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C级GPS网络分布方案及数据处理探讨

一、长江中下游航道C级GPS网布网方案和数据处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何亮[1](2018)在《CORS支持下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淤积测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库区水下地形测量是获取水下地形数据,更新库区水下地形图,保障水库防汛、发电以及航运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传统的断面测量方式难以全面反映水库水下地形的真实情况,随着测绘技术与测量设备的进步,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全覆盖的特点成为水下地形测量的首选。本文面对山区水库淤积测量的需要,开展了高精度定位技术CORS与多波束测深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CORS系统支持下的水下地形信息获取技术研究水下地形测量和淤积测量本质相同,都是测定出水底某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包括定位和测深两部分,其中通过定位技术给出水底某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技术测得水深数据经水位数据反算得到水底某点高程。一方面,研究基于CORS系统的水下地形测量三维基准的建立,确保大范围库区测量基准的统一与稳定。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测量成果与历史测量成果坐标系统一致,对CORS系统坐标系和库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研究。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根据CORS系统特性和测深系统特点,开发CORS支持下的集CORS测量信息、回声测深信息、导航信息、测量精度评价的一体化的自动化测深系统方法。(2)基于点云数据的高精度库容计算方法研究针对水库淤积计算繁琐、数据资料管理繁琐等问题,开发以库区淤积测量历史数据与多波束测深数据为基础的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库库容计算系统,包括库容量计算、淤积图绘制等信息分析系统,使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的管理该信息,为快速、科学的管理库区淤积测量信息提供支持。该系统以水下地形点云数据为基础,在构建库区水下地形TIN模型基础上,实现任意水位下库容量的计算和断面淤积分析。

沈继青,桑百川,祁学斌,潘帮文,尹爱明,胡伟平[2](2016)在《GPS控制网修复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关键点》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长达1 643 km范围的GPS C、D级控制网点的修复工程,面对时间紧、埋石与观测工作量大、施工涉及区域较长等诸多问题,采用分组平行进行的施工组织方式,在确保测量精度下同时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成本,本文对此经验与创新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汪易森[3](2015)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技攻关,本文重点介绍了长距离自流输水线路输水型式选择、施工测量控制、混凝土重力坝再加高和软基中承受内水压力的水工隧洞设计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系统阐述了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和作者的再思考。

汪亮[4](2013)在《南水北调中线GPS精密控制网复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控制点的位移或者丢失,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控制网进行复测并优化设计,以检验原有控制点坐标是否正确,以及控制网是否合理。本文利用HC市GPS网数据,通过对比分析GPS基线的质量、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GPS网的结构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对GPS网质量的影响。研究了GPS网优化设计的一些要求和内容。得出如下结论:(1)GPS网的基本元素是GPS基线向量,基线向量的质量的好坏决定了GPS网的质量。在测量和数据处理中,必须采取一定的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其GPS基线能满足项目的要求。(2)起算点尽量分布在控制网区域范围内,起算点3-4个最佳,符合测量规范,精度能保证,工作量最小,费用低。(3)对于一个特定的网来说,观测值(包括GPS基线向量和常规地面观测值)的数量越多,网的整体质量越高。(4)由于采用数学模型的不同以及数据处理的算法的不太一样,由不同的数据处理软件所处理的结果并不一样。

