV1/FVC(﹪)(98.1±6.37),对照组:FEV1(L)(2.42±0.16)、PEF(L/S)(3.96±0.72)、VC(L)(2.73±0.59)、FEV1/FVC(﹪)(80.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可更有效地提高热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中医予清热定喘汤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王艳[3](2018)在《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CPn)及肺炎支原体(MPn)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8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病原体感染分为实验组(CPn、MPn感染,常规治疗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40例)和对照组(非CPn、MPn感染,常规治疗,40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评价疗效,观察实验组不同年龄及病程患儿的CPn、MPn感染率。结果实验组肺炎(82.5%)、间质性肺炎(30.0%)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CPn、MPn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或病程3个月以内,临床症状较非感染患者普遍严重,早期及时予以抗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吴碧[4](2017)在《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中医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医症状及体征、免疫功能、微量元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自身前后对比及安全性指标等,旨在客观评价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观察37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冬至开始服用加味薯蓣丸膏方,疗程3个月,并进行随访1年,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及体征、哮喘发病次数及平均发作时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病程和病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微量元素(钙、锌、铁、铅、镁)的变化情况,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ST、ALT、γ-GT、ALP、TBIL)、肾功能(BUN、SCR、e GFR)、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结果:(1)37例患儿中临床治愈4例(10.81%),显效12例(32.43%),有效16例(43.24%),无效5例(13.51%),总有效率为86.49%。(2)治疗后患儿主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咳嗽、神疲乏力改善较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儿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反复感冒、形寒肢冷、潮热盗汗、口干咽燥、便秘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汗、食少纳呆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1;其他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各中医证型总积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气虚证总积分改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哮喘每3个月发病次数及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等级、单次发病病程等级及单次发病病种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患儿免疫球蛋白Ig A、Ig G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 A升高较显着,差异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Ig M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9)治疗后患儿外周血钙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铁、锌、铅、镁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0)治疗后患儿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ST、ALT、γ-GT、ALP、TBIL)、肾功能(BUN、SCR、e GFR)、心电图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冬令服用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改善中医证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缩短呼吸道感染单次发病病程,降低呼吸道感染病种等级方面疗效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缩短哮喘发作病程,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服用加味薯蓣丸膏方从补益肺脾肾、祛痰化瘀疏风等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体质,提高免疫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赵小利[5](2016)在《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方法:纳入本院儿科于2013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哮喘急性发作并发肺炎的患儿24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120例患儿并发肺炎衣原体肺炎(A组),另120例患儿并发肺炎支原体肺炎(B组)均接受本院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肺炎抗体进行检测,对其相关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回顾分析,了解此类患儿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临床特征。结果: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常见腹泻、呕吐症状,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胸腔积液,均无典型临床症状;合并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大部分年龄在4岁以上,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大部分在1岁以下;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患儿感染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联系。结论:小儿因抗感染能力较弱,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支原体、衣原体肺炎感染概率偏高,对衣原体肺炎感染应更加重视,严格区分鉴别两者,准确诊断并对症治疗。

潘海玲[6](2015)在《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衣原体(CP)感染的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我院21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抗体,对比分析哮喘患儿感染年龄分布与临床症状。结果:CP与MP感染常见症状为头痛、流鼻涕、呕吐、咽痛、胸痛、腹泻、发热、咳嗽、喘鸣、胸腔积液、肺部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等,肺炎衣原体肺炎中常见呕吐及腹泻等症状,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常见胸腔积液,特异性不显着。MP感染多发生4岁以上儿童(62.32%),CP感染多发生于1岁以下儿童(42.31%)。4岁以上儿童多发两种疾病,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结论:小儿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CP与MP,年龄较低的患儿因抗感染能力较低,更应重视对CP的预防,临床症状及年龄分布对MP与CP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及早确诊,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高金星,袁晓云,张军丽,刘海燕,刘靖[7](2014)在《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儿科确诊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哮喘患儿76例为CP感染组,同期非CP感染哮喘患儿3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哮喘特征、药物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CP感染组的哮喘发作年龄以3岁以上多发(占63.2%);CP感染组患儿发热、热程、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阿奇霉素的早期应用、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P-IgM抗体滴度水平的测定、C反应蛋白(CRP)、X线胸片阳性诸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C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发作有其临床特点,应早期、足疗程、规范应用阿奇霉素。

