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是饮用水引水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是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阮梦蝶[2](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湖北省四县为例》文中指出自2016年起我国农村饮水工作进入巩固提升的新阶段,该阶段要求各级政府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供水的保障水平。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区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在参与主体、资金来源和适用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看到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纵深推进,后期的任务目标与建设难度加大,这也就意味着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将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选择什么样的实施模式能够更加富有效率的完成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为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了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对应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条件,为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农村饮水工作进入巩固提升新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并尝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此来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最后提出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部分,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名词进行概念界定,同时针对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公共物品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民营化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我国农村饮水问题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发展历程的总结。基于相关数据梳理了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的演变历程,并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的动因。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选取了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实施模式所对应的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从政府扶持力度、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工程的成本效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得以成功实施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推进过程中的难点。最后一部分是对策建议,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主体责任,从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整合有效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实施模式、逐步构建农村规模化供水体系等对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出对策建议。

张逸芳[3](2019)在《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研究 ——以东平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东平是全国第二、山东省内第一移民大县。水库移民涉及东平全部的14个乡镇(街道),其中特困移民群体主要分布在一级湖周围的老湖、旧县、斑鸠店、银山、戴庙、商老庄、新湖、州城8个乡镇(街道),213个村,69820人,其中无地移民涉及54个村,46553人。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南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复航带来的东平湖功能定位变化,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差、收入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与内容单一。另外库区无地移民住房也紧张,由于库区地质灾害相对多,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落石等四种类型,很多库区移民住的是严重危房;还有部分移民以船为家,生活艰难辛酸。总之,移民的财产与生命都受到威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帮助各地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开始启动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全国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是针对“水上漂”、“滑坡体”及特困移民群体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刚好适用于东平的情况。在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2014年3月东平被列入全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作者立足于东平县避险解困社区治理工作实际,梳理社区治理的模式,总结移民社区治理的经验,展现避险解困社区建设的亮点——四区共建,点出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政府主导,行政色彩浓厚;社区内各组织权限重叠,界限不清;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居民主动参与不足;社会组织欠缺;公共服务质量差;居民贫困问题;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政府的包办思维,社区居委会威信低,物业管理模式不宜照搬照抄,居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社会组织缺乏生存条件,建设资金资金和服务人员短缺,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多,社会文化缺少发展条件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社区治理发展的对策: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准确定位居委会职能,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物业管理,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突出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与其他社区治理既有统一性又有特殊性。通过研究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社区的模式,可以为其他避险解困社区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与现实经验,促进避险解困社区治理有序进行。

姚远[4](2019)在《晋水惠泽民生变奏曲》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关乎人民生存和发展之本的晋水,一直十分重视,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以使其保障和改善民生,泽惠百姓,发挥奇效。兴修水利,解决水荒奔腾不息的黄河流经山西省西部和南部共966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而守着黄河的山西却只能望水兴叹,过着极

秦岭[5](2013)在《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文中指出前言:一次宿命的行走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我的行走,由北国到江南,由内地到边陲,因水而来,为水而去。中国农民与安全的饮用水之间,撼动我的,是缺一口水而遭遇的死亡、流血以及满脸泥石流一样的眼泪;是得到一口水

李顺卿,唐蔚巍[6](2009)在《水润万家保民生》文中指出在甘肃省天水市水利局局长薄海明的脑海里,时刻活跃着这样几个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兴修梯田、中小河流治理、城市缺水、节水灌溉。“天水缺水,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今年大旱,夏粮减产20%。”薄海明神情凝重地说,“最大的问题是农村饮水不安全。” 国家的重?

张洁[7](2008)在《运城市农村饮水工程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阐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分析了运城市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王明安,赵桂真,段伟华[8](2007)在《保障饮水安全 维护生命健康 构筑和谐临沂》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临沂市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经验作了介绍,旨在为其他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郑应山[9](2006)在《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与农村文明建设》文中认为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伟大实践,是解决农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加快农村稳定脱贫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针对大同市农村饮水现状,阐述了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经验体会和工程建设为农村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联合调研课题组,李桂新,邹荣林,黄东山,陈道远[10](2006)在《加快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目前尚有42.9%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在明确农饮工程建设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通过科学规划、多方筹资、部门协作、机制创新等措施加快骨干供水工程建设和配套管网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体系,实现广西农村饮水安全目标。