李丽丽[5](2010)在《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沿海地处我国黄海、渤海两大海域,是船舶进出渤海湾和南北交通物流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随着山东沿海经济的发展和所处区位优势的发挥,山东航运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水上交通日益繁忙,船舶交通安全成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沿海公共航路的实质是船舶定线制的一种形式,船舶定线对于减少和避免水上交通事故,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沿海公共航路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是实现山东沿海海上交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导师课题《山东沿海公共航路和锚地规划研究》为依托,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及专家咨询等方式,调查了解了沿海公共航路与船舶定线制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根据调研资料,进行了山东沿海海域通航现状分析,包括通航环境、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及船舶流统计,查找影响船舶交通安全的自然因素,研究事故特征和事故致因,明晰船舶航行规律和航路交汇区。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借鉴船舶定线制的思想及方法,规划设计了山东沿海公共航路实施方案,方案采用了推荐航路和警戒区两种形式的组合,分渤海海峡以西海域、渤海海峡以东海域和黄海海域三个部分共规划了35条推荐航路,并且在主要航路汇聚区规划了三个新的警戒区。运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合理性验证。以Visual C++6.0为平台将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得出满足迭代精度要求的最优指标权向量与最优模糊识别矩阵,进一步应用级别特征值模型得到每条公共航路的级别特征值,表明危险度基本处于“一般”以下的水平,山东沿海公共航路总体的级别特征值为2.898,危险度处于“较低”与“一般”之间,符合规划公共航路的初衷,验证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方案,运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验证了规划的合理性。方案的规划实施对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障通航安全,促进海上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模糊交叉迭代方法的选用为航路规划的合理性验证提供了科学保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蔡德恩[6](2009)在《上海海事测绘60年综述》文中提出本文通过阐述了上海海事测绘队伍60年来在测绘队伍发展、测绘业务发展、技术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作业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品多样化等方面取得的跨越式的发展历程。

陈衍德[7](2009)在《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特别是南北水资源不均衡,西部由于缺水,荒漠化程度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又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水利工程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定位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测绘、导航、天文、通讯和其他许多领域。从其发展趋势看,GPS卫星定位技术还将更加深入和普及到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GPS新技术必将而且一定深入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勘察是基础,设计是灵魂。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离不开高质量的勘测设计。地形图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地形资料。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设,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从准备到最后的运营管理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项目准备、工程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以至最后的运营管理。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具有大量的信息,空间位置作为这些信息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水利工程都有其特定的空间位置,为了确定其空间位置,GPS的空间定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的策划实施都离不开空间位置,位置的确定由测绘技术来实施。GPS技术作为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GPS给定位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GPS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GPS测量工作中,同样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电离层折射,对流层折射,多路径效应,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的钟误差,收机钟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上述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贺黎明[8](2008)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变形监测正向高精度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变形监测手段和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形变量,除了要提高监测仪器本身的精度之外,有必要寻求更适合的监测数据后处理方法,还必须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误差过滤,以进一步提高精度,达到变形监测的高精度要求。变形监测自动化虽然为长时序数据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却遇到了许多复杂性的问题,例如时序数据的非等时间间隔、非线性变形、复杂周期变形以及强噪声背景下的弱变形等。为此需要在自动化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之后,采用高精度的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采用高效稳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连续性实时处理与分析。本文主要针对精密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对已有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系统地归纳了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变形数据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石佛寺水库超长水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点研究GAMIT/GLOBK软件的使用,结合工程实例对高纬度地区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的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高纬度地区高精度数据处理需要考虑的改正参数。2.为实现变形监测三维一体化,论文进行了GPS大地高代替正常高试验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试验方案,结合石佛寺坝区实例进行了检验及理论论证。3.利用石佛寺超长水坝自动化变形监测基准网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GPS数据处理,分别就监测网的布设、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基准点稳定性检验、高精度GPS监测基准网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4.如何有效地削弱观测噪声、提高监测精度是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论文结合Kalman滤波方法,给出了Kalman滤波在GPS变形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模型,并就滤波初值的确定问题做了研究。结合实例,利用MATLAB编程实现自动化长时序变形数据的递推式Kalman滤波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监测精度和系统的可靠性。