金宁[8](2014)在《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肺炎衣原体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衣原体新种,是儿童和成人急性及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外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证实约50%的成人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据统计,肺炎衣原体已成为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3或第4位最常见的致病原。这些现象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发病率很高。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呼

王晓斌[9](2013)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学变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血清学变化。方法选择2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和9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儿童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按照阳性结果标准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MP阳性率为32.1%(85/265),CP阳性率为14.0%(37/265),均高于对照组的14.4%(13/90)和4.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进行MP-IgM、CP-IgM检测,能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治疗。

李敏[10](2011)在《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继承、挖掘与传播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温振英教授是北京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温教授近60载医、教、研研究重点变换的经历,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疾病病种的诸多变化。在近60年的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温振英教授本着“全面继承整理提高”中医的方针政策,孜孜不倦、努力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博采众长,积极向院内外多位名老中医学习,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诊病、治病理论及方法,临床疗效卓着。全面继承、挖掘整理并进行广泛交流传播温振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寻温振英中医儿科学术思想渊源,研究总结其儿科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及自身临床实践能够有所创新。研究方法1跟随老师临诊,仔细观察老师四诊方法,认真做好跟师笔记。2认真研读老师的着作如《温振英医话验案精选》、《我的中医传承之路——艰辛与辉煌,继承与创新》、《温振英论整体医疗与辨证》及温老师历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教学讲稿90余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老师学术思想。3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及专业相关中医古籍如《脾胃论》《小儿药证直决》等,将中医经典与老师临证经验相结合,深刻领会老师学术思想渊源。4检索现代中医儿科相关文献,了解中医儿科各医家学术特点,以便深入体会温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5对150例哮喘患儿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哮喘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6将温老师治疗14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处方及药物。7将老师治疗哮喘经验运用于临床,治疗发作期哮喘60例,采用对照观察的方法验证疗效,并检验继承效果。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温振英学术思想渊源概述及儿科相关流派医家观点1通过研读中医经典着作及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印证和感悟温振英中医学术思想的渊源。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直至明清时期,中医整体观、重视人体正气、重视后天脾胃均为历代所遵循。到金元时期,出现了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北宋时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明确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及脾胃为重的理论。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尤其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清络、清营、清宫、育阴等治疗原则。这些理论对温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温老师不同阶段工作期间,曾跟随秦振廷、祁振华、杨艺农、周慕新等儿科名家学习,从而为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基础。2检索现代文献,了解当代中医儿科医家学术特点,以便深入挖掘温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文中简要介绍了近现代中医儿科名医祁振华、王子仲与王鹏飞、赵心波、江育仁、刘弼臣等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特色。第二部分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1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温振英老师的学术思想及特点进行了研究总结。1.1整体医疗。温振英老师秉承《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整体观的理论,不仅遵循“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体脏腑相生相克互为关联的整体辨证关系,临床实践中更为注重体质及心理因素在人体辨病辨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诊病、治病结合体质兼顾心理的整体医疗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中医整体观理论。1.2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老师认为正气乃人体之根本,邪气乃疾病之标而已,治疗疾病必须时刻顾护人体之正气,可扶正以祛邪,或扶正祛邪兼施,并要做到祛邪而不伤正。1.3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脾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脾胃论》中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然而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虚”,温老师不仅从脾胃入手治疗小儿多种疾病,而且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都时刻注意顾护脾胃,防止因治疗疾病伤及脾胃而再生他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1.4重视养阴。温老认为,“小儿易热多火”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但其所谓之“火”并非实热,而为相对阴虚的表现。加之现今社会小儿常有饮食偏嗜、精神压力加大以及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阴虚体质患儿不断增加,因此治疗疾病应结合体质特点,注意养阴润燥,少用温燥或苦寒伤阴之品。1.5注重营养保健。“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当今如何增进小儿身体素质的防病保健成为社会的极大需要。