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范院校教学管理

一、浅议高师教学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戚晓思[1](2021)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创新突破。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讨论并试图揭示促进其体系保障和建设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一个整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将其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系统设计缺陷、全程性困境、优质性欠佳等问题,结合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者发现高校音乐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此实现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认知与提升。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都尚未清晰。这既局限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发展,又影响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进程。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选取H省不同类型的三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进行详细的个案实施研究;再通过对H省17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的实地调研,访谈45名音乐专业领导和教师,运用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处理,提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找出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及作用,并回收2112份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描述与实证检验。本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涉及H省公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主要问题及成因与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深入探寻H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音乐学院在其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具体差异,再从H省17所高校音乐学院的广泛调研中归纳出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发现其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差异大、研究创作成果少和社会服务较单一。针对其主要问题的内部归因包括: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外部归因包括: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2)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研究分析得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专业教学标准、评估专业教学质量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主要由变革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丰富专业教学模式构成;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构成。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为原则,从确立平等地位、优化教学条件、给予相应自主权、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五个方面提出保障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建议,探寻高校音乐专业特色化、多样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彭成秋[2](2021)在《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相应的重视。在东西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和激荡碰撞中,有几种着名的外国音乐教学法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比较着名的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和俄罗斯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学法。其中以前三种音乐教学法影响最大,最为各国音乐教育界所认可。本文从研究和学习的目的出发,结合2011版义务教育新《音乐课程标准》和本人所在县区的两所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对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上述前三种音乐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比较研究,对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结合作者本人所在县区学校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亿童学校的一些实践课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在实践中怎么运用这三大外国音乐教学法打开思路。

覃梦蒙[3](2020)在《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邵达成系原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黄石师范学院(今湖北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师范教育思想是邵达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从主要来源、哲学基础、内容体系、现实意义和实践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探讨。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时代因素、教育背景和实践经历等影响。在特定时代形势下,邵达成接受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办学实践中努力贯彻当时的师范教育政策及法规。他一直扎根中国本土,先后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苏北行政干训班的干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研室的进修教育。邵达成涉足了多类别教育阶段,先后在靖江县、华中建设大学、中原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附设工中及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等地从教。邵达成师范教育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实践取向和教育价值哲学。邵达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探讨师范教育的双重属性及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等问题;基于教育实践取向来讨论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教育价值哲学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服务国家、地方发展的使命。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主要包含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定位思想、教育教学思想及新建高等院校办学规律思想等内容。在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上,邵达成主张通过加强师范性来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术性来保证大学水平、凸显地方性来体现地方色彩;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上,他注重专业思想和师德教育、课程教学对准中学口径,要求校领导亲自抓附校建设,并强调师生树立全面实习的思想;对于新建高等院校而言,他认为办学要遵循“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器重人才,教师兴校”“教学中心,提高质量”等规律。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启发高等师范院校在调整办学定位时,要坚守师范教育主责主业、做好地方特色专业建设;在培养合格师资时,要构建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激发附属学校教育功能及塑造师范生师范气质;在推进人才引育工作时,要优化学术环境以提升学术生产力;注重培养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给予生活关怀以增加教师认同感。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带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以强化师资建设为基本任务、以坚持师范方向为服务定位、以突出地方色彩为办学特色;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推动了华中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正规化、促进了华中师范学院的早期建设、滋养了湖北师范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杨兴[4](2019)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课程质量的优劣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的发展。为保证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诊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研究,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际情况与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法(暂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专业理论课程建设,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全面提高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工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专业理论课程评估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得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由7个一级评估指标组成,它们是教学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课程持续改进。