黄功文[9](2008)在《GPS-C级网中高差较大基线处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1992年以来已成功应用GPS测量完成了覆盖全国范围的GPS-A,GPS-B级网。但由于点位稀少、点间距较长,在一个省仅有十几个至几十个,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省级GPS-C级网。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的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在这些地区建立GPS-C级网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对于相邻点距一般为5~40km的C级网,其高差完全有可能达到好几百米乃至上千米,此时两观测站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大气状况差异非常明显,GPS信号通过大气层的路径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造成了利用模型改正和同步观测值求差的方法都不能完全有效地削弱对流层效应的影响,解算得到的基线精度较低。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立较高精度的GPS控制网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思路,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基线精度的因素以及基线质量的评价指标。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笔者研究了GPS-C级网中基线两端(测站)高差对基线质量和精度的影响,确定了高差对基线质量和精度影响的临界点,同时提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解决高差对基线质量影响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上分析了GPS-C级网中基线两端(测站)高差较大或基线倾角过大时,导致基线质量不高、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2)重复性是衡量基线精度的重要指标。笔者用c++开发出了基线重复性软件计算程序(cfxPRO),为以后相关的基线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3)研究了基线相对精度、各分量重复性与基线两观测站高差绝对值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基线的质量和精度既与基线两端的高差有关系,又与基线长度有关系,因此其主要是受基线的倾角的影响。4)通过分析基线相对精度、重复性与倾角绝对值的关系,本文确定出了GPS-C级网中高差对基线的质量和精度存在“较大影响”的临界点,即:基线倾角大于4.5度或者两测站高差大于787m。这为以后在山区布设精度较高的GPS控制网,进行GPS基线解算时提供了参考。5)除了介绍一般的对流层残差消除方法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法—“加点法”,通过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基线两端(测站)大气状况差异导致的对流层残差影响,提高基线的质量和精度。6)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我国西部地区GPS-C级网基线质量和精度的方法:1.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C级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要考虑到高差对GPS-C级网基线质量和精度的影响,尽量避免基线两端(测站)高差或者倾角过大;2.在建立GPS-C级网时,外业选点应该尽量避免气候区域差异明显、垂直变化明显的区域,特别是一些山高谷深的地带、高寒边远地区,必要时应在这些地区对测点进行适当加密;3.每个测站点需获取其周围实时测量的气象资料,利用GAMIT软件提出的分段线性的随机过程模型改正对流层延迟。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大气温度、湿度对基线质量和精度的影响;4.建议采用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的GPS作业观测模式进行GPS-C级网观测。

杨爱明,姜本海[10](2007)在《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始自1999年下半年,随着工程的进展,现已完成了大量的各专业工程测量工作,为堤防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时间跨度长、分布面广、组织与实施的单位较多,以及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综合勘测局对各项专业测量统一进行了技术设计,其技术设计报告(即质量策划文件)在经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所涉及的5个省市相关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审查通过后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的技术标准。对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的技术设计、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坐标系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综述。