针对时下不合理喂养及小儿保健品的滥用现象,温老师认为根据小儿体质特点,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原则指导小儿营养保健势在必行。1.6发展观点。从《黄帝内经》时期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然条件、人文体系,还是人们体质、疾病的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温老师强调要有辨证思维,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各时期医学着作所处的时代、社会、地理环境,从而正确理解各医家的观点、方药之运用;要敢于依据当代对疾病更深的认识,结合自然气候、人们体质等特点而有所突破和发展,提出新理论、开创新途径、研制新的中药方剂。2对温振英老师的中医儿科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主要从养阴益气、扶正祛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治疗小儿泄泻,养阴益气、清热透邪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祛风润肺、健脾柔肝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健脾润肺、祛风活血治疗痤疮、扶正固本治疗癌症、过敏体质儿童的面部望诊特点、用药主张“一专多能”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从三方面研究温振英老师辨治小儿哮喘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效果。1哮喘儿童的体质属于中医学的特禀质。但这种特禀体质在中医辨证上倾向于何种类型目前未见有进一步论述。根据温振英老师多年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并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通过体质量表调查问卷对150名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流调学研究,分析哮喘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禀质的进一步分型。2通过温老师对14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治疗处方,研究总结、提炼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处方及药物,并从传统中药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3根据温振英老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经验,以养阴祛风、润肺平喘为法则,运用温老师经验方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并与目前现代医学认可的支气管舒张剂及白三烯调节剂作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学无差异,说明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温振英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经验是中医儿科学的宝贵财富,继承、发掘与传承温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及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通过跟师三年的学习研究,我们对温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挖掘与总结,同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在专业理论水平及临床技能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果1本论文通过对哮喘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本病与合并症相鉴别的方法,在哮喘治疗上进行了创新,用养阴祛风、润肺平喘之法进行治疗。从研究结果看,该创新方法为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疗效。2论文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特点与腠理的特性相结合,提出了从“腠理”论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创新观点,为中医治疗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篇;现为“北京市薪火3+3传承工程温振英工作站”课题组成员(排名第二),本工作站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传承工作站。本研究包括两部分: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研究目的:1通过对150例哮喘患儿体质特征的临床调查,进行特禀体质的进一步分型,了解其体质分布情况,便于根据哮喘患儿体质特点辨证用药,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生活调护指导。2对温振英老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用药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掌握温老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处方原则及用药精髓。3运用温振英老师的祛风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并设立对照组,观察疗效,以期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利用文献检索工具,对小儿哮喘的中西医文献进行研究,掌握古今、中西医对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2运用临床调查的方法,对150例哮喘患儿进行调查,并进行进一步的体质分类。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得出结果。3对温老师治疗的14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处方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提炼处方原则及用药精华。4以温老师常用的祛风定喘汤作为治疗组,与现在西医认可的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白三烯调节剂(孟鲁斯司特钠咀嚼片)联合用药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疗效。研究结果:1所研究的150哮喘患儿均属于中医体质类型中的特禀质,但若进一步划分阴虚及阴虚倾向者123例,占82%;气虚及气虚倾向者4例,占2.67%;气阴两虚者13例,占8.67%;阴虚伴气虚倾向者5例,占3.33%;气虚倾向伴阴虚倾向者2例,占1.33%;滞热型者3例,占2%。2对温老师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45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不同类药物应用频次占总药味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养阴药味所占比例最大,占34.81%;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味及祛风药味,分别占21.86%、17.64%;再其次为清热药味及理气药味,分别占8.53%、8.48%;活血药味所占比例最小,为0.90%。以每位药物应用频次占总处方数百分比的多少来进行统计,在祛风药中以防风应用最多,占100%,醋柴胡及秦艽次之,分别占37.24%、36.55%;养阴药以乌梅、五味子、诃子为多,均占到96%以上,黄精、百合次之,分别占93.79%、62.07%;止咳平喘药石菖蒲最多,占98.62%,白果、紫菀次之,均占93.10%;理气药以苏梗为主,占76.55%;活血药以紫草相对为多,占8.28%。3祛风定喘汤中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有效,与现代医学认可的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照组比较,无论在总体疗效还是咳喘主症及鼻部、皮肤、大便等的兼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结论:1哮喘患儿中医体质分型属于特禀体质,若再进一步分型,多更倾向于阴虚体质。2结合患儿体质,运用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有效,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鼻塞、皮肤瘙痒、大便干燥等相关症状。