(2)研究专业理论课程评估的7个维度由18个二级评估指标构成,分别为课程目标与定位、师资结构、教师情况、教师投入、教师素养、课程教学文件、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教学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课程教学制度管理、课程教学环节管理、评价主体、学生能力评价、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要求、持续改进课程教学目标。(3)在二级评估指标研究的基础上,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二级评估指标由46个观测点组成,分别为课程目标与定位(2)、师资结构(4)、教师情况(3)、教学投入(3)、教师素养(3)、课程教学文件(3)、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3)、教学及实验设备(3)、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3)、课程教学辅助环节(2)、课程考核(4)、课程教学制度管理(2)、课程教学环节管理(2)、评价主体(2)、学生能力评价(3)、持续改进教学要求(1)、持续改进课程教学目标(1)。(4)将最终构建出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中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良好,符合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状况,同时应加强该专业在教学投入、课程管理、教学研究、课程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实践说明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但由于本人时间有限,难以将研究做到面面俱到,对于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更加完善,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补充。

杨丽波[5](2018)在《师范生教学机智的初步培养研究 ——基于A高师院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机智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它的涵义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而且许多学者对教学机智的理解不同,本研究在充分剖析教学机智历史发展脉络及国内相关学者的论述上充分肯定,教学机智是在一定情境下瞬间做出具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行动。那么,针对这样一种教学机智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呢,又从何开始培养呢?笔者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师范生(准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源泉”应该有其“本体”上的作用,即对日后优秀的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就作为新教师而言,本研究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为了促进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了解教学机智的是如何体现的以及是如何培养的,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本研究就试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的缘起,对教学机智核心概念的论述,以及国外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从而提出研究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具体的背景说明研究的意义;继而通过对于问题的逐步解析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的总体思路;通过对研究的整体把握下述诸研究预计形成的成果、创新及研究重点,最后所要陈述的就是本研究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研究的理论依据。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即:舍恩的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以及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理论。其中舍恩的反思性实践者范式是现如今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阻挡的洪流。而以实践为导向作为其理论上的一种支撑更加能体现出教学机智从根本上就是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第三部分是对A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机智的现状分析。分析从A高师院校的培养方案着手,逐步到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特别是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问题分析,来展现该校对于师范生教学机智的培养状况。分析了在其对教学机智的认识,然后具体到师范生本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对于师范生教学机智现状原因的具体分析,分析包括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使教师教育主体的缺失、教师教育理念滞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不当、师范生教学实践落实不到位以及师范生缺乏对问题的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为促进准教师教学机智养成的途径与优化策略:整合培养目标从而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主体、以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理念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机智、改革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式、将教学机智纳入职前教师的课程评价之中、保证教学实践的充裕性和管理性,培养师范生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以及注重开阔师范生教学反思的内容。

赵云[6](2010)在《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文化”、“人”、“教育”三者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试图以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钢琴教育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当代钢琴文化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辨证思考。对于当今中国钢琴文化呈现的缺失与不足,试图探讨其文化原因并给予相应的钢琴教育解决之道。全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旨在从横向、空间的角度探析“文化”、“教育”、“人”三者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提出“文化一人一教育”这一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则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具体地揭示文化与钢琴教育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笔者认为这种相互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全面性与潜在性,另一方面钢琴教育也同样通过选择、传播与创新来作用于文化。第三章将此三者间的关系放入历史进程中加以梳理与思考,研究通常分为两个过程:其一为社会文化通过对人的影响从而对钢琴教育在形式方面的影响(文化→人→钢琴教育),其二为通过钢琴教育活动进而对中国钢琴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钢琴教育→人→钢琴文化)。第四章与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在这里对当代中国钢琴教育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讨与研究。第四章主要分析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为钢琴教育带来的较好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中国钢琴文化呈现出的繁荣发展面貌。第五章则反观中国钢琴文化盛态下的一些令人担忧之现象,探解影响这些现象的文化之源。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用主义”文化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钢琴教育的可行性解决之道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品质来实现对“实用主义”文化的反作用。最后,笔者在总结全文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钢琴教育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形态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形态。因此,无论面对当今钢琴文化中呈现的可喜成绩还是不足缺憾,都应始终保持客观自信的态度来面对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未来。其次,在“文化”“人”“教育”三者间,“人”是作为链接“文化”与“教育”二者的中介与基础而存在的。因此,只要心中存在着纯净的灯塔之光,即有希望使文化和教育沿着健康的态势发展。最后,对于钢琴教育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应通过对钢琴教育根本目的的再审视,明确钢琴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人心灵的指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输,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教育脱离当今一些社会文化带来的困扰,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李莹[7](2008)在《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质量是高师院校函授教育的灵魂。高师院校函授教育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函授教育规模的超负荷增长及其他诸多原因,导致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函授教育在目标导向、制度保障、执行系统、监督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了目前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不尽如人意。