二、长江中下游航道C级GPS网布网方案和数据处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江中下游航道C级GPS网布网方案和数据处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CORS支持下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淤积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1.2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1 定位技术发展现状
        1.2.2 测深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CORS定位技术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GNSS的组成与定位原理
        2.2.1 GNSS系统的组成
        2.2.2 GNSS定位原理
    2.3 CORS定位原理与结构
        2.3.1 CORS定位原理
        2.3.2 CORS基本结构
    2.4 网络RTK技术
    2.5 CORS系统中的坐标转换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波束测深系统原理
    3.1 多波束测深原理
    3.2 多波束测深系统组成
        3.2.1 多波束声学系统
        3.2.2 外围辅助传感器
        3.2.3 数据处理软件
    3.3 多波束校准与精度评价
        3.3.1 横摇误差及校准
        3.3.2 纵摇误差及校准
        3.3.3 艏摇误差及校准
        3.3.4 多波束精度评价
    3.4 水位改正与水位观测
        3.4.1 水位改正原理
        3.4.2 水位改正方法
        3.4.3 水位观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库容计算方法研究
    4.1 传统库容计算方法
        4.1.1 断面法
        4.1.2 等高线容积法
        4.1.3 方格网法
    4.2 基于GIS的库容计算方法
        4.2.1 DEM法计算库容原理
        4.2.2 TIN三角网建模方法
    4.3 基于ArcGIS的库容计算方法实现
        4.3.1 ArcEngine的二次开发
        4.3.2 库容计算与淤积分析算法
    4.4 库容计算精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ORS联合多波束的自动化测深项目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电站基本情况
        5.1.2 已有历史资料和数据
        5.1.3 浙江CORS网介绍
        5.1.4 实施技术方案
        5.1.5 标准和依据
    5.2 坐标系转换参数解算
        5.2.1 控制网联测
        5.2.2 GPS数据处理
        5.2.3 转换参数计算
    5.3 CORS联合多波束测深
        5.3.1 安装调试
        5.3.2 水下地形测量
        5.3.3 水位观测
        5.3.4 水下地形数据处理
        5.3.5 测深数据精度评定
    5.4 库容计算与淤积分析
        5.4.1 库容计算
        5.4.2 淤积分析
    5.5 项目应用成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GPS控制网修复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关键点(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工程概况与技术难点
2施工设计创新
    2. 1分组作业、齐头并进
    2. 2过渡观测点弥补联测点缺少
    2. 3三方式制作与埋设标石
    2. 4针对性联测
        2. 4. 1单点损毁三边联测
        2. 4. 2多点损毁四边联测
        2. 4. 3附合水准高程观测
3结束语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自流输水安全对策措施
    2.1输水形式选择
    2.2保证自流输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2.3对于大型输水工程输水形式选择及对策措施的再思考
3超长输水线路施工测量控制网
    3.1南水北调超长输水线路施工控制网建网方案
    3.2长距离输水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选择
    3.3国家控制点稳定性分析及解决控制成果不兼容问题
    3.4高精度GPS短边混合网平差模型研究及平差软件的开发应用
    3.5对建立超长输水线路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再思考
4重力坝大坝加高关键技术
    4.1大坝加高前的工程调查与处理
    4.2大坝加高工程设计
    4.3大坝加高工程施工
    4.4对重力坝加高工程设计施工的再思考
5软基中承受内水压力的水工隧洞结构型式选择
    5.1软基中承受内水压力水工隧洞的合理结构型式
        5.1.1内外衬砌分担荷载的常规结构
        5.1.2外衬和内衬一体化结构
        5.1.3外衬和内衬分离式结构
        5.1.4单一衬砌结构
    5.2对于衬砌分离式结构混凝土施工难点及对策措施的再思考
6结语