二、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非混合感染组
        1.4.2 混合感染组
    1.5 指标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分析
    3.2 小儿哮喘的相关性分析
    3.3 混合感染对肺炎支原体的影响

(2)清热定喘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西医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1.1.1 发病率情况
        1.1.2 发病机制
        1.1.3 治疗
    1.2 中医的相关进展
        1.2.1 古代医家对哮喘发作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中医的治疗
    1.3 结语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分组方法
        2.1.3 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中止试验标准
        2.1.6 脱落病例处理
    2.2 研究办法
        2.2.1 具体治疗
        2.2.2 观测指标
        2.2.3 哮喘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2.2.4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疗效对比
        2.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4 症状体征积分
        2.3.5 肺功能改变情况
        2.3.6 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3章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清热定喘汤的理论基础
        3.1.2 清热定喘汤组方解析
        3.1.3 清热定喘汤药理作用研究
        3.1.4 临床疗效分析
    3.2 结论
    3.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不同年龄患儿CPn、MPn感染率
    2.4 不同哮喘病程患儿病原菌感染率
3 讨论

(4)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4 患儿一般资料
        4.1 患儿基本情况
        4.2 患儿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4.3 患儿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4.4 患儿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5 结果
        5.1 临床总疗效
        5.2 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5.3 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5.4 治疗前后中医证型总积分变化
        5.5 治疗前后哮喘发病情况比较
        5.6 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比较
        5.7 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单次发病病程比较
        5.8 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单次发病病种比较
        5.9 治疗前后患儿免疫球蛋白比较
        5.10 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EOS比较
        5.11 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微量元素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7 病例脱落情况
讨论
    1 中医在治疗哮喘缓解期的优势
    2 哮喘反复发作的病机
    3 加味薯蓣丸膏方的理论依据及组方特点
    4 研究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小儿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表
致谢

(5)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哮喘急性发作年龄分布
3 讨论

(7)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2.3 感染组小儿哮喘年龄
    2.4 临床症状及体征
    2.5 实验室检查
    2.6 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
    2.7 治疗方法及治愈率
3 讨论

(8)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CP-Ig M、CP-Ig G、总Ig E检测: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温振英学术思想渊源概述及相关流派医家观点
    1 温振英学术思想渊源概述
    2 儿科相关流派医家观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温振英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
    1 温振英学术思想
    2 温振英临床经验整理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2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1 哮喘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2 结果
        1.3 结论
    2 温振英老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用药特点
        1.1 温老师治疗14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用药分布研究
        1.2 温老师治疗14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3 养阴祛风、润肺平喘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对照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2 结果
        1.3 结论
        1.4 讨论
        1.5 学习体会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发展创新—从"腠理"论变态反应性疾病
    1 腠理辨识
    2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与腠理生理病理特点的相似性
    3 从"腠理"论治变态反应性疾病
    4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J]. 李树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7)
  • [2]清热定喘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观察[D]. 付琳琳. 河北大学, 2018(01)
  • [3]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王艳. 中外医疗, 2018(01)
  • [4]加味薯蓣丸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D]. 吴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J]. 赵小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1)
  • [6]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潘海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2)
  • [7]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 高金星,袁晓云,张军丽,刘海燕,刘靖. 临床军医杂志, 2014(09)
  • [8]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J]. 金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17)
  • [9]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学变化研究[J]. 王晓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36)
  • [10]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D]. 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