为此,本文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探析背后深层的原因,并试着提出相应的质量保障策略,希望能对我国高师院校函授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本文以分析当前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为逻辑起点,对现行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剖析和认真审视,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己任,尝试提出适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高师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特点的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对策。本论文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研究的缘由、意义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描述了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现状,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第三部分表述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存在的问题。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找出质量内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努力方向;第四部分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策略研究。在前面三章的基础上,本着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的要求,从内部保障的决策、控制、执行、监评、信息反馈五个层面,提出了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实施对策。

洪阳[8](2006)在《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规模和生源扩张所带来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调整其教学形式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规范钢琴教学内容,改进原来教学中的弊端,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的钢琴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它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笔者并对高职院校如何进行钢琴分层次教学提出自己的构想,希望为建立新型的分层次钢琴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阐述钢琴教育之现状,提出了提高高职钢琴教学质量的措施是分层次教学,概述分层次教学的涵义和理论。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从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生三个方面论证我国高职钢琴学科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论述在钢琴分层次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差异,实行数码钢琴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多层次交叉组合的教学模式,在集体课和小组课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分层次教学,在个别课中进行分级分层次教学。第六部分总结出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是可行性的。

杨成[9](2004)在《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师美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一体化”进程,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未知的时代。近年来,针对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高师院校曾经多次对自身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力图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美术教师教育体系,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师院校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效一直不容乐观。本论文从分析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相关研究现状入手,参照国内外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宽阔背景,以系统论的有关原理为指导,全面分析了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思路。 本论文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一、前言。通过有关文献综述,整体把握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和有关研究的现状,提出问题: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不论是有关研究的开展还是对其进行改革,都必须采用全面分析的视角,从整体入手。 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的结构模型。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内部组织架构,并提出结构模型,以作为研究深入的基础。 三、高师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课程与教学是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联系起来看待。本部分结合一定的个案,深入剖析高师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成因,以此反观整个系统的问题所在。 四、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参照世界师范教育演进和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宽阔背景,提出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促成新的高师美术教育目标;构架开放、多元的美术教师教育体系;推进高师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改革专业考试招生体制

陈宗花[10](2003)在《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新时期以来召开的第一至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历届会议资料、会外报导资料等文献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归纳、分析与研究,借此总结历届会议的基本特点,探寻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在教学、科研及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成就与特点。第一至七章主要梳理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发展脉络:第一届(1986)主要是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探讨,以引起各界重视。会议主要探讨对美育、音乐教育的总体认识,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确立美育、音乐教育的地位。第二届(1987)主要听取对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作准备,还研讨了音乐家协会及各分会系统如何配合文化、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国民音乐教育事业。第三届(1988)主要是学习、讨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总体规划》的完善、订正提供依据,以使全国学校的艺术教育事业有法可依。第四届会议(1990)主要交流各地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经验,以促进《总体规划》在各学校贯彻落实。第五届(1992)着重突出“师范性”这一关键问题,对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等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同时对各级各类师范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具体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讨。第六届(1995)以“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主要对关于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认识问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探讨,以及对大会主题进行讨论。第七届(1998)以“跨世纪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为研讨主题,主要讨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与音乐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如何改革、发展的问题。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历届会议的主要特点,本文归纳为以下几点:1、新时期历届会议召开,对于确立美育在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在全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历届会议的召开,在《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的制定和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制,“四有”新人培养放在首位。4、对素质教育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5、对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6、对音乐教学实践和师资培养给予充分关注和重视。7、重视理论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音乐教育理论水准,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水准。8、注意团结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力量甚至社会各界。9、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在历届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地讲,本文的研究相对该领域以往的研究相比,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首次对新时期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文献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首次对这七届音教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作了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以及相关的认识性成果,使我们对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及其相关的效益、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属于当代音乐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后又以“附录”的形式,列出论文研究中经系统梳理而形成的文献整理成果:《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汇编目录》。