二、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是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是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湖北省四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饮水水质的研究
        2、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研究
        3、饮水安全的法律法规研究
        4、农村饮水安全的公众参与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研究
        3、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措施研究
        (三)评价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二)研究框架
    四 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创新
        (二)研究内容创新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农村公共物品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三、民营化理论
第二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历史演变和模式形成
    第一节 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及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
        一、饮水解困阶段(1949——2004)
        二、保障饮水安全阶段(2005——2015)
        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阶段(2016——至今)
    第二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参与主体多元化及不同实施模式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
        三、不同实施模式及其特点
    第三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实施模式的形成原因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实施模式的需求侧动力分析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实施模式的供给侧动力分析
第三章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四种模式
    第一节 政府主导模式:巴东县茶店子集镇供水工程
        一、茶店子镇饮水不安全问题状况
        二、茶店子集镇供水工程实施情况
    第二节 公私合作模式:来凤县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PPP项目
        一、来凤县饮水不安全问题状况
        二、来凤县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PPP项目实施情况
    第三节 自组织模式:英山县三门河村引水工程
        一、三门河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状况
        二、英山县三门河村引水工程实施情况
    第四节 非营利模式:丹江口市油坊坪村“母亲水窖”工程
        一、油坊坪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状况
        二、油坊坪村“母亲水窖”工程实施情况
第四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同实施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四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模式政府资金扶持力度的比较分析
        二、不同模式建设水平及质量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模式建设成本——效用的比较分析
        四、不同模式适用条件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的难点分析
        一、工程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匹配问题
        二、资金筹措问题
        三、工程的整体协调问题
第五章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主导
        二、市场化运作
        三、第三部门组织补充
        四、村民自组织参与
    第二节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
        二、整合相关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模式
        三、逐步构建规模化供水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研究 ——以东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对社区治理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对社区治理的研究
    1.3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1.3.1 避险解困
        1.3.2 善治理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东平县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重建的背景与过程
    2.1 避险解困社区建设背景
    2.2 避险解困社区建设过程
        2.2.1 统一建设模板,增大居住面积
        2.2.2 因地制宜,分类安置
    2.3 避险解困社区搬迁的保障机制
        2.3.1 干部识别机制
        2.3.2 党员带头机制
        2.3.3 责任强化机制
3 四区共建: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3.1 民主社区
        3.1.1 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3.1.2 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3.1.3 引进物业公司
        3.1.4 建立居民参与机制
    3.2 宜居社区
        3.2.1 完善基础设施
        3.2.2 提供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
    3.3 生产社区
        3.3.1 发展特色产业
        3.3.2 鼓励移民自主创业
        3.3.3 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3.4 文明社区
        3.4.1 培育社区文化氛围
        3.4.2 培养居民文明举止
4 东平县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4.1 治理主体越位或缺位
        4.1.1 政府主导,行政色彩浓厚
        4.1.2 社区内各组织权限重叠,界限不清
        4.1.3 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
        4.1.4 居民主动参与不足
        4.1.5 社会组织欠缺
    4.2 公共服务质量差
        4.2.1 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4.2.2 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4.3 居民贫困问题
        4.3.1 历史遗留问题
        4.3.2 搬迁后,移民收入减少,支出增多
    4.4 文化生活不够丰富
        4.4.1 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4.4.2 文体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5 东平县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各治理主体自身发展的限制
        5.1.1 政府包办思维的延续
        5.1.2 社区居委会威信低
        5.1.3 物业管理模式不宜照搬照抄
        5.1.4 居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5.1.5 社会组织缺乏生存条件
    5.2 建设资金和服务人才短缺
        5.2.1 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5.2.2 缺乏公共服务队伍
    5.3 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多
        5.3.1 移民素质、观念制约发展
        5.3.2 人力资源现状不利于经济发展
        5.3.3 产业项目见效慢
        5.3.4 国家对水库的保护
        5.3.5 搬迁后生活成本增加
    5.4 社区文化缺少发展条件
        5.4.1 居民缺乏社区文化意识
        5.4.2 专业文化队伍稀少
6 促进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的对策
    6.1 完善各治理主体间的共治机制
        6.1.1 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
        6.1.2 准确定位居委会职能
        6.1.3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物业管理
        6.1.4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6.1.5 培育社会组织
    6.2 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6.2.1 完善基础设施
        6.2.2 培养专业的公共服务队伍
    6.3 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发展
        6.3.1 持续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6.3.2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6.3.3 科学规划社区内产业园区
        6.3.4 利用扶持资金,创优营商环境
        6.3.5 建设扶贫产业园
    6.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6.4.1 积极进行社区文化宣传
        6.4.2 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6.4.3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7 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的理论思考
    7.1 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的一般性
    7.2 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的特殊性
        7.2.1 特殊的背景
        7.2.2 特殊的治理路径
    7.3 避险解困社区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4)晋水惠泽民生变奏曲(论文提纲范文)

兴修水利, 解决水荒
长期治汾, 持续加力
有法可依, 创新机制
汾河清秀, 景色宜人
立誓引黄, 排解难题
引进外资, 奋建枢纽
严把五关, 决胜饮水
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

四、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是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湖北省四县为例[D]. 阮梦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3]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社区治理研究 ——以东平县为例[D]. 张逸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晋水惠泽民生变奏曲[J]. 姚远. 党史文汇, 2019(04)
  • [5]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J]. 秦岭. 中国作家, 2013(06)
  • [6]水润万家保民生[N]. 李顺卿,唐蔚巍. 中国水利报, 2009
  • [7]运城市农村饮水工程效益分析[J]. 张洁. 山西水利, 2008(03)
  • [8]保障饮水安全 维护生命健康 构筑和谐临沂[J]. 王明安,赵桂真,段伟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6)
  • [9]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与农村文明建设[J]. 郑应山. 山西水利, 2006(05)
  • [10]加快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策研究[J].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联合调研课题组,李桂新,邹荣林,黄东山,陈道远. 中国水利, 2006(09)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