(4)南水北调中线GPS精密控制网复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展望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外发展趋势
        1.2.3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4 国内发展的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GPS 测量的坐标框架基准
    2.1 大地测量基准的发展
        2.1.1 传统大地测量基准
        2.1.2 现代大地坐标基准
    2.2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2.2.1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
        2.2.2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
        2.2.3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2.2.4 ITRF 与 IGS
3 GPS 网的质量及质量控制
    3.1 GPS 网的质量
    3.2 GPS 网的质量控制
    3.3 GPS 网质量的影响因素
        3.3.1 GPS 基线向量的质量
        3.3.2 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
        3.3.3 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
        3.3.4 GPS 网的结构
        3.3.5 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
        3.3.6 基线解算
    3.4 提高网质量的方法
4 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
    4.1 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含义
    4.2 优化设计的质量指标
        4.2.1 精度指标
        4.2.2 可靠性指标
        4.2.3 经济性指标
5 控制网的复测方案
    5.1 工程的概况
        5.1.1 测区工程概况
        5.1.2 测区控制点概况
        5.1.3 坐标系统
    5.2 控制网复测方案
        5.2.1 GPS 控制网观测等级及要求
        5.2.2 GPS 控制网观测网型
        5.2.3 实地踏勘
        5.2.4 外业数据采集
6 数据处理
    6.1 GPS 控制网网图
    6.2 控制网基本情况
    6.3 复测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6.4 复测网的三维约束平差
    6.5 坐标成果表
    6.6 复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对照表
    6.7 测量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3 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沿海公共航路与船舶定线
        1.3.2 船舶交通安全评价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山东沿海海域通航现状分析
    2.1 山东沿海海域通航环境分析
    2.2 山东沿海海域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2.2.1 事故的种类
        2.2.2 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
        2.2.3 事故发生的地理分布
        2.2.4 山东沿海海域风险程度分析
    2.3 山东沿海海域船舶流统计分析
        2.3.1 各门线船舶流量分布
        2.3.2 各门线船舶尺度分布
        2.3.3 各门线船舶类型分布
        2.3.4 主要的航路汇聚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设计
    3.1 沿海公共航路概述
        3.1.1 沿海公共航路的目的
        3.1.2 沿海公共航路的种类与定义
        3.1.3 实行船舶定线的方法
        3.1.4 沿海公共航路的规划原则及设计标准
    3.2 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设计思路及主要依据
        3.2.1 设计思路
        3.2.2 主要设计依据
    3.3 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设计方案
        3.3.1 警戒区
        3.3.2 推荐航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合理性验证
    4.1 航路规划合理性验证概述
        4.1.1 主要研究途径比较分析
        4.1.2 模糊决策概述
    4.2 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合理性验证方法选定
        4.2.1 模糊模式识别概述
        4.2.2 模糊交叉迭代模型数学原理
    4.3 方案模式识别指标体系的开发
        4.3.1 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危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4 标准指标特征值的设定
        4.4.1 能见度的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2 风的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3 流的指标分析及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4 航道弯曲状况的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5 航道交叉(汇)状况的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6 碍航物分布的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7 交通密集程度指标分析与其危险度评价标准的确定
        4.4.8 标准指标特征值相对隶属度求取
    4.5 评价值输出模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4.5.1 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应用程序开发
        4.5.2 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特征值相对隶属度求取
        4.5.3 最优指标权向量与最优模糊识别矩阵求取
        4.5.4 设计方案级别特征值求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7)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GPS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工程背景
    第二节 GPS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
    第三节 外业选点埋石观测
    第四节 GPS数据分析整理平差
    第五节 应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GPS高程拟合技术在水准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工程背景
    第二节 GPS高程拟合准备
    第三节 外业观测
    第四节 测量成果对比分析
    第五节 成果评价和注意问题
第四章 GPS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第五章 GPS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改进方法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8)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GPS高精度数据处理
    1.2 GAMIT/GLOBK软件
    1.3 GPS高精度高程监测
    1.4 变形监测的内涵及其研究的科学意义
    1.5 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6 变形分析内涵、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基础
    2.1 引言
    2.2 高精度GPS定位概述
        2.1.1 GPS卫星定位系统概述
        2.1.2 GPS观测量
        2.1.3 GPS相位观测方程
    2.3 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概述
        2.3.1 GAMIT/GLOBK
        2.3.2 GIPSY
        2.3.3 Bernese
    2.4 观测数据预处理和质量分析
    2.5 新版GAMIT/GLOBK软件安装使用方法
        2.5.1 新版GAMIT软件功能简介
        2.5.2 新版GAMIT软件安装准备
        2.5.3 新版GAMIT软件安装
        2.5.4 GAMIT软件路径配置
        2.5.5 新版GAMIT软件使用方法
    2.6 高精度GPS数据分析参考框架
        2.6.1 ITRF简介
        2.6.2 ITRF框架基准的定义
        2.6.3 ITRF框架的建立原理
        2.6.4 不同ITRF框架之间的转换
        2.6.5 高精度GPS数据分析中框架基准的统一
    2.7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3章 卡尔曼滤波方法基本原理
    3.1 引言
    3.2 卡尔曼滤波分析方法简介
    3.3 卡尔曼滤波方法
        3.3.1 连续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3.2 离散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3.3 动态测量系统的卡尔曼滤波
    3.4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4章 高精度GPS变形监测垂向监测研究
    4.1 引言
    4.2 GPS测高原理
    4.3 高精度高差测定
        4.3.1 两期观测大地高差与正常高差的关系
        4.3.2 GPS高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4.3.3 监测结果外部检核——几何水准联测的高程差与用GPS方法所求得的高程差比较
        4.3.4 GPS测高代替水准测量进行高程监测一致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5章 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实例——石佛寺水库超长水坝变形监测高精度数据处理
    5.1 项目简介
        5.1.1 项目背景与任务目的
        5.1.2 测区概况
    5.2 监测网布设
    5.3 数据处理方案设计
    5.4 基准网数据处理
        5.4.1 基准点数据处理
        5.4.2 基准点稳定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6章 卡尔曼滤波在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6.1 GPS自动化变形监测卡尔曼滤波方法
    6.2 滤波初值的确定
    6.3 递推式Kalman滤波的应用实例
    6.4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内容总结
    7.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学研究经历
致谢