二、浅议高师教学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高师教学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专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教学保障的政策要求
        三、质量管理的理论诉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全面质量管理
        二、高校音乐专业
        三、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研究文献回顾
        一、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概况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
        四、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五、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述评
        一、已有研究启示
        二、已有研究局限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搜集
        一、访谈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分析方法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
        二、个案资料的分析
        三、问卷数据的分析
第四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
    第一节 综合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需求导向的专业内涵建构
        四、扎根本土的教学实践研究
        五、案例小结
    第二节 师范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变革
        三、专业特色的教学范式改革
        四、师生互动的专业教学新态
        五、案例小结
    第三节 理工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边缘专业的学科发展定位
        三、培养单一的专业方向设置
        四、发挥主动的培养质量保障
        五、案例小结
第五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二、培养质量差异大
        三、研究创作成果少
        四、社会服务较单一
    第二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归因
        一、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
        二、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
        三、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
    第三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归因
        一、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
        三、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
第六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二、提供专业教学标准
        三、评估专业教学质量
    第二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
        一、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二、设置专业特色课程
        三、丰富专业教学模式
    第三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
        一、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
        二、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
        三、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第四节 影响因素作用的实证考察
        一、项目分析
        二、因子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差异性比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成因的归纳
        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
        三、研究的总体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一、确立高校教育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平等地位
        二、优化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
        三、给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相应的自主权
        四、健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五、促进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教学手段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形成过程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三大音乐教学方法的比较
    一、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共同特点
    二、三大音乐教学法各自显着的特点
第四章 三大音乐教学法综合运用启示与课例分析
    一、三大教学法课堂运用原则
    二、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亿童学校音乐教学基本情况
        (一)两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音乐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及音乐教学活动情况
    三、三大音乐教学法实践课例分析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课例分析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课例分析
        (三)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思路方法
第二章 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
    一、时代因素
    二、教育背景
    三、实践经历
第三章 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
    二、教育实践取向
    三、教育价值哲学
第四章 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
    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定位思想
        (一)加强师范性来彰显办学特色
        (二)提升学术性来保证大学水平
        (三)凸显地方性来体现办学色彩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思想
        (一)注重专业思想和师德教育
        (二)对准中学的口径改进教学
        (三)提倡校领导亲抓附校建设
        (四)强调树立全面实习的思想
    三、新建高等院校办学规律思想
        (一)艰苦创业,勤俭办学
        (二)器重人才,教师兴校
        (三)教学中心,提高质量
第五章 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为高师院校调整办学定位提供参考
        (一)坚守师范教育主责主业
        (二)做好地方特色专业建设
    二、对高师院校培养合格师资的启示
        (一)构建通专结合课程体系
        (二)激发附属学校教育功能
        (三)塑造师范生的师范气质
    三、为高师院校人才引育工作提供经验
        (一)优化学术环境以提升学术生产力
        (二)注重培养以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三)给予生活关怀以增加教师认同感
第六章 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实践评价
    一、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实践特点
        (一)带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二)以强化师资建设为基本任务
        (三)以坚持师范方向为服务定位
        (四)以突出地方色彩为办学特色
    二、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的实践影响
        (一)推动华师附中的教学正规化
        (二)促进了华中师院的早期创建
        (三)滋养湖北师大教育事业发展
第七章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
        1.1.2 课程建设的需求
        1.1.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专业
        2.1.2 课程
        2.1.3 专业理论课程
        2.1.4 评估
        2.1.5 课程评估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高等学校课程评估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
        2.2.2 高校课程评估主体研究现状
        2.2.3 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2.4 高等学校课程评估的内容、原则研究现状
        2.2.5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估研究的基本现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高校课程评估研究的基本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与任务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任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逻辑分析法
        3.3.6 德尔菲法
    3.4 研究的基本内容
    3.5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
        4.1.1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2 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
        4.1.3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的研究
        4.2.1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的初选
        4.2.2 初步形成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
        4.2.3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确立过程
    4.3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
    4.4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量表建立
        4.4.1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建立
        4.4.2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各评估指标合成权重值
        4.4.3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量表建立
第5章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师范生教学机智的初步培养研究 ——基于A高师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1.1 课程改革的需求
        1.1.2 准教师教学机智潜力巨大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教学机智
        1.2.2 教学机诈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有关教育教学机智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已有研究的总体趋势
        1.3.2.1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
        1.3.2.2 从研究的对象看
        1.3.2.3 从研究的方法看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2.1 理论意义
        1.4.2.2 现实意义
    1.5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1.5.3.1 文献研究法
        1.5.3.2 问卷调查法
        1.5.3.3 访谈法
        1.5.3.4 个案研究法
第2章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依据
    2.1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理论依据
        2.1.1 实践导向的课程理论
        2.1.2 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理论
    2.2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政策依据
    2.3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现实依据
第3章 师范生教学机智的现状分析
    3.1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现状分析
        3.1.1 A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方案文本分析
        3.1.1.1 培养目标与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关系
        3.1.1.2 课程设置与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关系
        3.1.2 师范生对于教学机智的认识
        3.1.2.1 师范生对教学机智含义的理解
        3.1.2.2 师范生对于教学机智重要性的认识
    3.2 师范生在教学情境中教学机智表现情况
        3.2.1 师范生被动教学机智的表现状况
        3.2.1.1 大部分师范生在教学中有遭遇突发情况的经历
        3.2.1.2 师范生在教学中对遭遇突发情况的处理
        3.2.1.3 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表现被动教学机智的评价
        3.2.2 师范生主动教学机智的表现状况
        3.2.2.1 绝大部分师范生在教学中没有发生主动教学机智的表现
        3.2.2.2 实习指导教师对师范生发生主动教学机智的评价
第4章 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培养目标多元化 教师教育主体缺失
    4.2 教师教育理念滞后
    4.3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式不当
    4.4 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落实不到位
        4.4.1 教学实践的时间不足
        4.4.2 教学实践的管理缺失
    4.5 师范生缺乏对于问题的反思
第5章 A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机智培养的优化对策
    5.1 整合培养目标 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主体
    5.2 用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指导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5.2.1 以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5.2.2 以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理念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机智
    5.3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式 提高职前教师整体素养
        5.3.1 改革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式
        5.3.2 将教学机智纳入职前教师的课程评价之中
    5.4 保证教学实践的充裕性和管理性 培养师范生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
    5.5 注重开阔师范生教学反思的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师范生教学机智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教育者访谈提纲
附录C 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师范生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相关概念的界说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一种新的研究框架:"文化—人—教育"
    第一节 文化与人
        一、文化社会学中的"文化"与"人"
        二、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
        三、文化哲学中的"文化"与"人"
    第二节 教育与人
        一、我国教育智慧中的"教育与人"
        二、西方教育精髓中的"教育与人"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一、教育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文化的流变与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二者关系
    第四节 对"文化—人—教育"的关系解读
        一、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来看,教育起着中介转化作用
        二、从教育与人的关系看,教育是使人获得文化、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看,教育是文化的社会遗传和再生机制
第二章 文化与钢琴教育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一节 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特点
        一、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全面性
        二、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潜在性
    第二节 钢琴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机制
        一、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选择
        二、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
        三、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创新
第三章 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人—钢琴教育"
    第一节 中西音乐文化背景与中国钢琴教育
        一、中西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的比较
        二、中西音乐文化差异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
        一、宗教文化传播与中国钢琴教育的初现
        二、早期的钢琴教育活动
        三、中国早期钢琴教育下萌生的中国钢琴文化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钢琴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观念比较分析
        二、中国首批专业钢琴教育机构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展现的中国钢琴文化
    第四节 战争时期的钢琴教育
        一、战争时期的专业钢琴教育机构
        二、战争时期的中国钢琴文化
    第五节 建国初期的钢琴教育
        一、建国初期的各种钢琴教育形式
        二、建国十七年间欣欣向荣的钢琴文化
    第六节 "文革"时期的钢琴教育
        一、"文革"时期的"伪文化"
        二、"文革"期间的钢琴教育机构
        三、"文革"时期的钢琴"改编曲"文化
第四章 当代中国钢琴教育的"文化"分析(上)
    第一节 观念的变迁及其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
        一、全民价值观念的变迁与中国钢琴教育
        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中国钢琴教育
    第二节 空前繁荣的中国钢琴教育局面
        一、规模空前的学校钢琴教育
        二、如火如荼的社会钢琴教育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绚丽多彩的钢琴文化
        一、优异的演奏成绩彰显出专业钢琴教育的先进水平
        二、多元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三、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百花齐放"
第五章 当代钢琴教育的"文化"分析(下)
    第一节 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盛态下的隐忧
        一、教育扩招后的高校钢琴教育问题
        二、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缺失