(9)GPS-C级网中高差较大基线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高精度GPS控制网的建立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1 现有大地控制网的弊病
        1.2.2 建立省级GPS-C级网的作用和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与基线解算
    2.1 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
        2.1.1 码相位伪距观测值
        2.1.2 载波相位观测量
    2.2 差分GPS及其数学模型
        2.2.1 单差载波相位模型
        2.2.2 双差载波相位模型
        2.2.3 三差载波相位模型
    2.3 基线解算的模式
        2.3.1 基线向量解
        2.3.2 单基线解模式
        2.3.3 多基线解模式
        2.3.4 整体解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线解算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评价
    3.1 起算点精度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1.1 起算点精度对基线解算的影响分析
        3.1.2 获取较高精度起算点坐标的方法
    3.2 卫星轨道误差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2.1 卫星轨道误差影响分析
        3.2.2 消弱轨道误差的方法
    3.3 大气层延迟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3.1 电离层延迟
        3.3.2 对流层延迟
        3.3.3 多路径效应
    3.4 其他因素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3.4.1 GPS天线相位中心漂移影响
        3.4.2 卫星截止高度角的影响
        3.4.3 数据采样率的影响
        3.4.4 观测时间的影响
    3.5 GPS基线解算的质量评价
        3.5.1 单时段解的质量分析
        3.5.2 多时段解的质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差对基线质量的影响研究
    4.1 研究目的
        4.1.1 本研究主要目的:
        4.1.2 几点特殊说明
    4.2 实验数据概述
    4.3 研究方法
        4.3.1 采用的GAMIT软件进行解算
        4.3.2 采用IGS事后精密星历进行解算
        4.3.3 解算的主要流程
        4.3.4 解算的结果
    4.4 结果分析
        4.4.1 相对精度与基线长度关系
        4.4.2 相对精度、各分量重复性与高差绝对值关系
        4.4.3 相对精度、各分量重复性与基线倾角绝对值关系
    4.5 研究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差较大基线处理方法研究
    5.1 高差对基线质量和精度影响的原因
        5.1.1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5.1.2 直接原因分析
    5.2 C级网中高差较大基线解决方法
        5.2.1 消除对流层残差的一般方法
        5.2.2 "加点法"研究
        5.2.3 提高西部地区C级网基线质量的其它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6.2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线重复性计算程序
附录B GAMIT数据处理控制核心文件sestbl.
附录C 硕士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主要技术设计
    2.1 地形测量
        2.1.1 采用的坐标系统和成图规格
        2.1.2 控制测量
        2.1.3 地形测量
    2.2 断面测量
        2.2.1 采用系统与控制测量
        2.2.2 纵、横断面测量
        (1) 纵、横断面测设程序。
        (2) 横断面测设要求。
        (3) 纵断面测量。
        2.2.3 断面测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堤长控制。
        (2) 新老桩号与里程碑。
    2.3 施工控制网测量
        2.3.1 系统采用
        2.3.2 GPS平面控制测量
        2.3.3 高程控制测量
        (1) 水准线路的选择。
        (2) 测量方法。
        (3) 观测技术要求。
3 高新技术的应用
    3.1 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3.1.1 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3.1.2 GPS测量技术标准
        3.1.3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GPS测量的特点
    3.2 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3.2.1 数字地形图测量
        3.2.2 堤防数字纵、横断面图
    3.3 GIS技术的应用
4 堤防工程测量中关于坐标系统的认识
    4.1 工程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
    4.2 两种不同比尺地形图坐标系建立的要求
5 结 语

四、长江中下游航道C级GPS网布网方案和数据处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CORS支持下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淤积测量中的应用[D]. 何亮. 长江科学院, 2018(05)
  • [2]GPS控制网修复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关键点[J]. 沈继青,桑百川,祁学斌,潘帮文,尹爱明,胡伟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04)
  •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与思考[J]. 汪易森.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 [4]南水北调中线GPS精密控制网复测的研究[D]. 汪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5]山东沿海公共航路规划及评价研究[D]. 李丽丽.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6]上海海事测绘60年综述[A]. 蔡德恩.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2009
  • [7]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D]. 陈衍德. 山东大学, 2009(S1)
  • [8]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D]. 贺黎明. 东北大学, 2008(03)
  • [9]GPS-C级网中高差较大基线处理方法研究[D]. 黄功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10]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J]. 杨爱明,姜本海. 人民长江, 2007(10)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