        三、当代中国钢琴创作的不足为钢琴文化创新带来的困惑
    第二节 探寻根源:聚焦"实用主义"文化
        一、利益追求中彰显的"实用主义"文化
        二、对当代"实用主义"文化的探源
    第三节 可行性解决之道:钢琴教育对"实用主义"文化的反作用
        一、通过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来实现
        二、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品质来实现
结语
    一、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形态
    二、以不变应万变:追寻心灵的灯塔
    三、寻找出路:再审视钢琴教育的根本目的
附录1 1951—1964年中国钢琴家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情况
附录2 1979-2008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选手获奖名单
附录3 1979年——2008年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目录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7)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函授教育
        1.3.2 高师函授教育
        1.3.3 质量内部保障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1 国内研究概况
        1.4.2 国外研究概况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准备
        2.1.1 调查目的
        2.1.2 样本选取
        2.1.3 调查工具
        2.1.4 实施程序
    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2.1 被调查高师院校函授学员的基本情况
        2.2.2 被调查学员参与函授教育情况分析
        2.2.3 高师函授教育质量制度保障情况
        2.2.4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执行系统保障情况调查
3 我国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3.1 高师院校对函授教育目标认识不足
    3.2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制度保障不完善
    3.3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过程质量保障程度较低
        3.3.1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管理机制薄弱
        3.3.2 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3.3.3 师资队伍管理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
        3.3.4 院校内部质量条件保障不完善
    3.4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内部监督评价系统欠缺
4 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实施的对策
    4.1 决策系统观念导向策略
    4.2 控制系统制度保障对策
        4.2.1 制度保障遵循的原则
        4.2.2 制度保障运行的方法
    4.3 执行系统全过程质量保障对策
        4.3.1 管理机制的质量保障
        4.3.2 课程体系的重构
        4.3.3 师资群体的优化
        4.3.4 运行的条件保障
    4.4 监督评价保障对策
    4.5 信息反馈保障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范围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1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价值
    1.3 研究的依据和背景
        1.3.1 研究的依据
        1.3.2 研究的背景
    1.4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4.1 分层次教学的历史
        1.4.2 国外职业学校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4.3 国内分层次教学研究现状
        1.4.4 钢琴分层次教学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概述
    2.1 高职钢琴教育现状
        2.1.1 高职院校办学现状
        2.1.2 高职钢琴管理现状
        2.1.3 高职钢琴教师素质现状
        2.1.4 高职钢琴学生学习现状
    2.2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涵义和原则
        2.2.1 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2.2.2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2.2.3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表现形式
        2.2.4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
        2.2.5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2.3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2.3.1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2.3.2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现实依据
    2.4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分层和类别
        2.4.1 尊重学生选择,营造教学环境
        2.4.2 对学生钢琴差异进行科学测查
        2.4.3 避免不合理分层的“负面效应”
        2.4.4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类别
    2.5 本章节语
第3章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论证
    3.1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
        3.1.1 教学目的层次化
        3.1.2 教学内容层次化
        3.1.3 学生学习层次化
        3.1.4 课堂教学层次化
        3.1.5 课堂提问层次化
        3.1.6 教学方法层次化
        3.1.7 布置作业层次化
        3.1.8 评价策略层次化
    3.2 数码钢琴集体课分层次教学
        3.2.1 数码钢琴集体课简述
        3.2.2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3.2.3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局限性与对策
        3.2.4 数码钢琴集体课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3.2.5 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分层次教学的困难
    3.3 钢琴小组课分层次教学
        3.3.1 钢琴小组课的优越性
        3.3.2 钢琴小组课的局限性与对策
        3.3.3 钢琴小组课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3.4 钢琴个别课分级分层次教学
        3.4.1 钢琴个别课教学的优缺点
        3.4.2 钢琴个别课分级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意义
        3.4.3 钢琴个别课分级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3.5 本章节语
第4章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管理的策略
    4.1 转变教学思想,改革高职钢琴教学体系
        4.1.1 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理念
        4.1.2 有效的高职钢琴分层次组织管理
        4.1.3 建立权威的教学管理机构
        4.1.4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4.2 调整高职钢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4.2.1 教学大纲
        4.2.2 课程学制
        4.2.3 课程结构
        4.2.4 教学内容
        4.2.5 教材
    4.3 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评价观
        4.3.1 传统考试模式的局限性
        4.3.2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考试模式
        4.3.3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学分制
    4.4 创建合格的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教师队伍
        4.4.1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教师须具备的综合素质
        4.4.2 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4.4.3 充分发挥各层次钢琴教师的自主权
        4.4.4 合理安排各层次的钢琴老师
    4.5 本章节语
第5章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
    5.1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1.1 树立科学的分层次教育观
        5.1.2 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
        5.1.3 强调音乐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1.4 加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5.1.5 转化钢琴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5.2 加强高职钢琴各层次学生的管理
        5.2.1 分层次的学生管理
        5.2.2 针对学生个体的激励评价
        5.2.3 重视分层次教学的公平
        5.2.4 教育者应规范自身的行为
        5.2.5 针对学习心理差异进行教育
    5.3 重视各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
        5.3.1 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5.3.2 教学能力的培养
        5.3.3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5.3.4 临场演奏能力的培养
        5.3.5 演奏心理障碍的消除
        5.3.6 良好练琴习惯的培养
    5.4 本章节语
第6章 总结语
    6.1 中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总结
        6.1.1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的总结
        6.1.2 进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6.2 尚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6.2.1 教学管理方面
        6.2.2 教师方面
        6.2.3 学生方面
    6.3 对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展望
        6.3.1 教学管理
        6.3.2 教师
        6.3.3 学生
        6.3.4 教育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研究背景
    (一) 有关研究综述
    (二) 问题的提出
二、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 研究中引入系统理论
        1 、 系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 、 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3 、 研究中引入系统理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的系统结构
        1 、 系统结构把握的原则与方法
        2 、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
        3 、 提出基本结构模型的意义
三、 高师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一) 高师美术课程与教学的整体现状与改革
    (二) 素描课程与教学研究
    (三) 色彩课程与教学研究
    (四) 高师平面构成课程与教学研究
    (五) 高师中国画课程与教学研究
    (六) 高师民间美术考察课程与教学研究
    (七) 高师美术教育实习课程与教学研究
    (八)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师美术教学研究
四、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
        1 、 国际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
        2 、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二)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路
        1 、 促成新的高师美术教育目标
        2 、 构架开放、多元的美术教师教育体系
        3 、 推进高师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
        4 、 改革招生考试体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第一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召开前的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论文、调查报告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一) 关于美育理论与对音乐教育的目的、功能、地位的认识
        (二) 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观念
        (三) 关于教学法、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 关于中小幼美育、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的建议
        (五) 关于地方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六) 农村音乐教育
        (七) 职业、成人及校外音乐教育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报导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二章 第二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论文、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一) 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二) 关于音协工作的讨论
        (三) 对美育的认识
        (四) 有关音乐教学思想、教学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报导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三章 第三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文件、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成果
        (一) 关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学习与讨论
        (二) 关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
        (三) 音乐教育的有关理论研讨
        (四) 关于中师、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改革研讨
        (五) 教学成果的展示
        (六) 幼儿音乐教育
        (七) 各级师资的培养
        (八) 其它问题的讨论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报导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四章 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的讨论主要问题与会议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一) 《总体规划》的实施问题
        (二) 如何深化音乐教育改革
        (三) 美育与音乐教育
        (四) 有关“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讨论
        (五) 民族音乐教育
        (六) 声乐、器乐的教学和教学法
        (七) 师资培养
        (八) 关于教研员的工作
        (九) 第二课堂(课外)音乐教育
        (十) 农村音乐教育
        (十一) 关于区域音乐教育
        (十二) 其它问题的讨论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的报导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五章 第五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二、 会议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
        (一) 声乐专题的讨论
        (二) 键盘器乐专题的讨论
        (三) 基本乐科的讨论
        (四) 合唱指挥专业组的讨论
        (五) 关于师范系统音乐教育改革的讨论
        (六) 农村音乐教育改革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的报导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六章 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论文、教案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一) 对“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认识和倡议的讨论
        (二) 对近百年来中国音乐教育体制得失的认识与反省
        (三) 高师中师音乐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 关于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问题
        (五)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蒙族、侗族、朝鲜族)与双语教学
        (六) 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及其它问题的讨论
        (七) 有关教案、教学设计的交流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的报导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第七章 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一) 会议背景
        (二) 会议概况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二、 会议论文、教案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
        (二) 未来的音乐教育应如何改革并发展
        (三) 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相关改革建议
        (四) 器乐进课堂及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
        (五)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六) 教案、教学设计的交流
        (七) 其它问题的讨论
    三、 会后情况
        (一) 会议的报导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四、 评价
结语:新时期历届音教会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四、浅议高师教学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D]. 戚晓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D]. 彭成秋.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3]邵达成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 覃梦蒙.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杨兴.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师范生教学机智的初步培养研究 ——基于A高师院校的调查[D]. 杨丽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6]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 赵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7]高师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研究[D]. 李莹. 宁波大学, 2008(S2)
  • [8]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D]. 洪阳.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 [9]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系统研究[D]. 杨成. 浙江师范大学, 2004(04)
  • [10]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D]. 陈宗花. 河南大学, 2003(01)
点击进入下载PDF全文

相关文章

QQ咨询